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吴宝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南城人
由监生捐输军饷,奖同知
咸丰间成都水利同知,修复都江堰人字堤,溉农田一千余顷。
同治间叙功奖道员
光绪间管夔关厘务。
周盛典
维基
周盛典四川省成都府灌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10名。
殿试登进士二甲第88名。
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
光绪三年四月1877年6月9日),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曹之锦
维基
曹之锦(1621年3月2日17世纪),字白公号制广河南开封府仪封县人
曹之锦顺治二年(1645年)举人三年(1646年)联捷进士,先在大理寺观政,后获授新泰知县,一心抚循改善地方困穷情况,教士劝农得百姓爱戴。
五年(1648年)调任黟县知县黟县江西接壤,两地奸民聚集其中,流寇经常骚扰县城,前任因失守被降职,他到任后保持镇静,与人民约定事先布防,流寇亦因此收歛,不久考察以在新泰有疏忽遭罢官,于是萧然回乡,杜门终老。
郭仲达晚清 1846 — 1907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郭仲达(1846—1907)字绍伯四川灌县人
中医世家,至仲达败落,乃开馆授徒,潦倒终身。
有《绍伯诗存》。
贺鸿基
维基
贺鸿基四川省成都府灌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32名。
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马继华清末民国初 1854 — 1913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马继华(1854—1913)字朴之四川灌县(今四川都江堰市)人。
出身商家,好读书,以廪生举孝廉方正
有《片羽集》。
朱廷璟明末清初 1625 — 16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5—1677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富平人字山辉
顺治六年进士,授检讨,历工、吏二部主事;改外任,分守山西口北兵备道河南分守河北道
康熙初,任广西分守左江道
以裁撤诸道使者回里,不再出。
在官以镇静处繁剧,务使地方安堵。
有《循寄堂诗稿》。
维基
朱廷璟字山辉陕西富平人进士出身
顺治六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散馆翰林院检讨
官至广西左江道
姚士藟清 1648 — 1708
人物简介
姚士藟字绥仲号华曾桐城人康熙戊辰进士,官春坊左赞善,有《余斋咏园诗文集》。
维基
姚士藟(1648年10月8日—1708年2月21日)字绥仲号华曾,后称宫赞
江南安庆府桐城(今属安徽省)人。
清前期画家、文学家、学者、官员。
姚之麒曾孙,姚孙森孙子,姚文燮次子,张廷玉表哥。
本人诰封奉直大夫中宪大夫
1648年八月二十二日顺治五年戊子年)出生在桐城,是姚文燮和吴之璘女儿的次子,年少擅长诗文。
1651年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八年辛卯年)祖父姚孙森去世,曾祖母项孺人1653年七月三十日顺治十年癸巳年)去世,父亲姚文燮1654年(顺治十一年甲午年)举人1659年(顺治十六年)姚文燮为第二甲进士第三十六名,授福建建宁府(今南平市推官
期间姚士藟郡痒生,娶吴循女1649年三月七日顺治六年己丑年)到1734年三月十一日雍正十二年甲寅年)。
1667年阴历十二月十一日康熙五年丙午年),姚士藟长子姚文燮长孙姚孔鈛出生。
后来,姚文燮迁任到中书太史,擢升到云南开化府(今文山市)同知、署阿迷州(今开远县)知州,同时也兼管辖曲靖府(今曲靖市)阿迷州开远市)的事务,姚士藟跟母亲哥哥都没有跟在身边。
期间娶侧室广州府顺德县人欧氏。
1673年(康熙十二年),时值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商议撤藩,平西王吴三桂心不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南明延平王台湾统治者郑经郑成功嫡子)等人先后响应,掀起三藩之乱。
姚文燮也因不从而陷入吴三桂叛军营中,但是他私密地建义将军林兴珠有密约,被叛军发觉,被抓住,却寻得间隙逃了出来,姚文燮乘隙逃遁,因湘潭父老的庇护才得以脱身。
之后拜见到安亲王爱新觉罗岳乐军中。
安亲王听闻后,召姚文燮,召见回答问题,询问军事都甚为熟悉。
1674年八月三日康熙十三年甲寅年),姚士藟的母亲吴氏去世,他居亲丧过于悲伤哀痛,以致身形瘦损,水和浆药七日不入口。
1677年(康熙十六年丁巳年)举人
姚文燮在滇南任职,姚士藟留在家里仕奉继母晚娘欧氏。
等到三藩之乱掀起,全家都很慌乱,担心凶祸来临的话语疑问一天好几次,姚士藟声色不动怕自己慌乱会引起家里人更大的忧愁。
三藩之乱平定后,返还家乡,继母欧氏果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都敬佩他在乱时居家镇静泰然。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年)二甲进士十一名,表上错误记载成兆士藟,予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补直内廷,历迁右春坊右赞善,入直内廷,同年二月九日祖母桐城桂林方氏六房方大羹女去世。
东宫讲官曾经称姚士藟品行忠厚文学甚优。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御书给姚士藟:皇帝的文集叠放到“遂宁相国”那里,张鹏翮也称赞姚士藟公的行文有深度醇厚和谐雅致,有刘子政曾子固的遗风。
担任康熙四十四年顺天乡试副考官康熙四十七年湖南乡正考官,所提拔的大多都是知名人士。
姚士藟公感情丰富但不外露,开化姚文燮在滇南做官时留姚士藟公在家侍奉孝顺继母,等到三藩之乱掀起,全家上下都很慌乱,担心凶祸来临的话语疑问一天好几次,姚士藟则声色不动,怕自己慌乱会引发家族内部更大的忧愁。
三藩之乱平定后,返还家乡,继母欧氏果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都敬佩公在乱时居家镇静泰然,当时正是姚士藟公担任馆职的时候。
天子怪罪老臣我在官员升级上让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特别命令通补卿寺等官员径捷迅速争相请公入职。
公以器量功业闻名为人所望,预计在选拔升职中顾念开化姚文燮年老且生病,于是上述情况乞求回家奉养,姚士藟公所亲近的人劝他稍微多在京师停留一会,以应对之后赐下来的工作岗位的需要,公对劝谏都不管不顾。
正因此人们尤其敬重公。
姚士藟公因为儿子姚孔鍹官权贵重而追赠奉直大夫
著作有《瞻云草》 《南归草》 《余斋诗集》《泳园文集》此时父亲姚文燮的记忆力却急剧退化,最后发展到文字、姓名都不识,医生不知是什么病,姚士藟乞求回家养病,最终竟然因为此病于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年六月二日三日)病卒。
1705年担任顺天康熙四十四年乡试副考官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湖南乡正考官,同年二月一日去世。
王瑞徵清末民国初 1861 — 1918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王昌麟(1861—1918)字瑞徵四川省都江堰市人
幼有神童之誉,光绪乙卯成都尊经书院从王壬秋学。
光绪戊子四川乡试举人,再试春官不第,入国子监南学,三年课绩第一。
管理国子监大臣翁同龢以硕学通儒奏荐待诏,行将擢用。
庚子之乱仓卒返,遂绝意仕途。
历任郫县灌县书院主讲,先后任教于川东师范学校及四川高等学堂。
著有《中国文学史》、《周官通释》、《惜斋文录》、《晴翠山房诗文钞》等。
田明理
维基
田明理陕西省城固县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三十年(1904年),会试第167名,殿试登进士三甲113名。
后官四川灌县知县
著有《伟仲文稿》。
蓝二顺清 ? — 18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2 【介绍】: 云南昭通人本名蓝朝鼎
蓝大顺弟。
骁悍善战。
咸丰九年大顺起事,进入四川
军锋一度到达成都附近的新津灌县,后为骆秉章军所败。
二顺在丹陵失守后,突围至麻沟牺牲。
丁宝桢晚清 1820 — 18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0—1886 【介绍】: 贵州平远人字稚璜
咸丰三年进士
母丧里居,募兵镇压苗教起事。
同治年间历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先后辅助僧格林沁李鸿章镇压东西捻军。
其杀太监安德海事,尤著人口。
光绪初官至四川总督
在任十年,劾墨吏,改盐法,建机器局。
卒于官。
有《十五弗斋诗存、文存》。
谥文诚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
咸丰癸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四川总督太子少保
赠太子太保谥文诚
有《十五弗斋诗存》。
维基
丁宝桢(1821年5月29日—1886年4月21日),乡试榜名及谱名琼选,官章名宝桢字稚璜号稚璜又号佩之,行三,贵州平远州(今织金县)牛场镇人
洋务运动重要成员,官至四川总督
咸丰三年(1853年)孝廉入选大挑一等,分发浙江试用知县,同年中进士,选庶吉士
因母丧回籍,适逢遵义杨隆喜起事,主动变卖家产,募集死士八百,组织乡勇,保卫乡里。
守丧结束,正逢苗族、白莲教反清运动兴起,巡抚蒋霨远奏请将其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收复平越独山诸城
咸丰四年(1854年)至六年(1856年)间参与镇压平远独山等地白莲教和苗族举事。
咸丰十年(1860年)湖南岳州知府次年调任长沙知府
同治二年(1863年),擢升山东按察使次年任布政使,奉僧格林沁命进攻白莲教起义军宋景诗,并参与镇压捻军。
僧格林沁曹州阵亡后,宝桢受到牵连,得朝廷恩旨以留任。
山东巡抚阎敬铭欣赏其才能,于是乞休,举荐丁宝桢接替自己成为巡抚
宝桢因镇压捻军数次被嘉奖,加太子少保
同治八年(1869年),因慈禧太后的宠宦安德海私自出巡,违反祖制,于是丁宝贞把安德海的违法行为上奏慈安太后,得慈安太后支持后将其就地正法于济南,得名于时。
宝桢颇力进洋务运动,光绪元年(1875年)成立山东机器局。
光绪二年(1876年)宝桢署理四川总督,创设四川机器局。
维修都江堰,改革盐法,筹划西南边防。
但任内也因顾忌后任山东巡抚文格查到自己任内的把柄,因此虽然知道到任前四川发生的“东乡血案”,但并未秉公处理,最后因曾任四川学政张之洞上奏慈禧重查冤案,最后丁宝桢被控犯渎职包庇罪,交刑部议处,从一品也降为四品
光绪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1886年4月21日),丁宝桢病逝于任上,享寿六十六岁。
赠太子太保谥文诚,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