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黄闰明 1396 — 14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信丰人字期馀
永乐十六年进士
颖敏不群,预选翰林院,为忌者所阻。
能诗,有《竹居集》。
字期馀信丰人
永乐戊戌进士,选庶吉士,出为仪陇知县
有《竹居吟稿》。
维基
黄闰(1396年—1426年),《太学进士题名碑录》误作黄门字期馀江西赣州府信丰县人
黄闰自幼聪颖,永乐九年(1411年)以十六岁之龄中举人十六年(1418年)进士,获授庶吉士,名振翰林院,遭同科进士顾忌。
他个性正直,在院九年后自监察御史降为仪陇知县,任内兴利除弊,管治严明,号称「铁令尹」,让人民敬重,在任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有《竹居吟稿》流传。
主要活动
  • 1418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吴达可明 1541 — 16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1—1621 【介绍】: 常州府宜兴人字安节吴俨侄孙。
万历五年进士
会稽知县,选授御史
言大学士赵志皋昏庸宜罢,不纳。
长芦盐,绘饥民图上奏,请振贷。
江西,疏言税使潘相不法当治罪,不听。
还朝后,新政要计,痛规首辅沈一贯
官至通政使
乞休去。
有《奏疏遗稿》、《三忠文选》。
个人简介
吴达可 (1541-1621)字安节宜兴人
明万历五年进士
历知会稽上高丰城、有政声,授选御史,视盐长芦,遇灾荒,力请赈贷。
改按江西,严惩不法。
累迁通政使,乞休,卒于家。
有《奏疏遗稿》、《三忠文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安节宜兴人
万历丁丑进士,官御史巡按江西直隶历官光禄卿
维基
吴达可(1541年—1621年)字叔行号安节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县)人。
万历元年(1573年)癸酉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五名举人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一百二十九名,三甲五十三名进士,授浙江会稽县上高县江西丰城县知县,为官有名声。
万历十四年(1586年),选为湖广道监察御史,曾经上疏请设立经筵勤学,并请万历帝与大臣、御史台的官员面议政务,万历帝称知道了。
大学士赵志皋久疾请求归乡,没有批准。
吴达可上疏力劝赵志皋,称其病老迈无能,应当罢免,万历帝没有同意。
万历二十八年正月,请求因始和布令,举行皇长子册立为皇太子、加冠婚娶的礼仪,选取内阁大臣,补充负责谏议的官员,撤除掌管矿税的宦官使者万历帝没有给予答复。
之后他改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去长芦视察盐政
当年收成歉收,他绘成并敬上《饥民十四图》,竭力请求赈济。
税务使马堂、张日华主张增加盐税,商人诡辩嘉靖中期大同用兵借走三万六千金,请求从盐税中补给,户部同意了请求。
吴达可直言相争,事情得以停办。
万历三十年(1602年),改任江西巡按御史税务官潘相殴打辅国将军朱谋圮肢体,并并且拘禁宗人宗达,诬陷他们抢劫税金,弹劾上饶知县李鸿暗中主使。
万历帝严厉斥责朱谋圮等人,免除李鸿官职。
吴达可称,“宗人无故遭到刑罚,又再加以斥责,将使宗室人人自身感到恐惧。
李鸿无罪,不应当削职。
希望尽快惩办潘相罪行,恢复李鸿职位。
”同为御史汤兆京也极力陈述潘相的罪行,而且说辽东高淮陕西梁永山东陈增广东李凤云南杨荣皆为元恶,是残害民众的官吏,不可存留一日。
万历帝均不予听从。
李鸿大学士申时行的女婿,万历十六年考中顺天乡试,被吏部郎中高桂所忌恨,过了七年后成为进士
此事上,李鸿同潘相相争,以耿直刚强著称。
潘相又请求开发广信铜塘山,采取大木,开发泰和姥山石膏,吴达可再次极力劝阻,内阁大臣也产生争执,事情最终作罢。
回京后,他掌管河南道事务。
协助温纯考察京都官吏,不久进言更改政要,恳请规劝内阁大学士沈一贯,奏折被留在宫中。
万历三十三年,提升为太仆寺少卿
万历三十六年,又改为南京太仆寺卿。
万历三十八年三月改任南京光禄寺卿
万历四十年四月,晋升为通政使
镇抚史晋因罪罢免,上奏折诽谤朝廷官员,吴达可弹劾他,不久后者获罪。
随后他进言请求纠正奏折的样式,摒斥邪恶之徒等建议,得到万历帝赞许同意。
万历四十一年六月,上疏请求归乡离去。
年八十一去世后,天启二年,赠右副都御史
主要活动
  • 157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林希元明 1481 — 15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同安人字茂贞号次崖
正德十二年进士
南京大理寺评事
嘉靖初,迁寺正,与巡城御史相忤,谪泗州判官,寻弃官归。
后起为大理寺正
十四年,因辽东兵变,极言姑息之弊,谪知钦州
官至云南按察佥事,罢归。
卒年八十五。
有《易经存疑》、《林次崖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思献晋江人
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大理寺丞有次厓集
维基
林希元(1481年—1565年)字茂贞号次崖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明朝官员、学者。
陈琛张岳三人并称“泉州三狂”。
成化十七年(1481年)九月三十日出生,正德十一年(1516年)考中福建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三甲177名进士户部观政,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升寺副
明世宗登基,林希元上《新政八要》疏,倡行新政,得到采纳,升南京大理寺正
嘉靖二年(1523年),因忤逆寺卿遭劾,贬泗州判官
江北饥荒,他主持赈灾,悉心赈济各地,救活者无数。
起复大理寺副,出为广东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政嘉靖八年(1529年)三月上《荒政丛言》。
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升任南京大理寺右寺丞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三月,因敬一箴碑亭怠缓,失于督察,被逮问,后事白得释。
嘉靖十四年(1535年),因处理辽东兵变之事,与夏言意见相左,被谪钦州知州,在任三年。
嘉靖十九年(1540年)安南莫登庸屡犯边境,林希元主战,授广东按察司佥事,分巡海北兼管珠池兵备
乱平,林希元因上疏抨击夏言等,嘉靖二十年(1541年)正月以考察被黜归里。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卒,年八十五。
主要活动
  • 151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陈亹明至南明
维基
陈亹(14世纪—15世纪),字尚勉福建漳州府漳浦县十七都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陈亹永乐十八年(1420年)庚子举人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三年(1438年)获授行在户部广东司主事次年调任江西司主事,升吏部考功司郎中,瓦刺入侵边境、守臣无力防禦,他上呈《备边禦戎策》作策略。
天顺元年(1457年)吏部荐举陈亹广东右布政使,到四年(1460年)廷议升他为广东左布政使,他本拟辞退,明英宗召至大殿谕遣,并赐膳给钞。
广东他务存大体、不事苛刻,同时招抚和抓捕新兴德庆蓬州流贼,不久以疾求退,写下《明己赋》,成化二年(1466年)得请回乡,设立祠市祭田、修筑书院,兴建云卧山房自住,徜徉山水。
某天得知儿子陈柬买下乡人若干田地,责问对方:「可以这样取贫者所有吗?
」撕破契约还回土地,著有《梅庵存稿》、《经籍要览》。
侄孙陈奂是成化十一年进士
主要活动
  • 143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汪思明 1483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府婺源人字得之
正德十二年进士
礼科给事中,历江西右参议
性情温雅,与世无争,而内蕴刚正,人莫敢犯。
官至四川副使
维基
汪思(1483年—?
),字得之号方塘直隶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人。
应天府乡试第五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二百十一名,廷试二甲四十六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十四年八月兵科给事中
嘉靖初,首荐耆旧大臣石宝、韩文、彭泽等辅佐新政,极论太监崔文鲍忠、芮贤之罪,荐尚书林俊,力救諌臣刘最,名重一时。
二年(1523年)三月升工科右,四月升刑科左,十二月外补广东布政司右参议,官终云南副使。。
主要活动
  • 1517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何乔新明 1427 — 15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7—1502 【介绍】: 江西广昌人字廷秀号椒丘何文渊子。
景泰五年进士
南京礼部主事
刑部郎中,捕治锦衣卫卒,拒都指挥袁彬请嘱,由是知名。
成化间,以河南按察使都御史原杰招抚南阳流民,亲入山谷劝说,附籍者甚众。
山西巡抚刑部侍郎
孝宗嗣位,辅臣万安刘吉忌其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
既而入为刑部尚书,有所施为,辄遭刘吉阻格,又遭忌者中伤,遂致仕归。
博学多闻,为诗多援据典故。
有《元史臆见》、《周礼集注》、《勋贤琬琰录》、《椒丘文集》。
乔新字廷秀一字天苗江西广昌人冢宰文渊子。
景泰甲戌进士,授南礼部主事
刑部,历员外郎中,迁福建按察副使,改河南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迁刑部侍郎,进尚书
卒赠太子少傅谥文肃
有《椒丘集》三十二卷。
(《双槐岁钞》:成化庚子内阁刘吉丁外艰,诏赍以羊酒宝钞,起复视事如故。
吉三上疏辞,托贵戚万喜得不允,陈编修音上书劝其力辞,不答,人无改言者。
每谈笑对客,殊无戚容。
丁来,今上新政,科道交纠,万安尹直以、次罢遣。
独不动,虑科道言之,乃倾身阿结,昏夜款门?
蕲免弹劾,建言欲超迁科道,待以不次之位。
弘治改元,风雹发自天寿山,毁瓦伤物,震惊陵寝,上戒谕群臣修省,遣官祭告。
于是左春坊庶子翰林侍读张升疏言应天之实,当以辅导之臣为先。
今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以奸邪尚在枢机之地也。
因数十罪,且谓李林甫之蜜口剑腹,贾似道之牢笼言路,合而为一。
科道交章劾,指为轻薄小人。
上命谪南京工部员外郎
其同乡何乔新赠以诗曰:「乡邦交谊最相亲,忍向离筵劝酒频。
抗疏但求裨圣治,论思端不忝儒臣。
自怜石介非狂士,任诋西山是小人。
暂别銮坡非远谪,莫将辞赋灵均
」由是人目为「刘棉花」,以其耐弹也。
田按:尚书诗温雅有则,泽古者深,与凡响自别。)
维基
何乔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江西广昌县人,官至刑部尚书谥文肃
父亲何文渊是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历任山东四川等地的巡按御史
何乔新何文渊的第三子,母亲揭氏。
何乔新生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第景泰七年,授礼部主客司主事
天顺元年(1457年),父亲何文渊过世,完成丁父忧丁母忧
一说天顺二年(1458年)何文渊的弟子揭稽上奏,举发何乔新等诸不法事,并逼其父自尽乔新反控揭稽在镇守广东时,曾代黄竑撰写易储之疏章。。
日后何乔新再起为刑部陕西司主事
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出任福建按察副使历官河南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有政绩。
成化十六年(1480年),为右副都御史,同年11月赴晋任山西巡抚
成化十九年八月乙丑户部侍郎李衍、刑部侍郎何乔新巡视边关。
成化二十年(1484年)被明廷召回拜为为刑部右侍郎,奉命前往山西赈灾。
成化二十一年春正月乙巳,明廷派遣侍郎李贤何乔新贾俊陕西山西河南等地赈饥荒之灾。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孝宗继位,万安刘吉忌之,外放至南京
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时人以「父子尚书」为美谈。
刘吉叫唆御史邹鲁诬陷,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
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
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主要活动
  • 1454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田铎明 1429 — 15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9—1510 【介绍】: 山西阳城人字振之号西野
成化十四年进士
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弘治二年蓬州知府,夺豪右占田,多治绩,升广东佥事,迁四川参议
正德五年以争刘瑾征敛事,遭矫诏逮赴广东,卒于途中。
维基
田铎字振之山西泽州阳城县人,民籍。
进士出身
早年出身国子生山西乡试第二十名。
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会试第三百四十七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四十八名,授户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
弘治二年,奉命赈灾四川,因事连坐,谪蓬州知州
在任期间惩治豪强地主,并建立桥梁交通,方便民用。
监察御史抵达蓬州时,发现当地无讼,为此惊讶,随后方知州无冤民,于是回朝后举荐,升任广东佥事,随后改为四川参议,不赴,以老疾告归。
正德年间刘瑾矫诏,命其处理广东盐法。
未抵达时,刘瑾被诛,旁边有人劝其不去,田铎不听,死于路上,年八十二岁。
曾祖父田仕招。
祖父田辅,曾任左参政
父亲田琮,曾任驿丞
主要活动
  • 1478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李畅
全粤诗·卷五八一
李畅字若无
南海人
待问父。
少读书学诗,舍旁有洲,尝建知津亭于其上,邀文士相唱和。
年四十,以父命出为掾吏,仕司嘉兴狱。
迁任韶州司仓,寻转边
以子待问贵显,获封赠户部尚书
有《蜩笑集》。
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七有传。
南海万历时知县
毕宗贤明 1438 — 1494
维基
毕宗贤(1438年—1494年)字士希号蒙庵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
进士出身
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应天府乡试第十六名。
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会试第二百七十八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二十四名。
山东泰安州知州,寻改四川蓬州,后升山东登州府同知弘治七年(1494年)甲寅卒于官。
主要活动
  • 1466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谭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蓬州人字廷宪
事亲以孝闻。
父患足疾,服侍于左右达四十年。
父卒,泣血三年,不食酒肉。
又建思亲堂、望云台,以寄哀思。
毋思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蓬州人
工诗。
洪武举人。
历官襄阳凤阳二府教授周王府长史
周怡明 1506 — 15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6—1569 【介绍】: 浙江太平人字顺之号讷溪
嘉靖十七年进士
吏科给事中,纠弹不避权贵。
以疏救吏部尚书许赞,遭杖锢狱。
隆庆初太常少卿,以新政,语刺太监,谪为山东按察司登莱青兵备佥事
有《讷溪奏疏》。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顺之宁国太平人
嘉靖戊戌进士,自顺德推官吏科给事中以言事系狱释归隆庆初复起历太常少卿天启初追谥恭节有讷斋集
维基
周怡(1505年—1569年)字顺之号都峰讷溪谥恭节直隶宁国府太平县(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
诸生出身,受学于王畿邹守益
嘉靖十三年(1534年),乡试中举。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进士,授顺德府推官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升吏科给事中,曾经弹劾尚书李如圭张瓒刘天和大学士翟銮严嵩
后被廷杖,入狱三年,以乩仙言释放。
未几,复逮入狱,又三年,大高元殿发生火灾,传言火光中有呼杨爵刘魁周怡三人忠臣者,遂又释之,斥为民。
隆庆元年(1567年),起用,擢太常寺少卿新政五事,语多忤中贵,出为山东按察司登莱兵备佥事
隆庆二年(1568年),调南京国子监司业,复召为太常寺少卿,未任去世。
天启初追谥恭节
主要活动
  • 153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黎兆鏊
全粤诗·卷五二三
黎兆鏊字公成号桂海
番禺人
遂球从叔。
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官蓬州知州
有《愧庵集》。
陈恭尹辑《番禺黎氏存诗汇选》有传。
张文明 ? — 15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6 【介绍】: 江西新喻人字经载号雅素子
弘治六年进士
刑科给事中,改工科、兵科,进户科都给事中
上劝进新政五事,力诋内官外戚,被罚俸。
寻卒官。
维基
张文字经载江西临江府新喻县人
江西乡试第十八名。
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进士
刑科给事中
主要活动
  • 1493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张相
维基
张相(1447年—?
年),字佐虞四川顺庆府蓬州人,民籍,治《诗经》。
四川乡试第六十名举人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第八十三名进士
主要活动
  • 148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母恩
维基
母恩四川蓬州(今四川南充市蓬安县)人。
弘治己未进士
弘治己酉四川乡试经魁,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进士
浙江临海县知县,政绩有声。
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
主要活动
  • 149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朱允炆明 1377 — 140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朱允炆 惠宗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让皇帝 1398年—1402年
建文 1399年—1402年六月 四年六月明成祖废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7—1402 【介绍】: 明朝皇帝。
太祖孙,皇太子朱标子。
洪武二十五年,以父死,被立为皇太孙
三十一年太祖死后即位。
次年改元建文
齐泰黄子澄计削藩。
建文元年,叔燕王朱棣起兵,以“靖难”为名。
四年,燕兵渡江破京师
帝在宫中自焚死,传说谓从地道出走为僧,流浪各地,其说难信。
原无谥,清乾隆时追谥“恭闵惠皇帝”。
朱允炆(1377~?
) 即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
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称明惠宗
在位期间颇有作为,史称“建文新政”。
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永乐皇帝)攻破南京朱允炆失去皇位,失踪后下落成谜。
据清初傅维麟所撰《明书· 忠节传》之《程济叶希贤、杨应能传》记载,宣德七年(1432)“五月,师(即朱允炆)至武昌,登黄鹤楼仙枣亭,有‘何年化鹤归’之句”。
释应能伪姓杨氏。
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
讳允炆
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
及读书甚聪颖。
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
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
谁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
也有清遍九洲。
太孙吟云。
谁将玉指甲。
掐作天上痕。
影落江湖里
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
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
乃授以一小箧。
封钥甚密。
戒于急难方开。
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
年二十有三。
明年改元建文
方孝孺翰林侍讲
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
变更太祖旧制。
于是诸王多不逊服。
乃曲加恩礼。
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
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
遂逼燕起靖难师。
南讨黄齐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金川门。
帝纵火焚宫。
太祖遗箧视之。
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
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
湖湘
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
居十五年。
升座演法归者甚众。
所至成大法席。
人不知是帝也。
复往南宁居一萧寺。
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
一众欢然。
久之至思恩州
立于当道值知州出。
从者呵之。
师言。
我是建文皇帝也。
自滇历闽至此。
今老矣。
欲送骸骨归帝乡
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
命驿送至京师
乃赋诗云。
流落江湖四十
归来不觉雪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
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及至
朝廷未审虚实。
太监吴亮曾经侍膳。
使审之。
师见亮即呼曰。
汝非吴亮耶。
曰不是。
师曰。
我昔御便殿。
曾弃片肉于地。
汝伏地餂食之。
何得忘也。
稽首大恸。
已而取入西内供养。
竟卒于宫中。
 系曰。
建文君既继大统之二。
应与贤佐之臣兢兢格守太祖之成法而补其未逮。
文皇帝亦安于藩邸矣。
乌有靖难兵破金川门哉。
为其一旦误用方黄辈。
讲周官行井田。
变更旧制威逼亲王文皇乌能坐视大宝隳于侏儒而束手待缚耶。
今数百年国家之鼎盛天下之治平者诚赖靖难之一旅耳。
建文事弇山集深言其既罹难必无出家之理。
既出家必无还宫之事。
杨应能牒是冒之也。
斯据国朝典故皇明通载及宪章录思恩志等说录之。
固于僧传是不可缺。
君子详焉。
伪姓杨。
实建文君也。
太祖之嫡孙。
懿文太子之长子。
皇太孙
讳允炆
生时顶颅颇偏。
太祖抚之曰。
半边月儿。
及读书甚聪颖。
一夕懿文太子与侍。
太祖命新月诗。
太子吟云。
昨日严陵失钓钩。
谁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
也有清遍九洲太孙吟云。
谁将玉指甲。
掐破上天痕。
影落江湖里
蛟龙不敢吞。
太祖览之不悦。
盖未得团圆。
影落江湖。
皆非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
太祖大渐。
乃授以小箧。
封钥甚密。
戒于急难方开。
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
年二十有三。
明年改元建文
方孝孺
翰林侍讲
直文渊阁。
日讲周官礼。
变更太祖旧制。
于是诸王多不逊服。
乃曲加恩礼。
侍读太常卿黄子澄
兵部尚书齐泰
议削诸王之权。
谋者先燕。
侍郎张炳
都指挥使谢贵
察燕动静。
遂逼燕起靖难师。
南讨黄齐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
金川门。
帝纵火焚宫。
太祖遗箧视之。
得杨应能度牒。
剃刀。
袈裟缁服。
遂削发。
自御沟出遁。
云游四方。
湖湘云南
复闽。
广西
横州南门寿佛寺
居十五年。
升座演法。
归者甚众。
所至成大法席。
人不知是帝也。
复往南宁
居一萧寺。
衲子云集。
师为随缘开示。
一众欢然。
久之至思恩州
立于当道。
知州出。
从者呵之。
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
自滇历闽至此。
今老矣。
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
赐号老佛
命驿。
送至京师
乃赋诗云。
流落江湖四十
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
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及至
朝廷未审虚实。
太监吴亮曾经侍膳。
使审之。
师见亮即呼曰。
汝非吴亮耶。
曰不是。
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
汝伏地餂食之。
何得忘也。
稽首大恸。
已而取入西内供养。
卒于宫中。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应能姓杨氏,或曰即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名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
”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遍九洲。
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
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
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对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
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
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
湖湘,历滇闽,复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
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能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
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能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
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
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归来不觉雪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及至,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
能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
”曰:“不是。
”能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
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
赵秉伦
维基
赵秉伦(15世纪—16世纪),字宗道山东成都府蓬莱县军藉。
赵秉伦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授陕西咸宁知县,上级称其有卓异三十六事,入朝试任监察御史
弘治十八年(1505年)实授云南道监察御史
明孝宗驾崩,他提出送终大事下应该延迟查访,新政应该严肃,又弹劾朝臣哭丧不庄重,纠正勋戚侵佔土地,上奏后都一一获施行,不久因为父亲去世回乡。
主要活动
  • 149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毋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蓬州人
弘治十二年进士
临海知县,有贤声,尤重视学校。
官至监察御史
主要活动
  • 1499年,进士
徐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海盐人字子元
弘治十七年举人
官至光泽知县
工诗,著有《玉池谈屑》、《明代风雅》、《诗谈》。
字子元号丰厓海盐人
弘治甲子举人
再试不第,授桐城学博,作悲世赋以自广。
蓬州学正
瞿塘,溯巫峡,纵观嘉陵山水,文益进。
光泽,多惠声。
一日,拂衣叹曰:余丱角抽毫,今发且种种,不自致清秘,乃日事手板,将无为彭泽所唾,遂归。
高蹈海隅,寒暑未尝释卷。
工诗古文词,识者以为雄健过于张宁,华藻超于朱祚
尤好为小文,晚患鼻渊,作诘鼻文自嘲,虽语涉嫚戏,亦头责子羽之流也。
著有玉池稿、玉池谈屑、春秋鄙见、皇明风雅、诗谈、女学诸书。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元海盐人
弘治甲子举人桐城教谕蓬州学正迁知光泽县有玉池槁
字子元海盐人
弘治甲子举人,授桐城教论。
蓬州学正,迁光泽知县
有《玉池稿》。
田按:徐子元《诗谈》评骘洪,永以来诗人,颇称真赏。
所辑《明风雅》四十卷,搜采极博。
杨升奄讥其浮滥,未为定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