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释道通中唐 741 — 813年7月15日
释道通
姓何氏
庐江人
其为童也持重寡辞。
见佛形像必对礼叹咏不舍。
因父宦于泉州南安
便求舍丱披缁诵经。
合格敕度之。
天宝初载也。
道一禅师肇化建阳佛迹岩聚徒。
往焉。
一师于临川南康龚公山
亦影随而去。
然誓游方吴越之间。
明山谷靡不登陟。
迨乎回锡江西泐潭山门。
励心僧务不惮勤苦。
贞元二年南岳石头禅师
犹采缕加朱蓝之色也。
四年大寂禅师垂欲归化。
昌言曰。
夫玉石润山秀利益汝道业。
遇可居之。
闻此言。
且同隐谶。
殊不详练。
其年秋伏牛山自在禅师同游京洛
回至唐州西。
有山峰孤林密四绝人烟实有尘外之趣。
乃问乡人。
云此山是紫玉山
通方忆大寂之悬记。
我合居是峰也。
乃陟崔嵬见山脊有石方正其色紫玉莹然。
叹曰号紫玉者合其称也。
先师之言非虚记也。
挂锡解囊。
参学之徒雾集。
始则诛茅构舍。
刺史李道古作意为建禅宫焉。
元和八年弟子金藏出参礼百丈海禅师
回见
愀然作色。
汝其来矣。
此山有主也。
曳杖径去襄州
道俗皆迎至七月十五日无疾而终。
春秋八十三。
一云故相国于頔最所归心尚书李翱礼重焉。
僧灵祐唐 771 — 85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赵
福州长溪人
童稚时嬉戏庭中。
俄有云气盘礴。
天乐清亮。
神圣仙真之状。
出没空际。
顷焉一叟貌类罽宾
挹其父而谓曰。
汝子来处高胜。
必当重光佛运。
此群灵所以标异也。
且弹指作声数四而去。
执役于法恒律师
弱冠薙落。
越三年具戒。
学毗尼于钱唐沙门义宾
天台国清寺
寒山拾得
为说偈曰。
千山万水。
遇潭即止。
获无价宝。
赈恤穷子。
遂谒江西百丈大智禅师
一日侍立次。
百丈云。
汝拨炉中。
有火否。
拨云无。
丈躬起深拨小火。
举以示之云。
者个聻。
有省。
礼谢呈所解。
丈云此是暂时岐路耳。
经云欲见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时节既至。
方知己物不从他
故祖师云。
悟了同未悟。
无心无法。
但除虚妄凡圣等心而已。
若是心法。
元自备是。
汝今既尔。
善自护持。
司马头陀
湖南来。
百丈谓之曰。
老僧可沩山否。
答云沩山奇绝。
聚千五百众。
和尚是骨人。
彼是肉山。
然非和尚住也。
丈云吾众中。
莫有人住否。
答云待历观之。
丈乃令侍者首座
典座来。
头陀首座不许。
典座云。
此正是沩山主也。
首座有愠色。
丈即指净瓶。
问云。
不得唤作净瓶。
你二人唤作什么。
首座云。
不得唤作木𣔻。
典座踢倒净瓶。
丈笑曰。
首座输却山子也。
首座华林
典座也。
丈遂遣沩山
既营梵宇。
连帅李景让
奏寺额号同庆
相国裴公休
亦尝咨询玄奥。
由是天下学者辐辏焉。
示众云。
夫道人之心。
质直无伪。
无背无面。
无诈妄心行。
一切时中。
视听寻常。
更无委曲。
但情不附物即
从上诸圣。
只是说浊边过患。
若无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
便唤作无事道人
有何不可。
时有僧问。
顿悟之人更有脩否。
答云。
若真悟本。
脩与不脩。
是两头语。
如今初心虽从缘个入处。
犹有无始以来习气。
未能顿净。
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
即是脩也。
不道别有法。
教渠脩行。
从闻入理。
闻理深妙。
心自圆明。
不居惑地。
纵有百千妙义。
抑扬皆当。
此乃座披衣。
自作活计时也。
以要言之。
则实际理地。
不受一尘。
万行门中。
不舍一法。
若也单刀趣入。
凡圣情尽。
体露真常。
事理不二。
即如如佛。
仰山
从何处归。
仰云田中。
云。
禾好刈也未。
仰云。
好刈也。
云。
作青见。
作黄见。
作不青不黄见。
仰云。
和尚背后是什么。
云子还见么。
仰拈起一穗禾云。
和尚何曾问著者个。
云此是鹅王择乳。
睡次。
仰山问讯。
面向壁。
仰云。
和尚何得如此。
转身云。
我适来一梦。
试与我原看。
仰山取一盆水。
洗面。
少顷香严来问讯。
云。
我适来一梦。
寂子原了。
汝更原看。
香严点一碗来。
云。
二子见解。
过于鹙子。
大中癸酉正月九日
盥漱毕。
趺坐而灭。
寿八十三。
腊五十九。
葬于栀子园。
四镇比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卢简求撰碑。
进士李商隐题额。
窦季馀中唐 ? — 8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 【介绍】: 扶风平陵人字幼直
年近四十方入仕,自雅州名山长至成都双流
穆宗长庆末,迁眉州录事参军
廉使表授右赞善大夫兼监察御史
西鄙有战事,假摄茂州刺史,寻正授。
文宗大和三年,南蛮犯,围成都
季馀茂州率众一旅来援。
李德裕西川,使领西山飞挽之务。
释道齐唐末宋初 929 — 997年9月8日
禅师名道齐
生金氏
南昌人也。
幼依百丈明照禅师得度。
种性猛利。
经行燕坐。
以未明己事为忧。
持一钵遍历丛林。
学心不息。
法灯禅师
南昌上蓝
往依之。
法灯使知藏司
法灯偶见呼曰。
每见举祖师西来意话。
藏主如何商略。
曰。
不东不西。
法灯曰。
若与么会。
了无交涉。
曰未审尊意如何。
法灯良久曰。
西来有甚意便去。
齐于是顿悟其旨。
初住高安大愚
有搜玄拈古代别之语。
盛行诸方。
号东禅
尝谓门弟子曰。
达磨言。
此方经唯楞伽。
可以印心。
吾读此经。
偈曰。
诸法无法体。
而说唯是心。
不见于自心。
而起于分别。
可谓大慈悲父。
如实极谈。
我辈自不领受。
背负恩德。
恒河沙
或问曰。
然则见自心。
遂断分别乎。
曰非然也。
譬如调马。
马自见其影而不惊。
何以故。
以自知其影。
从自身出故。
吾以是知。
不断分别。
亦舍心相也。
祇今目前。
如实而观。
不见纤毫。
祖师曰。
若见现在。
过去未来亦应见。
若不见过去未来。
现在亦不应见。
此语分明。
人自迷昧。
或又问龙济曰。
一切钟鼓本无声。
如何信之无声
曰祖师曰。
如鼓声无有作者。
无有住处。
毕竟空故。
但诳凡夫耳。
若鼓声是实有。
钟声俱击。
应不相参。
所以玄沙曰。
钟中无鼓响。
鼓中无钟声。
钟鼓不交参。
句句无前后。
若不当体寂灭。
如何得句句无前后耶。
后移住幽谷山双林禅院
又迁住云居
凡二十年。
至道三年丁酉九月示疾。
八日申时令击钟集众。
维那白众已集。
笑叙出家本末。
揖谢辅弼丛席者曰。
今日老僧以风火相逼。
特与诸人相见。
且向什么处见。
向四大五阴处见耶。
六入十二处见耶。
是种种处不可见。
则只今相问者是谁。
若真见得可谓后学有赖。
良久曰。
吾化后。
当以院事累契瑰。
乃化。
阅世六十有九。
坐四十有八
赞曰。
余赞大愚东禅碑。
碑载悟契之缘。
法灯曰。
西来有甚意。
以校传灯曰。
他家自有儿孙在。
之语误也。
昔有僧问赵州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答曰庭前柏树子。
又随而诫之曰。
汝若肯我与么道。
我则辜负汝。
汝若不肯我与么道。
我则不辜负汝。
而昧者剿之。
使古人之意不完。
为害甚矣。
故并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