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近现代
沈瑜庆清末民国初 1858 — 1918
沈瑜庆字爱苍号涛园侯官人
光绪乙酉举人,官至贵州巡抚
谥敬裕
有《涛园集》。
全台诗
沈瑜庆(1858~1918)字志雨号爱苍别号涛园
侯官(今福州)人。
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十二年(1886)以父沈葆桢功恩赏主事,签分刑部
先后会办、总办江南水师学堂,宜昌加抽川盐厘局,上海吴淞清丈工程局。
二十七年(1901)补淮海道
历任护理漕督,湖南按察使顺天府山西、广东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护理巡抚贵州河南布政使等职。
宣统三年(1911),调任贵州巡抚
辛亥革命后,贵阳光复,遁迹上海
陈衍交好,曾出资刊《元诗纪事》。
善诗。
其诗熟于史事,有感而发,尤以《正阳集》多名篇。
另有《涛园集》、《涛园诗集》〖参考:(1)刘德成、周羡颖主编《福建名人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
(2)《福建通志列传选》,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第195种,卷5。〗。
  沈瑜庆光绪初曾来台,〈哀馀皇〉一首痛悼清末海军败坏,以致有割台之役,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周作人清末至现当代 1885年1月16日 — 1967年5月6日
简介
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
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夏明翰民国初 1900 — 1928年3月20日
简介
夏明翰(1900年—1928年3月20日)字桂根湖南省衡阳县人,出生在湖北秭归,12岁随全家回乡。
1917年,出身豪绅家庭的夏明翰违背祖父心愿报考新式学校。
1919年衡阳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24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并负责农委工作。
1925年兼任湖南省委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和长沙地书记
极力主张武装农民。
1927年春,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
6月,调回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
中共八七会议后,在湖南积极参加组织秋收起义。
10月,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
1928年初,调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
同年3月,在汉口被敌人逮捕。
1928年3月20日(农历2月29日),夏明翰武汉汉口余记里被杀,时年28岁。
袁克文清末民国初 1891 — 1931
词学图录
袁克文(1891-1931) 字豹岑一字抱存号寒云龟庵
河南项城人
袁世凯次子。
好研究金石古钱,工书,能诗词,昆曲名票。
好藏书、古玩,精于鉴赏,曾与傅增湘徐森玉、周叔韬等交往,研究版本、文物。
对所收藏宋巾箱本《周易》、《尚书》、《论语》、《孟子》等八种尤为喜爱,辟"八经室"贮之。
民国时张学良张伯驹、傅侗称"四大公子"。
父死后久旅上海,变卖所藏为生。
有《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种》、《古钱随笔》、《圭塘唱和诗》、《围炉倡和诗》、《寒云诗集》、《寒云词集》。
所写掌故、笔记如《辛丙秘苑》、《洰土私乘》等颇多独特之资料。
寒云词·张序
余与寒云为中表戚,方其盛时未尝见也,己巳岁始与过从,共相唱酬为乐,乃恨相见之晚焉。
无何,寒云化去,余旋作过江之行。
丙子春,北归与方大地山访寒云故庐,索其词稿,谋付之梓,其夫人及方大之女公子手写畀余,即今所刊稿也。
寒云词跌宕风流,自发天籁,如太原公子不修边幅而自豪,洛川女不假铅华而自丽。
呜呼!
霸图衰歇,文采犹存,亦足以传寒云矣。
刊词既竣,方大亦逝,已碎汉水之琴,复哀山阳之笛,沽上桃花,墓前宿草,怆怀故旧,何忍卒读邪!
戊寅秋愚表弟张伯驹序 题寒云词后 一刹成尘土。
忍回头、红毹白雪,同场歌舞。
明月不堪思故国,满眼风花无主。
听哀笛、声声悽楚。
铜雀春深销霸气,算空余入陈王
忆举酒,对眉妩。
江山依旧无今古。
看当日、君家厮养,尽成龙虎。
歌哭王孙寻常事,芳草天涯歧路。
漫托意、过船商贾。
何逊扬州飘零久,问韩陵片石谁堪语?
争禁得,泪如雨。
寒云联 天涯飘泊,故国荒凉,有酒且高歌,谁怜旧日王孙、新亭涕泪; 芳草凄迷,斜阳黯淡,逢复伤逝,忍对无边风月、如此江山。
寒云词·夏序
凡学可以人力致,惟词则得于天事者为多。
好鸟鸣春,幽蛩响夕,微风振松篁,寒泉咽危石,孰为之节奏?
自赴其欢娱哀戚之旨,皆天也,词人之词亦犹是而已。
是故古来作者,太白飞卿为之,有其天也;杜陵昌黎无其天,弗强作也。
惟天故真,惟真故不为境所限,若南唐二主、若张功父、若纳兰容若,或偏霸江介,或贵公子,宜无弗得于志矣,然其为词郁伊善感,含情绵漠,有过于劳人思妇者,岂人力所能致耶?
袁子寒云生长华膴,耽好儒素,当时誉者拟诸陈思,兹非仆之所敢知,第得见其所为词,则固功父容若之流亚也。
中岁湛隐放废、饮醇近妇如信陵,时时为词以寄意,多恻艳琐碎、燕私儿女之语,或乃病之然,此实词家本色也。
颇闻近代主词坛者。
悬所谓拙重大之旨为揭橥,以饰门面、召来学,而世之学为词者亦群焉奉为圭臬,然此特相率而为伪耳!
寒云之词独能任天而动,交交若鸟,凄凄若蛩,谡谡若松风,泠泠若泉石,兹非其天事之胜欤?
寒云初意亦有志于考律,与赵逸叟诸人游,相与讨论,然其为效粗能度曲而已,今存稿中四声亦不能尽合于律,然此亦不足病也。
宫调之失传久矣,今之教人为词者颇以四声并和为尽能事,梏桎性灵,伤词害义,其弊已不胜言。
矧古今之音异,南北之音异,一声而阴阳异,乃至一名家词而数本互异,又孰从而正是之?
寒云之词自鸣其天,不欲扶篱倚壁,趋于窘涩之途,亦不肯描头画角,失其咏叹之旨,殆为有其天而能自全者欤。
寒云病中恒手自定稿,命其闺人录之,凡得词如千首,自署曰《洹上词》。
既殁,家人以属其中表张伯驹伯驹将为梓之,问序于余,余病夫无其天而强为之者之多,而号称能为词者又日以涂饰摹拟相矜尚,词之天寖失而词学益以微,乃信寒云之词为必可传。
若夫哀鸟遗音,时于恻恻微吟中寓其家国难言之隐,则尤足慨念云。
枝巢夏仁虎
曾廉清末民国初 1856 — 1928
人物简介
曾廉(1856-1928)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山(今湖南邵东县汪塘乡境内)人。
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
翌年会试后,任国子监助教,参与编修《大清会典》,为大学士徐桐赏识。
戊戌维新运动中,曾上书朝廷,指责康有为梁启超为“舞文诬圣,聚众行邪,假权行教”之徒。
雀塘铺(今新邵县境内)人樊锥在邵阳组织“南学会”反旧教,倡新学。
曾于邵阳学宫会集群儒斥樊“倡邪说,背圣教”,将其驱逐出邵阳
清末,列强入侵,日寇占琉球,蚀高丽朝鲜),进而图犯辽边,“国将不国”。
曾慷慨陈词,反对乞和,主张启用刚正忠义将帅,力拒外敌,以固边疆。
八国联军侵华(1900),曾随李秉衡出兵抗击。
兵败,李自杀,曾投江为部卒营救。
后调任陕西候补道,继续支持义和团保卫北京天津的反帝爱国斗争。
光绪二十八年(1902)曾因支持义和团而获罪,遂隐居贵州锦屏县屏山下,筑“掘阅园”从事学与著述。
1902年客居贵州从事于改编元史,著成《元书》102卷,1911年刊行,另有《元史考证》4卷。
他虽取同乡先贤魏源的《史新》为蓝本,而宗旨却与魏源以来诸家致力于广搜中外史料、考订史实以补正《元史》者全然不同,自称欲继孔子作《春秋》之志,申明纲常大义。
宣统二年(1910),曾返故乡,长杨塘书院。
其时已废科举,兴学堂,曾仍力倡旧学,尚孔孟之道,以“仁学”自勉。
民国2年(1913)邀同仁筹募钱粮,建立“岩畔村积谷会”,解饥民之困。
民国17年农历六月初三日逝世。
著有《元书》等书传世。
有《瓠庵集》、《瓠庵续集》。
胡国瑞现当代 1908 — 1998
词学图录
胡国瑞(1908-1998) 字芝湘
湖北当阳人
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执教院校。
有《诗词赋骈文散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湘珍室诗词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