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李涛南宋
全宋文·卷八二○九
李涛,郡望成纪(今甘肃秦安北)景定中广州清远县
张柽南宋
全宋文·卷八二○五
张柽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杭州
俊裔孙,镃孙。
景定间承信郎閤门看班祗候
王景五代至宋初 889 — 9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63 【介绍】: 五代宋初莱州掖县人字象珍
少倜傥,善骑射,为群盗。
历仕五代后梁、后唐、后晋,累破契丹
后汉高祖乾祐初,官至同平章事
后周太祖即位,加兼侍中
世宗即位,加兼中书令
进讨秦、凤,大破蜀军,镇秦州兼西面缘边都部署
入宋加守太保,复以为凤翔节度、西面缘边都部署
卒谥元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太原(今属山西)人。
司户员外郎莱州刺史
其子之咸,为长安,与昆弟之贲、之涣皆善属文。
事迹见《旧唐书·王纬》、《唐诗纪事》卷一二。
全唐诗》存诗1首。
主要活动
  • 960年-961年,秦凤路秦州(天水),雄武军节度使兼安抚使,961年3月改任凤翔节度使
  • 961年-963年,秦凤路凤翔府(扶风),凤翔军节度使,963年卒
赵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秦州成纪人字子渐
以勇敢应募,从王韶熙河,又从李宪破西市,预鬼章之役。
泾原将,与西夏战,功最多。
童贯与论燕云事,极言不可用兵。
西宁州,充陇右都护,羌族信服。
后从刘法攻羌,以奇兵制胜。
温州防御使四厢都指挥使本道马步副都总管卒。
何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人字德固
进士
将作丞陕西转运判官熙河转运副使
以反对贷民金帛入粟塞下,被劾徙成都路
直龙图阁,以显谟阁待制秦州,转通议大夫
被劾越法货酒,责昭化军节度副使
右文殿修撰
年七十三。
全宋文·卷二五九四
何常(一○五○——一一二二)字德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绍圣元年进士及第,为开封府兵曹
通判原州,历将作丞陕西转运判官熙河转运副使
贬秩,徙成都府路转运使
大观初,除直龙图阁,加集贤殿修撰
为使徙陕西,以显谟阁待制秦州
政和六年,责授昭化军节度副使房州安置。
数月复官,仕至右文殿修撰
宣和四年卒,年七十三。
宋史》卷三五四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九、职官六八之三五、选举三三之二五,雍正《陕西通志》卷三○。
主要活动
  • 1094年,进士
  • 1102年-110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将作监丞
  • 1104年-1105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判官
  • 1106年-1108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市),成都府路转运副使
  • 1107年-1109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市),成都府路转运使
  • 1109年-1111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使
  • 1111年-1115年,秦凤路秦州(天水),秦州知州兼安抚使,1115年1月改任昭华军节度副使
  • 1125年-112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秘书丞
吴挺南宋 1138 — 11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8—1193 【介绍】: 德顺军陇干人字仲烈
吴璘子。
以荫补官。
中军统制,败金兵于秦州,擢熙河经略安抚使
金兵攻德顺,复败之。
孝宗乾道中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
淳熙元年,改兴州都统,拜定江军节度使。
四年,任利州西路安抚使、知兴州
能礼贤下士,拊循将士,备边有方,深为孝宗、光宗所重。
全宋文·卷六一一六
吴挺(一一三八——一一九三)字仲烈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吴璘第五子。
初以门功补官,从中郎将
绍兴三十一年,金人渝盟,总三路兵禦之,愿自力军前,授中军统制
秦州,以功擢荣州刺史,寻拜熙河经略安抚使
次年又于瓦亭、巩州屡败强敌。
隆兴初,以坚守德顺功,拜武昌军承宣使
乾道中,累官左卫上将军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
淳熙改元,拜定江军节度使。
十年冬,特加检校少保,累官至太尉
绍熙四年,以疾请退,诏以太尉致仕。
未几卒,年五十六,谥武穆
见《宋史》卷三六六《吴璘传》附《吴挺传》,王曮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琬琰集删存》卷一),《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一四、礼五八之九六。
主要活动
  • 1161年-1193年,利州路兴州(略阳县),兴州知州兼安抚使,1193年五月卒
  • 1177年,利州路兴州(略阳县),兴州知州
穆京北宋
简介
大观元年(1107)工部侍郎
大观四年(1110)秦州知州安抚使
政和元年(1111)8月落职,提举华州云台观
政和三年(1113)陕西路转运使
主要活动
  • 1107年-110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工部侍郎
  • 1110年-1111年,秦凤路秦州(天水),秦州知州兼安抚使,1111年8月落职,提举华州云台观
  • 1113年-1114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使
谢涛北宋 961 — 10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34 【介绍】: 杭州富阳人字济之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梓州榷盐判官
以计抵御李顺,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
改知兴国军,以治行召对,命试学士院
曹州,时契丹入寇,曹地多盗,属县赋税多输睢阳助兵食,百姓苦于转送,悉留不遣。
真宗天禧五年,以户部郎中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
进直昭文馆,累官至太子宾客
全宋诗
谢涛(九六一~一○三四)字济之,其先阳夏人,徙家富阳(今属浙江)
绛父。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梓州榷盐院判官
真宗时历知、越诸州。
仁宗天圣中太常少卿权西京留守司御史台,改秘书监
明道元年(一○三二)太子宾客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四。
一说年七十五(《范文正》卷一一《谢公神道碑铭》)。
事见《河南》卷一二《谢公行状》、《宋史》卷二九五《谢绛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二
谢涛(九六一——一○三四)字济之富阳(今浙江富阳)人。
淳化三年进士第,为梓州榷盐判官,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通判寿州筠州,知兴国军曹州泰州歙州
冯拯荐,召试,以兵部员外郎直史馆
判三司理欠司
天禧五年户部郎中侍御史知杂事
进直昭文馆,知越州,还判太常寺登闻检院
明道元年太子宾客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四。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二《谢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五《谢绛传》。
主要活动
  • 992年,进士
  • 995年-998年,江南西路兴国军(阳新),兴国军知军
  • 1004年-1005年,京东西路曹州(曹县),曹州知州
  • 1007年-100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度支判官
  • 1009年-1011年,淮南东路泰州(泰州市),泰州知州
  • 1011年-1013年,江南东路歙州(歙州),歙州知州
  • 101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理欠凭由司
  • 1018年-1020年,两浙路杭州(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副使
  • 1020年-102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司农寺
  • 1021年-102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侍御史知杂事
  • 1022年-1025年,两浙路越州(绍兴),越州知州
  • 1025年-102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太府寺
  • 1026年-10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登闻院
李昭述北宋 961 — 10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59 【介绍】: 深州饶阳人字仲祖
李宗谔子。
以荫入仕。
进士出身
河北转运使,措置抚定江陵屯兵哗动。
徙知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而欲为乱,因昭述而寝其谋。
累迁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水灾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
官终尚书右丞
卒谥恪
全宋诗
李昭述(?
~一○五九),字仲祖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
进士出身,累迁开封府推官
仁宗天圣七年(一○二九),知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
康定元年(一○四○)陕西转运使(同上书卷一二八)。
入为三司户部副使枢密直学士
知成德军秦州真定府郑州
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兵部侍郎尚书右丞
仁宗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文恭》卷三八《李公墓志铭》)。
谥恪
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李昭述(九六一——一○五九)字仲祖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宗谔子。
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
太常博士开封县,特迁尚书田外郎开封推官,出知常州,迁三司度支判官
历知潭州淮南转运使发运使陕西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河北都转运使陕西都转运使等。
官至尚书右丞
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
谥恪
胡宿文恭》卷三八《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六五本传。
主要活动
  • 进士
  • 1019年-102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群牧判官
  • 1029年-1032年,两浙路常州(常州),常州知州
  • 1032年-103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度支判官
  • 1034年,荆湖北路江陵府(荆州市),荆湖北路转运使
  • 1035年-1037年,荆湖南路潭州(长沙市),荆湖南路转运使
  • 1037年-1038年,淮南路待考(待考),淮南路转运使
  • 1038年-1046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使
  • 1039年,开封府开封府(开封市),在京纠察刑狱
  • 1039年-104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户部副使
  • 104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度支副使
  • 1040年-104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盐铁副使
  • 1041年-1042年,河北路大名府(河北省大名县),河北路转运使
  • 1043年-1044年,河北路澶州(濮阳),澶州知州
  • 1046年-1047年,京西北路许州(许昌),许州知州
  • 1047年-1048年,淮南东路亳州(亳州市),亳州知州
  • 1048年-1052年,河北路真定府(石家庄正定县),成德军知军兼安抚使
  • 1050年-1051年,秦凤路秦州(天水),秦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55年,京西北路郑州(郑州),郑州知州
  • 105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通进银台司
  • 105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太常寺
  • 105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三班院
刘熙古唐末宋初 903 — 9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3—976 【介绍】: 宋州宁陵人字义淳
后唐明宗长兴间进士
历仕至后周
入宋,召为谏议大夫,知青州
太祖建隆二年制置晋州榷矾,增课八十余万缗。
乾德初刑部侍郎、知凤翔府,移秦州,转兵部侍郎,徙知成都府
开宝五年参知政事
户部尚书致仕。
有《历代纪要》、《切韵拾玉》等。
主要活动
  • 后唐明宗长兴间,进士
  • 960年,京东东路青州(青州市),青州知州
  • 963年-964年,秦凤路凤翔府(扶风),凤翔府知府,964年6月改知秦州
  • 964年-968年,秦凤路秦州(天水),秦州知州兼安抚使
  • 972年-97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973年5羽绒致仕
张纶北宋 962 — 10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36 【介绍】: 颍州汝阴人字公信一字昌言
太宗淳化中主榷酤于大名属邑。
雷有终镇压王均于蜀,以功擢閤门祗候,益、、简等州都巡检使
后历任知州监司,所至兴利除害,有循政。
累迁东上閤门使乾州刺史,移知颍州卒。
有材略,尚宽恕,喜施予,人称其政绩曰:“发身如班定远,事边如马伏波,水利如邵南阳,食货如耿大农。”
全宋文·卷一九五
张纶(九六二——一○三六)字昌言(《宋史》本传作「公信」),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
以击王均功迁右侍禁庆州兵马监押,擢閤门祗候,益、、简等州都巡检使,徙荆湖提点刑狱,迁东头供奉官提点开封府县镇公事。
历知辰州渭州镇戎军
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兼权知泰州
又历知沧州,真拜乾州刺史,徙知颍州
景祐三年卒,年七十五。
范仲淹张公神道碑》(《范文正公文集》卷一二),又《宋史》卷四二六有传。
主要活动
  • 1007年-1009年,荆湖北路澧州(湖南省澧县),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09年-1011年,开封府开封府(开封市),开封府界提点刑狱公事
  • 1016年,秦凤路渭州(平凉),渭州知州,未赴
  • 1016年-1017年,秦凤路镇戎军(固原),镇戎军知军,1017年2月诏赴阙,令使契丹
  • 1019年-1021年,荆湖北路鼎州(常德市),鼎州知州,7月后不久上任
  • 1021年-1028年,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真州(江苏省仪征市),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副使
  • 1027年-1028年,淮南东路泰州(泰州市),泰州知州,1028年7月,领昭州刺史
  • 1028年-1030年,秦凤路秦州(天水),秦州知州兼安抚使,1030年4月在任言事
  • 1030年-1032年,河北路瀛州(河北瀛州),瀛洲知州
  • 1032年-1037年,河北路沧州(河北沧州),沧州知州
  • 1036年-1037年,京西北路颍州(阜阳市),颍州知州
高防五代至宋初 905 — 9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5—963 【介绍】: 五代、宋时并州寿阳人字修己
世将家。
好学,善为诗。
后晋时张从恩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
契丹入汴,从恩欲降,谏之,请固守臣节,不听。
以城归后汉,加检校金部郎中
后周世宗时历知、泗等州。
入宋,知秦州,议建采造务,与入境夏兵战。
官至枢密直学士,复出知凤翔府
主要活动
  • 961年-962年,秦凤路秦州(天水),秦州知州兼安抚使,962年6月在任
  • 963年,秦凤路凤翔府(扶风),凤翔府知府,12月卒
杨怀忠北宋
简介
咸平六年(1003)益州知州安抚使,杨、黄同知益州
景德四年(1007)秦州知州安抚使
大中祥符二年(1009)4月在任言事。
大中祥符二年(1009)潞州知州
大中祥符三年(1010)渭州知州8月曹玮杨怀忠渭州
主要活动
  • 1003年,益州路益州(成都),益州知州兼安抚使,杨、黄同知益州
  • 1007年-1009年,秦凤路秦州(天水),秦州知州兼安抚使,1009年4月在任言事
  • 1009年-1012年,河东路潞州(山西省长治市),潞州知州
  • 1010年,秦凤路渭州(平凉),渭州知州,8月曹玮代杨怀忠知渭州
薛奎北宋 967 — 10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7—1034 【介绍】: 绛州正平人字宿艺一字伯艺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淮南转运副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疏漕河、废三堰以便饷运。
入为三司副使
仁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为政严敏。
使契丹还,权御史中丞,上疏论择人、求治等十数事。
出知秦州,有治绩。
天圣七年,任参知政事,谋议无所避。
明道二年,以疾辞位。
卒谥简肃
有文集。
全宋诗
薛奎(九六七~一○三四)字宿艺(《东都事略》卷五三本传作伯艺),正平(今山西新绛)人。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隰州军事推官(《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六《薛公墓志铭》)。
真宗天禧五年(一○二一)户部郎中昭文馆,知延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七)。
仁宗即位知开封府,历知、益诸州。
天圣六年(一○二八)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同上书卷一○六)。
七年参知政事(《宋宰辅编年录》卷四)。
给事中礼部侍郎
明道二年(一○三三)判尚书都省(《薛公墓志铭》)。
景祐元年卒,年六十八(同上)。
谥简肃
有文集四十卷(《欧阳文忠公集》卷四四《薛简肃公文集序》),已佚。
宋史》卷二八六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二○九
薛奎(九六七——一○三四)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人,薛化光子。
淳化三年进士,授隰州军事推官,历知县、州。
真宗朝,累迁殿中侍御史户部吏部员外郎户部郎中,直昭文馆,历任陕西淮南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户部副使、知延州
仁宗即位,以吏部郎中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改集贤院学士、知秦州,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召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
天圣七年,拜参知政事
明道二年以疾辞,罢为户部侍郎资政殿学士判尚书都省
景祐元年八月卒,年六十八。
谥简肃
有文四十卷。
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六《薛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八六本传。
主要活动
  • 992年,进士
  • 999年-1002年,利州路兴州(略阳县),兴州知州
  • 1011年-101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都磨勘司
  • 1011年-101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殿中侍御史
  • 1012年-1013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副使
  • 1016年-1018年,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真州(江苏省仪征市),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副使
  • 1017年-1018年,江南路昪州(待考),江南路转运使
  • 1017年-1018年,淮南路待考(待考),淮南路转运副使
  • 1018年-1019年,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真州(江苏省仪征市),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使
  • 1020年-102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户部副使
  • 1021年-1023年,永兴军路延州(延安),延州知州
  • 1023年-1024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开封府尹兼安抚使
  • 1024年-102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御史中丞
  • 1025年,河东路并州(山西省太原市),并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25年-1026年,秦凤路秦州(天水),秦州知州兼安抚使,1026年3月改知益州
  • 1026年-1028年,益州路益州(成都),益州知州兼安抚使,1028年3月为龙图阁直学士
  • 1028年-102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使,1029年2月除参知政事
  • 1029年-103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1033年11月以资政殿学士判都省免
  • 1033年-103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尚书都省
崔嘉彦南宋
全宋文·卷六二六二
崔嘉彦字子虚秦州成纪(今甘萧天水)人。
少慷慨有奇志。
壮岁避地巴东三峡之间,修道家医术。
东下吴越,以耕战之策干宰相赵鼎是之。
会去相,不果行,遂退隐于庐山西原庵,耕田种药以自给。
淳熙六年朱熹南康军,与之交往甚密。
时年已七十馀,神明精力不少衰。
后十年卒,以诗挽之。
著有《脉诀》一卷(存),为世称道。
见《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九《西原庵记》,又《别集》卷五《与西原崔嘉彦书》,《永乐大典》卷二七四一《挽崔嘉彦》。
赵况北宋
全宋诗
赵况天水(今属甘肃)人。
进士及第(《乖崖》卷八《送赵况进士李员外序》)。
真宗时通判宿州(《武夷新集》卷四《史馆赵祠部通判宿州》)。
主要活动
  • 进士
唐肃北宋 ? — 10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叔元
真宗咸平元年进士
泰州司理参军,平反冤狱有声,就辟观察推官
秘书省著作佐郎,拜监察御史
累迁工部郎中、知洪州,改江南东路转运使,擢三司度支副使,官终知审刑院
全宋诗
唐肃(?
~一○三○),字叔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咸淳临安》卷六一),为秦州司理参军
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监察御史梓州路提点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
殿中侍御史,出知洪州舒州
累官至龙图阁待制登闻检院知审刑院
仁宗天圣八年卒(《咸淳临安》卷六五)。
宋史》卷三○三有传。
今录诗二首。
主要活动
  • 998年,进士
  • 1013年-1015年,梓州路潼川府(四川省三台县),梓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18年-101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户部判官
  • 1018年-1021年,淮南西路舒州(安庆市),舒州知州
  • 102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侍御史
  • 1021年-1023年,福建路建州(建瓯市),福建路转运使
  • 102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开拆司
  • 1025年,江南西路洪州(南昌),洪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25年-1027年,江南东路昪州(待考),江南东路转运使
  • 1027年-103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度支副使
  • 103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登闻院
  • 1030年-103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审刑院
赵抱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秦州人
本民家子,常牧牛田间。
一夕为叩门召之者引至山崖绝顶,见数人会饮,音乐交奏,与人间无异。
自是不喜熟食,茹甘菊、柏叶、果实、井泉,间亦饮酒,貌如婴儿。
素不习文墨,口占辞句,颇成篇咏。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京师,诏赐名,度为道士
此后间岁或一至京师,常令居太一宫,与人言多养生之事。
陈尧咨北宋 970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阆州阆中人字嘉谟
尧佐弟。
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第一
累迁右正言知制诰
以事贬,寻复。
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
旧格选人用举者数迁官,寒士无以进,尧咨进其可擢者。
龙图阁直学士永兴军,疏龙首渠注长安城
性刚戾,数被挫。
陕西缘边安抚使,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
入为翰林学士
武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
以气节自任,工隶书,善射自号小由基
卒谥康肃,改康端。
全宋诗
陈尧咨(九七○~?
)(生年据《东轩笔录》卷一四),字嘉谟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
尧佐弟。
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咸淳临安》卷六一),通判济州
召为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擢右正言知制诰
历知开封永兴、同、天雄、河阳、澶等州府。
卒赠太尉谥康肃
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今录诗四首。
主要活动
  • 1000年,状元
  • 1002年-100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度支勾院
  • 1003年-100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勾院
  • 1003年-100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盐铁勾院,7月并盐铁、度支、户部勾院为一1004年不除
  • 1003年-100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户部勾院,7月并盐铁、度支、户部勾院为一
  • 1004年-10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制诰,1005年4月责授单州团练副使1013年8月知永兴军府1027年8月知天雄军
  • 1009年-1010年,淮南西路光州(潢川县),光州知州
  • 1010年-1011年,荆湖北路江陵府(荆州),江陵府知府兼安抚使,9月已在任
  • 1012年-102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吏部流内铨
  • 1013年-1015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15年二月落职徙知邓州
  • 1015年,京西南路邓州(邓州市),邓州知州
  • 1015年,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阳),河南府知府兼安抚使
  • 1019年-102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登闻院
  • 1021年-1024年,秦凤路秦州(天水),秦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24年-1025年,永兴军路同州(大荔),同州知州
  • 1026年-102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开封府尹兼安抚使
  • 10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翰林学士,8月除宿州观察使罢
  • 1027年-1034年,河北路大名府(邯郸市大名县),天雄军知军
  • 1031年-1032年,京东西路郓州(东平县),郓州知州
  • 1032年-1033年,京西北路孟州(河南孟县),河阳知州
  • 1033年,河北路澶州(濮阳),澶州知州
蔡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仙游人字耕道
蔡□弟。
徽宗崇宁二年进士
蔡京当国,力欲罗致门下,坚拒不屈。
以星异疏论宰相非人,被责监温州税。
官至朝奉郎直龙图阁
全宋诗
蔡佃字耕道仙游(今属福建)人。
与弟胄伸同在太学有声,号“三蔡”。
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进士(《莆阳比事》卷一)。
蔡京当国,上疏论宰相非其人,责监温州税。
后官至朝奉郎直龙图阁(《仙溪志》卷二)。
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五九
蔡佃字耕道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人,襄孙。
与弟伸、胄入太学,俱有声,时称「三蔡」。
崇宁二年进士,廷试唱名第一,蔡京抑为第二。
后星变,上疏极论宰相非其人,宜黜之以应天变,坐责监温州酒税。
政和中,历提举淮南西路常平,迁直秘阁提点两浙路刑狱。
宣和初,为集英殿修撰,知秦州,进直龙图阁、知亳州,至徽猷阁待制
靖康元年,臣僚论其为蔡京近属,谪筠州居住,移梅州
见《宋史》卷三二○《蔡襄传》,《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三一、三二、三三、职官六九之二四、二六,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八、一八一。
主要活动
  • 1103年,进士
  • 110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校书郎
  • 1116年-1118年,淮南西路泰州(江苏省泰州市),淮南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 1118年-1119年,两浙路越州(绍兴市),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1119年8月罢任
  • 1120年,淮南东路亳州(亳州市),亳州知州,未赴,侯蒙仍旧
  • 1120年,淮南东路泰州(泰州市),泰州知州
  • 1124年-1125年,两浙路常州(常州),常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