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杨廷麟明末清初 ? — 1646
维基
杨廷麟(?
—1646年),字伯祥号机部晚年自号兼山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人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进士都察院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六年编修
其性勤学好古,闻名翰林,充讲官兼直经筵,与黄道周倪元璐并以文章节义名天下,称为「三翰林」。
六年乡试同考官管起居注
当时清兵之患正炽,廷麟力争主战,曾上疏痛斥朝廷中主和的大臣。
杨嗣昌恨之,谎称廷麟知兵,改授以兵部职方主事
卢象升军。
象升廷麟竟大喜,即令廷麟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负责运送军粮。
崇祯十一年1639年1月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兵进驻巨鹿(今属河北)的贾庄,仅剩五千残卒,已断粮数日。
象升派遣杨廷麟求助太监高起潜鸡泽
高起潜置之不理,卢象升军中大哭。
杨廷麟保定真定路上忽闻象升全军覆没,放声大哭。
嗣昌本以为廷麟亦死,及闻廷麟正好奉使在外,怅恨久之,再贬到江西
李自成北京廷麟闻之恸哭,募兵勤王。
复知福王被拥立乃止。
唐王时授以兵部尚书,协同守将万元吉赣州(忠诚府)。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四月十四日清兵攻赣州廷麟死守半年,五月部将张安在城东梅林与清军激战失败,六月广东兵支援赣州
十月初三日清军副将高进库、冯君瑞攻南门,副将伯禄、贾熊、白元裔、何鸣陛攻东门,副将徐启仁、杨武烈崔国祥攻西门,副将李士元等攻龟尾。
至四日深夜,清军登城拆垛,蜂拥入城,城陴和巷战死者如麻,黎明,清军佔领赣州城
万元吉投贡江而死,廷麟整戎佩刀赴城西清水塘投水而死,清将贾熊叹道:「忠臣也!
」以四扇门为棺,葬于南门外
杨嗣昌明末 1588 — 1641
维基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号字微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隶建平(今安徽郎溪)
明末政治、军事人物。
出身门阀,祖父杨时芳乃武陵名士,父亲杨鹤督军著世,嗣昌为人雅好文艺,博闻强记、有辩才、文笔,与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钟惺等来往。
亦喜军事,设「四正六隅」之策以灭流寇,一度颇有成效,后流寇复起,李自成烹杀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焚杀襄王朱翊铭,嗣昌忧悸以病卒,追赠太子太保
葬桃源金厂溪。
杨嗣昌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
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
天启年间因受阉党排挤,称病归里。
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
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
崇祯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抚宁境内山海路、石门路),崇祯六年(1633年)山海关巡抚
官至兵部尚书
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杨嗣昌京师,两人谈话后,帝曰:“恨用卿晚。
六月,被任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崇祯十一年(1638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
嗣昌力主“安内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术,各个击破。
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镇,“六隅”则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区
集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
嗣昌增兵十四万,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
熊文灿为五省军务总理,剿抚兼施。
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
张献忠罗汝才等闯军兵败降明,李自成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著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商洛山中。
同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动,崇祯帝和战不定,杨嗣昌时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力主议和。
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
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诬陷象升临阵脱逃,派士卒俞振龙等三人前往查看。
俞振龙不畏淫威,坚持指认象升遗体,「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 千总杨国栋因为不肯顺从杨嗣昌意思修改塘报,坚持象升已战死,而被处极刑。
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
李自成河南发展。
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杨嗣昌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宝剑,前赴湖广指挥围剿张献忠等。
嗣昌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太平县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
”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
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
接下来寒溪寺盐井木瓜溪等地连战皆捷。
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左良玉皆拥兵自重,不听使唤。
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张献忠者,赏白银五千两,锦衣卫指挥使世袭;斩杀张献忠者二千两,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
张献忠则戏谑地回应称:“有斩督师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
”还四处张贴,嗣昌非常害怕且惊讶,认为左右都是张献忠的卧底。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洛阳,烹福王朱常洵
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翊铭。
朝野震惊,时人认为藩王遇难,将领必须负责,所以嗣昌忧惧交加,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旧病复发,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监军万元吉问他为何不报知皇上?
杨嗣昌只吐出两个字:“不敢!
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园。
杨嗣昌死,自此战争主动权转入闯军手中。
兵部尚书陈新甲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并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剿寇。
此后张献忠攻破武陵,特恨杨嗣昌,掘其七世祖坟,焚其夫妇灵柩,并把其尸体斩断出血。
卢象升明末清初 1600 — 1639
维基
卢象升(1600年—1639年—Lu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直隶宜兴张渚茗岭(今江苏)人,祖籍江南东道鄞县(今浙江宁波),明末政治人物、军事将领天启进士,练“天雄军”,围剿农民军有方,官至宣大总督,在对清战争中战殁。
南明忠烈清乾隆时忠肃
象升幼时潜心读书,好骑射,虽是文人,皮肤白晰,身材削瘦,但力气很大,天赋异禀。
年轻时便与东林党人相善。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十七岁进入国子监“补博士弟子员”,天启元年(1621年)中式应天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授户部主事
象升能与部下共甘苦,善于驭下,过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史载其“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
崇祯改元,任直隶大名府知府
崇祯二年(1629年)满州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沿喜峰口入袭京畿卢象升募了一万士兵勤皇,还没打仗,满人就退兵了。
崇祯三年,提任参政,负责练兵,于大名府一带(古名天雄)以亲友、同乡的关系网招募军队,号称“天雄军”。
崇祯四年(1631年)因治绩优良升任按察使
崇祯六年(1633年)象升率所练“天雄军”,镇压由山西河北之民变。
后任五省总督管江北河南湖广四川山东剿匪事,与将领祖宽左良玉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部。
象升军到汝阳时,军中断粮三日,象升以身随之断粮,军无怨言,无人逃亡。
汝阳之战,卢象升自城西攻,高迎祥几十万大军崩溃。
高迎祥聚合部众二十万之众,继续逃亡,在确山再败于卢象升
崇祯八年五月十一月象升以率绝对劣势兵力,先后十余战皆胜,斩杀民军三万余人,彻底扭转了战略局势。
崇祯九年正月高迎祥会合张献忠,三十万之众攻击南京,不利,退攻滁州
卢象升率军赶到,以两万之众再次击败高迎祥,并以各将领围堵,高迎祥人马散尽,退入湖广郧阳
卢象升手下祖宽所部以不熟山势为由,拒绝入山作战,象升无计可施。
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建国,国号为「大清」,六月阿济格率清军攻入喜峰口,纵意抢掠而去。
象升调任宣大总督,率师进驻京畿,严明军纪,操练兵马,清军不敢进犯。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侵,北京戒严,崇祯帝和战不定,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主张议和;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杨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切断象升粮饷,屡屡调走象升部生力军,致使号称“总督天下援兵”的象升部只剩区区五千老弱残卒。
是年十二月十一日1639年1月),卢象升移兵钜鹿(今属河北)贾庄,已断粮七日,全凭百姓自愿捐粮掺杂冰雪为食,然无一人叛。
宦官高起潜统兵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象升派遣杨廷麟去求援,高起潜置之不理。
卢象升知事不免,军中大哭,誓与清军决一死战。
随拔寨而出,于蒿水桥决战清军。
史载“……骑数万环之三匝。
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舜用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保定府庆都人
宣德中为刻漏博士
孙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连江人字廷秀
宣德中国子生庆都知县,升沔阳知州
时有建议欲删削《孟子》书者,上疏极论其不可,议遂废。
官终参议
王剀明 1414 — ?
维基
王凯(1414年—?
),字舜举直隶保定府庆都县人,民籍。
进士出身
顺天府乡试第五十名。
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会试第一百一十七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六十名。
胡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西安邑人号东渠
正德间举人
庆都知县,历平凉温州同知,官至云南参议
所至不畏强权,清廉有声。
张舜元明 1498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保定府庆都人字伯木号尧山居士
嘉靖八年进士
吴县知县
请裁抑织造中使渔猎、清理豪强兼并土地。
入为户部员外郎
时有倚严嵩势欠赋者,严追之。
河南布政司参议,以忤归。
维基
张舜元(1498年—?
),字伯才直隶保定府庆都县民籍,山西广灵县人
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顺天府乡试第一百九名举人
嘉靖八年(1529年)联捷己丑科会试第二十九名,登第三甲第四十七名进士
官至布政司参议二十三年正月考察去职闲住。
周士琦
维基
周士琦(16世纪—17世纪),字一韩,河南汝宁府光州商城县人
周士琦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兵部侍郎周之纲的侄子(商城县志记为侄孙),于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五年(1625年)进士,获授安平知县,处理政务精明;调任枣强,压制豪横、扶助穷困,人民得其居所。
之后他因为母亲逝世辞官,服阕后起用为芜湖知县,在当地兴办学校、鼓励农桑,判案明决,擢任御史时未任命就去世,人们都为他可惜。
父周家麟,选贡。
周士璠,崇祯十六年进士
周士玑,选贡。
周士璿,字虞赤顺治初岁贡庆都,转知宛平,寻擢庆阳府同知,历南昌知府,所至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