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刘汲南宋 ? — 11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8 【介绍】: 眉州丹棱人字直夫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累官开封府推官
钦宗时京西转运副使
金人犯京师,疑冯延绪假传诏谕,独帅数十骑赴京救驾,二帝已被掳。
直龙图阁、知邓州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攻邓州,战死。
谥忠介
全宋诗
刘汲(?
~一一二八),字直夫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
合州司理武信军推官知开封府鄢陵县
通判隆德府河中府,辟开封府推官
谪监蓬州酒税。
钦宗时京西转运副使,驻邓州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迁知邓州京西路安抚使
二年正月,金兵至,率兵迎敌,殉难。
谥忠介
嵩山》卷五二、《宋史》卷四四八、《史新》卷一七三有传。
今录诗二首。
寇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汝州临汝人字次公
太宗朝进士。
蓬州推官,镇压李顺余部谢才盛军。
历通判河南府并州,为梓州路转运使
率兵平定邑内少数族起事,擢侍御史
旋任河北转运使,又以集贤院学士益州
仁宗即位,迁给事中
素与丁谓友善,败,几经升黜,终权知开封府
性颇疏财,通音律,知术数。
天圣末卒。
全宋文·卷二八○
寇瑊(?
——一○三一),初名玹字次公汝州临汝(今河南临汝)人。
太宗时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
以镇压李顺馀部功,徙开封推官
历为知州通判,擢梓州路转运使,平泸州夷有功,加侍御史,为河北转运使
天禧中,入为三司度支副使,寻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益州
仁宗即位,迁给事中,历知、金、滑、秦等州,官终权知开封府
天圣九年卒。
通音律,知术数。
奉使契丹,著《奉使录》一卷。
见《宋史》卷三○一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八、一一○。
杜衍北宋 978 — 10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57 【介绍】: 越州山阴人字世昌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
历仕州郡,以善辨狱闻。
治政不以威刑督吏,人惮其清整。
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改知审官院,治事明敏,属吏不能为奸利。
庆历三年枢密使次年同平章事,支持范仲淹富弼所施新政
为相百日而罢,出知兖州
太子少师致仕。
封祁国公
卒谥正献
全宋诗
杜衍(九七八~一○五七)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真宗大中符祥元年(一○○八)进士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
扬州观察推官,知平遥县通判晋州,历知、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
仁宗初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宝元二年(一○三九)复知永兴军
庆历三年(一○四三)枢密使,主持新政
次年九月同平章事枢密使,因新政裁抑侥倖,为权贵嫉视,为相仅百日而罢,出知兖州
七年,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南都(今河南商丘)凡十年。
皇祐中封祁国公
嘉祐二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五),年八十。
谥正献
宋史》卷三一○有传。
 杜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所收《杜祁公摭稿》一卷为底本,参校《事文类聚》前集(简称类聚)、《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等书。
另从《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中录诗十四首。
全宋文·卷三一八
杜衍(九七八——一○五七)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大中祥符进士
历仕州县,时称良吏
累迁工部郎中河北都转运使,还为枢密直学士,出知天雄军。
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改知审官院。
工部刑部侍郎,加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开封府
康定元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改枢密副使
三年,迁吏部侍郎枢密使
四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
后以尚书左丞出知兖州,年七十致仕,封祁国公
嘉祐二年卒,年八十,谥正献
宋史》卷三一○有传。
宋登科记考
字世昌谥号正献(一云“文献”)。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第四。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释惟中北宋 977 — 1045
惟中
字慧雅
蓬州开元寺僧也。
成都
不复归其乡者。
凡四十年。
性孤洁。
不妄与人合。
精禅律之学。
善吟诗。
气格清谨。
可朋相上下。
时称之曰诗伯。
且通儒书。
学者从质其义。
日满座下。
羸形垢面。
破衣败履。
见者莫测其中之所有。
庆历五年五月
示寂于大慈甘露道场。
年六十九也。
前时尽倾其橐中。
得八万钱。
委其所尝往来者。
楞严道人继舒曰。
我将去矣。
生平之馀止此尔。
其为我命奇工。
六祖像。
于尔院之释迦殿。
用此被唾骂。
我不敢辞。
且欲使来者。
见是相知是心。
以是知见故。
能祓除诸妄。
而泯相亡心。
我为是功德之意也。
舒诺之。
命名手刘允文图之。
梓潼文同。
尝问道于师。
为记其事。
谢皇后南宋 ? — 12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3 【介绍】: 宋孝宗后。
丹阳人
被选入宫,宪圣太后以赐普安郡,封咸安郡夫人
孝宗即位,进婉容贵妃
夏皇后卒,淳熙三年立为皇后
性俭慈,减膳羊,每食必先以进御。
服浣濯衣,数年不易。
其弟得官,后戒以“崇谦抑,远骄侈”。
孝宗死,尊为皇太后
宁宗时加号慈佑太皇太后
卒谥成肃
全宋文·卷五四一四
谢皇后(?
——一二○七),孝宗后。
本谢宁女,幼孤,鞠于翟氏,遂冒姓焉。
长归孝宗
绍兴三十一年二月咸安郡夫人三十二年进封婉容隆兴二年封贵妃淳熙三年立为皇后,复谢氏姓。
绍熙元年尊号寿成皇后
孝宗崩,尊为皇太后,加号惠慈。
宁宗嘉泰二年十二月上尊号寿圣慈佑太皇太后
开禧三年五月卒,谥成肃,攒附于永阜陵
见《宋会要辑稿》后妃一之七、仪制一二之八,《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章得象北宋 978 — 10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48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希言
真宗咸平五年进士
大理丞、知玉山县
历知南雄洪州
翰林学士,积官礼部侍郎龙图阁学士,进承旨侍讲学士
翰林十二年,刘太后听政时能独立自守,为仁宗所赏识。
景祐三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改户部侍郎
宝元元年拜相。
中书八年,不用宗党亲戚。
庆历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缄默态度,遂以久居相位无所建明遭劾。
五年,出判陈州河南府,寻以疾致仕。
卒谥文宪,改文简
全宋诗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世居泉州(今属福建)高祖浦城(今属福建)
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进士知邵武军归化县
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屯田员外郎泉州(《嘉定赤城志》卷九)。
仁宗景祐三年(一○三六)同知枢密院事
宝元元年(一○三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庆历五年(一○四五)镇安军节度使
七年进封郇国公
次年司空致仕,六月卒,年七十一。
谥文宪皇祐中谥文简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宋祁章丞相得象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今录诗十七首。
全宋文·卷三二○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咸平五年进士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历知南雄洪州
杨亿所荐,召直史馆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累迁礼部侍郎龙图阁学士承旨侍讲学士同知枢密院事
宝元元年,以户部侍郎集贤相,进工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
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
八年卒,年七十一,谥文宪
皇祐中改谥文简
著《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
宋祁景文》卷五九《文宪章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本传。
朱昂唐末宋初 925 — 10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5—1007 【介绍】: 南阳人,后徙潭州字举之
朱葆光子。
少好读书,时朱遵度称“朱万卷”,称“小万卷”。
宋初,为衡州录事参军
真宗咸平二年,召为翰林学士
逾年,以工部侍郎致仕。
喜购奇书,以讽诵为乐,自称退叟
卒,门人私谥正裕先生
有《资理论》、文集。
全宋诗
朱昂(九二五~一○○七)字举之
先世家渼陂(今陕西户县),其父于唐末南渡,寓潭州(今湖南长沙)
后周
宋初,历宜城
太祖开宝六年(九七三),知蓬州,徙知广安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泗州,迁监察御史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知鄂州
真宗即位,迁知制诰判史馆
咸平二年(九九九),为翰林学士
四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同上书卷四八)。
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
门人谥曰正裕先生
有集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
朱昂(九二五——一○○七)字举之,其先京兆人,唐末徙南阳,其父葆光又南渡,侨寓潭州(今湖南长沙)
少好读书,人称「小万卷」。
周世宗时扬州扬子县,入宋为衡州录事参军
开宝中,拜太子洗马,知蓬州,徙广安军
寻迁殿中丞、知泗州
太平兴国二年,知鄂州,加殿中侍御史,后迁转运使
端拱二年,以本官直秘阁
咸平二年,召入翰林学士
三年,拜工部侍郎致仕。
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门人谥曰「正裕先生」(一作静裕先生)。
闲居以讽诵为乐,自称「退叟」。
著有《资理论》三卷、文集三十卷。
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李九龄唐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由唐末入宋,登宋太祖乾德二年(964)(一作五年)进士第三人
曾任蓬州(今四川仪陇)某县令
生平事迹见《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全唐诗》存其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2首。
全宋诗
李九龄洛阳(今属河南)人。
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一说乾德五年进士(《瀛奎律髓》卷四八)。
尝为蓬州蓬池(《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开宝六年(九七三)卢多逊扈蒙同修五代史》(《渑水燕谈录》卷六)。
有诗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今从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万首唐人绝句诗》等书录诗二十六首。
全唐诗补逸
李九龄洛阳人
补诗一首。
范仲淹北宋 989 — 10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52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希文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
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
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图》论用人是非,忤吕夷简,出知越三州
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改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守边数年,负防御西夏重任。
庆历三年,入为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
上十事疏,推行新政,为夏竦等中伤,罢政,出知邠州陕西路安抚使
官终户部侍郎、知青州
卒谥文正
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
有《范文正公集》。
全宋诗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
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
历知、苏、饶、永兴、耀、、青等州军。
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
谥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
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
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
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词学图录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其先邠人,后徙苏州吴县
庆历间参知政事卒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有词一卷,见《彊村丛书》。
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改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名。
秘阁校理右司谏、知睦州苏州权知开封府
直言立朝,屡遭贬黜。
历知越州,进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庆州,迁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与韩琦文彦博等俱为陕西名帅。
庆历三年,除枢密副使,寻拜参知政事
针对北宋建立以来形成的积弊,主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
五年,罢政,以资政殿学士邠州,兼陕西路安抚使,改知、颍诸州。
皇祐四年卒,谥文正
著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尺牍五卷。
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冯倓南宋
全宋文·卷六四○三
冯倓绍熙间蓬州二年五月,以臣僚言罢。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六。
余靖北宋 1000 — 10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0—1064 【介绍】: 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
庆历中右正言,支持新政
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
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
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
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
集贤院学士,徙州。
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
后以尚书左丞广州。
有《武溪》。
全宋诗
余靖(一○○○~一○六四)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
初为赣县,累擢集贤校理
景祐三年(一○三六)以上疏论范仲淹谪官事,贬监筠州酒税。
迁知英州
庆历间右正言
三使契丹,以作蕃语诗出知吉州
皇祐四年(一○五二),知潭州,改桂州
后加集贤院学士
嘉祐六年(一○六一),知广州
官至工部尚书
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五。
谥襄
有《武溪》二十卷。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余襄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余靖诗二卷,以明成化九年苏韡等刻《武溪》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明嘉靖四十五年刘稳刻本(简称刘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粤诗·卷二二
余靖(一○○○ — 一○六四)原名希古字安道韶州曲江(今韶关市)人。
宋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
初为赣县,累迁秘书丞,受命与王洙并校《史记》、《汉书》、《后汉书》,擢集贤校理
景祐三年(一○三六)以上疏论范仲淹谪官事,贬监筠州酒税。
后迁知英州
庆历间右正言,屡奏安边之策,尝三使契丹,皆不辱使命。
以作蕃语诗出知吉州
皇祐四年(一○五二),僮酋侬智高反,命潭州,改桂州经制广南东西,与狄青孙沔协同作战。
事平,迁尚书工部侍郎,复加集贤院学士,迁吏部侍郎
嘉祐六年(一○六一),知广州
官至工部尚书
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五。
谥襄
有《武溪》二十卷。
事见本集卷二一附录欧阳修《余襄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全宋文·卷五五五
余靖(一○○○——一○六四)本名希古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天圣二年进士,起家为赣县,累迁秘书丞集贤校理
因上疏谏罢范仲淹事被贬,后稍复原官。
庆历三年右正言,以使契丹不辱使命,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
再使契丹还,以习契丹语被责,遂弃官返乡里。
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路盗贼。
次年狄青侬智高乱,留广西处置善后,后加集贤院学士,徙知潭州州。
嘉祐五年交趾进扰,出任广西体量安抚使,旋以尚书左丞广州
英宗即位,拜工部尚书
治平元年代还,道病卒,年六十五,谥曰襄
著有《庆历正旦国信语录》一卷、《武溪》二十卷、《谏草》三卷。
欧阳修《余襄公神道碑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宋史》卷三二○本传。
富弼北宋 1004 — 10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83 【介绍】: 洛阳人字彦国
仁宗天圣八年举茂才异等。
庆历二年知制诰,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挟索,然许增岁币。
三年,迁枢密使,与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
至和二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务守成,号贤相
神宗问边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次年拜相。
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亳州,复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
韩国公致仕。
卒谥文忠
有《富郑公诗集》。
全宋诗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彦国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举茂才异等,授签书河阳判官
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开封府推官知谏院
庆历二年(一○四二),为知制诰
三年,拜枢密副使,与杜衍范仲淹等主持庆历新政
四年,出知郓州
历知青、河阳、并等州府。
至和二年(一○五五),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英宗即位,为枢密使
二年,出判扬州封祁国公,进封郑。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判汝州
二年,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河南,改亳州
后因阻青苗法受责,求归洛阳养疾,不久即致仕。
元丰六年卒,年八十。
有奏议、安边策、文集等,今存《富郑公集》一卷。
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富弼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两宋名贤小集》卷四九《富郑公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诗。
另从《伊川击壤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九九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彦国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天圣八年,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迁直集贤院知谏院史馆修撰
庆历二年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曾两使契丹
次年,拜枢密副使
至和二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嘉祐六年,以母忧去位。
英宗立,召拜枢密使封祁国公,进封郑。
熙宁二年,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王安石用事,与之不合,求退,以同平章事出判河南,改亳州
复以诋青苗法被劾,以仆射汝州
遂请老,拜司空,进韩国公致仕。
元丰六年卒,年八十,赠太尉谥文忠
谙熟边事,与范仲淹分主西、北边务,又尝与仲淹推行「庆历新政」。
有奏议十二卷、劄子十六卷等,今存《富郑公诗集》一卷。
见《范忠宣》卷一七《富郑公行状》,《东坡集》卷三七《富郑公神道碑》,《韩南阳集》卷二九《富文忠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三本传。
李寅仲南宋
全宋诗
李寅仲字君亮广汉(今属四川)人。
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
十五年,除秘书省正字
十六年,为秘书郎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著作佐郎
二年,知眉州
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为实录院检讨官国史院编修官,迁国子祭酒
官至礼部侍郎
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四一二
李寅仲字君亮汉州雒县(今四川广汉)人。
淳熙五年进士第,为第三名,诏授文林郎,迁秘书省正字秘书郎,再迁右司郎中
庆元六年八月,光宗薨,诏假寅仲焕章阁学士朝议大夫、兼侍读咸安郡开国侯,充奉使金国告哀使
嘉泰初权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
宝谟阁待制泸州,迁潼川府路安抚使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三、礼三○之六一、方域一九之三四,《宋代辑存作者考》。
石介北宋 1005 — 10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5—1045 绍】: 兖州奉符人字守道一字公操学者称徂徕先生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郓州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迁镇南节度掌书记
丁忧,躬耕徂徕山下,教授《易经》。
服除,入为国子监直讲,从学者甚众。
庆历中,荐为太子中允,直集贤院,作《庆历圣德颂》颂扬新政人物。
通判濮州,未赴卒。
为文有气,主张道统文统合一说,反对佛老和骈文。
有《徂徕集》。
全宋诗
石介(一○○五~一○四五)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
尝讲学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释褐郓州观察推官
景祐元年(一○三四)南京留守推官三年代父远官嘉州军事判官,旋以母丧归泰山
庆历二年(一○四二)召为国子监直讲
四年,擢直集贤院,不久通判濮州,未赴。
五年卒,年四十一。
有《徂徕石先生文集》二十卷,其中卷一至卷四为诗。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徂徕先生墓志铭》,《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石介诗四卷,以清光绪十年潍县张次陶藏影宋本为底本。
校以清康熙五十五年燕山石氏刻本(简称石本),康熙四十九年徐肇显刻本(简称徐本),清乾隆五十七年剑舟居士钞校本(浙江图书馆藏,简称剑本)等。
词学图录
石介(1005-1045) 字守道一字公操
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
尝讲学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庆历二年召为国子监直讲四年擢直集贤院
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有《徂徕石先生文集》二十卷。
全宋文·卷六一八
石介(一○○五——一○四五)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
天圣八年进士第,历郓州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镇南掌书记嘉州军事判官
丁母忧归。
居丧期间,开馆讲学于家乡徂徕山下,学者因称徂徕先生
庆历二年服除,召入为国子监直讲,主盟上庠
著《庆历圣德颂》,讴歌范仲淹庆历新政
变法旋告失败,不自安,求放外,得通判濮州
未及赴任,于庆历五年卒。
北宋颇具影响之思想家,师事孙复,推尊韩愈所倡之「道统」,力倡古文运动,排佛、老,反杨亿
自编其文为《徂徕集》,又著有《唐炮》、《三朝圣政录》、《易解》等。
事迹见欧阳修徂徕石先生墓志铭》(《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宋史》卷四三二本传。
卢斌北宋 949 — 9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998 【介绍】: 开封人
初以笔札事晋王赵光义
及即位,补殿直
雍熙中,从曹彬伐辽,尝建议弃涿州,并请防备辽军剽袭。
历任巡检都巡检
淳化四年冬,抵成都李顺起义军作战。
五年成都破,还守梓州,又解阆州围,败义军于老鸦山蓬州城下。
累迁东上阁门使、检校左仆射
出为银、夏兵马钤辖,改灵环路钤辖,讨西夏,行军失期,徙屯宁州
以疾召归,卒。
全宋文·卷一三二
卢斌(九四九——九九八)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初以笔札事晋邸,太宗即位,补殿直
雍熙中,领兵屯霸州
端拱中,又为永兴军华州巡检,以战功改官。
寻为梓、遂十二州都巡检使,在川峡六年,孤军平乱,屡立战功。
代还,太宗亲加慰劳,拜东上閤门使检校左仆射
寻命为银夏兵马钤辖,改授灵环路钤辖,以疾召还。
咸平初卒,年五十。
宋史》卷三○八有传。
欧阳修北宋 1007 — 10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欧阳观子。
少贫,从母郑氏学。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
景祐间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
庆历中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
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颍等州。
召为翰林学士
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
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参知政事
英宗初,以尊英宗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
神宗立,请出知蔡三州
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
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
亦擅史学,与宋祁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
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
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
四年,移乾德
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
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
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
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
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
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
五年,拜枢密副使
六年,进参知政事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亳州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
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
谥文忠
有《欧阳文忠公集》。
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
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
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曾校)。
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
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
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宋史》有传。
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幼孤力学,天圣八年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
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
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移光化军乾德
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
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
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唐书》。
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治平末,出知亳州
神宗立,徙知青州
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
熙宁四年致仕归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
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
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韩琦北宋 1008 — 10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75 【介绍】: 相州安阳人字稚圭号赣叟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累迁右司谏,疏罢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等四人。
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缓赋调、逐贪吏、汰冗役,活饥民九十万。
宝元间枢密直学士陕西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久在兵间,名重一时,天下称韩范
后召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同时登用。
庆历新政败,出知扬州,徙郓州定州
嘉祐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仁宗有疾,力请立皇嗣
英宗即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
英宗病重,又力请建储。
神宗立,拜司空侍中,寻改判永兴军相州等地。
卒谥忠献
有《安阳》。
全宋诗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
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
庆历三年(一○四三)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
嘉祐元年(一○五六)枢密使三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
神宗立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
不久再次经略陕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
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
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
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
有《安阳》五十卷。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韩琦(1008-1075) 字稚圭
相州人
弱冠举进士第二名。
蚤有盛名,识量英伟,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
有《安阳》,词存五首,见《能改斋漫录》及《青箱杂记》。
全宋文·卷八三二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天圣五年进士甲科,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
累迁起居舍人知制诰
元昊反,历陕西安抚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秦凤经略安抚使观察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同除枢密副使,时称「韩、范」。
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徙、定、并、相等州。
嘉祐元年枢密使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封仪国公
英宗,加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平章事进封卫国公,再进封魏国公
英宗崩,又被顾命立神宗。
固请罢相,乃以节度使侍中相州,复为陕西河北路安抚使,判永兴军大名府北京留守
后极言青苗不便,请解四路安抚,还判相州
熙宁八年六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
政和五年,加封魏郡王
著有《二府忠论》五卷、《谏垣存稿》三卷、《陕西奏议》五十卷、《河北奏议》三十卷、《杂奏议》三十卷、《安阳》五十卷等。
事迹详神宗御制《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碑》、佚名《韩魏王家传》(《安阳》附录),《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苏舜钦北宋 1008 — 10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49 【介绍】: 绵州盐泉人字子美号沧浪翁
苏舜元弟。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
少有大志,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其与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杰多从之游。
初以父荫补官,累迁大理评事
庆历中范仲淹荐其才,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岳父杜衍仲淹新政,多遭谗陷,舜钦坐售故纸钱召妓乐会宾客除名。
流寓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以自适。
工诗文,其体豪放,时发愤于歌诗中。
又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为时人所传。
后为湖州长史卒。
有《苏学士
全宋诗
苏舜钦(一○○八~一○四九)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自曾祖起移家开封(今属河南)
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进士(《隆平集》卷六),历任蒙城长垣县,入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
杜衍富弼范仲淹执政,主持“庆历新政”。
苏舜钦杜衍婿,因进奏院祠神,以出售废纸公钱宴会,为人所劾,以监守自盗罪削职为民,闲居苏州
后复为湖州长史庆历八年(一○四八)十二月卒(《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年四十一。
有《苏学士文集》十六卷。
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苏舜钦诗,以沈文倬点校《苏舜钦集》为底本。
沈氏点校本以清康熙中宋荦校定徐惇复刊印本为底本,曾参校清黄丕烈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黄本)、陈乃乾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陈本)、清光绪中李星根等重编校刊十卷本(简称李本)、黄丕烈过录顾广圻校记(简称顾校)、陈乃乾过录钱泰吉校记(简称钱校)等。
此次据《全宋诗》体例,对底本校语作若干删节、调整,并据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苏学士》(简称四库本)予以补正。
辑录所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苏舜钦(1008-1048) 字子美
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
苏易简孙。
任县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
因支持范仲淹庆历革新,见嫉于守旧党,罢职闲居苏州
后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
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
有《苏学士文集》,有词见《花庵词选》。
全宋文·卷八七四
苏舜钦(一○○八——一○四八)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
舜元弟。
少慷慨有大志,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
景祐元年进士中第,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县
丁父忧,居丧于长安
服除,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店宅务
庆历四年,以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以岳父杜衍仲淹富弼新政,为人倾陷,坐用鬻故纸公钱召 妓乐会宾客被劾除名。
寓居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诗文。
八年,复官为湖州长史,同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一。
诗文豪健,善草书。
有集十六卷。
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苏君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有传。
李觏北宋 1009 — 10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59 【介绍】: 建昌军南城人字泰伯世称盱江先生直讲先生
仁宗庆历二年,举“茂才异等”不第。
范仲淹等友善,拥护“庆历新政”。
倡立盱江书院,从学者常数百人。
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
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
以文章知名,通经术,素不喜《孟子》,极力排斥释道二教,重视农业生产。
有《直讲李先生文集》。
全宋诗
李觏(一○○九~一○五九)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
曾举茂才异等不第,创建旴江书院旴江在南城),教授生徒,学者称旴江先生
仁宗皇祐初,由范仲淹等荐,试太学助教,后为直讲
嘉祐中,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
四年卒,年五十一。
有《退居类稿》十二卷,《皇祐续稿》八卷。
明成化间南城左赞编为《旴江》(亦作《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
事见《旴江》卷首宋魏峙李直讲年谱》,《宋史》卷四三二有傅。
 李觏诗,以《四部业刊》影印明左赞编《旴江》(其中诗三卷)为底本,校以明正德十年孙甫刻本(简称孙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又录得集外诗五首,编入卷末。
全宋文·卷八九二
李觏(一○○九——一○五九)字泰伯世称旴江先生又称直讲先生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庆历二年举茂才异等不中,退主郡学,以教授自资,学者常数百人。
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
嘉祐三年,除通州海门主簿太学说书
四年权管勾太学
是年八月卒,年五十一。
能文章,通经术,独不喜《孟子》。
有集三十三卷、后集六卷,传世本为三十七卷、外集三卷。
事迹见陈次公《旴江先生墓志铭》(《直讲李先生外集》卷三),《宋史》卷四三二《儒林传》二有传。
邵晔北宋 952 — 10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2—1014 【介绍】: 京兆人,徙桂阳字日华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
邵阳主簿,改大理评事
蓬州录事参军,昭雪冤案,为太宗所嘉。
后进著作佐郎,知忠州
真宗景德中,充交阯安抚国信使,改命为缘海安抚使,尝上《邕州交州水陆路》及《宜州三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大中祥符初京东转运使,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卒于官。
全宋文·卷一三八
邵晔(九五二——一○一四)字日华桂阳(今广东连县)人。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邵阳主簿蓬州录事参事通判荆南、知忠州江南转运副使、知朗州淮南转运使
景德中缘海安抚使。
大中祥符初兖州,后历京东转运使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知广州
七年卒,年六十三。
宋史》卷四二六《循吏传》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