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智度。号白云。处之丽水吴氏子。年十五。慨然有出尘志。父母峻拒之。师不火食者累日。若将灭性焉。父母无奈何。使归禅智寺。礼空中假公。剃发具戒。即寺侧楞伽庵。深习禅定。每趺坐。达旦不寐。如是者数年。已而叹曰。六合之大如此。颓然滞一室可乎。遂出游七闽。遍历诸山。无有契其意者。旋浙。见灵石芝公于净慈。又登天目。参断崖义公。谈锋铦利。人莫之敢撄。时无见睹公。说法天台华顶峰。大振圆悟之道。师往拜之。一见刳心焉。服勤数载。尽揭底蕴。无见嘱之曰。昔南岳。十五出家。受大鉴记莂。后得马祖。授之以心法。针芥相投。岂在多言耶。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解。著于行履。方为报佛之深恩耳。师佩伏之弗敢忘。又走长沙。见无方普公。走云居。见小隐大公。皆无异辞。既而旋福林。与毒种昙。成山钦二公。互相策励。如恐失之。后从御史中丞章公溢之请。出世龙泉之普慈。众至八百人。移茅山。迁武峰。从者恒如初。国初吴元年。隐禅智之岑楼。洪武己酉。诏起天下名僧。敷宣大法。师与焉。初力辞。戍将强起之。适师至。而会事解严。遂还杭。杭人奉师居虎跑。又入华顶。未几示微疾。浩然有归志。四众坚留之。师曰。叶落归根。吾所愿也。遂回福林。五日忽沐浴易衣。索笔书偈云。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掷笔而逝。寿六十七。腊五十二。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院之西。师静谧寡言。机用莫测。临众无切督之威。严厉之色。唯以实相示人。所至之处。人皆钦慕。如见古德。或持香花供养。或绘像事之。不可以数计。见客无懈容。无蔓辞。有问则言。无则终日澄坐。所作偈语。不许人录。故今无传者。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智度,字白云,姓吴氏,丽水人也。父德大,母叶氏,具有善愿。度生而灵颖,迥异凡近。年十五,洒然有出尘之趣,欲就浮屠学。父母方珍爱,峻辞拒之,因不火食者累日,若将灭性,父母知不可夺,使归禅智寺,礼空中假薙发,受具戒,习禅定。于楞伽庵,每趺坐达旦,如是者数年。已而叹曰:“六合之大,如此颓然滞一室可乎?”遂出游七闽,遍历诸山,无有契其意著。复还郡之白云山,因澄禅师道场遗址,筑福林院,为憩息之所。日取《楞严》、《圆觉》二经钞疏读之。既熟,不假师授,章旨自通。久居此山,遂以为号。已而复叹曰:“拘泥文字,如油入麦粉,了无出期,德山所谓‘穷诸玄义,若一豪置于大虚’者,信不诬也。”乃去之,出游浙河之西,见灵石芝于净慈。未几,又上天目山,参断崖义,谭锋铦利,莫之敢撄。时无见睹说法天台华顶峰,大振圆悟之道。更踰涛江叩之,曰:“西来密意何如?”无见曰:“待娑罗峰点头,乃与汝言。”度儗答,无见遽喝,度曰:“娑罗峰顶,白浪滔天,花开芒种后,叶落立秋前。”无见颔之,服勤数载,乃翩然辞还。无见嘱之曰:“昔南岳十五岁出家,受大鉴记莂,后得马祖授之以心法,针芥相投,岂在多言?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解,著于行履,方为报佛深恩。”度佩服之,弗敢忘。然既有所證入,俨然如白云在天,卷舒无碍。又走长沙见无方普,入云居见小隐大,当机问答,无异华顶。元至正甲申,县令长徇缁素之请,迎还福林,与毒种昙、成山钦,互相策励,如恐失之。甲午,复隐楞迦庵。壬寅,王府参军胡公深安复请至福林。甲辰,御史中丞章公溢招致龙泉之普慈,徒侣景从,云输川委,至八千馀指,而檀施日集,食用无缺。乙巳,移茅山。丙午,迁武峰。元季乱扰,复隐岑楼。明室龙兴,首崇正教。洪武己酉,始建法会于蒋山,有诏起天下名僧,敷宣大法,而度与焉。初犹力辞,戍将疆起之。度曰:“心境双忘,随缘去住,复何拘碍。”遂行,将至而会散,乃还杭。杭人奉居虎跑,历夏及秋,便趋华顶。明年春二月,示微疾,浩然有归志,四众坚留之。度曰:“落叶归根,吾所愿也。”遂旋福林,五日,忽沐浴易衣,索笔书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大虚空中,何必钉撅。”掷笔而逝。时洪武庚戌三月一日也,寿六十七,腊五十二。阇维之夕,送者千馀人,火馀得五色舍利及齿牙数珠。弟子仁哲瘗骨院西,善女子唐净德为建塔其上。度静谧寡言,机用莫测,临众无切督之威,严厉之色,唯以实相示人。所至人皆钦慕,如见古德,或持香华供养,或绘像事之,不可数计。盖信心为一切功德之母,苟能信,奚道之不造,法之不明。自圆悟八传,至于无见,究其所得所證,何莫不由于此。度自幼龄,即能信道,决可脱离死生,一息不少怠,所以卒能彻究心源,纵横自在。平昔教人,随机开导,无懈容,无蔓辞,有问则言,否则终日澄坐而已。金华宋濂为之铭曰:“华顶之峰,有道所居。随时演法,大音铿如。当机一喝,见者惊愕。言出霆奔,无蛰不作。振锡而归,我亦何心。举首睇之,白云在岑。乘运而游,或出或处。落叶归根,古今一轨。尘缘既尽,翛然而化。掷笔坐蜕,如人赴家。世相有灭,其性常在。谁谓师亡,青山不改。”
华字子英,昆山人。洪武初为苏州训导。有《耕学斋集》十二卷,《可传集》一卷。
(《四库总目》:明之初年,作者林立,华为诸家盛名所掩,故人与诗皆不甚著。实则衔华佩实,具有典型,非后来伪体所能及。
《西湖竹枝集》:袁子英博学有奇才,自幼以诗名缙绅间。如「三峰月寒木客笑,丹阳湖深姑恶飞」,皆脍炙语也。又如「银杏树阴不受暑,蔷薇花开犹早春」,可称才子矣。
《续吴先贤赞》:子英工为诗。杨廉夫为乐府,有所风刺,前代别为格,惟引子英与同。
《水东日记》:袁子英晚年惟一子生申为县吏,坐累并子英徙南京以卒。詹孟举挽诗曰:「吴门山水隔陈雷,鱼雁依然得往来。书后常思洞庭橘,诗中人寄陇头梅。但知抱道非贫病,谁料生儿是祸胎。老泪尽从枯眼出,西风遥洒凤凰台。」
田按:子英铁门弟子,玉山游客,风华虽擅,骨气自遒。吴人若高季迪吾不敢知,自杨孟载以下,岂容多让。子英兼善品题书画,其题云林生著色山水云: 「门外青林生紫烟,龙泓一道落飞泉。却如灵石山中宿,为说倪迂似米颠。」跋云:「向客张贞层涧阿,言米南宫有洁癖,书画俱小幅,近代惟倪云林颇似之。米以颠名,馀故以迂名倪。今观遗画并及之。」馀又检玉笥生诗有云:「艮岳恩荣雨露荒,平泉销废子孙忙。久无人下公庭拜,赖有倪迂继米狂。」倪迂之见于诗者,当以二诗为最先矣。)
慧进。字栖岩。号止翁。山西霍州灵石人。姓宋氏。生于元至正乙未年。幼稚谙习佛语。甫九岁。遭兵失恃怙。编荆孝养祖父母。祖父母复没于草莽。志慕出家。礼邑元大云寺渐公。落发执经。繇洪武新恩得度。入汴依古峰。究通华严宗旨。傍达唯识百法诸论。意解心融。众所钦服。遂得法主之称。太宗皇帝知之。遣中官驰驿。召至南京。备问楞严大义。应对称旨。赐紫衣。命住天界寺。选俊秀僧徒从学。更命于灵谷率高僧。篹修三藏法数。及随驾之北京。居海印寺。被诏。领袖天下僧众。于大明门外。修普度大斋。越月。演说三聚净戒。利益幽显。其斛顶幡竿。并放异光。赐玺书金襕衣。升左觉义。总督海内文学儒士高僧。于海印经馆。较大藏经。因奏。刊行藏教。以辅治化。当述诸序。昭示遐远。上从之。亲制经序十三篇。佛菩萨赞跋十二篇。召至香殿赐坐。赐梵相释迦。刻丝观音。水晶数珠。七佛之偈。谕曰。依是修行。升左阐教。而先后遭遇。凡十七载。洪熙改元仁宗皇帝淘汰教职。唯师独膺嘉奖。敕曰。佛氏以能仁为教。化导愚类。以阴翊皇度。利安庶品。总教事者。必在得人。不以轻授。尔左阐教慧进。究明宗旨。严洁戒行。简授兹任。修习弥勤。朕用尔嘉锡之敕命。尔其益懋精进。振乃宗风。以称朕命。钦哉。宣德纪元宣宗皇帝。待以国老。赐毗卢冠织金磨衲。诏于内翰。因多官并僧众。对写金字华严般若宝积涅槃四大部经。尚膳供馔饮竣事。灌顶净觉大国。师奏请隆善开。讲楞严会解。听受缁素万馀指。年弥高德弥邵。耳。目清明。颜貌奇古。性直而俭。道旧荣国恭靖姚公国师。译主光公。讲经隐峰琮公。独芳莲公。月庭朗公。手度高弟。左阐教兼大兴隆住山广通。万佛住山广辩。鸡鸣住山广载。戒坛宗师广严。学徒。左善世广议。右觉义广铭。承旨讲经道深。馀不尽举。而其世寿八十有二。僧腊七十有三。于正统元年闰六月。示寂于庆寿丈室。讣闻。上遣礼部谕祭。茶毗于阜城。舍利灵骨。立塔于浑河之西。敕赐万佛山之原。以褒异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9
【介绍】:
明山西灵石人,字道亨。景泰举人。授博野知县,有赈饥治水诸功。迁定州知州,置旌善、纪恶二簿以示惩劝。所历皆重文教,修饰名贤祠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灵石人。成化五年进士。历吏部郎中,巡抚甘肃,官至南京右副都御史。以亢直闻名。
维基
吴珉(1435年—?),字廷振,山西平阳府霍州灵石县人,军籍。进士出身。山西乡试第四十一名。成化五年(1469年)己丑科会试第二百十八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七十三名。
维基
裴继芳(1464年—?),字世贤,山西平阳府霍州灵石县人,民籍。山西乡试第五十一名。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第二甲第七十九名进士。官至工部都水司主事,管闸临清。复除户部,管粮通州。
维基
李瑾(16世纪—17世纪),字仲鲁,山西平阳府襄陵县人。李瑾是平凉训导李遇春的曾孙、沔县知县李兰的孙子,在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成进士,获授定兴知县,九年内视民事如家事,入祀县内名宦祠;升任礼部精膳司主事,改官工科给事中,负责浙江乡试得人。很快他升为兵科右给事中和工科左给事中,再升为吏科都给事中,有《三垣奏疏》万言,写下国家忠臣事绩。之后李瑾从太常寺卿升为顺天巡抚,上陈保卫边疆的策略,晋兵部左侍郎署尚书事。其时魏珰求荫,他坚持不配合,因此连上三疏告归,被削夺官诰,但他从不介意;到魏忠贤伏诛,朝廷数次特诏起用,他也不再出仕,并上请让灵石平阳关恢复隶属汾州,后来居家期间遇上寇乱,他多方守禦捐输,救活不少人民,死后追赠尚书,谕祭葬,得恩荫。
维基
路一麟(16世纪—17世纪),字应治,号养虚,北直隶真定府赵州柏乡县人。路一麟是万历十六年(1588年)的举人,十七年(1589年)联捷进士,获授安邑知县,补任淮阳运判,革除旧例徵收万馀金,商人感激他而在广陵建生祠;转任灵石知县,疏通汾水,灌溉数千顷农田,救活不少人民,又留心教育,在他任内灵石人终于再次有士子中举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路一麟负责山西乡试分房得人,到三十五年(1607年)升南京刑部郎中,很快北调;三十九年(1611年)以郎中到河南恤刑,清点疑狱一百十多条。四十一年(1613年)他擢官兖东道参政,两年后请求退休;路一麟为政清廉,所到之处人皆称颂,家居时温恭长厚,有娄师德的遗风。乘肩舆时,他曾遇上权贵悍仆驱车撞碎,他却徐徐整理衣服,不与计较,是如此宽恕他人。
维基
宋之俊(?—1644年),号秀南,山西平阳府灵石县人。宋之俊是万历三十七年己酉科山西乡试第五十六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刑部观政,三年授容城知县,五年调束鹿县,崇祯二年升礼部主客司主事,四年升精膳司员外,升主客司郎中,五年官至官山东登莱监军副使,七年忤逆巡按谢三宾,在朝廷互相攻讦,于是落职归乡。谢三宾也被贬秩。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灵石县城,宋之俊受刑而死。妻子乔氏大骂后撞阶而死。他们的女儿收敛父母的尸体后,拔簪刺喉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