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林占梅晚清 1821 — 1868
全台诗
林占梅(1821~1868),幼名清江,字雪村号鹤山,又作鹤珊别号巢松道人
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市)人。
祖父绍贤(1761~1829)经办台湾盐务,为竹堑巨富;父祥瑞(1797~1862)早卒。
年十四,尝随岳父黄骧云北上京师任职。
占梅急公好义,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捐防鸡笼英军之犯,获贡生加道衔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捐防八里坌,获知府即选;道光二十四年(1844),募勇扼守大甲溪,绝嘉、彰各邑漳泉械斗蔓延,赏戴花翎;咸丰三年(1853),林恭事变,协办全台团练,捐津米三千石,准简用浙江道;咸丰四年(1854)克复艇匪黄位之乱,加盐运使衔同治元年(1860),毁家纾难,协助朝廷平戴潮春事件有功,加布政使衔
晚年因林、郑二家讼事,郁病而卒。
占梅擅丝竹、书画、骑射诸艺。
道光二十九年(1849),构筑潜园,雅集诗骚。
文酒之盛,冠于北台。
著有《潜园唱和集》二卷、《潜园琴馀草》八卷,其中《潜园唱和集》已佚。
林占梅《潜园琴馀草》约有诗一千九百馀首,写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同治六年(1867)
多咏骨肉亲友、园居、游历、时事、兴怀之作。
五言古、近体,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
作品风格多样,平易晓畅法白居易,感时忧国似陆放翁,伤感兴怀如吴梅村
台澎道徐宗干评其诗「和静清远、古澹恬逸」、「诗味多琴味」。
兹据台湾分馆藏《潜园琴馀草》 为底本,并参照下列对校本编校:李清河藏《潜园琴馀草》(以下简称李本) 、李清河藏《潜园诗抄》(以下简称李抄本) 、连雅堂台湾诗荟》(以下简称荟本) 、台湾文献丛刊《潜园琴馀草简编》 (以下简称台银本)、《新竹文献会通讯》(以下简称文献本) 、陈培桂《淡水厅》、林维丞《沧海拾遗》、蔡振丰苑里志》、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王松《台阳诗话续编》、林钦赐《瀛洲诗集》、赖子清台湾诗醇》、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后集》、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
潜园琴馀草·序及题词
诗,乐章也。
诗言志,律和声;唯知音者,始可与言诗。
桓谭「新论」云:『八音以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自虙牺削桐、重华被袗以后,襄陵之作、训佃之操、思贤之曲尚矣。
汉、魏而下,以诗名者多以琴名;辋川「春江送别」、谪仙「清夜闻钟」、乐天「池西秋思」、六一居士「受宫声」、东坡「闻窗外歌」,其尤著也』。
中散「琴序」云:『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间尝持此以衡近代诗人,今读鹤山「琴馀草」而得之。
家青山之论琴况也,曰「和静清远,古澹恬逸」。
琴心也,即诗心也。
鹤山善琴,手挥目送,别有会心;故诗味多琴味。
山中访隐、海上移情、理性返真、忘形合虚,殆有得于味外味者,丝桐云乎哉?
章句云乎哉?
仆解组退居,雨窗閒坐,手兹编而三复之,如聆「梅花弄」、「桃源吟」,不觉翛然意远。
缀数言于简端,鹤山可许为知音否?
咸丰四年夏五月江左徐宗干识。
「山虚水深,万籁萧萧;四无人踪,惟石嶕峣」:此古琴铭也;鹤珊之诗近之。
鹤珊精于琴,诗学香山剑南,得其神似;五言、古近体,尤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所谓「秀语夺山绿」也。
大抵其少作多舒愉恬雅之音,间有天性语缠绵悱恻,如弹履霜;是可以觇其所养而得其性情之所近。
比年海上骚动,鹤珊同牧守竭力堵禦,一方赖以安固
近复奉命筹办海运,倡率捐输。
其平日之蕴抱,至是而一露焉。
出其绪馀,发为诗歌以抒写胸臆;不觉苍凉感慨,忧从中来。
鹤珊之诗境将一变,又乌测其所至耶!
绍芳因公东渡,获与朝夕从事鹤珊独心折予,皇然引愧而已。
他日者,绍芳和琴成声,得与鹤珊相酬答;出其近作,正襟危坐,以蔷薇露盥手读之,鹤珊当为予鼓一再行,奚翅如刺船海上之移我情也。
小石愚弟黄绍芳拜序。
空桑之柱耶,琼之姿耶?
绕梁之嗣响也,夺锦之馀思耶?
相赏有石间意,移情在花月夜时。
海上禽鸟乱啼号,冥漠林木何处高?
结想只在云以上,骏马走堤兴倍。
忽闻石上泉流声,一字一珠著手生;十指翻云风习习,留得琴韵到诗情。
诗情何俊逸,琴韵何悠扬!
相对两不厌,郁郁石生香。
咸丰甲寅夏六月润堂洪毓琛题。
写景则无奇不搜,深入剑南之室;言情则有感斯托,能摹浣花之神。
刚健婀娜,悱恻芬芳;真得味外味,不厌百回读。
咸丰甲寅夏至后五日,古粤愚弟黄鹤龄拜手。
余年四十,即弃诸生而客于台。
虽举业尽废,然诗歌、文史,结习未忘;恨可与谈者,少耳!
林雪村都转,淡水巨室也;乡闾以孝称。
且笃于世谊交情,慷慨任侠,有东汉八厨风。
又闻其抱雅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纷罗;于书画、丝竹、骑射诸艺亦色色精绝
清秘阁再见倪云林复生也,心钦迟之。
一日,诣其斋,流连茶话;偶及风骚,雪村色飞眉舞,若即欲疾趋青莲、浣花之室者。
从此喜与余作玉屑谈,遂延余为老马。
然余犹有虑焉!
虑其绮年失学,驰骋京华;况家务丛杂,日不暇给,未有俭于腹而丰于才者、亦未有不劳其神而逸其趣者!
而熟知无虑也?
盖其天禀超绝,加以数年来弹琴习静,淡若书生,披览勤、䌷绎切、商榷多,故其诗日进。
嗟乎!
今之伧父,于载籍及前贤名篇概未省识而以诗自负,塞满牛腰;是打油钉铰皆可以吟诗矣,牛童马走皆可以谈诗矣。
诗若是易也,何俟雪村乎!
雪村之诗,于中晚、宋人为近,于游览、写怀为长。
其构思下字,如五丁开山,别通蹊径;如李临淮军容,壁垒一新、旌旗变色;又如少翁奇术,钩营致魄,使李夫人活现帐中。
其杰句繁富,虽老马识途稍效导引,要其心血固多人数斗矣。
或调雪村颇滥交,几如坡公乌台之累。
雪村恒言:知我者惟黄公雨生徐公树人及馀数人而已;是滥而不滥也。
或又谓雪村多坎坷;迩者时乱年荒、骨肉丧亡,又付会计于纪纲任其侵盗,致诗日富、家日穷,悲愤时发于篇什。
然而昔人论诗,有「若非新变,不能代雄」之说;如雪村之「新变代雄」何疑!
夫雄于讴吟,即可雄于振作;使以治诗之道治家,屏斥奸邪如去浮烟浪墨,则一鸣惊人,贤者固不可测。
家将恢复,或不至如云林之终穷;诗愈精进,或可直入青莲、浣花之室。
此吾所以望雪村也夫!
此吾所以序雪村也夫!
咸丰八年小春下浣,镇平曾骧拜撰。
予自罢官旋里,轮指十有馀年矣;杜门不与外事,日以诗自遣。
意兴所至,发为咏歌。
举凡近代能诗之士,闻有佳著,未尝不求而展玩之,嗜之成癖;虽更有可好之物,不与易也。
客冬黄翼孝廉从东瀛旋,言其姊夫林雪村都转天才峻特、经济恢涵,而性嗜歌吟,著有「琴馀诗草」甚富,尚未梓行。
予闻之,不禁跃然起曰:『是殆与予有同嗜者矣』!
因嘱借观。
其即景之作,逸警鍊、品格杰句,美不胜收,在白乐天、陆剑南之间。
其杂感、自述诸作,至性至情,真从肺腑流出,空所依倚,自成一家:一片惓惓爱国之诚,不能自已;所谓「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君」者欤!
至其篇法老,浑成一气,旋转能达显之情;于少陵为神似。
雪村少负不羁之才,继以南游吴苑、北登燕台,山川之助,胸次益旷。
归里后频遭大故,其抑塞无聊之气无所舒发,恒托之诗;「穷而后工」,信不诬也。
夫士苟所遇恬适而好为愁惨之词,唐之戴叔伦、明之郑善夫无病而呻,识者讥之;若雪村遭际迍艰、时事忧愤,其发为变徵之音,乌得以叔伦善夫律之耶!
读毕而归之,爰书所见以写倾仰,非敢云序也。
咸丰九年立冬后一日雪椒杨庆琛书于绛雪山房。
罗威未识昭谏而嗜其集,永叔未识子野而爱其词。
予从姻亲林半痴耳雪村先生名,悉其能琴、善书,尤精诗学。
尝赠以楹帖云:「雅量高涵,交情慷慨;天真脱洒,韵事风流」。
尚未知其诗足以推倒豪杰也。
及半痴袖其集草示予,受而读之,知其有感于怀,辄托之诗,一扫风云月露之习故云。
生平所历甘苦以及忧时愤事,絜领持纲,有条不紊;较诸雕饰一字一句之间以求合于古作者之林,其格律之高下为何如也!
生席前人荫,少年时,意气自豪,不屑屑于名缰利锁;长而历游辇下,所以益壮。
夫以履丰席厚之身,而贤母独能忍慈割爱,使之习舟楫之劳、阅风霜之苦,卒克和平心性、历练才华,大变少小之习气;贤母苦衷于是乎慰,生诗学亦于是乎进。
观杂感、写情诸作,其不忘母氏之劬勤,非学有心得,弗能道也。
而又感念于妻孥之溘逝、友朋之翻覆、世难之凋伤,前后十数年间不胜聚散离合之异,故其抑塞无所告语,恒藉诗以遣之;此生诗所以发乎性情,非雕虫小技比也。
至七古如「生行」、「哭黄香铁」诸篇,置之吴梅村集中,几不可辨;其工力犹为深造。
他日或一遇其人,当为永叔之倒屣,岂苦罗威之偷「江东集」哉!
咸丰十年孟冬,愚弟廖鸿荃拜撰。
何必争追唐与宋,能言情性即诗人。
十年泉石常怀国,千首词章半忆亲;残月晓风皆寄托,春花亦精神。
卿云未出欣先睹,定有山香火因。
东瀛梅鹤继西湖,好向孤山认故吾;海国几人扶大雅,蛮乡从此获骊珠。
虚心下问君师,盲目随声我滥竽。
传到洛阳应纸贵,骚坛处处识林逋
山阴剑南后裔翰芬
三百篇之作,大都忠臣、孝子、思妇、劳人之所寄托;微言大义,胥于是乎在。
唐、宋而降,取士皆不废诗;我朝诗学昌明,人才辈出,固未可以词章之末而忽之也。
虽然,诗亦岂易言哉!
无论靡蔓之音等于郑、卫者,不堪被诸咏歌;即如风云月露,雕琢虽工而非出自性灵,要亦卑卑无足道矣。
雪村先生,风雅士也。
素稔其善音乐、善书画,而尤长于诗;著有「潜园琴馀草」,尝以未获一读为憾。
既而中、倭搆衅,让台议成;与生之哲嗣达夫司马,同避居鹭门山中。
有李公湘蘅者,达夫之执友、汉之乡缙绅也;袖兹编示予而读之,于写物、言怀间得伦理性情之正
其词笔之清新、丰神之逸,殆合开府参军为一手。
友人咸怂恿寿以公诸世;达夫曰:『此素志也』。
夫以是诗之梗概,有籋云诸前辈叙而论之矣,予何言耶!
然有不能已于言者:以达夫蒐理遗书勤勤恳恳、不忍令前人美泯没而无称者,于以见孝思之不匮焉。
至煮酒论交,雅量高致;忧时愤事,感慨悲歌:具有乃父风。
达夫者,盖亦人杰矣哉!
爰不揣谫陋而为之序。
光绪二十三年仲冬冬至前一日桂岭黄维汉谨识。
李学裕清 1691 — 17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1—1745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余三
雍正五年进士,授检讨
历官四川建昌道按察司副使、江苏按察使安徽布政使
工诗善书。
路秀贞
路秀贞字春波毕节人
洛阳知县璜女,修文江苏候补道袁照藜室。
有《吟馆遗诗》。
杨钜
维基
杨钜字文硕唐朝同州冯翊县(今陕西省大荔县)人,杨收的第二子。
杨钜进士第
乾宁初年,以尚书郎知制诰,召充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吏部侍郎封晋阳男食邑三百户
跟随唐昭宗东迁洛阳,官至左散骑常侍,去世。
杨钜著有《翰林学士院旧规》一卷。
范泰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无崖
乾隆六年进士
崇义知县
有《燕川集》。
孙常春
维基
孙常春河南省河南府巩县人
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
殿试登进士3甲第29名。
同年五月6月3日),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
马进忠明末清初 ? — 16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8 【介绍】: 明清之际陕西延安人字葵宇
原为明末农民军早期十三家之一,号混十万,转战于洛阳汝州一带。
崇祯十一年战败降左良玉历官副总兵
弘光元年(顺治二年)良玉死,遂自屯江楚间,旋隶何腾蛟部,驻岳州
永历时,以麻河抗清功,晋爵鄂国公,举军附孙可望
永历六年(顺治九年)李定国出黔,复黎平靖州桂林等地,又与冯双礼下长沙岳州
后密助定国可望永历帝封汉阳王驻防贵阳
十二年,清军逼贵阳,遂弃城入云南,旋病卒。
张泳
维基
张泳河南省河南府渑池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51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六年四月散馆后,著以部属
赵浚
维基
赵浚(17世纪—17世纪),字颜河河南河南府卢氏县人。
赵浚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先在工部观政十一年(1638年)获授户部湖广司主事,主理辽饷良库,十二年(1639年)江西司员外郎,到十三年(1640年)再升为云南司郎中,外任东昌知府
回乡后,赵浚不再出仕,潜心力学,诱发士子,有《四书未尽言疏解》流传。
张铭坤
维基
张铭坤河南省河南府渑池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二甲64名。
同年五月,著以主事分部学习
姚赓唐
维基
姚赓唐河南洛阳人进士出身
顺治三年,登进士
顺治四年,担任山西介休县知县
李恩光
维基
李恩光(1605年3月31日17世纪),号嵩南河南河南府洛阳县人
李恩光顺治二年(1645年)举人三年(1646年)联捷进士,先在礼部观政,后获授枣强知县,抚恤人民不事烦苛,四年(1647年)调为沅江知县七年(1650年)因考察离任。
释真如清 1734 — 1805年三月九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真如字清远
姓李氏利川人,世守农田。
襁褓时,姊负之堕峭壁中,而悬护之,竟无恙。
少与群儿,登金山之巅,戏曰:“此处当建梵宇。
”后果如其言,创金沙寺
稍长,竟脱白于金沙寺
有月祖者,与真如同出李氏,从父行也。
寻于寺中受具足戒。
年二十,随月祖朝五台,至雒阳病殆,野老延圃治之而愈,频行谓之曰:“后当弘法利生,善自护持。
”珍重别去。
过保阳,参宗庆长老,与制府梁公肯堂一见,而知为法器。
入都往来法华、铁山诸寺,会长椿主人还天目,延之主席。
寺有苦井,化为醴泉,时人叹异,惊为瑞应。
声誉蒸蒸,而名巨乡,若朱文正圭戴文端衢亨阮文达元、蒋副宪祥墀、陈侍郎诸子,皆乐与酬答,咨问法语。
张船山吴兰雪、蒋笙阶,又以诗偈唱和,无虚日。
蔡君镜舫,号称善人,见长椿院宇就圯,出橐重修,比及三年,殿寮彩绚,而主人亦归自天目。
真如退息寿佛寺,众与俱往,蔡君即请主其寺。
又三年,始得城南古刹于荒烟蔓草间,并得寺契于张氏。
蔡君复为鸠工庀材,佛阁、僧房、厨库、廊垣,次第落成,乃移锡住之,时嘉庆十年正月也。
居久之,恐修持或懈,宗风未隆,乃发十大愿,揭之寺壁,有僧不出寺,寺不募缘之语。
又谓明心悟道,禅那为宗,而读《华严》始知富贵,瞻法相乃见精诚。
于是退处静室,阅藏数,而宗教一贯矣。
已而南游高旻、天宁、金山,至天目而还。
盖自中兴龙泉,已四十二年矣,寂于道光乙巳三月九日,寿七十有二,腊五十有七,塔于寺院。
著有《语录》及《弥陀偈》,其发人深省者有云:“念头空处更须空,到得空空处处通。
若是有些空不了,茫茫业识乱蓬。”
徐釚清 1636 — 17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6—1708 【介绍】: 江南吴江人字电发号拙存虹亭枫江渔父
监生。
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儒,授检讨
史馆称大作手,赋性萧闲,不久乞归。
文章叙述有法,诗颇华秀,又工词。
有《南州草堂集》、《词苑丛谈》、《庄词》,又续唐孟棨本事诗》。
徐釚字电发号虹亭吴江人
监生。
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
有《南州草堂集》。
词学图录
徐釚(1636-1708) 字电发号拙存又号虹亭枫江渔父
吴江人
诸生
词尤负时名,所作绵丽中时见本色。
其词集曾流入朝鲜,为人以金一饼购去。
撰《词苑丛谈》,述搜精富。
有《南洲草堂集》、诗话《本事诗》。
词集名《庄词》。
清诗别裁集
字电发江南吴江人
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辞,授翰林院检讨
著有《南州草堂诗》。
虹亭先生龚端毅赏识。
端毅临没,谓真定曰:“负才如徐君,可使之不成名耶?
”于此见前辈之爱才,而虹亭之见重于端毅,实有使之心折者也。
生平填词极工,晚岁成《本事诗》,远地购求,比于洛阳纸贵
郭一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汉冲
顺治六年进士,由给事中历官广东左布政使
适逢推行海禁,强迫沿海居民内迁。
一鹗倡僚属出俸安插,全活甚多。
有《太极图解》等。
维基
郭一鹗字元庵立庵号快庵河南洛阳人进士出身
郭一鹍
维基
郭一鹍河南河南府洛阳县人进士出身
顺治三年,登进士任礼部祠祭司郎中
顺治十二年,改为湖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武昌兵备道
同年改浙江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杭严兵备道
武攀龙明末清初 1611 — ?
维基
武攀龙(1611年—?
),字际云,号作霖,山西省太原府交城县(今山西省交城县)人,进士出身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山西乡试第三十七名举人
清顺治三年(1646年),登进士次年河南洛阳知县
顺治十一年,任刑科给事中
顺治十三年,任湖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上湖南道次年担任河南管粮道,任河南布政使司参议
顺治十六年,任按察使司副使直隶通蓟道
顺治十七年,分守江宁兵备道、任河南布政使司参政
龚鹤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南善化人字震南
乾隆五十二年进士,历知武安洛阳延津沈丘等县,迁许州知州
以廉明称。
曹尔堪清 1617 — 16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7—1679 【介绍】: 浙江嘉善人字子顾号顾庵
顺治九年进士,授编修,官侍讲学士
多识掌故。
工诗。
填词与曹申吉齐名,称南北二曹。
罢归后,优游田园间。
有《南溪文略》、《南溪词》。
(《清史列传》卷七〇)
曹尔堪字子顾号顾庵嘉善人
顺治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学士
有《杜鹃亭》、《南溪》、《客装里音》等集。
词学图录
曹尔堪(1617-1679) 字子顾号顾庵
浙江嘉善人
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
编修,迁侍读,擢侍讲学士
因受清圣祖赏识见嫉于人,被诬下狱削籍归。
优游林泉,吟咏唱酬终老。
其诗风格清丽,人许为入大历之室,王士禛选其诗入《八家诗选》。
其文沐浴润泽于唐宋八大家。
又工词,为柳洲词派主将,与曹贞吉并称"南北二曹",词品在苏轼陆游之间。
有《南溪文略》、《南溪诗略》。
词集名《南溪词》。
简介
记二十年前,与顾庵相乐也。
每当湖山宴集,毫墨淋漓,酒旗歌扇,逢迎不暇,此真少时之极致矣。
顾庵既登上第,直内廷,簪笔视草,飞声京洛,忽以细故下吏,放归草庐,而余襆被灌园,已及十载。
握手相看,颠毛半白,回思二十年前之乐,恍焉如梦,其能无慨于心乎?
独诗歌兴会,至老不衰。
予间以花草之馀,度曲梨园,陶写丝竹,而顾庵出所著近词,一唱三叹,遂使铁板承前,红牙侍后,狂奴故态,吾两人可相视而笑矣。
予惟近日词家,烘写闺襜,易流狎昵;蹈扬湖海,动涉叫嚣,二者交病。
顾庵独以深长之思,发大雅之音,如桐露新流,松风徐举,秋高远唳,霁晚孤吹,第其品格,应在眉山渭南之间。
会须诃周为小儿,嗤辛刘为伧父,予又何人,敢与较长絜短哉。
假使今日有上官昭容秤量天下,则顾庵必受明月夜珠之宠,而予则纸落如飞矣。
又使今日有旗亭妙伎,双鬟发声,则顾庵必擅黄河远上之名,而予且未得书壁。
然则顾庵之词,予岂惟不敢望肩背,虽欲品题甲乙,亦不能赞一辞也,盖新城王阮亭亟称之矣,曰学士词,其源出于豳风,一洗郑卫,予尝以为知言。
吴门尤侗悔庵撰。
清诗别裁集
字子顾浙江嘉善人
顺治壬辰进士,官侍讲学士
学士性英敏,所过山川厄塞,无不指掌形势,人与之游,凡姓氏里居官爵与所览诗文,积久不忘,即虞世南行秘书,可移赠也。
诗文顷刻成,同馆无与争捷者。
尔堪字子顾号顾庵嘉善人,勋之长子。
顺治壬辰进士,选庶吉士
两冠阁试,授编修
扈从瀛台南苑,世祖褒问,谕令与吴伟业同注唐诗。
丁艰起补,转侍读,旋升侍讲学士
转盼三擢,异数也。
性强记,诸琐屑事能举其原委,人一见,辄不忘。
若舆图要害、山川形势,指画纤悉,听者神竦,当世以大用期之。
无何诖误镌级,寻罢官归。
而优游田园,皆二三老友选胜赋诗,间为远游,篇什益富。
为诗清洒可讽,与宋荔裳施愚山沈绎堂王阮亭王西樵汪苕文程周量诸公称,海内八家。
南溪集。
刘大观清 1753 — 18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直隶丘县人字松岚
乾隆时拔贡。
累官山西河东道,署布政使
工诗。
有《玉磬山房诗钞》。
刘大观字松岚丘县人
拔贡,历官山西河东道布政使
有《玉磬山房集》。
岭外集·序
三十年前,于方坳堂斋壁,见李少鹤兄弟诗而异之。
其后,得交刘子松岚,袖所为《二客吟》者。
又见李石桐重订《主客》。
松岚沈阳,又为黄仲则刊诗集于京师
然其所自为诗,天机清妙,寄托深远,初不泥李氏兄弟之说。
即于申辕故里,亦不专主沧溟之格调;抑且不专执渔洋之三昧也。
松岚与予往复商略斯事,迨今又十余年矣。
而其气骨日益高,其取法亦日益上迬者。
李沧云视学陪京时,沧云方自订诗集。
予与别语:“惟勖以勤,与松岚研求作者之意。
”而前年(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年),李春湖石桐锓续《主客诗》二卷,予亦为辨析。
学唐律者,必求杜法之所以,然又深以不得与松岚面质为憾。
松岚自晋阳来京师,宜有以对榻畅论者。
松岚出示此二卷,亦即日影出都门,又匆遽不得备申也。
故于其《岭外》二集,聊撮数语于简端。
他日再序其续卷,当必有更进于斯者矣!
嘉庆庚午(十五年,1810年)夏四月廿有八日北平翁方纲
留都集·序
嘉庆丁巳(二年,1797年)仲冬,余遭母忧,居京师
漕河水溢弗克,南下迁延。
至戊午(嘉庆三年,1798年)秋,食不给。
是时,松岚宁远州
遣伻来迎余,遂越礼出塞。
明年己未,嘉庆四年,1799年)秋松岚分俸资送余,乃得以奉母归里。
癸亥(嘉庆八年,1803年)松岚观察,来京止余邸舍。
今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松岚复来京,则须鬓苍然。
乾隆壬子(五十七年,1792年)吴门识面之初,已十有九年矣。
余与松岚以诗合,然历交久得,窥性情、心术之微,则实有相契于语言文字外者。
宁远一年,寒暑昕夕,深谈无间。
塞外草枯,怒马偕出,海色与山光震荡。
当其登高望远,晞发轩眉,几欲乘风飞去。
微吾二人,孰与同兹襟抱哉?!
松岚之诗,初切劘于李子乔
与中、朝魁人杰士交,意境益深阔。
《留都》一集,清雄磅礴,不主故常,得江山之助为多。
尝谓余曰:“子宜为序!
”嗟夫!
余与世寡,谐独松岚
哀其穷,而知之最真。
回忆暮节穷阴,羁居守岁,张阿罗画像于四壁,唱酬达旦,惘惘如昨日事。
松岚尚乏嗣,其之官河东也。
余送出西郊,执手仰天曰:“他日政成,当以添丁为券。
”今连举两雄,复何憾乎?
离合不常,寸心相照,临别黯然,不足为外人道也。
嘉庆庚午(十五年,1810年)五月朔长州吴云谨序
邗上集·序
元曩辑淮海英灵,集扬州图经。
翻阅各家诗集,于邗上事迹特详,未尝不叹!
风气、人物、园池、觞咏,每藉当时名家别集,叠见侧出,掩卷凝想。
如将见之,明代、国初不具论。
近年,马氏玲珑山馆材力非甚饶健也,徒以聚书好客,扶助风雅,迄今家贫书散。
而故宅玲珑一石,犹得歌于松岚观察诗集中,余可知矣。
观察工诗善书,甲子(嘉庆九年,1804年)乙丑(嘉庆十年,1805年)间,侨居扬州,勒所得诗为一卷,曰《邗上集》,体格蕴藉,如渔洋
扬州时,相遇之客,则有若吴榖人、胡西庚洪稚存方子云王惕甫乐莲裳诸君子;游宴之地,则有若筱园、康山、休园、白沙、翠竹、江村各园亭;相主之人,则有若沈既堂江子屏杨竹庐江文叔诸旧家。
诗之以邗上而得欤?
抑邗上之得诗人也。
余故幸邗上不甚陋,尚得屡见于各家之诗,甚且以此专勒集名也。
嘉庆庚午(十五年,1810年)夏月扬州阮元
鹾城集·序
河东上郡,三辅股肱;冀北雄邦,九州领脊。
条山耸翠,擘华岳以西来;涑水流黄,接星源而南戒。
将名飞雪,灵庆宝应之池;楼号歌薰,解愠阜财之世。
缅斯地也,大有人焉。
卯金著姓,谱接尧宗,乙火腾辉;书窥天禄,彦和执器望,特重于雕龙,公干升堂,名还齐于绣虎,始以词坛佳士,藉甚青州
继而,循吏长材,喧传赤县。
掉扁舟于禹穴,驰匹马于医闾
岭南之烟水,不少春游;眠塞北之风云,讵无秋兴。
然而,少能正字,老更耽吟。
三门石畔,中流砥柱,屹如五姓。
湖边一路,福星至矣。
汾雨霍云之馆,河声岳色之楼。
风光络绎,句似碎金;兴致淋漓,手无寸铁。
山川画稿,先有于胸中;锦绣诗肠,伫生花于笔底。
鹤衙放后,昼静庭闲;鸡牖谈余,宵深漏永。
渍麝煤而烟袅,熏鸭以香霏。
梁鸿大妇,调来暖胃之汤;李贺小奚,检出呕肝之句。
兀挑灯而独,对手势宜敲。
蓦槌案以狂呼,眉棱欲舞。
或觞僚佐,乃启华筵。
屐折于魏豹城旁,辖投于野狐泉里。
中秋乘月,庾亮登楼。
九日临风,孟嘉落帽
招来珠履,集上舍以三千;写入银毫,隶贤之人之四十。
传杯,而客皆尽醉,颓倒玉山,刻烛而诗。
如不成,罚依金谷
抑或眷言,还道枨触昔欢。
二三故友,搏羽翼于鹓鸿;四五良宵,流景光于蟾兔。
舟无袁,而独泛车,类阮以频回。
杨朱欲去,歧路踟蹰;李白不归,寒樽萧瑟。
梅花春早,驿使兮!
岭头香草秋零,望美人兮!
天末将进鹅毛,而寄讯报拟琼瑶。
时托雁足以传书,唾成珠玉,积有千篇,类非一体。
综其格律,要不为六朝月露之吟,谱以岁时,大约在三晋云山之地。
《鹾城之集》所由名也。
仆昔膺简命,薄事游遨。
迨岁次乎丙丁,正编成于甲乙,使星甫驻,便作嵇攀;流水重歌,谬称钟听,而乃住止。
三年心遥两地,豢龙有后问字,则曾识太元窥豹,何知裁缄?
时通尺素,唱阳春而和寡,萱草贻来;怀旧雨以神驰,桐花寄去。
忽焉握手,弥复倾心。
酒痕未散伶,辄为醉后之歌。
剑气犹胜琨,更作夜中之舞。
出其手,著删止一通,慰我肠饥,读应万过。
嗟乎!
人非子骥,孰可问津?
世无士龙,终当覆瓿。
待他日鸡林贾竖,定识真诗语。
此闲骏市,词人须求善本。
目凭管测,真堪掷地以成声;腕借胥抄,宜可悬金而计字。
君如不信,请试质邹鲁之儒生,我尚能游期,再访唐虞之故迹。
嘉庆庚午(十四年1810年)夏月江右陈希曾
行脚集·序
松岚先生风骨高奇,音情顿挫。
甫离竿牍,便惬山心。
偶脱簪缨,即寻野服。
芒履行箧,瓢堂打包。
以禅语名集,纪雅游也。
先生树菩刍以祀軷,戴席帽而出都。
朋旧惜别,赋零雨之篇;乡土系怀,按归云之引;历下亭高,寻名士之宴赏;斥邱地古,续童年之钓游。
苾刍之侣,为竹筱之饮。
销夏泛水,追凉入山。
乃逾成臬,陟伊关,访香山之古刹,登龙门之峻巅。
继欧公之雅游,想白傅之高躅。
胜襟拂霓,清淡干云。
诗题松关,墨洒苔壁。
兹复蜡高齿之屐,制远游之冠。
问渡风陵,携筇太华。
经黄卷之坂,历青柯之坪,攀铁锁之千盘,窥箭栝之百尺。
跳岑拔地,嶟嶟造霄;窅崖入云,茜茜梯翠。
帝座呼吸,罡风动摇。
衣牵藤萝,足蹑猿鸟。
可谓穷登陟之胜,极眺听之奇。
故其为诗,缅邈幽邃,雄奇峣峭,霆奔电駴,冰悬雪跨,扪星鸟帑,拾月鲸口,铜廧鬼炊,虎狱剑饵,穿穴险(穴),卒造平淡。
百怪退舍,万象呈露。
盘羊乌栊,化为康庄
珊瑚木难,不易菽粟。
直词正气,宏辩博议。
与道大适,方古无上。
非夫澡元莹素、荡累超神者,其孰能臻斯懿乎?
芳灿辁才寡识,末学肤受,豪楮枯腐,石墨熬燥。
旅愁羁思,损其形魄;陈编断简,销其智慧。
久耽疏放,合号“懒残”,未能追绝尘之踪,自知无济胜之具。
藉君奇作,涤我俗肠。
倘得两版丛书,更愿十年面壁
偶参梵语,且学惠远修心,又作谰言,未免丰干饶舌。
嘉庆庚午九月既望年愚弟杨芳灿拜序
行脚集·自序
余罢官后,百体有主,笠屐远迈。
黄金台下,至七十二泉;又自大梁、成皋洛阳,回至鹾城。
拟偕妻孥,黄粱于破釜,与伏枥之驽,休息骸骨矣。
因念鹾城,只尺太华。
有杖不撰山,且笑人,爰共痴奴,遥践胜地?
听雨于玉泉院,访僧于云台峰,濯顽躯于温泉,嚼秋英于韦杜。
如不送去冠上峨峨之獬豸,焉得换来峰头巍巍之佛髻耶?
游踪所至,辄有题咏,命其集曰《行箧集》。
属同年老友杨蓉裳作序,蓉裳误听,以箧为脚,序中不儒我而僧我,又以不得共游华山,自名“懒残”,以作序此“丰干之饶舌”。
文嘉矣,不忍割去。
又病其役我于比邱,非名集之初意,促蓉裳改之。
蓉裳曰:“吁!
用子之硁硁,度我之恢恢耶?
士为名累,如鱼中钓。
鱼尔,尔不知怒;僧尔,尔则以为怪耶?
夫僧之异于儒者,脱刺促而就逍遥也。
子之游,逍遥矣;子之诗,亦逍遥矣!
逍遥尔,故僧尔;刺促尔,乃儒尔。
安于刺促,不安于逍遥,吾将改吾之序矣!
” 我无言以对,而听其以“脚”替“箧”焉。
怀州集·序
古之诗人,未有不达于天人之际,而能垂世,而能行远者也。
不达于天人之际,则人世一切,升沈得失,菀枯荣辱,戚欣悲喜,皆得而挠之。
于是,处乐则淫,处约则困,处放废、迁流、羁旅则郁。
伊侘傺而无聊,其于诗也,非谰言即剿说耳,何以能垂世而行远乎?
松岚先生,可谓得为诗之本矣。
先生负俊才,而自陶冶于学。
其牧辽左,观察河东也,政声皆卓著。
以上书抗论罢官去,萧然襆被为寓公。
怀州,见其地介太行王屋间,山川清淑,水竹明瑟,遂赁庐舍,徙其孥居焉。
间岁一,归斥丘,省先墓。
返,则居于怀所谓小琅玕馆者。
左图右史,垒石、莳花药以自娱。
窥其意,如未尝衣绣衣、拥麾然者,盖达于天人之际久矣!
先生豪于诗,居怀州所作,凡三集,概题以怀州,而督序于余。
余罢官,略与先生同,意趣亦相似,是以辱忘年之契也。
窃谓先生诗海内所共赏,不待吾党之揄扬,推论先生所以为诗之本如此。
道光纪元(1821年)夏六月既望书于华山玉泉院鲍桂星
怀州集·自序
怀庆之为郡也,《禹贡》曰“覃怀”,商周曰“畿内”,春秋曰“晋南”。
其后为“三川”,为“河内”,为“野王城”,为“王屋郡”。
金、元,为“怀州”;在明及今,为“怀庆”。
太行北峙,沁水东流,南接成星,西联伊洛。
舟车所会,人称“陆海”。
郡之周围,琅玕多如桑麻。
城之内外,芙蕖胜于黍稷,盖得中州之正气。
而风味,则近于江南也。
观解组后,祖籍斥邱,有屋三十余楹,田一百余亩,长兄雪浦先生居而食之。
失林之鸟,无所栖托。
适妇兄牧村太守握符怀庆,姑作萍梗之游,徐图燕巢之寄,时嘉庆辛未(十六年,1811年)夏五月中旬也。
入郡十余日,得西域人买氏故宅区,在郡城西北,高台寺下。
其宅有青梧六株,璎珞株,刺株,石榴海棠椿三十余株。
野鸟依人,突逢新雨,虚堂坐月,如遇夙交,不谓余生得此佳地。
观既不敢复作出山之想,闭门省咎,以读书为事。
稍暇,则叠石为山,疏畦种菜,以为娱乐。
同年贾约园大令,来让予曰:“无令人俗,君所居有花有木,有山有石,而无箨龙以摇秋风。
美哉犹有憾。
”于是,移百余竿,种书室之后,额书室曰:“小琅玕馆”,是为仆得兴吟诗处也。
辛未(嘉庆十六年,1811年)甲戌(嘉庆十九年,1814年),得古今体若干首,名之曰《怀州集》。
娱老集·自序
嘉庆辛未(十六年,1811年)来居怀州,迄道光丁亥(七年,1827年),越十七年,而予老矣。
一切胶胶扰扰、妄念起伏,皆以老屏绝之。
妄念销磨,归于闲适。
朝哦暮咏,逍遥以送日月,是此生欢娱境也。
怀州集》三卷,始于嘉庆辛未,截自道光辛巳(元年,1821年)
壬午(道光二年,1822年)以后,所得诗名《娱老集》。
盖以诗娱悦性情,而自忘其为七旬之外之老夫也。
予诗有数集,序我《岭外集》、《漓江归棹集》者,阁学翁覃溪先生也;序我《留都集》者,侍御、出守彰德吴玉松先生;序我《邗上集》者,粤东制府阮芸台先生也;《回帆集》不几首,则无序;序我《鹾城集》者,少司空陈钟溪先生也;序我《行箧集》者,农部员外同年杨蓉裳先生也;序我《怀州集》者,少司空詹事鲍觉生先生也。
翁、、杨、鲍,墓草已宿。
芸台制府在滇南,路遥百驿。
玉松先生老于江乡,年八旬有一,近多不称意事,岂复敢劳以笔墨?
而平生文字之交,深于风雅,如吴舍人兰雪者,又牵羁人海,老病窘蹙,无兴趣及于此事,故是集辄自序之。
或问:“集中有伤逝之作,不得以《娱老》概之,曷芟去?
”答曰:“生身后,圣哲随俗了悲欢,子未读陈简斋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