地点
人物库
范嗣蠡南宋
全宋文·卷四八八四
范嗣蠡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
绍兴二十一年进士
二十九年,以司户象山县
乾道九年会稽县
淳熙十三年高邮军十五年枢密院检详
官终朝议大夫
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之三○、《周文忠公集》卷一七三,《宝庆四明》卷二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乾隆《江南通志》卷二○。
郭师元南宋
全宋诗
郭师元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孝宗郭后胞弟。
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官忠州团练使主管祐神观。
两浙西路兵马钤辖奉国军承宣使
事见《宋会要辑稿》后妃二之二一。
章鋆晚清 1820 — 18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5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酡芝号采南
咸丰二年状元,授修撰,累官国子监祭酒
同治间提督福建学政,辑《闽儒学则》。
另有《望云山馆诗文稿》、《治平宝鉴》等。
章鋆字酡芝号采南鄞县人
咸丰壬子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历官祭酒
有《望云馆诗稿》。
维基
章鋆(1820年—1875年)字酡芝号采南
浙江宁波市鄞县(今属宁波市)人。
清朝状元历官翰林院修撰
四川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学政 ,仕至国子监祭酒,诰授资政大夫(正二品)。
为人勤勉醇厚,颇著时誉。
咸丰壬子章鋆大魁天下后,直至清末废科举,再也没有宁波士子在廷试中独占鳌头
所以章鋆宁波历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
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道光二十四年甲辰举人咸丰二年(1852年)考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时年仅29岁。
翰林院修撰
后累官至国子监祭酒
工诗文。
光绪元年(1875年)卒。
林泽宋末元初 1221 — 12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1276 【介绍】: 四明人字坚叔号梅逸
博学多闻,绝意仕进,杜门教子。
惠生道院,至鬻产以给,里人赖之。
恭帝德祐二年兵游骑猝至,执令引路,大骂不屈而死。
释相了金 1134 — 1203
相了
义州宋氏子。
生有奇瑞。
儿时。
行必直视。
坐必跏趺。
一日。
闻祖父诵赋。
秦皇汉武不死何归。
亟问死归何处。
祖异之。
语其父曰。
此子非尘俗中人。
可令出家。
遂从师落发。
游讲。
通华严圆觉等经。
机思明敏。
阐发精当。
颇为同学宗仰。
因读圆觉。
至修多罗教如标月指处。
忽尔动疑曰。
经既为标。
月何所在。
吾将问之诸方知识也。
乃腰包。
清安月公。
又访咸平定公
复走绵州
谒大明诱公。
皆不契。
诱公曰。
汝缘不在此。
懿州崇福超公。
汝师也。
必为子发其奥。
遽谒超公。
公一见处以首职。
虽殷众务。
而究研益力。
至寝食都废。
一日。
居士请益超公。
俱胝一指公案。
师立座隅。
忽问曰。
俱胝一指头禅。
受用不尽。
未审。
和尚禅有多少。
公与一喝。
师于喝下领旨。
身心脱空。
如处琉璃宝月间。
快爽不自胜。
呈偈云。
窥破浮云月色寒。
偶然顿歇髑髅乾。
通身光透威音外。
普应群机作大缘。
公为弹指印之。
未几。
公以老而退。
师受命补其处。
松林
惠安
又移潭柘。
转主竹林
师性恬退。
虽屡踞大刹。
皆迫于不得已。
松林潭柘。
至弃众而逃。
人物色得之拥而去。
师竟不得自主也。
居恒自叹古人藏身无迹。
己不能如之。
进道之累。
且禀性贞纯。
慈不忤物。
平生未尝略起嗔恚。
纵遇呵毁。
而容色不易。
所至唯信缘甘分。
不务营饰。
非理道之要。
行之有益于性命身心者。
勿自处。
亦勿以处人。
此皆昭著可言者。
如其潜德密行。
殆非人所能知之。
泰和三年
书偈危坐而化。
寿七十。
腊六十二。
茶毗。
有百千蝴蝶。
自烈𦦨中飞出。
化祥云五色。
现于空界。
牙齿不坏。
附遗骨而瘗于龙泉古寺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六
释相了原名行录姓宋氏义州弘政里人。
生性质直,举止端重,行必正视,坐即跏趺。
髫年闻祖父诵赋,至秦皇汉武不死何归,相了便问:“死归何处?
”祖异之。
语其父日:“此子非尘俗中人。
”令依郡之大嘉福寺祚师落发,九岁得度,习《华严》、《圆觉》诸经,神机颖悟,发于妙龄。
历诸讲肆,同学相钦。
平石城继请讲授,开诱不倦。
一日,忽念:“经云脩多罗教,如标月指,经既为标,月何所在?
”寻闻辽阳禅刹有大导师,单传佛心,不立文字,乃罢讲席,径往清安访月公,不契。
遂造咸平定公,复往锦州大明参诱公,命掌记室,久之亦无所得。
诱曰:“汝缘不在此,懿州崇福超老人,明州嫡嗣也,可往依之,必为子发其奥耳。
”乃拜辞,遽谒超公。
一见曰:“丛林主来何暮
”命掌维那
一日,问:“俱胝一指头禅受用不尽,未审和上有多少?
”超应声一吹,相了忽然有省,如披云见月,欣跃无量,呈颂曰:“窥破浮云月色寒,狂心顿歇髑髅乾。
通身光透威音外,普应群机作大缘。
”超印可,乃更名相了
自是,机峰超逸,缁素倾仰,因更遁去,隐云峰间,禅悦自乐。
然令名振飞,德芬远播,懿州连帅敦讲开法崇福,北京留司具疏迁住松林,龙象云归,人天感慕。
东京留守王向其道风,请居大惠安六稔,规范肃清。
但性乐闲寂,倦于应对,遂夜遁闾山宁国寺,枕石眠云,作终焉之计。
金明昌时,会潭柘虚席,功德主岐国大长公主恭请住持,四年又晦迹天王小刹。
冀国公抑居竹林相了尝愧名为道累,息影无计,未经岁,退居城隈古寺
龙泉闻知复迎颐老,乃欣然从之曰:“吾将终老此山。
泰和三年十月终,忽示疾,至期索笔书偈曰:“三十馀年说法弄巧成拙,临岐更为诸人重重漏泄,本来无法与人,依旧清风明月。
”偈毕,右胁而寂,寿七十,腊五十二。
荼毗日,有百千蝴蝶自烈焰中出,祥云五色遍见空中,牙齿不毁,门人收灵骨树石塔焉。
相了禀性纯净,加之慈恕,心不忤物,一生未尝略起瞋恚,纵遇呵毁,容色不易,盖心如大地,八风不能动也。
嗣法者三人,道积、相崇、善惠各行道一方云。
刘仲洙金 1134 — 12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208 【介绍】: 金大兴宛平人字师鲁
世宗大定三年进士
累迁祁州刺史章宗时,历中都西京路提刑副使,官至定海节度使
性刚直,长于治民,所在皆有功迹,时称能吏
王梦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商丘人字代言号惕若
雍正七年副贡,发浙江试用,历任江山、镇海知县,所至以清干称。
其赈荒、修塘二事绩尤著,载浙人所撰《生祠碑记》中。
知州衔致仕。
王敏明初 1352 — 13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2—1382 【介绍】: 浙江宁波人字进德
为人刚直廉洁。
以贡入太学,分教太原
时分教各地者多骄横,进德以礼约束如平时。
监察御史
免归。
再起为刑部司狱,坐微法输作,赦归。
傅应祯明 1539 — 15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7 【介绍】: 江西安福人字公善
隆庆五年进士
万历三年征拜御史
以言重君德、苏民困、开言路三事触张居正怒,下狱穷治党与,谪戍定海
十一年,召复官,官至南京大理丞。
维基
傅应祯(1539年—1587年)字思善又字公善,,号慎所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
江西乡试第五十八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傅应祯辛未科会试第128名,三甲155名进士,授职湖广零陵县知县
任内清剿洞庭地区强盗,并将祁阳的土匪治罪,百姓得以安宁。
万历二年(1574年),调任直隶溧水县知县次年河南道监察御史
时值张居正掌国,傅应祯是其门生,对时事有所思虑,遂上疏陈述重视为君之德、纾解民困、广开言路三件事:奏折呈上后,张居正认为疏中提到王安石,影射自己,于是大怒下旨责问;又因奏中论及到余懋学,将他逮捕下狱,严厉追问他是否有党羽。
傅应祯几乎被折磨致死,但什么都没有承认,随后被贬到定海
给事中严用和御史刘天衢等上疏营救,万历帝均不听。
傅应祯被关进狱中后,给事中徐贞明带着御史李祯乔岩看望他。
锦衣卫帅余荫将此事上报,三人因此牵连被贬。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万历帝采纳御史孙继先建议,下诏恢复傅应祯的官职,任河南道御史
万历帝抵达昌平检查墓道,而蓟镇出现军事警报,傅应祯劝皇上不要去,且上陈边防战备特别详悉;万历帝予以嘉奖回答。
不久,他提升为南京大理寺丞
临行前,上奏举荐三十七人。
不久因病辞职回家,三年后去世;赠大理寺右少卿
傅应祯同县人刘台同中进士,担任御史,均得罪张居正招致祸患,当地百姓在祠堂一同祭祀他们。
李清明末清初 1591 — 16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1—167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兴化人字心水号映碧晚号天一居士
明崇祯四年进士,授宁波府推官,累迁大理寺左寺丞
归隐。
晚著书自娱,尤潜心史学
有《南渡录》、《三垣笔记》等。
维基
李清(1602年—1683年)字心水号映碧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今属江苏省泰州)人。
明末政治人物。
李春芳之五世孙,李思诚之孙。
父李长祺早亡,由伯父李长敷养成。
天启元年(1621年)中式辛酉应天乡试,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会试副榜,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宁波府推官六年福建乡试同考官七年举卓异,八年拔贡同考,九年江本省同考十一年考选,授官刑科给事中十二年巡视十库,以忤旨降为浙江布政司照磨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前夕,奉旨出封淮府。
后任弘光帝工科都给事中,迁大理寺左寺丞
不久受命祀南镇,刚到杭州桥山,弘光朝灭亡,“踽凉孤踪,飘泊江之南北”。
明亡,隐居枣园,杜门不出凡三十八年,以著述为乐。
梅应发南宋
全宋诗
梅应发字定夫广德(今属安徽)人。
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庆元府教授(《开庆四明续志》序)。
景定五年(一二六四)福州(《艮岩馀稿·赐暑药谢表》)。
度宗咸淳六年(一二七○)宗学博士(同上书《庚午轮对第一劄》)
官至直宝章阁太府卿
入元不仕,卒年七十八。
有《宝章阁馀稿》三十二卷。
今存《艮斋馀稿》残本。
事见清光绪广德州志》卷三四、三八、五七。
白同北宋
简介
大观二年(1108)刑部郎中
大观三年(1109)明州知州
戴机南宋 1135 — 1201
全宋诗
戴机(一一三五~一二○一)字伯度号艺堂鄞(今浙江宁波)人。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恩补官。
历金华主簿提点江淮湖北铁冶铸钱司检蹈官。
宁宗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
有《艺斋集》十卷,已佚。
事见《攻愧集》卷一○六《戴伯度墓志铭》。
全宋文·卷五八二六
戴机(一一三五——一二○一)字伯度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绍熙元年特恩补官,初调迪功郎萧山县,未上,丁忧
服除,为金华主簿,后为提点江淮湖北铁冶铸钱司检踏官,踰年属疾,以承务郎致仕,嘉泰元年卒于家,年六十七。
有《蛰斋集》十卷。
楼钥戴伯度墓志铭》(《攻愧集》卷一○六)。
僧文益五代 885 — 9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58 【介绍】: 五代僧。
馀杭人俗姓鲁
七岁即削发于新定智通院。
南唐国君李昪迎住报恩禅院,署号净慧。
卒谥大法眼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5—958 俗姓鲁余杭(今属浙江)人。
五代时僧人
法眼宗创始人。
7岁出家,20岁于越州开元寺受戒。
先从育王寺希觉律师学律,后南游入,参长庆慧棱禅师及宣法大师,终往漳州罗汉寺学于桂琛,遂得法。
晚年在金陵清凉山报恩禅院传法,深受南唐中主礼遇。
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卒,谥“大法眼禅师”。
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四有传。
有语录传世。
全唐诗》存诗1首,另《景德传灯录》、《唐诗纪事》等书中尚存其诗偈13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禅师讳文益
馀杭鲁氏子。
七龄秀发。
新定全伟律师落发。
越州开元希觉律师
受具足戒。
觉公盛化四明
往习毗尼。
工文章。
觉大奇之。
俄辞去。
初谒长庆棱道者
无所契悟。
与善脩洪进。
漳州抵湖外。
将发而雨。
溪壮不可济。
顾城隅有古寺
解包休于门下。
雨不止。
入堂。
老僧坐地炉。
而曰。
此行何之。
曰行脚去。
又问如何是行脚事。
对曰不知。
曰不知最亲。
疑之。
三人者附火。
举肇公语。
至天地与我同根处。
老僧又曰。
山河大地与自己。
是同是别。
曰同。
琛竖两指。
熟视曰。
两个。
即起去。
大惊。
周行廊庑。
读字额曰石山地藏
顾语脩辈曰。
此老琛禅师也。
意欲留止。
语未卒。
又至。
雨已止。
业已成行。
送之问曰。
上座寻常说。
三界唯心。
乃指庭下石曰。
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
曰在心内。
笑曰。
行脚人著甚来由。
安块石在心头耶。
无以对之。
乃俱求决择。
寻皆出世。
临川崇寿。
僧子方者问曰。
公久亲长庆。
乃嗣地藏
何意哉。
曰。
以不解长庆说。
万象之中独露身故。
子方举拂子示之。
曰。
拨万象。
不拨万象。
子方曰。
不拨万象。
曰。
独露身𡁠。
子方曰。
拨万象。
益云。
万象之中𠰚。
子方于是悟旨。
叹曰。
我几枉度此生。
谓门弟子曰。
赵州曰。
莫费力也。
大好言语。
何不仍旧去。
世间法尚有门。
佛法岂无门。
自是不仍旧故。
诸佛诸祖。
秖于仍旧中得。
如初夜钟。
不见有丝毫异。
得与么恰好。
闻时无一声子闹。
何以故。
为及时节。
无心曰死。
且不是死。
止于一切。
祇为不仍旧。
忽然非次闻时。
诸人尽惊愕道。
钟子怪鸣也。
且如今日道。
孟夏渐热。
则不可。
方隔一日。
能校多少。
五月一日
道便成赚。
须知校丝发不得。
于方便中。
向上座道不是时。
盖为赚。
所以不仍旧。
宝公曰。
暂时自肯不追寻。
历劫何曾异今日。
还会么。
今日只是尘劫。
但著衣吃饭。
行住坐卧。
晨参暮请。
一切仍旧。
便为无事人也。
又曰。
见道为本。
明道为功。
便能得大智慧力。
若未得如此。
三界可爱底事。
直教去尽。
才有纤毫。
还应未可。
祇如汝辈睡时。
不瞋便喜。
此是三界昏乱。
习熟境界。
不惺惺。
便昏乱。
盖缘汝辈杂乱所致。
古人谓之夹幻金。
即是真。
其如矿何。
若觑得彻骨彻髓。
是汝辈力。
脱未能如是。
观察他什么。
楼台殿阁。
诸圣未必长把却汝手。
汝未必依而行之。
古今如此也。
又曰。
出家儿。
但随时及节便得。
寒即寒。
热即热。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古今方便不少。
石头初看肇论。
至会万物为己者。
其唯圣人乎。
则曰。
圣人无己。
靡所不己。
乃作参同契。
首言竺土大仙心。
无过此语也。
中间亦只寻常说话。
夫欲会万物为自己去。
盖尽大地无一法可见。
已而又嘱曰。
光阴莫虚度。
所以告汝辈。
但随时及节。
便得。
若也移时失候。
即虚度光阴。
于非色中作色解。
于非色作色解。
即是移时失候。
且道色作非色解。
还当得否。
若与么会。
便是没交涉。
正是痴狂两头走。
有什么用处。
但守分过时好。
尝指问僧曰。
还见么。
曰见。
曰。
来眼里。
眼到竹边。
曰总不与么。
笑曰。
死急作么。
有偈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唯识唯心。
眼声耳色。
色不到耳。
声何触眼。
眼色耳声。
万法成办。
万法匪缘。
岂观如幻。
大地山河。
谁坚谁变。
周显德五年戊午七月十七日示疾。
李国主驾至。
慰问甚勤。
闰月望。
剃发沐浴。
辞众讫。
跏趺而化。
颜貌久而如生。
阅世七十有四。
坐五十有四。
公卿李建勋已下。
素服奉全身。
江宁丹阳乡建塔。
谥大法眼禅师
赞曰。
玄沙论三句。
初无金银铜轮之语。
不然。
殆与教乘何异哉。
琛公精深广大。
唯以直下便见。
拟成剩法为要。
非三句所能管摄也。
以仍旧自处。
以绝渗漏句为物。
颇事边幅。
永明乃其的孙。
岂所谓深山大泽。
龙蛇所由生者耶。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鲁氏馀杭人
七龄即获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削染。
甫弱冠。
希觉律师
登具于越之开元寺
既而师。
又以毗尼之道。
盛化于鄮峰之育王寺
仍听禀焉。
未几南游。
止长庆法会。
俄偕友出湖湘
漳浦罗汉琛公地藏寺
琛公问云。
上座何往。
答行脚去。
云行脚事作么生。
答不知。
云不知最亲切。
有省。
遂求咨决于焉。
后至临川
州收请以崇寿院出世。
筵罢。
四众围绕升座。
谓众云。
诸人既尽在此。
山僧不可无语。
聊为举古人一则现成公案去也。
珍重。
便下座。
时有僧于座下出礼拜。
益云好问著僧方欲伸问。
次。
益云。
长老未开堂。
不答话。
有子方上座。
自长庆来。
棱和尚偈。
问云。
作么生是万象之中独露身。
子方举起拂子。
益云。
恁么会又争得。
进云。
和尚尊意如何。
益云。
唤什么作万象。
进云。
古人不拨万象。
益云万象之中独露身。
说什么拨不拨。
子方悟。
述偈投诚。
江南国主
教戒。
迎住报恩禅院
署净慧号。
上堂。
古人道。
我立地待汝构去。
山僧今日坐地待汝构去。
还有道理也。
无。
那个亲那个疏。
试裁断看。
住清凉上堂。
出家人但随时及节便得。
寒即寒热即热。
欲知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不见石头和尚因看肇论。
便解道。
竺土大仙心。
东西密相付参同契语。
岂不是会万物为己么。
上座若能会万物为己去。
尽大地无一法可见。
后头道。
光阴莫虚度。
是古人恐尔移时失节。
苦口叮咛如此。
珍重。
显德五年戊午秋七月十七日示疾。
闰月五日
剃澡毕集众告别。
跏坐而逝。
寿七十四。
腊五十五。
谥大法眼
塔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名无相。
后主为文勒颂德。
韩熙载铭。
释文益
姓鲁氏
馀杭人也。
年甫七龄挺然出俗。
削染于新定智通院。
依全伟禅伯
弱年得形俱无作法于越州开元寺
于时谢俗累以拂衣。
出樊笼而矫翼。
属律匠希觉师盛化其徒于鄮山育王寺
甚得持犯之趣又游文雅之场。
师许命为我门之游夏也。
寻则玄机一发杂务俱损。
振锡南游止长庆禅师法会。
已决疑滞。
更约伴西出湖湘尔日暴雨不进。
暂望西院寄度信宿。
避溪涨之患耳。
遂参宣法大师
曾住漳浦罗汉。
人止呼罗汉。
罗汉素知在长庆颖脱。
锐意接之。
唱导之由玄沙与雪峰血脉殊异。
疑山顿摧正路斯得。
欣欣然挂囊栖止。
变涂回轨确乎不拔。
寻游方却抵临川
邦伯命居崇寿。
四远之僧求者不减千计。
江南国主李氏始祖知重迎住报恩禅院
署号净慧。
厥后微言欲绝大梦谁醒。
既传法而有归。
亦同凡而示灭。
周显德五年戊午岁秋七月十七日有恙。
国主纡于方丈问疾
闰月五日剃发澡身与众言别。
加趺而尽颜貌如生。
俗年七十四。
腊五十五。
私谥曰大法眼
塔号无相。
俾城下僧寺具威仪礼迎。
引奉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起塔焉。
好为文笔。
特慕支汤之体。
时作偈颂真赞。
别形纂录。
嗣弟子天台德韶慧明漳州智依钟山道润州光逸吉州文遂江南后主
为碑颂德。
韩熙载撰塔铭云。
傅伯益南宋
全宋文·卷五四二二
傅伯益乾道中潮州潮阳县主簿淳熙十五年明州奉化县令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六之五,《宝庆四明》卷一四。
王臬明 1477 — ?
维基
王臬(1477年—?
),字汝陈号迟庵直隶镇江府金坛县人,民籍。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应天府乡试第二十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十七名,登第二甲第十七名进士
工部观政,授兵部主事
武宗南巡,被杖。
历官南京吏部郎中,出为山东东昌府知府嘉靖九年(1530年)宁波府知府,终山东副使
陈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龙泉人,徙居安吉州字体仁号本斋
理宗淳祐七年进士
宝祐五年史馆校勘召试秘书省正字,以杨文仲荐为秘书著作郎,兼景献府教授
累官至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宋亡,元遣使七征不起。
寻以疾却医绝食卒。
全宋诗
陈存字体仁号本斋龙泉(今属浙江)人,徙居安吉州(今浙江湖州)。
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由淮东制置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秘书郎
景定元年(一二六○),迁著作佐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兵部尚书出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宋亡,归里教授生徒,元七徵不起。
事见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同治《湖州府志》卷九○。
今录诗五首。
陈祐元初 1222 — 12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2—1277 【介绍】: 一名天祐
元赵州宁晋人字庆甫号节斋
博通经史,能诗文。
初为穆王尚书世祖即位,除河南西路总管,以清慎称。
卫辉路,立孔子,修比干墓。
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
累迁浙东道宣慰使,奉命检覆庆元台州民田,还至新昌,为起义者所杀。
谥忠定
有《节斋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赵州晋宁人
至元中卫辉路总管山东东西道按察使
方崧卿南宋 1135 — 11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4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字季申
方廷实从子。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
淳熙三年信州上饶县
通判明州、知南安军
光宗绍熙元年吉州二年广东路提刑,移广西转运判官,复移京西,所至有政声。
筑最书堂,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
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
全宋文·卷五八一七
方崧卿(一一三五——一一九四)字季申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隆兴元年进士
信州上饶县,累官至京西转运判官,所至皆有惠政。
家藏书四万卷,尝校正韩昌黎文集》。
绍熙五年卒,年六十。
有《韩集举正》四十卷(存)。
见《水心文集》卷一九《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周文忠公集》卷七一《方君崧卿墓志铭》。
叶宗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宁波府鄞县人
洪武二十七年进士
初署刑部侍郎,未几乞归养亲。
辟为府学训导,以荐任国子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