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释行海南宋 1224 — ?
全宋诗
释行海(一二二四~?
)(生年据本集卷上《癸酉春侨居无为寺归云阁以十五游方今五十为题信笔十首》推算),号雪岑剡(今浙江嵊县)人(同上书《归剡》)。
早年出家,十五岁游方,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嘉兴先福寺(同上书《丁卯秋八月奉檄住嘉兴先福寺》)。
有诗三千馀首,林希逸选取其中近体二百馀首为《雪岑和尚续集》二卷。
事见本集林希逸跋。
 释行海诗,以《雪岑和尚续集》抄本(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日本宽文五年(一六六五)刻本(简称日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
李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州东莞人字叔大号竹隐
少孤,弃举业,学周敦颐二程书,且笃行之。
宋亡,使其婿熊飞起义兵勤王。
败,遂亲赴日本,乞师为恢复计。
事不济,乃流离于日,教授》、《》,所传皆濂洛之学,日人咸称作“夫子”。
及卒,日人以乐队一部送其丧归。
全宋诗
李用字叔大自号竹隐东莞(今属广东)人。
潜心理学三十载,以荐授校书郎,不就。
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起兵勤王,败,流亡日本教授诗书,卒年八十一。
日人以鼓乐一部送丧返里。
有《竹隐集》,已佚。
事见《广州人物传》卷九、清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四。
今录诗四首。
全粤诗·卷四三
李用字叔大号竹隐
东莞人
少孤,事母孝爱尽礼。
初业科举,及读周程诸书,即弃之,杜门潜心理学。
三十年,而所学益熟,士子登门从学无虚日。
李昴英慕名往见之,称为有道君子,并进其所著《论语解》于朝。
诏授校书郎,不受而归。
又迁承务郎以旌表之,所著《论语解》梓行天下。
后大臣交口荐举,宋理宗特书“竹隐精舍”赐之。
宋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五),命其婿熊飞起兵勤王,而渡海至日本教授诗书。
日人多被教化,尊称曰“夫子”。
年八十一卒。
日人以鼓吹一部送丧返里,后东莞人称送丧鼓吹为“过洋乐”,吹鼓手皆穿日本衣帽。
子春叟遵遗嘱往葬交阯,以完其生不食,死不葬土之节云。
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有传。
诗四首。
释道东南宋
全宋诗
释道东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僧明知客归国,有诗送行(参见《邻交徵书》初篇卷二释智愚《送日本南浦知客》诗注)。
释惟俊南宋
全宋诗
释惟俊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与释智愚同时有送僧归日本诗(本书释智愚五)。
释遵式北宋 964 — 10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32 【介绍】: 僧。
台州宁海人俗姓叶字知白
投东掖山义全出家。
年二十受具戒,研律学
后诣普贤像前,自誓习天台教法,遂趋宝云义通师讲席,尽得台宗秘奥。
真宗大中祥符中敷席杭州昭庆寺,讲扬所学。
后复兴故天竺寺居之。
真宗赐号慈云大师
著有《忏仪》多种,世称“百本忏主”、“慈云忏主”。
又有《天竺灵苑集》。
全宋诗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
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宝云义通受业。
淳化初,居宝云讲席。
真宗咸平中,归天台
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
后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
著《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
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事见《镡津》卷一五《杭州武林天竺寺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
著述今存《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
 遵式诗,以《续藏经》本《金园集》、《天竺别集》为底本,《金园集》参校日本刻本(简称日刻本,藏上海图书馆)。
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七首,共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二○○
遵式(九六四——一○三二)字知白宁海(今浙江宁海)叶氏子。
稍长,潜往东山,依义全师出家,继入国清寺
雍熙元年,见明州宝云寺义通法师北面受业,与知礼同门相契。
智解秀出,得天台奥旨。
义通入寂,众请居宝云讲《法华》诸经,又历讲诸寺,后定居杭州天竺寺
天禧中赐号慈云乾兴元年章懿太后命,为皇室行忏,遂请天台教文入藏,天台宗由是大振。
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著述甚丰,今存《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一卷、《大乘止观释要》四卷、《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十数种。
契嵩慈云式公行业曲记》(《镡津文集》卷一五),《补续高僧传》卷二。
师名遵式
字知白
台州宁海叶氏。
母梦咽明珠而生。
出家于东掖山。
天台教于宝云通师
未几。
继其席。
祥符八年。
刺史薛公请居灵山天竺寺
寺久废。
师按其旧而新之。
王文穆出守。
重师之道。
奏复天竺名。
寻请赐慈云号。
章献太后遣使赍白金命修忏。
师著金光明护国仪文上之。
因奏请天台教文入藏。
又依经撰集诸忏法盛行于世。
常行三昧以九十日为期。
师力行之。
感应非一。
凡为法祈祷必然指。
唯存三焉。
及建光明忏堂。
每架一椽一甃。
必诵大悲咒七遍。
屡经兵火。
岿然独存。
愿力致也。
师诗文典雅。
有金园灵苑天竺别集。
天圣九年归东岭草堂。
明年十月十八日夜有大星陨于山。
师示寂。
谥法宝禅慧
淳祐八年
其徒明禋祷晴获应。
上御宸翰。
谥圣应
淳祐十一年
明禋祷晴复应。
上御宸翰。
谥正觉
赞曰。
台岭一宗  兴于法智  师出宝云  金昆玉季 示无生忍  住不退地  徽号累旌  终古不坠
遵式
字知白
天台宁海叶氏子。
母王氏。
乞男于观音。
梦大士与明珠吞之而生。
稍长。
潜往东山
依义全师出家。
受具戒。
律学
继入国清。
普贤像前。
烬一指誓弘教观。
雍熙元年
宝云北面受业。
未几智解秀出。
智者讳日。
然顶誓行四三昧。
宝云入寂。
师乃返天台
以苦学致疾。
至于呕血。
感异梦而愈。
既而顶高寸馀。
手垂过膝。
声若洪钟。
时年二十八也。
众请居宝云
讲法华维摩金光明等经。
至道二年
结缁素。
专修净业。
作誓生西方记。
咸平中
天台
主东掖。
以徒属之繁。
即西隅益建精舍。
率众修念佛三昧。
有白鹤庙。
居民甚神之。
师与神授戒。
改祭为斋。
祥符四年
讲止观于景德寺
道经黄岩
有豕奔伏于前。
推其来。
乃逸于屠肆者。
偿其直而豢之。
赤山寺濒海而高。
先是。
山颠有异光。
中现七层浮屠之形。
周山四十里。
皆渔人之[竺-二+(一/(尸@邑))]
或以语师。
师喜其有先兆。
遂建塔焉。
于是居人感化。
不复为渔。
东山结忏会。
天大旱。
师卓锡石缝。
泉即激涌。
七年
受杭昭庆请。
大弘法化。
从化者众。
自是居杭矣。
八年。
苏人以郡符
迓师于开元建讲。
缁素毕集。
不荤饮者。
倾匝邑。
屠酤不售。
官监有失课之言。
师辞其徒曰。
智者遗晋王书。
有言六恨。
其一谓。
以法集动众妨官。
为人所忌。
余今德薄。
安可久留。
遂幡然复杭。
刺史薛颜
始以灵山
命师居之。
隋真观所营天竺寺也。
天禧三年
王钦若抚杭。
师道契
奏锡天竺旧名。
复其寺为教。
又奏请西湖
放生池
赐号慈云
乾兴元年
章懿太后
以师熏修精进。
遣使赍白金。
命于山中。
为国行忏。
天台教文。
于是入藏矣。
天圣四年。
中秋月望之夕。
桂子降于殿庭。
师取其实。
播种林下。
乃作桂子之诗。
九年讲净名经。
忽谓其徒曰。
昔在东掖讲此经。
荆溪授我卷。
及出室视日已没。
今吾殆终此讲乎。
因与众诀。
作谢三缘诗。
谓谢徒属。
绝宾友。
焚笔砚也。
随徙东岭之草堂。
明道元年十月八日
示疾不用医药。
惟说法勉众而逝。
寿六十九。
腊五十。
逝之夕。
山中人。
见大星殒于灵鹫峰
明年仲春四日
奉遐榻。
葬于寺东月桂峰下。
师始出家。
郡挍诸生
慕师才俊。
勉回业儒。
为诗答卢积。
中有真空是选场。
大觉为官位之句。
人多诵之。
常行三昧。
以九十日为期。
于行道。
四隅置𨫼炽炭。
遇困倦。
则渍手于𨫼。
十指惟存其三。
崇宁三年
赐号法宝大师
绍兴中
谥忏主禅慧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遵式字知白姓叶氏宁海人
天台东掖山义全出家,纳戒于禅林寺,习律于守初师
郡校诸生,要其还初服,答以偈曰:“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
”因诣普贤像前,然指自誓,习天台教法,趋宝云义通师讲席,尽得台宗秘奥,遂然顶誓行四禅三昧。
后染疾危甚,入灵墟佛室,持咒伏消,梦感神觉,其疾乃愈。
于是澄心澈虑,著《观音礼忏文》,复撰《誓生西方记》、《念佛三昧十四大愿文》。
大中祥符四年昭庆齐一律师启请至寺,宣讲四部,兼弘律仪,学者向慕,如水赴壑,沛然莫禦。
杭之风俗,以酒肴会葬,谕以胜缘,其俗皆化,易为蔬果,因著《戒酒肉慈悲法门》以正其事,至今犹则效之。
尝赴姑苏开元寺,大敷讲席,听者踵止,户内之履,几不能容。
后居天竺灵山,于寺东建日观庵。
老撰《天竺高僧传》,补智者大师《三昧行法说》,著《金光明经忏法三昧仪》。
名彻上闻,召赐紫衣。
乾兴元年,赐号“慈云大师”。
明道壬申岁,入寂,葬寺东月桂峰下,所著诗文《金园集》、《灵苑集》,释元复赞曰:“台岭一宗,兴于法智
师出宝云,金昆玉季。
示无生忍,住不退地。
徽称累旌,终古不坠。
”其《慈云集》中有《酬伉上人》诗云:“尘外清閒极,谁能更似君。
山光晴后见,瀑响夜深闻。
拾句书幽石,收踏乱云。
江头待无事,终学弃人伦。
”又《寄悟和尚》诗云:“无累无机祗任缘,一斋长掩古松边。
长垂白发过深雪,不下青林知几年。
木叶当薪烧更暖,草苗为履著难穿。
竟何人问东林社,时引清流灌碧莲。
”其风度超迈,胸怀活淡,可想见矣。
林逋北宋 967 — 10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7—1028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君复
早岁游江淮间,后归杭州,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
种梅养鹤,终身不娶,时称“妻鹤子”。
善行书,喜为诗,多奇句。
卒,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有《和靖诗集》。
全宋诗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复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孤力学,恬淡好古。
早年放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
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卷六五)。
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
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为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
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祇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
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柳枝轩刊本(二卷本,简称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书诗卷》(简称自书诗卷)及《淳祐临安志》(简称《淳祐志》)、《咸淳临安》(简称《咸淳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且吸收了清卢文弨以正统本校康熙本(简称卢校)、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简称邵校)的部分成果。
另据自书诗卷、康熙本、《淳祐志》、《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第四卷卷末。
词学图录
林逋(967-1028) 字君复卒谥和靖先生,后世称林处士
钱塘人
工诗擅书,隐居孤山二十年,不仕不娶,妻鹤子
宋史》有传。
有《林和靖诗集》,存词四首,见《花庵词选》。
全宋文·卷二一一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复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克己,仕吴越钱氏为通儒院学士
少孤力学。
景德间江淮归,结庐杭州西湖孤山,与梅鹤为侣,二十年不入城市。
真宗长吏岁时劳问。
天圣六年卒,年六十一,仁宗赐谥曰「和靖先生」。
善行草,喜为诗,其诗孤峭澄淡,名齐魏野,其咏之「疏影」、「暗香」一联尤为绝唱。
然其诗稿未尝自录,故所存百无一二,皇祐中孙大年始掇拾为集,《宋史·艺文志》著录《林逋诗》七卷,又《》二卷。
今传世之《林和靖诗集》为四卷。
其外尚有《摘句图》一卷、《省心录》一卷(存)。
事迹见曾巩林逋传》(《名臣碑传琬琰集》卷三八),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咸淳临安》卷六五、九一,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
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上亦有传。
王积翁宋末元初 1229 — 12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9—1284 【介绍】: 宋元间福宁州人字良存一字良臣
累官福建制置使
元军入临安后,以全闽图籍上元世祖
中奉大夫
刑部尚书福建道宣慰使
累除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俄为国信使,宣谕日本,为船夫杀害。
谥忠悯
全宋文·卷八二一一
王积翁(?
——一二八四),字良臣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伯大侄。
以荫补官,历浙西安抚司干办公事、知富阳县两浙转运司主管文字
德祐二年,除福建提刑、兼知南剑州
兵攻城,弃城逃遁,后降元。
累迁刑部尚书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奉使日本,途中为舟人所杀。
见《宋史》卷四七《二王纪》、《元史》卷一三《世祖纪》一○、《癸辛杂识》别集卷二、《明一统志》卷七八、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四六。
周世昌北宋
全宋诗
周世昌建州(今福建建瓯)人。
真宗时商贾,曾因海难飘流至日本
事见《宋史》卷四九一《日本国传》。
释智圆北宋 976 — 10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6—1022 【介绍】: 僧。
钱塘人俗姓徐字无外自号中庸子
孤山玛瑙院,杜门独处。
林逋友善,以诗文自娱。
有《闲居编》。
全宋诗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
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
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
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为友(《咸淳临安》卷七○)。
真宗乾兴元年卒,年四十七。
谥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
有杂著,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
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
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为底本。
全宋文·卷三○七
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钱唐(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氏
八岁受具于杭州龙兴寺
二十一岁,从奉先寺源清法师天台三观。
凡三年而师卒,遂孜孜研探经论,撰著讲训,为天台宗「山外」派义学名僧。
大中祥符末,卜居西湖孤山玛瑙院,世称孤山法师
乾兴元年二月卒,年四十七。
徽宗崇宁三年赐谥法惠大师
智圆兼宗儒教,旁涉《庄》、《老》,喜为诗文。
平生著述宏富,其经论疏钞科注等洎诸外学凡一百七十卷,今尚存《般若心经疏》、《请观音经疏阐义钞》等七八种;又集景德三年天禧五年间杂著诗文为《闲居编》。
事迹见自撰《中庸子传》,吴遵路《闲居编序》,《释氏稽古略》卷四,《佛祖历代通载》卷一八等。
师名智圆
字无外
钱塘徐氏。
八岁出家。
天台三观于奉先源清
师尝叹荆溪没后。
微言坠地。
于是留意撰述。
作十疏通经。
师蚤勤儒学。
兼涉老庄。
自号中庸子
孤山玛瑙院。
有高世之节。
王文穆罢相来牧郡。
僧悉迎于关外。
慈云遣使邀师偕往。
师以疾辞。
笑谓使者曰。
为我致意慈云
钱塘且驻却一僧。
闻者叹服。
师少抱羸疾。
多杜门独居。
惟与处士林逋为邻友。
相好以诗文自娱。
杂著五十一卷。
题曰闲居编。
乾兴元年二月十七日
自作祭文挽辞。
越二日示寂。
门人奉遗训。
斲院之后山。
敛以陶器。
合而瘗之。
后十五年积雨山颓。
启陶。
睹师真身不坏。
爪发俱长。
其唇微开。
齿若珂雪。
谥号法慧
治平二年改名宝胜院。
绍兴二十一年创延祥观。
有司新师所居以广之。
移额山北并塔迁焉。
赞曰。
鸿毛贵势  蝉蜕尘嚣  羸然一榻  叠简飞毫 屹屹孤山  云林寂寥  迹则刬矣  弗夷其高
智圆
字无外
钱塘徐氏子。
学语即知孝悌。
稍长。
析木濡水。
就石书字。
列花卉若绵蕝。
戏为讲训之状。
父母异之。
令入空门受具戒。
二十一。
奉先清公天台三观之道。
负笈造焉。
二年而清亡。
遂往居西湖孤山
杜门乐道。
自号潜夫
林处士逋
为邻友。
雅善病。
又号病夫
师尝叹荆溪殁后。
微言坠地。
曰。
吾何人也。
于是。
著十疏以通经。
述诸钞以释疏。
翼赞弘宣。
其功伟矣。
师雪骨冰心。
傲然物外。
视人间之世。
如纤尘。
过目了不关怀。
王钦若
钱唐
慈云遣使邀师。
同往迓之。
师笑语使人曰。
为我致意。
慈云钱唐
且驻却一僧。
闻者叹服。
于讲道之外。
以诗文自娱。
有杂述五十卷。
题曰閒居编。
乾兴元年二月十七日
自作祭文挽词。
越二日
示寂。
年仅四十有七也。
预戒门人曰。
吾殁后。
无厚葬以罪我。
无建塔以诬我。
无谒有位求铭以虚美我。
但用陶器二合而瘗。
立石志名字年月而已。
及亡。
门人如所戒。
敛以陶器。
斸所居岩以藏之。
不屋而坛。
后十五年
积两山颓。
门人开视陶器。
肉身不坏。
爪发俱长。
唇微开露。
齿若珂玉。
乃更袭新衣。
屑众香散其上。
而重瘗之。
崇宁三年
赐谥法慧大师
钱惟演北宋 977 — 10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7—1034 【介绍】: 杭州临安人字希圣
钱俶子。
归宋,历右神武将军
真宗时,改太仆少卿,献《咸平圣政录》,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
累迁工部尚书
仁宗时,拜枢密使
初附丁谓寇准,及将得罪,复挤以自解。
官终崇信军节度使。
卒谥文僖
博学能文,辞藻清丽,常与杨亿刘筠等相唱和,家储文籍侔秘府
有《典懿集》、《家王故事》、《金坡遗事》等。
全宋诗
钱惟演(九六二~一○三四)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吴越王俶之子。
归宋,累迁左神武将军(《东都事略》卷二四本传、《隆平集》卷一二)
真宗咸平中召试学士院,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擢知制诰
给事中
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翰林学士
天禧四年(一○二○)枢密副使(《学士年表》、《隆平集》)。
仁宗即位,为枢密使,俄罢知河阳
天圣三年(一○二五)同平章事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
八年,判陈州,权江宁府
明道二年(一○三三)泰宁军节度使判河南府(以上同上书卷一○九)。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三(《全宋词》卷一)。
谥思改谥文僖
有《典懿集》、《枢庭拥旄》前后集、《伊川汉上集》等(《东都事略》、《隆平集》),皆佚。
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钱惟演诗,见于《西昆酬唱集》者,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清周桢、王图炜注本(简称清注本)、中华书局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简称王注本),编为卷一,另从《湘山野录》等书所录诗,编为卷二。
全宋文·卷一九四
钱惟演(九七七——一○三四)字希圣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吴越王俶子。
从父归宋,历右神武军将军
大中祥符元年,擢司封郎中知制诰
八年,为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累迁工部尚书
仁宗朝拜枢密使
初,惟演丁谓寇准祸既萌,复挤以自解,因被罢为保大军节度使,出知河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改判河南府
后被劾,落平章事,为崇信军节度使,归本镇。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三。
谥思庆历间改谥文僖
惟演博学能文辞,尝预修《册府元龟》,与杨亿分为之序。
著有《拥旄集》五卷、《伊川集》五卷、《典懿集》三十卷及《金坡遗事》等数种。
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唐圭璋《全宋词》钱惟演小传生于九六二年,今人多从其说,此不取。
日本池泽滋子《钱惟演年谱》,载《宋人年谱丛刊》,四川大学出版社二○○三年版。)
僧羲寂唐末宋初 919 — 9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87 【介绍】: 名或作义寂
僧。
温州永嘉人字常照俗姓胡
幼年出家,初入开元伽蓝,后往天台山研寻止观。
天台宗智者大师教迹,经安史之乱、会昌法难,焚毁殆尽。
嘱人从日本国购取教典。
由是博闻多识,遂于佛陇道场、国清寺相继讲经。
许王钱氏在浙时累请开演,赐号净光大师并紫方袍。
后兴螺溪道场,四方僧侣云集学法。
天台智者一脉,六代传法湛然之后,二百余岁,赖其中兴,后人尊为天台宗十五祖。
有《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字常照
姓胡氏
温之永嘉人
方在娠。
母顿厌荤血。
及娩。
蒙紫胞。
堕蓐不呱泣。
成童竟辞俗。
开元寺息慈师授法华经期月能暗诵。
耆宿叹美之。
既登具戒。
复往读南山律于会稽
乃造天台
研究止观。
先是智者遗文。
远则安史兵残。
近则会昌焚毁。
零编断简。
教迹几熄。
尝于金华古藏中。
得净名疏因复有意于鸠集。
以全其旧。
时通玄韶公以禅学为两浙忠懿王钱氏师。
一日偶阅永嘉真觉集。
有曰。
同居四住。
此处为齐。
忠懿问。
此何等语。
韶答以为教家语。
吾禅者不知也。
且使召问其义。
至。
因得以前意。
请于忠懿而为遣使。
弊于海国。
以致其书焉。
天台一宗至于今赖之。
太平兴国五年
诏天下僧尼。
试经业。
引弟子。
螺溪趋州治试。
且先安置于州治之寺楼上。
楼迫大山。
夜梦刹柱陷入地。
独心恶之。
且雨甚亟。
迁处西偏。
而山颓楼压矣。
海门灵石
昔智者冬居道场也。
地属黄岩
众请乘舟泛海。
讲金光明流水长者品。
放生。
以为常法。
寺像为一新。
上闻诏遣高品卫绍钦
入山重建寿昌寺
为所在官僚授菩萨戒。
雍熙初
又授戒于永安县光明寺
会尊像隳弛。
偶于腹中。
唐咸通六年
沙门希皎。
所发愿辞。
观者知于有宿契。
四年赴临海缙云永嘉东阳诸邑请。
九月至自缙云
十月寝疾千寺之方丈。
十一月四日
垂诫嘱后事。
奄尔而化。
寿六十九。
腊五十。
尝寓四明育王寺
梦登国清上方。
有宝庄严幢座在焉。
题曰。
文殊台。
前限拒马不可入。
俄而观音菩萨。
手却拒马。
从中出接。
顿觉己与菩萨身合。
自是胜气日增。
而进于才辩矣。
法华光明净名梵网等经。
止观金錍等论。
法界还源等观。
玄义禅源永嘉集等。
各数遍。
所著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等。
各数卷。
释义寂
字常照
姓胡氏
温州永嘉人也。
母妊娠公白不喜荤血。
生乃首蒙紫帽而诞焉。
幼启二亲坚求去俗。
旋入开元伽蓝。
师授法华经期月而彻。
寺之耆老称叹希有。
受具已往会稽南山钞。
既通律义。
乃造天台山研寻止观。
其所易解犹河南一遍照也。
先是智者教迹远则安史兵残。
近则会昌焚毁。
零编断简本折枝摧。
传者何凭。
端正甚学。
思鸠集也。
金华古藏中得净名疏而已。
后款告韶禅师
嘱人泛舟于日本国购获仅足。
由是博闻多识。
宗学者几握半珠为家宝欤。
遂于佛陇道场国清寺相继讲训。
许王钱氏在两浙日。
累请开演。
私署净光大师并紫方袍。
辞让不却受而不称。
及兴螺溪道场。
四方学侣雾拥云屯。
太平兴国五年朝廷条贯缁伍经业。
从山入州治寺。
东楼安置。
楼近大山。
夜梦刹柱陷没于地。
意颇恶之。
自徙于西偏僧房。
其夜春雨甚山崩楼圮。
人咸谓先见同修报得之眼焉。
因受黄岩邑人请。
乘舟泛江放生讲流水长者品。
至海门灵石
是智者冬居道场也。
劝人修寺塑像。
入缘者繁沓。
今上遣高品卫绍钦入山重建寿昌寺也。
诸官同命受菩萨戒。
雍熙初永安县请于光明寺受戒。
古殿像隳腹中获发愿辞。
唐咸通六年沙门希皎施戒。
劝七乡人装塑尊像。
愿舍报为男子。
童真出家常布褐传法利乐众生云。
观者皆意寂之前身也。
四年临海缙云永康东阳诸邑请其施戒。
九月至自太末
十月寝疾本院方丈。
十一月四日嘱诫门人不许哭泣。
祭奠应缘俗礼者非吾弟子也。
即窆于方丈树小塔焉。
享年六十九。
法腊五十矣。
四方传法弟子见星而舍者数百人。
平素讲法华经并玄义共二十许座。
光明净名梵网等经。
止观金[镙-糸+拱]等论。
法界还源等观禅源永嘉集各数遍。
所著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数卷。
自智者捐世。
六代传法湛然师之后。
二百馀龄受遗寄。
最克负荷。
其如炎蒸讲贯而无汗之沾洽。
曾不久听而胜解佛乘。
每一谈扬则摐金玉应召羽商和。
彼九旬说妙相去几何。
又尝寓四明育王寺
梦登国清寺
上方有宝庄严幢座。
题曰文殊台。
设枑梐阑隔。
求入无由。
俄睹观音菩萨从堂徐出以手攘却行马低迂相接。
斯须觉已与观音身泯合不分。
因而惊寤。
自是之来乐说无尽矣。
或曰。
入普门智乘利物悲。
上合佛觉證无上故。
下合众生凡同体故。
开则群灵混成一法。
得是心者非观音而谁欤。
是以讲谈也。
施戒也。
自瓯越之乡迨三天子障。
民多咈戾俗尚畋猎受寂之训也咸食椹革音。
说法之功所谓善建
由是堂室间可见者。
澄彧
曰宝翔。
义通
及乎台之民庶曾受戒法迎真相。
来州开元寺祭飨。
皆缟素哀泣。
天为之变惨。
其慈摄之所感。
知州郑公元龟为诗悲悼焉。
论曰。
玄默垂文圣人俯察。
河雒之流有告。
图书之法作程。
禹受斯符乃为经纬。
本六十馀字。
训第表明号洪范。
以开章得彝伦而逌叙帝王之法粲然可观。
祖述之家翕尔宗此。
我之佛道可弗耶。
教自西传若龟马之文乍辩。
声由此盛如商之美惟扬。
及其讲训相资签笺互出。
因分异辙各竞颛门。
施巧智之莫京。
致慧心之悬合。
宜乎。
得正信者必开正眼。
见正道者必事正修。
倒本前因则以决择为主。
原夫能诠之教喻图书也。
所诠之理喻训第也。
经容纬入。
纬变经存。
令表显之名言从体义之相杂。
唯识佥推于护法成即司南
婆沙奄有于馀师说同衍字。
良以各迷己见皆未极成。
正不正之说恢张。
玄又玄之谈崛起。
大抵无名相法作名相说。
非如色法影质易寻。
名色交加喜生迷竞。
又以言存一意义止一途。
随情取舍之时未为允当。
随转理门之处盖涉无文。
加复教有弛张意关详略。
讨寻者非英明而莫悟。
承领者非行位而那知。
在人亡书以教为折中。
故论中以四种徵理。
理则难隐。
一观待。
二作用。
三法尔。
四證成。
用斯道理义岂惑乎。
譬如甲氏背人而去。
有二三子相问曰。
彼去者谁耶。
一云乙也。
一云丙也。
此俱未是。
彼有识人云甲也。
回面视之是甲非乙。
由其不识遂有多名。
识者一呼应声而至。
亲得自体不涉异缘。
故曰精义无二也。
因义生解解必虚
除其执情令生正解断其迷执。
执情断故所执便遣。
既能生解则断障。
二重断染。
依他清净。
依他圆成。
故得二胜果焉。
不然者认相似法堕恶取空。
曳曲木于稠林。
泛胶舟于苦海。
又不可胜道也。
瑜伽论中契经体有二。
一文二义。
文是所依。
义是能依。
如是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也。
夫以能化之教已翻。
所诠之理难悟。
苟非宿慧安喻经心。
宿慧当多世之熏方能生起。
经心乃大雄之
岂易寻求。
谚所谓老见事长。
佛已三祇之扬历。
多言或中。
法从诸圣之同宣。
岂得以夏虫共论其凌澌。
井鱼互谈其渤澥。
此诚不可也。
必须近佛菩萨。
善慧法师四无碍居游戏之中。
八辩音演自他之利。
秖如天亲大士。
将世尊之一言。
道圆宗成诸法之五位。
如龙带涓滴而起为雨望苗稼而施。
又同命包作纬于春秋凿度为资于大易。
此皆善其变能其揣摩。
以利根而教钝根。
以正见而诱邪见。
都称为摩诃般特伽也。
西域蒲塞冶家子以为裘。
此方俊才鬻乳人而加水。
成裘则易。
以日见而留心。
免水则难以传来而隔手。
昔以讲人论法造疏寻宗。
用成实法数之名。
补大乘阙员之义。
其有解法名目随人见知
未融六释之端。
何暇三隅之反。
至若黎邪是报非报化人有心无心。
和合怖数之徒。
闻熏灭不灭等。
百有馀科。
并三藏四含之盘根。
大小两宗之钤键。
先贤之所不决。
令哲之所共疑。
但谓阙如所知成障。
及乎奘师西复梵本东传。
富瑜伽之宝林开唯识之渊府。
摩诃衍足杀三摩明。
名数均著作之家。
立破定是非之量。
深山大泽必生龙蛇。
有大乘基为其高足。
不缘宿习多见生知。
谓之义天。
则明星有烂。
谓之理窟。
则善闭无关。
堂堂合周髀之仪。
轧轧应昆崙之轴。
有经皆讲。
无疏不成。
权奇百本之名。
控压四人之圣。
复次光也宝也测乎沼乎。
章句之学颇长。
释签之理何富。
世茂珠林迈编图纪璟附量度于鲸海。
尚缀文荣于玉华。
究三论极乎瑗康。
穷方等归乎楷景。
观公撰集华严命章。
解相入之连环。
且无难色。
绝行之断阁。
故立易功。
法藏从性海而游。
智升自名流而出。
伟欤。
一行所作神。
实僧相之法王
乃人形之菩萨。
忠氤琳甫贲秀诜
俱参译判经。
尽开荒辟土。
于烁宗密
美乎湛然
悟达全才彻公令范。
可以副人之求备哉。
馀诸上士擅美殊方。
落落英翘互有长短。
矧以佛之说经。
申经者论。
经由论显。
论待疏通。
疏总义章
义从师述。
况以隔罗縠者见犹未尽。
大遍知者知方得全。
射侯之矢易疏。
诊脉之求难中。
若非亲證亲说得自体之分明。
载驱戴驰妄他求之晻暧。
如摄异门。
分差别之相难知。
故智论中。
灭度后所有撰集者皆为论藏摄也俱作导师指迷人之归路。
悉衔明烛照暗室之绩工。
动戒足以行之入定门而安矣。
盖缠克断智慧成功。
咸从。
生死之河尽度涅槃之岸。
此始可与言从闻且思思至而修證大圆寂者。
过此以往未知执名滞义。
问欲何为。
故曰。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既有所用则舍筌蹄而直造佛地。
此则深于其道者也。
释绍昙南宋 ? — 1297
全宋诗
释绍昙(?
~一二九七),字希叟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
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
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
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开善禅寺
元成宗元贞三年卒。
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李纲宋 1083 — 11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0 【介绍】: 邵武人字伯纪号梁溪
徽宗政和二年进士
宣和间太常少卿,金人南下,因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
钦宗立,历任兵部侍郎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
坚主抗金,反对迁都,积极备战,迫使金兵撤离。
未几以“专主战议”被逐。
高宗建炎元年,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力主联合两河义士,荐宗泽,然高宗意存苟安,为相仅七十五日即罢。
后屡陈抗金大计,均未纳。
卒谥忠定
有《梁溪》。
全宋诗
李纲(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纪号梁溪居士邵武(今属福建)人,自其祖始居无锡(今属江苏)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
积官至监察御史权殿中侍御史,因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因言事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七年,为太常少卿
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为行营参谋官,力主抗金,以姚平仲兵败罢。
寻复尚书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除知枢密院事
后因反对和议,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建昌军安置,再谪宁江。
金兵再至,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
行次长沙受命,率湖南勤王师入援,未而而开封已陷。
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因反对避地东南,落职居鄂州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
未几罢提举西京崇福宫
五年,疏奏攻战、守备、措置、绥怀之策,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
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力辞。
十年卒,年五十八。
少师
谥忠定
为著名抗金志士,将领宗泽韩世忠或得其扶掖,或在其麾下。
有《梁溪》一百八十卷。
本集附有行状及年谱多种,《宋史》卷三五八、三五九有传。
 李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二十八卷)为底本,校以清初《梁溪先生文集》(五十卷,简称蓝格本,藏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道光十四年刊本(简称道光本、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宋刻残本(存诗二卷,简称残宋本,藏上海图书馆),参校明崇祯刻、左光先等辑《宋李忠定公奏议选》(简称左选,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安政六年刻、赖襄选《李忠定公集钞》。
诗集外散见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
邵武(今属福建)人。
有《梁溪词》,一名《李忠定公长短句》。
李纲(1083—1140) 宋代官员、抗金名臣、学者。
字伯纪号梁溪先生
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
政和二年(1112)进士,官至太常少卿
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
宋高宗时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绍兴二年(1132)复起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又遭免职。
卒赠少师,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
工诗文,亦能词,著述甚多,有《梁溪先生文集》《梁溪词》等。
建炎元年(1127)后,李纲罢相贬居鄂州,曾作《次通城送季言弟还锡山二首》,有“渚宫此去无他地,怅望自登黄鹤楼”之句,后又作《怀季言弟并简仲辅叔易》长诗,有“凭高欲望远,独上黄鹤楼”之句。
全宋文·卷三六八一
李纲(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纪号梁溪病叟邵武(今福建邵武)人,自其祖徙居无锡
政和二年进士第
积官至起居郎宣和元年京师大水上疏言事,谪监沙县税务。
七年,为太常少卿,时金人渝盟,上禦戎五策,又刺臂血上疏论内禅,其议乃决。
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
靖康初,为行营参谋官
金兵渡河,力主迎战,擢尚书右丞,为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躬身督战,金兵乃退。
朝廷议和,金人以其用兵为言,遂罢。
太学生诣阙上书,明其无罪,复官,又除知枢密院事,为河东、北宣抚使,以解太原之围。
时方议和,诏止进兵,遂乞罢,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以专主战议落职。
金兵再至,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
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兼充御营使
为主和派所沮,在位仅七十馀日而罢。
绍兴二年,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
徐俯等所劾,罢。
五年,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
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
绍兴十年薨,年五十八。
谥忠定
平生主战,负天下重望,屡起屡蹶。
宋史》卷三五八至三五九有传。
僧一宁宋末元初 1247 — 13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7—1317 【介绍】: 宋元间僧。
台州人
俗姓胡号一山
幼为僧,居普陀山
道行素高,为众尊仰。
,充江浙释教总统,号妙慈弘济大师
奉使日本劝降,为北条贞时所执,囚于伊豆修普寺,寻被释,尊为西京南禅寺主。
仁宗延祐间寂于居所,赠国师
陈与义宋 1090 — 11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38 【介绍】: 洛阳人,祖籍眉州青神字去非号简斋
陈希亮曾孙。
徽宗政和三年上舍甲科。
文林郎开德府教授
累迁太学博士
金兵破开封,避乱南下。
高宗绍兴元年至行都绍兴,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
工诗,初学黄庭坚陈师道,后师杜甫,抒写家国之感,伤时恨别,悲壮苍凉。
后人推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亦能词。
有《简斋》、《无住词》。
全宋诗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
宣和四年(一一二二)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
谪监陈留酒税。
南渡后,避乱襄湖湘
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为兵部员外郎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中书舍人,兼掌内制
吏部侍郎,改礼部。
四年,出知湖州
五年,召为给事中嘉泰吴兴》卷一四)。
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
复为中书舍人
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七年,为参知政事
八年,以资政殿学士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
有《简斋》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为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为底本。
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
编为三十一卷。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陈与义(1090-1139) 字去非自号简斋
洛阳人
江西诗派代表作家。
有《简斋》、《无住词》。
全宋文·卷三九八五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又号无住道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历太学博士著作佐郎等。
靖康之乱,避地襄汉,辗转湖湘广闽。
绍兴元年,召至行在所,除起居郎,迁中书舍人
礼部侍郎,出知湖州,复入为给事中中书舍人,除翰林学士知制诰
七年,拜参知政事
八年卒,年四十九。
与义工诗,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有盛名于世。
著有《简斋》(存)、《无住词》(存)、《陈简斋外制》(佚)。
张嵲陈公资政墓志铭》(《紫微集》卷三五),《宋史》卷四四五本传,《初堂书目》。
释居简南宋 1164年9月14日 — 12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潼川人
俗姓王字敬叟
理宗嘉熙中奉敕住净慈光孝寺
有《北涧》。
全宋诗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
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
依邑之广福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
历住台之般若报恩。
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
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
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有《北涧文集》十卷、《北涧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
补续高僧传》卷二四、《净慈寺志》卷八、《灵隐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涧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
另从《大藏经·北涧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全宋文·卷六七九八
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俗姓王(一云姓龙),潼川(今四川三台)人。
依邑之广福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复往育王见佛照,机相契,自是往来其门十五年。
久之,出住台之般若,迁报恩,英衲争附,钱厚叶适皆折节问道。
真德秀江东使者,虚东林命之,以疾辞,乃于飞来峰北涧扫一室以居,人以「北涧」称之。
后出主铁佛、显庆、碧云、慧日诸寺,嘉熙初奉诏主杭州净慈寺,所至道化大行。
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腊六十二。。
见《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
居简
字敬叟
潼川王氏子。
资质颖异。
初见佛书。
必端坐默观如宿习。
依邑之广福院图澄得度。
参别峰涂毒于径山
沉默自究。
一日阅万庵语。
有省。
遽往育王。
佛照
机相契。
自是往来其门十五年。
一时社中耆硕。
无不忘年与交。
江西
访诸祖遗迹。
莹仲温
尝掌大慧之记。
庵于罗湖。
纂所闻成书。
发挥祖道。
与师议论大奇之。
大慧居洋屿庵竹篦。
付之师巽焉。
久之。
出住台之般若。
迁报恩。
英衲争附。
鸿儒竹岩钱公。
水心叶公
皆折节问道于足下。
大参真西山
时为江东部使者
虚东林命之。
以疾辞。
乃于飞来峰北涧
扫一室居十年。
人不敢以字称。
因以北涧称之。
起应霅之铁佛西佘。
常之显庆碧云。
苏之慧日。
湖之道场。
奉旨移净慈。
所至道化大行。
师出佛炤之门。
在诸法彦中。
为神驹香象。
机格超逸。
最难攀仰。
其颂世尊初生话云。
一声㘞地便吒哩。
突出如斯大阐提
此土西天起殃害。
堂堂洗土不成泥。
又颂楞严六解一亡云。
六用无功信不通。
一时分付与春风。
篆烟一缕閒清昼。
百鸟不来花自红。
辟一室以居。
名曰室。
作赋以自见。
其略曰。
进则面墙退则坐井。
柱忽不支。
壁将就殒。
豁然而虚。
漠然而囧。
如蒙之击。
如震而警。
如无尽藏。
如大圆镜。
前山送青。
若壮士之排闼。
后山回闯。
拟良工之御骏。
抚鸿鹄而晚眺。
入冥冥而远引。
笑云烟之轻去。
漫悠悠而无定。
驻落日于西崦。
延初蟾于东岭。
是皆中所得也。
北涧集十九卷。
张公诚子
序之曰。
读其文。
宗密未知其伯仲。
诵其诗。
参寥觉范为一人。
不能当也。
北涧于人不苟合。
合亦不苟暌。
取舍去就之际。
洁如也。
叶水心诗曰。
简公诗语特惊人。
六反掀腾不动身。
说与东家小儿女。
涂青染绿未禁春。
师居天台委羽。
有二姓争竹山
竭产不肯已。
仙居丞王君怿。
请于师。
师作种竹赋一首示二姓。
而讼遂止。
其德音感化如此。
灵隐虚席。
赵节斋
奏师补其处。
师笑曰。
吾日迫矣。
乃举天童痴绝冲
淳祐丙午春三月二十八日
索纸书偈。
于纸尾复书曰。
四月一日珍重六字。
呼诸徒诫之曰。
时不待人。
以吾自励。
吾世缘馀两日耳。
至期昧爽索浴。
浴罢假寐。
然视之已逝矣。
寿八十三。
腊六十二。
葬全身于月堂昌禅师塔侧。
遵治命也。
禅师名居简
潼川王姓。
号敬叟
又称北涧
盖居北涧之日久也。
姿秀而文当世尚之。
广福读出世典。
辄弃冠。
具戒。
参别峰。
别峰指见涂毒。
涂毒示其心要。
以从前所学凑泊不可。
疑情猛切。
常立达旦。
偶过择木寮。
阅万庵语云。
欲识诸佛心。
但向众生心行中识取。
欲识常住不凋性。
但向万物迁变处会取。
于此忽省。
以为万庵与佛炤同条。
遂别策造灵隐
机契佛炤光禅师
于是往来妙喜下尊宿。
一十五年。
激扬宗旨。
大有力焉。
乃辞佛炤。
经瓯闽。
江西
过罗湖。
访仲温
仲温与论。
大喜曰。
妙喜之后一人也。
乃以妙喜居洋屿庵。
竹篦为赠。
且曰。
公之后必大。
未几出住台州紫箨。
迁报恩。
及广孝。
名大振
退居武林飞来峰之阴。
卿士犹物色之不顾。
当是时出佛炤之门者。
灵隐善径山琰天童派东禅观上方铦。
交章劝
应旴江刺史之命。
又不顾。
江州使者以东林云居力致之。
亦不顾。
乃寿北涧集。
行世。
宿儒附之。
叶水心曰。
简公话柄特惊人。
六反掀腾不动身。
说与东家小儿女。
涂青染绿未禁春。
叹曰。
狼虎之害。
世人易知也。
文章害世。
则难知矣。
狼虎在山。
藜藿不釆。
文章欺世。
耳目沉沦。
余比见近流施为阔略。
非先圣之言不言。
非古哲之迹不举。
然境风乍飘。
荣辱无主。
取快一时。
名节扫地。
则向之所言所举。
皆为饰词。
以欺世者也。
欺世之害。
甚于狼虎。
余颓躬不逮。
深为是惧。
所见所闻。
偶笔成集。
若稍存心。
欲以诗文鸣世。
则又吾教之罪人也矣。
遂燬板。
晚居净慈。
其门人大观高庵楞严纲要颂。
发其旨。
向慕高庵为人。
乃联和而序之。
淳祐丙午春
示众曰。
识得一万。
事毕了事。
衲僧一字不识。
直饶恁么。
未称全提。
禹力不到处。
河声流向西。
归方丈。
大书四月一日珍重六字。
至期。
言语移时。
敛目而逝。
初在紫箨。
委羽有二姓。
竹山
竭产不已。
仙居丞启讽之。
示以种竹赋。
二姓之讼遂止。
台氓谣曰。
简公笔甜如蜜。
赞曰。
桓侯有疾。
在腠理以忽扁鹊
终至骨髓。
司命无柰之何。
而末造众生。
言行参差之。
疾不啻在骨髓间也。
北涧生平行李。
惟恐针石之不逮。
然以文字得度者。
北涧法化。
宁当有别论也。
否乎。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居简字敬叟姓龙氏潼川人也。
家世儒素,幼性颖异,见佛书端坐默观,如宿习者。
依邑之广福圆澄得度,参别蜂涂毒于径山
沈默自究,一日阅万庵语有省,遽往育王见佛照,机契,自是往来其门十五年。
江西访诸祖遗迹,莹仲温尝掌大慧之记,庵于罗湖,纂所闻成书发挥祖道,与议论大奇之。
久之,出主台之般若,迁报恩,英衲争附,儒硕钱竹岩叶水心莫不推重。
时大参真西山江东部使者,虚东林待之,以疾辞。
乃于飞来峰北涧扫一室居十年,人不敢以字称,以北涧称之。
起应霅之铁佛,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奉诏迁净慈。
所至道化大行,垂老不倦。
颂《楞严经》六解一亡云:“六用无功信不通,一时分付与春风。
篆烟一缕闻清昼,百鸟不来花自红。
”辟一室以居,名曰“室”。
作赋以自见,水心酬以诗云:“简公诗话特惊人,六反掀腾不动身。
说与东家小儿女,涂清染紫不禁春。
”晚岁居天台,有二姓争竹山搆衅,为作《种竹赋》以讽之,而讼遂已。
赵节斋为奏补灵隐笑谢曰:“吾日迫矣。
”乃举天童痴绝道冲
淳祐丙午春,示疾,三月二十八日索纸书偈,于纸尾复书“四月一日珍重”六字,呼诸徒诫之曰:“时不待人,以道自励,吾世缘馀二日耳。
”至期昧爽,索沐浴罢,如假寐,视之已逝矣。
寿八十三,腊六十二,所著有《北涧》十九卷。
释慧空南宋 1096 — 1158
全宋诗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
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
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
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全宋文·卷四一二○
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一作惠号东山福州(治今福建福州)人,俗姓陈氏
少时出家,曾参克勤于南康军云居寺,寻往江西云门庵。
后避寇至韶州曹溪,复趋临川疏山,返古田秀峰
晚师泐潭善清,遂为其法嗣。
绍兴二十三年,应福建路安抚使张宗元之请,开法福州雪峰东山寺,净侣奔凑。
绍兴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
慧空通世典,能诗文,士大夫乐与之游。
著有《雪峰空和尚外集》、《东山慧空禅师语录》(存)。
见《东山空传》(《雪峰空和尚外集》卷首),《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
王安石北宋 1021年11月12日 — 1086年4月6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6 【介绍】: 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
王益子。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
签书淮南判官
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
舒州通判、知常州
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
知制诰,以母丧去职。
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侍讲
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
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
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
八年,复相。
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
元丰三年封荆国公
卒谥文
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
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
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全宋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为群牧判官
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
嘉祐三年(一○五八),入为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
六年知制诰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
寻召为翰林学士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
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江宁府
八年,复相。
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江宁府
十年,免府任,为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
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
后改封荆。
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
太傅
绍圣中谥文
著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
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著《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
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
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为底本。
校以南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为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證,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
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
为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词学图录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人
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
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全宋文·卷一三六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
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签书淮南判官
仁宗历官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以母丧去职。
神宗即位,起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侍讲
熙宁二年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
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新法遭保守势力强烈反对,七年,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
八年,复相。
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
次年封舒国公元丰三年改封荆国公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
绍圣中谥曰文
崇宁三年追封舒王
安石善属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百卷传世。
另著有《三经新义》(已佚,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字说》等。
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黎泰辰北宋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黎泰辰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治平中三泉县管勾兵马桥道劝农事,官尚书屯田员外郎
日本丹波元胤《医籍考》卷一。
释义青北宋 1032 — 1083
全宋诗
释义青(一○三二~一○八三)俗姓李齐地人。
原下十世。
七岁去妙相寺出家,十五试《法华经》,得度为大僧。
入洛听《华严》五年,弃去。
游至浮山,从圆鉴远禅师悟旨,得续太阳正脉。
初住白云山海会寺,后移住投子山
神宗元丰六年卒,年五十二。
有《空谷集》。
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七。
 释义青诗,据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所收《林泉老人评唱投子青和尚颂古空谷集》为底,原书为六卷。
另辑得《五位颂》一首,附于卷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83 【介绍】: 僧。
青社人
俗姓李
聪颖好学,十五岁试《法华经》得度。
浮山圆鉴参悟佛旨,嗣续太阳正脉。
初住海会,次迁投子山胜因院。
禅师名义青
杜人
李氏子也。
七龄颖异。
妙相寺出家。
十五试法华经。
得度为大僧。
其师使习百法论。
叹曰。
三祗涂远。
自困何益哉。
入洛中听华严五年。
反观文字。
一切如肉受串。
处处同其义味。
尝讲至诸林(或作楮林)菩萨偈曰。
即心自性。
忽猛省曰。
法离文字。
宁可讲乎。
即弃去游方。
浮山
圆鉴远禅师退席。
居会圣岩。
远梦得俊鹰畜之。
既觉而适至。
远以为吉徵。
加意延礼之。
留止三年。
远问曰。
外道问佛。
不问有言。
不问无言时如何。
世尊默然。
汝如何会。
拟进语。
远蓦以手掩其口。
于是开悟。
拜起。
远曰。
汝妙悟元机耶。
对曰。
设有妙悟。
也须吐却。
时有资侍者在旁曰。
华严今日。
如病得汗。
回顾曰。
合取狗口。
汝更忉忉。
我即便呕。
服勤又三年。
圆鉴以大阳皮履布直裰付之曰。
代吾续洞上之风。
吾住世非久。
善自护持。
无留此间。
遂辞出山。
阅大藏于庐山慧日寺
熙宁六年龙舒
道俗请住白云山海会寺
计其得法之岁。
至此适几十年。
八年移住投子山
道望日远禅者日增。
潜通暗證者比比有之。
异苗翻茂。
果符前谶。
平生不畜长物。
弊衲楮衾而已。
初开山慈济有记曰。
吾塔若红。
是吾再来。
人偶修饰其塔。
作玛瑙色。
未几而领院事
山中素无水。
众每以为病。
忽有泉出山石间。
甘凉清洁。
郡守贺公
名为再来泉。
元丰六年四月末。
示微疾。
以书辞郡官诸檀越。
五月四日
盥沐升座。
别众罢。
写偈曰。
两处住持无可助道。
珍重诸人不须寻讨。
遂泊然而化。
阇维收舍利灵骨。
闰六月
塔于寺之西北。
三峰庵之后。
阅世五十有二。
坐三十有七
无为子杨杰
为赞其像曰。
一只履。
两牛皮。
金乌啼处木鸡飞。
半夜卖油翁发笑。
白头生得黑头儿(一本云。
黑头生得白头儿)。
有得法上首一。
道楷禅师
青社李氏子
七龄颖异。
妙相寺出家。
试经得度。
习百法论。
即弃游宗席。
圆鉴禅师
居会圣岩。
师来。
礼延之。
令看外道问佛不问有言。
不问无言因缘。
经三载。
一日问曰。
汝记得话头么。
试举看。
师拟对。
掩其口。
师了然开悟。
遂礼拜。
曰。
汝妙悟玄机耶。
师曰。
设有也须吐却。
自此复经三年。
时出洞下宗旨示之。
悉皆妙契。
付与太阳顶相。
皮履直裰。
嘱曰。
代吾续其宗风。
无久滞此。
善宜护持。
遂书偈送曰。
须弥立太虚。
日月辅而转。
群峰渐倚他。
白云方改变。
少林风起丛。
曹溪洞帘卷。
金凤宿龙巢
宸苔岂车碾。
令依圆通秀禅师
师至彼。
无所参问。
唯嗜睡而已。
执事白通曰。
堂中有僧日睡。
当行规法。
通曰是谁。
上座。
通曰未可。
待与按过。
通即拽杖入堂。
师正睡。
乃击床诃曰。
我这里无闲饭。
与上座。
吃了打眠。
师曰。
和尚教。
某何为。
通曰。
何不参禅去。
师曰。
美食不中饱人吃。
通曰。
争奈大有人不肯上座。
师曰。
待肯堪作甚么。
通曰。
上座见曾甚么人来。
师曰浮山
通曰。
怪得恁么顽赖。
遂握手相笑。
归方丈。
由是道风籍甚。
梁乾化四年夏示寂。
敕谥慈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