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魏晋
刘鲕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高密人字长鱼
以笃学励行闻。
晋成帝咸康中,博求异行之士,为公卿举荐,以博士征。
京师,自陈年老,不拜。
以寿终
张衮北魏 339 — 4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9—410 【介绍】: 北魏上谷沮阳人字洪龙
笃实好学,有文才。
初为郡五官掾
拓跋圭(道武帝)为代王,选为左长史
从征柔然,又参与大破后燕各战役。
破后燕都城中山,为奋武将军幽州刺史
在州劝课农桑,有政绩。
曾荐同乡卢溥
中山平,聚党反,遂被黜。
全后魏文·卷二十一
字洪龙上谷沮阳人
初为郡五官掾道武为代王,选为左长史
皇始初,迁给事黄门侍郎,拜奋武将军幽州刺史,赐爵临渭侯。
天兴中,黜为尚书令史
永兴二年卒。
太武时追赠太保谥曰文康
庾楷东晋 ? — 4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2 【介绍】: 东晋颍川鄢陵人
庾亮孙。
初拜侍中孝武帝时,迁豫州刺史,镇历阳
安帝隆安初会稽王道子王恭殷仲堪等擅兵,出王愉江州,以为形援,江州非险塞之地谏之,不听。
隆安二年,遂结王恭等举兵反。
诏使司马尚之讨之,单马败奔桓玄
用为武昌太守
必败又密结司马元显,谋泄被收。
桓玄举兵东下,刘牢之倒戈助京师元显均被杀。
释道慈东晋
全晋文
道慈豫章人
太元中庐山,后入京师
孙邕曹魏
全三国文·卷二十五
济南人光和中从方士王和平京师,后为侍郎
黄初中渤海太守
(见《孙夫人碑》,又《鲍勋传》。
黄初六年,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则又尝为陈留太守
)景初初卢毓侍中
正始中复代卢毓吏部尚书,寻加光禄大夫,领太史令封关内侯
释道仪
道仪
本姓贾
雁门娄烦慧远之姑。
出𡣪同郡解直。
直为寻阳亡。
年二十二。
弃舍俗累披著法衣。
聪明敏哲博闻强记。
诵法华经讲维摩小品。
精义妙理因心独悟。
戒行高峻神气清邈。
闻中畿经律渐备讲集相续。
晋泰元末乃至京师住何后寺。
端心律藏妙究精微。
身执卑恭在幽不惰。
衣裳粗弊自执杖钵。
清散无矫道俗高之。
年七十八遇疾已笃。
执心弥励诵念无殆。
弟子请曰。
愿加消息冀蒙胜损。
答曰。
非所宜言。
言绝而卒。
李恢蜀汉 ? — 2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31 【介绍】: 三国蜀建宁元人字德昂
初仕郡督邮,坐事免官。
刘备,为功曹书佐主簿
章武元年,自荐任庲降都督使持节交州刺史
卒,南土诸郡叛,从诸葛亮南征,出建宁,被围于昆明,以计破之。
南至槃江,东接牂牁,与声势相连。
功封汉兴亭侯,加汉安将军
官至建宁太守
黄泓前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前燕魏郡斥丘人,字始长
从父学天文秘术,博览经史,尤明《》、《》。
永嘉之乱,避地幽州,归慕容廆,为参军咨议军国之务,指说成败,事皆如言。
慕容俊时,累官西海太守、领太史令、开阳亭侯
慕容炜败,以老归家,年九十七卒。
梁谠前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略阳人字伯言,氐族。
博学有俊才,初为著作郎,稍迁中书令
苻坚即位,出为安远将军幽州刺史,镇蓟城
未几进位侍中
与弟梁熙俱以文藻清丽见重于时。
谢安东晋 320 — 3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0—385 【介绍】: 东晋陈郡阳夏人字安石
少有重名。
善行书。
初无处世意,累辟不就。
王羲之许询支遁等放情丘壑。
年四十余始出仕。
为桓温司马
晋孝武时,进中书监录尚书事。
前秦强盛,晋军屡败。
太元八年前秦大军南下,次淝水江东震动,任征讨大都督,使弟谢石与侄谢玄加强防御,指挥作战,终获大胜。
封建昌县公
继又使等北征,收复洛阳、兖等州,进都督扬、江、荆等十五州军事。
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受排挤,出镇广陵
旋疾卒。
谥文靖
全晋文·卷八十三
字安石,尚从弟,寓居会稽,屡徵不就。
年四十馀,桓温请为征西司马,除吴兴太守,徵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
孝武即位,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总中书事;又领扬州刺史,进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加司徒复加侍中都督扬、青五州幽州燕国诸军事假节,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
苻坚入寇,加征讨大都督
破、进拜太保都督、司、、幽、并、、益、梁十五州军事,加黄钺。
寻为会稽王道子所构,出镇广陵之步丘。
卒赠太傅,更封庐陵郡公谥曰文靖
慕容德南燕 336 — 40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慕容德 世宗 献武帝 398年—405年
燕平 ?或398年—400年 诸书未言燕平年号之事,所据不详
建平 400年八月—405年十一月 《十六国春秋·南燕录》记八月改元,《通鉴》系于年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6—405 【介绍】: 十六国时南燕国君,鲜卑族,字玄明
慕容皝少子。
慕容炜时封范阳王
以见识过人为其兄慕容垂器重。
前燕亡,入前秦,为苻坚张掖太守
慕容垂称王,复封范阳王,为车骑大将军,迁司徒
居中镇卫、参断政事。
慕容宝嗣位,以车骑大将军冀州,领南蛮校尉,镇邺。
数击退北魏军。
败于北魏,北奔蓟,率众南迁滑台,称燕王
魏克滑台,东取广固,于晋安帝隆安三年称帝。
能纳谏,崇儒术。
在位七年。
全晋文
字玄明前燕慕容皝少子,嗣位,封梁公,历幽州刺史左卫将军,炜嗣位,进封范阳王,迁魏尹,加散骑常侍,拜征南将军
燕亡入,为张掖太守免,寻为奋威将军
慕容垂燕王,以为车骑大将军复封范阳王
宝嗣位,迁使持节都督冀兖青徐荆豫六州诸军事特进车骑大将军冀州,领南蛮校尉,镇邺,寻为丞相承制,徙滑台。
元年,定鲁齐,以晋隆安四年僭即皇帝位改元建平,都广固。
至晋义熙元年死,年七十,在位六年,谥曰献武皇帝
窦冲十六国 ? — 39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窦冲 元光 393年六月—394年七月
简介
窦冲(?-?),前秦武都人380年前秦征北将军幽州刺史行唐公苻洛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秦王,派遣使者鲜卑乌桓、高句丽、百济新罗、休忍各国徵召军队,在蓟城(今北京)、和龙(今辽宁省)谋反。
自称秦王,年号元光。
卢溥后燕 ? — 4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0 【介绍】: 十六国时后燕范阳涿人
卢玄从祖兄。
后燕慕容宝之末,总摄部曲屯于海滨,杀其乡姻祖氏十余人,杀幽州刺史自称征北大将军幽州刺史,攻掠郡县。
道武帝天兴三年派兵破之,获,送京师车裂。
许谦北魏 334 — 3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4—396 【介绍】: 北魏代人,字元逊
少有文才,代王什翼犍建国时归附,为郎中令
道武帝时,为右司马
后燕慕容垂太子慕容宝来攻。
奉命乞援于后秦姚兴
姚兴将杨佛嵩救援稽缓,遗书促之,乃倍道兼行。
以此得封关内侯
慕容垂死,上书劝进,魏主拓跋圭乃称帝(道武帝)。
官至阳曲护军,赐爵平舒侯
谥文
全后魏文·卷二十一
字元逊,代人。
昭成擢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记。
后徙长安道武登国初来归,为右司马,赐爵关内侯
并州平,以为阳曲护军进爵平舒侯安远将军
皇始元年卒,赠平东将军左光禄大夫幽州刺史高阳公谥曰文
苻洛前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略阳临渭人,氐族。
苻坚从弟。
幽州刺史封行唐公,击代有功,加征北将军
勇而多力,为所忌,故常守边地。
后为益州
以已有征伐之功而未赏,举兵叛,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秦王
兵败,徙于西海
苻丕时凉州刺史梁熙所杀。
平视后燕 ? — 3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5 【介绍】: 十六国时后燕蓟人
后燕慕容垂宁朔将军幽州刺史,迁征东将军
建兴十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后燕北魏军大败于参合陂,举兵鲁口以叛,自率军击之,兵败被杀。
孙韶孙吴 ? — 2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41 【介绍】: 三国吴吴郡富春人字公礼
伯父孙河遇害,统其众。
孙权拜为承烈校尉
后为广陵太守偏将军
孙权称帝,迁镇北将军封建德侯
为边将数十年,能得士卒死力。
警疆埸,远斥候,先知动静而为之备,故鲜有负败。
加领幽州、假节。
崔林曹魏 ? — 2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44 【介绍】: 三国魏清河东武城人字德儒
崔琰从弟。
曹操冀州,召除邬长。
德政为最,徙丞相掾属,累迁御史中丞
魏文帝立,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
在官一年,边患寝息。
明帝时,赐爵关内侯,转光禄勋司隶校尉
又为司空封安阳乡侯
为政推诚,务存大体。
卒谥孝
全三国文·卷二十九
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中尉琰从弟。
建安中为邬长,擢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迁御史中丞
魏受禅,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左迁河间太守,进大鸿胪
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转光禄勋司隶校尉
景初中卫臻司空封安阳亭侯
进封乡侯
正始五年卒,谥曰孝侯
孙礼曹魏 ? — 2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0 【介绍】: 三国魏涿郡容城人字德达
曹操幽州,辟为司空军谋掾。
为鲁相,有治绩,历山阳平原阳平太守,入为尚书
魏明帝修宫室,固谏,罢役。
临崩,拜大将军长史,佐曹爽
出为扬州刺史,加伏波将军
吴将全琮率师数万来攻,率卫兵力战退敌。
后任荆州刺史、迁冀州
以事为劾罢。
复起为并州刺史
败后,入为司隶校尉,迁司空封大利亭侯
卒谥景
全三国文·卷二十七
字德达涿郡容城人
曹公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徙相,历山阳郡太守
明帝时入为尚书,受遗诏拜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
齐王初出为阳州刺史,加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徵拜少府,出为荆州刺史,迁冀州
以奏事忤曹爽,劾废在家。
期年除城门校尉,出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持节匈奴中郎将
诛,入为司隶校尉,迁司空封大利亭侯
嘉平二年卒,谥曰景侯
杜恕曹魏 197 — 2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7—252 【介绍】: 三国魏京兆杜陵人字务伯
杜畿子。
魏明帝太和中散骑黄门侍郎
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政有得失,常出正言
出为弘农太守,转赵相,以疾去官。
复起为河东太守,迁淮北护军
所在存大体。
御史中丞,复出为幽州刺史使持节,护乌丸校尉
以事被劾,免为庶人,徙章武郡
有《体论》、《兴性论》。
全三国文·卷四十一
字务伯京兆杜陵人尚书仆射畿子。
明帝时散骑侍郎,转黄门侍郎,出为弘农太守
齐王时转赵相,以疾去,擢河东太守,迁淮北都督护军,复以疾去。
御史中丞,出为幽州刺史,加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免为庶人,戍章武,卒。
有《体论》四卷,《笃论》四卷。
(案:《笃论》即《杜氏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