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维基
杜臻(1633年—1703年),字肇余,榜名徐臻,浙江省嘉兴府秀水县(今浙江省嘉兴市)人,进士出身。1684-1685年奉旨巡视广东和福建的复界(注:清初迁界令强迁沿海百姓),同行者有内阁大学士席柱。此行写成《粤闽巡视纪略》,由于该书详述了九龙建有墩台的情况,成为学界研究清朝割让香港前夕的军事布防的经常引用的史料。顺治十五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顺治十八年,任翰林院编修。后任秘书院侍读。康熙八年,任河南乡试正考官、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读学士。康熙十三年,任内阁学士。康熙十五年,任礼部右侍郎。次年,任吏部右侍郎。康熙二十年,任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次年,担任吏部左侍郎、武会试正考官。康熙二十三年,任工部尚书。康熙二十八年,任刑部尚书。康熙三十年,任兵部尚书。康熙三十三年,任会试考官。康熙三十八年,任礼部尚书。
维基
H|伊里布'伊里布(1772年—1843年3月4日),又名伊礼布,小金榜称红带子伊礼布,字莘农,爱新觉罗氏,红带子,籍属镶黄旗。签署《中英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之一。伊里布于嘉庆六年(1801年)中进士,授国子监学正职,后出任云南府南关通判,历任澄江知府、腾越知州,与当地土司保持良好关系,受到云贵总督伯麟的推荐。道光元年(1821年),随从云贵总督庆保镇压永北少数民族叛乱有功,代理永昌知府,不久升任安徽太平府知府,此后历任山西冀宁道道员、浙江按察使、湖北、浙江布政使等职。道光五年(1825年),伊升任陕西巡抚,后又先后调任山东和云南巡抚,以清廉闻名。道光十三年(1833年),伊里布升任云贵总督,十八年(1838年),被授予协办大学士头衔,次年调任两江总督。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伊里布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浙江沿海的军事行动。由于琦善、裕谦等人和战不定,伊里布面对占领定海的英军亦不主动出击。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清朝政府命令伊里布进攻定海,恰逢英军为占领香港而从定海撤军,伊里布遂上表称收复定海,但是被斥责为“附和琦善,以兵炮未集,藉词缓攻,致敌船遁去”,被撤去协办大学士头衔,交出兵权给裕谦后留任两江总督。不久,裕谦弹劾其遣家丁张喜与英军私自来往,达成不战默契,伊里布被削去职务,投入监狱。
全台诗
杨尔材(1882~1953),澎湖人。尔材幼受业于卢汝翰,迁民雄经商失利,移居朴子,设帐教授汉学,与日籍东石郡守森永信光创立朴雅吟社。其平日所作,或应募或应酬或寓言,有数千首之多。分古体、律、绝,由短而长,由小而大,汇成《近樗吟草》。 尔材诗歌写作的特色,就诗体言,生于海滨,长游江湖,似乎养成尔材击剑任侠的性情,长篇歌行或古诗。于题材方面,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时事诗,如〈喜台湾光复作〉、〈雾社事变歌〉、〈农村叹〉(民国二十一年作为米禁出口)、〈舌耕叹〉(民国二十二年作为禁设书房教汉文)。二、「游赏诗」。在游赏诗里,尔材生活周围的高山遥水,具体地纳入长幅的诗篇,大开大阖,气势壮阔,如〈玉山上望海〉。三、风俗诗。这一类诗,以竹枝词的形态呈现,刻画地理形制,反映他在朴子生活居家的环境与他处不同的实况,代表作则为〈朴子竹枝词〉二十首,描绘朴子市镇的特色。如今朴子市博厚里、文化里毗连处之开元路一带,称五甲尾。旧时最基层行政区域为「甲」,自配天宫妈祖庙作起点向西行,此处适位于第五甲之末端,故有「五甲尾」之称。当时此地聚集了五十馀家贸易商行(俗称船头行),是朴仔脚最繁荣之地方。一甲一即今朴子配天宫至往荣昌戏院道巷口(食道乐餐厅)之一段。二甲戏自一甲末端起至玉胜巷口(天鹅行洋品店)一段。三甲自自二甲末端起至往东和戏院道巷口(昔时此处为土地公庙口)一段。四甲自自三甲末端起文化路口(创设刺绣业家蔡国谋宅)一段。一甲贯通至五甲这条路,就是今日的开元路,是旧时朴子唯一的闹区道路。尔材于〈朴子竹枝词〉就吟诵道:「五层崎接暗街幽,大铳街连七崁头。一甲行行通五甲,看来大道曲如?。」(江宝钗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