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白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常州府武进人字楚英
永乐二年进士
给事中,调为钧州判官
廉勤有为,均平赋役,凡利于民者即兴之,妨于民者即去之。
秩满留任,始终如一。
维基
白瑜(生年不详—卒年不详),字楚英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
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第三甲第十名同进士出身
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撰永乐大典。
给事中
出为湖广均州判官
清廉勤政有为,任期秩满而民众不希望其离任,拜访官府请求留任。
最终任福建市舶司提举
曾经购买捐出若干亩田地于县学,帮助诸生用以耕种廪给。
主要活动
  • 1404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梁潜明 1366 — 14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6—1418 【介绍】: 江西泰和人字用之
洪武末举人
以才荐,知四会县
后历阳江阳春诸县,皆以廉能称。
永乐元年召与修《太祖实录》。
书成,擢修撰。
又代郑赐为《永乐大典总裁
十五年帝至北京太子监国,留辅太子
寻有人诬太子擅宥罪人,牵连及
下狱被杀。
有《泊庵》。
字用之泰和人
洪武丙子举人,授苍溪训导
以荐迁四会知县,改阳江,阳春。
永乐初,召修《太祖实录》,擢修撰,兼右春坊右赞善,再迁侍读
中谗死。
有《泊庵文集》十六卷,《诗钞》一卷。
(《四库总目》:潜文格清隽而兼有纵横浩瀚之气,在明初可自成一队。
此《泊庵》十六卷有文无诗,集末有康熙辛酉裔孙天清《续刻家集小引》云:「泊庵公诗集已瘗文冢,不复存人间。
」则旧本久佚矣。
东里集》:用之为文章驰骋司马子长韩退之苏子瞻,亦间出《庄》、《骚》,为奇务去陈言出新意。
古诗高处逼晋、宋,五七言近体诗皆可传。
抑庵集》:梁先生文如江河之流,汪洋衍迤,一与风遇,则波澜勃兴,鱼龙百怪,出没隐见,可喜可愕,真当代之杰作。
井观琐言》:梁用之丰赡委曲,亦当代一作家。
田按:用之五言,《选》体为多,近体有唐人格律,而时参宋派,永乐诗家最为杰出。
诗集鲜传,钱牧斋朱竹诧未见,故所录寥寥。
馀所获《泊庵诗钞》,乃用之孙廉嘉中刻于辰州者。
用之《滦水琼芽》诗序云:「前代揭学士称滦水琼芽,盖芍药芽也。
以代茶最胜,惜在北京时不及采而尝之。
」诗云:「每忆京台事事佳,还闻滦水产琼芽。
玉肤簇簇轻含雪,红甲重重浅映霞。
阳羡初尝须并美,骞林新赐可同誇。
傥教采掇封题去,自是春泉前煎雪花。
」骞林,武当也,明初入贡品。
丰台芍药盈畦弥陇,园丁捆载入市,士大夫家供瓶盂者在在皆是。
傥掇芽而烹之,为芍药增一故实,亦为我辈添一韵事也。)
骆用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原中馀姚人
正德戊辰进士,官兵部员外郎
维基
骆用卿(1476年—?
年),字原忠别号两山陕西宁夏前卫浙江余姚县人
骆用卿早年累试不中第,只好以经术在他乡教授学生。
同族人有军籍在陕西,被征召时贿赂官差,将骆用卿替代徵解走,到达陕西后,以卫学生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陕西乡试第四名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进士,初授南海县知县历官兵部员外郎,致仕后侨居通州
他师从武当道士翁藏拙,精通堪舆术。
嘉靖中要建皇陵,大学士张孚敬尚书汪鋐交相推荐他,他在天寿山为世宗选择了橡子岭和十八道岭两处吉壤,并画了图进呈皇帝,最后十八道岭被确定为建陵地点,即今明永陵。
用卿后卒于通州
主要活动
  • 150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王光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崇祯初张献忠等起义反明,号小秦王
十一年,与张献忠等十余家降明。
张献忠谷城再起,诸家均重举义旗,惟光恩不从。
旋官郧阳游击
十四年,与都御史徐起元郧阳,拒义军,陷均州,以功名终。
恽釜明 1484 — 1543
维基
恽釜(1484年—1543年)字器之号后溪直隶武进(今江苏)人,进士出身
应天府乡试第八名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第二甲第四十八名。
湖广安陆州知州
丁忧归,服阙,补均州知州
南京户部员外郎,升郎中,调吏部
因忤同年张璁,出为温州府知府,后调成都府知府,以足疾不赴,著有《溪堂集》等。
主要活动
  • 152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释福登明 1548 — 1620
福登
别号妙峰
山西平阳人
姓续氏
春秋续鞠居之后也。
七岁。
父母值凶岁死。
无敛具。
荐席而已。
师无依倚。
为里中富人牧羊。
十二出家。
十八携钵至蒲坂
先是。
山阴
文昌阁于郡之东山
僧朗公居之。
师至。
日行乞于市。
晚投宿于阁中。
适王出游。
见之问
告之故。
王曰。
当善视此子。
他日必成大器。
遂留为弟子。
会地大震。
师被压不死。
王闻奇之。
谓师曰。
子幸免大难。
何不痛念生死大事乎。
遂入中条山
闭关习华严观。
取刺棘贴四壁。
不设床坐。
日夜鹄立棘中。
如此三年
稍有开发。
乃作偈一首呈山阴
山阴叹曰。
此子见处早如是。
不折之。
他日或狂。
因取宫人敝屣。
割其底洗净。
封寄之。
附一偈曰。
这片臭鞋底。
封将寄与你。
并不为别事。
专打作诗嘴。
师见之。
即对佛作礼。
以线系于顶上。
自此绝无一言矣。
三年破关往见王。
则具大人相。
王甚喜。
乃曰。
子虽知自己本分事。
但未闻佛法。
恐堕邪见。
介休山中。
有法师讲楞严。
促师往听。
受具戒。
作务而听。
年二十七也。
时王深敬三宝。
居尝自恨不能瓢笠远游。
一日谓师。
为僧不游方。
如井蛙耳。
南方多知识。
子宜往参。
归来可当老夫行脚也。
师遂行。
遍历丛席。
南京天界。
无极老人座下。
净头
打扫粪秽。
洗涤筹杖。
众怪其处洁净异尝。
净头道者
莫知为谁。
憨师。
时为副讲。
侦之累日始得之。
与纳交。
且期同行参访。
不旬日觅之。
已潜行矣。
师归见王。
王喜问所参何人。
师具述之。
师意在居山。
复入中条最深处。
诛茆吊影。
辟谷饮水者三年
大有开悟。
王日重三宝。
南山建大梵刹成。
强出师居之。
且欲求北藏经。
欲师亲往。
师住山日久。
发长未剪。
乃俗扮入
藏板贮大内
非奉旨不可得。
且久闭不发。
师得之如掇焉。
时憨师。
先已至都下
忠法师讲法。
师于马上识之。
下马相劳苦笑。
谓憨曰。
视我何如。
憨曰。
本来面目自在。
因拉憨随藏出京。
曰。
子之宿愿耳。
遂入五台龙翻石。
冰雪堆中。
得老屋数椽。
共栖之。
师夜游五顶。
遣昏散。
日刺舌血。
书华严经。
完起无遮大会。
结文殊万圣缘于塔院寺
凡一百二十日。
九边八省白。
赴会者路踵相继。
法筵之盛。
前所未有也。
两宫贤师德
温旨屡降。
私念大名之下难久居
因入芦芽结庵。
将终身焉。
圣母求师得之。
为建大华严寺于芦芽绝顶。
命师居之。
更造万佛铁塔七成。
紫柏尊者。
手书法华经一部。
安奉其中。
寻奉慈圣懿旨。
送藏云鸡足山
道出峨眉
礼银色光。
密矢铜殿之愿。
人弗知也。
自滇还山阴
请修万固寺大殿
殿高十三丈。
阔九丈。
渭河病涉。
行者苦之。
大中丞李公。
请建桥其上。
师住二年。
修桥十三孔。
复受请建宣府大河桥两重。
重三十二孔。
大河。
自胡地入中国。
水势汹涌。
最难为力。
师竟成之。
有若神助焉。
二桥与殿。
所费数百万金。
师寔空手无一文。
信施云集雨合。
莫知所从来。
福缘成就。
殆不可思议也。
既还芦芽。
开石窟于宁化所
窟深广高下。
各三丈五尺。
镌华严世界十方佛刹图。
万佛菩萨像。
精巧细密。
遂成一大道场。
沈藩见而喜曰。
胜因成就。
好息心住山矣。
师白峨眉未了之愿。
王乃𢌿万金于师。
取栈道入
王中丞象乾
总制其地。
迎师问心要。
因笑谓师曰。
三大士兄弟行也。
师于普贤如此。
不虑观自在文殊。
谓师不平等耶。
师曰。
贫道不过空拳。
效奔走耳。
若如所云。
有公力大人在。
王曰。
唯唯。
师一言而三铜殿岿然矣。
随殿各有渗金诸像。
峨眉五台各一。
普陀者不果行。
安置南京华山
两宫颁旨。
三山护持。
复举七处九会道场。
台山永明寺
庆赞之。
嗣后建太原之塔。
阜平之桥。
又辟茶药庵于龙龙关
上亲书其额。
又修滹沱河大桥
长五里。
修省城大塔寺。
寻还台山
料理所建上下道场。
立为十方丛林。
不留法属一人。
万历庚申八月
赐金佛绣冠千佛磨衲紫衣。
真来佛子之号。
是冬十二月
示微疾。
群鸟悲鸣。
异光匝地。
师乃集众开示毕。
端坐而逝。
年七十三。
腊五十一。
讣闻。
两宫遣中尝侍致祭赐葬于永明西冈
立塔焉。
慈宫。
别赐举葬之费。
师貌不胜衣。
语不出口。
始以小王助道。
终致圣天子圣母诸王为檀越。
凡所营建。
应念云涌。
投足所至。
遂成宝坊。
动费辄累钜万。
悉听能事有实行者主之。
萧远自如。
一衲之外无长物
飘然若浮云之聚散。
孤鹤之往来。
苟非深證唯心。
遇缘即宗。
其能尔耶。
侍御苏云浦
尝问道于师。
深有契于心。
乃曰。
人以妙师。
为福田善知识。
而实不知其超悟处也。
大司马汪伯玉
尝谓憨师。
方今无可为公师者。
妙峰耳。
故憨师。
倾心服之严事之。
亦无两人也。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七
释福登字妙峰
姓续氏平阳人,续鞠居之裔也。
生秉奇姿,唇掀齿露,鼻昂喉结。
七岁失怙恃,为里人牧羊。
年十二祝发,携一瓢至蒲坡,行乞村市,夜栖文昌阁庑下,阁为山阴王所建。
一日,王晨出游,值裴回阶间,见而异之,谓阁僧曰:“是子五官皆露,而神凝骨坚,他日造诣,殊未可量,曷善视之。
”顷之,地大震,屋宇倾覆,压于下,三日不死。
王闻,益奇之,因修中条栖岩兰若,使居焉。
乃闭关习禅,取棘剌列四旁,以绝依倚,不设床坐,尽夜鹄立,三年心忽开悟。
始至介休山,听讲《楞严》,遂受具戒。
策杖南走,遍参知识,浮南海礼普陀而归。
复于中条深处,诛茆辟谷,日饮勺水。
又三年,大有会心,山阴王建梵宇于南山,延登居之。
每念二亲,幽灵未妥,卜吉迁葬。
剌舌血书《华严经》一部,欲报劬劳,藉感人天。
复下山设无遮大会,结文殊万圣缘。
明神宗御极,皇储久虚,遣官武当,祷祈请乞,礼视高媒。
闻之乃曰:“吾徒凡所为,皆为国报本,今宜专诚尽忠,为皇上祈子。
”乃启会至百二十日,九边八省,缁白奔赴者,道路不辍。
事毕,一钵飘然,结庵芦芽。
期年,皇长子生。
奉敕就芦芽华严寺,造万佛铁塔于山巅,加赐金帛,命往秦晋中州饭僧已,忽念故山,往修万固寺,三载,塔殿楼阁,焕然一新。
渭川河水病涉,宣府西院议建大河桥。
应命至,度之,水阔沙深,乃桥二十三孔,亦竟成。
尝愿范金成三大士像,以铜为殿,送三名山,各就其显化之地祀焉。
己亥春,杖锡潞安,谒藩王
王适造渗金普贤像,送峨嵋。
铜殿事,王问:“费几何?
曰:“每座须万金。
”王欣然,愿造峨嵋者,即具缁重,送荆州,听其监制,用取足于王。
殿高广丈馀,渗金雕镂,诸佛菩萨像,精妙绝伦,世所未有。
殿成,送至峨嵋。
大中丞霁宇王公抚蜀,至,请见,问心要有契,公即愿助南海者。
乃采铜于蜀,就匠氏于荆门,工成,载至龙江
时普陀僧力拒之,不果往,遂卜地于南都华山,奏圣母赐殿宇安置,遂成一大刹。
乃造五台者,所施皆出于民间,未几亦就,乙巳春躬送至五台,议建台怀显通寺
上闻,遣御马太监王忠,圣母遣近待太监陈儒,各赉帑金往视,卜地殿安奉。
丙午夏五月兴工鼎新,创立大殿,前后六层,周匝楼阁,重重列耸,规模壮丽,赐额“大护国圣光永明寺”。
工竣,先事蛾嵋,继事南海
会倭夷搆难,海氛未靖,中途而止。
乃三卜三吉,至得宝华山,诣京都奏请,特敕许之,赐予有加,慈圣太后更赐造寺金及藏经、佛像、幢幡之属。
落成乃之五台,鸠工庀材。
帝与太后复赐内帑寺赐额,华严七处九会道场,所费悉出内帑
五台山路崎岖,行者苦之,至是平铺石片,三百馀里,溪有津梁,道有亭院,以相接待,迄今利赖。
造桥于阜平县,赐名曰“普济”。
筑庵于龙关外,敕曰“惠济院”。
渴饮病医,皇慈施舍,岁费帑金。
御书著妙峰额之于院,随颁龙藏,起阁供之。
更创七如来殿。
又于阜平立长寿庄,为太后祈福,殿阁七层,赐“慈佑圆明”额,以尊异之。
他如修会城道路石桥,皆人力所不能,一一成之,人服其神。
忽以微疾还山。
一日,鸟雀翻飞,绕檐喧噪,逐之不去。
曰:“百鸟哀鸣,吾将行矣。
”即命治龛,众见红光接引,端然而逝,寿七十有三。
,赐葬祭,塔于永明之西,御书封号“真正佛子妙峰高僧之塔”。
太后赐金千两,布五百匹,供葬事。
起于孤微,刻志苦修,终身胁不著席,一衲外无长物
足迹所至,屡有建立,动费亿万,天子圣母王侯卿相,皆乐助其成,岂偶然哉。
陆圻明末清初 161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4—?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钱塘人字丽京一字景宣学者称讲山先生
贡生
入清弃举业,以医为业。
康熙初,因南浔庄氏《明史》狱牵连被捕,寻得释。
广东为僧,法名今龙,一说入山为道士
有《威凤堂文集》、《从同集》。
清诗别裁集
字丽京浙江钱塘人
○《渔洋诗话》谓丽京晚年远游不归,或云在岭南为僧,名今龙,而朱竹垞太史谓其入武当道士,终莫能定也。
总之不知所终云。
字丽京钱塘贡生
有从同集。
慎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归安人
嘉靖间岁贡均州学正,捐俸置庙器。
任国子监典籍
张松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一说海盐人
善搏击,师事孙十三老,自言其法起于武当丹士张三峰嘉靖时传于宁波,而松溪为最著。
时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闻松溪名,求试。
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堕重楼下,几死,众僧始骇服。
门徒三四人,叶近泉为之最。
邓羽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南海人
初为青阳知县,后为道士
晚隐于武当山
永乐中不知所往。
有《观物吟》。
全粤诗·卷八○一
邓羽南海人
明初官青阳知县
后为道士,隐居武当南岩自号松石道人
不知所终。
著有《观物吟》。
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一〇〇。
范大儒明 1516 — 1580
维基
范大儒(1516年—1580年)字子师山东沾化县人
官至山西布政使司参政
山东乡试第三十五名。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登庚戌进士
湖广均州知州,历升副使,分巡口北,调岢岚
引疾归。
主要活动
  • 1550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杨逊明 1456 — ?
维基
杨逊(1456年—?
),字宗让湖广襄阳府均州人,民籍。
湖广乡试第七十三名举人
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会试第六十四名,三甲第五十九名进士
南京都察院理刑进士七年十一月实授南京陕西道监察御史,擢升淮安府知府正德元年(1506年)九月南京十三道御史李熙等以灾异条陈十事,并弹劾杨逊等人,遂令调简。
主要活动
  • 149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陈祚明 1382 — 14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2—1456 【介绍】: 苏州府吴县人字永锡号退庵
永乐九年进士
河南参议,以言建都北京非便,谪均州太和山佃户。
仁宗立,诏选用。
宣德初监察御史巡按福建,方面大员多被弹击。
以劝宣宗勤学,下狱五年,父瘐死狱中。
英宗立,复官。
累官福建按察佥事
后以疾归卒。
有《小学辨惑》。
维基
陈祚字永锡南直隶吴县(今属苏州市)人。
永乐九年(1411年)辛卯科三甲第一名进士
庶吉士,擢升河南布政使司参议
永乐十五年(1417年),与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联名上疏,反对定都北京,结果三人均被谪为均州太和山佃户。
陈祚却躬耕力作,处之泰然。
宣德二年,朝廷派人到均州召试,陈祚策论第一,又试吏部,再得第一,于是擢为御史巡按福建江西
当时天下承平日久,宣宗好游猎玩好,陈祚上疏谏言,宣宗大怒,将其逮至京师,籍没家产,家人十馀口也被禁锢,父亲死在狱中。
英宗即位后,获释复官,再出按湖广,上奏辽王朱贵烚有罪,却被指责有所隐瞒,又被逮至京师关押,不久获得赦免,改南京任职,又迁任福建按察使司佥事
数年后,引疾致仕。
家乡房舍早已被籍没,值得在门郊外租房居住,人称其“冷铁御史”。
四年后卒,年七十五岁。
横山桃花坞
明史》有传。
主要活动
  • 141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何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常州府江阴人字彦泽号竹鹤老人
永乐三年举人
初以部郎言事忤旨,谪武当宣德中袁州知府
画山水可比董源、巨然,梧竹蒲石之作尤佳。
正统中卒,年九十九。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彦泽江阴人
建文元年举人永乐初历官袁州知府
安曦明 1579 — 1624
维基
安曦(1579年12月17日—1624年)字玄炜号元旭山东济南府长山县人校尉籍。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山东乡试第六十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进士,任大同县知县,因敬候御史不周谪为均州通判分校湖广乡试,迁苏州府推官
丁艰服阕后任镇江府推官,裁免水陆额外一切使费,署常州府,力革织造羡金。
工部主事,督神庙陵工,极力节省,尝赐金以奖其劳。
官至工部员外郎,督惠王府工期间病卒。
主要活动
  • 160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凌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安吉人,后迁居乌程字彦能
洪武二十一年举人
应天府治中
为人刚正不阿。
后谪知均州
宣宗召拜兵部尚书
又调掌都察院事,固辞。
归。
邓青阳元末明初
万历湖广总志
邓青阳南岩道士
生于元季,早岁入武当从高士学黄、老、文始、庄、列、周易、参同、龙虎、大丹诸书,精思纯鍊,深得其奥。
凡所寓兴,吐辞发语,皆有激发。
武林,有“忘情消白日,高卧看青山"之句。
释广祯明 1528 — 1589年五月二十三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广祯字瑞庵姓孙氏,金台人也。
性奇谲,不齿群儿,见者异之。
心喜念佛,时喃喃作讽经语。
龙华荣庵茂居僧录左阐教,有重行,偶过从孙氏,祯甫七岁,见而奇之,因乞为沙弥,遂命与上足玺为弟子。
少长,即喜以声音为佛事,调练三业,精修六时。
年三十,登坛受具,大通法师教化昌隆事之多闻法要。
隆庆改元大宗伯举为龙华住持,大开法社,延禅讲宗师,集四方学侣,披阅大藏,阐少室、天台两宗。
后来诸方师匠,中兴曹洞,若大千润者,多发迹于斯。
妙峰登微时,以大藏因缘谒为引重公卿间,道风大著妙峰为法门推崇,亦藉资焉。
神宗极,尤尚法化,海内名蓝知识多出其门。
丁丑春妙峰憨山隐居清凉,倾心慕之,游五顶搜访于冰雪中。
居无何,杖锡南游,礼普陀,入天台,隐于通玄峰顶,鸟栖鷇食,于焉三载,专精一行三昧,有所发悟。
寻谢去,回策东吴,礼长干舍利。
长江,陟九华,匡庐,驯黄龙白鹿,揖五老,而望香炉,绕文殊经台三匝,涤除玄览以休,过黄梅求印證焉。
复游天目、武当,抵南岳求悟法华三昧处,回入伏牛,练磨众中。
三月,乃归。
万历九年辛巳春妙峰憨山建大会于清凉,与双林平、无遮允齐入法社。
壬午春,会罢,复与憨山结隐太行
冬初,始还故居。
甲申奉慈圣命,同妙峰饭僧秦晋伊洛诸名山。
因出关走芦芽,渡河华岳,览长安,阅雁塔留影,寻草堂罗什翻经处。
结夏圭峰,望太白太乙,略崤函而东,再入伏牛,访嵩少,参鼻祖单传,哭润公,扣马以归。
居顷之,复奉慈旨,赍大藏往天台庐岳,复之清凉还报。
喟然叹曰:“一介微僧,数叨慈命,抚心顾德,愧何以当。
”乃引疾独居,屏绝人迹,居常自足,无意于世。
生平后己先人,不以物为事,戒珠心月,秋露空寒,貌古神清,长松孤鹤,瞹然可亲,凛然可敬。
达观尝称之曰吾门之龙华,犹如秦镜真能照人肝胆。
其赏鉴如此。
抱疾期年,一日召诸弟子曰:“吾赖为佛子,愧无补法门,但耿耿此心,不敢辜负佛恩耳。
生谓我不足,死当我有馀。
尔其勉之,予行矣。
”言讫而逝,时万历十有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也。
寿六十有二,腊三十有奇,葬于京西北海之隆禧寺左,憨山为之铭。
章正宸明末 ? — 16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浙江会稽人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称东饿夫。
刘宗周弟子。
崇祯四年进士
庶吉士礼科给事中
以劾王应熊入阁不由廷推,下诏狱。
旋起历吏科都给事中,屡忤首辅周延儒,又诋兵部尚书陈新甲奸邪,既而会推阁臣失帝意,谪戍均州
弘光时大理丞
明亡为僧。
有《章格庵遗书》。
维基
章正宸(?
—1646年),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禹东饿夫
浙江会稽人,明末政治人物。
早年师从刘宗周崇祯三年(1630年)中式顺天府乡试第四名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进士工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与马世奇张溥等相交莫逆。
崇祯六年(1633年)任礼科给事中,因上疏弹劾辅臣王应熊崇祯帝大怒,被逮下诏狱拷讯,给事中吴麟徵傅朝佑救之无效,被革职归乡。
崇祯九年(1636年)冬,召起为户科给事中十二年湖广乡试副主考,从废卷中拔取曹胤昌为第一名。
巡视苏松诸郡饷务,陈漕政八害一要,升吏科右,十三年巡视太仓银库。
十四年洛阳被攻陷,福王朱常洵被杀,崇祯于乾清宫召对群臣,章正宸相继弹劾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督师杨嗣昌,在会推宣大总督人选上,首辅周延儒欲以门生江禹绪陪推,又欲起复被革职的门生前江陵知县史元调和恢复前辅臣冯铨冠带,被正宸争论,未能成功。
十五年五月,会推阁员,章正宸吏部尚书李日宣、掌河南道御史张瑄共事,先推十三人,帝命再推,又列十一人,六月辛酉,崇祯召对中左门,以滥举房可壮宋玫张三谟三人,将李日宣章正宸下狱,又谪戍均州
安宗时,官至大理寺左寺丞,见国事日非,弃官归里;鲁王监国时,授吏部左侍郎,掌部事,守赭山(在浙江萧山县),招募赭山乡民组建赭山营。
绍兴失陷,出家为僧。
主要活动
  • 163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