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隋朝
杨子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
文帝族弟。
少好学,爱贤好士。
文帝开皇初车骑将军宿卫
炀帝时离石太守,有政绩。
朔方梁师都马邑刘武周聚众起事,子崇离石,为仇家所杀。
赵仲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陇西天水人
性粗暴,有勇力。
初仕北周,从平北齐,以功授大都督
入隋任石州刺史,法令严猛,细微过失,无所容舍,时人比之虎狼,而事多克济,收获岁岁有余,边戍无馈运之忧。
后破突厥有功进上柱国
时有人表奏仲卿酷暴,文帝惜其功而不罪。
仲卿因此益酷暴无忌,因免官。
炀帝即位判兵部工部二曹尚书事,卒于官。
李德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赵郡柏人人
李德饶弟。
重然诺。
炀帝大业末,为离石郡司法书佐
太守杨子崇礼重之。
李渊兵兴,子崇被杀,弃尸城下。
德佋赴哭尽哀,诣军中求葬。
大将军许之。
乃以德佋为使,往离石礼葬之。
刘龙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离石胡人
炀帝大业十年,拥兵数万,自称刘王,以子刘季真太子,弟刘六儿为永安王,锋甚锐。
将军潘长文连年击之,不能下。
后为虎贲郎将梁德所杀,众乃散。
僧昙韵隋末唐初 ? — 642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高阳人
史不详氏族。
始出家诵法华经。
尚馀二卷。
以俗境纷嚣。
遂遁入恒岳蒲吾山。
以终习焉。
有禅者诲之曰。
道在观心离念。
非独诵经所能得也。
承此语。
即遍游五台
孑然携影。
住北台木瓜寺。
馀二十载。
然地高气寒。
夜行尽坐。
思略昏散。
前所诵经顿忆不忘。
隋仁寿间
瓒禅师方业定。
雁门川中。
背负绳床。
随处燕嘿。
闻而往依之。
既而赴禅定之诏。
复居比干山。
又适南部
离石龙泉文成等郡。
于是静学。
覃被夷夏矣。
且其地戒法所未及。
有薙落阅三十年。
而为沙弥者。
至是咸获受具。
之功诚多。
贞观十六年
无疾端坐。
而终于西河平遥山。
春秋八十馀。
自十九入山。
历六十年。
摄心无逸。
血气盛时身生蚤虱。
听其咂啮。
不忍弃捐。
虽土蚤之多。
毡席凝血。
亦曰我宿债合偿。
一弗除屏。
后于耳顺之年。
蚤虱并无。
此特血气衰耳。
然犹以为吾业未应尽。
何致尔。
尝谓门人曰。
吾见超禅师每宿有壁虱之房。
而不为所挠。
又食于蛊家。
而匙抄其虫。
置之器底。
使不为害。
蛊主惧焉。
吾德何以及此。
又欲写法华经。
忽有善书者。
请为书之。
未旬浃而功毕。
方将䞋谢竟隐去。
因宝而藏之岩窟。
屡经𡨥乱。
馀物虏掠殆尽。
惟此经委弃林莽间。
箱襆已烂。
而卷帙如新。
平居勒苦。
老而愈励。
苟跏趺稍倦。
遽起礼佛。
其自率皆此类。
释昙韵
不详氏族。
高阳人
初厌世出家诵法华经有馀两卷。
时年十九仍投恒岳蒲吾山。
就彼虚静讫此经部。
栖隐禅师曰诵经非不道缘。
常诵未即至道。
要在观心离念。
方契正道耳。
韵初承此告。
谨即受而行之。
专精念慧深具举舍。
又闻五台山者即华严经清凉山也。
世传文殊师利常所住处。
古来诸僧多入祈请。
有感见者具蒙示教。
元魏孝文
尝于中台置大布寺。
帝曾游止具奉圣仪
前种华园地方二顷。
夏中发艳状同铺锦。
光彩昱耀乱人心目。
如是嘉闻数发荡神悦耳。
遂举足栖焉。
遍游台岳备见灵相。
初停北台木瓜寺二十馀岁。
单身吊影处以瓦窑。
形覆弊衣地布草蓐。
食惟一受味不兼馀。
然此山寒厉林生涧谷。
自外峰岭坦然遐净。
夜行昼。
坐思略昏情。
庆其晚逢也。
前所诵经心口不缘三十馀载。
会隙历试一字无遗
乃更诵残文成其部帙。
至仁寿年内有瓒禅师者。
结集定学背负绳床。
雁门川中若为业。
居山日久思展往怀。
闻风附道便从众。
一沐清化载仰光猷。
随依善友。
所谓全梵行也。
属隋高造寺偏重禅门。
众失其主。
人各其诚散归林谷。
遂投于比干山。
又游南部离石龙泉文成等郡。
七众希向夷夏大同。
十善聿修缁素匡幸。
原此河滨无受戒法。
纵有志奉皆往太原
夷夏情乖人皆怯。
往致有沙弥三十其岁者。
化行即传斯教。
山城两众皆蒙具足。
唐运伊始兵接定阳
屡逢屯丧本业无毁。
以夜系昼摄心乖逸。
幽栖积久衣服故弊。
蚤虱聚结曾不弃捐。
任其𠲿啖寄以调伏。
曾以夏坐山饶土蚤。
既不屏除毡如血凝。
但自咎责愿以相酬情无吝结。
如此行施四十馀年。
岁居耳顺忽无蚤虱。
犹深自责曰。
计业不应即尽。
当履苦趣受其报耳。
又告门人曰。
吾见超禅师寄他房住。
素有壁虱不啖超公
乃两道流出向馀房内。
又见在蛊家食饭。
匙接蛊精置于叠下。
而快食如故。
又不为患。
蛊主惧焉。
吾德不及
何为致此。
每年于春秋二时依佛名法。
冬夏正业则减食坐禅。
尝愿写法华誓须洁净。
数年已来不能可办。
忽感书生无何而至。
告云。
善解抄经。
邀以法据。
并谓堪能。
遂乃安于石室立净书之。
旦入暮出深怪其行。
未盈一旬七轴俱了。
将以礼䞋目前不见。
及遭贼抄藏经岩窟。
世静往收。
乃委于林下。
箱襆久烂而卷色如初。
斯感验奇异率此类也。
又常居别室自勤修业。
馀有众侣难嗣其踪。
每云。
吾年事如此何可放舍。
若坐昏闷即起礼佛。
尝策四仪以道量据。
自见胜达鲜伦其德。
贞观十六年端坐终于西河平遥山。
春秋八十馀矣自十九入山六十馀载。
不希名利不畜侍人。
不隶公籍不行己任。
凡有所述职。
皆推寄于他焉。
贺娄子干南北朝末隋初 534 — 5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4—593 【介绍】: 代郡人字万寿
世居关右。
少以骁勇知名。
击破尉迟迥乱,以功拜开府
入隋封钜鹿公
行军总管击败吐谷浑,诏令即镇凉州
明年,突厥兰州,破之,封上大将军
后以晓习边事,授关总管等十镇诸军事,拜云州刺史
卒于官。
谥怀
全隋文·卷二十六
子干字万寿,代人,世居关右。
周武帝,为司水上士,累迁小司水,封思安县
寻授使持节仪同大将军
大象中,除秦州刺史,进爵为伯。
以从平尉迥功,进上开府封武川县公
隋受禅,进封巨鹿郡公,镇凉州
上大将军,徵授工部尚书,仍镇凉州
关总管云州刺史,仍拜云州总管
开皇十四年卒,谥曰怀
李彻隋 ? — 5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9 【介绍】: 隋朔方岩绿人,字广达
李和子。
伟容仪,性刚毅,擅武艺。
北周时屡立军功,拜开府车骑将军
入隋加上开府,授云州刺史
晋王杨广并州,诏晋王府军事。
高颎得罪于帝,以素善,乃被忌不复任使。
怨,为帝鸩死。
段文振隋 ? — 612
全隋文·卷二十三
文振北海期原人。
,为宇文护中外府兵曹
建德中,授上仪同封襄国县公,历相州别驾扬州总管长史
大象中,入为天官都上士。
文帝以为丞相掾
及受禅,除卫尉少卿,兼内史侍郎,加上开府,迁鸿胪卿
后为石、河二州刺史,迁兰州总管改封龙冈县公
南平,授扬州总管司马,转并州总管司马,迁云州总管,入为太仆卿
仁寿初,坐事除名。
后拜大将军灵州总管
炀帝即位,徵为兵部尚书,进位右光禄大夫
辽东之役,授左候卫大将军,道卒。
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北平侯谥曰襄
杜彦北周至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云中人
果毅,善骑射。
初仕北周,以战功拜大都督
,授丹州刺史,进爵为公。
突厥扰边,拜云州总管以镇之,屡斩其将,突厥畏惮,不敢犯塞。
未几以疾还,卒。
郭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世隽
太原文水人字弘乂
七世共居,家门和睦,犬豕同乳,乌鹊同巢。
事闻,文帝宇文㢸劳问其家。
治书侍御史柳彧巡视河北,表其门闾。
韩子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文水人
亲没,负土筑坟,居丧尽礼,闻者褒其孝。
未几卒,视其脊骨皆毁坏。
炀帝大业末乃表其门闾。
唐贞观中蠲其子孙赋役以彰其孝道。
释慧海南北朝末隋初 550 — 606年5月27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张氏。
河东虞乡人
年十四落发。
为大昭玄统昙延法师弟子。
年十八。
即讲涅槃。
既受具戒。
专崇禅业。
隐于弘农之伏犊山。
周武悉毁仁祠。
乃入陈避之。
以故戒品无亏。
法衣不舍。
又采听摄论。
研穷其旨。
逮大隋御宇。
始践京邑
皇姊成安长公主
为建静法寺使居之。
门徒济济。
传美至今。
然性嗜燕嘿。
不事讲说。
直心道场于斯见矣。
仁寿初
诏送舍利于定林恒岳寺。
置塔。
顷之又送于熊州十善寺。
其瑞应皆具别传。
大业二年五月二十七日
卒于寺。
春秋五十七。
遗言薄葬。
弟子不敢违。
卫玄南北朝末隋初 542 — 618
全隋文·卷二十三
字文升河南洛阳人
周武帝鲁公时,引为记室,迁给事上士袭父檦爵兴势公,转宣纳下大夫
建德中,拜益州长史,迁开府仪同三司太府中大夫,治内史事,领京兆尹
宣帝时,以忤旨免。
大象中检校熊州事。
隋受禅,迁淮州总管进封同轨郡公
坐事免。
寻拜岚州刺史检校朔州总管事,入为卫尉少卿
仁寿初,拜资州刺史,除遂州总管
炀帝即位,复徵为卫尉卿
工部尚书,拜魏郡太守
入为右候卫大将军检校左候卫事。
刑部尚书,拜金紫光禄大夫
辽东之役,拜京兆内史留守京师,加右光禄大夫
唐兵入关,归于家。
义宁中卒。
年七十七。
僧智满隋至唐初 551 — 628年6月9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1—628 【介绍】: 隋至唐初僧。
并州太原人
俗姓贾
七岁出家,从师习诸经,尽其大旨。
遂往上党石墨山,聚徒行道。
隋初,法席颇盛。
后避喧嚣,徙居黎城南流泉精舍,息心修禅。
文帝时,又迁岚州安山
隋末,率徒入城,初住并州真智寺。
唐高祖武德元年,住义兴寺。
突厥侵境时,曾以僧兵拒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太原贾氏子也。
七岁出家。
即宗定业。
弱冠登具。
乃弘律乘。
又听涅槃。
能通大指。
上党石墨山。
聚徒行道。
隋初法运再隆。
推而广之。
之力为多。
故礼忏以摄疏情。
宴坐以陶凡累。
而黑白仰为菩萨戒师。
然非明證。
法不轻授。
未几徙居黎城东山之流泉精舍。
息心之士。
从之如归市。
俄依瓒禅师雁门
久之徙入
弘静学。
隋季之乱。
复偕同志五十馀人。
西遁岚州安山
方天下扰攘。
而斯地深僻。
曾不觉知。
固道力所感欤。
义旗初建。
高祖诏于许公宅供养。
及躬往顶礼。
殊觉凛然。
顾谓裴寂曰。
孤于禅师
毛发惊竦何耶。
曰。
此则戒神所护而然。
他日又见曰。
弟子举义师。
以戟定天下。
凡以济拔众生也。
惟禅师慈悲加被。
愿使往来无障。
武德元年
诏以许公宅。
为义兴寺。
居之。
三年诏入
都督弘农公刘护。
以捡狁方𡨥边。
人情恐骇。
奏疏留之不遣。
贞观二年夏四月示有微疾。
而禅坐如常日。
沙门道绰问曰。
万法本空。
然或以观相入。
或以机缘悟。
何也。
答曰。
缘无所缘。
相无所相。
如是悟入法亦无法。
乃溘然而逝。
是年六月九日也。
寿七十八。
建塔树碑。
葬于龙山童子谷。
释智满
姓贾氏
太原人
立意矜特不群凡小。
七岁出家随师请业。
凡所受道如说修行。
年登冠肇进受具戒。
律仪成范资训弥弘。
又听涅槃等经。
尽其大旨。
名教略圆味静终业。
遂往上党石墨山。
聚徒行道。
门徒肃穆缁素归依。
礼供骈罗积而能散。
时属隋初创弘大法。
智满蒸仍国化引而广之。
故使闻风造者负笈奔注。
众杂精粗时兼久近。
初则设仪。
礼忏用摄恒情。
后便随其乐欲。
静思宴坐。
躬事众法身预僧伦
形止方雅威严猛肃。
眉目浓朗白黑交临。
预有参拜莫不神骸而毛动。
咸加敬仰为菩萨戒师。
不重身名不轻正法。
虽苦邀请未即传授
乃亲为竭诚方等。
行道要取明證。
梦佛摩顶。
并为说法。
宛如经相。
方为授法。
故道俗思戒者相趍不绝。
而专意静观厌此諠浮。
乃徙居黎城东山南流泉精舍。
息心之士又结如林。
禅忏兼修止观齐舍。
志弘经远随务或乖。
又往雁门川。
瓒禅师
涉缘念慧。
僧中藻镜定室羽仪言行清澄。
具如别传。
嗟遇后展欣附有馀。
历游所在宗习。
又依住开化结虑修心。
俄为文帝追
定门斯坏众侣乖张。
乃录其同志五十馀人。
西入岚州安山内。
如前综业。
大感学徒。
隋季道消。
贼徒蜂起。
生民坠于沟壑。
众宛然不散。
斯亦道感之会也。
大唐建义四众归奔。
乃率侣入城就人弘道。
初住晋阳真智寺。
以化声广被归宗如市。
武皇别敕。
止许公宅中。
供事所须并出义府。
躬往礼问睹而惧之。
顾语裴寂曰。
孤见此禅师
衣毛惊起何耶。
答曰。
计无馀相。
应是戒神所护耳。
重以他日修觐曰。
弟子济拔苍生。
义兴大造。
愿往还无障。
当为立寺。
既登京辇天下略平。
武德元年
乃诏所住宅为义兴寺。
四事供养一出国家。
至三年德为物归道声更远。
帝欲处之京室下敕徵之。
又以北蕃南侵百姓情骇。
都督弘农公刘让启留满住用镇众心。
有敕特听同安朝寄。
武德五年
猃狁孔炽戎车载饰。
马邑沙门雄情果敢。
烽耀屡举罔弗因之。
太原地接武乡兵戎是习。
乃敕选二千馀僧。
充兵两府
登又下敕。
师一寺行业清隆。
可非简例。
由是重流景行光问遐迩。
晋川髦彦沙汰之馀。
坐受嘉庆。
皆来称美。
或拜伏戒范者。
或依承习住者。
常数二百馀人。
恒业无怠。
精厉其诚。
时或惰学亲召别诫。
委引圣量诱化凡心。
预在闻命莫不泪流而身伏。
噎叹良久并由承法。
行已感发前人。
故得机教不妄弘矣。
贞观二年四月
初因动散微觉不悆。
遂淹灰管本性无扰。
门人同集日遗诫劝。
沙门道绰者。
夙有弘誓。
友而敬奉。
因喻曰。
法有生灭道在机缘。
观相易入其门。
涉空颇限其位。
愿随所说进道有期。
乃盱衡而告曰。
积年诚业冀此弘持。
缘虚无相可缘。
引实有何所引。
岂以一期要法累劫埋乎。
幸早相辞勿尘妄识。
乃退焉。
其坚白持微为若此也。
既而气将渐弱。
而志力犹强。
侍人围绕观者充室。
端坐举面徐视学徒。
时次昆吾溘然而卒。
春秋七十有八。
贞观二年六月九日也。
当终前夕大地振动寺树摧枝。
合众悲敬衰相现矣。
泰山其颓乎。
法人斯逝。
联类如此。
举邑酸切若丧其心。
即以其月十二日
旋殡于龙山童子谷中。
立塔碑德。
自满舍俗从道六十馀年。
洁己清贞冰霜取喻。
弊衣节食才止饥寒。
频经断谷用约贪染。
目不邪视言不浮华。
净色子女未尝瞻对
弱年登岁者不宿房中。
受具多者方令近侍。
约时临众诫以行科。
馀则静处小房。
晬朝方出。
室中唯一绳床。
钵袋挂于壁上。
随道资具坐外更无。
致使见者懔然改容不觉发敬矣。
又偏重供僧勤加基业。
慈接贫苦备诸药疗。
焭焭遑遑意存利物矣。
陶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世模
京兆人
性明敏,有才干。
文帝仁寿初岚州司马
杨谅为乱,刺史钟葵将发兵应,拒之,乃被囚。
乱平,炀帝嘉其忠,拜开府,授大兴令。
杨玄感叛,率兵从卫玄击之,以功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卒于官。
萧大圜南梁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大圜 550年—552年 梁简文帝第二十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仁显
梁简文帝子。
简文帝大宝元年封乐梁郡王丹杨尹
侯景简文帝大圜潜遁获免。
江陵元帝改封晋熙郡王,以为琅邪彭城郡太守
元帝承圣末西魏江陵,出使为质。
后入北周封始宁县公
寻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招为麟趾殿学士
秘阁,抄写《梁武帝集》及《简文帝集》。
,拜内史侍郎,卒于西河郡
撰有《梁旧事》、《寓记》等。
全隋文·卷十三
大圜字仁显梁简文帝第二十子。
大宝初封乐梁郡王
承圣中改封晋熙郡王,除宁远将军琅邪彭城郡太守
寻使魏请和,而江陵陷。
至周保定中封始宁县公,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建德中,除滕王逌友。
隋开皇初,拜内史侍郎,出为西河郡
有《士丧仪注》五卷,《要决》二卷,《梁旧事》三十卷,《淮海乱离志》十卷,《寓记》三卷,《集》二十卷。
宋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河人
文帝开皇十一年,为南宫令
秉志清廉,洁身自好,为吏民所称,比之为刘宠杨震
僧明瞻隋末唐初 559 — 62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姓杜氏
恒州石邑人也。
少有操行。
年踰志学。
已复淹贯经史。
郡举充赋。
不从命。
寻依飞龙山应觉寺薙落俄听大论于邺下大集寺。
道场法师轮下。
会废法。
乃遁之东郡山谷间。
及隋受禅。
诏住相之法藏
开皇三年
诏翻译。
仍徙居大兴善寺
顷之众举知寺任。
大业二年
僧有以愚戆。
犯朝宪者。
有司以闻。
时上方盛陈军旅。
将郊见怒曰条制久颁。
义须致敬。
今诸僧皆前伫。
无复礼貌何也。
于是士女。
莫不匍匐罗拜。
而僧则自若。
因出众对曰。
陛下必欲尊教。
则固法服不合敬俗。
诏曰。
若以法服不敬俗。
宋武奚为行之。
曰彼无道之君。
又岂可以上并圣明哉。
帝连问者五。
且使舍人遍语之。
终不拜。
帝顾左右。
录抗辨者名。
明日诣阙陈谢。
帝夷然。
即诏二禅定寺
各馔合京僧众。
䞋以束帛。
后谓宰臣曰。
今天下为大法而不畏生死者仅一僧盖也诏住禅定众因举充知事上座
总摄寺务。
入国朝仍旧。
贞观初。
诏对内殿赐食。
食毕。
从容备陈慈悲之理。
上大悦。
诏断屠杀。
每岁以三月六日皆蔬素。
凡昔日征讨行阵之处。
必置佛寺。
以凭济度。
同州昭云。
晋州慈云。
吕州普济
汾州
弘济。
治州昭福。
郑州等慈。
洛州照觉。
七寺之创。
寔自发之。
则磬衣盂之资。
岁馔千僧。
并书大乘经论施学者。
以报母恩。
俄徙太乙山智炬寺
则其齿已迈矣。
益以衰惫。
须医疗。
乃归兴善就药物。
寻盛设共养。
延请京城大德辞诀。
玄龄房公如晦杜公。
以归檀币山积。
明日智炬
坐念净土。
侍者曰。
阿弥陀佛来也。
顷之又曰。
二大菩萨亦至。
吾于经中所说观门悉有成就。
所未成就者。
馀四门耳。
今既具见。
一何快哉。
遂奄尔而逝。
二年十月二十七日也。
寿七十。
奉命阇维。
反火灭。
骸骨栓索全具。
惟顶上晔晔有紫光。
遽瘗于岩下。
释明瞻
姓杜氏
恒州石邑人也。
少有异操。
所住龙贵村二千馀家。
同共高之传于口实。
十四通经。
十七明史。
州县乃举为俊士
性慕超方不从辟命。
飞龙山应觉寺而出家焉。
师密异其度。
乃致书与邺下大集寺道场法师令其依摄。
专学大论。
寻值法灭。
潜形东郡
隋初出法。
追住相州法藏寺
而立志贞明不干非类。
正业之暇了无他涉。
内通大小外综丘坟。
子史书素情所欣狎。
将事观国移步上京
开皇三年
敕召翻译住大兴善
众睹德望可宗。
知寺任。
辞而不免。
便纲管之。
大业二年
帝还京室。
在于南郊。
盛陈军旅。
时有滥僧染朝宪者。
事以闻上。
帝大怒。
召诸僧徒并列御前。
峙然抗礼。
下敕责曰。
条制久颁义须致敬。
于时士女。
初闻即拜。
惟释一门俨然莫屈。
时以赡为道望众所推宗。
乃答曰。
陛下必欲遵崇佛教。
僧等义无设敬。
若准制返道。
则法服不合敬俗。
敕云。
若以法服不合。
宋武为何致拜。
赡曰。
宋氏无道之君。
不拜交招显戮。
陛下有治存正。
不陷无罪。
故不敢拜。
帝不屈其言。
直遣舍人语僧。
何为不拜。
如此者五。
黄巾之族连拜不已。
惟赡及僧。
长揖如故。
兼抗声对叙。
曾无惮慑。
帝乃问。
向答敕僧是谁。
录名奏闻。
便令视被戮。
诸僧合乐安然而退。
明旦有司募敢死者至阙陈谢。
赡又先登虽达申逊之词。
帝夷然不述。
但下敕于两禅定各设尽京僧斋。
再遗束帛特隆常准
后回跸西郊顾京邑语朝宰曰。
我谓国内无僧。
今验一人可矣。
自尔频参元选。
佥议斯属。
下敕令住禅定
用崇上德故也。
众以赡正色执断不避强禦。
又举为知事上座
整理僧务备列当时。
大唐御世爰置僧官
铨拟明哲允折无滞。
贞观之初
以赡善识治方有闻朝府。
召入内殿。
躬升御床。
食讫对诏。
广列自古以来明君昏主制御之术。
兼陈释门大拯以慈救为宗。
帝大悦。
因即下敕。
三月六普断屠杀。
行阵之所皆置佛寺。
登即一时七处同建。
豳州昭仁晋州慈云。
吕州普济
汾州弘济。
洺州昭福。
郑州等慈。
洛州昭觉。
并官给匠石。
京送奴隶。
皆因赡之开发也。
又私以每年施物。
常饭千僧。
大乘经论须者为写。
岁恒不绝。
为报母恩及暮齿将临。
山栖是造。
遂入太一山智炬寺而隐焉。
京辇归信远趣于林。
问道奉戒又繁常昔。
乃自惟曰。
摄心归静犹自烦乎。
试纵馀龄更还京邑
少时遇疾犹堪疗治。
乃曰。
吾命极矣。
可悬一月。
枯骸累人。
乃延诸大德就兴善寺设斋辞诀。
房杜仆射举朝毕集。
具赍助供䞋锡山积。
赡通大舍忏辞告别。
即日力杖出京返于智炬
竭诚勤注想观西方。
心通明利。
侍者曰。
阿弥陀佛来也。
须臾又云。
二大菩萨亦至。
吾于观经成就十二。
馀者不了。
既具诸善相颜貌怡然奄尔而逝。
春秋七十。
贞观二年十月二十七日也。
时以预记之验。
知命存乎。
初未终前。
遗令焚身。
及阇维讫。
乃见骸骨圆全都无缝道。
当其顶上紫色瞱然。
遂瘗于岩下。
姓杜
恒州石邑人
少有异操。
住龙贵村。
二千馀家。
同共高之。
十四通经。
十七明史。
州县乃举为进士
性慕超方。
不从辟命。
飞龙山应觉寺而出家焉师密异其度。
乃致书于邺下大集寺道场法师
令其依摄。
专学大论。
寻值法灭。
藏形东郡
隋初出法。
追住相州法藏寺
内通大小。
外综丘坟。
将事观国。
移步上京
开皇三年
敕召翻译。
大兴善
众睹德望可宗。
知寺任。
大业二年
帝还京室。
在于南郊。
盛陈军旅。
时有滥僧染朝宪者。
事以闻上。
帝大怒。
召诸僧徒
并列御前。
峙然抗礼。
下敕责曰。
条制久颁。
义须致敬。
于时士女。
初闻即拜。
唯释一门。
俨然莫屈。
时以为道望。
众所推宗。
乃答曰。
陛下必欲遵宗佛教。
僧等义无设敬。
若准制返道。
则法服不合敬俗。
敕云。
若以法服不合。
宋武为何致拜。
曰。
宋氏无道之君。
不拜交招显戮。
陛下有治存正。
不陷无罪。
故不敢拜。
帝不屈其言。
直遣舍人语僧。
何为不拜。
如此者五。
黄中之族。
连拜不已。
及僧。
长揖如故。
兼抗声对叙。
曾无惮慑。
帝乃问向答敕僧是谁。
录名奏闻。
便即视拟戮。
明旦有司募敢死者。
至阙陈谢。
又先登。
虽达申逊之词。
帝夷然不述。
但下敕于两禅定。
各设尽京僧斋。
再遗束帛。
特隆常准
后回跸西郊。
京邑语朝宰曰。
我谓国内无僧。
今验一人可矣。
自尔下敕令住禅定
众以正色执断。
不避强禦。
又举为知事上座
整理僧务。
大唐御世。
爰置僧官
贞观之初
善识治方。
有闻朝府。
召入内殿。
躬升御床。
食讫对诏。
广列自古以来。
明君民主制御之术。
兼陈释门。
以慈救为宗。
帝大悦。
因即下敕。
三月六。
普断屠杀。
行阵之所。
皆置佛寺。
一时七处同建。
豳州昭仁。
晋州慈云。
吕州普济
汾州弘济。
洺州昭福。
郑州等慈。
洛州昭觉。
并官给匠石。
京送役隶。
皆因瞻之开发也。
暮齿将临。
山栖是造。
遂入太一山智炬寺而隐焉。
京辇归信。
远趣于林。
少时遇疾。
乃曰吾命极矣。
可悬一月。
枯骸累人。
乃延诸大德。
兴善寺设斋辞诀。
房杜仆射
举朝毕集。
具赍助供。
锡山积。
大舍
忏辞告别。
即日力杖出京。
返于智炬
竭诚勤住。
想观西方。
心道明利。
侍者曰。
阿弥陀佛来也。
须臾又云。
二大菩萨亦至。
颜貌奄然。
奄尔逝。
春秋七十。
僧本济隋 562 — 6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2—615 【介绍】: 僧。
西河介休人俗姓宋
幼即聪慧异常人。
习经史,通大义。
后以为经史实宇宙糟粕,乃出家。
博览经论,精研奥妙,住西京慈门寺。
有《十种不敢斟量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生宋氏
西河介休人也。
祖考皆以隐德遗后世。
龆龀。
淹贯经史。
稍长志空寂。
遂出家从信行禅师学。
时开皇初也。
年十八。
戒定兼进业。
弘集录。
著十种不敢斟量论六卷。
指意清诣。
诚得大法之归趣焉。
大业十一年九月十二日
卒于所住之慈门寺。
寿五十有四。
子道训道树奉尸陀追建白塔终南山
麓。
勒铭颂德焉。
沙门善智尤善集录。
妙简锱铢。
精穷理窟。
祖师信行
雅相标致。
尝以光阴四分之一。
用资形累。
翘足。
摄念观佛。
著顿教一乘二十卷。
九年卒。
是于宗门之兄弟云。
葬附信行墓右。
释本济
宋氏。
西河介休人也。
父祖不事王侯。
遁世无闷。
逼以僚省。
挂冠而返。
年爰童丱。
智若成人。
齿胄之初。
横经就业。
故于六经三史皆所留心。
虽云小道略通大义。
故庠熟伦侣重席请言。
后披析既淹豁然大悟。
乃曰。
斯寔宇宙之糟粕也。
何累人之清识乎。
乃归仰释氏辞亲出家。
开皇元年时登十八。
戒定逾净正业弥隆。
不服新华除其爱染。
躬行忍辱悯增上慢。
博览经论成诵在心。
讲解推则循环相属。
共观风荣斯袖举。
信行禅师创开异部。
包括先达启则后贤。
闻钦咏欣然北面承部。
写瓶非喻合契无差。
信行初达集录山东
既无本文。
口为述。
皆究达玄奥。
及行之亡后集录方到。
览文即讲。
曾无滞托。
虽未见后词。
而前传冥会时五众别部敬之重之。
著十种不敢斟量论六卷。
旨文清靡。
颇或传之。
自是专弘异集。
响高别众。
大业十一年九月十二日
卒于所住之慈门寺。
春秋五十有四。
子道训道树。
式奉尸陀。
追建白塔终南山下。
立铭表德。
有弟善智。
天纵玄机高步世表。
祖师信行伏膺请业。
酌深辩味妙简缁铢。
入室邻机精穷理窟。
尝以四分之一用资形累。
翘足摄虑观佛。
诚策勤之上达也。
信行敬揖风猷雅相标致时众咸悦。
可谓以德伏人者焉。
撰顿教一乘二十卷。
因时制仪共遵流世。
大业三年卒。
弟子等附葬于信行墓之右焉。
训有分略之能。
树丰导引之说。
当令敷化。
宗首莫与俦之时暂举筵。
道俗云合。
声策感敬。
后恐难寻迹矣。
乞伏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马邑鲜卑族人,字令和
少有大节,娴弓马,好鹰犬。
北周屡有战功,进位柱国,赐爵西河郡
入隋拜曹州刺史,发民奸隐,查实户籍,得户数万。
后历转数地总管刺史
荆州总管、领桂二州总管三十一州诸军事,其俗轻剽,慧躬行朴素以矫其奢,风化大洽。
炀帝即位,为天水太守
大业五年,帝西巡,以道不整,献食薄,除名为民。
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