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张德容晚清 1820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0—? 【介绍】: 浙江西安人字少薇号松坪
咸丰三年进士,官至湖南岳州知府
精于金石之学。
有《二铭草堂金石聚》。
张大楠晚清 1821 — 1862
维基
张大楠(1821年12月27日—1862年)字梦锡号幼涵陕西延安府肤施县人,行一,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本省乡试中式第十四名举人道光三十年庚戌科会试中式第七十一名,覆试二等第九名,殿试二甲六十四名,朝考二等第七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
西陲乱起,君上大府,论贼势军情不能用,愤郁致死,以积劳病故予三品卿衔
同治五年,教案起,其西安城内故宅为洋教徒看中,迫使其寡母孔氏强卖迁出后霸佔为教堂。
袁保恒晚清 1826 — 18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6—1878 【介绍】: 河南项城人字小午
袁甲三子。
道光三十年进士
编修
先后从父及李鸿章镇压捻军。
又从左宗棠赴陕,督西征粮饷。
官至刑部左侍郎
卒谥文诚
袁保恒字小午号筱坞项城人
道光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刑部侍郎
谥文诚
维基
袁保恒(1827年—1878年)字小午号筱坞
河南项城人
晚清大臣,官至刑部左侍郎
袁甲三之子,袁世凯从父。
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
庶吉士散馆翰林院编修,后随父袁甲三安徽随大臣周天爵辨理团练
咸丰九年(1859年)回京供职。
咸丰十年(1860年)覆命再回袁甲三军营帮办军务,旋即回京任职至翰林院四品侍讲学士
同治二年(1863年)袁甲三病殁,朝廷乃命其接统其父淮北所部,多行不法之事。
隔数年,遭御史参劾,朝廷命所部由各巡抚衙门接管,降一级,在京候补。
同治七年(1868年)西捻张宗禹犯京,袁保恒乃自请效力戎行讨捻。
朝廷命赴李鸿章大营委用,不数日,即遭释出,乃又回京候补。
隔数月,左宗棠入京觐见,袁保恒又自请效力戎行入
左宗棠乃上摺请朝廷奏请其协办陕甘军务,朝廷允准,赐袁保恒二品顶戴,派入陕甘,诫袁保恒安徽所为,仍无办理军务之权。
后经左宗棠保举,出任西征粮台总办,再兼西安制造局总办,最后又取原陕西布政使林寿图而代之,一肩三职。
袁保恒统军之心未亡,先是于刘松山战殁时谎称:「湘,卓二军受此大创,兵额仅存十之五六,请将两军归并。
」后又未经左宗棠同意,擅调旧部入,私划粮饷与之。
此时陕甘战事正酣,左宗棠闻之怒不可遏,连夜拜发两摺,加急送往朝廷。
朝廷接摺得知袁保恒私掌军权,急下圣旨痛斥袁保恒,命其不得再轻率行事。
左宗棠遂将袁保恒旧部人马打散,派往各军。
又密保祝垲袁保恒行西征粮台总办和西安制造局总办二职。
袁保恒正式退出左军幕僚,后官至刑部侍郎
光绪四年(1878年),逝世。
谥文诚
邓太妙明末清初
闺秀词钞
字玉华西安人三水文光禄翔青继室。
有《嘉莲阁集》。
众香词
太妙,故宁河武顺王之裔。
崇祯初年翔青太仆少卿客居武恭人没家,园有并头莲之瑞,作《嘉莲诗》七言近体四百馀首。
邓之父见其才而告之曰:“此真可以婿汝矣。
太妙喜,遂委禽焉,既归于文。
春秋佳日,奉太夫人板舆出游,登车吊古,夫妇倡酬,笔墨飞舞,争先斗捷,太妙有《三出西郊记》,读者艳之。
甲戌翔青得风病,至壬午春,不起,邓为文以祭,叙致详悉,关中文士争传写之。
二年,关陕蹂躏,邓以才华为寇盗所知,沦于闯,遁于秦,流离于幽冀。
邮墙旅壁,泼墨留题,往往皆黄鹄悲笳,汉南塞北之语,或以为尚在不死也。
其题华阴驿站诗曰“三峰一别不复还,玉女愁容惨玉颜。
妾与王嫱同命薄,学骑边马渡阴山
壬申,长至华山王无异徵君,下塌草堂,出示二阕,并志其颠末。
王文韶晚清 1830 — 1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8 【介绍】: 浙江仁和人字夔石号耕娱,一作赓虞晚号退圃
咸丰二年进士,铨户部主事
同治间湖南巡抚,委兵事于按察使席宝田,镇压贵州苗民起事。
光绪间一度权兵部侍郎,直军机。
后出任云贵总督,能绥靖各路土司
甲午战争时,内调帮办北洋。
李鸿章赴日议和,以文韶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和议成,实授。
奏设北洋大学堂,铁路学堂等。
旋入赞军机,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八国联军入京后,随扈西安
回京,充政务处大臣武英殿大学士
称疾乞休。
卒谥文勤
舒辂
全台诗
舒辂(?
~?
),姓他塔喇氏字坤亩满洲正白旗人
清乾隆五年(1740)巡台御史,留任一年,七年(1742)升任西安粮道
(廖振富撰)
宗源瀚晚清 1834 — 18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4—1897 【介绍】: 江苏上元人字湘文
少佐幕,镇压太平军
光绪间历署浙江衢州湖州嘉兴宁波等府。
敏于吏治,兴修水利。
官至温处道
长于文学,尤精舆地。
有《浙江舆图》、《颐情馆集》等。
宗源瀚字湘文上元人
历官浙江温处道
有《颐情馆诗钞》。
慈禧太后晚清 1835 — 1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8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
惠徵女。
咸丰二年入宫为贵人
以生子载淳,进懿妃,又进懿贵妃
咸丰帝死,载淳年幼嗣位。
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并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
以当时居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有西太后之称。
慈禧恭亲王奕䜣合作,回京发动辛酉政变,杀辅政肃顺等,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而实独操政柄。
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推行“自强”之洋务运动;旋又利用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削弱恭亲王势力,达到大权独揽目的。
同治十二年,称归政穆宗
次年穆宗死,定策立年仅五岁之光绪帝,恢复听政。
光绪十五年,又撤帘归政,实际仍操纵一切。
对外不惜丧权辱国,以谋妥协。
甲午战争后,仇视维新运动。
光绪二十四年,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光绪帝康有为等所行新政,幽禁光绪帝,阴谋废立。
又利用义和团对外宣战,及八国联军入,逃亡西安,下诏镇压义和团,对外求和。
辛丑订约后回京,以施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为名,企图苟延清廷之残局。
慈禧前后掌晚清权近半世纪。
卒谥孝钦
胡俊章晚清 1836 — 1906
维基
胡俊章(1836年—1906年)原名多春字效堂效山效三肇鸿号笑山彦升别号燕笙晚号驻春老人汉军正蓝旗人(家族属正蓝旗汉姓满洲旗人),籍奉天铁岭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工诗,善书,通目录学和校勘学。
乡试榜名多春,后更名俊章
16岁时中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举人(时隶正蓝旗汉军德英佐领下),初任国史馆 (清朝)誊录官,后在京师以诗课授徒二十余年。
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进士第三甲,授工部主事,同年改工部郎中,参与编修《钦定工部则例(光绪朝)》。
八年(1882),任户部广西司郎中
十三年(1887),改任江南道监察御史
十六年(1890),任广道监察御史
十七年(1891),改户科给事中,担任《钦定台规》(清都察院刊本,1892)分校官(总阅官进士延煦 (清朝宗室),分校官同榜进士贵贤)。
十九年(1893),转工科给事中,后任工科掌印给事中
二十四年(1898)戊戌,补授户科掌印给事中
二十五年(1899),简放陕西延榆绥道(治所在今榆林市)。
二十六年(1900)庚子陕西粮道(驻西安),同年以病乞休。
从陕西任上退休后,胡俊章去了杭州苏州,中途在湖北武昌停留访友(可能拜会亲戚、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两人系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同榜;或者亲家、时任武昌府同知的内务府正黄旗汉军杨长坦,即翰林杨钟羲之父;或者诗友、时任湖北巡抚镶白旗满洲景星 (清朝)),住在武昌兰陵街。
他在途中写给好友镶白旗蒙古延清的诗中写道:“今年宦长安,天旱久不雨。
长安十万家,无无禾黍。
......因之减粮价,欢欣遍蓬户。
......小寓兰陵街,雨雪滞庭宇。
我欲诘天心,界限太分割。
将雨移长安,绝长短可补。
万民乐丰年,岂止富仓庾”(见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
晚年(1900-1906)就养吴中苏州),与俞樾汪鸣銮陆元鼎镶白旗满洲恩寿(字艺棠)、镶白旗满洲景星 (朝)(字云伯,号月汀)唱和最久(俞樾癸卯1903年诗注记,“俞与诸君子皆有年世谊”)。
俞樾的著书校阅。
俞樾,“[胡效山胡俊章)]少年时文名颇盛,在都下以授徒为业,门下多贵显者。
溥玉岑溥良尚书即其一也”(引自《春在堂楹联录存(五)》)。
购得阮元两浙輶轩录》抄本,与俞樾各享一半。
俞樾1906年胡效山观察俊章挽词》中写道:“安定先生姿,岁寒标格最堪思。
人钦京国知名早,我恨苏台把臂迟。
……居易方欣交梦得伯牙何意失钟期”(引自《春在堂诗编》卷二十三)。
另有俞樾写给胡俊章的《俞曲园先生手札》(手稿本)现藏于日本中央图书馆古书资料库(曾由日本诗人会津八一收藏)。
胡俊章咸丰八年戊午(1858)(?
孟秋二十二岁时的一首书法无题诗写道:“秋风凌古渡,夕日下荒基。
铜雀久飞去,君王安再来。
至今语,犹杂管弦哀。
呜咽漳河水,东流无从回”。
咸丰六年进士监察御史钟孟鸿交友,于同治三年甲子(1864)赠书法行书节录《文心雕龙》、楷书节录《小园赋》。
光绪十五年进士监察御史杨深秀友善。
光绪十九年(1893),与儿玉瀛、侄玉泽、正白旗宗室恩煦(与玉瀛光绪八年壬午顺天乡试同榜,阖家殉难于庚子国变,其胞兄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进士宗室恩景)、正蓝旗宗室毓隆(其父进士宗室溥良)及友杨深秀等作诗跋于冀以和的《乐天园山池记》(此园林位于山西介休)。
与儿、侄曾同时作诗跋于友人镶白旗蒙古延清(字子澄)收藏的一幅代画家张士保于1865年画的《太常仙蝶图》,胡俊章的题诗写道:“容台深处是仙家,绿醉酣红阅岁华。
果与寻常胡蝶异,年年修到见梅花
飞来两度画堂东,红杏香探及第风。
一任仙衣能变幻,庐山真面在图中”。
延清的《锦官堂试帖》(1885)作序(胡俊章之子胡玉瀛参校)。
任职工部期间,曾负责监修北京紫禁城城垣修复工程(据《翁文恭公日记》)。
在京长期参加并主持“绚诗社”,诗友有内务府镶黄旗汉军杨佳氏宜振胡俊章师从宜振)、镶白旗满洲索绰罗氏麟魁、大兴范德馨(字桂山,号小岩同治元年壬戌科进)、正红旗蒙古萨尔图氏百勤(字铁岩同治乙丑科进,妻正蓝旗蒙古玛拉特氏松筠之孙女)、镶白旗满洲彦佳氏玉瓒(胞叔敬和)、镶白旗宗室盛昱镶黄旗满洲裕瑚鲁氏奭良(祖父承龄)等;诗社活动地点有东城法华寺 (北京法华寺街)(据奭良《野棠轩文集》)。
胡俊章京师授课的学生包括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正蓝旗宗室溥良(载《顺天乡试同年齿录:光绪元年乙亥恩科》),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榜眼正蓝旗宗室寿耆(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镶黄旗满洲裕瑚鲁氏奭良(据奭良《野棠轩文集》),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翰林大兴王祖光(字莲孙)之弟王观光(字莲汀)(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家族世系《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满洲旗分内的尼堪姓氏(hala)旗人,在康熙朝之前,多任八旗参领佐领;从康熙朝至乾隆朝,多任内务府御前侍卫满洲副都统怡亲王佐领;在乾隆朝,出文、武科举人;道光朝至光绪朝,连中五位文科进士
申甫清 1706 — 17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6—1778 【介绍】: 江苏扬州人字及甫
乾隆元年博学鸿词,以诗名。
六年,乡试中式,授中书舍人历官副都御史
有《笏山诗集》。
申甫字及甫号笏山浙江西安江都人
乾隆丙辰博学鸿词辛酉举人历官副都御史
鹿传霖清末 1836 — 19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6—1910 【介绍】: 直隶定兴人字滋轩
举人胜保镇压捻军。
同治元年进士
广西知县,升桂林知府
光绪间官至四川总督
瞻对改土归流事被劾夺职。
再起为江苏巡抚
八国联军之役,率军勤王,护送帝、后至西安
官至督办政务大臣军机大臣
宣统嗣立,与醇亲王同受遗诏。
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卒谥文端
维基
鹿传霖(1836年—1910年)字润万又字滋轩号迂叟直隶定兴(今河北)人,清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荣禄晚清 1836 — 19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6—1903 【介绍】: 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字仲华
咸丰二年由荫生以主事用。
同治间累擢为总管内务府大臣
光绪间步军统领
中日战时,恭亲王、庆亲王办军务荣禄参其事。
战后,疏荐袁世凯练新建陆军。
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直隶总督
甚得慈禧太后信任。
光绪二十四年袁世凯以有谋围颐和园慈禧密报,上告慈禧,遂助成戊戌之变,幽禁光绪帝,镇压维新派。
军机大臣,节制北洋各军,乃设武卫五军。
二十六年,欲阻太后用义和团,为太后所斥。
八国联军入,随慈禧西安
还京后任督办政务大臣
卒谥文忠
洪思亮
维基
洪思亮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5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洪思亮,字少,号景存,朗斋
道光二十八年农历戊申年八月初一出生(公历1848年8月29日)。
为人儒雅,为官清廉,一生不置田产,提倡兴学,鼓励教育。
同治二十一年(农历癸酉年,公历1873年)以癸酉科选拔第一名,进入国子监学习。
同年,以本名洪均参加乡试,考中第五十一名。
后来,仰慕清乾隆年名士洪亮吉的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遂改名思亮
光绪三年,即农历丁丑年(公历1877年),以洪思亮之名,中会试第六十三名后,保和殿复试中一等第九名。
最后,殿试中二甲五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时年29岁。
光绪六年四月散馆授职编修
光绪八年八月,充顺天乡试同考官
光绪九年十月国史馆协修官。
光绪十年正月,充正红旗官学考校官
光绪十五年十月,充本衙门撰文
光绪十六年三月,充会试同考官
同年十二月,充功臣馆纂修官。
光绪二十年,京察一等吏部带领引见,奉旨记名以道府用。
八月,充顺天府乡试同考官
同年十一月三十日,奉旨补授浙江杭州府遗缺知府
光绪二十七年(1897年),任衢州知府,鼓励教育,地方兴学,并为当时的“正谊书院”(即今衢州第一中学) 题字“敦品力学',后成为该校的校训,直至今日。
洪思亮后受衢州教案牵连,革职回乡,居安庆
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
并于宣统三年九月(公历1911年)出任安徽都督府民政司长。
洪思亮卒于1917或1918年,享年70。
父亲洪启镛,母张氏,山东泰安县主簿张兆之女。
家中三个胞姐,是洪启镛唯一的儿子。
娶妻毛氏,育九子五女。
其中三、四、六、七子早夭。
第五子洪逵,字芰舲民国时期出任上海图书馆馆长。
第五女嫁翰林世家赵扬庭赵曾重之子),程门儒伶赵荣琛之母。
八子洪迥,字玉林,抗战前出任南京裕华盐业公司副总经理。。
光绪六年四月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
余日新明末清初 ? — 16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8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龙游人字君乂号瞿父
力学好古,文章沉郁峻茂。
崇祯七年进士
漳浦知县,擢监察御史,迁山东巡按
上章荐刘宗周等,弹劾兵部尚书启新
后以太仆卿致仕。
晚年好读史,尤精《周易》。
维基
余日新(?
—17世纪),字君文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余日新中式辛酉浙江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授福建漳浦县知县,在当地严厉执行保伍法、建筑堡垒防治流寇,又减省税项和馀羡,得黄道周重视。
之后他出任御史巡按山东,任内捐出通赋,暂停胶州莱州海运,上陈三府俵马杂役的害处害以及中止关宁供应米豆之;又推荐刘宗周惠世扬郑三俊黄道周章正宸,弹劾陈启新赵之龙
不久,因抵禦流寇有功,转为太仆少卿,未起行就因为济南已经失陷而回乡。
弘光时余日新和贪污的前巡按苏松御史王志举都被传讯审问,不过王志举已经降清,也因为没有證据而不了了之。
隆武帝继位,起用他为贵州道御史,升官大理卿,福京失守后入山研读《易经》直到去世。
郭纳爵明末清初 1599 — 16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Ignatius da Costa(1599—1666) 明末来华天主教传教士。
葡萄牙人字德旌
崇祯七年来华。
先至陕西传教。
十六年李自成攻陷西安时被捕,获释后至福建,主持延平教务。
清康熙三年杨光先兴历狱,与各省传教士同被遣送至,后又被遣广州,病逝。
曾将《大学》译为拉丁文。
有《原染亏益》、《身后编》等。
童兆蓉晚清 1838 — 19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8—1905 【介绍】: 湖南宁乡人字绍甫一字芙初
同治六年举人
从军陕西,积功至知府
光绪间榆林,岁饥,运包头宁夏,单骑临赈。
西安,摄督粮道,定征粮改折,上下称便。
官终浙江温处道
林明伦清 1723 — 17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3—1757 【介绍】: 广东始兴人号穆庵
乾隆十三年进士
衢州知府,以安静为治,吏民敬爱。
有《穆庵集》。
清诗别裁集
字穆安广东始兴人
乾隆戊戌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记名御史,出为衢州太守
穆安留心正学,严义利之介,方保举御史时,有劝其谒掌院者。
答曰:“御史以求而得,何以自立耶?
”后守衢,洁己恤民,因谒上台稍迟,疑其傲,以才力不及劾之落职,人哭而送之。
李炌清初
维基
李炌字訚修山东长山县人
清朝初年政治人物。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山东乡试中举。
清顺治三年(1646年),登进士
授历任长沙府衢州府推官
毓贤清 ? — 19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1 【介绍】: 清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字佐臣
监生。
光绪间山东曹州知府,治盗果于杀戮。
历江宁将军,调任山东巡抚
杀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旋承认拳民为团练
政府因遭列强诘责,征之还京。
寻任山西巡抚
杀外国传教士及教民多人。
八国联军入京后,随西太后逃至西安
议和时,被指为“祸首”。
在谪戍新疆途中至兰州时处死。
李希莲晚清 1842 — 18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西平定州人字亦青
咸丰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以忤肃顺归。
同治初起原官,条陈开源节流数端。
光绪间累迁贵州按察使陕西布政使
戊戌政变后,忧将生大乱,曾与总督陶模议建陪都。
维基
李希莲(1842年—1898年)字亦青
山西平定州人
晚清政治人物。
咸丰十年(1860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
为人节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各部官员多逃遁,希莲仍每日按时到署。
因忤肃顺,乞假归。
同治元年(1862年),起原官。
云南报销案发,同僚中褫职、遣戍者皆有,希莲独无所染。
光绪中,出为江西广饶道
山东盐运使,调长芦
累迁贵州按察使陕西布政使
戊戌政变,希莲忧虑大乱将起,与陕甘总督陶模建议筹建陪都。
北京陷落,帝后西逃西安,人始服其先见之明。
清史稿》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