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近现代
修承浩清末至现当代 1875 — 1953
简介
修承浩(1875~1953)字翰青湖南沅陵人
清光绪二十八年举人
曾任广西省抚台内收发并负责机要,并任宜山富川知事广东省阳江厅同知等职。
在此期间,结识蔡锷并秘密参加同盟会,两人意气相投,结为金兰
辛亥革命后,蔡锷将军云南省都督承浩公都督府秘书长,力助蔡锷创办云南讲武堂。
之后,任四川省永宁川东道道尹四川省政务厅厅长等要职。
民国五年,当蔡锷率部护国讨袁进入四川时,承浩公正在四川永宁道,立即因势利导,力促四川军务陈宦宣布四川独立。
蔡锷病故,四川军政各派明争暗斗,官场腐暗,民生涂炭,其深感厌恶,于民国六年乞假回乡,筑庐隐居。
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多次邀请出任省府要职,均谢绝。
民国十五年,贺龙元帅北伐途经沅陵,仰慕承浩公高义,曾专程登门拜访。
民国十八年沅陵修纂县志,县长亨衢聘为修纂。
解放后,任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委员、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常务委员、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委员。
潘天寿现当代 1897 — 1971
词学图录
潘天寿(1897-1971) 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颐者、雷婆头峰寿者,早年署阿寿,懒道人心阿兰若住持等别号。
浙江宁海冠庄人
现代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
后师从吴昌硕赠联“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
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身亡。
有《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 》等。
潘天寿诗存·序
诗言志,抒情之作也,汉魏后稍有诗律。
唐以诗取士而律日严,诗之境遂日以窘。
能掉臂游行律中不为律困者,杜少陵也。
不受律束肆意以行者,韩昌黎卢玉川也。
韩之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二语得之。
卢之诗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馀言杂居一篇中,虽导源于太白太白无此奇险也。
昌黎玉川之诗与子美义山量短论长,或与乐天微之权轻比重,则颠矣。
何也?
彼固各言其志、各抒其情者也,今乃以己意为权量而长短轻重之,讵不谬乎?
及门陈仲陶梅宛陵钱琢如、效韩昌黎,予两善之,盖不欲以己意侧其间也。
潘子天寿癸卯暮春出诗一卷、诗存二卷序见示。
其古诗全似昌黎玉川,其近体又参以倪鸿宝之笔。
倪氏以文章经济名,其余技诗,书画皆精,而又大节凛然,予深慕之,为辑全集。
明清诸刊本皆有文无诗,后得诗集,又为采墨迹地方志,补数章,集乃大备。
倪诗棱峭险拔,意出人表,予极爱之。
今读此集,何其相似之甚也。
潘子以画名世界,琢一章曰一味霸悍,其志之所在可知,宜其诗棱峭横肆如此也。
喜有素心相同之友,为拉杂序之,一九六三年四月海宁张宗祥,时年八十有二。
潘天寿诗剩·自序
丁丑初秋芦沟桥事起。
延及仲,城沦亡。
致二十年习作留存之书画全部损失,诗稿亦未携出。
一年来辗转流离,由建德缙云南昌长沙沅陵小住。
沅陵即古辰州地,位湘西万山中,华夷杂处,百般落后。
人情风习尤与江浙诸滨海地悬殊,远近山水亦少清丽雄奇可资游观。
故外地人之来此者,除闭户外无徘徊地。
然寂处无聊,每每忆及江东之水光山色,西湖之六桥三竺诸胜,倍增闷损,因常击节讽咏旧稿中一二可记得者以为消遣,辄觉吾身仍居处于江东时也。
一月以来,随记随录凡百首,成一小册,名曰诗剩,实为一时闷损疗治之特剂耳。
来日烽烟平熄,下沅水、渡洞庭、浮扬子、返杭州顾可,以是为流离纪念物,亦无聊中之胜事也,敢云公诗焉。
戍寅夏仲寿记,于沅城甲第巷二十三号之容膝寓
(录入:左衽奴)
陈述元现当代 1914 — 1993
人物简介
1914-1993湖南省益阳县人
陈鼎忠天倪五子。
“一二九”运动时任武汉学联主席,并与沈钧儒先生等“七君子”同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解放后任贵州大学教授
历任昆明工学院、云南民族学院教授
两间庐诗·自序
子川右注余诗既竟,语余曰:“诗言志,子之志则既闻命矣,敢问作诗之由,或亦读者尚友论世之一助也。
”余尝闻韩愈氏之言曰:“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诗者,鸣之一端,而鸣不必皆诗。
时鸟鸣春,候虫鸣秋,其为鸣则是矣,然未闻有目之为诗者。
余之鸣,犹蝉翼之振,蛙腹之鼓,而被之文字,则正韩氏所讥之乱杂而无章者,曷足以言诗哉?
余年十一时,先君馆于长沙周氏,余随侍焉。
君课以坊本历史,说文部首与守温字母,期在疏通文字,略识文字源流与音韵基础。
君以《古文笔法百篇》授周公子,余则跽椅上旁听,如是者一年
年十六,君讲学湖南大学,余获与共寝处者又一年
君授以汉魏六朝文,韩愈王夫之章炳麟及己所作文各若干篇,经史百家,则听任左右采获。
有所质疑,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惟词章靳不以传,曰:“学在致用,文人无足观也。
”余不能仰体父志,居周公馆时,往往将所作五七言绝句厕文稿中以进,君亦勤为修改。
至十六岁,积稿已裒然成帙。
午亭丈见之,谓诗风近龚定庵
罗庶丹丈见《读项羽本纪》诗,谓押险韵能稳,有“履虎尾,不咥人”之象。
丈为余点定《咏雪》(七律四首)、《次韵张昕谈禅》(七律四首)、《春江引》(七古)、《狂歌赠王生》(七古,各诗均载一九三二年湖大期刊,今不可觅得)。
丈嗜酒,酒后高睨大谈,汗漫无涯涘,尝诏余曰“熔铸经史入诗则品高”,又曰:“学诗当以青莲为宗。
”为讲《中怀古》绝句,目光如炬,眉睫飞动,至今犹仿佛见之。
为《玩月》诗云:“若逢天上玉楼成,天将召我归霄汉。
”果以是年谢世(余挽诗七律二章,亦载湖大期刊)。
为余改诗者,先君外,独丈耳。
生无华屋,死失山丘,知己之感,存殃之悲,曷云能已。
一九四四年初秋,余为《大去行》,刊布于沅陵《中报》。
主笔汉阳蔡叔和为按语,比之杜老之《北征》,拟于不伦,徒滋愧恧。
然抗战八年,流血万里,未更见有诉之声诗,形诸咏叹者,亦可异也。
一九四七年一月,余梓行《两间庐诗》于长沙
刘寅先丈序之,语多溢美。
解放以后,纽有所作,长沙彭君岩石评为“寓沈忧于平淡”,于是向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者,至是君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王船山曰:“楚,泽国也;其南沅、湘之交,抑山国也。
叠波旷宇,以荡遥情,而迫之以崟嵚戌削之幽菀;故推宕无涯,而天采叠发;江山光怪之气,莫能掩抑,出生入死,上震天宇。
”此吾湘之自然环境,所谓地录也。
屈子怀沙,贾生赋鵩,李太白洞庭赊月,杜子美岳麓诛茅,柳子厚汨罗祷风,韩退之衡阳放酒,自古迁客骚人,流寓湖南者,史不绝书。
若屈、若贾、若李、若杜、若韩、若柳,皆旷代文宗也,然其流风遗韵,均及身而泯,湖南所产,未见有能殆庶者,岂地灵不必人杰耶?
朱明末叶,大儒王船山崛起衡阳,盖去屈子几二千年矣。
清咸同间,其遗书稍稍出于屋壁,乡人慕化,作者蔚起,号为湘学
余生丁末造,未能躬逢其盛。
先君子日与诸耆宿雍容揖让,论学衡文,余小子亦获于应对进退中亲謦欬焉。
一九六八,先君弃世,享寿九十。
斯时父党均已先逝,而文化大革命则以不可向迩之势烧葬旧文化、旧传统、旧道德,而湘学?焉以尽。
凡此,余学文之经历也。
余非欲以诗鸣,更未敢欲以诗名。
今之此集,类皆鸣其所不得不鸣。
其为鸣则是矣,乌得谓之诗哉?
更何敢望以诗名哉?
蔡子为注刊行,其将暴余诗之不文耶?
其将促余诗之速朽耶?
此书之付梓也,出版社同仁与金君丹元实促成之。
皆取人为善,成人之美者,谨致谢意。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六日陈述元叙于昆明莲花池畔,时年七十有六。
两间庐诗·序
益阳陈君述元,余老友天倪翁之叔子
年十二、三即能诗,余尝叹为才子。
阅十馀岁,复见所作,则已卓然自立。
顷者,印其《两间庐诗》数十首求序于余,曰:“后不复作矣。
”盖述元娴欧文,好其学,以为诗不足以尽其才。
余甚壮其意,然犹欲广之焉。
天倪翁,今之高密,亦龙门也。
文章抗晃贾,诗近大苏;广居论学,每标一义,往往出人意表,然皆人人所读书。
盖其才之锐,足以奴仆其学之博,无空言也。
翁仲子云章,余从女德芬之婿,本习土木,而好政事文学,亦高睨大谈,至或与翁龃龉。
而述元日者直视翁疾言曰:“大人古文固未工,即诗亦胡不若某某者。
”某某,江湖诗人也。
翁大怒,立起攘臂哗,至报以市井语。
他日,余从容谓翁曰:“述元之文余未见,未知于翁如何?
若诗则百炼之中,灵光隐现,其才有非翁所能易视者。
”翁不答,犹细语詈之,盖亦心喜余言也。
袁简斋以“性灵”说诗,人多诋訾。
余独节取其言曰:“诗有别才,非关学也。
夫宁独诗,文亦有别才焉;夫宁独文,学亦有别才焉。
翁尤才于学,述元尤才于诗。
伟哉,三分天下之才,父子欲有其二矣。
虽然,诗不关学,言其初耳,其既固非学莫能精且大。
盖诗者可以不作,而不可以必不作。
惟无别才者,学愈多,诗愈拙;有其才者,学愈富,诗愈工。
夫天下之大,事物之赜,莫非学也,即莫非诗文也。
云章不为诗,然当力学,乃足以继翁之谈。
述元已工诗,尤当博学,乃足以张翁之教。
夫以述元之才,年甫三十,诚浸淫中西之学之益久,于诗必有欲已而不得已者,必有不求工而甚工者。
然则《两间庐》之诗,乌得止于是哉。
一九四六年丙戌季冬盅园刘宗向寅先序。
题辞·陈云章
诗之为义,本之性情,而协乎音律者也。
《记》言:“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盖志之所之,音节亦随以异焉。
逊清末叶,据乱之世也。
其为诗者,率凄怨其情,叫嚣其气,惨然若不可终日。
迨至民国,更益以鄙倍佻亵之词,纤仄委琐之曲,古所谓亡国之音,无乎勿具矣。
家君生长乱世,内伤小己,外悼军国,感时抚事,骨折心惊。
故少年所作,多出入步兵杜少陵两家。
或稍为险怪,与卢仝李贺相颉颃。
年三十,乃自悔曰:“吾将以文学移易风俗,今反为风俗所移易,是物主而我客也。
”于是尽取少作焚之,以啴缓庄裕之音,写温柔敦厚之旨,期以起衰而兴治。
会世运日非,偏弦独张,而无与和者,其趣弥高,其情弥苦矣。
余与季弟述元,束发受书。
家君刚日授经,柔日授史,独词章靳不以传。
命余治工业,弟习祛书,曰:“学在致用,文人无足观也。
述元敏悟,间治词章,请正于家君。
家君谕之曰:“汝诗虽未深造,然能自出机杼,颇有才气。
倍道兼行,亦可追踪时贤。
然多愤郁之言、奔放之作,于拨乱反正之元音,未有当也。
” 呜呼,世局凌夷,寒门困惫。
家君富有之业,穷无所施。
其布于世者,仅泰山之一毫芒。
余困于土木之役,未能赓绍;以继志述事,望之述元
然如泛舟大海,浮天载地,茫乎莫得其涯涘也。
故于其所至者,徇友人之请,稍为刊布,著其既往,以策其将来。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陈云章
李聪甫现当代 1905 — 1990
简介
李聪甫(1905-1990)名明号老聪,幼称凤池,湖北黄梅人
1911-1917年,在黄梅县读私塾、小学1918-1921年,任江西省九江市赵恒兴中药店学徒;1922-1924年随县中石椿山学医;1925-1929年,开始行医;随后至九江行医;抗战后,先后在樟树、湘潭湘乡新化溆浦沅陵等地行医;1946年长沙1952-1956年,任湖南省立中医院院长,兼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1957-1965年,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兼任湖南省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6年,任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兼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1976-1980年,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7-1990年,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1990年4月去世。
致力中医药事业70年,在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卓有贡献。
著有《麻疹专论》《中医生理学之研究》《李聪甫医案》《李聪甫医论》,主撰《脾胃论注释》,合著《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主编《传统老年医学》,并有日文翻译出版。
并有诗集《老聪诗词剩草》出版。
粟裕现当代 1907年8月10日 — 1984年2月5日
简介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幼年起名多珍、志,侗族,生于湖南会同
中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张其锽清末民国初 1877 — 1927
人物简介
1877-1927广西桂林永福县苏桥镇人字子武号无竟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二甲第一百一十八名进士,以知县湖南,历任永州厘金局局长零陵县芷江县知县
辛亥革命爆发,于宣统三年(1911年)冬代表广西参加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任北伐军南武军军统。
民国二年(1913年)湖南都督府军务厅厅长,获陆军中将军衔
民国三年(1914年)三月,当选约法会议议员,经李经羲推荐,袁世凯拟授其为广东巡按使,并提出为其封爵,其锽不满袁世凯复辟帝制而离京,以研究先秦诸子为名隐居上海
民国六年(1917年)六月李经羲就任国务总理,张其锽为高等顾问。
不久因张勋复辟,再次退居上海,潜心研究《墨子》。
此后,张其锽通过其兄张其钜结识吴佩孚
护法战争期间,成为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谭延闿幕僚
民国八年(1919年)吴佩孚率兵进驻衡阳,与谭延闿军对峙,经张其锽牵线,双方订立休战协定,从此与吴佩孚交厚。
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担任吴佩孚秘书长
民国十一年(1922年)六月吴佩孚推荐张其锽出任广西省省长。
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新桂李宗仁攻入南宁张其锽离职。
同年九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张其锽吴佩孚顾问。
十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在张其锽建议下,吴佩孚弃津、京赴湖北,率三千残部驻黄州张其锽不离左右。
次年十月,孙传芳起兵反对奉系,通电拥张其锽趁机游说直系各督军吴佩孚出山,吴遂武汉,任讨贼联军总司令,命张其锽为参谋长。
不久直奉联合,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四月击败冯玉祥的国民军,占领北京张其锽因功被授以陆军上将军衔。
同年,北伐战争开始,吴佩孚尽失主力,张其锽随之溃退郑州
次年民国十六年,1927年)七月,在逃往四川途中,于河南新野县被当地红枪会打死。
谢士炎民国 1912 — 1948
百度百科
谢士炎(1912—1948)湖南省双峰县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官至陆军少将作战处长。
抗战时率部参加过浙江衢州之战,并参与芷江洽降工作。
抗战胜利后,逐渐倾向于革命和进步,1947年2月叶剑英、马次青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化名谢天纵、刘福从事党的地下情报工作和兵运工作。
向共产党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军事情报。
同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
1948年10月19日英勇就义于国民党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广场
全国解放后安葬于南京烈士陵园
田翠竹现当代 1913 — 1994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田翠竹(1913—1994)湖南湘潭人
曾任湖南省政府参事湘潭白石诗社社长,有《翠竹诗稿》
人物简介
1913-1994号寿翁湖南湘潭人
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华诗词学会、湖南诗词学会、湖南楹联学会、湘潭市楹联学会顾问,湘潭白石诗社社长,民革湘潭市委员会顾问,湘潭市政协委员、常委,湖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
少年时从师王伯良、许笃斋学诗,弱冠即为报人,曾任《湖南衡报》等报社编辑。
抗战期间,先后任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科员,桂林军官学校(黄埔后期)中校政治教官,国民党南京政府国防部上校秘书等职。
1949年,投身革命,加入湘潭地下民革组织,是湘潭民革创始人之一。
以诗、词、联著名,与诗坛名宿宗子威、叶恭绰杨云史赵朴初钱钟书李可染程千帆等就诗词创作均有过书信往还,与知名学者马璧拾风、肖艾、彭靖周士一、赵甄陶等结下深交。
1944年,客黔阳彭靖唱和,刻有《龙标酬唱集》传世,辑有《东游纪事诗》1卷,收入诗词100余首。
1983年,出版《翠竹诗稿》(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晚晴楼名胜古迹楹联集锦》(天津人民出版社)。
其诗作曾收入《太平洋鼓吹集》、《五四以来诗词选》、《中国当代诗词选》等书。
美国白宫档案馆藏有其诗作,亦为美国纽约诗社名誉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