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吕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宣州旌德人
幼孤,事母以孝闻。
有操行,因荐授迪功郎,再调凤阳府判官
全宋诗
吕镗字梦祥旌德(今属安徽)人。
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上书请严生子不举之禁,宣和初复论之,遂著为令。
后以布衣授潞州士曹,调凤翔府判官
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今录诗二首。
崔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濠梁人字子西
神宗熙宁初补画院艺学,官至左班殿直
工画花翎毛。
以败荷凫雁得名,于佛道鬼神、山林人兽,亦无不精绝
尤长写生,极工于鹅。
宋图画院较艺,本必以黄筌父子笔法为程式,自白及吴元瑜出,其格遂变。
丁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濠梁人
善画花竹翎毛。
神宗熙宁间,与崔白等四人奉帝命合作画垂拱御扆图,为一时之荣。
洛浦道士
全宋诗
洛浦道士凤阳(今属安徽)人。
修真于鼎州苏溪岩山(《宋诗纪事》卷九○)。
何大任南宋
全宋文·卷七○三九
何大任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东)人。
嘉定中和安大夫,特差判太医局
见所撰《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序》、《王氏脉经后序》。
周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州长兴人字彦广
父任为郎官。
高宗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受命守濠梁,为结寨自卫者立约束,结保伍。
金兵入,民赖以安。
帅维扬,极力招抚流民,劝植桑柘,开屯田。
钱端礼宣谕淮东,荐之。
孝宗乾道三年知临安府五年,除右文殿修撰
后历知宁国府婺州奉祠
卒年六十。
有《乾道临安》。
全宋文·卷四六四五
周淙(一一一三——一一七二)字彦广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人。
宣和间父任为郎历官至建康通判
绍兴末,历知楚州盱眙军
隆兴中,进直徽猷阁、知扬州
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
乾道三年知临安府
提举宫观,复起知宁国府,除敷文阁待制
七年,移守婺州
明年卒,年六十。
积阶至右中奉大夫封长兴县男
有才具,历任多政绩。
著有《(乾道)临安志》十五卷(存三卷)。
见《宋史》卷三九○《本传》,《直斋书录解题》卷八。
樊仁远南宋
全宋文·卷五四○八
樊仁远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绍兴三十年武举第一,登隆兴元年进士第
历官武学博士权发遣濠州军州、主管学事、知郴州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七之二九、崇儒三之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四,《万历郴州志》卷二,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八、一四九。
刘正彦南宋 ? — 11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人
初为阁门祗候
王渊荐,授武德大夫、知濠州
以平丁进有功,进武功大夫威州刺史
高宗建炎三年,与苗傅发动兵变,杀王渊宦官康履等,逼帝禅位于太子
张浚等起兵勤王临城下,正彦出逃至浦城,为韩世忠生擒,与同磔于建康
朱丙南宋
全宋文·卷六一五七
朱丙孝宗时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
见所撰《立儒学碑记》。
释守真唐末宋初 894 — 971年8月5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纪氏
永兴万年人
其先以黄巢之乱。
西徙于蜀。
而占籍焉。
至真则蜀产也。
始冠。
偶游圣寿寺
见脩进律师
而慕其行。
遂依之薙落。
习起信论于朗公。
法界观于光公。
传瑜伽教于演秘阇黎
莫不皆臻心法之极要。
四十年间。
演畅无怠。
因蒙赐号昭信
一日谓弟子遇缘曰。
出息不保入息。
此虽俗谚。
而切于理。
吾与汝其可不务乎。
乃营二塔于广度院右。
以其成于开宝之初
遂额之开宝。
四年八月五日
集众称佛号以逝。
寿七十八。
腊五十三。
阇维获舍利圆莹。
葬之开宝塔云。
释守真
永兴万年人也。
俗姓纪
汉诈帝信之鸿绪。
乃祖乃父素履贞吉。
奕叶孝行充塞闾里。
故乡人美其孝焉。
遂目之曰纪丁兰也。
即其后矣。
洎黄寇于纪僖宗蒙尘车驾避锋而西幸。
咸镐失守而没贼。
因而徙家居于蜀矣。
及冠也偶游圣寿寺
见修进律师行出物表语越常度。
乃解带卸冠。
北面而事之。
七支既备。
先谒从朗师学起信论。
次依性光师传法界观
后礼演秘阇梨授瑜伽教。
并得心要咸尽指归。
明达法宣畅妙典。
四十年间略无怠矣。
赐号曰昭信焉
讲起信及法界观共七十馀遍。
皆以灯传灯用器投器。
嗣乎法者二十许人。
开灌顶道场五遍。
约度僧尼士庶三千馀人。
开水陆道场二十遍。
常五更轮结文殊五髻教法。
至夜二更轮西方无量寿教法。
称阿弥陀尊号修念佛三昧期生净域。
一日谓弟子缘遇曰。
如来不云出息不保入息。
吾之寿也幸矣。
汝之年也耄矣。
今欲顺俗从世。
预设二塔。
其可得乎。
缘遇稽首而对曰。
广度长老舍院之右地。
请建塔者有年矣。
大师属其意。
长老致其美。
因缘冥契安可而止。
于是鸠工而营之。
十月琢磨至来一月彻缋。
开宝四年秋八月九日
众念佛。
佛声既久令止。
奄然而归寂
俗寿七十八。
僧腊五十三。
其月二十一日焚葬于北永泰门外智度院侧。
其获舍利光润。
各将供养之。
沙弥弥伽者。
于阗国人也。
专诵华严经曾无间息。
圣历年中天帝释请迎伽上天诵持乃曰。
每被阿脩罗见扰故屈师来
为诵华严经以禳彼敌。
遂升座朗讽是经。
时修罗军众闻经乃现威神。
一时而化去。
沙弥道荫。
常念金刚经宝历初因他出夜归虎暴。
中路忽遇哮吼跳踯于前。
荫知不免乃闭目而坐。
唯默念是经心期救护。
虎遂伏草守之曙。
村人来往乃视虎。
其蹲处涎流于地焉。
荫后持诵益加高行矣。
论曰。
入道之要三慧为门。
若取闻持勿过读诵者矣。
何耶。
始惟据本。
本立则道生。
次则舍诠。
诠留则月失。
比为指天边之桂影而还认马上之鞭鞘。
如此滞拘去道弥远。
然则机有新发。
迹或乍移。
须令广览多闻。
复次背文高唱在乎品位。
先号法师故经云。
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法修行是也。
原夫经传震旦夹译汉庭。
北则竺始直声而剖南惟僧会扬曲韵以讽通。
月氏之生。
会则康居之族。
两家左右二见否藏无为冰上之狐兔问堠傍之路。
通曰。
西竺僧持部类行事不同。
或执亲从佛闻更难釐革。
或称我宗自许多决派流。
或直调而质乎。
或歌声而巧矣。
致令传授各竞师资。
此是彼非我他谬。
终年矛盾未有罢期。
故有若美一期之呗𠽋诵三契之伽陀感车马而不行动人天之共听。
此曲折声之效也。
若乃盘特少句。
薄拘短章。
止忧忘以鼓唇。
胡暇巧而扬舌。
犹登中圣或致感徵。
此直置声之验也。
今以一言蔽之。
但有感动龙神能生物善者。
为读诵之正音也。
或曰。
常闻光音天之语言则是梵音未委。
那为梵音邪。
状貌以示之。
通曰。
诸陀罗尼则梵语也。
呗𠽋之声则梵音也。
或曰。
如天下言音。
人乐闻者。
襄阳人为较准。
彼汉音也。
音附语言谓之汉音汉语。
则知语与音别。
所言呗𠽋者是梵音。
如此方歌讴之调欤。
且梵音急疾而言则表诠也。
分晓舒徐引曳则呗𠽋也。
或曰。
此只合是西域僧传授
何以陈思王齐太宰捡经示沙门耶。
通曰。
此二王先已熟天竺曲韵。
闻山响及经偈乃有传授之说也。
今之歌赞附丽淫哇之曲惉懘之音。
加酿瑰辞包藏密咒。
敷为梵奏。
此实新声也。
如今启夹。
或曰开题。
秖知逐句随行。
那辨经伪造。
岂分支品。
未鉴别生。
能显既知所诠须体。
当闻舍筏适足归宗。
其阿字之门。
图其法身之体。
此读诵之至也。
其有难通帚字多游族家。
急令口诵于一经。
且为身参于五众
赖能暗诵免呼粥饭之僧。
如偶澄清缓裹归家之幞。
或曰。
国朝度戒何责经乎。
岂不闻羯磨之辞止云年满衣钵具足不言念经为增上缘耶。
通曰。
此灭法无知之徒言耳。
上根感戒果證相随。
何以经纸数考试耶。
脱舍下根之诵持。
入法止阘茸白丁矣。
山大师云。
才登解发便须通览。
又后周初多度僧尼。
灵藏铨品行业。
若讲若诵卷部众多。
随有文义。
莫不周鉴。
时共测量通经了意。
最为第一。
此乃精选诵经通义为入道之阶渐也。
不见此文深为痛惜。
梁传目此为经师
师不沿而革号为读诵。
今采诸师。
从唐至宋。
取其多善。
宗归乎高。
则有感神宿庙度苦因经。
法智往生感金光之照野。
明慧行道占虹气之贯天。
或受居罗汉之前。
或持明救城阳之疾得御诗之饯送。
见势至之来迎。
使者摄而不能。
妖狐媚而自变。
猗欤元皎李树之丛生。
焯尔楚金帝王之入梦。
圆光在顶三昧现前。
遇诵华严放金光于口角后游地狱乘宝座于西方。
三刀断势伤于竹筒。
千福经声入于帝耳。
證返不餐于薏苡。
康声无断于连珠。
或添龄于三十许年。
或差蛊于数十茎发。
或经音遍于燕垒。
或本足在于钟离
或乐象龟兹
或口开菡萏
或鬼神避咒。
或陆地生莲。
梦华胥而悉解梵音。
或坐佛座而便归圆寂
如斯上德若此法师
殖璧随方贯华有次。
身为鼓。
击之成忏悔之音。
口若玉箫。
吹之出神仙之曲。
因依相授。
徙倚独
可谓皮裹法华足行经
俾法音之不断善付三乘。
皆成佛之无馀还八辩者也。
诗曰。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望吾曹无忘取则于此焉。
梁延嗣唐末宋初 896 — 9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6—976 【介绍】: 京兆长安人
少事荆南高季兴,颇见委任。
历事四帅,人称其忠荩。
高继冲纳土归宋,延嗣尝劝之,授复州防御使
入宋,改濠州防御使,有善政。
吕思望南宋
简介
景定四年(1263)濠州知州
栾崇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封丘人字世昌
少为吏部令史,上书言事,补临淄主簿
累迁殿中丞
明习文法,清白勤事。
太宗至道初,为祠部郎中
真宗咸平间,累擢江南转运使,迁司农少卿,知洪州、徙濠州
将作监致仕。
苏诵南宋
简介
淳熙五年(1178)濠州知州
韩同卿南宋 ? — 11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9 【介绍】: 相州安阳人
宁宗韩皇后父。
泰州,迁扬州观察使,累官庆远军节度使,加太尉
卒谥恭靖
季父韩侂胄,自以有定策功,声势熏灼,同卿每惧满盈,不敢干政,人皆服其善远权势。
全宋文·卷六四四四
韩同卿(?
——一一九九),安阳(今河南安阳)人,肖胄孙,宁宗后父。
孝宗时真州通判、历知濠州泰州,授扬州观察使
累迁庆远军节度使,加太尉开府仪同三司
庆元五年卒,赠太师谥恭靖追封崇国公
见《宋会要辑稿》帝系二之三三、后妃一之八、礼五八之九三、仪制一二之一一,《宋史》卷二四三。
梅询北宋 964 — 10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41 【介绍】: 宣州宣城人字昌言
太宗端拱二年进士
真宗时三司户部判官,屡上书论西北兵事。
坐断田讼失实,降通判杭州
两浙转运副使判三司开拆司
坐议天书,出知濠州
后历知数州,累官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知审官院。
以足疾出知许州
全宋诗
梅询(九六四~一○四一)字昌言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为利丰监判官
真宗咸平三年(一○○○)集贤院
因事降通判杭州,历知、寿、陕诸州,为两浙湖北陕西转运使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昭文馆,知荆南
明道元年(一○三二)枢密直学士并州(《北宋经抚年表》卷三)。
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拜给事中知审官院。
宝元二年(一○三九)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四)。
康定二年卒,年七十八。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七《梅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有传。
今录诗二十八首。
全宋文·卷一九九
梅询(九六四——一○四一)字昌言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
端拱二年进士及第,为利丰监判官,知杭州仁和县
真宗召试中书,除集贤院
屡上书陈论西北事,历知苏州濠州鄂州,为湖北陕西转运使
后擢龙图阁待制,历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通银台司判流内铨,为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
累迁给事中知审官院。
康定二年六月卒于许州官第,年七十八。
欧阳修翰林侍读学士梅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七),《宋史》卷三○一有传。
鲍潚南宋 1141 — 12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1208 【介绍】: 温州永嘉人字清卿
孝宗乾道八年进士
新昌县
通判濠州,知潮州融州,积阶至朝散大夫
所至有声绩。
钱易北宋 968 — 10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人字希白
钱昆弟。
年十七举进士,以少年轻俊被黜,然自此以才藻知名。
真宗咸平二年进士
通判蕲州,奏请废肉刑,为真宗采纳。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通判信州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才学瞻敏,为文数千百言,援笔立就。
又善绘画,工行草书。
有《洞微志》、《南部新书》、《青云总录》等。
全宋诗
钱易(九六八~一○二六)字希白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吴越王钱倧子,钱昆弟。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不第,时年二十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宋史》本传误作年十七)。
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登进士第,年三十二(《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七《钱公自述》)。
濠州团练推官
通判蕲州
景德中贤良方正科通判信州
改直集贤院
判三司磨勘司
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
累迁翰林学士
仁宗天圣四年卒(《学士年表》),年五十九(《隆平集》卷一四)。
有《金闺集》六十卷、《瀛州集》五十卷、《西垣集》三十卷、《内制集》二十卷等(同上书),已佚。
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今从明抄本《古今岁时杂咏》(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等辑录诗十九首。
全宋文·卷二一○
钱易(九六八——一○二五)字希白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废吴越王钱弘倧之子。
淳化三年进士,言者恶其轻俊,被黜,然苏易简赞其诗不下李白
咸平二年,年三十二,再举进士及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
景德中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判三司磨勘司,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
天圣三年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
才学赡敏,有《金闺》、《瀛州》、《西垣制集》一百五十卷,《青云总录》、《青云新录》、《南部新书》(存)、《洞微志》(残存)总一百三十卷。
宋史》卷三一七有传,又参《咸淳临安》卷六五。
其生年据《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七钱易自述。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等多言淳化三年年十七举进士,则当生于开宝末年(九七六),然其父开宝中已卒(见《十国春秋》卷八○),今不取。
崔立北宋 969 — 10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1043 【介绍】: 开封鄢陵人字本之
真宗咸平三年进士
大理寺丞,知安丰县,缮治期斯塘。
滑州塞决河,调民出刍楗,计其用有余,奏弛下户未输者。
江阴军,浚治利港,溉田数千顷。
累迁太常少卿,历知、汉等七州,有惠政。
真宗既封禅,士大夫争奏上符瑞,独言灾异屡见,乃所以警戒。
累迁给事中,告老致仕。
尝识韩琦于布衣,妻以女,人服其鉴。
有《故事稽疑》、《巴歈集》。
全宋文·卷二七一
崔立(九七○——一○四三)字本之开封鄢陵(今河南鄢陵)人。
进士第,为果州团练推官,知安丰县通判广州许州,知江阴军,累迁太常少卿,历知泾七州,所至有惠政。
右谏议大夫耀州,改知濠州,迁给事中
尚书工部郎致仕
庆历三年卒,年七十五。
所著有《巴歈集》二十卷、《故事稽疑》十卷。
宋史》卷四二六有传。
王博文北宋 973 — 10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3—1038 【介绍】: 曹州济阴人字仲明
善为文,年十六应举,作回文诗百篇,人称“王回文”。
后赐进士第
历知濠州真州海州
徙知密州,奏请岁饥弛盐禁,候岁丰乃复。
殿中侍御史,按劾朱能乾祐天书》案,唯治首恶,胁从者皆得减论。
官终同知枢密院事
全宋文·卷二七九
王博文(九七三——一○三八)字仲明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
幼善属文,太宗朝试中书,赐进士第
擢知濠州真州,权江淮制置司事,改监察御史梓州路转运使
尚书兵部员外郎三司户部副使,再迁户部郎中龙图阁待制,判吏部流内铨,权发遣三司使事,历知开封府大名府
宝元元年同知枢密院事,踰月而卒,年六十六。
宋史》卷二九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