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 相关资源
诗文库25436
人物库14887
活动2387
人物库 清朝
刘鉴
湘雅摭残
刘鉴字慧叔,亦湘乡曾忠襄媳,菱生观察母。
著有《分绿窗集》,赵芷孙序谓集中各体,皆赡逸温雅,并举其佳句如《暮春杂感》云:“冰蚕老去丝犹在,梁燕重栖梦已非。
钗影临窗欹玉燕,篆烟如水冷金猊。
新愁别苑悲花落,旧恨离亭怅鸟啼。
”《和菊生再侄》云:“武昌春到江鱼美,衡岳霜清旅雁征。
”《与重伯侄话江宁近事》云:“名心早为迍邅减,胜地回怜少小过。
”置之吴宫詹集中,殆莫能辨,故题辞有“百年文献余彤史,一代宗风属绛纱”之句,其推服如此。
李清明末清初 1591 — 16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1—167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兴化人字心水号映碧晚号天一居士
明崇祯四年进士,授宁波府推官,累迁大理寺左寺丞
归隐。
晚著书自娱,尤潜心史学
有《南渡录》、《三垣笔记》等。
维基
李清(1602年—1683年)字心水号映碧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今属江苏省泰州)人。
明末政治人物。
李春芳之五世孙,李思诚之孙。
父李长祺早亡,由伯父李长敷养成。
天启元年(1621年)中式辛酉应天乡试,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会试副榜,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宁波府推官六年福建乡试同考官七年举卓异,八年拔贡同考,九年江本省同考十一年考选,授官刑科给事中十二年巡视十库,以忤旨降为浙江布政司照磨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前夕,奉旨出封淮府。
后任弘光帝工科都给事中,迁大理寺左寺丞
不久受命祀南镇,刚到杭州桥山,弘光朝灭亡,“踽凉孤踪,飘泊江之南北”。
明亡,隐居枣园,杜门不出凡三十八年,以著述为乐。
李师濂
维基
李师濂字蓉江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
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举人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恩科进士
分发湖南知县
以亲老改江苏,权安东县(今涟水县),署上元县
同治六年(1867年)娄县知县,因父丧丁忧去职。
服阙,调补湖南,摄东安县,补耒阳县,罢官归。
刘因之
刘因之号偶峰江宁人
有《蚁余偶笔》。
梁凤超太平天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西人
太平天国将领
咸丰十一年太平军凤超敛天安,管理海关,并办外交。
曾与英舰长雅龄(Captain Aplin)联系借地贮煤等事。
后为江南省师主将、敛天义,进贡王。
同治二年六月,在江浦九洑洲为湘军水师杨岳斌所败,所部几全覆没。
后不详。
刘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上元人字介廉号一斋
世信回教。
博学有文辞。
尝搜采回教经典七十种翻译为《天方礼经》,后以卷帙浩繁,乃撮其要旨著《天方典礼择要解》二十卷。
柳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人
吴中妓女,有倾国之色,善箜篌。
年十五,归太原李公子
公子游楚,柳丝金陵
遭兵乱,投井而死。
岭南王隼为之作《西溪小姑曲》。
卢见曾清 1690 — 17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0—1768 【介绍】: 山东德州人字抱孙自号雅雨山人
康熙六十年进士
两淮盐运使
高宗追查盐政提引征银事伏法死。
少时即工诗有名,后转而治经学,以为汉儒旧说最可信赖。
喜刻书,曾校刊《雅雨堂丛书》,及当代诗文集多种,另有《雅雨堂集》等。
卢见曾字抱孙号雅雨德州人
康熙辛丑进士历官两淮盐运使
有《雅雨堂诗集》、《出塞集》。
维基
卢见曾(1690年—1768年11月7日)字抱孙号澹园又号雅雨山人
山东德州人
康熙末进士乾隆间累官两淮盐运使
因亏空牵连,下狱身死。
卢道悦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
卢见曾生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形貌矮瘦,人谓之矮卢。
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康熙五十年举人康熙六十年中礼部试,赐进士出身,授四川洪雅县知县,当时地瘠民贫,税目繁多,见曾“除杂派,清积牍,一以俭勤为治”。
雍正九年(1731年)补官江南亳州蒙城知县,并协理州务;不久又授六安州知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秋,任江宁府知府历官所至,多建书院。
乾隆元年(1736年)初任两淮盐运使乾隆五年(1740年)五月,“被参一十七款,共诬赃银一千六十两”,获罪远戍,往塞外军台效力,谪戍塞外开始研究《易经》,他说:“余年五十有一,远投塞外,始学《》。
乾隆九年召还。
乾隆九年滦州知州十年永平府知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再任两淮盐运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告老还乡。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淮盐政尤拔世索贿未遂,于是举发盐政严重亏空,谕旨江苏巡抚彰宝会同尤拔世详悉清查,盐政高恒普福等皆得罪,卢见曾因曾长期任两淮盐运使亦被牵连下狱,待秋后处决,乾隆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1768年11月7日),卒于苏州狱中。
此案中,卢见亲家纪昀纪晓岚)曾私自告密,乾隆命大学士刘统勋吏部尚书托恩多、侍郎英廉三人调查,纪昀因此受牵连。
林占梅晚清 1821 — 1868
全台诗
林占梅(1821~1868),幼名清江,字雪村号鹤山,又作鹤珊别号巢松道人
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市)人。
祖父绍贤(1761~1829)经办台湾盐务,为竹堑巨富;父祥瑞(1797~1862)早卒。
年十四,尝随岳父黄骧云北上京师任职。
占梅急公好义,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捐防鸡笼英军之犯,获贡生加道衔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捐防八里坌,获知府即选;道光二十四年(1844),募勇扼守大甲溪,绝嘉、彰各邑漳泉械斗蔓延,赏戴花翎;咸丰三年(1853),林恭事变,协办全台团练,捐津米三千石,准简用浙江道;咸丰四年(1854)克复艇匪黄位之乱,加盐运使衔同治元年(1860),毁家纾难,协助朝廷平戴潮春事件有功,加布政使衔
晚年因林、郑二家讼事,郁病而卒。
占梅擅丝竹、书画、骑射诸艺。
道光二十九年(1849),构筑潜园,雅集诗骚。
文酒之盛,冠于北台。
著有《潜园唱和集》二卷、《潜园琴馀草》八卷,其中《潜园唱和集》已佚。
林占梅《潜园琴馀草》约有诗一千九百馀首,写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同治六年(1867)
多咏骨肉亲友、园居、游历、时事、兴怀之作。
五言古、近体,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
作品风格多样,平易晓畅法白居易,感时忧国似陆放翁,伤感兴怀如吴梅村
台澎道徐宗干评其诗「和静清远、古澹恬逸」、「诗味多琴味」。
兹据台湾分馆藏《潜园琴馀草》 为底本,并参照下列对校本编校:李清河藏《潜园琴馀草》(以下简称李本) 、李清河藏《潜园诗抄》(以下简称李抄本) 、连雅堂台湾诗荟》(以下简称荟本) 、台湾文献丛刊《潜园琴馀草简编》 (以下简称台银本)、《新竹文献会通讯》(以下简称文献本) 、陈培桂《淡水厅》、林维丞《沧海拾遗》、蔡振丰苑里志》、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王松《台阳诗话续编》、林钦赐《瀛洲诗集》、赖子清台湾诗醇》、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后集》、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
潜园琴馀草·序及题词
诗,乐章也。
诗言志,律和声;唯知音者,始可与言诗。
桓谭「新论」云:『八音以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自虙牺削桐、重华被袗以后,襄陵之作、训佃之操、思贤之曲尚矣。
汉、魏而下,以诗名者多以琴名;辋川「春江送别」、谪仙「清夜闻钟」、乐天「池西秋思」、六一居士「受宫声」、东坡「闻窗外歌」,其尤著也』。
中散「琴序」云:『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间尝持此以衡近代诗人,今读鹤山「琴馀草」而得之。
家青山之论琴况也,曰「和静清远,古澹恬逸」。
琴心也,即诗心也。
鹤山善琴,手挥目送,别有会心;故诗味多琴味。
山中访隐、海上移情、理性返真、忘形合虚,殆有得于味外味者,丝桐云乎哉?
章句云乎哉?
仆解组退居,雨窗閒坐,手兹编而三复之,如聆「梅花弄」、「桃源吟」,不觉翛然意远。
缀数言于简端,鹤山可许为知音否?
咸丰四年夏五月江左徐宗干识。
「山虚水深,万籁萧萧;四无人踪,惟石嶕峣」:此古琴铭也;鹤珊之诗近之。
鹤珊精于琴,诗学香山剑南,得其神似;五言、古近体,尤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所谓「秀语夺山绿」也。
大抵其少作多舒愉恬雅之音,间有天性语缠绵悱恻,如弹履霜;是可以觇其所养而得其性情之所近。
比年海上骚动,鹤珊同牧守竭力堵禦,一方赖以安固
近复奉命筹办海运,倡率捐输。
其平日之蕴抱,至是而一露焉。
出其绪馀,发为诗歌以抒写胸臆;不觉苍凉感慨,忧从中来。
鹤珊之诗境将一变,又乌测其所至耶!
绍芳因公东渡,获与朝夕从事鹤珊独心折予,皇然引愧而已。
他日者,绍芳和琴成声,得与鹤珊相酬答;出其近作,正襟危坐,以蔷薇露盥手读之,鹤珊当为予鼓一再行,奚翅如刺船海上之移我情也。
小石愚弟黄绍芳拜序。
空桑之柱耶,琼之姿耶?
绕梁之嗣响也,夺锦之馀思耶?
相赏有石间意,移情在花月夜时。
海上禽鸟乱啼号,冥漠林木何处高?
结想只在云以上,骏马走堤兴倍。
忽闻石上泉流声,一字一珠著手生;十指翻云风习习,留得琴韵到诗情。
诗情何俊逸,琴韵何悠扬!
相对两不厌,郁郁石生香。
咸丰甲寅夏六月润堂洪毓琛题。
写景则无奇不搜,深入剑南之室;言情则有感斯托,能摹浣花之神。
刚健婀娜,悱恻芬芳;真得味外味,不厌百回读。
咸丰甲寅夏至后五日,古粤愚弟黄鹤龄拜手。
余年四十,即弃诸生而客于台。
虽举业尽废,然诗歌、文史,结习未忘;恨可与谈者,少耳!
林雪村都转,淡水巨室也;乡闾以孝称。
且笃于世谊交情,慷慨任侠,有东汉八厨风。
又闻其抱雅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纷罗;于书画、丝竹、骑射诸艺亦色色精绝
清秘阁再见倪云林复生也,心钦迟之。
一日,诣其斋,流连茶话;偶及风骚,雪村色飞眉舞,若即欲疾趋青莲、浣花之室者。
从此喜与余作玉屑谈,遂延余为老马。
然余犹有虑焉!
虑其绮年失学,驰骋京华;况家务丛杂,日不暇给,未有俭于腹而丰于才者、亦未有不劳其神而逸其趣者!
而熟知无虑也?
盖其天禀超绝,加以数年来弹琴习静,淡若书生,披览勤、䌷绎切、商榷多,故其诗日进。
嗟乎!
今之伧父,于载籍及前贤名篇概未省识而以诗自负,塞满牛腰;是打油钉铰皆可以吟诗矣,牛童马走皆可以谈诗矣。
诗若是易也,何俟雪村乎!
雪村之诗,于中晚、宋人为近,于游览、写怀为长。
其构思下字,如五丁开山,别通蹊径;如李临淮军容,壁垒一新、旌旗变色;又如少翁奇术,钩营致魄,使李夫人活现帐中。
其杰句繁富,虽老马识途稍效导引,要其心血固多人数斗矣。
或调雪村颇滥交,几如坡公乌台之累。
雪村恒言:知我者惟黄公雨生徐公树人及馀数人而已;是滥而不滥也。
或又谓雪村多坎坷;迩者时乱年荒、骨肉丧亡,又付会计于纪纲任其侵盗,致诗日富、家日穷,悲愤时发于篇什。
然而昔人论诗,有「若非新变,不能代雄」之说;如雪村之「新变代雄」何疑!
夫雄于讴吟,即可雄于振作;使以治诗之道治家,屏斥奸邪如去浮烟浪墨,则一鸣惊人,贤者固不可测。
家将恢复,或不至如云林之终穷;诗愈精进,或可直入青莲、浣花之室。
此吾所以望雪村也夫!
此吾所以序雪村也夫!
咸丰八年小春下浣,镇平曾骧拜撰。
予自罢官旋里,轮指十有馀年矣;杜门不与外事,日以诗自遣。
意兴所至,发为咏歌。
举凡近代能诗之士,闻有佳著,未尝不求而展玩之,嗜之成癖;虽更有可好之物,不与易也。
客冬黄翼孝廉从东瀛旋,言其姊夫林雪村都转天才峻特、经济恢涵,而性嗜歌吟,著有「琴馀诗草」甚富,尚未梓行。
予闻之,不禁跃然起曰:『是殆与予有同嗜者矣』!
因嘱借观。
其即景之作,逸警鍊、品格杰句,美不胜收,在白乐天、陆剑南之间。
其杂感、自述诸作,至性至情,真从肺腑流出,空所依倚,自成一家:一片惓惓爱国之诚,不能自已;所谓「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君」者欤!
至其篇法老,浑成一气,旋转能达显之情;于少陵为神似。
雪村少负不羁之才,继以南游吴苑、北登燕台,山川之助,胸次益旷。
归里后频遭大故,其抑塞无聊之气无所舒发,恒托之诗;「穷而后工」,信不诬也。
夫士苟所遇恬适而好为愁惨之词,唐之戴叔伦、明之郑善夫无病而呻,识者讥之;若雪村遭际迍艰、时事忧愤,其发为变徵之音,乌得以叔伦善夫律之耶!
读毕而归之,爰书所见以写倾仰,非敢云序也。
咸丰九年立冬后一日雪椒杨庆琛书于绛雪山房。
罗威未识昭谏而嗜其集,永叔未识子野而爱其词。
予从姻亲林半痴耳雪村先生名,悉其能琴、善书,尤精诗学。
尝赠以楹帖云:「雅量高涵,交情慷慨;天真脱洒,韵事风流」。
尚未知其诗足以推倒豪杰也。
及半痴袖其集草示予,受而读之,知其有感于怀,辄托之诗,一扫风云月露之习故云。
生平所历甘苦以及忧时愤事,絜领持纲,有条不紊;较诸雕饰一字一句之间以求合于古作者之林,其格律之高下为何如也!
生席前人荫,少年时,意气自豪,不屑屑于名缰利锁;长而历游辇下,所以益壮。
夫以履丰席厚之身,而贤母独能忍慈割爱,使之习舟楫之劳、阅风霜之苦,卒克和平心性、历练才华,大变少小之习气;贤母苦衷于是乎慰,生诗学亦于是乎进。
观杂感、写情诸作,其不忘母氏之劬勤,非学有心得,弗能道也。
而又感念于妻孥之溘逝、友朋之翻覆、世难之凋伤,前后十数年间不胜聚散离合之异,故其抑塞无所告语,恒藉诗以遣之;此生诗所以发乎性情,非雕虫小技比也。
至七古如「生行」、「哭黄香铁」诸篇,置之吴梅村集中,几不可辨;其工力犹为深造。
他日或一遇其人,当为永叔之倒屣,岂苦罗威之偷「江东集」哉!
咸丰十年孟冬,愚弟廖鸿荃拜撰。
何必争追唐与宋,能言情性即诗人。
十年泉石常怀国,千首词章半忆亲;残月晓风皆寄托,春花亦精神。
卿云未出欣先睹,定有山香火因。
东瀛梅鹤继西湖,好向孤山认故吾;海国几人扶大雅,蛮乡从此获骊珠。
虚心下问君师,盲目随声我滥竽。
传到洛阳应纸贵,骚坛处处识林逋
山阴剑南后裔翰芬
三百篇之作,大都忠臣、孝子、思妇、劳人之所寄托;微言大义,胥于是乎在。
唐、宋而降,取士皆不废诗;我朝诗学昌明,人才辈出,固未可以词章之末而忽之也。
虽然,诗亦岂易言哉!
无论靡蔓之音等于郑、卫者,不堪被诸咏歌;即如风云月露,雕琢虽工而非出自性灵,要亦卑卑无足道矣。
雪村先生,风雅士也。
素稔其善音乐、善书画,而尤长于诗;著有「潜园琴馀草」,尝以未获一读为憾。
既而中、倭搆衅,让台议成;与生之哲嗣达夫司马,同避居鹭门山中。
有李公湘蘅者,达夫之执友、汉之乡缙绅也;袖兹编示予而读之,于写物、言怀间得伦理性情之正
其词笔之清新、丰神之逸,殆合开府参军为一手。
友人咸怂恿寿以公诸世;达夫曰:『此素志也』。
夫以是诗之梗概,有籋云诸前辈叙而论之矣,予何言耶!
然有不能已于言者:以达夫蒐理遗书勤勤恳恳、不忍令前人美泯没而无称者,于以见孝思之不匮焉。
至煮酒论交,雅量高致;忧时愤事,感慨悲歌:具有乃父风。
达夫者,盖亦人杰矣哉!
爰不揣谫陋而为之序。
光绪二十三年仲冬冬至前一日桂岭黄维汉谨识。
释悟丘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悟丘字开梅
姓徐氏沔阳人也。
壮岁出家,行苦头陀,游遍名山,道出金陵
总督陆公企慕硕范,延之府中咨问法旨。
淹留近旬,始得辞去,给传护送,馈遗甚丰,悟婉郤之。
蹑屩五台,因至燕都提督向公想望尤殷,闻芳躅匪遥,已拥彗除道,执弟子礼,入室请益,备极崇敬,名公巨子,向其风声,多相造谒。
悟不乐尘嚣,复辞之而归。
沔阳有废庙曰“水府”,盖六府之一,天子之监设于诸侯者。
云梦大泽不以封,尝有王官职司水虞,后世祀之,因名“水府”。
年湮礼失,沦为僧居,又颓败焉。
悟倡修之,以待游侣,更辟广长社,为十方丛林,侁侁学子,皆得所止。
咸丰间,至仙桃镇,喜其地望,为川陆通衢,水云流行,筑基创甘露寺
会粤乱方殷,匪盗蜂起,斯寺落成,即罹兵燹。
乃悟志不渝,剔除馀烬,复构美材,深慈弘愿,感召人天,卒遂厥初,殿阁重新,禅客奔赴。
同治初年,湘军屡捷江汉,载清又以新堤巨镇,重湖孔道,殊无梵宇,不便游僧,更创万佛寺,使湖湘衲子,发足参访,中途烦劳,得所止憩。
戒德贞坚,性尤耿介,不屑干请。
每有兴举,信施麇集,如期而至,精诚所格,有自来矣。
俞樾清末 1821 — 19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1—1907 【介绍】: 浙江德清人字荫甫号曲园
道光三十年进士
编修
河南学政
未几罢归。
主讲苏州紫阳上海求志等书院,在杭州诂经精舍最久,达三十一年,寓苏州,所居名春在园。
治经学以高邮王氏父子为宗。
自云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
成《群经平议》、《子平》、《古书疑义举例》三书。
其余著述尚多,有《春在堂随笔》、《香室丛钞》、《诂经精舍自课文》、《宾萌集》、《春在堂诗编》等。
为一代大师,声名远及日本
俞樾字荫甫号曲园德清人
道光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有《春在堂诗编》。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道光三十七年进士,授编修
浙江德清人
有《春在堂诗编》十五卷。
词学图录
俞樾(1821-1907) 字荫甫一字中山号曲园又号绚岩
浙江德清人
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
编修
外放为河南学政,以事罢官。
苏州,葺曲园,专意著述。
精研经学子学,晚清名儒
亦爱俗文学。
文简洁,诗似袁枚,词平中见奇。
有《春在堂全书》、《春在堂词录》、文言小说集《右台仙馆笔记》、传奇《梓潼传》。
维基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
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翰林,朴学大师
俞樾四岁时从德清随父母迁居娘家临平姚氏,至三十二岁做官,寓居临平三十年,年轻时曾尝试补遗《临平记》,游览临平山水。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二甲第19名赐进士出身
当时曾国藩阅卷官俞樾试帖诗的头一句“花落仍在,天时尚艳阳”,得到曾国藩的大加赏识,认为咏落花而无衰瑟之意。
曾经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咸丰五年(1855年)学政
次年因为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
从此不再出仕。
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其弟子有王仁俊章炳麟吴昌硕等人。
清光绪元年(1875年)俞樾得友人资助买下苏州一块废地,如曲尺形,他亲自设计,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建屋30馀楹,取《老子》“曲则全”句意,俞樾将其命名为“曲园”,自号曲园居士
园内有“春在堂”,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
除了苏州曲园之外,俞樾杭州西湖孤山西泠印社旁还建有书楼“俞楼”,在家乡浙江德清县南埭村建有一座“四仙桥”。
俞樾在近代日本很受推崇,甚至与李鸿章曾国藩相提并论。
俞陛云光绪二十四年探花,《清史稿》编撰者之一,文学也有很高造诣。
曾孙俞平伯现代学者,红学家。
族人俞恒润、俞恒泽、俞奎垣进士
光绪32年(1906年)秋末俞樾在受当时江苏巡抚陈夔龙所托书写并雕刻《枫桥夜泊》诗碑,现位于南京总统府煦园东长廊南端小亭,及苏州寒山寺
程廷祚清 1691 — 17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1—1767 【介绍】: 江苏上元人,先世为安徽歙县人原名默字启生号绵庄晚号青溪居士
诸生
早年读颜元《四存编》,服膺其学,于是以颜李之说,弥缝程朱之不足。
读书极博,而皆归于实用。
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未中,自此弃举业,闭户穷经。
著有《易通》、《大易择言》、《尚书通议》、《青溪诗说》、《春秋识小录》、《礼说》、《青溪诗文集》。
程廷祚原名默字绵庄号青溪上元人
诸生乾隆丙辰博学鸿词己巳举经学。
有《岫云阁诗钞》。
鲁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绍】: 江苏江宁人字南宫
善写意竹花卉,山水亦佳。
吴麟清 1691 — 17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1—1772 【介绍】: 安徽歙县人字粟原号尧圃
工画,精鉴赏。
江西最久,侨居浮梁珠山
能仿古法自为窑器。
往来江左右,乞画者极多。
陆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江宁人字以言
以习宋字入蒙养斋书局供事,学书,昼夜矻矻,点画无毫发不似。
凌世韶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应天府江宁人号苍舒
崇祯七年进士
福清知县,不事催科,左迁汀州经历。
户部,寻去职。
明亡,为僧。
人物简介
凌世韶字官球号苍舒歙县人明崇祯甲戌进士,授宁化,擢户部主事顺康间隐居黄山,著《汭沙草》。
维基
凌世韶(16世纪—17世纪),字苍舒直隶徽州府歙县人江宁县籍,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三年(1630年)凌世韶参加应天乡试,中式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进士,获授福建福清知县,因为催收租税不力造贬谪为汀州经历,之后曾担任宁化知县处州推官户部河南司主事
弘光朝,改任郎中,参与金声的义师,兵败后到天兴谒见隆武帝,升任尚宝司卿京失陷,他到黄山出家为僧,法名大时
释隆琦明末清初 1592 — 1673年4月3日
字隐元
福建东林林氏子也。
父在田。
母龚氏。
生六岁。
父客于湘。
家产日耗。
难以攻读。
渐以耕樵为业。
每静夜与二三友。
坐卧松下。
仰观天河运转。
星月流辉。
谁系谁主。
缠度不忒。
心甚骇焉。
遂有慕佛之念。
年二十母与长兄欲定聘。
自思身为男子。
不知父之游踪。
急于娶。
非孝也。
因告母兄。
将聘金为路用。
直往豫章
南京
宁波舟山
见族叔。
又至绍兴
经历一载。
囊已空。
随香船至南海
朝观音。
见佛地庄严。
一时凡念冰释。
遂发心持斋
潮音洞主出家。
明年二月。
航海归闽省母。
母以为自天降下。
喜不自胜。
劝母奉斋归佛。
越明年。
归寂
鉴源于印林寺。
方便接引。
遂从削发。
即发愿精修。
辛酉
绍兴显圣寺。
听涅槃经。
时闻本师费和尚之名。
因遍处参寻。
壬戌
鹦窝顶听法华。
冬在夹石碧云。
听楞严。
忽闻密老和尚
来应金
即往参见。
随问学人初入禅门。
未知做工夫。
求开示。
密云
我这里无有工夫可做。
要行便行。
要坐便坐。
要卧便卧。
师云。
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
密云
一巴掌。
师有省。
便拜云。
某甲会得和尚掌中意。
和尚云道看。
师便喝。
和尚云。
再道看。
师又喝。
和尚云。
三喝四喝后如何。
师云。
今岁盐贵如米。
自此日常活泼泼地。
忽一日窗外风吹入。
寒毛卓竖。
通身白汗。
大彻底。
便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
天下老和尚
情与无情。
尽在。
一毫头。
了了分明。
无二无别。
不可举似于人。
庚午春
黄檗本寺。
老和尚进山。
师同回寺。
辛未
众请住狮子岩
癸酉冬
马峰费和尚主席。
命师为西堂。
一日诸禅人颂百丈再参马祖
一喝三日耳聋。
黄檗闻之不觉吐舌因缘。
师亦颂云。
一声涂毒闻皆丧。
遍野髑髅没处藏。
三寸舌申安国剑。
千秋凛凛白如霜。
呈上。
费老人即圈出示众。
升座云。
吾有一枝拂子。
是从上用不尽的。
顾师云。
汝作么生奉持。
师喝便出。
到方丈。
师礼拜。
老人举拂云。
汝且将去行持。
师接著。
便打一拂。
老人云。
将为报恩那。
又打一拂。
便归寮。
甲戌回狮岩隐静。
丙子夏
本山请继黄檗法席。
却之不能。
岩下有侧石如舟。
俱以不平为叹。
师一夜在石中坐。
持大悲咒三遍。
默祝龙天。
此去黄檗
吾道大行。
为山增色。
此石可平。
默坐注香。
归室次。
蚤徒良哉报云。
石已自平。
师乃名为自平石。
法通专使送大衣流至。
丁丑仲冬
至山开堂。
腊八示云。
昔日世尊升忉利天。
为母说法。
说甚么法。
蓦竖拂云。
也只是这个。
今日山僧不动本际。
为诸父老谈禅。
谈甚么禅。
也只是这个。
这个又是个什么。
正如八十翁翁入场屋。
真诚不是小儿戏。
向个里消息恰好去。
许汝入黄檗门。
黄檗人。
黄檗同条合命。
共气连枝。
不然。
尽是门外之绕汉。
要见黄檗毫毛也大难。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隆琦字隐元
姓林氏黄檗人也。
生有灵徵,幼志凝重。
因父远游不归,绝意婚娶,附舟诣补陀祷祝,睹大士境界,遂欲轶尘。
乃礼黄檗鉴源为师,薙染易服。
遍造诸方,潜颖真参,心光灿发。
密云金粟,径往依之,始露头角,机锋酬酢,迥出寻常,密云甚相契重。
逮受黄檗请,乃偕还旧山,结茅于师子岩。
隐安继主檗山本同,则延之领众,因继其法。
费隐既受别请,林御史汝翥与士众请居祖席,始出世焉。
坐夏十稔,指踰三千,鞭龙策象,声光远播。
万里扶桑,梯航申礼,祈教彼土,恳请尤挚。
亦自知信于东倭,实有宿缘,当为了之。
故扬帆破浪,海若效灵,遂底长
岛主欣迎,万象云拥。
驻锡兴福,益以崇福,兼兹二刹,法雨所施,罔不沾溉。
受请普门,国王、大将军咸来致敬,宠锡优渥,珍服名香,络绎充积。
亦漠然,惟思流通正教,弘我佛旨。
但每念祖庭,时有故山之思,国王感其眷恋,乃于太和山更起梵宫,仍名黄檗,以慰其心。
移居未久,举首座性瑫自代,退隐松堂,国王为建寿塔,优游泉石,十有馀载。
预知报谢,乃示微疾,彼国王臣慰问再四,皆裁偈酬答,端居而化,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三日也。
寿八十有二,腊五十有三。
得法者二十二人,有《七会语录》。
貌魁伟,秉性刚正,苦行高谊,具在年谱。
檗山大众仰其馀徽,为筑衣钵塔,释如幻弘为之记铭,见《瘦集》。
李鸿章晚清 1823 — 19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901 【介绍】: 安徽合肥人字少荃晚号仪叟
道光二十七年进士
编修
咸丰三年,回籍从军
曾国藩江西
同治元年,受国藩命编淮军,任江苏巡抚
戈登“常胜军”合力抵抗太平军,复占苏、常、嘉、湖。
封一等肃毅伯,署两江总督
五年,任钦差大臣,镇压东、西捻军。
九年,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授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
于南方创设上海广方言馆、金陵机器局、上海轮船招商局、机器织布局等。
又与曾国藩江南制造局。
于北方则开办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津铁路等。
以“自强”、“求富”为号召,为洋务派首脑。
又创建北洋海军。
外交以妥协求和为宗旨。
中法战争乘胜求和;中日战争力求避战,招致败绩,分别签署《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
光绪二十二年签署《中俄密约》,允许沙俄在我国东北建筑铁路。
八国联军之役,以全权大臣奕劻共同签署《辛丑和约》。
皆为贬损中国权益之不平等条约。
卒谥文忠
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字少荃晚号仪叟合肥人
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封一等肃毅伯
太傅,进一等侯谥文忠
有《李文忠公遗集》。
李鸿章(1823~1901) 晚清官员。
本名章铜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晚号仪叟别号省心,世称“李中堂”。
安徽合肥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
卒赠太傅封一等肃毅侯谥文忠
为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有《李文忠公全集》。
同治八年(1869)正月李鸿章出任湖广总督,曾两度为黄鹤楼题联,分别有“我来重访鹤,沧桑三度记曾经”和“英雄豪杰,当有共斯楼齐名”之语。
维基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训名章铜字少荃子黻渐甫号仪叟省心谥文忠人称李中堂大学士」俗称中堂
李傅李鸿章有「大学士」、「太子太傅」衔,被尊称为「相」。。
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近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淮军创始人兼最高领袖
为另一重臣曾国藩的弟子。
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
李鸿章历经讨伐太平军、平定捻军、洋务运动、清法战争、甲午战争及义和团运动,是清朝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并且为清朝建立了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李鸿章被近代史学家德刚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有着灵巧的外交手腕,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李鸿章曾获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
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总理必大,德国宰相俾斯麦齐名。
他的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吕湘
词学图录
吕湘,女,字惠如
安徽旌德人
吕碧城姊。
与妹碧城、美荪称"吕氏三姊妹",又有"淮南三吕"之目,皆从事教育,曾任南京两江范校长
诗丰神秀韵,佳句甚多。
词清婉秀雅,比之吕碧城,亦不多让。
有《吕氏三姊妹集》、《惠如长短句》。
王铎明末清初 1592 — 16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2—1652 【介绍】: 明末清初河南孟津人字觉斯
明天启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入清,又授礼部尚书
博学好古,工诗文,善书,兼画山水
有《儗山园帖》。
卒谥文安
简介
字觉斯河南孟津人
明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生,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弘光立,授东阁大学士
入清,官礼部尚书
顺治九年(一六五二)卒,谥文安
有《拟山园词集》。
王铎字觉斯孟津人
明天启壬戌进士,累官礼部尚书
入国朝,仍原官。
谥文安
有《拟山园诗集》。
清诗别裁集
字觉斯河南孟津人
天启壬戌进士
国朝官至大学士谥文安
维基
王铎(1592年—1652年4月28日—Wang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生于河南孟津县(今河南孟津),籍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世称「王孟津」,明末清初官员,进士出身,书画家。
王铎幼时家境贫寒,“不能一日两粥”,母亲陈氏曾将陪嫁的“钏珥链柎鬻之市,以供朝夕”。
聪颖慧敏,十八岁就学于山西蒲州河东书院,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累擢礼部尚书
南明弘光朝任东阁大学士次辅
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攻佔南京后,降清。
顺治六年(1649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官至弘文院大学士,授礼部尚书
顺治八年(1651年),晋少保兼太子太保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十八日病逝于孟津,赐祭葬,谥文安
“赠太保
荫一子为中书舍人”(据《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葬于偃师县城东山化乡石家庄村南。
钱谦益作《故宫保大学士孟津王公墓志铭》,张镜心为其作《王文安公神道碑铭》。
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
写书法主张「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非常专注于书法上。
书风倾向「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