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应天府溧水人,字以善。本姓端木,省称端氏。元末为小吏,明太祖召为徽州府经历。令民自报田数,汇为图籍,尽除积弊。除磨勘司丞,迁为令。时官署新立,案牍繁多,复初钩稽无遗。洪武四年,超拜刑部尚书,用法平允。出为湖广参政,招抚流亡,政绩亦著。
维基
王中,山西泽州沁水县人,进士出身。洪武四年,会试三十三名,登进士三甲,授湖州府安吉县县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沁水人。为布政司吏。武宗微行至太原,不得入,还京,遣中官逮守臣。麟抵京上疏,曰:“陛下易服微行,无清道警跸之诏,白龙鱼服,臣下何由辨焉?”帝怒稍解,廷杖六十释还,余人得不问。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方来,字晓宗,沁水人,佐普门开辟黄山,颇著勤劳,后嗣其法,继主慈光。来梵行精严,初依伏牛山,得鍊呓语法,与普门契合,普门素精等韵燄口,唯来独得其秘。丙戌秋,一日告众将别,无疾化去。
人物简介
字达庵,沁水庄和王叔子,封镇国将军。
维基
李镛(1426年—?),字廷器,山西泽州沁水县人,民籍。进士出身。山西乡试第四名。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会试第四十七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二十五名。
维基
陈奎(1432年—?),字文璧,直隶海门县人,河南卫辉千户所军籍。同进士出身。景泰七年(1456年)丙子科河南乡试第十四名。天顺四年(1460年)中式庚辰科会试第一百三十四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八十二名。为山西沁水县知县,以廉能闻。巡按御史艾福、贾俊先后论荐,擢泽州知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宁州人。成化间知沁水县。抑强扶弱,以刚廉著,吏民不敢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沁水人。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升右寺副。谳狱多所平反。官至河南佥事,卒官。
维基
常軏,字时用,山西泽州沁水县人,民籍。山西乡试第十七名举人。成化十七年(1481年)中式辛丑科三甲第一百七十一名进士。
维基
常赐,字承恩,山西泽州沁水县人。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山西乡试第一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十九名进士。累官武昌府同知。正德五年(1510年)升陕西按察司佥事。正德六年(1511年)春,升陕西按察司副使。
维基
李瀚(?—1535年),字叔渊,自号石楼居士,山西沁水县人,军籍,藏书家。其先翼城人,徙沁水。成化十六年(1480年)庚子科山西乡试第一名。成化十七年(1481年),联捷辛丑科进士。历官直隶乐亭县知县。擢监察御史,巡按陜西,革茶马弊端,密遣使擒终南山妖僧。弘治十二年(1499年)九月升湖广按察司副使,丁忧归。十六年十二月服阕,复除河南副使,历湖广按察使,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升河南右布政使,次月转左布政。五月升顺天府府尹,九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时荣王由运河之国,贵珰冀得贿,辄阻遏粮运。适瀚会议北上,白之王,始不为扰。三年十二月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掌院事,五年二月升吏部右侍郎,九月转左,起废疏壅,士类允惬。六年(1511年)正月进南京户部尚书,论析公庾府帑户口田赋盈缩之数,历历如指诸掌。疏请裁冗食,节浮费,广储蓄,时廪藏空虚,瀚乘秋熟,发帑金代兵饷,积米数十万斛,十二月被弹劾,告休归。嘉靖十四年卒,赐祭葬如例,赠太子少保。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公济,开州人。正德辛未进士,除知沁水县,擢广西道监察御史,知平阳府,迁盐运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沁水人,字明卿,号楼居子。正德六年进士。除大理寺评事,谪寿州判官。以庭詈御史,罢归。善骑射,纵情酒色。以醉坠水死,年三十四。有《常评事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明卿,沁水人。正德辛未进士,除大理寺评事谪寿州判官迁知宁羌州有评事集
维基
常伦(1492年11月30日—1525年),字明卿,号楼居子,山西泽州沁水县人,明朝文学家、散曲家、政治人物。常伦祖籍曲沃,弘治五年(1492年)出生于泽州沁水县今端氏镇西的樊庄村。他15岁时,作《笔山赋》,得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等人赏识。正德五年(1510年),常伦十八岁时,考取山西乡试第二名举人(亚元),而其父常赐曾在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山西乡试考中第一名举人(解元)。由此曾想在贺宴上与解元斗文,但为其友人所止。正德六年(1511年),常伦中式辛未科会试第四十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七十八名进士。授大理寺右评事。因性格狂傲,喜饮酒作乐,常耽误公事,并且因醉酒时随意议论,致使某些官员不满,于是在正德十年(1515年)的京察中被贬为外补,于是辞病告归。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起任为寿州判官。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遣监察御史巡视江淮,至寿州时因御史对其语稍不逊,常伦自觉受辱,弃官还乡。嘉靖四年(1525年),常伦偶觉闲居无聊,决定再次出仕,入京途经潞安时,晨起身穿紫红袍的骑马,飞奔到郊外河边舞剑,饮水的马因他倒影上的服装受惊而起,坠入河中,常伦因此溺水而亡,时年三十三岁。
维基
陈策,字效愚,山西泽州沁水县人,民籍。山西乡试第五十六名举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二百一十九名进士。
维基
李春芳,字元实,号凤冈,山西平阳府沁水县人,民籍。山西乡试第六名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二十一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授陕西盩厔县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三十六年十月升本科右,三十九年五月升户科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沁水人,字元宠。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庐州府推官,升御史。为人重气节。终官浙江副使。
维基
韩君恩(1524年—?),字元宠,号月溪,山西泽州沁水县人,民籍。乙卯科(1555年)山西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一百八十二名进士。大理寺观政,授直隶庐州府推官,四十年九月考选陕西道试御史,四十一年三月实授,四十五年巡按山东,参劾衍圣公孔尚贤、曲皋知县孔弘廊素行不孚。隆庆元年巡视京营,二年正月升浙江按察司副使,五年正月官员考察,以有疾致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3—1602
【介绍】:
明广平府威县人,字学叔。隆庆二年进士。授陕西咸宁知县,召为礼科给事中,历吏、工科左、右给事中。以论劾太监冯保,出为怀庆知府。疏浚沁水,筑堤捍之,使不为灾。累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在边塞有威望。
维基
张之屏,字宪夫,山西泽州沁水县人,军籍,进士出身。山西乡试第二十名,会试第一百六十八名,万历二年(1574年)登甲戌科进士第二甲第四十名。曾祖父张璧;祖父张镗,曾任王府教授;父张知本,曾任寿官。母王氏;继母霍氏;继母陈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8—1601
【介绍】:
明山西沁水人,字子明,号晋川。。隆庆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累官吏部右侍郎。父卒归。万历二十六年,起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漕,塞决口,通运道,以功进工部尚书。又奏开泇河(分水河),以改善运道,并力任其役,工程未毕而卒。谥庄靖。
维基
刘东星(1538年—1601年),字子明,号晋川,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泽州直隶州沁水县(今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人。谥庄靖。嘉靖四十年(1561年),乡试中式第三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登戊辰科会试第一百七十九名,三甲七十二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高拱摄官吏部,以非时考察名义,贬他为蒲城县丞,之后稍微升任卢氏知县。万历元年(1573年),担任刑部主事,改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户部员外郎。万历五年,担任河南佥事。万历七年,担任陕西右参议、浙江提学副使。万历十年,任山东左参政,后升任山东按察使。万历十七年,任陕西按察使,官至湖广左布政使。万历二十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朝鲜之役起,日本丰臣政权入侵朝鲜半岛,朝鲜王朝向明朝政府告急,当时明廷调遣十万部队,会师于天津,准备救援朝鲜,而当时天津、静海、沧州、河间受到灾害。米价飞涨、百姓流离失所。刘东星请求漕米十万石救济灾难,民众因此而得以保全。刘东星随后召为左副都御史,进吏部右侍郎,以父亲老迈,请侍养而归乡,刚离开时父亲已经去世。万历二十六年,黄河在单县黄堌决口,冲毁运河,漕运、河道均被堵塞,明廷起用刘东星为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黄河漕运。当初尚书潘季驯提议开凿黄河上流、并使用元朝贾鲁所采取的道路浚灾,但效果甚微。刘东星则在徐州、下邳至宿迁一带,沿潘季驯治黄故道挑挖开浚,五个月内工程结束,费用仅十万。得到万历帝嘉奖,晋升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次年,他拓宽淮河、海河渠道,而此工程当初河道总督翁大立、工部尚书朱衡、都御史傅希挚都建议过,河道总督舒应龙曾开凿韩庄一段,但因工程太过艰巨而中止。刘东星则权利重启实施该工程,使得原本预估120万的工程费用,仅仅到七万时,工程已经完成三成。但因日夜操劳,他最终病倒在工地,并死于任内。黄河工程在后任李化龙、李三才等主持下最终完成。刘东星为官清廉节俭,天启初年,谥庄靖。其墓地位于今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1970年代,地表原有的石马、石人、石羊、墓碑等均被毁坏,现为沁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本智,字慧光。姓李氏,曲静人也。先世居金陵,后徙滇南。生而倜傥,夐然自远,隐有出尘之志。曲城之阳有朗目山,智父白斋出家居此。智年十二住 依之,遂薙发为驱乌。后行脚遇黄道月舍人,与语相得,为更其号曰“朗目”。白斋以《华严》为业,智多所熏发,即从事焉。年十九,受具。白斋将寂,智请益,乃瞿然曰:“是恶知不旦暮为人婿也。”因发愤,决志操方,北游中原,遍𠪾名山,足迹半天下。南北法门,若伏牛之大方、印宗,南岳之无尽,庐山之大安,蓟门之遍融、月心,皆一时教禅师匠,咸及其门,经炉冶钳锤。故若宗若教,得其指归,但于参究己躬,恐未悟彻,乃立禅一十二年,始得心光透露,由是机辩自在。发迹北游,过六安,刘公为新中峰华严兰若居之,未几去。白下给谏宇淳钟公颇研内典,然多才傲物,素少沙门,无撄其锋者。一日至天界问主者,曰:“善世法门,可有禅者否?”主者推智出见,便尔请问:“天界寺还在心内、心外?”智曰:“寺且置,借问尔以何者当作心?”给谏默然。智曰:“莫道天界,即三千诸佛,只在山僧拂子头上。”钟良久作礼,退然心服,始知法门有人。陶公允宜官比部时,即与莫逆,及左迁庐州别驾,署篆六安,创“镜心精舍”以待,未暇及也。皖之东九十里曰“浮山”,昔远师与欧阳公说法处,有华严道场古刹,为一阐提所破废。吴太史观我,每慨之,欲兴而未能也。智自淝水,飘然一锡而来,吴太史一见,与语相印契,再拜而启曰:“浮度固为九带宗乘,近为古亭演化地。华严道场,即重竖刹竿也。今为有力者负之以趋,其如兹山何!古亭为滇南人,师岂其后身适来,胡不理前愿耶?”智闻而愕然曰:“予少时每对古亭肉身,瞻恋无已,抑闻开法浮度,不知即此山也。”因思华严乃出家本始,皆若宿契,遂欣然许之。于是祷于护法神,遂戛然而去,太史犹未知所向也。智至淮阴沁水,刘中丞东星建节于淮,夙慕方外友,邂逅于龙兴寺,睹其机警,喜惬素心,乃馆之公舍。暇与语,间 (问,閒)及浮度因缘,刘公忻然曰:“此弹指之力耳。”即檄下郡邑,令一行阐提慑伏,尽归侵地。百五十年之废坠,一言而兴之,岂非愿力耶。寺既复,乃北入京师,会神庙为慈圣皇太后敕颁印施大藏尊经,智乃奉玺书,持大藏归浮山。始戊戌,讫壬寅,五年之间,而浮山华严寺,巍然如从地涌出,宝光瑞色,照耀人寰,非有夙因,孰能致此。丛林就绪,即付其徒。闻刘公薨,感其谊好,走沁水吊焉。沈王为佛法金汤,闻智入国,欲致一见。乃语使者曰:“久向贤王深心,外护法门,若以世法相见,则不敢辱王之明德。”使者覆,王曰:“愿闻法要。”诘朝,王坐中殿,延之入,智长揖问王曰:“喜哉,世主!富有国土,贵无等伦,作何胜因,感斯妙果?”王曰:“从三宝修来。”智曰:“若然,因何见僧不礼,生大我慢。”王悚然下座,请入存心殿,爇香成礼,请问法要。因言《华严梵行品》云:“身语意业,佛法僧宝,俱非梵行,毕竟何者是梵行?”智曰:“一切俱非处,正是清净梵行。”王闻之喜,遂执弟子礼。所供种种,独受一紫伽黎,及水晶念珠,留镇浮度山门。王亦竟为华严檀越。乙巳冬,慈圣圣母周三百六十甲子,建法会于都南之广慈,懿旨请讲《楞严》,未及二轴,忽告众曰:“生死去来,皆目眚所见耳,吾行矣。”华藏庄严,吾所图也,今归矣。踞座端然而逝,时万历乙巳十二月二十四日也。讣闻,圣母悼恤,赐金造塔,返灵骨于浮度妙高峰之南麓,从其志也。吴太史观我为之铭,有云:“古座归路为来路,远录宗乘入教来。”皆实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