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陈宗问明初
维基
陈宗问本名裕,以字行,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
明初官员。
官至湖广武昌府知府
陈宗问“通经史,善书法”,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中式辛未进士
初任吏部主事(一作工部),升河南布政司参政
宗问在任内,廉洁有为,治理河道,成效卓著。
因事去职。
后随皇帝北巡,授吏部考功司郎中,又改出守武昌府,因上奏楚王府侵佔民田,被罚采石劳役。
劳役满后,官复原职,至临清即卒。
清光绪鄞县志》有传。
李乾德明末 ? — 16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西充人字雨然
崇祯四年进士,历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改湖南,转徙衡永。
南明永历时兵部侍郎巡抚川南,以措置失当为蜀人所恶。
后为刘文秀所杀。
维基
李乾德(?
—1651年),号雨然四川西充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人。
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崇祯时官至湖南巡抚
永历时,擢兵部侍郎巡抚川南
兵败自杀。
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
户部观政六年中书舍人九年顺天府同考。
十二年考选,授工部都水司主事,调兵部车驾司主事,再调职方司,十三年职方司员外郎
崇祯十六年(1643年)
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郧阳,未赴,即改巡抚湖广
当时正值张献忠肆虐湖广武昌已陷。
李乾德连丢岳州长沙衡州永州,直到张献忠转战四川李乾德放收复失地,因此贬官,前往督师王应熊军前效力。
永历帝即位后,擢乾德兵部侍郎巡抚川南
乾德,其故乡已陷,父亲亦遇难,李乾德说服将领袁韬攻佛图关,收复重庆,又据嘉定
永历四年(1650),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
孙可望刘文秀云南至,擒袁韬,陷嘉定李乾德与家人及其弟御史李升德,一同赴水自杀。
明史》有传。
郭仕明 1477 — 1528
维基
郭仕(1477年—1528年)字正学别号可斋江西赣州府赣县民籍,吉安府泰和县人
治《诗经》,行三,由县学生中式丁卯(1507年)江西乡试第八十三名举人,年三十二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二百四名,第三甲第二百八名进士
五年大理寺右评事八年丁母周孺人忧,十三年丁父忧,服除,进寺副,再进寺正
嘉靖元年(1522年)出知湖广辰州府三年甲申调任武昌府五年丙戌入觐,调贵州镇远府,升四川按察司副使,整饬威茂兵备七年十月卒于官。
王裕心
维基
王裕心(16世纪—1644年),字元涵山西汾州府孝义县人
王裕心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获授应天府教授,升南京国子监博士,上疏杨涟冤屈,数陈魏忠贤罪恶状,但都留中不报。
五年户部主事,管理太仓银库,纪录二次。
崇祯元年任会试同考,升员外郎
之后王裕心转官户部郎中管理银库,在年末岁终节省十馀万两,被称为清官第一;外任武昌府知府,题留。
崇祯二年告归侍养,丁忧
六年起补兵部七年山东大名道佥事八年陕西宁夏道参议,加副使十二年兰州道榆林道副使,加升陕西布政使司参政崇祯十三年(1640年)再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立下不少军功。
后来他致仕归里,北京李自成攻陷后绝食而死。
张元忭明 1538 — 15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8—1588 【介绍】: 浙江山阴人字子荩号阳和
隆庆五年进士
官至翰林侍读
好读书,躬行实践。
未第时即从王畿游,传良知之学。
有《绍兴府志》、《云门志略》、《翰林诸书选粹》、《不二斋文选》。
张元忭(1538~1588) 明代学者。
字子荩号阳和又号不二斋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隆庆五年(1571)状元,授修撰,仕至左春坊左谕德翰林侍读,曾任岳麓书院山长。
从师王畿,传良知学。
卒后追谥文恭
著述有《会稽县志》《绍兴府志》《不二斋稿》等。
武昌时曾数次登临黄鹤楼万历十年冬奉使湖广,作七古《雪霁登黄鹤楼》,表达了“但愿四海皆丰年,楼台歌舞人人欢”的美好愿望。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荩绍兴山隆人。
隆庆辛未进士第一历官左谕德侍读,有《不二斋集》。
维基
张元忭(1538年—1588年)字子荩号阳和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民籍,明朝状元、政治人物。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浙江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
隆庆五年(1571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
官至翰林侍读左谕德,有明一代修史属翰苑诸臣,故称张太史
万历己卯,教席内书堂,取《中鉴录》谆谆诲之。
卒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
天启初年追谥文恭
饶京
维基
饶京字君大号黄山,湖广黄州府蕲州民籍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人同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湖广乡试四十五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进士
吏部观政,本年接替蔡璿,担任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知县,后由骆天閒接任。
五年调任常熟知县崇祯元年(1628年)考选为江西道御史,管银库。
三年苏松巡按五年淮扬巡按七年南京刷卷,八年闲住。
崇祯十六年正月张献忠蕲州,令荐绅、孝廉文学各冠带自东门入,西门出;尽斩之,御史饶京等预焉。
顺治二年仕清,补武昌知府
仵瑜明 1477 — 15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24 【介绍】: 湖广蒲圻人字忠父号东澥
正德十二年进士
谢病归。
嘉靖初礼部主事
曾疏陈勤圣学、笃亲亲、敬大臣、开言路等十事。
以争世宗本生父尊号事,死于廷杖之下。
维基
仵瑜(1477年—1524年)字忠父号东澥湖广武昌府蒲圻县(今湖北省蒲圻县)人。
进士出身
仵瑜之父仵绅历任工部主事
仵瑜从小即有操行志向,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湖广乡试第一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第三百十九名,廷试二甲四十二名进士都察院观政,随即谢病归。
此后起用为礼部主事,再次引病归乡。
明世宗继位,起用为原职。
曾经上疏劝阻皇帝勤政并招募人才等建议。
大礼议事件中被杖身死。
王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松江府华亭人字元寿号两瞻
以上海籍中天启元年举人
宿州学正,屡迁工部郎中,榷税芜湖
崇祯末北京既破,诸榷税者多以自入,独悉归之南京户部
后任建昌知府,清兵陷城,被俘押至武昌,不屈死。
方孝孺明 1357 — 14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7—1402 【介绍】: 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
宋濂弟子,尽得其学。
洪武二十五年召至,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
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
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
修《太祖实录》,为总裁
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
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
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
有《逊志斋集》。
词学图录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一字希古别称缑城先生正学先生逊志方文正公等。
台州宁海人
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
宋濂学,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
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惠帝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更定官制,改文学博士
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四年六月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被执下狱,使草诏,坚不从,手书"燕贼篡位"四字,殉国。
方孝孺(1357—1402) 明代诗文家、学者。
字希直又字希古
宁海(今浙江)人。
洪武二十五年召至,授汉中府教授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
建文帝召为侍讲学士,任《太祖实录》总裁
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召其起草诏书,孝孺拒不奉旨,遂被杀,宗亲至友弟子凡八百馀人连坐被杀。
追谥文正
其学术醇正,文章纵横豪放。
曾撰《黄鹤楼诗卷序》(又题《书黄鹤楼卷后》),反映当时武昌地区战乱与《黄鹤楼诗卷》的编辑内容概略。
又作《武昌十景图序》,其中列入“石照亭”。
字希直宁海人
建文时,官翰林学士,死节。
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临海人
洪武中以荐授汉中教授
建文中召为文学博士,靖难师入,召草诏,不屈死。
有《逊志斋集》二十四卷。
(《四库总目》:孝孺学术纯正,而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
盖其志在于驾轶,锐复三代,故其毅然自命之气,发扬蹈厉,时露于笔墨之间。
燕王篡立之初,、黄诸人为所切齿,即委蛇求活,亦势不能存。
孝孺深欲藉其声名,俾草诏以欺天下,使稍稍迁就,未必不接迹三杨
而致命成仁,遂湛十族而不悔,语其气节,可谓贯金石动天地矣!
文以人重,则斯集固悬诸日月不可磨灭之书也。
) 《吾学编》:皇太子即位,廷臣交荐孝儒,侍讲筵,备顾问。
孝孺德望素隆,一时倚重。
上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必命孝孺就扆前批答。
孝孺尝作《书事》诗曰:「斧扆临轩砚间,春风和气满龙颜。
细听天语挥毫久,携得香烟两袖还。
」又曰:「风软彤庭尚薄寒,禦炉香绕玉栏杆。
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
」 (《南濠诗话》:方正学先生集,传之天下,人人知爱诵之,但其多杂以他人之诗,如勉学二十四首,乃陈子平作,《渔樵》一首乃杨孟载作,又有《牧牛图》一绝,亦元人诗。
《梦蕉诗话》:方孝孺《过严子陵钓台长短句》云:「正人先正己,治国先齐家。
如何废郭后,宠此阴丽华
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安足拟!
羊裘老子早见,独向桐江钓烟水。
」直于子陵心上说出。
宋诗不及于唐,固也。
或者矮观声吠并谓不及于元,是可笑欤!
正学论诗云:「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亦无俦,今人未识仑派,却笑黄河是浊流。
」「天历诸公制作新,力排旧习祖唐人,粗豪未脱风沙气,难诋熙丰作后尘。
」 田按:希直文章渊源出于宋景濂,而学术街纯正则过之。
姚江明儒学案》云:「景濂氏出入于二氏,希直以叛道者莫过于二氏,而释氏尤甚,不惮放言驱斥,有明之学祖也。
」诚为确论。
太祖诛戮功臣,至末年文武名臣尽,使得一二旧勋如宋国公颍国公者,靖难之师,孰胜孰负未可知也。
希直《送诚意伯士端括苍》诗云:「海内只今无盗贼,幽州兴兵恼邦国。
庙堂谋议岂无人,我怀中丞泪沾臆。
呜呼志士古所稀,留侯武乡今是谁?
九原招公傥可作,为解四海苍生危。
」盖亦有慨于是,诵汉祖猛士之歌,兹三叹。)
程正谊明 1540 — 16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永康人字叔明
程梓子。
隆庆五年进士
武昌府推官,累官四川布政使
顺天府,赴京,以蜀扇不工,引罪归。
有《康华堂集》。
维基
程正谊(1540年—1619年)字叔明浙江金华府永康县人
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浙江乡试第七十二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会试第二百六十九名,三甲二十一名进士,初授武昌府推官,擢刑部江西司主事万历六年(1578年)七月江南审决,九年往山东恤刑
郎中,十一年二月升云南临安兵备副使
十三年以父忧去职,十七年正月复除四川副使,同年十月广西左参政
二十一年升河南按察使,二十二年迁山东右布政使,二十三年改四川左布政使,为紫禁城三殿大工筹备木料,不扰商民。
二十七年擢顺天府府尹,方赴京,因进贡的蜀扇扇柄粗糙,不符标准,引罪归里。
孟绍庆
维基
孟绍庆字尔申湖广武昌府武昌县人,军籍。
湖广乡试第八十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十八名,登二甲第四十六名进士
周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武昌人字伯卿
以贡入太学,授永清县典史,摄知县事
建文时,不肯降燕王,以力不能敌,怀印南奔,复纠义军勤王。
成祖即位,遣戍兴州
居数年,子代还。
卒年八十。
罗英
维基
罗英(?—?
年),字汝延湖广武昌府江夏县人,民籍。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湖广乡试举人九年(1514年)联捷甲戌科二甲第121名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升安庆府知府
嘉靖十年(1531年)五月福建按察司副使十三年六月广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施凤仪明至南明
维基
施凤仪(?
—17世纪),字孟翔直隶苏州府嘉定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施凤仪是在崇祯三年(1630年)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担任湖广武昌府推官,以廉洁能干著名;任满后他到北京候考,但未得崇祯帝引见,李自成已攻陷北京
施凤仪暂降大顺,不久南归南京
弘光朝廷授户部主事,让他在扬州监税
史可法推荐施凤仪,擢官职方郎中兵科给事中,赞画军务,分守扬州北门,扬州城破时他坐城而死。
尤安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长洲人字文度
为人多义行。
少从父寓武昌,与杨士奇等友善。
后官崇安教谕,升兵部郎中,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
病归家居,知府况钟见其居处隘陋,欲割官地益之,固辞。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文度吴县人
建文初举于乡官贵州布政司参议
喻义
人物简介
喻义字宜之号肖玉晚号心远无锡人
明正德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迁武昌知府,遭母丧归服,补南宁,率以礼教。
维基
喻义(?—?
年),字宜之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军籍。
南宋工部员外郎喻樗第十三世孙。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应天府乡试举人九年(1514年)甲戌科二甲第七十九名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累迁武昌知府
以母丧归。
嘉靖十二年(1533年)起补南宁府,在任五年致仕。
詹文光明 1479 — ?
明刻黄鹤楼校集注
詹文光明代江夏人
进士出身,曾任知府
维基
詹文光(1479年—?
),字用宾湖广武昌府江夏县人,军籍。
湖广乡试第十一名举人
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一百九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四名进士
吴江知县
户部主事,历员外郎
嘉靖二十年廉州府知府
嘉靖二十一年,他撤销建于成化七年(1471)廉州城串楼,恢复旧城。
张希尹明 1479 — ?
维基
张希尹(1479年—?
),字子修号东泉山东临清卫军籍山西万泉县人
山东乡试第十四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三百三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三十四名进士
大理寺观政,授开封府推官历官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出为武昌府知府
刘仲廉
维基
刘仲廉武昌江夏人
进士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刘仲廉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一百七名进士
为官淳质有守。
永乐初年营建北京刘仲廉多效劳,绩陟工部侍郎
工部侍郎时,刘仲廉覈实交阯户口田赋,察军民利病,颇有治绩。
后转尚书
王瓆明末清初 1594 — 1670
维基
王瓆(1594年—1670年)字蓝璧号襟白晚年自号秋露道人陕西平凉府静宁州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陕西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兵部观政,授山西孝义县知县六年任山西乡试同考官九年兵部武选司主事,本年调用,改任绍兴府推官
又调黄梅县知县,升户部浙江司主事,历员外郎中崇祯十五年冬,升湖广按察司分巡武昌监军道佥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入湖广武昌黄州汉阳三府俱陷,王瓆家口数十人皆死于战乱。
他突围至浔阳,泣请大将左良玉救援发兵,左派兵援助,王瓆会同总兵国安力战,收复三府。
明亡后,隐居荒野,后经家人遍访,始归故乡。
清初以不愿剃发,曾被逮捕,为门生王廷谏所救。
顺治八年(1651年)与其兄王琪、州人何永嗣、李淳郭敦王宗鹤等六人组成“娱老雅社”,著有《兰斋诗》若干卷,曾刊行于世,卒年七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