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岳虞峦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武进人字舜牧
明崇祯四年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
明亡后出家为僧,改名岳岚号东海衲民
有《周易感义》、《春秋平义》。
维基
岳虞峦字舜牧号衡山
南直隶武进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岳虞峦天启七年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
兵部观政,授南京户部陕西清吏司主事,升云南司郎中八年(1635年)官至浙江杭州府知府十二年被贬为锦衣卫经历
后官至江西按察使
明亡,出家为僧,改名岳岚号东海衲民
著有《周易感义》、《春秋平义》。
方俊
全粤诗·卷一○七
方俊字彦卿
东莞人
明代宗景泰四年(一四五三)举人,授浙江义乌县,改广西藤县
有《虚堂集》。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三有传。
雷复明 ? — 14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4 【介绍】: 湖广宁远人字景旸
正统元年进士
授行人,擢御史
成化七年,累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端恪守法,得军民心。
山西大灾,奏请停预征刍饷,免除应输诸物,并发帑赈赡。
又奏请令民入粟授散官,以补赈帑不足,皆报可。
卒官。
维基
雷复(?
—1474年),字景昜湖广宁远县人
明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正统(1436年)丙辰进士,授行人,历官广西副使,讨伐藤县民胡赵成民变。
成化初年,因大臣会荐,升为山东右布政使
成化七年,授礼部右侍郎,后改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在任期间为军民爱戴,并击溃各地叛乱。
成化十年(1474年)夏,卒于任上。
刘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南昌人字瞻华
万历十六年举人
官崇安教谕,升广西永康知县,调藤县,以抚安瑶、壮族,升浔州府同知
年三十八,以养亲乞归。
有《说梦集》。
史学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西翼城人
家贫嗜学,尝徒步百里外从师学《春秋》。
万历二十年进士
历官知县监察御史归。
编《四礼图》以正翼城婚、冠、丧、祭之俗。
有《四书心言》。
维基
史学迁字惟良号武麟山西翼城县东河下人。
万历十九年辛卯山西乡试举人
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九十四名进士
初任直隶威县,政惟宽。
二十二年滑县,抚善戢暴,百度肃然。
行取云南道御史巡按湖广,屯田北直、山东河南,巡茶川陕,督学江南,指陈时事,抗直不挠,多载名臣奏疏。
所拔名士有常熟杨涟保定府张铨等。
归里后修东山煤道,建陵下桥,一时称便。
待弟学光友爱备至,建怡怡堂以同居,都人士多为诗歌美之。
翼城古礼久废,编《四礼图》一册,又著有《四书心言》、《麟经三易草》诸书,祀乡贤
子史可观,官鸿胪寺少卿李自成山西时,自经殉国。
侯应遴
全粤诗·卷五二○
侯应遴字佐熙
开建县(今广东封开县)人。
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贡生
广西容县知县
清廉恤下,赈济饥民,存活数万人。
会邻邑藤县、北流二邑缺官,父老赴当道陈乞兼摄,皆许可,所至有惠政。
清康熙开建县志》卷八有传。
郑同玄
全粤诗·卷六五○
郑同玄字黄中号练水
潮阳人
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进士
六合知县
以诖误待罪五载,论戍于台州
官至太仆少卿
李自成攻占北京,同元遁迹梧州桂林间。
容县兵叛,同元遇变不屈,与长子同日殉难。
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四有传。
维基
郑同玄字黄中号练水广东潮州府潮阳县人
同进士出身
天启七年丁卯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年),登甲戌进士,知六合县,川兵通寇,夜作乱,启栅迎之。
同玄率士民力拒,焚冶埔桥以保仓库,移时援师至,寇乃遁,坐谪戍台州
十六年癸未赐还奔母丧。
甲申京师陷,缟素恸哭。
乙酉(1645年)隆武帝立于福州,起为兵部主事
丙戌(1646年)福建陷,潮广继失,同玄永历帝立于梧州,变姓名间道走谒,至擢陕西道御史,转河南道巡按四川,再迁太仆寺少卿
永历四年1651年)庚寅十月永历帝梧州,闻广州复陷,移舟西上至藤县,分为二路,从帝者上右江,余入容县
同玄容县,遇乱兵被执,不屈,与长子恩贡生振芳同遇害,时月之二十日也。
次子振华亦以省父卒于西粤。
王寅
全粤诗·卷五八一
王寅英德人
明神宗万历间贡生,历任西宁训导封川训导藤县知县
事见清道光英德县志》卷九。
万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西藤县人
成化间举人封川县训导
才兼文武,地方有警,率民兵防御甚力。
筑城垣如处家事,尽心规划。
知县,政事清明,为后人所称。
平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钱塘人字仲微
博学多闻,诗文皆有典则。
以荐授广西藤县知县,谪戍云南
黔国公沐英重其才,辟为教读。
卒年七十四。
其诗怪变豪放,有得于远游之助。
有《松雨斋集》。
字仲微虎林人
字仲微钱塘人
以荐授藤县知县,谪戍云南
晚授校官
有《雨轩集》八卷。
田按:仲微谪滇,沐黔国为脱伍籍,延之幕府,晚以校官归。
沐景颙录其诗入《沧海遗珠》。
选家据此采录,其全集则未之见也。
馀所得《雨轩集》八卷,乃鲍氏知不足斋本,首有张宗海序,称其歌诗变怪豪放,良非虚语。
释法会明 1501 — 1575
法会
云谷其号也。
嘉善怀氏子。
二十受具。
天台小止观。
往郡之天宁。
问所修何如于法舟济公
公曰。
夫学以悟心为主。
止观之要。
不离身心气息。
何能脱然。
子之所修。
流于下乘矣。
因示以旨要。
师力究之。
一日受食。
食尽而不知。
碗忽堕地。
猛然有省。
恍如梦觉。
公与印可。
自是韬晦丛林。
陆沉贱役。
镡津集。
见明教翁护法深心制行立愿。
欲少似之。
顶戴礼诵。
至终夕不寐。
寓天界毗卢阁下。
精进行道。
尝入定数日不起。
三年人无知者。
复爱栖霞幽深。
结庵于千佛岭下。
始为陆五台公见知。
时栖霞久废。
陆公矢兴复之愿。
请师住持。
师举嵩山善公应命。
移居山最深处。
曰。
天开岩吊影如初。
一时宰官居士
因陆公开导。
多造岩参。
请师一见。
即问。
日用事无论贵贱僧俗。
入室略无寒温。
必展蒲团于地。
令其端坐。
返观甚至。
终日竟夜无一语。
临别必叮咛曰。
人命无尝无空过日。
再见。
必问别后用心何如。
故荒唐者。
茫无以应。
即欲见亦不敢近。
以慈愈切而规益重。
虽无门庭施设。
使见者望崖。
不寒而慄然。
师一以等心相摄。
从来接人。
软语低声。
一味平怀。
未尝有辞色。
时士大夫归依者。
日益众。
又不能入山。
愿请见者。
师以化导为心亦就见。
岁一往来城中。
至必主回光寺
每至则在家二众。
归之如绕华座。
师一视如幻化人。
曾无一念分别心。
故亲近者。
如婴儿之傍慈母也。
出城多至普德
臞鹤悦公。
实出其教。
师悯禅道绝响。
嘉靖丙寅冬
乃集五十三人。
结坐禅期于天界。
学人请问直捷用心处。
师曰。
举不顾即差互。
拟思量何劫悟。
又曰。
古人道。
终日吃饭。
不嚼粒米。
终日行路。
不踏穿地。
终日穿衣。
不挂寸丝。
如是用心。
方有少分相应。
有宰官问。
如何是祖师意。
师曰。
有水皆含月。
无山不带云。
曰莫更有奇特否。
师曰。
不得将龟作鳖。
师护法心深。
不轻初学。
不慢毁戒。
僧有不律。
亦不弃之。
委曲引诱进于善
或有干法纪者。
师闻不待求而往救。
必恳恳当事。
乃曰。
佛法付嘱王臣为外护。
唯在仰体佛心。
辱僧即辱佛也。
闻者莫不改容。
释然必至解脱而后已。
然竟罔闻于其人。
听者亦未尝以多事为烦。
久久皆知出于无缘慈也。
了凡袁公未第时。
参师于山中。
对坐三昼夜不瞑目。
师问曰。
公何无妄念。
公曰。
我推我命。
无科第子嗣分。
故安心委命。
无他妄想耳。
师曰。
我将以公为豪杰。
乃一凡夫耳。
圣人云。
命繇自作。
福繇已求。
造化岂能拘人耶。
于是委示。
以改过积德。
唯心立命之旨。
公依教奉行。
竟登进士
有子嗣憨师。
小师时。
侍师弥谨。
一日请曰。
说者谓。
某甲寿不长奈何。
师曰。
寿夭乃生死法。
参禅乃了生死法。
若一念不生。
则鬼神觑不破。
造化何能拘之耶。
第患不明道眼耳。
憨师将北行。
师诫之曰。
古人行脚。
单为提明。
己躬下事尔。
当思。
他日何以见父母师友。
慎毋虚费草鞋钱也。
善诱掖人类如此。
岁壬申
嘉禾吏部尚书默泉吴公
刑部尚书澹泉郑公
太仆五台陆公
与弟云台
同迎师归故山。
诸公。
时时入室问道。
每见必炷香请益。
执弟子礼。
紫柏师
平泉陆公
思庵徐公。
谒师叩华严宗旨。
师发挥法界圆融之妙。
皆叹未曾有。
江南禅道草昧之时。
出入多口之地。
始终无一议之者。
则师操行可知已。
师居乡三年。
蒙化者千万计。
一夕四乡之人。
见师庵中发火。
及明视之。
师已寂然而逝矣。
时万历乙亥正月也。
世寿七十五。
僧腊五十馀。
葬于大云寺右。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法会字云谷姓怀氏嘉善胥山人也。
幼有逸志,颇厌尘嚣,投邑大云寺出家。
初习瑜珈,每叹曰:欲了生死,乃碌碌衣食邪?
年十九,决志操方,乃登坛受具,闻天台小止观法门,专精修习。
法舟济禅师径山之道,掩观于郡之天宁,往参扣,呈其所修,舟曰:“止观之要,不依身心气息,内外脱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岂西来意耶?
学道必以悟心为主。
悲仰请益,舟授以念佛审实话头,直令重下疑情。
依所教,日夜参究,寝食俱废。
一日就食,食尽亦不自知,碗忽堕地,猛然有省,恍如梦觉。
复请益舟,乃印可。
阅《宗镜录》,大悟唯心之旨,从此一切经教及诸祖公案,了然如睹故物。
于是,韬晦丛林,陆沈贱役。
偶读《镡津》,见明教大师护法深心,初礼观世音尊,日夜称名十万声。
愿效其行,遂载观世音像,彻宵不寐,礼拜经行,终身不懈。
江南佛法禅道绝然无闻,初至金陵,寓天界毗卢阁下行道,见者称异。
王闻之,乃请于西园丛桂庵供养,住此入定三日夜。
居无何,西林永宁请住报恩寺之三藏殿,危坐一龛,绝无将迎,足不越阃者三年,人无知者。
有权贵人游至寺,见会端坐以为无礼,谩辱之,拽杖之摄山栖霞
栖霞者,本梁时开山,武帝千佛岭,累朝赐供赡田地。
但道场荒废,殿堂为虎狼所穴,爱其幽深,遂诛茅于千佛岭下,块然独处,影不出山。
有盗侵之,窃去所有,夜行至天明未能离庵,左右人获之,送至,食以饮食,尽其所有持去,由是闻者感化。
太宰五台陆公初仕祠部主政,访古道场,偶游栖霞,见会气宇不凡,雅重之。
信宿山中,欲重兴其寺,以为主持,坚辞,举嵩山善以应命。
善尽复寺故业,建禅堂,开讲席,江南林实肇于此,会之力也。
道场既开,往来者众,乃移居于山之最深处,曰天开岩,吊影如初。
一时士大夫开风造谒,目无贵贱,不问道俗,入室必掷蒲圃于地,令其端坐反观本来,甚至终日竟夜无一语,临别必叮咛曰“无空过日”,再见必问“别后用心难易若何”。
非深造有得,则茫无以应。
盖慈念愈切,绳纠益严,虽无门庭设施,见者望崖不寒而慄。
了凡袁公未第参谒山中,相对默默坐三日夜,但示以唯心立命之旨,奉教唯谨,事详《省身录》。
丙寅冬,悯禅道绝响,乃集五十三人结坐禅期于天界,力拔憨山入众同参,指示向上一路。
垂老悲心益切,虽最小沙弥一以慈眼视之,遇之以礼,凡动静威仪无不耳提面命,循循善诱,见者人人以为亲已。
寻常示人,特揭唯心净土法门,居恒安重寡言,定力摄持,孤山清修四十馀年,终身礼诵,未尝一夕辍。
居乡三载,所蒙化者以千万计。
一夜,四乡之人见庵中火发,及明趋视,已寂然矣,万历三年乙亥正月五日也。
寿七十有五,腊五十,茶毗葬于寺右。
憨山感其发迹入道因缘,亲蒙开示,礼塔于栖真,因募建塔亭,述其见闻而为之传,推为中兴禅道之祖。
惜机语失录,无以发扬秘妙云
万祥
维基
万祥字世和广西梧州府藤县人,军籍。
广西乡试第五十二名举人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二甲第九十五名进士
黄聚明 1451 — ?
维基
黄聚(1451年—?
),字朝会广西梧州府藤县人,民籍。
广西乡试第二名举人
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一百七十四名进士
丁野夫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末明初西域回纥人
迁居浙江钱塘
洪武初曾知广西藤县,后谪戍云南
工乐府,套数小令极多,隐语亦佳。
亦善画山水人物。
有杂剧《双鸾栖凤》、《赏西湖》、《浙江亭》、《俊憨子》。
吴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严州人字子立自号白玉壶
处士征授藤州知州
工诗,善草书。
字子立严州人
洪武初徵士
字子立严州人
以处上徵藤州知州
(《列朝诗集》:子立别自号白玉壶,善草书。)
郭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云南昆明人,一说四川人,寓滇,字仲炳
家贫无居屋,买舟青草湖,寝处其中。
有学行,啸吟自得,因号舟屋
有《舟屋集》。
文字仲炳昆明人
(《丹铅总录》:滇中诗人,永乐间称平、层、、郭。
郭名文,号舟屋,其诗有唐风,三子远不及也。
如《竹枝词》云:「金马何曾半步行,碧鸡那解五更鸣。
侬家夫婿久离别,恰似两山空得名。
」又《登碧鸡山太华寺》一联云:「湖势欲浮双塔去,山形如拥五华来。
」一时阁笔,信佳句也。
但全篇未称耳。
其全集予尝见之,如二诗者,亦仅有也。
静志居诗话》;舟屋《竹枝词》,顾仲瑛编入《玉山雅集》,则是诗元季已流播矣。
用修称是永乐间人,其集既不可得,无由臆决。
偶阅柯暹东冈集》附录《滇南别意》诗,则乎,居、、郭四人之作皆存焉。
平名宣,武林人,居名广,海昌人,陈名谦,吴人
东冈跋云:「郭、层皆武土中贤者,郭善诗文,征南将军都督沐继轩璘师之。
居精吏事,总府辟掌簿书数十年得官。
陈官镇抚,有诗名。
宣则松雨先生子也,黔府西塾,荐升广东通判
」所云松雨先生者,知藤县事显,字仲微
考东冈引疾去滇,在景泰二年七月,《别意》诗即是年之作。
于元时撰《竹枝》,入明八十四年,未必尚存。
用修虽称见其全集,窃疑《竹枝》非集中诗,《玉山雅集》所载,当别是一人也。
《滇南诗略》:郭舟屋布衣买舟青草湖,啸咏自得。
都督沐璘闻而造之,避芦中不见。
一日挥去侍从,携小童幅巾斗酒,移棹物色,相与论诗订交。)
孙懋明 1469 — 15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9—1551 【介绍】: 浙江慈溪人字德夫号毅庵
正德六年进士
浦城知县,擢南京吏科给事中
言宦官不法、江彬奸险,均切直。
世宗即位,出为广东参议,迁副使
嘉靖四年,有锦衣官校侦事广东疑其伪,执之,谪藤县典史
累迁至广西布政使十六年入为应天府
坐所进乡试录忤旨,致仕卒。
有《孙毅庵奏议》。
维基
孙懋(1469年—1551年)字德夫浙江慈溪人
孙懋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浙江乡试第八十三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三甲五十五名进士
浦城知县正德十年(1515年)擢拔为南京吏科给事中
御史张经宁波知府翟唐因忤逆宦官被下狱,孙懋偕同官力救。
明世宗即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九月广东布政使司右参议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广东副使
嘉靖四年七月,因得罪锦衣卫,谪守广西藤县广西藤县人典史
历官江西安福县知县光州知州八年九月山东按察司副使,累迁至广西右布政使十二年十一月河南左布政使十五年五月入京为应天府十六年九月应天府乡试出错被免职,嘉靖三十卒,赠右副都御史
喻汉
维基
喻汉(15世纪—16世纪),字宗之号桂泉,广西梧州府藤县五裤厢人。
喻汉自小聪明,过目不忘,御史万祥一见即器重,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广西乡试解元,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进士,获授行人司行人,一时知名人士都愿意和他交往,十四年(1519年)试授湖广道监察御史十五年(1520年)实授湖广道监察御史,前往河南清军有捕盗功劳,升浙江按察司佥事,有卓异政绩,七次获推荐,转为江西按察司副使,与李梦阳友好,不久受命为广东提学副使,未就任已去世。
他为官公正、执法严明,节操终身不易,因此穷得无法殓葬,而他亦无子,以侄子嗣后,入祀乡贤祠。
袁崇焕明末 1584 — 16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4—1630 【介绍】: 广东东莞人,一说广西藤县人字元素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邵武知县
天启初兵部职方司主事
超擢佥事,监关外军,筑宁远城,配置西洋大炮。
天启六年,击退后金努尔哈赤进攻,升辽东巡抚
次年,击退皇太极进攻,时称“宁锦大捷”。
以不为魏忠贤所喜,乞休归。
崇祯元年召还,以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
二年后金兵入关,威胁北京崇焕千里赴援。
崇祯帝中反间计并听信谗言,以谋叛罪下崇焕狱,磔死。
有《袁督师遗集》。
全粤诗·卷五七二
袁崇焕(一五八四—一六三〇),字元素
东莞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进士,授邵武知县
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正月,擢兵部职方主事,单骑出关,考察形势,自请守辽。
宁远城,屡次击退后金兵进攻。
六年,获宁远大捷。
后金帝努尔哈赤受伤死。
次年,获宁锦大捷,皇太极败逃。
以功授兵部尚书
督师蓟辽,内有忠贤掣肘,外有大将乱谋。
明思宗崇祯初,忠贤伏诛,倡以辽人守辽土。
崇祯二年(一六二九)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崇焕星夜驰援。
复为大将掣肘,以十罪诛毛文龙,力禦强敌。
然终因国势已去,不为奸人所容,法司论其谋叛,于清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八月弃市,天下冤之。
明史》卷二五九有传。
袁崇焕诗,被燬甚重。
今以民国二十一年东莞张氏刊《沧海丛书》本之《袁督师遗集》三卷附录一卷本所录遗诗为底本,并辑录清温汝能粤东诗海》诗三首。
维基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一说字自如),籍广西梧州府藤县广东东莞县(今属广东省东莞市)水南村(临近东江),据考为疍家人。
他是明朝末年政治人物,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职兵部,守卫山海关辽东,大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多次和后金部队在该防线交战,曾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
其领兵时的东莞子弟兵多疍家人,战中常用的呼号和口令「掉哪妈,顶硬上!
」可溯源咸水歌。
崇祯皇帝有“五年平辽”的承诺,得言听计从,支给钱粮。
后因诛杀毛文龙、在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事由被罗织入罪并被判以凌迟之刑。
14年后,明亡于李自成同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清国迁都北京
清乾隆年间,清政府袁崇焕平反,但史学界对其际遇仍有争议。
北京市东城区龙潭公园有袁督师与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