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张士逊北宋 964 — 10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49 【介绍】: 光化军乾德人字顺之号退傅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
仁宗时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
天圣六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曹汭狱事起,得罪太后,遂罢知江宁府
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
宝元初,复入相,封郧国公
康定年间,朝廷多事,机务悉委之,但无所建明,为谏官韩琦所论,封邓国公致仕
卒谥文懿
全宋诗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
太宗淳化中进士,为郧乡主簿,除射洪
侍御史,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
真宗天禧四年(一○二○)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
五年,擢枢密副使(《东都事略》卷五二本传)。
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七年,以刑部尚书江宁府
明道元年(一○三二)复拜同平章事
二年,出判河南府
宝元元年(一○三八)复拜同平章事
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傅致仕。
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
谥文懿
有《应制》、《春坊》、《杂文》等文集十种,《宋史·艺文志》著录晏殊张士逊《笑台诗》一卷,均佚。
事见《文恭》卷四○《太傅致仕邓国公张公行状》,《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今录诗二十首。
全宋文·卷一九九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光化军乾德(今湖北光化西北)人。
淳化中进士,调郧城主簿,迁射洪,改襄阳,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
累迁尚书左丞
天圣六年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罢知江宁府,移许州
明道初复入相,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
宝元元年再入相,时朝廷多事,以老病无所建明,为韩琦所论,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
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谥文懿
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释惟尚宋 1074 — 1140
全宋诗
释惟尚(一○七四~一一四○)俗姓曹临安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
七岁礼庆善寺元辩为师,多参各地尊宿。
先后住临安府寿圣院(《咸淳临安》作荐福寺,《五灯会元》作广福院)。
为青原下十三世,保宁英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十年卒,年六十七。
事见《咸淳临安》卷八五《荐福寺纪文》载张九成尚禅师塔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今录诗三首。
魏兼北宋
全宋诗
魏兼,曾官都大提点江浙荆广福建等路坑冶司(《舆地纪胜》卷二三《江南东路·饶州》引《通略》)
全宋文·卷五七八
魏兼仁宗时人。
景祐初屯田员外郎、知楚州
二年十月,改浙江荆湖福建、广南等路提点银铜坑冶铸钱公事。
康定二年,以三司判官两浙路安抚使
庆历中淮南路度支判官
四年,为京东路转运使工部郎中,寻除名勒停。
六年,为兵部员外郎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七、一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二之二○、六四之四六,《太常因革礼》卷一二。
释真净
字如庵
云间华亭姚氏子也。
母朱氏。
梦月自海升。
堕于怀。
觉而有娠。
及诞时。
瑞光满室。
有异僧过。
指谓其母曰。
此儿海月法师再来也。
九岁依化城寺明净志法师
授法华经。
历耳成诵。
十六得度。
博究诸乘。
夙慧顿发乃以性学自许。
首谒杭之广福云梦泽公。
无极度法师
化声大振。
遂造其室。
尽得其学。
元大德海盐德藏。
其寺方圮。
竭力扶树。
众散复聚。
田为豪门所夺。
复归。
不数年翕然成旧式也。
至治迁松江超果。
泰定乙丑
元相晚驩。
举住下竺。
居七䆊。
讲席不倦。
辟寺前之径。
高大其门。
书佛国山以揭之。
至顺辛未
上竺湛堂澄公
以老告休
自代。
先是净因疾昼𥨊。
梦白衣大士。
持金瓶水。
灌其口曰。
汝勿忧。
非久自愈矣。
叩以未来休咎。
示云汝却后二年
当避喧大树之下。
觉疾果差。
切疑避喧树下。
非入灭之谶耶。
及乎举住上竺至见𥨊堂西有大树。
堂匾曰静处。
始悟梦之所示。
由是殚心弘法。
学者常数千指。
元主慕其道。
赐佛心弘辩之号。
及金纹紫伽黎衣。
未几示疾。
书偈而逝。
阅世七十有二。
坐五十有六
阇维。
得舌根顶骨不坏。
舍利五色。
释居简南宋 1164年9月14日 — 12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潼川人
俗姓王字敬叟
理宗嘉熙中奉敕住净慈光孝寺
有《北涧》。
全宋诗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
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
依邑之广福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
历住台之般若报恩。
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
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
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有《北涧文集》十卷、《北涧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
补续高僧传》卷二四、《净慈寺志》卷八、《灵隐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涧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
另从《大藏经·北涧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全宋文·卷六七九八
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俗姓王(一云姓龙),潼川(今四川三台)人。
依邑之广福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复往育王见佛照,机相契,自是往来其门十五年。
久之,出住台之般若,迁报恩,英衲争附,钱厚叶适皆折节问道。
真德秀江东使者,虚东林命之,以疾辞,乃于飞来峰北涧扫一室以居,人以「北涧」称之。
后出主铁佛、显庆、碧云、慧日诸寺,嘉熙初奉诏主杭州净慈寺,所至道化大行。
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腊六十二。。
见《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
居简
字敬叟
潼川王氏子。
资质颖异。
初见佛书。
必端坐默观如宿习。
依邑之广福院图澄得度。
参别峰涂毒于径山
沉默自究。
一日阅万庵语。
有省。
遽往育王。
佛照
机相契。
自是往来其门十五年。
一时社中耆硕。
无不忘年与交。
江西
访诸祖遗迹。
莹仲温
尝掌大慧之记。
庵于罗湖。
纂所闻成书。
发挥祖道。
与师议论大奇之。
大慧居洋屿庵竹篦。
付之师巽焉。
久之。
出住台之般若。
迁报恩。
英衲争附。
鸿儒竹岩钱公。
水心叶公
皆折节问道于足下。
大参真西山
时为江东部使者
虚东林命之。
以疾辞。
乃于飞来峰北涧
扫一室居十年。
人不敢以字称。
因以北涧称之。
起应霅之铁佛西佘。
常之显庆碧云。
苏之慧日。
湖之道场。
奉旨移净慈。
所至道化大行。
师出佛炤之门。
在诸法彦中。
为神驹香象。
机格超逸。
最难攀仰。
其颂世尊初生话云。
一声㘞地便吒哩。
突出如斯大阐提
此土西天起殃害。
堂堂洗土不成泥。
又颂楞严六解一亡云。
六用无功信不通。
一时分付与春风。
篆烟一缕閒清昼。
百鸟不来花自红。
辟一室以居。
名曰室。
作赋以自见。
其略曰。
进则面墙退则坐井。
柱忽不支。
壁将就殒。
豁然而虚。
漠然而囧。
如蒙之击。
如震而警。
如无尽藏。
如大圆镜。
前山送青。
若壮士之排闼。
后山回闯。
拟良工之御骏。
抚鸿鹄而晚眺。
入冥冥而远引。
笑云烟之轻去。
漫悠悠而无定。
驻落日于西崦。
延初蟾于东岭。
是皆中所得也。
北涧集十九卷。
张公诚子
序之曰。
读其文。
宗密未知其伯仲。
诵其诗。
参寥觉范为一人。
不能当也。
北涧于人不苟合。
合亦不苟暌。
取舍去就之际。
洁如也。
叶水心诗曰。
简公诗语特惊人。
六反掀腾不动身。
说与东家小儿女。
涂青染绿未禁春。
师居天台委羽。
有二姓争竹山
竭产不肯已。
仙居丞王君怿。
请于师。
师作种竹赋一首示二姓。
而讼遂止。
其德音感化如此。
灵隐虚席。
赵节斋
奏师补其处。
师笑曰。
吾日迫矣。
乃举天童痴绝冲
淳祐丙午春三月二十八日
索纸书偈。
于纸尾复书曰。
四月一日珍重六字。
呼诸徒诫之曰。
时不待人。
以吾自励。
吾世缘馀两日耳。
至期昧爽索浴。
浴罢假寐。
然视之已逝矣。
寿八十三。
腊六十二。
葬全身于月堂昌禅师塔侧。
遵治命也。
禅师名居简
潼川王姓。
号敬叟
又称北涧
盖居北涧之日久也。
姿秀而文当世尚之。
广福读出世典。
辄弃冠。
具戒。
参别峰。
别峰指见涂毒。
涂毒示其心要。
以从前所学凑泊不可。
疑情猛切。
常立达旦。
偶过择木寮。
阅万庵语云。
欲识诸佛心。
但向众生心行中识取。
欲识常住不凋性。
但向万物迁变处会取。
于此忽省。
以为万庵与佛炤同条。
遂别策造灵隐
机契佛炤光禅师
于是往来妙喜下尊宿。
一十五年。
激扬宗旨。
大有力焉。
乃辞佛炤。
经瓯闽。
江西
过罗湖。
访仲温
仲温与论。
大喜曰。
妙喜之后一人也。
乃以妙喜居洋屿庵。
竹篦为赠。
且曰。
公之后必大。
未几出住台州紫箨。
迁报恩。
及广孝。
名大振
退居武林飞来峰之阴。
卿士犹物色之不顾。
当是时出佛炤之门者。
灵隐善径山琰天童派东禅观上方铦。
交章劝
应旴江刺史之命。
又不顾。
江州使者以东林云居力致之。
亦不顾。
乃寿北涧集。
行世。
宿儒附之。
叶水心曰。
简公话柄特惊人。
六反掀腾不动身。
说与东家小儿女。
涂青染绿未禁春。
叹曰。
狼虎之害。
世人易知也。
文章害世。
则难知矣。
狼虎在山。
藜藿不釆。
文章欺世。
耳目沉沦。
余比见近流施为阔略。
非先圣之言不言。
非古哲之迹不举。
然境风乍飘。
荣辱无主。
取快一时。
名节扫地。
则向之所言所举。
皆为饰词。
以欺世者也。
欺世之害。
甚于狼虎。
余颓躬不逮。
深为是惧。
所见所闻。
偶笔成集。
若稍存心。
欲以诗文鸣世。
则又吾教之罪人也矣。
遂燬板。
晚居净慈。
其门人大观高庵楞严纲要颂。
发其旨。
向慕高庵为人。
乃联和而序之。
淳祐丙午春
示众曰。
识得一万。
事毕了事。
衲僧一字不识。
直饶恁么。
未称全提。
禹力不到处。
河声流向西。
归方丈。
大书四月一日珍重六字。
至期。
言语移时。
敛目而逝。
初在紫箨。
委羽有二姓。
竹山
竭产不已。
仙居丞启讽之。
示以种竹赋。
二姓之讼遂止。
台氓谣曰。
简公笔甜如蜜。
赞曰。
桓侯有疾。
在腠理以忽扁鹊
终至骨髓。
司命无柰之何。
而末造众生。
言行参差之。
疾不啻在骨髓间也。
北涧生平行李。
惟恐针石之不逮。
然以文字得度者。
北涧法化。
宁当有别论也。
否乎。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居简字敬叟姓龙氏潼川人也。
家世儒素,幼性颖异,见佛书端坐默观,如宿习者。
依邑之广福圆澄得度,参别蜂涂毒于径山
沈默自究,一日阅万庵语有省,遽往育王见佛照,机契,自是往来其门十五年。
江西访诸祖遗迹,莹仲温尝掌大慧之记,庵于罗湖,纂所闻成书发挥祖道,与议论大奇之。
久之,出主台之般若,迁报恩,英衲争附,儒硕钱竹岩叶水心莫不推重。
时大参真西山江东部使者,虚东林待之,以疾辞。
乃于飞来峰北涧扫一室居十年,人不敢以字称,以北涧称之。
起应霅之铁佛,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奉诏迁净慈。
所至道化大行,垂老不倦。
颂《楞严经》六解一亡云:“六用无功信不通,一时分付与春风。
篆烟一缕闻清昼,百鸟不来花自红。
”辟一室以居,名曰“室”。
作赋以自见,水心酬以诗云:“简公诗话特惊人,六反掀腾不动身。
说与东家小儿女,涂清染紫不禁春。
”晚岁居天台,有二姓争竹山搆衅,为作《种竹赋》以讽之,而讼遂已。
赵节斋为奏补灵隐笑谢曰:“吾日迫矣。
”乃举天童痴绝道冲
淳祐丙午春,示疾,三月二十八日索纸书偈,于纸尾复书“四月一日珍重”六字,呼诸徒诫之曰:“时不待人,以道自励,吾世缘馀二日耳。
”至期昧爽,索沐浴罢,如假寐,视之已逝矣。
寿八十三,腊六十二,所著有《北涧》十九卷。
释法辉
全宋诗
释法辉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居广福院。
禅馀以诗自娱,与吕夏卿等结为同社。
事见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六五。
今录诗二首。
释子猷南宋 1121 — 1189年8月27日
子猷法师
字修仲
自号笑云老人
出陈氏。
山阴人
七岁为童子。
十二祝发受具。
习华严经论于广福院择交得其学。
又游钱唐
见会因院师会
博尽所疑。
二师。
皆自以为勿迨。
遂还山阴
说法于城东妙相院。
仅二十年。
学者尝百馀人。
师厌其近城市。
思居山林。
乃舍众。
遁于山上方。
学者不肯散去。
而院隘不能容。
相与言于府。
愿延师还妙相。
于是。
法席加盛于昔。
所著书。
大行于世。
院亦益葺。
号为壮刹
大慧杲过而异之。
为留偈壁间。
然师竟弃去。
学者犹不舍。
又说法者三。
最后住姜山
阅三年。
喟然叹曰。
老矣。
将安归耶。
亟橐书。
归梅市。
结庵以老。
淳熙十六年八月二十有六日
忽命舟。
遍别平日所往来者。
明日晨起。
说法遂坐逝。
寿六十有九。
三日火化。
得舍利五色粲然。
弟子。
即庵之西建塔。
奉灵骨及舍利以葬。
师宏材博学。
高行达识。
卓然出一世之表。
虽华严其宗。
而南之天台
北之慈恩。
少林之心法。
南山之律部。
莫不穷探。
历讨取其妙。
以佐吾说。
至于百家之书。
无所不读。
闻名儒贤士。
虽在千里之远。
必往交焉。
笃行义励风操。
严取与。
一得丧。
接物简而峻。
不屈于富贵。
有以供施及门者。
苟礼不足。
虽累百金。
辄拒不取。
于虖贤哉。
释广福南宋
全宋文·卷七七一○
广福绍定中僧人
史正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都人,居丹阳字志道号吴门老圃乐闲居士柳溪钓翁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
陈康伯荐于朝,除枢密院编修
论御金五事,请筑和州城垒。
高宗视师至镇江,上《恢复要览》五篇。
建康,又奏论三国六朝形势与今日不同,要当无事则都钱塘,有事则幸建康,为高宗采纳。
历知建康宁国二府、庐二州。
卒年六十。
有《建康志》、《菊谱》。
全宋诗
史正志字志道号乐闲居士柳溪钓翁吴门老圃,占籍江都(今江苏扬州),寓居丹阳(今属江苏)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授歙县
三十一年,除枢密院编修官次年,迁司农寺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九、一九九)。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为江西路转运判官,寻改福建,再除江西
秩满,召除左司检正,兼权吏、刑、兵部侍郎
乾道三年(一一六七),知建康府,移知成都六年,为江浙京湖广福建等路都发运使
七年,以事谪居永州
淳熙中历知宁国府赣州庐州,卒于任,年六十。
有《清晖阁诗》(明嘉靖《惟扬志》卷一九),已佚。
嘉定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四八八二
史正志字志道号吴门老圃镇江府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授歙县
陈康伯荐,除枢密院编修
乾道三年建康府、兼沿江水军制置使
高宗视师江上,上《恢复要览》五篇。
车驾驻建康,言三国六朝形势与今不同,无事宜都钱塘,有事则幸建康
诏下集议,从之。
乾道六年户部侍郎两浙、京、湖、淮、广、福建路都大发运使
晚归姑苏以终老,号乐闲居士柳溪钓翁,卒年六十。
著有《建康志》十卷、《菊谱》一卷(存)。
见《宋史》卷三四、一六七、二○四、二○五,《嘉定镇江志》卷一八,《景定建康》卷一五。
别湜南宋 1151 — 12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1—1225 【介绍】: 郢州人字景甫
别之杰父。
幼孤,发愤力学,三举礼部不第。
晚以特恩廷对,语直多忤,仅居末等。
会帝试士射术,以六发五中独冠群列。
上州文学,遇郊恩改迪功郎、监邛州合同茶场,屡进宣义郎
龚颐正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处州遂昌人字养正
本名敦颐
光宗受禅,改今名。
龚原曾孙。
宁宗嘉泰元年进士出身
实录院检讨官,预修孝宗、光宗实录。
秘书丞卒。
博通史学
有《隐笔记》、《续释常谈》、《中兴忠义录》等。
全宋诗
龚颐正原名敦颐,因避光宗讳改,字养正历阳(今安徽和县)人。
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以荐入仕。
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为枢密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迁秘书丞
寻致仕。
有《隐笔记》。
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
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六○六一
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敦颐,避光宗讳改今名。
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后家吴中
原曾孙。
淳熙十四年特补上州文学光宗时国史检讨官,历宗正丞
庆元六年资善堂小学教授
著有《元祐党籍列传补述》、《隐笔记》(存)、《续释常谈》(存)。
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五之四一、方域三之二七,《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宋诗纪事》卷五九,《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八。
毕良史南宋 ? — 11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0 【介绍】: 蔡州上蔡人字少董一字伯瑞
高宗绍兴初进士
工字画。
尝游京师,以买卖古器书画,出入贵人之门,时称“毕偿卖”。
高宗鉴定古器书画真伪,补上州文学
宋金和议成,知东明县
后尽载所收骨董至临安,改京秩,人号“毕骨董”。
官终直敷文阁、知盱眙军
有《春秋正辞》、《翻经堂集》。
吕祖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婺州金华人,祖籍寿州字泰然
吕祖俭从弟。
宁宗庆元初祖俭以上疏言事安置高安祖泰徒步往视之。
祖俭没,乃诣登闻鼓院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罢陈自强,以周必大代之。
被杖,配钦州牢城收管。
侂胄诛,诏雪其冤,特补上州文学,改授迪功郎,监南岳庙
得寒疾卒。
全宋文·卷六七七四
吕祖泰(一一六四——一二一一)字泰然祖谦从弟,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寓居宜兴
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
庆元初,从兄祖俭安置韶州,移瑞州,徒步往省。
嘉泰元年,诣登闻鼓院上书,请诛韩侂胄,中外大骇,杖一百,配钦州牢城收管。
侂胄诛,诏雪其冤,特补上州文学,改迪功郎,监南岳庙
嘉定四年卒,年四十八。
见《宋史》卷四五五本传、《道命》卷七下。
魏文翁南宋 1181 — 12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1—1231 【介绍】: 邛州蒲江人字嘉父
魏了翁从弟。
宁宗嘉定四年进士
历知上津新繁二县,通判成都,所至有政声。
官终知叙州
不喜陆九渊之学,曾控于提学,请有司勿以此取士。
学者称果斋先生
有《读书日记》、《中庸大学讲义》等。
杨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梦锡
幼警悟,尝入太学,屡中前列。
徽宗崇宁间进士
铜鞮,摄邑事,建学校择民教之。
秩满,升上津,爱其地沃民淳,买田筑室定居,无意仕进,日事唱酬,优游自适。
汪体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休宁人字济仲
光宗绍熙进士
承奉郎房州竹山县,有治行。
郑延年南宋
全宋文·卷六六七三
郑延年庆元间竹山县
安宗奭北宋
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安宗奭嘉祐中竹山、权襄阳县事。
熙宁间秘书丞,后转太仆寺丞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一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二。
尹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宁宗嘉定十七年房州竹山,有惠政。
秩满归乡,子孙因号竹山尹氏
释德洪北宋 1071 — 11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28 【介绍】: 僧。
筠州人俗姓喻一说姓彭号觉范后改名德洪
清凉寺为僧。
以医识张商英,又往来郭天信之门。
徽宗政和元年,因张、郭得罪而受累,配朱崖
后释归。
喜游公卿间,戒律不严。
工诗,善画
有《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林间录》、《僧宝传》、《临济宗旨》等。
全宋诗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
俗姓喻
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
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
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庐山归宗寺,随真净石门
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
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
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
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
三年,得释。
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
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
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
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
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三○一五
惠洪(一○七一——一一二八),又作慧字觉范,易名德洪号寂音尊者,又自署老俨甘露灭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氏
年十四,父母并殁,从云庵克文等学出世法。
十九岁试经东京,得度,假惠洪籍为大僧,能通《唯实论》。
服勤四年,南归庐山克文,又随克文石门
崇宁中,与陈瓘张商英黄庭坚等游,主临川北禅院,迁金陵清凉寺
大观三年秋,以僧控冒籍讪谤,入制狱一年
张商英郭天信为奏得免,并许改名德洪,赐师号。
政和元年十月,张、郭被黜,坐交通二人,诏夺僧籍配海南
三年五月被赦还。
次年复被拘于并州狱,久之乃得释还乡,野服往来九峰洞山四年
后又为狂道士诬为张怀素党人,坐系南昌狱百馀日,会赦得免,居湘中。
靖康中,许还僧籍复旧名。
建炎二年五月卒,年五十八。
惠洪博学强识,工诗画,有名于世。
著述甚丰,今存《法华经合论》、《楞严经合论》、《临济宗旨》、《智證传》、《禅林僧宝传》、《林间录》、《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天厨禁脔》等。
事迹见本集卷二四《寂音自叙》,《五灯会元》卷一七,《僧宝正续传》卷二等。
禅师讳德洪
字觉范
筠州新昌喻氏子。
年十四。
父母并月而殁去。
依三峰靓禅师为童子。
十九试经。
东都假天王寺旧籍惠洪名为大僧。
宣秘律师受唯识论臻其奥。
博观子史。
有异才。
以诗鸣京华。
搢绅间。
久之南归。
依归宗真净禅师
研究心法。
随迁泐潭。
凡七年。
真净之道。
辞之东吴
历沅湘。
一日阅汾阳语。
重有发药。
于是𮌎次洗然。
辨博无碍。
崇宁中
显谟朱世英请出世临川之北禅。
先是寺有古𦘕应真十六轴。
久亡其一。
师至以诗嘲之。
未淹辰而应真见梦所匿之家。
丐归寺中。
因得之。
世以谓尊者犹畏其嘲而归焉。
越明年以事退游金陵
漕使吴正仲请居清凉。
未阅月为狂僧诬。
以度牒冒名。
旁连讪谤事。
入制狱。
锻鍊久之。
坐冒名。
著逢掖。
京师
丞相张无尽
特奏得度。
改今名。
太尉郭天民奏锡椹服。
号宝觉圆明
自称寂音尊者
未几坐交张郭厚善。
张罢政事。
左司陈莹中撰尊尧录将进御。
当轴者嫉之。
谓师颇助其笔削。
政和元年十月
僧伽黎配海外。
三年春
遇赦。
归于江西
是冬复證狱于并州
明年得还。
往来九峰洞山
野服萧散。
以文章自娱。
将自西安入衡湘。
依法属以老。
复为狂道士
执以为张怀素党。
南昌狱。
治百馀日。
非是会赦免。
湘西南台
仍治所居
榜曰明白庵。
自为之铭。
其叙曰。
予世缘深重。
夙习羁縻。
好论古今治乱是非成败。
交游多讥诃之。
陈莹中曰。
道初不相妨。
譬如山川之有烟云。
草木之有华滋。
所谓秀媚精进。
予心知其戏。
然为之不已。
大观元年春
结茅于临川
名曰明白。
欲痛自治。
莹中闻之。
以偈见寄曰。
庵中不著毗耶座。
亦许灵山闻法人。
便谓世间憎爱尽。
攒眉出社有谁嗔。
于有堤岸辄决。
又复衮衮多言。
然竟坐此得罪。
出九死而仅生。
恨识不知微
道不胜习。
乃收召魂魄。
料理初心。
而为之铭曰。
雷霆发声。
万国春晓
闻者不言。
心得意了。
木落霜清。
水归汰在。
忽然震惊。
闻者骇怪。
合妙日用。
如春雷霆。
背觉合尘。
震惊。
万机休罢。
随缘放旷。
尚无了知。
安有倒想。
永惟此恩。
研味其旨。
一庵收身。
以时卧起。
语默不昧。
丝毫弗差。
蒙杂而
随孚于嘉。
于是覃思经论义疏。
发挥圣贤之秘奥。
及解易。
宝传成。
抚而叹曰。
冒障海极。
并门间关。
万死而不毙。
天其或者迟以卒此乎。
世有贤者。
当知我矣。
将负之入
襄阳会难。
渊圣登极。
大逐宣和用事者。
诏赠丞相商英司徒
赐师重削发。
还旧师名。
未几国步多艰。
退游庐阜
建炎二年夏五月
示寂于同安
阅世五十有八。
门人建塔于凤栖山
师之才章。
盖天禀然。
幼览书籍。
一过目。
毕世不忘。
落笔万言。
了无停思。
其造端用意。
大抵规模东坡
而借润山谷
至于出入禅教。
议论精博。
其才实高。
圜悟禅师以为笔端具大辩才。
不可及也。
与士大夫游。
议论衮衮。
虽稠人广座。
至必奋席。
湘西
山谷
与语终日。
不容去。
因有诗赠之。
略曰。
不肯低头拾卿相。
又能落笔生云烟。
其后山谷宜春
见其竹尊者诗。
咨赏。
以为妙入作者之域。
颇恨东坡不及见之。
林间录二卷。
宝传三十卷。
高僧传十二卷。
智證传十卷。
志林十卷。
冷斋夜话十卷。
天厨禁脔一卷。
石门文字禅三十卷。
语录偈颂一编。
法华合论七卷。
严尊顶义十卷。
圆觉皆證义二卷。
金刚法源论一卷。
起信论解义二卷。
并行于世。
赞曰。
丞相张无尽觉范
盖天下之英物。
圣宋之异人。
然古之高僧
以才学名世。
殆与觉范并驱者多矣。
必以清标懿范相资而后美也。
觉范少归释氏。
长而博极群书。
观其发挥经论。
光辅丛林。
孜孜焉。
手不停缀。
而言满天下。
及陷于难。
逢掖出。
九死而仅生。
垂二十年。
重削发。
无一辞叛佛而改图。
此其为贤者也。
然工呵古人。
而拙于用己。
不能全身远害。
峻戒节以自高。
数陷无辜之罪。
抑其恃才。
暴耀太过。
而自取之邪。
尝自谓。
识不知微
道不胜习者。
不独为实录。
亦以见其自欺焉。
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