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孙家鼐晚清 1828 — 1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8—1909 【介绍】: 安徽寿州人字燮臣
咸丰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光绪间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龢同为帝师
历工、礼、吏、户各部尚书
戊戌新政时为管学大臣管理官书局,开办京师大学堂。
以反对废立,引病解职。
辛丑议和后拜武英殿大学士任学务大臣,充资政院总裁
卒谥文正
维基
孙家(1827年—1909年)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安徽省凤阳府寿州(今淮南市寿县)人,晚清状元、政治家。
咸丰九年(1859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湖北学政,升侍讲侍读
入值上书房。
光绪四年(1878年),命在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龢同任光绪帝师。
历升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侍郎等职。
光绪二十年(1894年)孙家鼐反对为朝鲜的宗主权与日本开战,力言「衅不可启」,主张妥协,与李鸿章的见解不谋而合。
二十四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成立,任第一任管学大臣
三十三年,与溥伦同任资政院总裁,妥拟院章,筹画立宪事宜。
戊戌变法期间,孙家鼐张向欧美学习,指出「中国以礼教为建邦之本,纲常名义,万古常新」,变法乃维护清廷统治的工具,固有制度不可打破,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主张不同。
二十四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停止政,囚禁光绪帝,杀「戊戌六君子」。
孙家鼐变法立场较温和,遂未被追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帝后西行陕西孙家鼐被启用为礼部尚书
还京后,任体仁阁大学士,历转东阁、文渊阁、武英殿大学士,充学务大臣,注重实学,并与张百熙等制定《奏定学堂章程》,开展教育改革。
后与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瞿鸿禨总责核定改革官制。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赏太子太傅
宣统元年孙家鼐病逝,晋赠太傅谥文正
清史稿》有传。
翁同龢清末 1830 — 19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4 【介绍】: 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
翁心存子。
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同光两朝皆为帝师
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
参机务。
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
和议起,力争改约稿。
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卒于家。
宣统元年复原官。
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又号松禅常熟人
咸丰丙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谥文恭
有《瓶庐诗稿》。
词学图录
翁同龢(1830-1904) 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庐松禅
江苏常熟人
咸丰六年(1856)进士
授修撰。
历官中允内阁学士刑部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以主变法革职回籍。
宣统间追谥文恭
诗长于七绝,多托兴萧寥之作。
词风类诗。
有《瓶庐诗钞》、《瓶庐文钞》、《瓶庐词钞》。
维基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人称翁帝师翁师傅江苏常熟人,清末大臣、书法家状元
官至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同治帝光绪帝的两代师。
翁同龢幼年时的国学教育系由其母亲与姐姐教导完成。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参加科举得恩贡,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中举,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陕西学政,因病回京。
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发现诸多疑窦,同治帝下令重审此案,其中涉及“两湖派”与“江浙派”的权力斗争。
光绪元年(1875年)翁同龢刑部右侍郎
次年四月慈禧太后教授光绪帝读书。
不久,迁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都察院左都御史
历任刑部工部尚书
光绪五年十一月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通商十八条,六年八月十八日翁同龢等人在养心殿面对两宫皇太后,翁认为伊犁可以割走,但十八条不能应允,特别是在西安、汉中设立通商口岸以及在松花江上行船等两条不可许。
光绪八年(1882年),充任军机大臣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中,主张进兵结合谈判,不可一味依仗刘永福之黑旗军。
不久,罢直军机。
历加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紫缰。
翁同龢曾国藩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因而终身与李鸿章有私怨。
翁同龢对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推行的洋务运动颇为排斥,对于该运动也有所批评,并影响往后光绪帝亲政后的举措。
户部尚书期间,处处以反腐等各理由刁难北洋水师光绪十七年,暂停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两年。
当时有一副讥讽对联描写二人无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翁同龢
李翁二人的恩怨间接导致日后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
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任军机大臣,深得光绪帝信任。
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
次年,清军战败,中日和议期间,翁同龢李鸿藻极力反对割地,指出:「宁增赔款,必不可割地。
」又联合俄、英、德三国谋阻割地,最终情势无法挽回。
次年,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开始后,6月15日翁同龢突然遭光绪帝将其开缺回籍。
传统说法认为翁支持维新变法,推荐康有为,拟定并颁发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定国是诏》,故遭到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之名加以罢黜;另外一个说法,则是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在于翁同龢对于北洋舰队的武器更新百般刁难所致,有次恭亲王奕䜣病重,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前往探望,光绪皇帝曾询问恭亲王奕䜣翁同龢是否值得重用,恭亲王奕䜣光绪帝表达反对意见,最后光绪皇帝在与慈禧讨论后决定忍痛罢黜翁同龢
戊戌政变后又遭严厉斥责,将其罢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抚翁曾署中暂住,然后回常熟故乡。
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故乡。
死后康有为誉之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
然而,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说道:「那拉氏(慈禧太后)忽将出一朱谕,强令皇上宣布。
…皇上见此诏,战栗变色,无可如何。
此朱谕实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闻系出于荣禄私人李盛铎所拟云。
翁同龢一去,皇上之股肱顿失,然后可以为所欲为也。
」可见罢黜翁同龢的诏书,为「荣禄私人」李盛铎所草拟。
但是康有为在《自编年谱》却记载翁同龢被罢前夕,康有为「为御史李盛铎草译书、游历及明赏罚、辨新旧摺,李上之。
」可见康有为替李盛铎草拟之「明赏罚、辨新旧」的奏摺,即是弹劾翁同龢的奏摺,将翁同龢视为「旧」而加之以「罚」。
变法派领袖康有为竟然帮「荣禄私人」李盛铎草拟奏摺,岂非怪事?
因此,李盛铎不但非「荣禄私人」,而且可能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与拟稿之下,上书弹劾翁同龢
翁同龢的被罢,不是「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而是康有为「除旧布新」的结果。
宣统元年(1909年)翁同龢获得官方「平反」,追复官衔,并追加谥号为文恭
著作有《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等。
陈宝箴晚清 1831 — 19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1—1900 【介绍】: 江西义宁人字右铭
咸丰元年举人
曾入曾国藩幕府
河北道
创立致用精舍,延名师教授
光绪二十二年,以荣禄荐,擢湖南巡抚
在官以开通民智为急务。
努力推行新政,与按察使黄遵宪候补知府谭嗣同等合作,设立时务学堂、湘报馆、南学会等,兴办电报、轮船、矿务等事业。
并推荐杨锐刘光第参与新政
政变后,革职,所营新政皆废。
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
咸丰辛亥举人,官至湖南巡抚
许应骙晚清 1830 — 19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3 【介绍】: 广东番禺人字筠庵
道光三十年进士
翰林院侍读学士甘肃学政,迁兵部侍郎光绪间累官礼部尚书
戊戌维新期间,守旧迂谬,阻挠新政
政变后,擢为闽浙总督,兼署福州将军
维基
许应骙(1830年—1906年)字昌德号筠庵
祖籍潮州府澄海县广东番禺人(今广州市越秀区),同进士出身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广东乡试举人次年联捷庚戌进士
庶吉士散馆检讨
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左右庶子甘肃学政詹事府少詹事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顺天府学政仓场侍郎等职,升左都御史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工部尚书
次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礼部尚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李鸿章许应骙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七月十九日,以抑格言路,首违诏旨,夺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侍郎坤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等职。
最后戊戌变法失败,九月,擢为闽浙总督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拳乱引发八国联军时,参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山东巡抚袁世凯四川总督奎俊等人的东南互保。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解职,1906年7月22日逝世。
慈禧太后晚清 1835 — 1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8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
惠徵女。
咸丰二年入宫为贵人
以生子载淳,进懿妃,又进懿贵妃
咸丰帝死,载淳年幼嗣位。
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并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
以当时居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有西太后之称。
慈禧恭亲王奕䜣合作,回京发动辛酉政变,杀辅政肃顺等,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而实独操政柄。
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推行“自强”之洋务运动;旋又利用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削弱恭亲王势力,达到大权独揽目的。
同治十二年,称归政穆宗
次年穆宗死,定策立年仅五岁之光绪帝,恢复听政。
光绪十五年,又撤帘归政,实际仍操纵一切。
对外不惜丧权辱国,以谋妥协。
甲午战争后,仇视维新运动。
光绪二十四年,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光绪帝康有为等所行新政,幽禁光绪帝,阴谋废立。
又利用义和团对外宣战,及八国联军入,逃亡西安,下诏镇压义和团,对外求和。
辛丑订约后回京,以施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为名,企图苟延清廷之残局。
慈禧前后掌晚清权近半世纪。
卒谥孝钦
刘铭传晚清 1836 — 18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6—1895 【介绍】: 安徽合肥人字省三号大潜山人
咸丰初在乡办团练,屡从湘军作战。
同治元年,从李鸿章上海,所部为淮军“铭字营”。
奉贤金山卫,解常熟围,破江阴常州,自千总累擢至提督,继程学启为淮军大将
后从曾国藩李鸿章镇压东西捻军。
中法战争时,督办台湾军务,屡与法军交战。
台湾设省后任巡抚,在台七年,修炮台,造铁路,设电线,开煤铁矿,举办新式学堂,多所建树。
后乞病归。
卒谥壮肃
有《奏议》及《大潜山房诗稿》。
刘铭传字省三合肥人
官至台湾巡抚一等男爵,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衔
赠太子太保谥壮肃
有《大潜山房诗钞》。
全台诗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安徽合肥人
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陷芦洲,练乡团筑堡自卫,随同官军应战,奖叙千总
同治二年(1862)李鸿章募淮勇援苏,率练勇从至上海,号「铭字营」,所向克捷。
平西捻,累升至一等男爵,遂为淮南宿将。
光绪十年(1884)法军犯台湾,诏起为福建巡抚督办台湾军务
抵台未一月,法兵至,燬基隆炮台,以无兵舰,伺登陆,歼敌百馀,复基隆,而终不能守。
敌三犯沪尾,又泛月眉山退之,相持八阅月。
和议成,授福建巡抚
光绪十一年(1885)台湾设行省,改福建台湾巡抚
遂著手整军经武,全面规划台湾建设,设军械机器、清赋、抚垦、脑务、煤务、铁路、招商等局,兴殖产业,发展工商,施行保甲,创立西学堂,种种新政,成绩斐然,奠定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唯劣绅土豪因有损其利益,多方攻击,阴事阻扰,朝廷亦颇多挚肘,士论又讥其过激,刘铭传知不可为,乃因病请辞。
邵友溓继任巡抚,遂罢新政,百事俱废。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日寇侵华,海防告急,清廷欲起为领兵大臣,因病辞不就。
翌年卒。
清廷轸念,赠太子太保谥壮肃,赐恤,建专祠。
著有《大潜山房诗集》二卷、《奏议》二十四卷〖参考:(1)国家图书馆特藏组《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12月增订再版。
(2)许雪姬总策划《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年5月1版1刷。〗。
  刘铭传《大潜山房诗集》大多少年从军之作。
抚台时,竟少吟咏。
存诗一首,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校录。
(吴福助撰)
刚毅晚清 1837 — 19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0 【介绍】: 满洲镶蓝旗人字子良
光绪初刑部郎中,承审馀杭杨乃武案,获平反。
十一年,为山西巡抚,辑《牧令须知》。
二十年,授军机大臣
旋又擢至协办大学士
为守旧诸臣之最。
曾筹饷理财江南广东,所至搜括殆尽。
反对新政,尝与荣禄谋废光绪帝,立溥□为“大阿哥”。
二十六年,被慈禧太后派往涿州视察义和团情形,还言拳民可用。
遂奉命与载勋统帅团民。
八国联军陷京师,随慈禧西逃,卒于途中。
和议后追夺原官。
曾鉌清 ? — 19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0 【介绍】: 满洲正白旗人,喜塔腊氏,字怀清
起家笔帖式,官至湖北巡抚
戊戌政变后,抗疏言变法之利,请复行所罢诸新政
诏褫职。
后穷饿死。
徐致靖清末 1844 — 19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4—1918 【介绍】: 江苏宜兴人字子静
光绪二年进士
编修
胶州湾事件后上疏请定国是以变法图强。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
百日维新间擢礼部侍郎
政变后夺职监禁。
二十六年出狱,赴杭定居,别字仅叟
维基
徐致靖(1844年—1918年)字子静号仅叟,清末高官,维新派人士。
江苏宜兴人,寄籍宛平
徐致靖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徐家杰之子。
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年),官拜礼部右侍郎翰林侍读学士
戊戌四月二十日1898年6月8日),上书《请定国是疏》(康有为代拟)请求光绪帝正式改变旧法,实施新政
上书后第三天(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正式启动。
变法开始后,上《密保人才摺》,向光绪帝保荐康有为谭嗣同张元济黄遵宪梁启超等人。
在变法中多次上书,主张废八股,开书局,裁冗官,上摺保举袁世凯等。
变法失败后,在上斜街寓所被捕。
徐家认为他必死无疑,备好棺材。
后经李鸿章(与徐父为同年故交)疏通,荣禄力保,被判绞监候(死缓)。
庚子事变,慈禧太后西逃。
八国联军入刑部大牢无人职守,请徐致靖回家。
慈禧回京后,下诏赦免。
后归隐杭州姚园寺巷直至病逝。
他被称为“六君子”之外的七君子,参与变法最早最深,逃生后曾劝康有为不要参加复辟。
著有《上虞县志》、《奏议》、《仅叟诗文》若干卷,《论语解》(未完稿)。
黄遵宪清末 1848 — 19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8—1905 【介绍】: 广东嘉应人字公度别号东海公布袋和尚
光绪二年举人
历充使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
在职能捍卫华侨权益。
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
寻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遂罢归故里。
工诗,喜以新事物镕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
自定诗集名《人境庐诗草》,另有《日本国》、《日本杂事诗》。
黄遵宪字公度嘉应人
光绪丙子举人历官湖南按察使候补三品京堂
有《人境庐诗草》。
全台诗
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
光绪二年(1876)举人
历充使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领事
在职能捍卫华桥权益。
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
寻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遂罢归故里。
工诗,喜以新事物融铸入诗,有「诗界革命导师」之称。
自定诗集名《人境庐诗草》,另有《日本国》、《日本杂事诗》〖参考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
  黄遵宪有关台湾诗一首,见《人境庐诗草》卷八,连横台湾诗乘》有引,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词学图录
黄遵宪(1848-1905) 字公度
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光绪二年(1876)举人
历任驻日使馆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江宁洋务局总办
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参加变法维新运动。
充出使日本大臣,以病未行,戊戌政变作,罢官回籍。
工诗,为晚清诗界革命领袖
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千变万化,元气淋漓,卓然大家。
亦能词,传世甚罕。
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其词见《近代词钞》。
黄遵宪(1848—1905) 清末诗人。
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
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人。
光绪二年(1876)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后任清政府美国旧金山领事馆总领事和驻新加坡领事馆总领事。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到武昌办理教案,光绪二十三年(1897),赴任湖南长宝盐法道(兼署按察使)时又路过武昌,曾数次游览黄鹤楼故址,题咏七律《上黄鹤楼》以抒发爱国思想;其《己亥杂诗》中亦有诗作怀念黄鹤楼
瞿鸿机清末民国初 1850 — 19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0—1918 【介绍】: 湖南善化人字子玖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
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
光绪间累迁内阁学士,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
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随慈禧太后避八国联军西行,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充政务处大臣
曾建议以西安为陪都。
旋任外务部尚书,充中日议约全权大臣
又参与“新政”及预备立宪筹划。
协办大学士,以忤西太后意罢归。
辛亥后寓上海
冯汝骙清 ? — 19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11 【介绍】: 河南祥符人字星岩
光绪九年进士
官至江西巡抚
曾于省内推行新政
辛亥革命时,南昌民军推为都督,不从。
被遣送至九江,仰药而死。
施家珍晚清 1851 — 1890
全台诗
施家珍(1851~1890)字诒儒号聘廷彰化鹿港人
同治年间岁贡生,曾任福宁县学教谕
光绪二年(1876)与鹿港士绅共同鸠资重修文祠,增改两庑。
光绪十四年(1888)刘铭传在台推行新政,实施清丈田亩,造成民情不安遂有施九缎抗官起事,适逢施家珍与鹿港廪生施藻修因故违逆彰化知县李嘉棠,竟被诬为勾结施九缎,遂遭通缉,乃相偕逃往泉州避难。
施家珍以一介贞廉之士却蒙不白之冤,抑郁苦闷,竟于光绪十六年(1890)忧愤而卒。
子嗣五人,长子即鹿港名诗人施梅樵
伍文琯
维基
伍文琯广东省广州府顺德县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9名。
光绪十八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散馆,著以知县即用,授四川仪陇县知县
方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阳湖人字子顺号韩庐
方履篯孙。
光绪十九年副贡。
肆力于学,攻考据掌故诗古文,兼研西学,尤精推算。
广东知县累官知府,助大吏推行新政提调学务,并筹办一省警察。
工诗文。
有《韩庐文钞》。
瞿鸿禨清末 1853 — 1918
瞿鸿禨字子玖号止庵善化人
同治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外务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谥文慎
有《瞿文慎公诗选》。
维基
瞿鸿禨(1853年—1918年)字子玖号止庵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人,清末大臣。
瞿鸿禨生于清文宗咸丰癸丑年(1853年)六月十五日
穆宗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举人十年(1871年)辛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大考名列第一,擢为侍讲学士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内阁学士,先后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
中日甲午战争时,曾上四路进兵之策。
庚子年曾随两宫西狩,出任工部尚书
返京后任军机大臣政务大臣
请以策论试士,开经济特科。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任首任尚书秉承慈禧太后意旨,屡献求和之策,深得赏识。
赏黄马褂,加太子太保
新政”中,有些政府机构以“兴学、通商、劝工”为名,借端巧取。
他请求降旨禁革苛派,任民间自办。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协办大学士,参与策划预备立宪,任议改官制大臣。
三十三年(1907年)岑春煊入朝留掌邮传部,利用杨翠喜案,秘密上疏弹劾庆亲王奕劻
因瞿平时善用岑春煊,与袁世凯互相倾轧,遭奕劻嫉恨。
又因平时对慈禧太后直言,被侍讲学士恽毓鼎弹劾为“揽权恣纵”,遂被罢官归故乡长沙
辛亥革命湖南起义后,赴上海避难,民国七年(1918年)病逝于上海
帝溥仪追谥文慎
锡良清末民国初 1853 — 19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3—1917 【介绍】: 蒙古镶蓝旗人字清弼,巴岳特氏。
同治十三年进士
山西历任州县,有干才。
光绪二十年,调补山东沂州知府,擢兖沂曹济道
禁止单县大刀会滋事,杀其首要。
历湖布政使
八国联军侵华时,率湘、鄂军入,授山西巡抚
历闽浙、四川、云贵总督
在滇设讲武堂,创练新军。
宣统元年,授钦差大臣,调东三省总督
密与美国财团订约修筑铁路,以牵制日俄,因部议梗缓,机事外泄而罢。
醇亲王监国锡良疏请实行宪法,谏阻亲贵集权,均不报。
三年去官,卧病六年而卒。
清逊帝谥文诚
维基
锡良(1853年—1917年)字清弼,拜岳特氏(巴岳特氏),蒙古镶蓝旗人
晚清官员。
1874年(同治十三年)甲戌进士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时任湖南布政使,率部北上保卫首都北京,后得知慈禧光绪帝一行人逃往西安,便改道奔山西太原护驾,拜山西巡抚,防守后路。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12月,署理河南巡抚兼管河工事务。
开办豫南公司,开采河南南部矿产。
开封建河南大学堂。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调任四川总督,推行“新政”。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3月,调任云贵总督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孙文等革命党人在云南河口发动起事,锡良亲自督师,前往镇压。
1909年(宣统元年)2月,授钦差大臣总督奉天吉林黑龙江等东三省,兼任热河都统
1910年(宣统二年)10月,与瑞澄领衔,联名内地十八省督抚致电军机处,要求明年即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推动君主立宪运动。
清亡后引退,1917年病逝。
周锡恩晚清 1853 — 19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3—1900 【介绍】: 浙江平湖人字伯晋一字荫常学者称是园先生
光绪九年进士
编修
历任陕西浙江等地乡试副考官,驻英一等参赞
心经世之学,其始注意地方利病,中日甲午战后,以为非变法不能雪国耻,曾上书翁同龢,劝其主朝议谋富强。
常欲联长江各省督抚倡新政
戊戌政变后,被勒休编管。
工诗文。
尝创黄州经古书院,以考据、义理、经济、词章教士子。
有《是园遗书》。
全台诗
周锡恩(1852~1900)字伯榗,一作伯晋又字荫常号是园学者称是园先生
湖北罗田人,原籍浙江平湖
室名有传鲁堂、观二生斋、研二生斋、搴芙蓉室、木芙蓉馆等。
光绪九年(1883)进士,授编修光绪十四年(1888)陕西乡试副主考十九年(1893)任浙江乡试副主考
著有《传鲁堂文集‧骈文‧诗》、《观二生斋随笔》、《搴芙蓉室骈文》、《使陕记》、《易说》等,合为《传鲁堂遗书》。
以下自陈汉光《台湾诗录》、广雅出版有限公司编辑部《中法战争文学集》、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辑录与台湾相关之作编校。
维基
周锡恩(1852年—1900年)字伯晋别号是园先生湖北省黄州府罗田县人清朝翰林
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二甲51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二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十九年(1893年),朝廷任命殷汝璋正考官周锡恩副考官,同主浙江恩科乡试。
绍兴人、前内阁中书周福清派人行贿请托。
事发,周福清下狱。
同年十二月考察,御史李慈铭奏其人品有问题,被严加察看。
光绪二十年(1894年),经复查,被解除察看,照旧供职。
罗其清清 1760 — 17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0—1799 【介绍】: 四川巴州人
白莲教徒。
嘉庆元年巴州方山坪起事。
次年成为教军川东白号首领
冉文俦等阻断川东北清军运道,一度占领巴州,分攻仪陇营山等地。
三年,与冉渐生嫌隙。
清吏惠龄欲诱使缚献文俦,为其严拒。
旋为清德楞泰所败,走据天险大鹏寨,复遭清额勒登保等军围攻。
寨破,走青观山,又败,突围后被俘。
次年遇害。
章绍洙
维基
章绍洙浙江省宁波府鄞县人字鲁泉号北蒙又号伯愚
内阁中书章鏊之子,生母为赵氏,监生章忠型之孙子。
胞兄为监生章咏沂,胞弟有师濂、述洨、祖洛、景涑、宪潞、秉漈六人,另有胞姊妹四人。
妻张氏为监生兼候选同知张景翰之次女。
胞伯章鋆状元出身,族居鄞县西双桥
同治四年 (1866年) 正月十三日吉时出生,系浙江宁波府鄞县学附生。
光绪十一年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具体名次为浙江乡试中式第三十九名,会试中式第七十九名。
殿试第二甲第七十七名,朝考第一等第七十二名。
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光绪十五年十二月,选授直隶束鹿县知县
光绪十六年四月,丁继母忧,至光绪十八年服满,归原省候补,历署行唐、武邑及无极等县知县
光绪三十年八月,奏补庆云县知县,大力倡导改行宪政及地方自治。
光绪三十三年五月,经升任督臣徐世昌及调任抚臣朱家宝调吉,派充公署秘书官。
该年九月,代理长春府知府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调署民政司佥事
宣统元年五月,奏请开去直隶庆云县知县底缺,留于吉林补用。
林巡抚陈昭常宣统二年三月九日《奏请以章绍洙滨江厅同知》评价现年四十五岁的他「才识稳练,学问淹通,前在长春府任内,办理各项新政,均有成效」,故而奏请升其为滨江厅同知,本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卸任,由林世瀚代理。
民国七年 (1918) 夏旬卒于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