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近现代
邓嘉缜清末民国初 1845 — 1915
晴花暖玉词
1845-1915字季垂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邓廷桢孙,邓尔咸子。
少孤,奉母辗转、滇、黔,最后兄履吉湖南,又迎养至
及江南平,奉母归。
贫苦励行。
同治九年(1870)优贡,用知县
光绪元年(1875)举人
四年,母卒,终丧,始出就官贵州,权贵筑
改知贞丰州,又权知正安州,皆有惠爱。
长于断狱,死囚往往得更生。
奏调至台湾,补嘉义
甲午内渡,调至,主赋事。
于荫霖湖北,复招入幕。
擢守襄阳,调武昌黄州郧阳
光绪三十一年(1905),简授徽州府知府,改知锦州府,调奉天
东三省改定官制,署奉天巡警道。
未几,裁缺,遂引疾自免,寄居北京天津
老更世变,时时为小词以自遣。
著《暖玉晴花馆词》二卷。
晴花暖玉词·跋
右裒录先大夫晴花暖玉词,凡二卷,共一百九十五首。
先大夫生平所谓诗文多不存稿,四十以后之官黔中,始为小词。
在官二十五年,所历五行省,虽久速简剧不一,然治事有暇,不废倚声,中间惟在诸罗簿书填委,遭时多故,吟咏偶稀,自余未尝辍也。
宣统纪元,先大夫年六十有五,乞身𢾅门,益依度曲自遣。
七年之中,积稿盈寸。
比诸在官,正复相埒
今之所录,以在官时为上卷,去官后为下卷。
茧纸蚓书,杂厕丛束,不敢谓移写必无失次,粗举先后,以告子孙。
嗟乎,使先大夫得假贞寿,则不肖所述宁止此耶,宁止此耶。
己未十一月长至,不肖男邦述录竟,谨识。
杨恩元清末至现当代 1876 — 1952
简介
杨恩元(1876年-1952年)字覃生,别号三不惑斋主人。
生于光绪二年(1876)十一月二十五日安顺人贵州近代著名学者、诗人、方志专家。
光绪三十一年进士,授礼部祠祭司主事
戊戌之变后,辞去官职,随父杨树山西
宣统元年兰州扶父柩回黔安葬,此后定居贵阳,致力于地方文教事业,直至1952年病逝。
曾参与编修贵州通志》《续修遵义府志》等。
个人著述主要有《三不惑斋文集》《万里鸿泥集》《并陇纪程诗》等。
维基
杨恩元(1875年—1952年)字覃生,别号三不惑斋主人,安顺人
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年,中举;光绪二十一年,登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授礼部祠祭司主事
戊戌变法后辞职。
后居乡不出仕,致力于当地文教。
姚华清末 1876 — 1930
词学图录
姚华(1876—1930) 字重光号茫父久居北京莲花寺,因别署莲花龛主
贵州贵筑(今贵阳)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三十年(1904)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
善于诗词曲、书画、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
陈师曾最善。
留学日本,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
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陈师曾陈叔通郑天挺马叙伦梅兰芳等皆赞之。
民国初生活贫困、父母子女皆亡,身体瘫痪,贫病交加,死葬北京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
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
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弗堂词
1876-1930.6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
留学日本
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建立以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
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
还有《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弗堂词·姚茫父墓志铭
湘潭周大烈撰 嗟乎,士夫道丧。
茫父乃郁郁陨于破寺中矣。
茫父性姚名华,字重光贵州贵阳人
清光绪丁酉举于乡,甲辰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
习说文许氏学,好篆隶,奉亲居京师莲花寺,穷搜金石文字,比勘题识,早夜不休,于士夫所挟持为荣贵者若冥然而无睹,其困勤笃嗜,清之张廷济无以过之。
时德宗在位,穆宗生母孝钦显皇后临时称制,内政败乱。
庚子拳匪事起,国几亡,君不胜愤慨,值议变法,偕朝士日本学法律政治。
余时亦由湖南东渡,同入法政大学,见其挟册上堂,书所授语,一字无遗
固矻矻以厕群强中图拯救之道,学竟归,迁邮传部船政司主事,邮政司建核科科长。
而国已乱,未几,宣统帝逊位,民国建立,被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
自是四居议席。
然所抱持者盖无一不与人相忤,所谓议会政治,竟未尝参与焉。
乃愤然竟弃所学,仍居破寺中,理其旧业,更恣意作书画,每画辄题其诗词与曲,曲尤工,人竞买之。
朝夕所资,略取给焉。
余客京师时,亦寓寺中,与论金石词曲,以为遭此时,固得所遣矣。
宣统己酉民国十八年间,连丁继妣熊恭人孝宪先生忧,又连丧子女四人,其弟芗早丧,仅遗一女,又病卒。
值国内军人斗争,战祸日剧,忧乱迸于一时,遂得偏废疾。
余时时往视之,外貌丰硕如故,仍据案挥残臂作书画,磅礴郁积,意气若不可一世,四五年中,无颓败状。
嗟乎,是岂真不可一世邪。
十九年六月病再发,一日而卒。
所著有小学问答、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蒐存未刊行,自定诗赋词曲论著杂文,题曰弗堂类稿三十一卷。
其门人王伯群为印于金陵
曾祖玉德,妣吴氏。
廷辅,妣严氏。
考源清,私谥孝宪先生,妣雷氏。
子四
鋈,日本高等蚕丝学校毕业。
鋆,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出嗣弟芗。
鐜,先卒。
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肄业。
女三。
銮,适同县文宗沛。
盘、錖,未适人而卒。
北平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之阳。
其友周大烈为之铭曰:吾道非邪,彼所抱之道亦再颠而再倒。
当士夫群攘攘于奔离中,顿踬以老。
嗟乎,茫父已已乎,世昏形槁,附燕甸兮片石棱棱,顾姚山兮孤心皓皓。
弗堂词·跋
崇光先生以宏达之才崛起边方。
清末由进士游学东洋,供职邮部。
民国后任北京女子师范校长
顾以性长文学,不耐案牍,又一时任事者多非同类,奔竞成风,素所深耻,乃退而精研艺术。
确有心得,书画诗词皆卓然自成一家,而画尤冠绝燕京,驰誉中外。
得其碎幅零缣,无不珍为鸿宝。
惜乎五十过二,遽辞人间,诚艺文界之一大损失矣。
夫天之赋予于人也,不能使其完全,而人之生于世也,往往多留缺陷。
向使崇光先生得位乘时,勋猷彪炳,其尚有余力以专攻文艺,优入纯粹以精之域乎。
韩昌黎柳子厚斥不久,穷不极,其文学词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无疑,诚知言也。
燕京七百年来为中国惟一之都会,名书古画乃藏庋之渊薮。
自经庚子乱后,加以民国改革,时势变迁,从来罕见之图籍,出现于市廛间者不少。
先生适逢其会,久滞彼都,日惟与厂甸营此业者相周旋,过目珍奇不下数千种,虽寒素家风,为力有限,百难购一,而借此遍览千古名家,以发抒其抑塞磊落之气,所谓得江山之助,握造化之权,心领神会,豁然贯通,故能臻此绝诣,岂偶然哉。
世人多谓黔中僻陋,黔地诚僻陋,而黔人之游历于外者开拓心胸,激扬志趣,其所成就每凌驾乎中原,亦以中原数千年来文物声名发泄已甚,而边省磅礴郁积,名山大川之灵秀甫启其端倪。
虽在交通阻隔之世,人才已渐奋兴焉。
况今之飞机铁道,一日千里。
行见重门洞开,贤哲浚发,其必能超越全国,可断言也。
先生捐馆后,门人王君伯群搜集平生著作,编为弗堂类稿三十余卷,中以题跋为最多,诗文次之,词二卷,曲一卷,惟临殁之庚午春词二十余阕未编入。
今印丛书四集,悉采入以为诸词家之殿。
黔中自明设省,三百年间诗人接踵,专集颇多,惟一词则阒焉寡闻。
清代词家始有江辰六显于康熙之际。
延至中叶,倚声渐盛,而附载各家集中者,要皆篇幅寥寥,略备一格,其有妙谐声律,专精此道,以黎伯庸烟亭为最,陈息凡邓花溪两家各体尚称完备,而终不及先生之造诣深醇,尽工尽善也。
先生之词在黔省诸词人中固称后劲,即在清代诸词人中亦翼然翘楚。
此殆如六朝结局之有庾子山,前明结局之有钱蒙叟,皆可谓集其大成。
文艺一日不泯灭,即中国一日能存在。
人称言者心之声,又称声音之道与政通,安得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也。
然则中华民族复兴之枢纽,黔省人文蔚起之关键,将以先生之词卜之。
识者当不以余言为河汉焉。
民国第一丙子季夏
安顺杨恩元覃生识。
维基
姚华(1876年4月26日—1930年5月8日)字重光又字一鄂号茫父,以号行而多称姚茫父;寓居北平莲花寺,因别署莲花盦主,又署弗堂,寓半佛之意。
晚年因重五代杨凝式杨风子)书法又号倚风
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清代末科进士晚清中华民国戏曲理论家、书画家、诗人、学者、政治人物、教育家,精通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
陈师曾同为民国刻铜艺术的倡导者,合称“姚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