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韩知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蓟州玉田人
善谋有识量。
唐末被契丹兵掳为奴隶,逃出佣工为生。
因子匡嗣侍阿保机,得召见,命参谋议。
神册初,遥授彰武军节度使,任总知汉儿司事,兼主诸国礼仪。
乃援据故典,参酌契丹旧俗及汉仪施行之。
左仆射
以灭渤海,迁中书令
为佐命功臣之一。
子孙世代仕,为契丹国中汉人显族。
耶律鲁不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皇族,字信宁
太祖从侄,以参与制契丹国字,授林牙监修国史
后从攻党项,破后唐张敬达,皆有功,拜于越。
北院大王
卒年五十五。
张去惑北宋
全宋诗
张去惑仁宗景祐初平江节度推官(《元宪》卷二一《奏举人平江军节推张去惑将作监丞制》)。
庆历末,官提点河东刑狱(《湖北金石佚存考》卷一六)。
皇祐五年(一○五三),以刑部员外郎为贺契丹国正旦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五)。
刘舜臣北宋
全宋诗
刘舜臣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为贺契丹国主生辰副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七)。
四年时知石州(同上书卷一五)。
皇祐二年(一○五○)时为同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同上书卷一六八)。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时知阶州(同上书卷二三七)。
刘孝孙北宋
全宋诗
刘孝孙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一)。
仁宗嘉祐元年(一○五六)供备库副使契丹国正旦副使(同上书卷一八三)。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侍御史(同上书卷二三一)。
元丰八年(一○八五)西京左藏库副使(同上书卷三六二)。
有《柏台集》(同上书卷二四○),已佚。
子泾,《宋史·文苑》有传。
今录诗二首。
王鼎
全宋文·卷五八○
王鼎字鼎臣馆陶(今河北馆陶)人,王沿子。
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提点江东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建州,改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不避权势。
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
入为三司盐铁副使
嘉祐三年八月诏使契丹国
刑部郎中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
河东,卒。
宋史》卷三○○《王沿传》有附传。
叶隆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秀州嘉兴人字士则号渔林
理宗淳祐七年进士
建康府西厅通判开庆元年两浙转运判官军器少监知临安府景定元年直宝文阁绍兴府
奉诏撰有《契丹国志》。
全宋文·卷八一五三
叶隆礼字士则号渔村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淳祐七年进士
十年承奉郎建康西厅通判
十二年国子监簿
开庆元年两浙转运判官,除军器少监、兼知临安府
景定元年直宝文阁、知绍兴府
后谪居袁州
著有《契丹国志》二十七卷(存。
按此书真伪可疑)。
见《咸淳临安》卷四九,《宋诗纪事》卷六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四、一二八,《四库提要辨正》卷五。
陆锡熊清 1734 — 17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4—1792 【介绍】: 江苏上海人字健男一字耳山
乾隆二十六年进士
以献赋召试赐内阁中书舍人,累官至左副都御史
纪昀同负总纂《四库提要》之责,与编《通鉴辑览》、《契丹国志》、《胜朝殉节诸臣录》、《河防纪略》等。
晚年留心经济之学,通知古今水利、兵刑、食货等事。
有《宝奎堂文集》、《篁村诗钞》等。
维基
陆锡熊(1734年—1792年)字健男号耳山晚号淞南老人江苏上海(今上海市)人,进士出身
陆深从七世孙。
其父陆秉笏。
博学强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授内阁中书,累迁刑部郎中
后与纪昀孙士毅陆费墀同为《四库全书》总纂官
官至左副都御史,出督福建学政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清廷发现《四库全书》中有诋毁朝廷字句的书籍,乾隆帝大怒,令陆锡熊纪昀负责重新修正,并由两人分摊费用。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月,时陆锡熊已心力交瘁,最终死于重校东北文溯阁《四库全书》的路上。
编有《契丹国志》、《胜朝殉节诸臣录》等书。
孙希旦
维基
孙希旦(1736年—1784年)字绍周号敬轩
浙江瑞安碧山桐田人。
幼有奇慧,读书过目成诵,少年时读书于“探花楼”,十二岁补县学生员,专治《小戴礼记》。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补授内阁中书,当时“四库全书馆”开,担任分校官校勘玉海》二百卷,两更寒暑,厘然就绪。
书成,丁父忧回乡。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同年,以丁母忧归里,居家整理《礼记集解》五十卷。
主讲温州中山书院,有学生黄大观、石建章等。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春,补考散馆一等,任武英殿校官兼国史三通馆纂修官,起草《续通典凡例》,厘正《契丹国志》、《金国志》。
乾隆四十九年(1783年)十一月九日,食少事繁,积劳成疾,得痢疾去世。
有《敬轩诗存》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