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当代
王震现当代 1908年4.11月 — 1993年3.12月
百度百科
王震(1908年4月11日-1993年3月12日)湖南浏阳人
1924年参加工作。
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将军衔。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
1993年3月12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王震同志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鲁玉昆现当代 1929年9月 — 2013年7.14月
百度百科
鲁玉昆(1929.09~2013.07.14),男,湖南岳阳人副兵团职离休干部、广州军区空军原副司令员。
2013年7月14日鲁玉昆同志因病在中国广州逝世,享年84岁。
周锡䪖当代
简介
广州人香港出生。
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硕士,香港大学学博士
历任中国训诂学会理事、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广州诗社副社长,曾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
长期从事中国语言、文学、艺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刘斯翰当代
人物简介
刘斯翰,祖籍广东中山1947年生,号童轩岭南著名诗人、学者。
出版过《曲江集校注》、《海绡词笺注》、《汉赋:唯美文学之潮》、《史与诗》等著作十多种,有《童轩词》一卷。
曾任广东省《学术研究》杂志社主编,广州《诗词报》总编辑。
童轩词·自序
词盛于五代北宋,南渡后一变,元明之际又变,而词几亡,及清,号为复兴,而又一变,凡三变以迄于今。
南渡之变也,以诗为词,不复合乐,虽有白石、梦窗辈之解音,盖亦鲜矣。
明可不置论。
有清一代,乘王朝复古之风,肆力为词,名家蜂起,流为别派,其鼎盛浸浸然有过前古,然而求其能跻身北宋欧、晏、耆卿子野、小山、东坡少游方回、清真、易安诸家列者则无。
晚清至今,又将百载,词统之亡,可以遽断,而词道之兴,信者何人?
王国维氏作《人间词》,自许超今迈古,余深赏之,为其审美趣味、襟怀思致,兼采西方,突过古人,迥非清词所得拘囿。
其所抱负,或即陈子昂之伦乎?
然而王氏不解音,又寡于情,则大违词之正道,是其所短也。
以余之见,词可歌不可歌,乃一巨限。
可歌,则利以声情动人,不可歌,则利以理法炫人。
余以是思词道倘复兴,终当系于与乐复合,而以写情为主。
然耶?
否耶?
余非有志者也,爱词,不忍见其亡,聊发斯言,以俟来哲。
  丁亥处暑刘斯翰序于童轩
童轩词·徐晋如跋
童轩词一卷,吾师童轩先生治史之隙所为也。
集中多有和余词者,而和作每胜原唱。
尝作长相思词,请于吾师。
云:行销魂。
止销魂。
衣上何尝著片云。
深南旧岁尘。
 天一痕。
水一痕。
新月平林已二分。
知君颦未颦。
师和词云:风之魂。
雨之魂。
并作巫山一段云
翩翩自绝尘。
 花一痕。
月一痕。
梦似来时却又分。
双蛾淡欲颦。
识者莫不愀然动容。
岂中年心事,不为儿辈觉耶?
假我二十年,或能勉侪吾师之境。
语云: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即是之谓也。
童轩词·王晓峰跋
诗以道志,乐以致和。
情动于中,浑浑噩噩,洞达人心,乐之用所以别于礼也。
赋诗永言,期于同情尔。
原夫长短句之制,无论嶰管弦柱,鼓角骑吹,流波漫衍,曰刚曰柔,其以律度动人则一。
清室既亡,处极盛之难继,惩变体之亟兴,或颇居词道已穷之地;其所效也,清空则白石,缜密则梦窗,稍稍平正则清真,翻书排藻,描红成章,而情窒矣。
夫学术有摩荡之势,世运无一定之恒
羽民东向,洞天斯开,于是雄杰之士,勃勃阳阳,探昭回于云汉,究邃初以献疑,与夫中古之元韵交相辉映,亦生新之一法已。
且人处世间,不可以无怀。
四时代谢,不息落花之风;萤窗飞响,偶度片霎之雨。
抑双桨纤纤,孤鸿渺渺,岂物理之必然,而人心实有以遇之也。
放棹江湖,莫非罾罻;静居斗室,不染纤尘。
漼然叶落,夐乎雨绝,花底馀生裙之香,中庭悬冷怀之月,何造化之不仁,而恒处人心于不预也。
春永蛰,秋夙霜,物情所不测;而雷雨作则万物感,鸟径绝而风云通。
夫江导于沱沱,冥淩之地也。
一寒三燠,涓滴泮焉,潆洄漩澓,然后潜行。
巫峡,合九派,灌五湖,拎幽络阻,协气通神,浩浩瀼瀼,激波腾霄,清氛霁岳阳之楼,舟子唱西塞之曲,其至也,曾一阳初复、度越丛薄时所必见哉。
含章可贞也,所居不可规也,则诧作者之神者,勿问制作之迹,且绎其初心而可矣。
予与先生凡一见。
乙酉初,候人京师琉璃厂,无憀购海绡词,先生所注且笺也。
海绡词严若金城,赏音用希
先生察虚实,导窾郤,示以离合顺逆之法,读之,不自觉词之可乐也。
予由是而爱词焉。
二年,徐先生康侯知予慕先生,为予电问之。
戊子秋先生旅京,次北大,予与康侯先生,得尽一日之欢。
先生因付词稿,属予昌言。
予以学陋,草成而未敢报也。
今之视昔,又二年矣,徒惭季诺之久违,乃悉更旧评,缮呈先生
先生小令至者早摩北宋,长调则密含神机,欲开一局面。
读者体其情,察其志,反复涵泳,庶几得之尔。
且文体流别,各有相因,先生之词,固能补著述之未尽也。
世之有慕先生学者,其将验心于兹集焉。
庚寅春节前一日后学镇海王晓峰敬跋。
关山月现当代 1912 — 2000
关山月(1912~2000) 画家、教育家。
原名关泽霈
广东阳江人
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为“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入室弟子
曾任广州市艺专教授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有《关山月画集》等。
撰并书黄鹤楼东入口门前楹联:“龟伏蛇盘,对唱大江东去也;天高地阔,且看黄鹤再来兮。
”其重要作品《铁骨傲冰雪 清香沁大千》收入《黄鹤楼藏画集》。
许伟余清末至现当代 1884 — 1974
人物简介
许伟余 (1884—1974年)原名许挹芬澄海莲下许厝人。
早年就读广州“两广游学预备科馆”,后转学到上海中国公学。
1908年起先后任教于澄海凤山小学堂、韩山师范学校、澄海中学等近10所学校。
曾任《大岭东报》、《汕头时报》等编辑、主笔。
1955年广东省文史馆馆员,曾当选省人大代表、汕头市政协副主席。
著有《慧观道人诗集》、《庶筑轩诗集》,辑为《庶筑轩文稿》。
周正光当代 1940 —
简介
周正光广东省开平县人,成长于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随南国诗人佟绍弼先生学诗,随岭南词人朱庸斋先生学词,又随岭南派名家李守真先生学画。
一九七四年移民美国,下海从商,现已退休,定居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
有古典诗词集《周正光七绝选》、《听雁扣舷集》,新诗集《听雨密西西比》。
周正光七绝选·跋
余生于忧患,历经抗战、内战、“十年动乱”。
中年去国,觅食殊方。
身无一技之长,而偏沉迷故纸。
生性狷介,不善交游,终日流连于自编自导之乌托邦中。
偶有诗作,独喜七言绝句。
才力有限,不足以驾驭长篇。
生活面既窄,题材只个人一时之感受或玄想。
昔人谓:“合浦还珠空绮梦,美人香草祇琼思。
” 幸欤,悲欤,不自知也!
暮年神倦,持笔有如扛鼎,幸得吾友陈永正、刘荒田两君之勉励与帮忙,此书方能编就与出版,在此谨致由衷之谢意!
周正光 2022年暮秋美国德州奥斯汀市之圆石书屋
张海鸥当代 1954 —
人物简介
男,满族,1954年生。
1982年3月毕业于河北师大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
1997年至今,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
现为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秘书长广州市言文学学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
陈凡现当代 1915 — 1997
人物简介
陈凡1915-1997字百庸广东省三水人,曾用笔名周为等。
30年代曾任教师,1937年后在广东炽队任职,1941年后曾任桂林《大公报》记者、采访科副主任,柳州办事处主任,柳州广州特派员,广州办事处主任,1949年后历任香港《大公报》编辑、副主任,副总编辑。
广东省文联委员。
香港“综艺侠情派”武侠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海沙》、《无华草》,诗集《往日集》、新闻报告集《转徙西南天地间》和武侠小说《风虎云龙传》。
马采现当代 1904 — 1999
人物简介
马采(1904—1999)别号采真子字君白1904年4月20日生,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人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我国著名美学家、哲学家、翻译家。
1999年3月2日广州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5岁。
周燕婷当代 1962 —
人物简介
周燕婷别署小梅窗,女,1962年生,广州市人
物理教育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
后浪诗社社长。
早年从岭南名宿张采庵先生习词,作品为时贤所重。
著有《初月集》、《小梅窗吟稿》、《画眉深浅》(合)等。
韩秀丽当代
中国对联甘棠奖
韩秀丽湖南人,在广州工作。
喜爱对联文化,平时多在中国楹联论坛学习大家所长,虽灵性不足,但热情洋溢,会一路坚定执着地努力下去。
缪钺现当代 1904 — 1995
词学图录
缪钺(1904-1995) 字彦威
江苏溧阳人
生于河北省迁安县
北京大学文科肄业。
曾任河南大学浙江大学、华西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有《元遗山年谱汇纂》、《诗词散论》、《杜牧年谱》、《冰茧庵丛稿》、《冰茧庵剩稿》、《冰茧庵诗词稿》等,与叶嘉莹合著《灵溪词说》、《词学古今谈》。
冰茧庵集外诗词稿·缪元朗
缪钺先生(1904—1995)字彦威
江苏溧阳人
1924年肄业于北京大学文预科。
历任省立保定中学和私立培德中学国文教员、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广州学海书院教授编纂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华西协合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1952年后,专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缪钺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生前出版有《元遗山年谱汇纂》、《中国史上之民族词人》《诗词散论》、《杜牧诗选》、《杜甫》、《三国志选》、《读史存稿》、《杜牧传》、《杜牧年谱》、《三国志选注》(主编)、《冰茧盦丛稿》、《灵溪词说》(合著)、《三国志导读》(主编)、《冰茧盦序跋辑存》、《冰茧盦剩稿》、《词学古今谈》(合著)等专著,发表论文120馀篇,多数收入上述各论文集。
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
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会、中华诗词会等术机构和术团体的顾问。
先生性嗜古典,喜诗词。
在中学时,就练习写作古文、诗、词,与同共结诗社。
18岁高中毕业后,即以诗词作品就教于籍忠寅张尔田前辈
上世纪40年代,还曾加入由章士钊沈尹默乔大壮江庸先生发起创办的“饮河诗社”。
先生曾在《自传》中叙述自己诗词创作的特点:“我从小就喜欢作诗词,后来治史之馀,不废吟咏。
我作诗词,都是抒写真情实感,不为敷衍酬应之篇、无病呻吟之作。
至于艺术风格,则是在承继古人之基础上以求创新。
我熟读《诗经》、《楚辞》以及汉魏至明清诸名家诗集之后,拟取阮籍陶渊明之寄兴深微,李商隐之情韵绵邈,黄庭坚陈与义之笔致峭折,而熔于一炉,自创新境,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至于作词,则因才性之所近,小令取法秦观晏几道,慢词取法周邦彦姜夔,亦兼采他家之长,蕲向于深美闳约。
先生生前只在报刊上发表过部分诗词作品,但手订了三卷《冰茧盦诗词稿》。
1990年10月5日缪钺先生收到程千帆先生寄来的先生刘永济先生的书信复印件,其后给程先生的回信说到:“致友人书札,多未存稿。
此次重读诸复制件,恍如隔世。
其中诗词,亦有未存稿者,可以补入也。
秉承先生之意,笔者开始留心收集先生手订《冰茧盦诗词稿》以外的作品,渐有收穫。
近年来,笔者因为撰写《缪钺年谱》和编选《冰茧盦论学书札》(暂名),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从报刊书籍(如《学衡》、《国风》、《四川大学校刊》、《人民川大》、《文献》、《吴宓日记续编》、《茅于美词集》、《方豪六十自定稿》等)和先生致友人(如刘永济先生、陈槃先生张志岳先生等)的书信中,又陆续读到较多先生手订《诗词稿》以外的作品,于是就编成了现在呈现给大家的这份《冰茧盦集外诗词》。
此处的“集外”,是在《缪钺全集》版《冰茧盦诗词稿》之外的意思。
2011年5月10日晴轩
朱庸斋现当代 1920 — 1983
词学图录
朱庸斋(1920-1983) 原名奂字奂之
广东新会人
曾从陈洵学词。
任教于广州大学、文化大学,晚年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
有《分春馆词》、《分春馆词话》。
分春馆词·佟序一
粤东文明之都,人才之众晚近最矣。
至于藻翰之士,前世诗为盛,文笔次之,词为逊。
而迩来能词者,陈述叔一人而已。
庸斋佛然卒起于少年,游于中原士夫,以词知名,充其所诣,群聚同好,或将以词光前世未竟之绪,而与当代事功之士,相互竞爽,则余之所望也。
中原能词者,推朱彊村为至,而彊村又盛推述叔述叔壮而遗佚,晚始讲词于中山大学,其治词取途梦窗,而极诣于清真婉约隐秀之境。
少年如曾传韶,如马庆馀,如邓次卿,皆问业,而庸斋亦以年家子从述叔游。
此四君者,述叔皆许之,唯余独及交庸斋,其馀短命死矣。
庸斋年才二十馀,而遭逢变乱,其遇又或得或失,故其志微,其情惝恍,夫兴怀于绮罗芳菲之间,而发其空凉深窈之旨,亦庸斋之天性然也。
述叔死矣,而庸斋春秋方富,绍述叔起而讲词,更十年或二十年,行见弦歌之声,洋洋盈耳。
余虽不能词,异时海内乂治,亦愿从庸斋遨嬉于山绿湖光,歌云舞绣,以寄其击壤欣忭之情,听庸斋及其徒高歌相酬答也。
甲申十一月佟绍弼
分春馆词·佟序二
诚有以信于心,则纵浪自恣,而不以己徇人。
君之于词,将以为寄耶,抑将与古为徒而相狎于寥邈亢浪之表耶。
君处人和易,从容步趋,内外开朗,人所不足,君独有馀,惟至于言词则反是,而人知与不知,大率指目君以为笑者,可慨也。
余识君至七八岁,而聚合日多,知之颇悉,从丧乱以迄于今,君际遇之奇,有为众人所嗟叹骇异而蕲至弗获者矣。
君乃恬然自若,无所形色,至其跋踬厄塞挫辱而为人所难堪,则又处之泰然。
凡人患得患失,宠辱若惊者众矣,君得失盖皆以词致,而曾不以间其专好之心,治之弥坚,钻之弥至,日群其徒侣,声出乎沈酣,意广乎冥漠,滂沛洋溢,口吟指画,若将以此终身者然。
夫唯君有以自得,然后敢骋其才,睥睨自快,而于当世无避就也。
夫士可以辞天下之至,而不可夺其自尊,可以出众人之胯下,而不可易其素守,乃世往往谓其大言为狂,彼乌测乎君意量所在。
甲申初刻,余尝为作序,故其词今不复论,而言其人,既以坚君之趣,抑亦以自发也。
戊子佟绍弼
分春馆词·傅序三
曩者余选读近人词集,自水云楼而下,继以半塘、芸阁大鹤彊村蕙风海绡凡七家,各系以词,略仿彊村翁论词之作,以为百馀年来词风之盛,岂特远迈元明,抑亦超乎常浙也。
述叔先生谢世以来,吾之能词者踵相继起,而与余相交最久,相知最深者,则新会朱君庸斋
君有夙慧,嗜词根乎天性,年甫弱冠,出语芳菲馨逸,富丽精妍,往往惊其长老
中岁以后,所作不多,而用笔臻于浑融隐秀,词境益深。
君少乏师承,惟自得于古近作者。
于宋根植于小晏、秦郎,而广之以周、姜、史,于清规范于水云,而出入于王、朱、、况。
于以博取诸家之长,然后时出己意,以自成其为一家之词也。
若以之上继大鹤蕙风,更以上继水云,世之君子得无以为阿其所好耶。
余晚岁始肆力于词,与之函论此道者亦屡岁矣。
乃知君之涉猎广,持论精辟,研讨之功与创制之美,足以相彰,自维与君以文字杯酒追欢于少年之日,忽忽垂四十年,余旅食海隅,日就衰朽,君亦届六旬矣。
顾其得名也早,其旧集之流行于世者亦既有年,故港岛人士得见其词,竟有以君为清末词人年辈甚尊者,余曾以此事告之,用为笑谑。
君性疏放而多病,其生平所作,又不自贵重,散佚者多,近岁始由其门人多为检拾,更从旧集选录如干首,共得百阕,由何君幼惠汇钞成编,薇庵恐其久而遗佚也,乃商请何耀光先生斥资付印,收入至乐楼丛书中,以广其传。
余因述其为词途径及精诣如此。
庚申六月静庵傅子馀
分春馆词·何序四
新会朱君庸斋,自少年以工词饮誉京华,声名籍甚,故吾海绡翁以后,三十年来,言词者多爱推君。
余久耳其名,而无一面之雅。
近者家叔惠裒集其词百馀阕,属其弟幼惠录为一卷馈余,因得遍读其所著分春馆词者。
余于倚声之道,本无所解,惟爱读两宋及清名家词,乃知词有主情主格主气三种,若谓秦、晏主情,姜、张主格,辛、刘主气,则君之词,其殆兼有主情与主格之妙,又能以潜气运之者与。
夫情之至者,必具有隽上之才,始足以达之,至才与情之联绵互发,畅以声音,又必在其精力弥满之日,故观君少年所作,如璞含珠媚,光彩焕然,情丰而才富。
中年以后,阅世既深,抚物兴怀,工于寄托,则又多连犿要眇之思,词益精深邃密。
迨至晚年,渐归平淡,雅不欲以绵丽之笔,与少年争胜毫釐也。
顾余所知甚鲜,未足以测君之所至,谨识数语,藉表衷情,并亟为付梓,以分赠爱读君之词者。
庚申十月何耀光序于香港之至乐楼
分春馆词·题词
临江仙朱庸斋分春馆词 蕴章 王西神 经醉湖山劳倦眼,天涯三见红桑
曝书亭子久荒凉。
平分春一半,消受泪千行。
  便作词人无一可,捣残麝墨题香。
梅边花谱写刘郎。
琼箫和恨咽,锦瑟比愁长。
醉落魄朱庸斋词稿 杨铁夫 茫茫尘世。
满座筝琶喧俗耳。
悠然一磐云山紫。
海上牙弦,知否成连死。
  梅词片片随风坠。
洛阳声价当时纸。
西江月色襟怀似。
露浣薇香,薰沐珠玑字。
分春馆词·跋
词乃文学之一技耳,欲期其成就,亦属匪易,非有胸襟性情,正途径,严声律者不为功。
有清一代,词复极盛,然周止庵辟四家之径,王半塘倡重拙大之说,晚近学者始有所归。
新会朱庸斋先生,以英年特起,即能融会周王二家之说,而造诣独深。
当读其所制分春馆词,规矩法度,莫不一一与赵宋周、辛、、王四家相合,然能拓开境界,独抒性情,而不为古人所囿,浑厚重拙之处,正足为清季朱彊村大鹤况蕙风等大家之接武也。
至集中烛影摇红赋落叶、东风第一枝赋寒梅二阕,沈郁秾厚,尤臻上乘,而寄意命笔,抑又能言近指远者,殆所谓登山临水之际,绮罗香泽之间,兴感所及,而发于不自克者欤。
其对于四声,则复矜矜相守,与其人之疏狂洒落,竟不相类,则尤可异耳。
客腊先生湘汉,以手写分春馆词一卷以贻家兄又同,取而读之,视前刊者又略有增损,亟与王珩同学乞归校阅一过,重付手民,并略志先生为词之造境所在。
戊子五月邓圻同谨跋
分春馆词·后记
朱师庸斋先生所撰《分春馆词》,有三种印本。
初印本刊于一九四四年冬广州大盛印局印行,线装,二卷,一卷为《怀霜集》,始自壬午,讫于甲申,凡五十阕,删存十九阕;二卷为《平居集》,始自庚辰,讫于壬午,凡四十阕,删存十三阕,两卷仅录词三十二阕。
第二次印本刊于一九四八年秋广州奇文印局印行,线装,一卷,录词四十八阕。
第三次印本刊于一九八一年香港何氏至乐楼刊行,线装,录词一百零四阕。
兹就三本别其同异,得词一百二十三阕,复从诸同门笔记及书报刊物中辑得集外词五十七阕,集外诗四十首,倩叶霖生、崔浩江二君校对,列入广州诗社丛书中。
朱令名、朱荔裳、朱荔诗出资印行。
二零零一年三月二十日陈永正
分春馆词·录入后记
曩者余尝读清季名家词,自水云而下,独爱大鹤,以半塘风云气太盛而彊翁才情稍逊,蕙风则自恃名士而傲人之故也,况文道希之词多拉杂者。
五家而外,尚能有冯梦华词蕴藉高华,人多不能及。
至于年辈稍晚者,则海绡翁不独为岭南一代翘楚,更可称冠也。
而自逊清以降,词人辈出,其稍长者如华阳乔曾劬大壮翁,所著波外乐章由南追北所造已极,然竟未能合于吾心;别如西蜀周岸登睽叔者,所著雅词十二卷富丽精妍独能动人,然其词作既丰则雷同之病亦不能免。
后自五四风云以迄于今,词人之众更不可胜数,天风阁夏氏虽尊一代词宗,然究其性本非词人,且专精考据更甚于词;万载龙沐勋以年三十而能得彊村翁临终授砚,续翁未竟之业,继往开来功在千古,为词承彊翁而融东坡,然未臻大成而殒,诚大憾也;梦桐主人早岁即与前辈词人结社吟咏,所作惊艳四方,后用力于搜辑汇纂,于词则仅偶为小令,亦未能成大业于斯;梦苕钱萼孙早年盛负诗名,中年后以诗人之笔出其馀绪为词,堪称词中之佳者也,然终非此中正法眼藏。
此四子者,皆世所盛推之才也,然其为词亦不能尽使余倾心,则环搜遍顾,尚有何人哉。
昔者余即以此百般自问,而未能答。
再之后,以机缘巧合而得结交于津门词家王蛰堪及其门人张引之,乃沽上名家寇泰蓬之续也。
二窗词客寇梦碧翁,余所素来钦佩者也,于词取径吴王,为近世学梦窗而能有超拔者,上述四人之外,可称巨擘,然余以玉田本性而终不能尽得会心于梦碧词之粹然风华,自觉赧甚。
而蛰老引之兄竟不以我后学为诳,以新会朱庸斋前辈分春馆词相贻。
初,余曾先得读朱师之分春馆词话而心有戚戚,高卓处以为自陈亦峰白雨斋词话后百年来所罕有,且以无觅其分春馆词为至憾事。
今蒙赠此编,欣喜何极,因得观人所谓陈述叔后岭南第一词人之作,三复之馀,倾倒不已,慨叹不能自禁,因语师友曰:于鹿潭叔问之后吾今又得一人也。
夫词者,主气主格主情,历代名家各有擅场,主气者郁勃;主格者清俊;主情者缠绵,而余则甚爱昔人言主格主情之相兼者,其庸斋前辈词之谓也,此道远者上溯淮海,得力在玉田草窗间,而复能参以清季大家之深致,所谓情韵具佳者是也。
昔者余曾举“浩茫”二字以为词之止境,朱师词之所造,庶几无愧于此。
且夫庸斋前辈弱冠即以词名,后遭逢变乱,其遇又或得或失,而一段情伤则萦困终生,凡此种种竟皆与余相类,岂天力之异而使吾得此卷哉。
复更念庸斋前辈梦碧翁皆乃不求名著之真名家,生前未有专著,倘非弟子门人为之搜求刊布则必至湮没不传矣。
余遂不敢有违天意且有负长者所托,因为之粗校录入,以期能广其传而使世之合缘者有得于斯也。
丙戌年十二月廿二两仪斋主人谨识于沪滨玲珑八景地 并书词一首志感于后 甘州 书《分春馆词》后,用碱斋师韵 倦劳身。
去国更踌躇,行歌拜金鳞。
望东瀛却寄,衍波弱叶,故梦斜曛
酒醒西园过燕,桑海几番频。
花外天涯路,销向晨昏。
后约十年漫托,剩秋心数点,著意分春
洗沈烟一碧,万念本如尘。
未堪忘、情根若许,指汪洋恨水不须焚。
今生事、付他生里,并剪彤云。
林英男当代
平沙集
林英男字岸谷号平沙
祖籍福建丹诏
一九五二年生于闽南,长于粤东
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
平沙集 黄天骥序
近日,林英男同学赐阅其大作《平沙集》,再三嘱我作序。
我虽事冗,却之则不恭。
而且,校友毕业多年后,仍兀兀穷年,孜孜不倦地潜心于诗词写作,这精神也确值得学习。
便抽出时间,细读英男的诗作。
记得在『文革』结束后,我在中大中文系给七七级的同学讲授魏晋隋唐文学史,倒未曾给英男所在的七八级上过课。
不过,说来也是缘份,七八级同学在毕业后,常常邀我相聚。
他们一直关怀母校,帮助母校。
特别是他们同窗之间,情深谊厚,常常使我感动。
我虽然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和他们直接交流,可是,三十年过去,在这年级九十多位校友中,许多人的音容笑貌,也依然历历在眼。
师友之间,融洽无间。
我在中山大学学习工作了六十年,而和没有上过课班级的学生,彼此一往情深,延续了三十年,也确少有。
此中缘故,我实在也无法说清,祗能说是人生中难以遇到的缘份!
英男第一次让我看他的诗,是在他毕业后约十年的一次聚会上。
记得那时他穿著笔挺的蓝色西装,神清气爽。
席间,他从口袋里拿出几首小诗,说是让我看看,同时也问了些有关写作格律诗词的知识,我随便看看,也稍作评点。
老实说,那时英男写诗,还未进入门槛,我在匆忙之间,也不知说些什么为好。
大概到新世纪之初,英男入住中大教师宿舍,离我家较近。
有一回,他把一大叠诗稿,交给我看。
翻阅后,觉得还好,而且知道了他对写诗有强烈的兴趣,也颇替他高兴。
不过,那时彼此都忙著别的事情,我也来不及和他彼此切磋。
又过了好几年,我们虽同住一校,但见面不多。
偶尔知道七八级的校友,有好几位热心写诗。
手机电脑,成了他们传诗递简的飞鸿。
我又听到七八级的校友们说,在这年级的诗客中,英男最为用功,他常在网页上发表诗作,得到好评。
这回,他发给我《平沙集》,我仔细拜读,才知道他确实是学业大进。
所写诗 作,与前两回交给我看的,不可同日而语。
我想,『工夫不负有心人』,凡作事,祗要『一灵咬住不放』,是总能作出成绩的。
英男的诗,风格属沈郁遒劲一路。
试看他《自题平沙集》的第一首,便很容易发现在典雅的辞藻中,压抑著一股嵚嵜磊落之气。
他那些纪念亡父、亡兄、亡友的诗,写得情感真切,哀伤中又流露出自己对生活不平的牢骚。
我很奇怪,为什么他的风调,会显得如此深沈?
一问英男,才知道他在大学毕后,经历崎岖。
境内境外广阔的生活面,既让他对现实、对世界,有更全面的认识,也让他对人生、对历史,有更深切的感悟。
所以,在《平沙集》里,没有轻率的应酬之作,他落笔总是沈重的,认真的,严谨的。
我看得出他在有些诗里,用辞遣句,反覆斟酌,甚至有时还会过于考究。
但一题在手,总不会率意为之,草草了事。
所以,这本诗集,虽名曰『平沙』,实质似苍岩。
忧时论世,有棱有角;伤逝怀人,深沈老健。
这和时下一些诗作,在无病呻吟中给人流滑之感,大不一样。
『诗穷而后工』,英男经历过有顺有逆的人生道路,写出的诗,也分明留著或深或浅的脚印。
沈郁中时有奇兀的风格,也照见出他的牢骚抱负和个性。
英男告诉我,近十年,他潜心读书,恶补经典。
到而今,他也过了知命之年了吧,但竟仍焚膏继晷,勤奋向学,乐此不疲,实在令人感佩。
我们从《平沙集》中,也可以见到他喜欢用典的习惯,这说明他读书之多,用力之勤。
否则,他不可能处处拈来,让诗作添上了书卷之气。
当然,好用典,也是一把双面刃。
这一点,相信英男在创作的过程中,是深有体会的。
我读书,往往如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至于写诗,近几年, 不晓得为什么全无兴致。
比起英男的用功,自觉汗颜。
也许年龄渐大,壮志消磨。
在网络各种消息的引诱下,对著荧幕,反耗费了不少读书的时间。
所以,英男嘱我写个小序,颇觉为难,不过,想到这一回,在中文系七八级同学毕业三十年聚会之际,英男捧出这本《平沙集》,让师友们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和人生感悟,实在很有意思。
再三踌躇,遂承嘱命笔,也作为我对特具凝聚力的中文系七八级校友,再三致意。
平沙集 《三十年前的诗坛论战再回首 黄树森》
林英男送来他的诗集《平沙集》让我写序,我欣然应允了。
三十一年前那段无法超越的印记不可能抹去。
神马并非都是浮云。
没有一滴雨会说自已造成了洪灾。
但每个洪灾内边却都是一滴滴雨汇集而成的。
我在这个时间段也面临转型,走在从心灵封闭到心灵牧放的历史隧道里。
我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下半叶,有相当文字为『受命行事,呜鞭示警』之作,『虽是受命之作,有著江湖庸医吞错自配假药的苦衷,也有大任于斯的年少春风得意和为左记云翳所遮的悲凉』。
我在编审职称评审中的这段话,开始摒弃罪孽年代的窒息和崇拜,开始释放悄然萌动的惊异和好奇,开始沐浴潜滋暗长的开放和挣脱,因之与林英男们年青一辈也有了沟通可能。
一九八一年一月广东省作家协会《作品》文学杂志,决定发表黄雨批评朦胧诗的文章《新诗向何处探索》。
一九八○年十二月,作为理论编辑的我,约了中山大学中文系在读的大学生,到文德路省作家协会,座谈朦胧诗。
就新诗的革新与探索,开了一个会。
记得有辛磊、林英男等应邀。
辛磊即前些年写长篇小说岭南三部曲之《大清商埠》《大国商魂》的作者之一,第三部大江红船》尚未写完,辛磊英年早逝,俊才痛失。
近期,在和刘中国的闲聊,被提及的同学林英男是频率很高的一位。
这让我重新梳理过往的记忆、审理以往的作为。
林英男在那个座谈会上的发言,观点清晰、不同寻常,带有年青人的理论锐气和敏捷眼光。
于是敲定他撰写一篇与黄雨商榷的文章,我问他在七天内,能否完成。
林说:没问题。
于是,我把黄雨文章的条样交给了林。
于是,就有了发表在一九八一年二月号《作品》上林英男的《吃惊之馀——就新诗的探索方向与黄雨同志商榷》长文
林英男文章,影响极之深广。
那时候的《作品》是个很牛的刊物,发行量达七十九万份。
时至一九八二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六期上,发表了该校著名教授黄药眠的万字长文《关于朦胧诗及其他》,为黄雨辩护并对林的文章进行了全面的反击和批评。
这多少有些吊诡,也令人错愕。
一位著名教授,放下身段,对一个未毕业的大学生如此的青睐。
一场对新诗的理解歧见,有人力顶有人吐槽,这很自然,却然引发一场南北呼应的激战。
张爱玲说『出名要早』,如今衍生开来,说『裙子要短,出名要早』。
俊才精英就一定能够艳遇『出名要早』的强大身影么?
林英男一九八二年毕业,罹难接踵而至,羊城晚报要林分配到羊城晚报工作,不成;一九八四年,省文化厅打算把他列人才第三梯队,调入省文化厅加以培养,也不成。
学校某些政工用档案罗织评语,把他打入另册。
虽然后来学校为他修改评语,删去不实之词,但已经耽误了许多机会。
那年代档案如同一个生死簿,要你下地狱就升不了天堂。
那时候的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在中国舆论界很牛,是开放改革舆论的引领者先行者,林英男错失良机,历经了一场命运之战。
这场论战,黄雨提出了究竟哪一种称得上是『新一代的诗』?
『新诗如何创新,追求什么,朝什么目标探索?
』的问题。
他从一些新人的片言只语,摘下的关键词是『土壤』、『人民』、『不能靠梦活著』、『时代』、『改造外在世界』等,他用一个『革命的、现实主义的道路』回答了他所提出的两个问题,而他眼中的朦胧诗是,『脱离现实,思想苍白,语言离奇,玄之又玄,是个人主义的自我膨胀,是『梦想自由者的绝望的情绪』。
与黄雨传统的、守旧的思维视野殊异,林英男认为:『十年动乱创造出奇特的一代。
』『四五證明:醒狮睡了,睡狮又醒了。
象五四前夜,历史又一次脱节了。
亚洲大陆断裂了,在中苏边界;五大洲飘移了,在太平洋相撞。
在历史的脱节点,他们愤怒;在断裂层喷射的岩浆,他们垮掉;在大陆飘移的震荡,他们迷惘,但他们站著,站著愤怒,站著垮掉,站著迷惘——站著思考,千百万年轻的脑袋在日夜掘进,要为地球的脑海增加新的皮层和沟纹。
』黄药眠的文章,对林英男『青年诗人经常用的手法,是朦胧的意象』;要有『零星的形象构图』;『富有运动感的急速跳跃』;诗应该有『交叉对立的色彩』;要有『标点改进和语法的主观化』;写诗要『哲理和直觉的单独表现或熔合』;做诗『要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和奇特的语言结构』七点提纲,逐条进行了分析反驳。
这属于艺术上的探付,倒也无妨。
但黄药眠论及朦胧诗理论的思想根源时,却有点煞有介事,似是而非,呈现荒唐做派与傲慢。
他列举了四条: 一、看不清客观事物原貌,以及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 二、把社会里的人都看成是各人自我的活动,变成自我展示的个人主义者了; 三、没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力量把纷纭复杂事物加以类化; 四、对祖国的语言修养很差,又不肯虚心地人民群众学习。
这真是文化固化不易撼动的生动写照。
对于时代的看法,黄药眠一面惊异林英男的『博学』,一面提出了他的定谳评语:『我们讲的是诗,为什么突然要扯到自然界这样的巨变呢;我们应该怎样来对付它呢?
』『作者幻想出天崩地裂的恐怖的形象,好象地球都快要破灭的大灾难来临了,然后把大灾难作为前提,提出要写现代诗的结论。
』 此论真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不知今生何世?
还有点晚清朝廷缉拿乱党的劲头。
其实,林英男在与黄雨商榷文章鲜明发出『他脚下的地却从现实世界的大陆分离出去』,到底『是年龄的距离,还是时代的距离』的天问。
一九八○年,正是在『文革』『天崩地裂的恐怖形象』展现之后,正是『大饥荒』『大逃港』、『大灾难』,国现代化这部汽车龙钟老态,步履蹒跚,一再踉跄,乃至不救之后;也正是邓小平听闻『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的惊谔,万里看到幼儿在锅取暖惨象的痛哭,彭德怀看到工人无裤可穿的怒斥之后,这就是国环境的危如累卵、非开放不可的历史现场时代形象。
林英男的『时代距离』论所表述的一代年青人忧患、困惑,正是这场论战的命意点穴之笔。
文学史,不应该祗是作家作品的编年史,更应是文艺思潮的发生,发展、替代、转变的历史。
文艺思潮,也绝非风格流变的演绎,更应是现代性理念的碰撞,交锋。
这场朦胧诗论战的焦点,也正是在『现代性』两个轮子:市场化与人文化。
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共享的文明的话,那也就是这个具普遍世界意义的现代性了。
现代性的共享性多样性并存,正是林英男们所孜孜以求的愿景。
社会封闭愚昧,其社会认同,强制盲从;社会开明开放,其社会认同,自愿合理。
历史的灾难太深重了,它也生成了一种进步,以往的一切都要用实理性去重新审理,包括朦胧诗和文艺思潮。
国文化是否具有多元开放性自我批判度,是否具有现代性思维模式,是否具有自创能力,是我们不可能避开的问题,别老拉上老外背书。
学生时代的创造性,往往被刻意追求一致斫丧自由的工具化社会化过程给扼杀了,如果再加上意识形态,那无异是对学生才能、性格、命运的摧毁。
六十岁一个甲子,正是知识分子,用自己的磨难、思考行为,追问践行生命的终极意义,焕发思想与精神之花那流动而常青的生机,在知识沈淀经验积累完成之后,奉献社会,润泽修身,知事悟道的第二个黄金周期。
林英男三十一年前一时苍茫,掩蔽著另一时的辉煌,另一种成功,彰显著另一种精彩:在大学任教期间,他出版了学术论著教材多种,他毕十年之功研究古诗词,写就了这本《平沙集》呼之欲出的《谢灵运评传》。
平沙集》系作者八十年代论战之后,三十年间内心感受抒发,志向踌躇呈现,静思超然沈积的一个集成板块,上口耐嚼一色,采思考齐飞,堪称独树一帜之作。
『恶木难成君子翳,呜条岂是太平林?
』(《越吟》)『十年转石空留响,两掌抟沙独笑吾。
』(《自题》)那种突围后的快感,挫折后的坦然,那种凄美;『萧寥晚雨扰禅那,俯仰沈沈问壁呵。
』『襟抱一轮沧海月,迷茫即佛是燃灯。
』那种生活磨难后的平静,淬砺后的静思,那种禅悟;『六十年愁罹率野,八千里路戴孤星。
』『一寸溺灰同此劫,百年海客异乡风。
』『屡折民肱无九转,壶翁朝暮作狙公。
』那种对灵根身世的缅怀,个人际遇的感慨,辗转异乡的吟咏。
其诗作对仗工整,用典丰富、精当,读来琅琅上口。
那种韵律美古典美,都是我所喜欢的。
它的诗味浓郁,历史厚重,格律严谨,都是可传之久远的。
是为序。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日 广州
平沙集 徐晋如序
陈亢问异闻于伯鱼伯鱼应之曰未,且述『不学诗,无以言』之训,是知至圣传,亦首诗教。
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岂圣人以诗者仁孝所蘖耶?
平沙公幼时,父母恩违,依慈庇长,初未得诸庭趋。
己未腊月,父弥留,奔挽未及,至则幠衾矣。
扶柩归故宅,夜阒籁沈,神哀形毁,不脱绖带,以待天明
明旦曦窗下,惟遗像高悬,破纸满地,捡之则其尊人遗诗也。
平沙公藏之三十馀年,灯下偷展,辄心大恸,情志渐萌,遂亦成诗人。
呜乎!
鬼神之事,子所不语,而下世之人,能传骚心,诗教之通于幽明者亦大矣!
今集中家祭之什,哀暴风之不止,痛离魂之未返,荒天穷海,啼血怨,仁孝之心,可质天地,诚中形外,故尤能动摇人心。
平沙公于学无所不窥,而诗学用力最劬。
唐时高达夫年三十五始学诗,而终能自出一头地,平沙公学诗更晚于高,而勤力诗道,孜孜矻矻,积年所为,洋洋大观。
其志廉,故高旷沈雄,如蹈五丁;其行洁,故质实峻伟,如遇奇士;其学博,故驱驰坟典,如运密珠;其思深,故幽怀深致,如犀照水。
清人说诗,有诗人之诗、才人之诗、学人之诗之判,平沙公非不欲为诗人之诗也,而才为学所掩,下笔独典重如籀篆。
窃谓此体肇之颜之推,后之得之者惟顾亭林,至公而三矣,盖真儒者之诗也。
余蒙平沙公不弃,许以忘年,更以道合志同,时相盘桓,然亦未敢云知公。
概乎言之,其诗无论古近歌行,儒者之志,一以贯之。
又尝攻西学,不硁硁乎乡曲门户之见,故诸作议论正大,文辞排奡。
此又公诗独造之境也。
于戏!
乙巳以来,科举既废,中经陈胡之乱,红羊之劫,吾国文化,竟成土苴。
公之情志,托于歌诗者具在,然季世鄙文崇质,识者盖鲜矣!
盐渎徐晋如于横艾执徐年彊梧协洽月游兆汭汉日
平沙集 跋
余真啖名者也。
余所啖之名,实之宾也。
实者,儒学之以修身为本,进则修己以安人
仆虚掷六秩,忝届耳顺,学尚不足误人,德犹不堪修己,以此啖名,欺世耳。
若乃如是之身后名,洵为赤道冰山,不如即时一杯浊酒。
故嗜酒者,真啖名也。
洎半百之齿,余知耻近乎勇,勇而始学诗也。
尸居袖手,坦荡之馀而有诗。
好古之故,余诗之体,糟粕也;嗜酒之身,余诗之味,醪药也。
唯以志年遭惊恐,经络不通而麻木不仁,医者谓之痹症,长年啜之以醪药也。
醪药五味杂陈,甘苦自知,辛酸为己。
或曰理可修己,而不可强人,强人无异于以理杀人。
故知药可疗己,未必治人;诗能娱己,未必悦人。
夫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嗟夫!
诗以悦人为诣,即近乎谀人矣!
是为跋。
平沙壬辰夏康乐园客卢
平沙续集·汪茂荣序
义宁陈寅恪先生读岑仲勉文竟,慨然语陈援庵先生曰:『此君是粤人,中国将来恐只有南学,江淮已无足言,更不论黄河流域矣。
』斯虽朋辈间一时兴到之言,究其实,要非逞臆之谈。
江淮、黄河流域云云非敢论列,若南学后来居上者,固较然明矣。
盖海通以还,岭表与外洋荡摩,影响所及,人穷则思变,每能凿空创辟,开华夏一代风气。
经济如此,学术如此,即诗词何莫如此。
夫穷则思变暨于诗词,抑末矣,而实有至精者在。
盖国于天地必有与立,经济其粗焉耳,唯文化允执其精,诗词尤精焉者。
第此精焉者,至晚近以佞古过甚寖微。
夫诗若词,根极风骚,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关乎国之兴衰,吾民族精神实寓焉。
诗道而微,则民族精神奚寓?
值此寖微之际,有人焉,以『诗界革命』为天下倡。
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以新名词写新事物,于一味拟古徒存躯壳者外开径独行,自辟异境,足以式多士而起后学,是不啻化诗坛之腐朽为神奇矣。
其首功者,厥为梁卓如黄公度二氏。
人穷则思变一也。
新文化运动起,、胡辈谥诗词为『骸骨迷恋』;鼎革以还,并此『骸骨迷恋』亦鲁莽灭裂之,国人几不知诗词为何物,举禹域率入于椎鲁不文之境,民族精神云乎哉!
际此存亡绝续之交,复有人焉,于羊城创刊《当代诗词》为天下倡,海内向风承会,驯致社刊林立,诗词复兴终成燎原之势,一发而不可遏。
是不啻于传统诗词运命肉白骨而起死生矣。
尸其首功者,厥为李汝伦氏。
人穷则思变二也。
虽然,犹有憾焉。
三十年来,诗词复兴为量也而非质也,弥望黄茅白苇,求一精思健笔、闯然入于古人之境者盖寡。
当此大雅不作之时,又有人焉,以举办国诗大赛为天下倡。
斯国诗大赛者,以复兴传统诗词雅韵正声为鹄的,藉唐宋以降科举矩矱为形式,延聘诗词名家足孚众望者为主考官
赛事公开透明,避俗若浼,一以遴选高材俊彦为指归。
夫诗词大赛众矣,至考选严格、品位高雅如斯者,则绝无仅有。
是不啻于诗词之道拨微行而反之于康衢矣。
尸其首功者,厥为林英男氏。
人穷则思变三也。
迄今岁,国诗大赛已举办三届。
凡入彀者率能茹古含今,与时下大赛所选相去何止霄壤。
继是以往,国诗大赛蝉联续办,真积力久,岂独焜耀南纪,抑将影响华夏诗坛至深且巨。
噫!
振大汉之天声,张民族之精神者,非在斯欤?
义宁岂虚言哉!
林先生尝以所著《平沙集》见惠,余受而读之,觉古近体诗挽硬盘空,奇肆奥衍,如商彝周鼎,人气慑而不能下。
近复惠《平沙续集》,则诸体渐化奥博为疏隽,时于下笔迟重绝伦处见飞扬踔厉之概。
是真能抗古杰立,日新又日新者。
因悟国诗大赛岸然负异于俗尚,非无由也。
先生家学渊源,广汇懋蓄,卓然诗词名家。
夫以诗词名家而举办国诗大赛,宜其能悉衷大雅,度越恒流,超然指向上一路。
》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
林先生有焉。
兹以读《平沙续集》,忆义宁语,兼及国诗大赛,而发其覆如此。
并世君子,倘以为然乎?
是为序!
乙未八月桐城
陈永正当代 1941年12月 —
人物简介
陈永正(1941.12—),字止水号沚斋
男,原籍广东省茂名高州市,世居广州
196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广州市第三十六中学语文教师
1978年考取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文字专业研究生,1981年文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
现为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岭南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教学会会长。
沚斋诗词·序一
昔人谓诗有别才,非关学也,不独陈叔伊疑之,余亦疑之。
后读《梁溪漫志》云:“作诗当以学,若不曾学,则终不近诗。
”又曰:“大凡作诗,以才而不以学者,正如扬雄求合六经,费尽工夫,造尽言语,毕竟不似。
”益知有才无学,所为诗要非本色,况无才者耶?
永正世兄以多才积学之士,穷年著书等身,于诸子百家史志之文,博观慎取,旁及道藏内典,穷极问学,其学殖之深且邃可知。
故其为诗,典雅宏赡,磊珂豪宕多奇语,余窥其意,亦每未能尽其指也。
世咸知永正能诗,而不知其蚤年即以博奥澹雅之才而为词,时一曼声,寂漠求音,孤清写艳,与其诗方轨并驰,独不轻示人耳。
人谓沚斋诗,出入宛陵昌黎诚斋之间,其词奄有梦窗、白石、小山之长。
永正正当盛年,以其才其学,固非诸家所能囿,再假以岁月,其诣足以上陵诸家,亦非必不能至。
今斯集之成,读者自能有所体会,且复验余言之不过也。
至其书,上取籀篆汉晋之苍劲古拙,如抱霜之骨,无媚世之姿,其成就又在诗词以外者矣。
癸酉蒲月冈州莫仲予
沚斋诗词·序二
各种文体皆有独具之美学特徵,所以培养其特徵者又必有独具之社会条件。
条件异则所以掌握其特徵者难。
吾国今日文人,生乎文辞文体与夫科学文化大异古人之世,而欲学为古人之诗若文,甚难于古人,非才之不及,盖所学内容与途径之异也。
然欲发扬吾国传统文化,不能不继承传统文学之精华,则学为古人诗文之事又不能尽废。
此事虽不宜求之于常人,固可求之于专家。
余辈生文辞文体变革初成之后,较早生十年以上之前辈,旧学根底,已大不相及,学为古人之诗若文,已难望其项背。
后生余辈十年以下者,非有特殊之才学,则其难弥甚。
弥望今日旧体词坛,则大学古典文学专家多不暇为,为之者又多非所谓专家,条件失违,绪功不继,故犹东坡当日,不免兴黄茅白苇之叹也。
沚斋陈永正教授,生岁后余二十年,由乎文化背景之变迁,其欲工为古文辞也本极难。
顾先生夙承家学,渊源有自;在大学又获从名师,广守专家之业,治古文字、古文献之学久,咀含群籍,博闻强记。
余读所注古人诗,深叹其绩学。
数年前又获诵所惠自作《诗词钞》,弥惊其古体诗词之精工,皆源汲风骚,转益多师。
诗撷八代之古香,得四唐之雅韵,取烹炼于西江,拓意匠于清人。
五言古体,多比兴如嗣宗,亦有清真近渊明者;《养鸭老人行》,不啻香山乐府;《游连州后岩》、《暮航抵哈尔滨》,于唐宋韩、苏之运奇笔,于清人康、黄之阐新知。
近体则渊静自然王、孟,生新峭刻,工为活对山谷、后山;而《纪梦七首和定庵》,则瑰丽恍惝,神追原作矣。
七言古体,豪气希太白,深情涵义山;《赠吴静山画师》、《老牛行》,则杜陵之写实矣。
近体绵邈俊逸,兼为义山小杜;琢句雕对,依然宋贤西江;于清人则风怀倜傥近仲则,清机肫挚兼二樵。
而善用幽微之辞,以状难写之境,则五七言之工者皆然。
词作多以情行,而姿丰致密。
“奄有梦窗、白石、小山之长”,莫《序》固已言之。
然其中亦有隽雅玉田,畅适重光者;若“独夜揽凉月”之《水调歌头》、“凉风万里”之《鹊桥仙》,“屈子牢忧聊抑志”之《临江仙》、“谷霭遥生”之《沁园春》,亦不妨其合辙苏、辛也。
统观先生之作,能排极难之势,收迈俗之功,芳葩美卉,挺生黄茅白苇之外,不独于同辈上下为罕见,且可攀方文体变前之先辈而嗣响于古人,谓非间出高才不可也。
抑所作之得力于博学,尤有逾于得自高才者。
盖处旧文变革之后,欲为继旧开新之业,学需双重,非博不济。
余上述感受,仅为读先生初集而发。
时经多载,先生新作又添,欲合初集重选以付刊,余雒诵未遍,何能测其所进。
以过时管窥,承命为序,又焉能避浅陋之有损高明耶?
幸大雅恕而正之。
西元二千零五年,陈祥耀拜序于福建师范大学意园,时年八十有四
沚斋诗词·题陈永正诗集
陈君永正以所为诗见示,风格超拔,寄兴深微,异乎现代之所谓能诗者。
诚能覃思深造,不务浮名,蕴蓄既深,则精华外发,其所成就必有过人者。
黎二樵先生云:“绝境无坦步,高唱有裂笛。
”深知为诗之不易,而穿云裂石之音,亦未尝不可以企及也。
陈君其勉之。
黄海章丁卯春日
沚斋诗词·后序
唐人诗“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顷者,读《沚斋诗词》二卷,风韵飘潇,才情掩映,拟之现代侪辈之作,沚斋诗词得不谓为绝代风华遗世独立者乎。
陈君之文,吾知之矣,陈君诗词,则今始知之。
陈君于我辈为少年,而诗词于我则不止为劲敌。
方今骚坛冷落,耆宿凋零,念他年君辈仔肩之重,不胜惆怅之至。
都下早秋,吟窗叶落,草此为序,我劳何如。
孔凡章一九八七年九月廿日
沚斋诗词·跋
沚斋诗钞》一卷,盥诵数过,如沐清风。
大抵五古之佳者,体兼韩孟,擅比兴,窈曲而深。
《暮航》一章,思路上契蒙庄,意境与笔力俱到,自为前人所无。
七言歌行,纵横跌宕,雅近坡翁;《书燕台诗后》,则铿锵明丽,纯是唐之正声,而非变体。
近体亦从学古中创格,语多巉刻,迥不犹人。
在今高唱诗体变易之日,陈君潜心迈往,尚友古人,得非所谓特立独行之士也欤。
沚斋词钞》一卷,深于寄托,以比为赋,在藻词掩映之中,绝非一览可了。
其缠绵婉曲之情,固足以同契珠玉,人心醉目迷,但命意敷辞,往往非古人之所有,而又为今人之所无;盖由于吾人处境,曲折艰难,较诸前人,直如两个天地,是岂古之意识古之言辞所能尽者乎。
诸作之中,如《水调歌头》刻意坡翁,《西窗烛》蕴藉深沈,《减字木兰花》轻清浏亮,均能于古之途径中,直捷表达今人之境地与心情外,其他若《乌夜啼》,若《忆汉月》,若《千年调》等,多用大句重笔,含郁怒之气,以逞激荡之情者。
统观全集,词笔远挹欧、晏之清华婉曲,近承朱彊村陈述叔之高夐峭拔,声气与前贤相通,而意皆由己出。
沚斋诗相较,其性格特立,声貌俨然,实二而一,一而二耳。
戊辰静庵傅子馀
关振东现当代 1928 — 2009
人物简介
关振东(1928~2009),笔名江南月、石央。
1949年冬参加革命,《南方周末》首任主编,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兼《共鸣》杂志总编辑,《炎黄世界》杂志社执行社长。
从事诗歌、散文、杂文、小说、文艺评论、传记文学、楹联、书法等文艺创作活动。
1984年参加中国作协。
曾任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作协理事广东书协常务理事广州文联副主席、广州作协副主席。
现为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会长、广东楹联学会会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广州市书法协会会长、广州书画专修学院副院长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等。
黄咏雩现当代 1902 — 1975
人物简介
1902-1975广东南海盐步横江村人。
集商人、诗词人、教育家于一身,“商业救国、教育兴邦”是其一生的理想,他的诗词名扬岭南,创办的学校福荫后世。
南海人对黄咏雩的评价是“文著南粤、德养后人”。
廖仲恺先生亲发国民政府嘉奖令,称为“爱国殷商”。
更有“南海诗人”的美誉。
曾创办横江小学,又是石门中学创始人之一。
民初担任广州粮食商会会长,1928年广州米糠发行同业公会主席,1929年晋升为广州总商会委员。
1932年起,担任广东商会联合会首任主席。
1933年亲自主持创建广州商科学校。
1947年,他被任命为广州爱育善堂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不受薪,全权管理爱育善堂的工作。
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举家逃难到香港
天蚃词·郑彼岸序
南海黄子芋园《天蚃词》四卷:卷一曰《横江集》,自己巳甲申所作;卷二曰《芋园集》,自己卯辛卯所作;前两集诗词一百二十阕,新会朱庸斋为之选录者;卷三曰《海日集》,自己亥丙午历年剩稿;卷四曰《怀古集》,则补录北游怀古之作。
后两集得词若干阕,赣县雨山为之续抄,并注其怀古词焉。
庸斋跋曰:“命意既远,托体尤高,每于瑰丽芳馨之间而尽幽窈沈郁之致。
赵宋诸家,取精用宏。
大抵体制法度,宗尚清真,骨格神致,肖乎白石,积健行气,来自稼轩,丽泽辞华,取于梅溪,而感物兴怀,则发乎自己。
至于金石史地考据亦能以词出之,尤别开蹊径。
其造诣之卓异,固共睹矣”。
雨山序其《怀古集》曰:“千数百年来,怀古佳什,未易多观,其难可知。
芋园深于词,今又为人之所难为,得怀古词二十七首,言约而旨远,可作词史观,信乎其可传也”。
朱跋、罗序所论甚允。
芋园既以词集见示,并属予序,予老拙,不娴于词,更何言哉。
夫诗有六义,毛诗所载,多劳人思妇发愤怨悱之辞,其义尚矣。
昔人谓作诗宜以经史为根柢,上符诗义,词者诗之余也,一而已。
今天蚃之词,枕经葄史,笔意俱化。
寓风雅之比兴,摘骚辩之香艳,珠辉玉振,云锩霞舒,合婉约豪放为一手,未尝规摹求肖乎古人,而自开面目,气骨秀健,体大思深,雄睨古今,建词坛之旗鼓,足以张吾军而夺帅矣。
芋园守真履道,博雅好游,游必有诗、有词。
芋园诗稿,兹已裒然成书十卷。
顺德简竹居征君尝评其诗曰:“甚何诗义”。
今其词亦何独不然乎。
曩岁尝游燕赵齐鲁吴楚,咏怀古迹之词,前后合得五六十阕,予拟约雨山分别录出,庚为之注,或四集全注,刊印流布,以讯同文。
此诚如朱罗论列,真实不虚,且以见芋园文行兼懿,固当信今而传后。
奈何才丰遇啬,徒以诗词鸣其抑塞。
而岁月不居,亦垂垂老去,未克展其抱负,大用于世,为可惜也。
集中倡酬诸人多予亡友,逝者如斯
予乃得与芋园比邻閒居,白头晤对。
时复长吟浩歌,抚时感事,宛闻山阳之笛,雍门之琴也。
人世交游荣瘁聚散生死歌哭,如梦如幻,回顾文字相知,日以寥寂。
然则与嘤鸣之求,与何能已于言耶。
读《天蚃词》者,茹嚼工商,俯仰今昔,凡山川郡国,夷险废兴之迹,宇宙事物动静变化之情,一一呈露,使人忧生念乱,眷怀身世,哀乐无端,不觉低徊击节,唏嘘慨叹而不禁,将有倚歌而和之者。
贞元绝读之交,斯文未丧,诗义犹存,此亦兴观群怨之微旨也欤。
岁次己酉夏五月中山郑云鹗彼岸。
时年九十又一。
天蚃词·罗雨山序
南海黄子芋园尝语余曰:“古人之词多矣,顾怀古之作甚少。
余欲以余闲补其阕,为词家辟一溪径”。
余曰:谅哉。
夫诗显而词隐,怀古者,指事寄意,寓其感叹,又隐之又隐也。
较体物之工于雕缋,而比兴又其至也。
然必有胸襟意志,又熟于掌故,熔铸经史,若自己出,况又有声律缚之,不其难乎。
荆公金陵怀古,东坡之赤壁怀古,稼轩北固亭怀古,陈同父、岳亦斋之登多景楼,以逮朱竹垞之度居庸关,谒张子房祠,诸作皆是也。
千数百年来,怀古佳什,不易多觏,则其难也益可知矣。
芋园深于词,既为《天蚃词》若干卷,新会朱庸斋为之选录。
跋谓“壮采奇思,取材甚富”者,芋园固足以当之。
今又为人之所难为,得怀古词二十七首,而余为之注。
芋园暮齿流离,忧思绵邈,登眺山川,眷怀兴废,言约而旨远,可作词史观。
读者玩索而得之,当低徊击节,信乎其可传也。
赣州雨山迂翁
叶剑英现当代 1897 — 1986
叶剑英(1897—1986) 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原名宜伟字沧白
广东梅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
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曾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广州市市长、国防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抗战期间,叶剑英等中共高级将领曾在黄鹤楼旧址附近的岳飞亭,宣传抗日救国。
1981年,为位于蛇山中部南坡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题写碑名。
1984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曾到黄鹤楼重建工地参观。
符静涛现当代 1922 —
百度百科
符静涛1922年生,排浦镇罗城村人,曾任海南军区三十一团政委,汕头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广州市警备区副政委,湛江军分区副政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