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曾钊晚清 1821 — 18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1—1854 【介绍】: 广东南海人字敏修一字冕士
道光五年贡生,调钦州学正
笃学好古,积书万卷。
好讲经济之学。
有《周礼注疏小笺》、《诗毛郑异同辨》、《面城楼集》等。
一说生于乾隆末,享年六十以上。
董谦吉明 1545 — 1604
维基
董谦吉字德受号嵩生福建福州府闽县民籍。
祖董廷钦(1545—1604)字仲恭号海门万历七年己卯举人,历任江西抚州金溪县教谕南京国子博士广东钦州知州韶州府同知肇庆府知府思明府同知浔州府知府湖南岳州府通判靖江王长史等职。
董养河字叔会崇祯末年兵科给事中
崇祯三年庚午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进士刑部观政,历建宁府儒学教授国子博士户部员外郎
奉命督铸湖广,为猾胥所中,事白还职。
陕西副使归。
国亡,为僧浙江山寺,纵酒卒。
维基
董谦吉字德受号嵩生福建福州府闽县民籍。
祖董廷钦(1545—1604)字仲恭号海门万历七年己卯举人,历任江西抚州金溪县教谕南京国子博士广东钦州知州韶州府同知肇庆府知府思明府同知浔州府知府湖南岳州府通判靖江王长史等职。
董养河字叔会崇祯末年兵科给事中
崇祯三年庚午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进士刑部观政,历建宁府儒学教授国子博士户部员外郎
奉命督铸湖广,为猾胥所中,事白还职。
陕西副使归。
国亡,为僧浙江山寺,纵酒卒。
刘永福清末民国初 1837 — 19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17 【介绍】: 广东钦州人,居广西上思字渊亭本名义
曾参与天地会起事,太平天国败后在滇边境组织黑旗军。
后赴越南
同治十二年越南政府之邀率部抗法,次年被越任为三宣副提督
中法战争中,受清政府收编抗法。
光绪十一年率部返回广西次年广东南澳镇总兵
二十年帮办台湾防务,驻台南
次年被推为军民抗日首领,抗击侵台日军。
10月,因孤军无援退厦门,旋回广东
二十八年碣石镇总兵
宣统三年广东独立,被推为广东民团总长,旋辞职回籍。
施洪烈
洪烈字仲芳号寄庐平湖人
少受知于学使洪承畴
顺治乙酉,以明经钦州
时粤疆未定,乃依幕府,流寓五羊城
衣敝不完,并日而食。
幸以诗见重李抚军,稍稍得衣食。
一日,藩邸张宴,群吏纷集,而王所召客惟一施钦州,曰:今日非宴下吏,重诗人也。
后复授徒龙滩以自给。
程乡篆,悉捐里长营办费。
及抵钦,绥辑流亡,录乱兵所弃子女姓氏榜通衢,俾其家领归。
升松江同知,与提督马进宝相抗,马故骁将,欲以气凌轹,使之屈伏。
尝置酒帅府,困以巨觥,笑曰:当令此老醉死。
明旦令人伺之,则施司马放早衙矣。
著有诗史集,又有粤游集、观海集、雄游集、天中集诸编。
晚年罢官归里,先君子延至西平署,命季友受业焉。
灯窗雪案,古色照人,今登师作,不禁三复流涕云。
谭馥清 ? — 1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9 【介绍】: 湖南湘乡人字文炳
先为哥老会成员,参加萍浏醴起义。
失败后至广州加入同盟会。
光绪三十三年参加钦州防城之役,运动新军,事泄未成。
次年西太后光绪帝均死之机,拟举事未成。
宣统元年湖南郴州被捕,押回广州,被杀。
冯敏昌清 1747 — 18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7—1807 【介绍】: 广东钦州人字伯求号鱼山
乾隆四十三年进士
编修
刑部主事
性至孝,父丧,遂不复出。
遍游五岳。
工诗词。
有《小罗浮草堂集》等。
冯敏昌字伯求号鱼山钦州人
乾隆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改刑部主事
有《小罗浮草堂诗钞》。
维基
冯敏昌(1741年—1806年)字伯求号鱼山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壮族,进士出身
乾隆三十年(1765年)春翁方纲按试廉郡,见冯敏昌之文章,于是选其为拔贡,入国子监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改刑部主事,著有《华山小志》,《河阳金石录》,《小罗浮草堂诗文集》等。
曾撰《孟县志》。
覃寿坤
维基
覃寿坤湖北省蒲圻县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三十年,会试第27名;殿试登进士三甲第57名,分发广东新宁县知县,改钦州知州等。
中华民国成立后,担任北京副总统府顾问、湖北省议会议长。
1917年,担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次年4月辞职。
1921年担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次年4月21日离职。
王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直隶深泽人字槐三自号戆思
康熙六十年进士
广东和平知县,历署新会香山钦州,调山东郯城
以老病乞休。
居官廉直,有强项吏之称。
卒年八十六。
有《正蒙初义》、《皇极经世全书解》、《四书参注》等。
冯子材清 1818 — 19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8—1903 【介绍】: 广西钦州人字翠亭,一作萃亭又字南干
行伍出身。
咸丰间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
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后称疾退职。
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率王孝祺等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乘胜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
云南提督,以病未赴。
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
官终贵州提督
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卒谥勇毅
李书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常熟人字敬铭号小云一号半匏
乾隆四十五年举人,历任云南宜良广东龙川澄海知县,升钦州知州
遇事勤敏,所至兴书院,设义学。
卒年七十六。
有《寒翠轩诗文集》、《澄海县志》。
赵骧
维基
赵骧浙江省绍兴府上虞县人同进士出身
乾隆四十五年,登进士,授钦州知州
张锦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顺德人字粲夫一字药房号花田
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编修
乞假归,遂不仕。
学问博洽,尤工诗。
钦州冯敏昌、同邑胡亦常称“岭南三子”。
又与黄丹书黎简吕坚号“岭南四家”。
卒年四十七。
有《南雪轩文钞》、《逃虚阁诗钞》、《南雪轩诗余》。
张宪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甘肃狄道人字仰原
武生效力。
三藩乱时,先后从张勇赵良栋讨叛,入四川,克成都,解永宁围,收复宁越等城,直抵建昌
官至陕西兴安总兵
吴兆仑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湖北广济人字悬璞
诸生
明崇祯末,当地起事之众扬言将屠灭士大夫家。
兆仑随父原确山知县吴敏组织武装以抗。
入清,以旧居尽毁,入灵山,居白云庵,以忧死。
释宝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六
释宝悟者,嘉兴人
出家百岁宫,具足后精进毗尼,严行头陀行,兼修定慧。
金山、天宁、高旻、崇福诸宗师,皆获印可。
咸丰时推居金山首座,演唱要妙,被所薰发者不可胜计。
同治十年,退处宜兴铜官山,专事禅观,不涉外缘,生平耿介自持,不蓄徒子。
有归依者婉辞谢之,至于远来请益,则循循善诲,至老不倦。
光绪初,元大定主金山,迎至寺,振播宗风,衲子闻而至,室不能容。
时年逾七十,不倦津梁,每对众说,必爇香为度。
一日讲筵方罢,向众礼退,偃息片刻,即惊坐化,时光绪元年二月六日也。
留偈甚多,举其略云:“春华锦绣翠玲珑,雪岭高撑映碧空。
灵山一别重相晤,归来犹住九华峰。
”“一点灵丹万物通,六根应用去无踪。
八面玲珑空皎洁,觉来何处不相逢。
”“密密无踪切要亲,识神停处冷冰冰。
孤明彻隐无分晓,才有纤毫即是尘。
”“清风明月遍恒沙,七宝山河共一家。
照见五蕴皆空相,分明却是镜中花。
”“青山叠翠只数重,绿竹黄花鸟语风。
眼前尽是西来意,点头自肯道无穷。
”“净觉精严最上乘,何须探索苦追寻。
遍满虚空真实际,个里无私彻底清。
”“殿阁清幽古树深,巧鸟常啼雪里
顿入玄机谈妙趣,寰宇长留清胜因。
”“洞里宗风古寺家,烟云老鹤散天花。
般若光中谈秘密,相邀同吃赵州茶。
”时江南有宝初、宝月、宝印,与齐名,皆以向上接人,为一时宗匠,号为“四宝”。
同时楚北有“四明”,曰朗明永明、月明、妙明,皆弘演化道,辉映南北。
咸同间,佛法衰而复振,赖此数子。
释护德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护德字明觉
姓李氏首阳人也。
父曰得仁,母施氏。
世有隐德,同抱慈心,故护德秉懿质,赋性恬安。
幼而沈重,恒寡言笑,时或怪之。
乃道机潜伏,欻厌世烦,就昭化寺卫生落发。
蔬食苦行,专持神咒,屡感异徵,秘不示人。
或有知者,即而訉之,则相视默然。
光绪戊子,始来燕都,止于法源寺
深閟禅房,略无表见。
己丑,受具戒于静涵律师,寺中老宿也。
既习昆尼,因历名山,东践补陀,西指峨湄,南极衡岭,北履台山
行脚六载,精究一乘,以佛法玄旨,净心为本,财利炫俗,颇乖教化。
欲以积苦,动其观感。
甲午之秋,复来法源,屈职钟寮。
鸿昏乌显,应时无爽。
寒暑不易,几三十年
寺为唐太宗所创,旧号“悯忠”。
前院古柏参天,清阴夏寒,游侣避爇,多憩其下。
护德鬻茗陈几,不惮烦辱,人或施予必辞谢,受之则尽以市香烛,爇诸佛前,朝夕膜拜。
禅悦之馀,喜种花草,阶前数弓,环植玉簪、凤仙紫菊、红药,春秋相代。
而林中故有银杏丁香海棠花
时裙屐蹁跹,掩映其间。
一见护德,面黧神隽,仪观秩秩,如亲古佛,莫不心折神旷,敬仰弥殷。
植牡丹一株,初开白花,逾年变为绿萼,主僧静涵异之,移诸内院。
然知护德非凡夫也。
未几,静涵寂,主席数易,护德遂终于钟寮。
首阳诸弟子,岁时觐省,欲迎居昭化,以怡老寿。
护德殊不谓然。
终日兀兀守此,追蠡响,答海潮,韵以神超,百年旦暮,与钟俱迥者也。
甲寅八月一日侵晓,钟声初竭,方起扫院,见乌鹊千百成群,飞鸣树顶,如有所俟。
别有三鹊,从西而来,爪连翅交,共衔一物,集于钟楼前小树
群鹊欢鸣,护德知有异。
趋𧦝门寮寓客湘中两生。
俄而铿然坠地有声,惊视,则阿难铜像一躯,高才五寸许,重三十两。
两生迎入寮厅,顷之,户外蛛网万丝,结成罗幔,两生不敢近。
护德洒以香水,礼拜而去,蛛网自散。
无何,两生还湘,竟携以归。
寺主道阶,欲置护德于理,使讼两生,护德默然。
桂阳夏内史寿田与书道阶,谓:“三鸟衔来,于师何亲。
两人持去,又于师何怨。
佛若有灵,以世界为传舍。
佛若无灵,直与人争铜耳。
愿息心无闷,以参大道。
”且作歌以广其意,歌曰:“寺中老鸦梳翅翎,忽然如有人使
飞入何王宫殿里,衔出宫中铜佛子。
众雏鸣绕诵贝多,欲依云树作禅窠。
挂钵人出鸟惊散,舍得潜将置空殿。
殿古苔深香火无,唯有蟏蛸守户枢。
夜吐天经为布施,珠网四垂云覆地。
端严螺髻坐中央,遍与虫天作道场。
老僧一见惊突兀,灵异从来无此物。
诸天涕泪倾海潮,万人膜拜法坛高。
誓倾宝藏为璎珞,不惜精金铸鹊巢。
行脚住持争供养,各求胜地安龙象,朝呗罢失云踪,香花犹在佛床空。
道俗人天莫惆怅,去来总在灵山上。
世人结念向真如,岂识真如一相无。
禅堂自宿虫檀越,戒树还栖鸟苾刍
苾刍檀越无烦恼,人生那得如虫鸟。
湘潭杨京卿度以歌和之,曰:“城中乌鸦衔佛像,坠在城南寺阶上。
寺僧供养空殿中,宵蛛网覆千重。
我闻灵异来瞻拜,僧告前宵失所在。
即今城野方寻取,我语诸僧无复尔。
人天虫鸟幻中缘,去住无心只偶然。
即随鸟喙原游戏,纵惹蛛丝不挂牵。
来处来,去处去,缘尽还空无觅处。
”复有恩施樊方伯增祥作息讼词,多方譬晓,其祸始寝,文具寺志。
护德不问也。
盖佛之来,为护德来,而人不知。
故佛之去,亦为护德去,而人复不知。
幸寺主一怒,以守舍责护德,使诉两生,而杨诸贤乃歌咏其事,反为护德證明。
灵异感召,吁亦神矣。
然自是护德益洒然,凡有物故,必先知之。
寺前西南院曰“万寿宫”,旧有井。
嘉庆时甘泉涌出,号为“龙王灵井”,灾旱请雨辄有应。
今宫毁井荒,且二十年矣。
榛莽芜秽,人迹罕到,而地接鼓楼
护德于定中见物自井出,逐一僧,审其状,似衡山游僧寺主弟子也。
护德以身蔽之,而与物斗。
明日,诫游僧勿妄出。
无何,竟以微故,忿其师,自投于井死焉。
有夏生者,萧县人,求友京师,不遇。
然工刀笔,故律师也。
寺主方以增租,与田者讼,得夏生,喜延之丈室,寝食与俱。
会天寒风冽,单衣楚楚,忍冻以待。
又自以积劳当酬,寺主必不恝视,竟以寒病死。
先是,夏生方寝疾,护德夜提镫,自前院追入,及内廊而止,一寺皆惊。
或曰:“夏生曾为军事执法,杀人累
仇家迹之,乃逃于禅以自忏。
护德所见,殆宿冤也。
”有问之者,但默然颔之而已。
人由是知护德能见鬼物。
衡阳程肃政崇信,生有夙慧,不昧因果。
尝叩以定中所见景象,及神鬼形状,护德初亦默默不言。
久之,往还频数,请益再四,始述所见鬼神出入,皆至天王殿前礼拜,以次进退。
虽达官贵人亦然。
及叩以有识者乎,复默然。
已而为程长娣诵《金刚经》部,祓除畏恶,事有应验,相叹服。
遂归依佛法,长持戒珠,优入净域。
如斯感化者,亦复不鲜。
护德不欲人知,多秘而不传。
壬戌秋七月十六日,寂于法源钟寮。
年六十有七,腊三十有四。
茶毗有舍利,红如赤小豆。
吴鸿清 1725 — 1763
维基
吴鸿(1725年—1763年)字颉云号云岩
清朝翰林、诗人。
浙江仁和(今属杭州市)人,祖籍广东海丰海头乡 ( 今属汕尾市红草镇海头村 ) 。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浙江乡试第一名举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
翰林院修撰
官至侍读
著有《云岩诗文稿》、《南亭笔记》等。
方矩清 1729 — 17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9—1789 【介绍】: 广东灵山人字晞原学者称以斋先生
由恩贡生需次国子学博士
尝受学于张豹林江永刘大櫆,治学不拘一家。
有《道古斋集》。
释达珍清 1731 — 1790年四月八日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达珍字宝林别号师崖
姓刘氏抚州人
幼好静居,若习禅观。
年二十,弃家入括苍山石门洞,依宗海染剃。
因于洞口庆云峰上,飞瀑源头,结茅为庵。
进院之夕,山中神镫,满放光明,圆大如斗,照曜林谷,升降流转,远映城市。
官吏惊怪,遣员察验,典史姚君衔命而往。
温州普明寺素庵法师,闻风问訉,遇于山中。
是夜,庵前大树上,悬空数十圆光,灿如白日。
素庵因谓姚君曰:“《般若记》 云:佛子出世,有大因缘。
或机前显迹,自见神光。
此子因缘非小,必为佛门津梁。
”以偈记曰:“今此光明照烛身,菩萨信有宿生因。
他年定是灵山客,拨转如来正法轮。
礼谢,素庵曰:“当期远大,毋久淹此。
以三年为请。
尔后安处,亦无他异。
后往普明,听讲《金刚》、《弥陀》诸经,即以头陀行修般舟三昧,饮水食澹,胁不至席。
观方至高旻,受记于昭月,遂嗣法焉。
乾隆二十六年,主当阳万善。
三十二年,主大雄山崇福。
三十八年,主狮崖弥陀。
四十年,主高旻。
四十二年,主北嵩岩法轮。
已而退入台山,憩于华顶妙峰庵。
四十五年县令张公与绅耆合词,请住国清,就庵延揽,势不获却。
其时国清,年久废朽,荒败不堪。
至,整饬颓纲,绍隆先轨,庙貌佛乘,屹然有纪。
五十一年,主大田白莲。
五十二年,主黄岩庆善
廿馀年间,八坐道场。
所至兴起,学侣景从,得法十馀人,皆一时柱石。
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八日示寂。
先是,弟子道宗请至国清传戒,归庵,坐说偈日:“世尊下降,老僧涅槃
指天指地,一等捏瞒。
”披衣诣龛,洎然而化。
寿六十,腊四十,塔于东坞,有语录数卷。
释行敬明末清初 1613 — 1672年八月三十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三
释行敬字独冠姓杨氏,云梦人也。
生有静性,不乐尘嚣。
年十三,从县中空如落绀。
一夕,梦大士持刀剖解,为之换骨,至齿牙间负痛而觉。
尔后,唯耽禅寂,杜绝外缘,偶检《天奇语录》,读之有得。
荷笠南游,首谒密云大白山中,以“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大事不明当何所求”为问,密云轩然一棒,还叩所求,因自惟曰:“可教直下承当,乃恳恳勤勤看斯一棒。
”三秋靡间,殊鲜真际,忽动他山之想,遂过云门。
虽得轻安,终未洞明。
再上天童,复见密云,追随数载,偕上天台,方冀通玄发明此事。
未几云寂,放声大哭,以为从此失望,无复了时。
金粟费隐闻丧而至,隐固得天童髓者,尝造请,乞其指示,即指其掌,竟尔豁然,日臻阃奥。
隐后历超果、福严而至径山皆荷橐相从。
清顺治癸巳,隐以信拂授之,传临济法焉。
乙未主席吴兴灵山丁酉汉阳栖贤更隆礼聘,念乡关久别,云树依依,欣然就道,至则弘炉大冶,跃金同范。
俄而,兴阳使符来迎,慨祖席荒颓,黾勉效命,而破屋残僧,苍凉满目。
适严公玉提督豫章,假道汉上,晤于栖贤,宛如夙好,以兴复事从言之,提督竟尔檀施。
由是,殿宇摩云,楼阁碍日,片言之契,万金无吝,信有自来也。
未几,云杜之纂峰、沔阳广长鄂渚之岩头,相继以请。
为居纂匝月,止广长期,而岩头则往来至焉。
荆门玉泉、澧浦夹山且郤而不应,乃诣衡山一展祖塔。
主栖贤二十馀年,六坐道场,津梁不倦。
康熙壬子八月晦日示寂,书偈有“钓竿砍尽重栽竹,不脱荷衣归去来”之语。
寿六十,僧夏四十五,塔于兴阳东麓。
门人如水鉴佛顶,皆唱道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