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近现代
柯鸿年清末民国初 1867 — 1929
人物简介
柯鸿年(1867~1929)字贞贤号珍岑晚号澹园居士长乐柯百户村人。
鸿年少时有殊才,读书致志,记性极佳,每览籍阅篇,都一一记明,诵以不讹。
13岁应童子试,16岁入马江船政,被学校派学法国,学习或实习单位在“法学部律例大书院”,专攻万国公语、法语专业课程,六年后归国充船政政职。
后因庚子中法条约中,芦汉铁路事情上闻于朝。
被权贵看中企图收归。
柯鸿年不从,遂招污蔑失职。
后从商,闲暇时好与闽地同乡诗人相互做诗应和,并屡次应海外故人之招重游海外。
最后一次病归,逝世。
有《澹园遗稿》。
修承浩清末至现当代 1875 — 1953
简介
修承浩(1875~1953)字翰青湖南沅陵人
清光绪二十八年举人
曾任广西省抚台内收发并负责机要,并任宜山富川知事广东省阳江厅同知等职。
在此期间,结识蔡锷并秘密参加同盟会,两人意气相投,结为金兰
辛亥革命后,蔡锷将军云南省都督承浩公都督府秘书长,力助蔡锷创办云南讲武堂。
之后,任四川省永宁川东道道尹四川省政务厅厅长等要职。
民国五年,当蔡锷率部护国讨袁进入四川时,承浩公正在四川永宁道,立即因势利导,力促四川军务陈宦宣布四川独立。
蔡锷病故,四川军政各派明争暗斗,官场腐暗,民生涂炭,其深感厌恶,于民国六年乞假回乡,筑庐隐居。
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多次邀请出任省府要职,均谢绝。
民国十五年,贺龙元帅北伐途经沅陵,仰慕承浩公高义,曾专程登门拜访。
民国十八年沅陵修纂县志,县长亨衢聘为修纂。
解放后,任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委员、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常务委员、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