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8
【介绍】:
明河南西平人。洪武时为永清中护卫指挥佥事。靖难兵起,降燕王,为官右军副将。成祖将袭沧州,命理及陈旭潜于直沽造浮桥以济师。累进都指挥佥事,封武康伯,还守北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耒阳人,字汝重,号石亭。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中,官天津副使。中官张忠督直沽皇庄,纵群小牟利,文璧捕治之,被构下狱,谪延安府照磨。嘉靖初,官四川按察使。
维基
胡文璧,湖广耒阳县人。进士出身。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进士。正德初年,由户部郎中改为监察御史。出任凤阳府知府,历任保定府、真定府知府,十年(1515年)七月升任山东按察司副使、整饬天津等处兵备,太监张忠督武清两直沽皇庄,纵容属下牟利,胡文璧逮捕治理,后被诬陷逮捕入诏狱,十三年八月贬为延安府照磨,不久去世。嘉靖二年,其弟进士胡文奎向朝廷申诉,赐祭葬一坛。
维基
来斯行(1567年—1633年),字道之,号槎庵,又号马湖,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人。生于隆庆元年(1567年)。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浙江乡试第五十六名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联捷丁未科进士,丁父静观公来嘉谟忧,服阕谒选,授刑部主事,壬子典试广西,事竣,丁母沈淑人忧归。服阕,补工部主事,坐察典贬永平府推官。秩满,擢兵部主事,迁监军佥事,出任天津兵备道。山东白莲教叛乱,他身先士卒攻破并擒获首领徐鸿儒,升参议,仍备兵津门。奢安之乱起,擢贵州平越道副使,又升广西按察使,寻称病还乡。崇祯元年三月,起复为福建按察使,再升福建右布政使,一载旧疾复作,遂乞骸家居。崇祯六年(1633)卒,年六十七。
清州搜玉
姚思虞(1593—1657),字元逊,一字彦襄,号赓尧,又号缺庵,青县中街人。明万历二十一年生,弱冠以高才中乡试,万历四十年(1612年)得中举人。官河南兰阳知县。寻升陕西临兆府同知,未赴,解组还。会国变,隐居乡里。顺治元年(1644),有聘书徵召入京,亦托疾不赴。顺治十四年(1657)卒,傅山为撰《姚缺庵墓志铭》。雍正十一年奉旨入忠义祠配享。著有《姚思虞诗文集》,《康熙青县志》及《津门诗抄》录其诗。
清州搜玉
李乾淑(1593-1637)字清仲,号兴源,李日茂次子。明万历二十一年生,年十二就童子试,辄冠军,天启年间恩贡。受知于提学左光斗,称为才子第一。聘阅试卷,以帖括过奇险困棘闱。崇祯十一年卒。著有《白华制艺》、《白华诗稿》等。《康熙青县志》有传,《津门诗抄》录其诗一首。
维基
蒋灿(1593—1661),字韬仲、号雉园,晚号慕皆,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 ,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蒋灿是清流县知县蒋育馨次子,天启元年(1621年)举辛酉科应天乡试,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获授馀姚知县,调任上蔡,修筑城墙、管理保伍、训练勇士以防御流贼。其后蒋灿升为兵部主事,历官员外郎、郎中,擢任天津兵备道参议,修缮天津卫卫城,兴建三台,保全南浙、南直、长芦的粮饷;因事造贬谪到福建,后得赦免,北京失陷后和王宗昌沿海路到南京。南京失守,他杜门照顾母亲,母亲死后哭到瞎眼,六十九岁去世。著有《春秋讲义》、《羼提斋集》、《半关文稿》、《津门奏疏》等。夫人为严讷孙女。毛纶、毛宗岗父子与蒋灿家族为世交。毛宗岗著有《稚园公戊辰朱卷并遗嘱手迹合装册题跋》。
禅师。出淮东通州朱氏宦族。名永宁。字一源。其先东山演公之下开福宁。宁七传至无用宽。宽乃永宁之师也。宽居舒州太湖。门士不满百。皆峣然自肯之辈。其得宁最晚。而宽特注之。以为可继开福。而阐东山法门。初永宁。在襁褓中。弄以金紫。即有戚容。九岁闻邻壁治丧啼哭声。辞亲弃俗。依禾州之广慧寺。寺为州之望刹。乃故淮海肇禅师说法处。前一夕。寺众同梦肇公来。次日独宁至。众欣然。疑为肇公再世也。及为大僧。汗游禅社。走舒州见无用宽公。公问。何来。对曰。通州。曰。淮海近日盈虚若何。对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公使喝。宁拟进语。公又喝。宁拟退。公连喝之。宁大骇而趋出。自是罢游。坚依席下。一日公举云门答僧须弥山话。宁闻之脱然。公乃召曰。掣电飞来。全身不顾。拟议之间。圣凡无路。速道速道。对曰。火迸星飞。有何拟议。觌面当机。不是不是。公喝。宁曰。作么。公曰。东瓜山前吞扁担。宁曰。今日方知和尚用处。久之辞去。公曰。逢龙即止。遇水即居。金鸡玉兔。鞭影长驱。至治癸亥。常州道俗。以龙池致宁。宁以为符其师谶。欣就之。连三载成丛林。南国高人。以见𣆶为感。同曰龙池尊宿。不敢名之。宁慕高峰之为人。别业高崖。至正间。紫书三至。不赴。诸方勉之。始受朝旨。号佛心了悟禅师。然足不越阃。顺帝嘉之。乃召璧峰金。而问宁之行略。金对曰。不耘而秀。不扶而直。劈华岳迅烈风雷。吸淮海不留涓滴。演东山是其远祖。宽无用容其入室。虽经三诏下龙池。野老不知尧舜力。洪武元年。宁嘱制纸衣木龛。次年六月十七日。服衣居龛而化。有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场败缺。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飞雪。
哲字庸之,番禺人。明初以荐拜翰林待制,入书阁侍太子读书。寻兼翰林典签,出为东阿知县,迁东平通判,罢归,寻坐法死。有雪篷集。
(黄佐《广州人物传》:庸之刻苦读书,《通五经》,尝借《文选》手抄之,遂能作诗。性好山水,结庐蒲涧,往来罗浮、峡山、南华诸名胜,以为未足,辞家度庾岭,游吴、楚、齐、燕,一时湖海英豪皆与游焉。当风雪时,泊舟秦淮,遇朱文昭,涂颖辈,相与握手吟咏,沽酒大噱,二人唶曰:「君才如《白雪》,吾虽知音,如寡和何?」自是益有名。
田按:孙西庵应制《赋醉学士歌》赠宋景濂,景濂集后附录独不载此歌。西庵本集亦不录,殊为缺典。西庵集中应制游钟山诸诗,亦不见好。庸之官翰林典签时,左丞相徐达北伐捷闻,太祖命赋诗称旨。末几祈雨钟山犹应,御制七言诗志喜,庸之复应命奉和云:「雨阳时若民乃康,孰令熯旱忧吾王。九土如焚嗟亢阳,天津欲竭阴虹藏。斋宫对越腾馨香,真宰默应徵休祥。灵祗率职妖魃禳,甘霖信宿乃汪洋。白龙后土占岁穰,黍稷报功王道昌。小臣颂述歌虞唐,巍巍端拱垂衣裳。」音节殊自高朗。庸之非徒擅长风雅,吏治亦复可观。知东阿时值旱,麦苗尽雕,乃斋戒徒跣烈日中,诣洪范祠龙池祷雨,词旨哀恻,甘澍应时优渥,民呼曰:「此黄公雨也。」庸之有诗纪事云:「斋沐戒徒御,星言趋绛坛。属兹愆阳序,雩祀罄衷丹。龙湫窅深,神物时蜿蟠。馨洁始云荐,灵祈纷可干。沛然感敷施,霢霂济多艰。淅淅在林畹,冥冥被冈峦。焦原幸沾濡,庶类同忻欢。鸣鹳集穹窒,翔鳞跃纹澜。郊垌悦童耄,庠塾庆衣冠。所协咏归趣,方希民俗安。赓歌《诵云汉》,元化奚能殚。」诵此诗,如见元鲁山一辈人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连江人,字仲清。洪武二十一年,以贡授山阳知县,升南京巡城御史。二十九年,奉命往咸阳整点官民房,劾奏藩王夺占民居,以切直忤旨,复为权贵诬构,谪戍天津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5—1433
【介绍】:
明庐州府合肥人,字彦纯。喜读书,精骑射。少从大将军幕府,官都指挥同知。建文末迁右军都督佥事。燕军至,迎降。封平江伯。永乐初充总兵官,总督海运城天津卫。十年,言嘉定沿海,船舶停泊无高山大陵可依,请于青浦筑土山。既成,成祖赐名“宝山”。会通河完工后,改督漕运,造浅船二千余艘,岁运自二百万石渐增至五百万石。又开渠引管家湖水入淮,浚徐州、济宁段黄河,开泰州白塔河通长江,自淮至临清建闸四十七所。前后理漕河三十年。卒于官,追封平江侯,谥忠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8—1458
【介绍】:
明凤阳府人。袭为平山卫指挥佥事,坐累夺职。久之,成祖召试武艺,中程,复职,改天津卫。督卒匠参预营建北京。官至南京后军都督佥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正映,字澄渊,号洁庵,一号月泉,晚称雪老。姓洪氏,金溪人。幼入安仁五峰寺为沙弥,演习瑜伽,随唱梵韵,庸庸合流,不敢立异。及阅《法华》火宅之喻,始知佛法广大,不可求之声音,于是矢志穷研,翛然物表。明洪武十九年,试经得度,谒灵谷牧庵谦,入门举首,探怀取香,忽尔堕地,因之有省。牧庵不见,传语令住三日,后呈一偈曰:“天下禅林第一家,法门光彩耀京华。御书扁额天香合,神卫精蓝地气嘉。石鼎香生浮贝叶,宝花风落散袈娑。我来问道无为理,愿借真风长善芽。”庵仍不见,命且住著。又三日,复呈一偈曰:“夜坐山房叹莫遭,本间间的趁劳劳。半生事业惭无用,一地声名恨不高。蛩响碧窗添唧唧,风来珙树转嘈嘈。簿才未毕轻孤负,尚拟天津掣巨鳌。”牧庵乃许领维那,后住天界。会泉之开元缺席,有旨枚卜住持,及选出,乃映也。一座尽惊,引见殿中,譬谕敦切,勉以清心洁己,侮谤自消。三十一年六月,奉敕来院开堂演法,众志翕然,首立法堂,以示楷模。而甘露戒坛,次第兴建。不二年,百废具修。永乐元年入京朝请,归至福州,诸山推主雪峰,重造佛殿及三门,两廊堂寮毕备,更开万工池,作金鳌桥。继而游化八闽,历建道场。洪熙改元,诏主灵谷。宣德元年,擢僧录司左讲经。正统四年冬示寂,有语录若干卷,名《古镜三昧》行世。葬沧波门外,建塔其上,赐名“宝善寺”。后映主开元者,曰本源。
维基
李颙,字思诚,广东博罗人。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屡迁山东布政使。因政绩卓异,赐金织袭衣。官至工部右侍郎,曾监建芦沟河、天津迤北河口及钱塘堤岸等。
维基
王玺(1416年—1492年),字仲来,南直隶和州直隶州人。进士出身。王玺是正统九年(1444年)的顺天府乡试第十八名举人,次年(1445年)会试中副榜,不谒选回乡照顾生病的父亲,每天服侍其饮药,父亲不久痊瘉,十三年(1448年)参加戊辰科会试第五十二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五十九名,先在户部观政,奉命送慰劳两广士兵,尚书金濂称他有才,补任户部福建司主事,前往通州、天津等处,与协同镇守都指挥陈逵督办,因父亲逝世回乡。服阕后到四川紫荆关督粮,有廉能名声,升员外郎、郎中,两浙盐运司运使,母亲逝世后不愿再出仕,在和州城半里外建屋居住,足迹不至城府。
维基
郑和(15世纪—15世纪),字肃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郑和是正统九年(1444年)的举人,十三年(1448年)成进士,获授户部主事,妥善管理天津粮仓出纳;升郎中,参与编修《英宗实录》,外任为云南布政司参议,在当地查察民情,因俗而治,让当地人歌颂,奉表入京时在旅舍去世。郑和个性朴厚,和人言若不出口,自身澹泊如儒生;又孝顺继母,称人善而隐人恶,人称长者。
维基
陈俊(1419年—1488年),字时英,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兴化府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正统十二年(1447年)丁卯科福建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正统十三年(1448年)联捷戊辰科进士,除户部主事。督天津诸卫军采草,后升任户部郎中。天顺五年,督饷两广,后为户部主事。成化初年,升任南京太常寺少卿。成化四年,升任户部右侍郎。九年后,升为南京户部尚书,之后改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久之,改为南京吏部尚书。成化二十二年致仕。诏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还。卒,谥康懿。
维基
任弘(1440年—?年),字伯容,号裕斋,四川顺庆府南充县人,军籍。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进士。历官户部陕西司主事,转员外郎。成化二十一年任天津户部分司,出任云南姚安府知府,嗣升任贵州山西承宣布政司左右布政使,所在有政声,于贵州有多,崇祀贵州名宦祠。与西充礼部尚书马廷用齐名,人称「二充」,云后以中贵用事流毒搢绅,上疏乞归,卒于家。
维基
韩廉(1454年—1547年),字守清,别号尚意,浙江绍兴府馀姚县人,民籍。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浙江乡试第四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会试第四十三名,三甲第一百六十八名进士。授任县知县,十八年五月实授广东道监察御史,印马南畿,陈马政二事。正德初巡按福建,四年(1509年)四月以考察才力不及,降调高安县知县,六年三月因贿赂太监陶锦一事案发,被逮问,降一级,除通州判官,稍迁潞州知州,丁忧去职。服阕,补知泰州。正德十年(1515年)五月晋河南按察司佥事,升山东副使、兵备天津,降调辰州府知府,上疏乞骸骨,会世宗即位,以山东按察司副使致仕。嘉靖二十六年卒,享年九十四。
维基
金献民(1460年—1541年),字舜举,号蓉溪,四川成都府绵州军籍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兵部尚书、刑部尚书、进士出身。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弘治初年,选监察御史,巡按云南、顺天府,历官山东按察司天津兵备副使、湖广按察使。正德年间,因刘瑾乱政而被连坐下狱,被贬为民。刘瑾被诛后,起用为贵州按察使。后升为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历任南京刑部尚书。明世宗继位后,召为左都御史,升刑部尚书,改兵部尚书。大礼议中,因反对世宗立生父为皇考,而在左顺门与廷臣上疏劝阻,后去世。
维基
杭淮(1462年—1538年),字东卿,号双溪,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民籍。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应天府乡试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式己未科二甲第五十七名进士,授刑部山西司主事,升广西司员外郎,正德三年(1508年)二月升浙江按察司佥事,不久升本司副使,五年丁父忧归。服阕,复除山东副使、整饬天津兵备,十年七月改任云南督学副使。十六年正月升湖广按察使,嘉靖二年(1523年)三月升山东右布政使,不久升河南左布政使,四年十月升南京太仆寺卿,六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七年正月吏部尚书桂萼言其长于文学,短于吏事,令回籍听用。著有《双溪集》。嘉靖十七年卒,享年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