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隋朝
李穆南北朝末隋初 510 — 5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0—586 【介绍】: 陇西成纪人字显庆
李贤弟。
早年从字文泰事北魏,以功赐铁券,历原州雍州刺史
北周初,宇文护执政兄远子植谋诛,事泄,植及俱被诛,以尝说除植,获免为民。
植弟基当坐戮,请以二子代命,义而两释焉。
未几,复官爵,累进位申国公上柱国并州总管,拜大左辅
杨坚为相,奉表劝进。
隋初拜太师
卒谥明
全隋文·卷九
字显庆陇西成纪人
迁居高平柱国远弟。
魏永熙中,为统军
孝武西迁,授都督,封永平县
大统中,进爵为伯,授武卫将军仪同三司
进封安武郡公,加开府,领侍中,转太仆
进位大将军原州刺史
雍州刺史,兼小冢宰
周初,坐事除名。
寻除直州刺史
武成中,除少保,拜小司徒
进位柱国,转大司空
天和中进封申国公
建德初,拜太保,出为原州总管
进位上柱国,转并州总管
大象初,拜大左辅
隋受禅,拜太师
开皇六年卒,年七十七。
冀州刺史谥曰明
李行之北齐至隋初 ? — 5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81 【介绍】: 北齐陇西成纪人字义通小字师子
多识前言往行,而不以文学自名。
性友爱,风素夷坦,为士友所称。
北齐,历位都水使者齐郡太守,带青州长史
任城王高湝敬惮之,州人号曰李御史
北周为冬官府司下大夫
隋文帝开皇初封固始县男,除唐州下溠郡太守,称疾不行,卒。
全隋文·卷二十
行之字义通小字师子陇西狄道人魏定州刺史韶孙。
,历都水使者齐郡太守,兼青州长史
周平齐,以为东官府司下大夫
隋受禅,封固始县男,除唐州下溠太守,称疾不行。
李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陇西成纪人
李虎子。
唐高祖李渊父。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袭封为唐国公
柱国大将军,出任安州总管
卒谥仁
李渊建唐,追尊为元皇帝庙号世祖
赵芬隋 ? — 5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0 【介绍】: 名或作棻
天水人字士茂
有辩才,仕北周有政绩,拜少御正
以明习故事,朝廷每有疑议,辄为评断。
杨坚为相时,尉迟迥司马消难阴谋往来,密白之,由是被信用。
,拜尚书右仆射内史
后老病,拜蒲州刺史,乞归卒。
窦荣定隋 ? — 5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6 【介绍】: 扶风平陵人
窦炽从子。
容貌魁伟,擅弓马,性深沉。
西魏文帝时千牛备身
宇文泰见而奇之,授平车将军
北齐战,不利,乃率精兵邀击,齐师却。
以功进位上仪同
其妻乃杨坚姊。
少与情契甚厚。
为相时,总统露门内两厢仗卫,常宿禁中。
,为右武卫大将军文帝数幸其第。
以佐命功拜上柱国
突厥,挫其锋,进爵安丰郡公
欲以之为三公,固让,乃止。
封陈国公谥懿
全隋文·卷九
荣定扶风平陵人
尚文帝姊安成长公主
西魏大统中,为千牛备身
平东将军,封宜君县
上仪同袭父善爵永富县公
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
周建德末,加上开府,拜前将军佽飞中大夫
大象中,领左、右宫伯,拜洛州总管
隋受禅,坐事除名。
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宁州刺史,除秦州总管进爵安丰郡公
右武卫大将军,转左武卫大将军
开皇六年卒,赠冀州刺史谥曰懿
赵煚南北朝末隋初 532 — 5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2—599 【介绍】: 天水人字贤通
深沉有器局。
北周,历陕州刺史
屡御陈师,有功,迁大宗伯
,进位大将军,赐金城郡,拜尚书右仆射
后出为冀州刺史,以德化民,有惠于州
尝有疾,州民奔驰争为祈祷。
卒于官。
全隋文·卷九
字圆通,一作通贤天水西人。
魏末,为周文帝相府参军封平定县男,转中书侍郎
周受禅,迁陕州刺史,授开府仪同三司
荆州总管长史,入为民部中大夫
建德中,除益州总管长史,入为天官司会,累迁御正上大夫
大象中,加上开府,复拜天官司会,迁大宗伯
隋受禅,进大将军封金城郡公,出为相州刺史
尚书右仆射,出为陕州刺史,转冀州刺史
贺娄子干南北朝末隋初 534 — 5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4—593 【介绍】: 代郡人字万寿
世居关右。
少以骁勇知名。
击破尉迟迥乱,以功拜开府
入隋封钜鹿公
行军总管击败吐谷浑,诏令即镇凉州
明年,突厥兰州,破之,封上大将军
后以晓习边事,授关总管等十镇诸军事,拜云州刺史
卒于官。
谥怀
全隋文·卷二十六
子干字万寿,代人,世居关右。
周武帝,为司水上士,累迁小司水,封思安县
寻授使持节仪同大将军
大象中,除秦州刺史,进爵为伯。
以从平尉迥功,进上开府封武川县公
隋受禅,进封巨鹿郡公,镇凉州
上大将军,徵授工部尚书,仍镇凉州
关总管云州刺史,仍拜云州总管
开皇十四年卒,谥曰怀
李询南北朝末隋初 540 — 5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0—588 【介绍】: 陇西成纪人字孝询
初仕北周,以军功位大将军封高平郡公
杨坚为相,从高颎同心协力平尉迟迥乱,进位上柱国
改封陇西郡公
,引杜阳水灌三畤原,民人赖其利。
隰州总管
卒谥襄
全隋文·卷九
字孝询,穆兄贤之子。
,为纳言上士
转内史上士,兼掌吏部
建德中,拜司卫上士,历仪同三司长安,迁英果大夫,加位大将军封高平郡公
大象初,为行军元帅长史,进位上柱国改封陇西郡公
隋受禅,检校襄州总管,寻拜隰州总管
卒,谥曰襄
僧智梵南北朝末隋初 539 — 6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9—613 【介绍】: 僧。
涿郡良乡人俗姓封
年十二,于河间郡出家。
寻游邺都,从师习大论。
二十三后,导化诸方,法筵颇盛。
文帝开皇十六年,敕往天水宣化。
仁寿末,仍归
炀帝大业五年,诏住禅定道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姓封氏
渤海条人。
逮祖父部符涿之良乡因居之。
年十四。
求河涧灵简禅师落发。
邺都学大论十地等文。
年二十有三。
躬当弘导。
俄驱锡京邑化绵二纪。
开皇十六年
天水扶风竞申奏请。
诏听所往于是。
道被天水矣。
仁寿之季。
复开导畿内。
因诏置塔于郢州宝香寺。
大业五年
诏住禅定寺
静缘摄虑。
无替寒暑。
九年二月四日
终于寺。
春秋七十五。
遗言施身山林。
门人从之。
仍敛馀骸。
塔于终南山
释智梵
姓封氏
渤海条人。
后因祖父剖符。
遂居涿郡良乡焉。
岐嶷彰美早悟归信。
年十二届河间郡
值灵简禅师
求而剃落。
遂游学邺都
师承大论十地等文。
并尝味弘旨温习真性。
俊响遐逸同侣归宗。
二十有三躬当师导。
后策锡崤函通化京壤。
绵历二纪利益弘多。
结众法筵星罗帝里。
开皇十六年
天水扶风二方胜壤。
道务竞申奏请。
有敕许焉。
任吹虚舟憩翼天水
大行道化信靡如风。
仁寿末年重还魏阙。
法轮重转学侣云随。
开帙剖文皆传义旨。
其年季春
奉敕置塔于郢州宝香寺。
仍于塔东流水获毛龟八枚。
寺内基东池内又获八枚。
皆大小相似与世无异。
但毛色青绿可长三寸。
背上横行五节而起。
光相超异。
出水便靡但见绿甲。
入水毛起历然上竦。
具以奏闻。
由是腾实楚都知名帝阙。
大业五年应诏旨令住禅定
静缘摄想无替暄寒。
九年二月四日卒于寺房。
春秋七十有五。
遗属施身。
门徒遵旨乃送终南山
鸠集馀骸缄于塔内。
外施铭文。
于今传尚矣。
杨俊隋 ? — 6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0 【介绍】: 宗室,字阿祗
文帝第三子。
开皇初立为秦王
尝历仕秦州扬州荆州总管
仁恕,崇敬佛道。
后渐奢侈违法度。
每以巧思治宫室,饰珠玉,冶游其间。
妃崔氏性妒,于瓜中进毒,因得疾,免官。
后以屡责,惧怖,病死。
崔氏坐废赐死。
全隋文·卷八
字阿祗文帝第三子。
开皇元年封秦王
寻拜上柱国河南道行台尚书令雒州刺史
右武卫大将军,迁秦州总管,又迁山南道行台尚书令
伐陈之役,为行军元帅,屯汉口
寻授扬州总管,镇广陵,转并州总管
徵还京师,免官。
复拜上柱国
薨,谥曰孝王
李崇南北朝末隋初 536 — 5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6?—583? 【介绍】: 陇西成纪人字永隆
李贤子。
北周时宇文护伐齐,以功最,授仪同三司
累官徐州总管,进位上柱国
文帝开皇三年,除幽州总管,屡破突厥,奚、霫、契丹诸部争来内附。
其后突厥大为寇掠,率步骑三千转战十余日,退守砂城,城荒粮绝,乃挺刃突围,卒于阵。
谥壮
李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陇西成纪人
少慷慨有武略。
文帝开皇中屡以行军总管突厥,有功,位上柱国封武阳郡公,拜朔州总管
威名远布。
后有人诬其谋反,征还京师
帝谴责之。
性刚,以忧卒。
李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陇西成纪人
李穆孙。
幼以祖父功拜仪同
文帝开皇八年以嫡孙袭祖爵。
与从弟瞿昙有隙,由叔父浑佐證而诬杀之。
后浑忿吝啬,阴遣兄子善衡杀
豆卢寔南北朝末隋初 553 — 6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3—612 【介绍】: 京兆郑县人字天裕
初仕北周,以平北齐功,授帅都督封怀归县男
隋文帝开皇初,授大都督,领亲卫
四年,与薛道衡使陈。
五年,除兵部侍郎
十二年,出为秦州司马
丁艰后,敕于成州煮盐。
炀帝大业二年,除黄门侍郎,改东京尚书右丞
五年,从帝讨吐谷浑,授通议大夫
八年,从讨高丽,任海冥道副将,卒于军。
谥威
僧无碍北周至隋 552 — 645年2月28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2—645 【介绍】: 隋唐间僧。
润州建业人,生于成都俗姓陈
十岁入学,随闻不忘,寻于长安出家。
北周毁佛时,退迹陆沉。
隋初出住秦州永宁寺
寻入长安,研习群经。
复归秦陇
文帝开皇十年,为永宁寺任。
炀帝大业二年,召入洛阳,于四方馆刊定佛法。
复西归,炀帝曾赐彩百段。
隋末秦州乱,入京住庄严寺
唐高祖武德八年秦州,以禅习为务。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其先中州陈氏。
晋永嘉南渡。
建邺
父旷。
梁元帝学士
承圣元年
遂生成都
神姿特异。
见者知为今器。
九岁能应对。
十岁入家塾。
辄强记不废忘。
尝至长安
道安法师
与语。
奇之。
劝使出家。
始习太子应瑞经。
追慕不自胜。
至于涕泣。
天和三年
周武纳后。
恩获薙落。
建德三年
诏废教。
因陆沈尘埃中。
然戒操愈益谨。
隋开皇初
遂与兴复。
诏住永宁寺
即趋齐。
超法师
听智度论。
未几。
长安
学十地阿毗昙等。
时兴善体法师
方开大论。
命摄讲义无拥滞。
而文句或稍遗失。
于是极昼夜。
熟诵本文六十卷。
而心疾作矣。
寻归永宁以医。
十年管河间王知寺任。
大业二年
诏刊定佛法于洛阳四方馆
五年炀帝西征。
过之召见。
劳问赐予有加。
十三年
唐受隋禅。
京师庄严寺
众以其识达。
知寺任。
如永宁。
非其好也。
武德八年
反永宁以无相理观。
调伏心疾。
贞观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无所痛是而终。
春秋八十四。
释无碍
姓陈氏
晋永嘉
中原丧乱。
南移建业
父旷梁元帝徵蕃学士
承圣元年成都
神姿特异知有济器。
九岁便能应对。
十岁入学随闻不忘。
长安姚秦道安法师
与语怪其意致。
劝令出家。
即依言欣喜。
令诵太子瑞应经。
思寻圣迹哀泣无已。
天和三年
周武皇后入朝。
投名出家先蒙得度。
虽有弱冠戒操逾严。
建德三年
法门大坏随缘陆沈。
乃值泥涂情逾冰王。
开皇开法即预搜扬。
便住永宁
于齐大德超法师所听智度论。
一闻教义神思豁然。
财食顿清形心俱遣。
又入长安学十地阿毗昙等。
休法师兴善寺命讲大论。
辩析分明义端无拥。
然于文句颇滞弘通。
因诵本文获六十卷。
因抱心疾奖众斯睽便还秦陇
开皇十年
管河间王
特屈寺任统御遗法。
大业二年
召入洛阳
四方馆刊定佛法。
后还永宁依前纲理。
大业五年
炀帝西征。
躬受劳问赐䌽二百段。
十三年州破入京住庄严寺
众以素知寺任识达机缘还欲请之。
任非所好。
武德八年还返故寺。
以无相观而自调伏。
贞观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无疾而终。
春秋九十四。
道俗哀恸。
若丧厥亲焉。
李浑隋 ? — 6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5 【介绍】: 陇西成纪人字金才
李穆第十子。
貌瑰伟,仕北周左侍上士,依杨坚,以军功封安武郡公
,从破突厥,进位大将军
初,长孙李筠卒,文帝议立嗣。
愿以封国赋敛之半,奉妻兄宇文述,以求袭封。
白帝
既绍父业为申国公,奉嗣,日益豪侈。
二岁之后不以俸物与
大恚,告反,宗族三十余人被诛。
姜宝谊隋末唐初 ? — 6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19 【介绍】: 隋唐时秦州上邽人
游太学受书,业不进,去为左翊卫,以积劳迁鹰扬郎将
唐高祖起兵,受左统军,爵永安县,历右武卫大将军
宋金刚战,被杀,谥刚
王仁恭南北朝末隋初 558 — 6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8—617 【介绍】: 天水上邦人字元实
性质直刚毅,工骑射,文帝时宿将。
数从征讨,累功迁大将军
寻出为汲郡太守,有能名。
信都太守汲郡吏民扣马号哭,数日不得出境。
后领马邑太守突厥之患。
炀帝大业十三年为其麾下校尉刘武周所袭杀。
释智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雍州人
始习教观。
昼讲夜禅。
未尝少怠。
后厌谭说。
专事燕默。
则其趋向。
有非世俗所能窥者。
仁寿起塔于秦州永宁寺
舍利所至。
官民道俗相庆。
瑞应纷然。
见者信焉。
释智教
雍州人
习诵众经意存禅观。
昼则寻读夜便坐默。
萧散无为不存世累。
住弘善寺闲居综业。
仁寿中年
起塔秦州永宁寺
下敕令送。
既至塔所。
夜逢布萨。
异香如雾。
屯结入门。
合众同怪欣所闻见。
又于塔上刹柱之前。
见大人迹长尺二寸蹈深二分十指螺文圆相周备。
推无踪绪。
盖神瑞也。
又降异云屯聚塔上。
雨天花状如金宝。
又闻空中赞叹佛声。
官民道俗庆腾踊。
还本寺综业终年。
释靖玄隋初 569 — 611年1月29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姓赵氏
天水人也。
七岁为郡学诸生
隋初受老子法。
俄悉谢去。
专志经部。
而频升高座。
允迪徒。
禀具已后。
声闻益播。
然以秦凉习俗浇薄。
欲𨤲正之。
以永慧命
诏从焉。
即颁进脩之法。
下河右使依用。
元德太子
尤加钦挹。
降令召至。
仍俾大兴善道场。
盛弘讲会。
粲法师在座谓曰。
西土自道朗至今尔其接轸矣。
文帝升遐。
郁兴禅定。
应诏居之。
大业七年正月二十九日
无疾而化。
春秋四十有三。
姿性慈恕。
遗言必弃骸林野。
于是其乡里慧严遵行之。
旋收舍利。
搆塔于终南龙池寺之西岑。
冀州沙门明则
文以铭之。
用旌厥德。
明则始犹未有声誉。
及制觉观寺碑。
仆射杨素见而奇焉。
且奏住仁寿宫三善寺。
东都译经
又入馆知缀缉。
薛道衡曰。
则公之文。
屡发新采。
英英独照。
隋末卒。
有文集行世。
释靖玄
姓赵氏
天水人也。
识度淹弘清鉴悬远。
七岁任郡学生
勤阅三冬艺该六典。
皇隋肇运便业李张
名预黄巾身同观宇。
呼吸沆瀣吐纳阴沆。
每思五千道德良非造真。
七诫超升本为浮诡。
乃舍其褐服此伽梨。
澄练一心专宗经部。
时年在息慈频登法匠。
华夷钦仰缁素属目。
受具已后声势转高。
遂使化靡陇西扇荣河洛。
以秦凉荒要佛法浇侈。
将欲结其颓网布此遗矰。
具列正法要务奏上文皇
蒙敕允述纶言奖拔。
登下河右颁条依用。
元德太子籍甚芳猷翘想钦揖。
爰降令旨远召京华。
遂恭承嘉惠来翔帝宇。
有令于大兴善道场盛弘法会。
飞轩鸣玉杖锡挈瓶。
总萃观风德音通被。
纵远论体舒散疑踪。
能使难者由门解宣尽力。
璨法师居坐谓曰。
自河凉义侣则道朗擅其名。
沿历至今。
尔其接轸。
代不可削。
斯人在斯。
由此显誉京师
绰然高步。
高祖升遐郁兴禅定。
应诏住焉。
常转梵轮弘匠非少。
大业七年正月二十九日
无疾而化。
春秋四十有三。
生平言论慈悲为主。
每许遗骸弃之林野。
天水同侣沙门慧严
追想昔言送尸山麓。
肌肉已尽。
便鸠聚遗身。
搆兹塼塔于终南龙池寺之西岑。
树铭塔所用旌厥德。
沙门明则为文。
则本冀人
通玄儒有才慧。
纳言敏行。
尤所承统。
文藻虽驰时未之赏。
乃制觉观寺碑。
物亦不悟。
仆射杨素见而奇之。
由斯一顾方高声问。
奏住仁寿宫三善寺。
东都译经又召入馆专知缀缉。
隋末卒于所住。
有集行世。
薛道衡每曰。
则公之文屡发新采。
英英独照。
其为时贤所尚也如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