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彭遵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丹棱人字磬泉号石甫
彭端淑弟。
乾隆二年进士
兵部主事,官至甘肃凉州府同知
善诗,尤长于古文。
有《蜀碧》记张献忠在蜀事。
另有《丹溪遗稿》。
彭遵泗字磬泉丹棱人
乾隆丁巳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凉州同知
有《丹溪遗稿》。
维基
彭遵泗字磬泉四川眉州丹棱人(今四川丹棱县人)。
清朝翰林,历史学家。
自幼为神童,七岁在河边洗手,随口吟出“素手濯长渠,扬波混太虚。
还将指上沥,惊散水中鱼”。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乙卯四川乡试第一名举人
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乾隆七年(1754)兵部员外郎
十五年(1750)外放甘肃凉州(今甘肃武威县同知十七年(1752)转调湖北,署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同知十九年(1754)再改江防同知
有政绩。
乾隆二十一年(1756),辞官归里。
与兄彭端淑彭肇洙皆是进士,同有文名,有「丹棱三彭」之称。
遵泗著《蜀碧》一书,共四卷,内容为张献忠军在四川的活动,起自明思宗崇祯元年,止于康熙二年,《蜀碧》中所引證的书目几乎收尽了当时记载张献忠据蜀的所有史料,包括《明史》、《明史纲目》、《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五种。
彭学皆
维基
彭学皆四川省重庆綦江县人
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78名。
殿试登进士3甲第57名。
同年五月6月3日),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
邓梦琴清 1723 — 18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3—1808 【介绍】: 江西浮梁人字虞挥一字篑山
乾隆十七年进士,任四川綦江县知县,以卓异升商州知州六十年汉中知府,所至有政绩,治狱多平反。
嘉庆初引疾归。
有《楙亭诗集》。
张明毅
维基
张明毅(1847年—1915年)字绍荣号迪卿又号棣琴晚号培园逸叟
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科第122名举人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第82名进士
光绪四年(1878年)四川乐山知县
光绪十年(1884年),因父故丁忧服丧,又孝母养终,有意不再涉仕途,回石家坊闲居13年。
因人们对其离任颇有微词,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母亲病故后,又返回四川,历任綦江金堂垫江蒲江梁山安县等县知县
授花翎三品衔,后升补眉州直隶州知州,二品顶戴,四川补用道,诰授通议大夫,晋授资政大夫
张明毅在川任职期间,请命放赈,严惩讼魁,责行新法,奖进文学,兴修水利,资尚蚕桑。
受到当地百姓称颂。
他在乐山符溪凿山疏渠、清淤筑堰,惠及乡里,被誉为“张公堰”。
为了防止污吏使奸,张明毅棹舟巡堤,并在舟中听讼断案。
有诗赞曰:但求民隐无留滞,一叶扁舟即讼庭。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张明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自号培园逸叟,日种陶情,夜呤诗明志。
著有《培园诗文稿》四卷,诗入《近代诗选》。
八年后,病逝于石甲坊岗高屋场。
虞兆清
兆清字鉴斯号岱渊在钦子,康熙己未进士四川綦江县事督抚以廉能交荐授湖广道监察御史在任二年卒著有素业堂文集蜀行草
马文波
维基
马文波字庆云号安澜贵州黎平人同进士出身
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三甲七十五名进士,由吏部主事江西峡江知县四川綦江县知县
杨霈清 1790 — ?
维基
杨霈(1790年—?
),字徽肃号慰农云石,官至湖广总督
汉军镶黄旗人
早年为监生。
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
以知县即用,分发四川
历署叙州府屏山县隆昌县重庆府巴县道光十三年(1833年)实授巴县知县
道光十五年(1835年)因病解任,不久丁母忧回旗。
道光十七年(1837年)服阙后,坐补原缺后以知州用,次年茂州直隶州知州,又署重庆府綦江县知县潼川府中江县知县
次年再任巴县知县
道光二十年(1840年)保宁府剑州知州,委赴马边雷波越巂峨边屏山各厅县办理边防事务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委署叙州府马边厅同知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发往广东知府差遣委用,筹办外海内河各炮台,任广东肇庆府知府,护理广东督粮道,兼署广州府知府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浙江督粮道长芦盐运使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势如破竹,杨霈奉命带兵协同防堵,授直隶布政使,在胜保军营办事,加二品顶戴。
同年任顺天府
次年驰往河南协同巡抚桂办理防剿事宜,授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
咸丰五年陈玉成等率部西进,击溃杨霈所部清军万余人于广济
杨霈战败,是根本没见到太平军,“乱民一呼,而万众瓦解”。
德安(今安陆)汉阳汉口皆陷,西安将军扎拉芬战死,巡抚陶恩培以下,大半殉难,朝廷以“坐视不救”罪撤杨霈之职,以荆州将军官文接任。
金谓镠
维基
金谓镠(?
年—?
年)。
湖北省京山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进士
曾任四川省綦江县知县南川县知县
曾任道光《重庆府志》协修
道光十六年崇庆州知州
伍辅祥清 1810 — 1883
维基
伍辅祥(1810年—1883年)字翰屏四川綦江县人
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升郎中
咸丰三年(1853年)陕西道监察御史巡视东城,擢吏科给事中
任内请革四川盐政积弊,勘定巴、黔疆界,并弹劾贪官,清理庶狱。
晚年回乡,先后主泸州綦江两地书院。
伍奎祥
维基
伍奎祥(1812年—1862年),字七桥
四川綦江(今属重庆市)人。
伍奎祥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进士
直接分发山西,署阳高知县,调署垣曲知县
咸丰二年(1852年)丁忧南归。
后因在家乡防堵有功加知州头衔,再保奏加运同衔。
伍浚祥清 1804 — 1877
维基
伍浚祥(1804年8月14日—1877年)字二孜号琼圃四川省綦江县人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进士
历任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
咸丰二年(1852年)归乡。
尝开善堂,创诸义举。
晚年先后主讲江津东川綦江瀛山两书院。
享年七十,墓葬江津五岔三台山
陈洪猷
维基
陈洪猷(1816年12月4日—?
年),字升阶号均甫,行三,更名燮坤四川重庆綦江县人清代政治人物。
官至陕西汉中府知府
重庆市綦江区分水乡金土村仍保存有陈洪猷进士牌坊,高达18米,是重庆市现存最大的牌坊。
程泽霈
维基
程泽霈(1837年10月31日—1886年)字声之号玉云,行三,道光丁酉年十月初三日1837年10月31日)生。
四川省重庆綦江县思里德盛场人,民籍,增生。
同治十年散馆,以部属用。
咸丰九年己未恩科本省乡试中式第30名,覆试二等第18名,会试中式第101名,覆第一等第10名,殿试二甲104名,朝考二等第45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