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林占梅晚清 1821 — 1868
全台诗
林占梅(1821~1868),幼名清江,字雪村号鹤山,又作鹤珊别号巢松道人
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市)人。
祖父绍贤(1761~1829)经办台湾盐务,为竹堑巨富;父祥瑞(1797~1862)早卒。
年十四,尝随岳父黄骧云北上京师任职。
占梅急公好义,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捐防鸡笼英军之犯,获贡生加道衔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捐防八里坌,获知府即选;道光二十四年(1844),募勇扼守大甲溪,绝嘉、彰各邑漳泉械斗蔓延,赏戴花翎;咸丰三年(1853),林恭事变,协办全台团练,捐津米三千石,准简用浙江道;咸丰四年(1854)克复艇匪黄位之乱,加盐运使衔同治元年(1860),毁家纾难,协助朝廷平戴潮春事件有功,加布政使衔
晚年因林、郑二家讼事,郁病而卒。
占梅擅丝竹、书画、骑射诸艺。
道光二十九年(1849),构筑潜园,雅集诗骚。
文酒之盛,冠于北台。
著有《潜园唱和集》二卷、《潜园琴馀草》八卷,其中《潜园唱和集》已佚。
林占梅《潜园琴馀草》约有诗一千九百馀首,写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同治六年(1867)
多咏骨肉亲友、园居、游历、时事、兴怀之作。
五言古、近体,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
作品风格多样,平易晓畅法白居易,感时忧国似陆放翁,伤感兴怀如吴梅村
台澎道徐宗干评其诗「和静清远、古澹恬逸」、「诗味多琴味」。
兹据台湾分馆藏《潜园琴馀草》 为底本,并参照下列对校本编校:李清河藏《潜园琴馀草》(以下简称李本) 、李清河藏《潜园诗抄》(以下简称李抄本) 、连雅堂台湾诗荟》(以下简称荟本) 、台湾文献丛刊《潜园琴馀草简编》 (以下简称台银本)、《新竹文献会通讯》(以下简称文献本) 、陈培桂《淡水厅》、林维丞《沧海拾遗》、蔡振丰苑里志》、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王松《台阳诗话续编》、林钦赐《瀛洲诗集》、赖子清台湾诗醇》、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后集》、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
潜园琴馀草·序及题词
诗,乐章也。
诗言志,律和声;唯知音者,始可与言诗。
桓谭「新论」云:『八音以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自虙牺削桐、重华被袗以后,襄陵之作、训佃之操、思贤之曲尚矣。
汉、魏而下,以诗名者多以琴名;辋川「春江送别」、谪仙「清夜闻钟」、乐天「池西秋思」、六一居士「受宫声」、东坡「闻窗外歌」,其尤著也』。
中散「琴序」云:『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间尝持此以衡近代诗人,今读鹤山「琴馀草」而得之。
家青山之论琴况也,曰「和静清远,古澹恬逸」。
琴心也,即诗心也。
鹤山善琴,手挥目送,别有会心;故诗味多琴味。
山中访隐、海上移情、理性返真、忘形合虚,殆有得于味外味者,丝桐云乎哉?
章句云乎哉?
仆解组退居,雨窗閒坐,手兹编而三复之,如聆「梅花弄」、「桃源吟」,不觉翛然意远。
缀数言于简端,鹤山可许为知音否?
咸丰四年夏五月江左徐宗干识。
「山虚水深,万籁萧萧;四无人踪,惟石嶕峣」:此古琴铭也;鹤珊之诗近之。
鹤珊精于琴,诗学香山剑南,得其神似;五言、古近体,尤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所谓「秀语夺山绿」也。
大抵其少作多舒愉恬雅之音,间有天性语缠绵悱恻,如弹履霜;是可以觇其所养而得其性情之所近。
比年海上骚动,鹤珊同牧守竭力堵禦,一方赖以安固
近复奉命筹办海运,倡率捐输。
其平日之蕴抱,至是而一露焉。
出其绪馀,发为诗歌以抒写胸臆;不觉苍凉感慨,忧从中来。
鹤珊之诗境将一变,又乌测其所至耶!
绍芳因公东渡,获与朝夕从事鹤珊独心折予,皇然引愧而已。
他日者,绍芳和琴成声,得与鹤珊相酬答;出其近作,正襟危坐,以蔷薇露盥手读之,鹤珊当为予鼓一再行,奚翅如刺船海上之移我情也。
小石愚弟黄绍芳拜序。
空桑之柱耶,琼之姿耶?
绕梁之嗣响也,夺锦之馀思耶?
相赏有石间意,移情在花月夜时。
海上禽鸟乱啼号,冥漠林木何处高?
结想只在云以上,骏马走堤兴倍。
忽闻石上泉流声,一字一珠著手生;十指翻云风习习,留得琴韵到诗情。
诗情何俊逸,琴韵何悠扬!
相对两不厌,郁郁石生香。
咸丰甲寅夏六月润堂洪毓琛题。
写景则无奇不搜,深入剑南之室;言情则有感斯托,能摹浣花之神。
刚健婀娜,悱恻芬芳;真得味外味,不厌百回读。
咸丰甲寅夏至后五日,古粤愚弟黄鹤龄拜手。
余年四十,即弃诸生而客于台。
虽举业尽废,然诗歌、文史,结习未忘;恨可与谈者,少耳!
林雪村都转,淡水巨室也;乡闾以孝称。
且笃于世谊交情,慷慨任侠,有东汉八厨风。
又闻其抱雅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纷罗;于书画、丝竹、骑射诸艺亦色色精绝
清秘阁再见倪云林复生也,心钦迟之。
一日,诣其斋,流连茶话;偶及风骚,雪村色飞眉舞,若即欲疾趋青莲、浣花之室者。
从此喜与余作玉屑谈,遂延余为老马。
然余犹有虑焉!
虑其绮年失学,驰骋京华;况家务丛杂,日不暇给,未有俭于腹而丰于才者、亦未有不劳其神而逸其趣者!
而熟知无虑也?
盖其天禀超绝,加以数年来弹琴习静,淡若书生,披览勤、䌷绎切、商榷多,故其诗日进。
嗟乎!
今之伧父,于载籍及前贤名篇概未省识而以诗自负,塞满牛腰;是打油钉铰皆可以吟诗矣,牛童马走皆可以谈诗矣。
诗若是易也,何俟雪村乎!
雪村之诗,于中晚、宋人为近,于游览、写怀为长。
其构思下字,如五丁开山,别通蹊径;如李临淮军容,壁垒一新、旌旗变色;又如少翁奇术,钩营致魄,使李夫人活现帐中。
其杰句繁富,虽老马识途稍效导引,要其心血固多人数斗矣。
或调雪村颇滥交,几如坡公乌台之累。
雪村恒言:知我者惟黄公雨生徐公树人及馀数人而已;是滥而不滥也。
或又谓雪村多坎坷;迩者时乱年荒、骨肉丧亡,又付会计于纪纲任其侵盗,致诗日富、家日穷,悲愤时发于篇什。
然而昔人论诗,有「若非新变,不能代雄」之说;如雪村之「新变代雄」何疑!
夫雄于讴吟,即可雄于振作;使以治诗之道治家,屏斥奸邪如去浮烟浪墨,则一鸣惊人,贤者固不可测。
家将恢复,或不至如云林之终穷;诗愈精进,或可直入青莲、浣花之室。
此吾所以望雪村也夫!
此吾所以序雪村也夫!
咸丰八年小春下浣,镇平曾骧拜撰。
予自罢官旋里,轮指十有馀年矣;杜门不与外事,日以诗自遣。
意兴所至,发为咏歌。
举凡近代能诗之士,闻有佳著,未尝不求而展玩之,嗜之成癖;虽更有可好之物,不与易也。
客冬黄翼孝廉从东瀛旋,言其姊夫林雪村都转天才峻特、经济恢涵,而性嗜歌吟,著有「琴馀诗草」甚富,尚未梓行。
予闻之,不禁跃然起曰:『是殆与予有同嗜者矣』!
因嘱借观。
其即景之作,逸警鍊、品格杰句,美不胜收,在白乐天、陆剑南之间。
其杂感、自述诸作,至性至情,真从肺腑流出,空所依倚,自成一家:一片惓惓爱国之诚,不能自已;所谓「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君」者欤!
至其篇法老,浑成一气,旋转能达显之情;于少陵为神似。
雪村少负不羁之才,继以南游吴苑、北登燕台,山川之助,胸次益旷。
归里后频遭大故,其抑塞无聊之气无所舒发,恒托之诗;「穷而后工」,信不诬也。
夫士苟所遇恬适而好为愁惨之词,唐之戴叔伦、明之郑善夫无病而呻,识者讥之;若雪村遭际迍艰、时事忧愤,其发为变徵之音,乌得以叔伦善夫律之耶!
读毕而归之,爰书所见以写倾仰,非敢云序也。
咸丰九年立冬后一日雪椒杨庆琛书于绛雪山房。
罗威未识昭谏而嗜其集,永叔未识子野而爱其词。
予从姻亲林半痴耳雪村先生名,悉其能琴、善书,尤精诗学。
尝赠以楹帖云:「雅量高涵,交情慷慨;天真脱洒,韵事风流」。
尚未知其诗足以推倒豪杰也。
及半痴袖其集草示予,受而读之,知其有感于怀,辄托之诗,一扫风云月露之习故云。
生平所历甘苦以及忧时愤事,絜领持纲,有条不紊;较诸雕饰一字一句之间以求合于古作者之林,其格律之高下为何如也!
生席前人荫,少年时,意气自豪,不屑屑于名缰利锁;长而历游辇下,所以益壮。
夫以履丰席厚之身,而贤母独能忍慈割爱,使之习舟楫之劳、阅风霜之苦,卒克和平心性、历练才华,大变少小之习气;贤母苦衷于是乎慰,生诗学亦于是乎进。
观杂感、写情诸作,其不忘母氏之劬勤,非学有心得,弗能道也。
而又感念于妻孥之溘逝、友朋之翻覆、世难之凋伤,前后十数年间不胜聚散离合之异,故其抑塞无所告语,恒藉诗以遣之;此生诗所以发乎性情,非雕虫小技比也。
至七古如「生行」、「哭黄香铁」诸篇,置之吴梅村集中,几不可辨;其工力犹为深造。
他日或一遇其人,当为永叔之倒屣,岂苦罗威之偷「江东集」哉!
咸丰十年孟冬,愚弟廖鸿荃拜撰。
何必争追唐与宋,能言情性即诗人。
十年泉石常怀国,千首词章半忆亲;残月晓风皆寄托,春花亦精神。
卿云未出欣先睹,定有山香火因。
东瀛梅鹤继西湖,好向孤山认故吾;海国几人扶大雅,蛮乡从此获骊珠。
虚心下问君师,盲目随声我滥竽。
传到洛阳应纸贵,骚坛处处识林逋
山阴剑南后裔翰芬
三百篇之作,大都忠臣、孝子、思妇、劳人之所寄托;微言大义,胥于是乎在。
唐、宋而降,取士皆不废诗;我朝诗学昌明,人才辈出,固未可以词章之末而忽之也。
虽然,诗亦岂易言哉!
无论靡蔓之音等于郑、卫者,不堪被诸咏歌;即如风云月露,雕琢虽工而非出自性灵,要亦卑卑无足道矣。
雪村先生,风雅士也。
素稔其善音乐、善书画,而尤长于诗;著有「潜园琴馀草」,尝以未获一读为憾。
既而中、倭搆衅,让台议成;与生之哲嗣达夫司马,同避居鹭门山中。
有李公湘蘅者,达夫之执友、汉之乡缙绅也;袖兹编示予而读之,于写物、言怀间得伦理性情之正
其词笔之清新、丰神之逸,殆合开府参军为一手。
友人咸怂恿寿以公诸世;达夫曰:『此素志也』。
夫以是诗之梗概,有籋云诸前辈叙而论之矣,予何言耶!
然有不能已于言者:以达夫蒐理遗书勤勤恳恳、不忍令前人美泯没而无称者,于以见孝思之不匮焉。
至煮酒论交,雅量高致;忧时愤事,感慨悲歌:具有乃父风。
达夫者,盖亦人杰矣哉!
爰不揣谫陋而为之序。
光绪二十三年仲冬冬至前一日桂岭黄维汉谨识。
林肇元清 ? — 18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6 【介绍】: 广西贺县人
咸丰十一年以廪生从军
转战鄂陕川境,与石达开军为敌。
又镇压黔西苗、教起事。
光绪初官至贵州巡抚
坐事革职。
卒后,开复革职处分。
林肇元字贞伯贺县人
诸生,官至贵州巡抚
吴徵鳌晚清 1848 — ?
维基
吴徵鳌(1848年—?
),又称吴徽鳌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进士出身
同治十二年,登癸酉福建乡试举人
次年,登进士
光绪三年,任广东河源县知县
光绪九年,任广东顺德县知县
光绪十六年,任广西兴安县知县
光绪十九年,调署广西贺县
光绪二十年,任广西太平府龙州同知
光绪二十九年,任广西镇安府知府,署广西桂林府知府
光绪三十年,任广西桂林府知府
光绪三十三年,任广西右江道
光绪三十四年,署广西按察使
民国元年(1912年)任福建盐运使
主要活动
  • 1874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丁良佐
维基
丁良佐字绍堂贵州修文人,清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进士,三甲一百六十二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后官广西贺县知县
主要活动
  • 1895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佟世思清 1652 — 16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2—1693 【介绍】: 汉军正蓝旗人字俨若又字葭沚退庵
佟国正子。
荫生。
康熙二十六年广西贺县知县,调思恩
少有才名,以作诗、饮酒、不说谎三事自喜。
有《与梅堂遗集》、《耳书》、《鲊话》。
佟世思字俨若一字葭沚又字退庵汉军旗人
思恩知县
有《与梅堂集》。
吴宽
人物简介
吴宽字敬五号青遇无为人康熙时广西贺县知县,著《青遇堂集》。
张培仁
维基
张培仁字少伯
广西贺县人
进士出身
主要活动
  • 1847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黄玉柱
全台诗
黄玉柱(?
~?
),字笏山新竹人
咸丰五年(1855)举人九年广西思恩县知县,历任兴业、贺县、宣山、武缘贵县苍梧宣化临桂贵平等县。
光绪二年(1876),加同知衔,赏戴花翎。
善画
其子黄宗鼎、黄彦鸿亦能诗。
(江宝钗撰)
刘宗标
维基
刘宗标广西省平乐府贺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249名。
殿试登进士二甲第61名。
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
光绪三年四月1877年6月9日),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主要活动
  • 1876年,进士,丙子恩科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杨凤腾
维基
杨凤腾福建连江崇礼铺人,进士出身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福建乡试解元。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联捷进士,担任广东贺县知县
主要活动
  • 1757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孙浤泽
维基
孙浤泽安徽舒城人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
广西省贺县知县福建台湾省沪尾(今淡水海关监督
主要活动
  • 1880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程在嵘
维基
程在嵘字冠云,号霍岑岑山渡程氏家族的成员,原籍江南徽州府歙县岑山渡,寄籍六安直隶州霍山县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拔贡生举人次年清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1769年)己丑进士3甲第76名。
任广西平乐府贺县知县庆远府宜山县知县,升任云南永康州知州
80岁告休回乡,掌本县衡山书院、寿州循理书院。
善书画,尤喜画自比。
主要活动
  • 176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李孝先
维基
李孝先广西省平乐府贺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二甲82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部属用。
主要活动
  • 1890年,进士,庚寅恩科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董常国清 1635 — ?
维基
董常国(1635年—?
),字夏卿汉军正白旗人顺治乙未进士
顺治十七年(1660年)任广西平乐府贺县知县
主要活动
  • 165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于式枚清末 1856 — 1915
于式枚字晦若贺县人
光绪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礼部主事
官至吏部侍郎
谥文和
维基
于式枚(1856年11月23日—1915年8月5日)字晦若小名穗生广西平乐府贺县(今贺州)桂岭人,祖籍四川顺庆府营山县,因父宦粤,侨居广西
清末政治人物。
其父于丹九早逝,师从陈澧
光绪五年(1879年)举乡试,次年进士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1883年,授兵部主事
于式枚曾任北洋大臣李鸿章幕僚十馀年,奏牍多出其手。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李鸿章俄罗斯贺尼古拉二世沙皇加冕,兼访西欧诸国,奏准于式枚同行。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回国后授礼部主事,转员外郎
1901年,授御史,调京畿道,迁给事中
辛丑条约签订后,升任五品,充政务处帮提调
1902年正月,充京师大学堂正总办、译学馆监督
1903年,署鸿胪寺少卿
1905年5月广东学政朱祖谋因病离职,改任广东学政
1906年两广总督岑春煊电请于氏留在广东,授提学使于式枚固辞,奉命监理广西铁路。
1907年3月邮传部右侍郎吴重熹左侍郎于式枚升任右侍郎。。
1907年8月,前往德国,俱充考察宪政大臣.10月24日,回国后受慈禧召见,以为“中国立宪不可急躁冒进,至少应以十年为预备立宪之期”,“必以本国所有者为根据,而采取他国所有以辅益之”,不可“舍本随人”。
此番言论受到时上海舆论界反弹,尤其政闻社陈景仁曾致电弹劾于氏。
1908年2月,调任礼部左侍郎3月,访问俄国,又转赴德国拜访驻德公使孙宝琦
5月,会见德皇威廉二世
于式枚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返国,以疾乞假。
张之洞遗疏称其堪大用。
1910年2月,转吏部侍郎5月,改学部侍郎总理礼学馆事,9月,兼修订法律大臣12月,充国史馆副总裁
民国成立后,隐居青岛,北洋政府授为参政,坚辞不受。
晚年担任纂修清史稿总阅。
民国四年旧历六月二十五日巳时1915年8月5日)病逝上海
主要活动
  • 1880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于式棱清末
维基
于式棱广西省平乐府贺县人,清末翰林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36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主要活动
  • 1898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何振清
维基
何振清广西省贺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九年,辛丑壬寅并科会试第156名;光绪三十年,殿试登进士二甲156名,以主事分部学习
主要活动
  • 1904年,进士,甲辰恩科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志琮清末至现当代 1873 — 1952
维基
志琮(1873年—1952年4月18日)费莫氏,字叔瑜号地山又名费志琮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官员,书法家
女费莫氏嫁载濂次子溥修。
志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式戊戌科二甲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著以知县即用
光绪二十九年(1901年)起,先后署广西岑溪昭平贺县知县,历升浔州府梧州府广州府知府苍梧道潮循道
中华民国间,曾任陆荣廷吴佩孚顾问。
1951年7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聘任为政务院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2年4月18日病逝。
志琮书法,精鉴赏。
主要活动
  • 1898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李绍宗
李绍宗字子迪贺县人
有《不求闻达斋诗钞》。
何毅夫
维基
何毅夫名懋士字毅夫号介园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
清朝官员。
乾隆元年(1736年)与父亲(何友桐,东房十七世祖,字敦复,号焦亭)为同榜举人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殿试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实授广西平乐府昭平县知县,后升永安州知州,入广西名宦祠,行谊亦载于《顺德县志》。
主要活动
  • 174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