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郑二阳
维基
郑二阳字敦次号潜庵,河南开封府鄢陵县军籍。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初授德安府推官,听断明允,事无冤滞。
视篆孝感,旧例岁派富民数人供驿传帷帐器具,民苦之,二阳至,悉自办,遂除其弊。
先是潞藩诸庄中官往来收租,民不胜扰,乃为设立区头,供亿赔偿,又辄破产。
二阳请于台司,罢区头,有司为之徵解,中官止受成事,人便之。
行取如京,父老攀辕饯送,络绎山谷。
时逆珰专国,气焰熏灼,令所私授二阳疏稿使劾杨涟不法事,清要可立得,二阳不从珰意,乃左授南工曹。
天启七年转南礼部仪制司郎中崇祯元年秋调南吏部文选司郎中,丁祖母周太宜人艰,服除迁海防佥事
盐漕军门大珰杨显名欲府道以属礼见,二阳谓兵道不与盐筮,且敕书无提衡监司语,屹不为动。
当是时寇犯凤阳,焚祖陵淮阳大震二阳韎韐临戎,简练将卒,一切战守之具无不备。
及寇再躏滁州,屠六合,而扬卒无烽火之警者,皆二阳绸缪之力也。
举廉卓第一,加淮扬道参议
泰州以灶变告,即亲历诸场开谕,为除蠹害,事遂寝。
淮南旱蝗,饥民枕藉于道,乃立五厂赈济之,全活者甚众。
二阳治扬五载,宽房税,毁铺禁,革赎锾,停凤米,釐剔百年积弊,民甚德之。
及去任,郡城、瓜州泰州东台建祠者六。
崇祯十二年三月,用廷臣荐,召对平台,五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协理寇军务
所属地界四省群盗日炽,会楚豫淮皖合剿五营大贼,丁启睿张献忠麻城二阳乃提兵与宋一鹤凤阳总督朱大典蹙贼左金王、老回回等于潜山怀宁山中,追破争世王于灯草坪,斩首千八百级,一时东南半壁赖其保障。
李自成督师丁启睿左良玉皆往援汴,献忠乘间而东,掠民益军,习水师巢湖太监卢九德以总兵官黄得功刘良佐之兵战于夹山,败绩,江南大震,督抚解任听议,二阳四月十五日解任,至五月初七日庐州献忠陷没,时新抚徐世荫已任事二十馀日,刑科翁元益袒徐劾二阳二阳遂被诬逮法司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吴履中请以赎金释系禁诸臣,二阳借贷纳赎,被释出狱。
将治装,值国变,与周元亮微服出都门,因作《逐妇吟》以明志。
南下寓居京口丙戌(1646年)归里,杜门以诗文自娱,屡荐不起。
敦宗睦族,至老不倦,卒年七十一。
主要活动
  • 161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齐一经明 1539 — ?
维基
齐一经(1539年—?
),字训汝,山东莱州府平度州潍县人,民籍。
山东乡试第四十八名举人
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二百七十四名,三甲第二百零九名进士
交城五年七月考选,擢户科给事中,历礼科左、吏科左,奏弹不避权贵,神宗嘉其鲠直,尝书之御屏曰:齐一经强口强舌。
出守德安府,十四年正月升浙江副使,改河南副使,十六年十二月升至山西分守河东左参政,卒祀乡贤
主要活动
  • 157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甘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永新人字子开号应溥
万历五年进士
南京礼部郎中,出为贵州副使,官终湖广参政
有《古今韵分注撮要》、《白鹭洲书院志》。
维基
甘雨字应溥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人,民籍。
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江西乡试第八十六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万历八年四月,命福建道监察御史甘雨巡督长芦等处盐课兼理河道。
十年正月,准福建按察司佥事甘雨致仕。
十四年正月,以蔡国珍福建副使李盛春江西右参议甘雨为浙江佥事,皆致仕,经荐,从吏部推举,以原职起用。
万历十七年(1589年)德安府推官
主要活动
  • 1577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黄子美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曲阜人字尚仓
万历八年进士
授南京刑部主事历官延安知府
万历二十年,参预平定宁夏哱拜起事。
官至按察使,辽海、东宁监军
维基
黄子美字尚含,山东兖州府曲阜县民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
其先江西南昌人黄庭坚之后,明初徙居山东曲阜
子美兄弟六人,皆以儒雅称,独子美岐嶷不凡。
弱冠登山东乡试第二十三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九十二名,登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
授南刑部主事,迁德安府知府,再补延安府
转西宁兵备副使,以塞功加参政
叙升按察使,起为辽海东宁监军
巨珰高某治税,大帅李成梁治兵,皆政事之当相关者,子美与议,每落落难合,既不得行所志,郁郁求去,未及报命而卒。
尝自名读书处曰今是,题联云:三仕归来三径适,觉今是而昨非;一贫博得一身闲,信此羸而彼诎。
主要活动
  • 1580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宋钺明 1478 — ?
维基
宋钺(1478年—?
),字德威武功中卫旗籍,山东武定州人
顺天府乡试第十一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十□名,登第三甲第九名进士
擢授监察御史巡按山西历官南阳府德安府知府
主要活动
  • 151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姚善明 1360 — 14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0—1402 【介绍】: 德安府安陆人,初姓李,字克一
洪武间举人
祁门县同知庐州重庆二府
洪武三十年苏州知府
为政持大体,不烦苛细。
燕兵南下时,密练民兵为备。
建文四年诏兼督苏松常镇嘉五府兵勤王,兵未集,燕主入,被执死。
李芳华
维基
李芳华(17世纪—1638年),字光远湖广德安府安陆县人
李芳华个性孝友,和兄弟同居,在是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获授太平推官
其时流寇入侵江北,他以监纪守卫采石,严格管理军旅,人民赖以安稳,不久去世,芜湖居民在矶上建坊表彰其功绩。
主要活动
  • 1634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张淳明至南明
维基
张淳(16世纪—17世纪),字固存号胥庭德安府孝感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张淳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大理寺观政,两年后(1633年)获授行人。
十一年(1638年),他在考选期间向崇祯帝讲述时政得失,升任工科给事中
当时六科官员都在考核内容誇大被考者的好处,只有他老成大体,切合时务;亦因此弹劾首辅张四知担任祭酒时贪污行径,遭贬谪为顺天府照磨,升大理寺右寺副至弘光年间钱元悫陈济生同时任命,擢官太仆寺丞,其后辞官归乡,老死在家。
主要活动
  • 163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黄巩明 1480 — 15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22 【介绍】: 福建莆田人字伯固号后峰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德安府推官
正德中武选郎中,上疏陈六事,谏南巡,清诛江彬,遂下诏狱,廷杖斥为民。
既归,潜心著述。
世宗立,召为南京大理丞,致仕卒。
天启初追谥忠裕
有《后峰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固莆田人
弘治乙丑进士,官大理寺丞天启初追赠少卿谥忠裕有后峰集
主要活动
  • 1505年,进士
李文华
维基
李文华字惟顺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人,民籍。
江西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一百六十名,登第二甲第三十八名进士
嘉靖三年(1524年)德安府同知四年七月广东按察司佥事
主要活动
  • 151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邓文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沙县人字德声
洪武十八年进士
茂名知县,以治绩著称,召为刑部主事,累升至佥都御史
察川陕私茶,驸马都尉欧阳伦以鬻私,为其所劾坐死,己亦坐是出知武昌府
维基
邓文铿字德声福建沙县人
洪武十八年(1385年)邓文铿中三甲进士
授官任茂名县知县,因政绩显著升任刑部主事,累任佥都御史
其身在御史台,敢于直言并弹劾权贵。
此后因事连坐,改任武昌府知府,又改知德安府
后转任苑马寺卿
宣德元年(1426年)致仕。
永安县志》有传。
主要活动
  • 138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康天爵
维基
康天爵(1489年—?
年),字汝修山西平阳府临汾县人,军籍。
治《礼记》,由国子生中式丁卯(1507年)山西乡试第五名举人,年三十五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三百二十七名,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五名进士
陕西鄠县知县,擢监察御史,迁德安府同知嘉靖十二年(1533年)五月山东按察司佥事
官至陕西布政使司参议
主要活动
  • 152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范理明 1408 — 1473
维基
范理(1408年—1473年)字士伦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
宣德己酉解元,联捷进士
官至南京吏部侍郎
宣德四年(1429年)己酉浙江乡试第一名举人
宣德五年(1430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三名。
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二十七名。
江陵知县,用少保杨溥学士马瑜交章荐,升德安府知府,进福建右参政,历贵州左布政使,擢南京工部左侍郎,寻转南京吏部左侍郎,两乞休致不允,满考来觐,卒于京邸,年六十六,赐葬祭如例。
主要活动
  • 1430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邹观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德安府云梦人字孚如
万历八年进士
吏部主事,以言论不合,乞归。
后补南京兵部郎中,擢太仆少卿,未任卒。
有《邹孚如集》。
维基
邹观光字孚如号太泽湖广德安府云梦县人,民籍。
湖广乡试第四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六十七名,登三甲第一百四十六名进士
吏部文选司主事十三年河南考试官
南京兵部职方司郎中,升南京光禄寺少卿南京太仆寺少卿
主要活动
  • 1580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黄腾春
维基
黄腾春字序宾号怡堂留守左卫匠籍,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
顺天府乡试第一百五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七十六名,登三甲第一百五十三名进士
行人司右司副
官至湖广德安府知府
主要活动
  • 158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范理明 1410 — 14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0—1473 【介绍】: 浙江天台人字道济一字士伦号省庵
正统七年进士
江陵县
大学士杨溥知其贤,荐知德安
官至南京吏部左侍郎
有《读史备志》。
字道济天台人
宣德庚戌进士,授江陵知县
德安知府,再擢福建布政使,改贵州,拜南工部侍郎,改吏部
有《丹台稿》。
田按:杨文定执政时,其子自家来省,道出江陵
不为县令所礼,乃天台范道济也。
文定重之,擢为德安知府,再擢布政使
或劝当致书谢,道济曰:「宰相为朝廷用人,非私理也。
」人两贤之。
道济治吾黔,实惠及民,祀之名宦。
主要活动
  • 1442年,进士
陈谟
维基
陈谟(1483年—?
年),字师禹四川重庆巴县人,民籍。
治《书经》,行三,嘉靖元年四川乡试第四十二名举人,年四十一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一百二十六名,第三甲第六十八名进士
曾任南京工部主事,督修南京太庙
官至湖广岳州府德安府知府
主要活动
  • 152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孔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禧
湖广安陆人字彦和
嘉靖二年进士
浮梁知县
积谷备赈,政多惠民,对上无所阿附。
调知云县,旋卒。
维基
孔僖(1479年—16世纪),字彦和湖广德安府安陆县民籍,云南永昌府人
孔僖祖先来自云南永昌府,个性端谨友爱,事兄如事父,喜欢为他人周济,贷款无法偿还者焚烧其债劵;嘉靖元年(1522年)他中举人次年(1523年)联捷进士,获授浮梁知县,洁身自爱,积谷防饥,刚直不阿,调官云县,未就任已去世,入祀浮梁名宦祠。
主要活动
  • 152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杨仲琼
维基
杨仲琼(1486年—?
年),字子石号邛徕四川嘉定州洪雅县人,军籍,治《易经》。
四川乡试第六十九名举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会试第二百二十四名,登第三甲第八十三名进士
嘉靖五年德安府同知
主要活动
  • 152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张邦奇明 1484 — 15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4—1544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
弘治十八年进士
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
嘉靖间吏部侍郎,人不可以干私。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学宗程朱,躬修力践。
王守仁友善,论学则不合。
卒谥文定
有《学庸传》、《五经说》、《兀涯汉书议》、《环碧堂集》、《纾玉楼集》及《四友亭集》。
公字常甫,母沈太夫人方妊,梦神人奉玉笈宝签相授,及生公,有云如盖降于庭。
少资性绝人,于书无所不读,精思善学,期造为圣贤。
年十四,即能著作,十七举以明经计偕中进士,改庶吉士
内阁刘文靖公李文正公每称公不容口,由是名重馆阁閒。
正德初年,进简讨
时逆阉刘瑾擅政,朝士多附其门,公居常愤愤,著张骞乘槎赋以见意,盖以西域,以喻附者也。
竟力请补外,以便迎养,出为湖广提学副使
公至,修岳麓、明山二书院,身为诸生说经,且下令曰:学不师孔颜,行不希曾闵,即有文如雄褒,吾且斥之。
世庙时在安陆藩,欲就学告试。
公为别设一台课文,送入学。
至今张提学名重楚中。
未几竟致仕。
嘉靖改元,冉起为四川福建提学
国子祭酒
南京吏部侍郎
居父忧。
帝尝奉章圣皇太后过天寿山谒诸陵,言及择相。
太后曰:先王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必为太平宰相,其人安在。
帝谢曰:尚未用也。
即不俟公服阕,召为吏部侍郎
帝每阅公章奏,辄称善,以指书公名衣带间。
宫监数望见以白公,公答曰:上用我,当以尧、舜之道进;舍我亦有田可耕,此非吾所关心也。
诸珰为色沮。
帝常与翊国郭公、内阁李文康公论及人才,二公谓公学行文章当世第一。
帝欣然曰:朕意亦然。
时公左侍郎,摄太宰
故事,选部除擢,率先白政府
公曰:黜陟自有至公,今乃觇当轴为用舍,岂国家设铨衡意耶?
遂不往白。
李公心不平,适主断诏狱,翊国夜舁金四万诣公第,请宽其家人罪,公不受,曰:法者天下所共,即天子亦不得私之,况我曹耶!
卒入其罪,翊国更深衔之。
及帝欲迁公太宰,此二人竟尼之,且别使人摄,公不为动。
帝数欲相公都尉公秉一、陶真人俱帝所最幸,闻其语,因各遣人道意,但一枉临即可得。
相公谢终不往。
裕、景二王册封,朝议、晋、齐、楚建国甚多,今宜营浙闽,以民力。
公独不可,曰:江南财赋所出,且接壤留都,国初封吴王,即改于周,二百年来,谁敢复建此议,事遂寝。
帝慕道,于无逸殿改称永光宫,欲令内直大臣簪冠如道家。
内阁公谋之,公答曰:使我等背圣人,不能从也。
母老久思故乡,今日乞归有名矣,诸公任为之。
帝闻乃止。
同里部郎丰坊坐废家居,数从公求复用,公不可,乃辑世统,谓圣祖系出文王,宜建明堂封禅,以示万世,为图说成,帙献之
帝惑其言,心动,召所幸诸大臣与语,俱请退咨于公。
公曰:其人少有文学,行多不检,圣朝岂乏此一人。
今郊庙土木大兴,疆埸不靖,若复有此举,海内何堪。
诸大臣以复帝,更召公赐问,公答如初,帝乃止。
候久冉上卿云颂以伺意,帝终念公言,但宣付史馆而已,竟不用。
太后将合葬献陵,帝召诸大臣曰:廷臣惟张邦奇至孝,可授礼部尚书都御史以行。
翊国奏曰:张某虽诚谨,然其才不足大用,且年浅。
严相嵩久嫉公,亦奏曰:国家礼,卿无兼宪职例。
帝默然而罢。
公复以母年踰九十,力请改南,乃出为南京兵部尚书
然帝常念公,辄曰:张某何在?
数欲召公入相。
嵩更具密劄,谓公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即强之,必不为用也。
帝颇信之。
会荧惑入南斗,留都雷震,中夜星殒于江。
公谓天变异常,宜严武备。
占者曰:应在德望重臣。
次日,公不能冠栉卒,年六十有一。
是日鄞江潮赤涌起高丈馀。
帝闻讣惊悼,数曰:可惜张某,可惜张某。
即面谕辅臣遣恤,俱谓例应自请,乃止。
后阁中拟谥以文恪文敏,进帝,于疏右御书云:人谓张邦奇真道学,抹去原拟四字,大书定字于后,赠太子太保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常甫鄞县人
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累官南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
谥文定,有集。
邦奇字常甫鄞人
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出为湖广提学副使,改四川福建,入为右庶子,迁南祭酒,擢南吏部侍郎,召拜吏部侍郎
历掌翰林院詹事府事,加太子宾客,进礼部尚书,改南吏部,就改兵部
赠太子太保,谧文定
有《觐光楼》、《纡玉楼》、《四友亭》、《养心亭》、《靡悔轩》、《环碧堂》、《甬川》等集。
田按:「书提学湖广时,世宗在潜邸,就试学使,以此受知。
帝奉太后谒天寿诸陵,语及择相,太后曰:「献皇言提学张邦奇,他日可为宰相
其人安在?
」帝憬然曰:「尚未用也。
」即召为吏部侍郎
会以母老便养,改南京
帝念邦奇不已,与分宜语及之。
分宜邦奇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对,遂终不召。
卒后阁拟谧文恪文敏
帝抹去四字,大书「定」字,遂谧文定
庙堂制作,颇称庄雅。
《观光楼集目》,乐章仅列《秋享上帝》、《祀皇天上帝》二章,后人不知,妄将洪武及嘉靖时改制乐章一切阑入集中。
后之读文定集者,所当知也。
维基
张邦奇(1484年—1544年)字常甫号甬川兀涯浙江鄞县人
学者。
张时彻为叔侄亲戚,又同为南京兵部尚书,故二人有“叔侄尚书”之谓。
为学以程朱理学为宗,以涵养为事;与王守仁多有往来,为好友,但思想多有不合。
弘治十四年(1501年)张邦奇中式辛酉浙江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进士,由庶吉士检讨,参与《明孝宗实录》的编写修订。
以双亲年老求便,出为湖广提学副使
正德十年(1515年),任湖广提学副使,任上修缮了明山书院、岳麓书院崇正书院
之后,历职有四川提学福建提学右庶子翰林院侍讲
明世宗时,历职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侍郎
丁外艰归家。
明世宗曾经与母亲蒋太后拜谒天寿山的皇陵。
谈到择相时,蒋太后说:“先皇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可为宰相,其人安在?
明世宗醒悟道:“尚未用也。
张邦奇服阕后,任吏部右侍郎,并代理尚书职。
明世宗欲授张邦奇吏部尚书,被大学士李时郭勋二人所阻。
嘉靖十六年,执掌翰林院事
嘉靖十七年,任会试主考官,《玉牒》纂修官
嘉靖十八年,任太子宾客,充日讲官
后进礼部尚书,以母亲年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后改任南京兵部尚书
明世宗曾想将他召北京
严嵩答:“邦奇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
”,世宗信之,此事作罢。
嘉靖二十三年张邦奇逝世。
主要活动
  • 150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