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李雄后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洛、巩(今河南洛阳、巩义一带)人。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游览魏蜀吴三国故都邺下成都金陵,各为咏古诗30首,编为《鼎国诗》三卷。
三国鼎峙,故名曰鼎国。
集已佚。
事迹仅见《郡斋读书后志》卷二。
全唐诗》等未收其诗。
韩国存《十抄诗》收其诗10首,当是《鼎国诗》中诗。
罗济五代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华阳人
后蜀孟昶
历官宁江军都巡检判官
宋师陷夔州,夔帅高彦俦以符印授而死。
降宋,累迁太常丞
黄居宝五代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人字辞玉
黄筌次子。
后蜀孟昶,累官水部员外郎
入宋隶翰林图画院,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
工画花鸟松石,兼善八分书。
年未四十卒。
僧如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俗姓周
始为僧,其父夺其志,使仕,至成都主簿
天宝之乱,复为僧。
尝居京师西明寺,又居岣嵝山,终居龙安寺
柳宗元有《龙安海禅师碑》。
释定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出家隶成都福感寺。
即俗所谓大石寺也。
阿育王舍利塔在焉。
始塔在寺西南。
天宝之季。
章仇兼琼来为长史
剑门
见一人长丈馀。
持戟遮马曰。
我福感寺护塔神也。
闻公捧檄视郡事。
故此奉迎。
然有小事。
欲以诉公。
惟公其幸听之。
今塔所处地未极善。
请迁之东北四十二步。
则可尔。
且下有大石。
愿勿掘也。
仇许诺。
到郡才数日。
即以所见。
白府主。
议迁塔。
命先掘地。
果得大石。
不可动。
虽镵凿之。
辄复平满如故。
于是遣胥卒。
夜候其旁。
见白彘数十。
以喙拥碎石塞錾凿处。
随以舌舐。
则坚刚如铁。
固非人力比也。
卒迁塔如神所诉。
而寺以石名。
武宗既废教。
反儒服。
宣宗立法门愈益振。
获归寺。
力起颓弛。
寻募赤金万馀斤。
铸大钟。
鼓籥之次。
忽有烟焰五色如虹蜺。
分两道出塔相轮上。
荏苒遍空界。
观者讶之。
释定光者。
不知何许人也。
爰从入法厥性弗拘。
粝食断中粗襦卒岁。
方于庸蜀化导有缘。
事或多魔教钟中𠘶。
俄遭武宗毁废例反儒宗。
及乎佛日重晖僧伦咸序。
同缔构寺宇。
因铸大钟计赤金万馀斤。
尔日鼓籥灰飞投炉火炽。
有祥烟两道。
自浮图相轮最高处出。
冉冉射上若虹蜺焉。
万人引望五色腾凌。
相感如然信鼓斯应。
其塔是阿育王藏舍利之所。
大和初南蛮蒙傞颠剽掠入益城。
分蛮卒舍于寺内。
廊庑皆烹炙熏灼。
僧皆奔迸。
时塔顶出四道浓烟。
分穗直上空虚
至夜蛮蜑睹此奇异。
乃禁止污秽。
此塔先在西北四十馀步。
天宝末长史章仇兼琼赴在。
剑门见一人长一丈馀。
持戟当路。
兼琼惊问。
对曰。
某是大石寺护塔神。
故来奉迎。
且有少事咨祈大夫也。
缘大石寺塔在西南未为极善。
今请移东北四十二步。
伏望便掘石此下以镇舍利。
兼琼曰。
此易耳。
遂隐厥形。
到府数日。
乃令量其地处先掘。
果得巨石。
其深无际。
促石匠数十人錾凿之。
至夜辄填满遣人潜伺之。
见有白彘数十。
以喙推石末塞之。
随以舌舐其坚如铁铜矣。
章仇止令勿凿。
遂移塔于今所。
金华旧寺基也。
钟亦移入新寺焉。
释慧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益州𮠁县之赵氏童稚入道。
务读书。
能辞章。
与绵之震响寺荣智齐名。
盖皆沙弥之翘楚者也。
后因偕成都大石寺沙弥联诗。
有言隙。
遂迷屏绝人事。
而栖心禅学。
既受具。
周禀经律。
善三论。
尤明摄论杂心。
尝难基法师小乘尘识义。
基以大乘通之。
笑曰。
大无不摄。
但失小宗
晚住州南空慧寺。
掩关不食而坐。
馀二十日。
众惧其以饿毙。
绐曰。
国家方搜访道德。
苟不食则世以为圣。
可时赴众弭外议。
母自矫饰。
以累常住也。
遽从之。
然一室徒壁立。
苔莓被地。
而人绝来往迹。
床馀弊席皆尘坌。
独其中有跏趺痕处。
或慕而往候。
则累日才获识面。
时吐清谈。
高出世表。
如此且三十载侪类惮之。
卒年九十矣。
释慧熙
益州成都人
童稚出家善明篇韵。
文笔所趣宛而成章。
绵州震响寺荣智齐名。
俱为沙弥
卓异翘秀。
后与成都大石寺沙弥道微。
连韵赋诗。
微有言隙。
因即屏绝人事栖心禅业。
年登受具周闻经律。
摘采英华用为赏要。
摄论杂心精搜至理。
尤耽三论是所观门。
尝难基法师尘识义。
初问以小乘。
基以大乘通之。
笑曰。
大无不摄。
但失小宗
晚住州南空慧寺。
立性孤贞不群诸偶。
弊于食息专想虚玄。
一坐掩关二十馀日。
众以不食既久。
恐损身命。
假以馀词曰。
国家搜访艺能甚急。
今不食闭门。
世人谓圣。
愿息流言。
可时处众。
惧矫饰便开门进食。
由是迄今将三十载。
一身独立不畜侍人。
一食而止不受人施。
有讲便听。
夜宿本房。
但坐床心两头尘合。
自馀房地惟有一踪。
馀并莓苔青絮衣服弊恶仅免遮羞。
冬则加纳夏则布衣。
以冬破纳悬置梁上。
有闻名就房参拜。
迎逆接候累日方见。
时发幽问吐言高远。
预有元席皆共惮之。
年九十卒。
今见在具诸闻睹。
欧阳彬五代 ? — 9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0 【介绍】: 五代时衡山人字齐美
好学,工辞赋。
曾以文马殷,不用。
乃入成都,献赋于前蜀王衍,擢为翰林学士
后归后蜀孟知祥孟昶广政中累官至宁江军节度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950) 字齐美衡州衡山(今湖南衡阳)人。
家世为县吏
初谒后楚马氏,掌客吏索贿,耻以私进不予,遂落魄湖南市中。
后入成都,献《万里朝天赋》,前蜀后主大悦,擢居清要。
后历兵(一作户)部侍郎翰林学士
乾德六年(924),为通好使出使后唐
前蜀亡,复归后蜀
广政初,为嘉州刺史
累官尚书左丞,出为宁江军节度使
十三年(950)卒。
生平散见《五代史补》卷三、《鉴诫录》卷一、《蜀梼杌》卷下、《十国春秋》本传。
工辞赋,为文词切而理真。
全唐诗》存词1首、诗断句2联,《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字齐美
衡州衡山人
翰林学士
王氏亡。
复仕后蜀。
广政初累官尚书左丞
出为宁江军节度使
十三年卒。
苏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
苏洵曾祖。
味道后,颖悟过人。
成都,遇道士异之,谓能变化百物,将以授之,固辞,道人益奇之。
自是隐名益彰。
杨鼎夫后蜀 ? — 954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54 成都(今属四川)人。
尝举进士
后蜀孟知祥时,为定远军推官判榷盐院事,遇疾暴卒。
生平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一五八、《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三、《诗话总龟》卷四九。
鼎夫富于词学,能诗,为时所称。
尝与安守范周述李仁肇同游彭州天台禅院,共赋《天台禅院联句》。
全唐诗》存诗1首、联句1联。
张玫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成都人
事后蜀。
精于写貌。
孟知祥明德元年,于大慈圣寺三学院置真堂,招集画士绘文武臣僚之像,笔居多。
翰林祗候
著有《古君臣像》。
画有《长门醉客》、《按乐》、《捣衣》诸图。
安思谦后蜀 ? — 9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4 【介绍】: 五代时并州人
后蜀
孟知祥时酒库使
孟昶时山南西道节度使
后主广政中,将兵救凤翔,无功,归成都,领左匡圣马步都指挥使,颇不自安,多诛卫兵以示威。
积疑,杀之。
周仲明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成都人
以术数擅名。
后蜀主孟知祥明德元年知祥病且危,司空仲明知祥寿几何,仲明言其合为真王,食蜀二十年。
又问国祚修短。
仲明言二纪外有真人出,天下一统。
欧阳炯五代末宋初 896 — 9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6—971 【介绍】: 名或作迥
五代末宋初益州华阳人
善文章,尤工诗词。
少事前蜀王衍中书舍人
国亡,降后唐,补秦州从事
后复入,事后蜀孟知祥,累官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
孟昶归宋为翰林学士
宋太祖开宝四年岭南平,议遣南海,称病不出,被罢职。
旋卒。
其词多写艳情,今存四十余首。
又著有《花间集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96—971) 又作、回,当以为正。
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少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
前蜀亡,补秦州从事
后蜀建国,任中书舍人
广政十二年(949)翰林学士
次年知贡举判太常寺
后迁礼部侍郎,领陵州刺史,转吏部侍郎,加承旨
二十四年门下侍郎户部尚书平章事
后蜀亡,入宋为右散骑常侍,俄充翰林学士,转左散骑常侍,后分司西京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卒。
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四七九、《十国春秋》卷五六。
工诗文,尤以词著称,乃花间词重要作家。
《花间集序》阐述花间词之渊源、特点,对后世词人颇有影响。
花间集》收欧阳炯词17首,《尊前集》亦录31首。
全唐诗》存词48首、诗6首、断句1联(其中《渔父歌》二首诗词重收)。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欧阳炯(896-971)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初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
后唐庄宗时,为秦州从事
至知祥镇成都复入
知祥即帝位,以中书会人,拜翰林学士,迁礼部侍郎陵州刺史
后蜀亡,孟昶降宋,官右散骑常侍翰林学士,年。
能吹长笛,喜为歌词,《花间集》录其词十七首。
全唐诗》存诗六首,残句一。
词学图录
欧阳炯(896-971) 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花间集》称欧阳舍人
善吹长笛,多作艳词,曾为赵崇祚编辑《花间集》序。
词存48首,在《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中,王静安辑《欧阳平章词》一卷。
蜀人
后蜀
历官武德军判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作品评论
《历代诗馀》引《蓉城集》
欧阳炯)曾为赵崇祚叙《花间集》。
每言:“愁苦之音易好,欢愉之语难工。
”其同大抵婉约轻和,不欲强作愁思者也。
李从敏五代 898 — 9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8—951 【介绍】: 五代时代州崞县人字叔达
后唐明宗犹子。
善骑射,多谋。
李存勖(庄宗)灭后梁,累迁捧圣都将
后为成都马步军都指挥使
李嗣源(明宗)平王都之叛,为成都节度使封泾王
历仕后晋后汉,官终西京留守封秦国公
后周初,以病卒。
王衍前蜀 899 — 92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衍 918年—925年
乾德 919年—924年
咸康 925年正月—925年十一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9—926 【介绍】: 五代时前蜀国君字化源,旧名宗衍
王建幼子。
有才思,好靡丽之辞。
初封郑王
十八岁嗣位,史称后主
年少荒淫,委政宦官,日夜酣饮,为后唐所灭,被诛。
在位八年。
史称前蜀后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9—926 字化源原名宗衍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
蜀先主王建第十一子。
初封郑王
永平三年(913)立为太子
光天元年(918)嗣位,改名衍
在位九年,宴游无度,所用非人,国势日衰。
咸康元年(925)后唐,国亡。
次年初,被押送洛阳
行至秦川驿,被杀。
世称后主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有传。
王衍好诗文,尤喜为艳丽之辞。
曾集录古今艳诗200篇,编为《烟花集》5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1联,词2阕。
《全唐诗续拾》又补1句。
字化源
先主第十一子。
初封郑王
左奉驾军使
先主殂。
袭位。
改元乾德
六年
后唐庄宗
明年
唐师入成都
帝出降。
唐遣使杀之于秦川。
年二十八。
天成三年追封顺正公
袁客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益州成都人
袁天纲子。
传其父相术。
廪牺令
赵承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蔡州人
赵匡明子。
匡明朱温所逼,欲奔淮南,时其兄匡凝已奔淮南承规谏父曰:“昔诸葛兄弟分仕二国,若适扬州,是自取疑也。
匡明谓然,遂趋成都王建
张窈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女子。
身经乱离,寄寓成都,以典衣度日。
工诗,诗思清苦,甚为时所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女诗人。
身经乱离飘泊他乡,寓居成都典衣度日。
工诗,诗思清苦,所作颇为时人所推重,以《寄故人》、《上成都从事》最著称。
事迹散见《鉴诫录》卷一〇、《唐诗纪事》卷七九。
全唐诗》存诗6首及断句1联。
章全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梓州涪城人
少孤,由兄抚养。
及兄亡,全益断一指以报。
不娶妻,僮仆处一室。
卖药自业,世传能作黄金。
成都四十年,号章孝子
年九十八卒。
赵公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人
工画人物,尤长于佛道鬼神。
李德裕镇蜀,以宾礼遇之。
以画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