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李浙明 1480 — 1539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邦秀丰城人
正德辛巳进士,官礼部郎中
维基
李浙(1480年—1539年)字邦秀别号龙冈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军籍南昌县人
江西乡试第九十四名举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会试第五十九名,登第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
初授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兼署考功司、稽勋司、及太医院事,调北京礼部仪制司主事,历升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礼部仪制司郎中嘉靖六年(1527年)三月因为永淳公主驸马之事被下狱,寻以考察降调,谪广西全州判官
龙游县知县,上任两月,升苏州府通判,摄昆山县事,升楚雄府同知,未任,辞官归乡。
叶廷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昌府濮州人字润山号谦斋
天启五年进士
崇祯中南京户部主事,以疏救黄道周,被杖戍福建
福王弘光时被荐任佥都御史马士英恶之,抑授光禄少卿
福王亡,唐王召左佥都御史,进兵部右侍郎
事败,为僧而终。
有《西曹秋思》、《诗谈》。
维基
叶廷秀号润山山东东昌府濮州军籍。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山东乡试举人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进士,授南乐县,调衡水,又调获鹿,由知县入为顺天府推官
英国公谋夺民产,公奉批审,执法不阿,英国诬参,侵及问官,公复有“勋臣失业非的”一疏,奉旨依原断。
崇祯中,迁南京户部主事,督钞分司
以亲老、兄廷纁故请告终养,迨刘孺人卒,读礼倚庐三载,继遭封君丧,读礼墓旁三年,手注孝经。
服阕,陛见,补授北户部主事,疏陈吏治之弊,又陈吏治三要:请缓催科以感天和,发仓廪以全民命,明大法以消乱萌,报闻。
上以傅永淳吏部尚书廷秀永淳庸才不当任,甫四月,永淳果败。
崇祯十三年八月,以请宽黄道周忤旨,廷杖一百,下狱削籍,遣戍福建
十六年冬,特旨起故官。
弘光时,内批以佥都御史用,马士英抑授光禄少卿
南都亡,入
隆武帝左佥都御史,进兵部右侍郎
闽败,为僧终。
廷秀受业刘宗周门,造诣渊邃,宗周门人以廷秀为首。
平生专心理学,动法朱文公羽经翼传,著述甚富。
闭悌明 1417 — ?
维基
闭悌(1417年—?
),字孔仁广西南宁府横州人,军籍。
进士出身
广西乡试第十一名。
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会试第三十七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四十三名,知桂阳,后左迁萧县县丞,县民感其德,奏请为县令后晋潮州府同知
乐章明 1419 — ?
维基
乐章(1419年—?
),字宗尧广西南宁府横州(今属南宁市)人。
进士出身
广西乡试第四名。
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进士
成化十一年(1475年)宪宗分别遣户部郎中祁顺礼部郎中乐章正使行人司左司副张瑾、行人张廷纲副使,赍诏往朝鲜安南国,开读赐其国王及妃䌽段文锦有差。
沈一中明 1550 — ?
字长孺号大若,少与从兄一贯、族兄九畴同研席知名,人方之三谢。
初中进士,值江陵当轴,其二子亦以是科第上等,使交同榜名士,公所最注目者,然公澹然弗顾也。
都水主事,议罢神岭山采石,民得不扰。
稍迁仪制郎中,多与藩邸关。
时沈藩负大力,有所干请,俞旨每从中出,公争甚强,事得寝。
出以按察副使,备兵上荆。
荆多庶宗,贫无赖,不受有司约,公为曲贷其困,巳稍整齐之,遂循循奉法。
山东参政,以病致仕,起补福建参政,税珰高寀,与红毛番通,许其贡市,为疏请,而番舶已泊漳门。
公亢言疆臣无延寇入门,理宜以死守。
下令集舟师,逼使去,珰无以夺。
其疏入,亦遂不行。
按察使,迁河南布政使,徙贵州
其地无成赋,一切车軨之备,仰给邻壤。
适徵发巨材,人多受值,而逋邻值因不至。
公下令先输木者受镪,立得材三千。
金筑安抚其民颇驯。
数苦豪右侵,公具请使内比为州,拓地千里,遂力请骸骨归里,逾年卒。
方公初释褐,从兄文恭公已在史馆,及文恭枋国,深以家门贵盛为嫌,不肯引兄弟使同列,公亦远自引避,每与客语,终日未尝一及相君
人或徵起居,唯唯而巳。
尝言吾辈坚立脚根,庶晚节不至秋蓬转,虽有智巧,岂能益吾命所无。
其自守若此。
所著有书礼二经补注、梅园集。
维基
沈一中(1550年—?
),字长孺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民籍。
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浙江乡试第十名。
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二甲第四十八名进士
工部屯田司主事,累升礼部精膳司郎中
二十年六月湖广副使二十三年十一月山东左参政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出任分守漳南道福建右参政按察使三十四年五月平定闽妖吴建,改大名道河南按察使三十五年闰六月河南右布政使三十八年五月官至贵州左布政使
文章以才气辞藻见长,而短于剪裁澄汰。
陈邦彦明末清初 1603 — 16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7 【介绍】: 广东顺德人字会斌
诸生,意气豪迈。
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
唐王聿键读而伟之。
既即位,授监纪推官
未任,举于乡。
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
,闻隆武帝败,乃止。
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
旋闻王兵败,避居山中。
清兵破广州观生死。
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兵攻广州
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城固守。
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
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全粤诗·卷六八六
陈邦彦(一六〇三—一六四七),字会斌一字会份号岩野
顺德人
恭尹父。
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举人
明年,升兵部职方司主事,监粤西“狼兵”。
隆武帝死难后,参与拥立永历帝,授兵科给事中
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邦彦招募义军,联结张家玉陈子壮牵制清军,欲图恢复,兵败退守清远,城陷被执,不屈遇害。
著有《雪声堂集》、《陈岩野先生集》。
明史》卷二七八有传。
林以良
全粤诗·卷二五一
林以良字遂元
增城人
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举人
横州知州
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四。
张邦教
维基
张邦教福建建宁府浦城县人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福建乡试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进士,授广西南宁府推官,署横州事,赠置学田,以赡贫士。
任瀚明 1502 — 15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南充人字少海
嘉靖八年进士
廷对献替剀切,天子亲题其制策,名动一时。
吏部考功主事翰林院检讨
旋辞官家居,专心学问,晚年潜心于《》,深有所得。
亦好道家修炼之法。
卒年九十三。
翰字少海南充人
嘉靖己丑进士,选庶吉士
吏部主事,历员外郎中,改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
有《忠斋集》。
田按:少海诗音节抗朗,在嘉靖八子中自为一派,舆前后七子略近。
维基
任瀚(1502年1月16日—1592年1月22日)字少海号忠斋自号五岳山人,四川顺庆府南充县县城北郊(今南充市顺庆区舞凤街道)人,祖籍西充县明朝官员、文学家,嘉靖八才子之一。
四川乡试第十三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二甲第三名进士
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升吏部考功司郎中十八年(1539年)左春坊左司直翰林院检讨
工诗文,诸体兼备,是嘉靖八才子之一。
一生两袖清风,王九德《刻任少海稿序》称“嘉陵江上,有山田数亩,钓台一区,不足资口食,而先生唯日坐草庐中,弹琴著书,淡然忘老”。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病逝家中,葬于栖乐山之南。
田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西永淳人字龙湖号汝器
嘉靖二十二年举人
岁歉,灵竹乡民聚众劫掠,官府议剿。
白知县,请勿用兵,单骑前往劝谕,皆感动解散。
后为岳州通判
押三殿大工木材赴京,卒于途。
史徐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巽伯溧阳人
都指挥乐山集。
敖毓元
维基
敖毓元(15世纪—16世纪),字化潜气元,江西临江府新喻县定安水北人。
敖毓元成化十六年(1480年)举人二十年(1484年)进士,拟授横州知州次年(1485年)有流星坠落,他上疏四件事:慎选大臣、慎选台谏、舍弃佛老、爱惜名器,指责当时的右通政李孜省和国继晓,上奏留中不报,不久被贬谪为云南临西县
临西距离西藏不远,北京官员都为他担忧,他笑说:「天地乾坤都是我家。
」到达云南黔国公沐琮极力劝止他,他回应:「虽我想生存,但有事比生存更重要,为何携带妻儿前往?
」之后敖毓元因道阻寓居丽江,和土司木泰讲述周孔之道,又晓以大义教育丽江人,馀暇醉心诗歌经史,和在中原时一样。
明孝宗继位,起用他为给事中,又因为言事谪任桂阳知州;在该处以严为治,拆毁州内淫祠、建设社仓,令民吏畏服。
明武宗重用宦官,经常取特旨审问官吏攻讦,奸民畏惧他的严明,到京师诬告他,朝廷派宦官至州查核,他坚持不肯私请,又自以理直多番理论,而遭太监某陷害杖死。
临西时著有《梅花百咏》,内容突显他的其清风气骨,不随波俗流。
萧岑
全粤诗·卷一六二
萧岑字邦镇号檗斋
顺德人
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一四八六)举人,官横州知州
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二。
任谷明 1446 — 1505
维基
任谷(1446年—1505年)字生之广西省南宁府横州驯象卫军籍,治《春秋》,年二十七岁中式成化八年壬辰科第三甲第四十五名进士
十月十七日生,行一,曾祖任思义,大使;祖任致远;父任信,训导;母胡氏。
慈侍下,妻吴氏。
国子生中式广西乡试第二十六名举人,会试中式第八十七名。
南京户部主事,历郎中,擢福建布政司参议
韦銮
字君用横州人弘治乙卯举人
历任大庾秀水学训导
师模振举,士类欣然。
宁乡知县,爱民育士,恤狱缓刑。
民间谣曰:“韦明府不要钱,不罚纸”。
致政归,民慕恋之。
杨循吉明 1458 — 15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8—1546 【介绍】: 苏州府吴县人字君谦
成化二十年进士
礼部主事
好读书,每得意则手舞足蹈,不能自禁,人称“颠主事”。
以多病,致仕居支硎山下,课读经史。
性狷介,胸襟狭隘,好持人短长。
武宗南巡至南京,召赋《打虎曲》称旨,令改武人装,随从左右,常使为乐府、小令,以俳优待之。
循吉以为耻而辞归。
晚年落寞,更坚癖自好。
有《筹堂集》及杂著多种。
君谦吴人官仪制
循吉字君谦吴人
成化甲辰进士,授礼部主事,以病乞归。
有《筹堂集》十二卷、《都下赠僧诗》一卷、《菊花百咏》一卷、《斋中拙咏》一卷、《灯窗末艺》一卷、《攒眉集》一卷。
(《艺苑卮言》:杨君谦为仪部主事,与郎中不相得,因谢病归。
久之,病良已,起复除原官。
君谦多病而好读书,最不喜人间酬应。
尝开卷至得意,因起踔掉不休,人遂相目呼「颠主事」云。
复官弥月,再乞病告,吏部以格不可,曰:「郎病已,复病耶?
安得告?
而可为者,致仕耳!
君谦恚曰:「吾难致仕何!
」即自劾罢,时仅三十馀。
既以归,益亡复问外事,而踪迹益诡怪寡合,出敝冠服赢舆马,故以起人易而更侮之。
又好缘文章语中伤人。
正德末君谦老且贫,尝识伶臧贤,为上所幸爱,上一日问:「谁为善词者,与偕来。
」贤顿首曰:「故主事杨循吉吴人也,善词。
」上趣为诏起。
郡邑守令心知故,强前为君谦治装,见君谦冠武人冠,韎韐戎锦,已怪之,又乘势语多侵守令。
已见上毕,上每有所幸燕,令君谦应制为新声,咸称旨受赏,亡异伶伍。
又不授君谦官与秩,间谓曰:「若娴乐,能为伶长乎?
君谦愧悔,汗洽背,谋于贤,乃以他语恳上放归。
益不自怿,诸后进少年非薄之,亡礼问者,而其文亦渐落,不复进。
卒穷老以死。
所著《奚囊杂纂》,未成书。
《续吴录》:家君尝云,杨君谦先生过,大父令题家君扇,语以当扩大其意,遂题云:「山人扪摸胸次笑,烟水万顷云千层。
」又题一画扇云:「一竿,一笠蓑,知是陆鲁望,知是张志和
醉醒张眼问人世,我是何人识得么?
」又题云:「蚕豆香生涧水深,溪边闲立听风吟。
有人识得寒山子,直到天台寺里寻。
」此皆过家君时顷刻书,故载之。
《笔精》:吴郡杨循吉初授官即致仕归。
读书支硎山南华寺,沈石田赋诗以美之云:「到手功名赋《子虚》,深山长谷觅安居。
读书已足功名事,更读人间未见书。
」「都门祖帐百花飞,多见龙钟赋《式微》。
较取柳条千万折,不曾送一少年归,」 谈迁《枣林杂俎》:武宗南巡,于北固山上见杨循吉留题,因召见行在,见上不能对,遂罢遣归。
忌者因以为伶人臧贤所荐,不知此际循吉贫不能糊口,其赴召也,典衣为装,恶从市伶人
王元美轻信,笔其事于《卮言》,因而传播天下,冤哉!
徐文贞云:世庙初年欲起君谦,闻其颠而止。
杨公实颠,不以伶人事也。
愚按:正德十六年癸未京师,是日即杖臧贤等于午门,戍边。
安得从南巡荐循吉也?
江宁徐子仁霖亦曰臧贤所荐。
是年十二月,上至南京,贤死久矣。
流闻之谬如此。
田按:君谦才力富赡,徒以不受古人检束,取易晓于里夫竖子,故体多近俳,然集中合作如《咏阳山云泉庵大石》、《永石假山》诸篇,未尝不叹为奇宝也。)
维基
杨循吉(1458年—1546年)字君卿,一作君谦号南峰直隶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
明朝官员。
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进士
礼部主事,累官郎中
不久以病辞归,结庐于支硎山(今观音山)下,专事著述。
自言:“君以我乐山林耶?
我非忘世爱陇亩。
衙门晨入酉始出,力不能支空叹愀。
明世宗嘉靖年间,曾献《九庙颂》和《华阳求嗣斋仪》。
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八十九岁。
夏懋学
维基
夏懋学字力庸广东海阳人同进士出身
祖夏建中嘉靖庚子举人,知建平县,从平张琏之乱,擢横州知州时称循吏
夏弘隆庆庚午举人诏安知县学者称铭乾先生
懋学少聪颖,登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授浙江海宁县知县,谪顺天府知事,挞魏珰悍竖,几遭不测。
寻擢顺天府推官,襄助修德陵,特擢户部郎中,在部数年,请假归。
家居,闻甲申变,恸哭,寻卒,赠光禄寺少卿
三世俱祀乡贤
耿定向明 1524 — 15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4—1596 【介绍】: 湖广黄安人字在伦号楚侗,晚年讲学天台山人称天台先生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授行人。
御史,出按甘肃
秉公弹劾,无所私。
隆庆初,为大理寺丞,忤高拱,谪官。
万历中,历刑部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
张居正夺情,定向誉之而贬言者,时议訾之,告归。
学术本王守仁,初与李贽为友,招之至黄安,论学主张不同,乃相交恶。
有《耿子庸言》、《先进遗风》、《耿天台文集》等。
维基
耿定向(1524年—1596年)字在伦号楚侗人称天台先生湖广黄安(今湖北红安)人,同进士出身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湖广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会试四名,廷试三甲一百三名进士吏部观政,授行人司行人三十八年九月考选云南道试御史三十九年三月实授,四月吏部尚书吴鹏攀附严嵩耿定向书奏揭发吴鹏的六条罪状。
四十一年(1562年)三月提调南直隶学校
隆庆元年(1567年)七月大理寺右寺丞二年九月回籍养病。
高拱擅权,四年十月官员考察以浮躁浅露,被贬为横州判官
后迁衡州府推官,升工部屯田司主事
万历初朝臣举荐,九月升尚宝司丞二年八月升本司少卿三年三月太仆寺少卿,数日后再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御史协理院事,告归。
万历六年七月以原职起任福建巡抚八年请告归。
十二年三月诏起为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八月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十三年四月刑部左侍郎十五年十一月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十七年九月官至户部尚书总督仓场十一月科道论劾,以病乞休,辞官回乡。
万历二十四年八月去世,享年七十三,朝廷追赠其太子少保谥恭简
除此他还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
曾在天台山上筑天台书院,并与弟耿定理耿定力一起讲学授徒,潜心学问,是活跃在阳明后学时期讲学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他推动了当时的讲学运动,并且注重纠偏救弊,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善,其部分思想主张成为东林学派的先声。
耿定向李贽鼓倡狂禅,学者靡然从风,指责其「异端」思想,称李贽使「后学承风步影,毒流万世之下」。
耿定向在传播学术、培养人才方面卓有成效。
高攀龙曾说:“平日私心不大服耿先生,不知其秉教铎乃端正如此。”
杨基元末明初 1326 — 13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6—1378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
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
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
善诗文,兼工书画。
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
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
洪武二年放归。
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
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
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
有《眉庵》。
词学图录
杨基(1326-1378后) 字孟载号眉庵
苏州长洲(今吴县)人,原籍嘉州(乐山)。
高启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精书画。
有《眉庵》,词在集中。
杨基(1326—1378后) 明代诗人。
字孟载号眉庵别号去非又号雪海
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吴中(今江苏苏州)
元末入起义军首领张士诚幕,明初为荥阳知县,官至山西按察使
高启徐贲张羽合称“吴中四杰”。
工诗,擅书画,有《眉庵》《眉庵词》等。
洪武六年(1373)奉使湖广十二月二十一日初到武昌,慕名登临黄鹤楼,写七古《黄鹤楼看雪》,描写黄鹤楼的雪中奇景。
后再次登临,写七古《雪中再登黄鹤楼》,抒发“平生不愿万户侯”和“但愿武昌连日雪,日日醉登黄鹤楼”的感慨;诗句“玉树参差”、“瀛洲浩荡”被后世书法家题写在高冠山上五座石牌坊中的“坊”横额上。
字孟载吴人
㓋武时官按察。
眉庵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孟载,其先嘉州人
居吴,初以饶介客安置临濠,复徙河南,放归,起知荥阳县,谪钟离,以荐为江西行省幕官,坐罪落职。
复起奉使南广右,还授兵部员外郎,出为山西按察司副使,进按察使,寻夺职供役。
眉庵集十二卷。
字孟载,其先嘉州人,家于吴,为张士诚记室
初安临濠,旋徙河南,放归。
起为荣阳知县,召至,改太常典簿,再谪钟离
被荐为江西行省幕官,以省臣得罪,落职。
复起,奉使湖南广西,授兵部员外郎,出为山西按察副使,进按察使,夺官输作,卒于工所。
有《眉庵》十二巷。
陶宗仪书史会要》:杨基正书师钟元常,行草师二王。
画史会要》:孟载善山水竹石。
麓堂诗话》:杨孟载《春草》诗最传,其曰:「六朝旧恨斜阳外,南浦新愁细雨中。
」曰:「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诚佳。
然「绿迷歌扇,红衬舞裙」已不能脱元诗气习,至「帘为看山尽卷西」,更过纤巧,「春来帘幕怕朝东」,乃艳词耳。
南濠诗话》:世称高、杨、张、徐,孟载诗律尤精。
如云「花无桃李非春色,人有笙歌是太平」,「一官不博三竿日,万事无过两鬓星」,予爱其闲旷。
及「乱世身如危处立,异乡人似梦中来」,「千金已废床头剑,一字无存架上书」,则又叹其困穷。
如云「红雨落花来衮衮,绿波芳草去迢迢」,「六朝旧恨残阳里,南新愁细雨中」,予爱其含蓄。
及云「柳色嫩于鹅破壳,藓痕斑似鹿辞胎」,「小雨透花青见萼,轻雷催碧抽尖」,则又惊其新巧。
至「翠袖锦筝邀上客,画船银烛照归人」,「高楼锦瑟花连屋,深巷珠帘映桥」,则又见其情致之绮麓矣。
宣王石鼓青苔涩,武帝金盘玉露多」,「八阵云开屯虎豹,三江潮落见鼋鼍」,则又见其气象之突兀矣。
他如「半醉半醒花冉冉,闲愁闲闷雨沈沈」,「恨不发如春草绿,笑曾花似面颜红」,「万里归心鸥送客,片时残梦鸟惊人」,则又优柔痛快而无牵合排比,其亦诗人之豪者哉!
诗薮》:杨孟载《结客少年行》,用沈君攸体。
如「豪名独擅秋千社,侠气平欺蹴鞠场」,「白璧一双酬剑客,明珠千斛买胡娘」,「金丸挟弹章台左,宝骑闻筝太液旁」,「梅子隔墙羞掷果,桃花深院笑求浆」等语,视沈作远过之。
又《岳阳》一首,壮丽欲亚孟浩然,其末句「何入夜吹笛?
风急雨冥冥」,尤为脍炙。
《明诗别裁》:杨孟载七言短古,原本李颀常建诸公。
田按:孟载少负诗名,杨铁崖来吴下,于坐上属赋《铁笛歌》,即效铁体歌云:「铁崖道人吹铁笛,宫徵嚼含太古音。
一声吹破混沌窍,一声吹破天地心。
一声吹开虎豹闼,彤庭跪献丹扆箴。
问君何以得此曲?
妙谐律吕,可以召阳而呼阴。
都将春秋》一百四十二年笔削手谱成,透天之窍价重双南金
掉头玉署不肯入,直入弁峰绝顶俯瞰东溟深。
王纲正统著高论,唾彼传癖兼书淫。
时人不识我不厌,会有使者徽球琳。
具区下浸三万六千顷之白银浪,洞庭上立七十二朵之青瑶岑。
莫邪老铁作龙吼,丹山凤舞江蛟吟。
勖哉宗彦吾所钦,赤泉之盟犹可寻。
更吹一声振我清白祖,大鸣盛世载赓阜财解愠南风琴
铁崖得此诗大喜,挟与俱东,谓从游者曰:「吾在吴又得一铁,优于老铁矣!
」此诗虽不见工,然对客挥毫,可以想其豪宕之气矣。
眉庵》中不乏冲雅之作,特才华烂漫,时伤纤巧。
弇州摘其「判醉望愁醒,愁因醉转增」,是词中《菩萨蛮》语。
「尚短如新折后,已残花似未开时」,是《浣溪沙》调语。
诧附和之,摘至数十联。
昔人评苏子瞻词是诗,秦少游诗是词。
弇州、诧所云,固未损其声价。)
朱允炆明 1377 — 140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朱允炆 惠宗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让皇帝 1398年—1402年
建文 1399年—1402年六月 四年六月明成祖废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7—1402 【介绍】: 明朝皇帝。
太祖孙,皇太子朱标子。
洪武二十五年,以父死,被立为皇太孙
三十一年太祖死后即位。
次年改元建文
齐泰黄子澄计削藩。
建文元年,叔燕王朱棣起兵,以“靖难”为名。
四年,燕兵渡江破京师
帝在宫中自焚死,传说谓从地道出走为僧,流浪各地,其说难信。
原无谥,清乾隆时追谥“恭闵惠皇帝”。
朱允炆(1377~?
) 即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
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称明惠宗
在位期间颇有作为,史称“建文新政”。
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永乐皇帝)攻破南京朱允炆失去皇位,失踪后下落成谜。
据清初傅维麟所撰《明书· 忠节传》之《程济叶希贤、杨应能传》记载,宣德七年(1432)“五月,师(即朱允炆)至武昌,登黄鹤楼仙枣亭,有‘何年化鹤归’之句”。
释应能伪姓杨氏。
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
讳允炆
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
及读书甚聪颖。
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
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
谁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
也有清遍九洲。
太孙吟云。
谁将玉指甲。
掐作天上痕。
影落江湖里
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
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
乃授以一小箧。
封钥甚密。
戒于急难方开。
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
年二十有三。
明年改元建文
方孝孺翰林侍讲
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
变更太祖旧制。
于是诸王多不逊服。
乃曲加恩礼。
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
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
遂逼燕起靖难师。
南讨黄齐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金川门。
帝纵火焚宫。
太祖遗箧视之。
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
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
湖湘
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
居十五年。
升座演法归者甚众。
所至成大法席。
人不知是帝也。
复往南宁居一萧寺。
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
一众欢然。
久之至思恩州
立于当道值知州出。
从者呵之。
师言。
我是建文皇帝也。
自滇历闽至此。
今老矣。
欲送骸骨归帝乡
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
命驿送至京师
乃赋诗云。
流落江湖四十
归来不觉雪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
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及至
朝廷未审虚实。
太监吴亮曾经侍膳。
使审之。
师见亮即呼曰。
汝非吴亮耶。
曰不是。
师曰。
我昔御便殿。
曾弃片肉于地。
汝伏地餂食之。
何得忘也。
稽首大恸。
已而取入西内供养。
竟卒于宫中。
 系曰。
建文君既继大统之二。
应与贤佐之臣兢兢格守太祖之成法而补其未逮。
文皇帝亦安于藩邸矣。
乌有靖难兵破金川门哉。
为其一旦误用方黄辈。
讲周官行井田。
变更旧制威逼亲王文皇乌能坐视大宝隳于侏儒而束手待缚耶。
今数百年国家之鼎盛天下之治平者诚赖靖难之一旅耳。
建文事弇山集深言其既罹难必无出家之理。
既出家必无还宫之事。
杨应能牒是冒之也。
斯据国朝典故皇明通载及宪章录思恩志等说录之。
固于僧传是不可缺。
君子详焉。
伪姓杨。
实建文君也。
太祖之嫡孙。
懿文太子之长子。
皇太孙
讳允炆
生时顶颅颇偏。
太祖抚之曰。
半边月儿。
及读书甚聪颖。
一夕懿文太子与侍。
太祖命新月诗。
太子吟云。
昨日严陵失钓钩。
谁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
也有清遍九洲太孙吟云。
谁将玉指甲。
掐破上天痕。
影落江湖里
蛟龙不敢吞。
太祖览之不悦。
盖未得团圆。
影落江湖。
皆非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
太祖大渐。
乃授以小箧。
封钥甚密。
戒于急难方开。
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
年二十有三。
明年改元建文
方孝孺
翰林侍讲
直文渊阁。
日讲周官礼。
变更太祖旧制。
于是诸王多不逊服。
乃曲加恩礼。
侍读太常卿黄子澄
兵部尚书齐泰
议削诸王之权。
谋者先燕。
侍郎张炳
都指挥使谢贵
察燕动静。
遂逼燕起靖难师。
南讨黄齐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
金川门。
帝纵火焚宫。
太祖遗箧视之。
得杨应能度牒。
剃刀。
袈裟缁服。
遂削发。
自御沟出遁。
云游四方。
湖湘云南
复闽。
广西
横州南门寿佛寺
居十五年。
升座演法。
归者甚众。
所至成大法席。
人不知是帝也。
复往南宁
居一萧寺。
衲子云集。
师为随缘开示。
一众欢然。
久之至思恩州
立于当道。
知州出。
从者呵之。
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
自滇历闽至此。
今老矣。
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
赐号老佛
命驿。
送至京师
乃赋诗云。
流落江湖四十
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
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及至
朝廷未审虚实。
太监吴亮曾经侍膳。
使审之。
师见亮即呼曰。
汝非吴亮耶。
曰不是。
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
汝伏地餂食之。
何得忘也。
稽首大恸。
已而取入西内供养。
卒于宫中。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应能姓杨氏,或曰即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名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
”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遍九洲。
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
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
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对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
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
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
湖湘,历滇闽,复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
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能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
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能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
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
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归来不觉雪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及至,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
能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
”曰:“不是。
”能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
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