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王宗阮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僰人
本名文武坚,乃僰道土豪,善舞剑,时号文大剑。
王建陈敬瑄,武坚来降。
成都平,改其姓名,录为假子。
历决胜都知兵马使开江防送进奉使
将兵破泸州,通东川门户。
迁知渝州
后以病卒。
乙速孤令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醴泉人
乙速孤行俨嗣子。
中宗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坐累贬溱州
玄宗开元十三年,自曹州济阴秩满。
二十三年,为河南长水,有政绩,为采访使所举。
二十六年,为京兆三原,县人为立《清政颂》。
官至京兆万年
程元振唐 ? — 7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4 【介绍】: 京兆三原人
少以宦者直内侍省,迁内射生使、飞龙厩副使
肃宗崩,张皇后欲引越王系入宫。
元振太子,发其奸,与李辅国越王并其党。
代宗立,以功知内侍省事,寻加骠骑大将军封邠国公,总率禁兵。
时操纵朝政,权震天下。
元振骄豪自处,不顾物议,诬陷来瑱李光弼裴冕等元勋名将,由是方镇皆解体。
广德初吐蕃、党项内侵,代宗出奔陕州太常博士柳伉上疏切谏诛元振以谢天下,乃罢元振官放归。
后又私入,逐长流溱州,行至江陵病卒。
贺兰进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玄宗开元十六年进士第
天宝末北海太守
安禄山叛,进明赴肃宗行在灵武,授河南节度使御史大夫
以重兵守临淮,日与诸将张乐高会。
子奇睢阳张巡南霁云临淮告急,进明拥兵不救,睢阳遂陷。
后贬溱州司马
进明好古博雅,工诗能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进士及第,历仕殿中侍御史内供奉主客员外郎
天宝中,始以尚书郎超拜名郡,进明遂任信安郡太守
安史乱起,徙为北海太守,后率兵至平原,与颜真卿合师抗安史军。
肃宗至德二载(757)因谗毁房琯,符肃宗意,授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
安史乱军围睢阳,进明拥兵观望,张巡南霁云乞师,进明不肯出兵。
乾元二年(759)第五琦党,贬溱州员外司马,后不知所终。
生平散见李华衢州刺史厅壁记》、《唐诗纪事》卷一七、《唐才子传》卷二。
进明善诗能文,殷璠河岳英灵集》选其诗7首,评曰:“有古诗八十首,大体符合阮公。
又《行路难》五首,并多新兴
”《全唐诗》存诗7首。
唐诗汇评
贺兰进明,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开元十六年(728)进士第,累官主客员外郎
天宝末,任信安太守
安史乱起,徙北海太守,赴肃宗灵武行在,授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驻临淮
安史叛军围睢阳张巡南霁云突围至临淮求救,进明不肯出兵,致睢阳陷落。
后坐第五琦党,贬溱州员外司马,不知所终。
全唐诗》存其诗七首。
进明。
开元十六年进士
肃宗朝历北海太守
南海太守
御史大夫
岭南节度使
旋正授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
后贬秦州司马
作品评论
员外好古博达,经籍满腹,其所著述一百馀篇,颇究天人之际。
又有古诗八十首,大体符于阮公。
又《行路难》五首,并多新兴
主要活动
  • 728年,进士
韩偓唐末 840 — 9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0—923 【介绍】: 唐末京兆万年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
昭宗龙纪元年进士
历迁中书舍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
宰相韦贻范遭母丧,李茂贞贻范还相,执不草麻。
及帝自凤翔还,处决机密,甚合帝意,屡欲相之,皆固让。
朱温所恶,累贬邓州司马
后召还故官,不敢入朝,挈其族避闽,依王审知而卒。
工诗,其诗多写艳情,称“香奁体”。
有《韩内翰别集》、《香奁集》、《金銮密记》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4—923,生年—作842 字致尧(《唐诗纪事》、《唐才子传》),一作致光(《新唐书》本传)。
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其父韩瞻李商隐联襟。
韩偓幼年即席赋诗,李即有“雏凤清于老凤声”之称赏。
昭宗龙纪元年(889)进士登第
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
曾与宰相崔胤定策诛宦官刘季述,深为昭宗信任,屡欲拜相,固辞之。
朱温专权,恨不附己,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徙邓州司马
后召复原官,不敢入朝,举家入闽依王审知而终。
生平详见《十国春秋》本传、《新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九。
韩偓生逢乱世,诗作多与时局离乱有关,如《乱后至近甸有作》、《乱后春日途经野塘》、《感事三十四韵》、《避地寒食》等。
南依王审知后,仍多故园之思,如《故都》、《中秋杨学士》等。
他如怀古、咏物、写景等诗,均有可诵之作。
《遁斋闲览》称其作“词致婉丽”(《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引)。
南依王审知后“其词凄楚,切而不迫”(《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五引《潘子真诗话》)。
早年所作《香奁集》,人或以为“丽而无骨”(《许彦周诗话》)。
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六以为和凝作,假名韩偓,后人已辨明此说之非。
其《已凉》《重游曲江》等作,清丽可诵。
诗集以四部丛刊《玉山樵人集(附香奁集)》为通行。
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断句1。
唐诗汇评
韩偓(844-923?
),字致免一云字致光
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韩瞻之子,小字冬郎,十岁能诗,李商隐赠诗有“雏凤清于老凤声”之句。
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佐河中暮。
召乞左拾遗
乾宁末,以刑部员外郎凤翔节度掌书记
光化中,自司勋郎中侍御史知杂翰林学士,迁左译议大夫中书舍人、兵户二部侍郎学士承旨
昭宗数欲以为相,皆辞让。
天复三年,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徙邓州司马
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仅不敢归朝,入闽依王审知,卒。
有《韩偓诗》一卷、《香奁集》一卷、《金銮密记》五卷,今存《香奁集》。
后人辑有《韩轮林诗集》(或名《玉山樵人集》)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词学图录
韩偓(约842-923) 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
京兆万年人
有《韩内翰别集》、《香奁集》,人称香奁体
王静安辑《香奁词》一卷。
字致光
京兆万年人
进士
佐河中幕府
召拜左拾遗
累迁左谏议大夫
宰相允判度支
表以自副。
翰林学士
中书舍人
昭宗幸凤翔。
兵部侍郎
承旨
朱全忠恶之。
濮州司马
再贬荣懿
邓州司马
挈其族南依王审知
卒。
作品评论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韩偓为诗极清丽,有手写诗百馀篇,在其四世孙奕处……庆历中,予过南安见奕,出其手集,字极淳劲可爱。
高秀实又云:“元氏艳诗,丽而有骨;韩偓《香奁集》,丽而无骨。
”时李端叔意喜韩偓诗,诵其序云:“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美动七情。
秀实云:“动不得也,动不得也。”
周紫芝《书韩承旨别集后》
渥()为唐末宗社颠隮之际,窜身于戈戟森罗之中,虽扈从重围,犹复有作。
当是之时,独能峥嵘于奸雄群小之间,自立议论,不至诡随,唐史臣称之,以谓有一韩渥尚不能容,况于贤者乎?
则知渥非荏苒于闺房衽席之上者,特游戏于此耳。
薛季宣《香奁集叙》
为诗有情致,形容能出人意表……富才情,词致婉丽。
张侃《跋楝词》
之诗,淫靡类词家语,前辈或取其句,或剪其字,杂于词中。
欧阳文忠尝转其语而用之,意尤新。
韩偓在唐末粗有可取者,如“沙头有庙青林合,驿步无人白鸟飞”、“细水浮花归别浦,断云含雨入孤村”、“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五言如“鸟啼深不见,人语静先闻”,虽神气短缓,亦微有深致。
其《秋夜忆家》绝句云:“垂老何时见弟兄,背灯悲泣到天明。
不知短发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
”凄楚可悲,亦善于词者。
若“挟弹少年多害物,劝君莫近五陵飞”,又“萧艾转肥兰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是直讪耳。
诗人比兴扫地矣。
自号“玉山樵人”,工诗,有集一卷。
又作《香奁集》一卷,词多侧艳新巧。
韩致尧冶游情篇,艳夺温、李,自是少年时笔。
翰林及南窜后,顿趋浅率矣。
《诗源辨体》
韩偓《香奁集》皆裙裾脂粉之诗,高秀实云:“元氏艳诗,丽而有骨;韩偓《香奁集》,丽而无骨。
”愚按:诗名《香奁》,奚必求骨?
但韩诗浅俗者多,而艳丽者少,较之温、李,相去甚远。
《唐诗韵汇》
唐诗七律……韩致光香奁秀丽,别自情深。
《古欢堂集•论七言律诗》
温飞卿韩致光辈,比事联词,波属云委,学之成一家言,胜于生硬干酸者远矣。
《唐诗笺注》
韩偓韦庄,亦宗中唐,而砥柱晚唐
《四库全书总目》
其诗虽局于风气,浑厚不及前人,而忠愤之气,时时溢于语外。
性情既挚,风骨自遒。
慷慨激昂,迥异当时靡靡之响。
其在晚唐,亦可谓文笔之鸣凤矣。
变风变雅,圣人不废,又何必定以一格绳之乎!
纪昀《书韩致尧<香奁集>后》
《香奁》一集,词皆淫艳,可谓百劝而并无一讽矣。
然而至今不废,比以五柳之闲情,则以人重也。
著作之士,惟知文之能传人,而不知人之能传文,于此亦可深长思矣。
……《香奁》之词,亦云亵矣。
然但有悱恻眷恋之语,而无一决绝怨怼之言,是亦可以观其心术焉。
纪昀《书韩致尧<翰林集>后》
致尧诗格不能出五代诸人上,有所寄托,亦多浅露。
然而当其合处,遂欲上躏玉溪樊川,而下与江东相倚轧,则以忠义之气发乎情,而见乎词,遂能风骨内生,声光外溢,足以振其纤靡耳。
然则,诗之原本不从可识哉?
韩致尧《香奁》之体,溯自《玉台》。
虽风骨不及玉溪生,然致尧笔力清澈,过于皮、陆矣。
何逊联句,瘦尽东阳,固不应尽以脂粉语植场也。
《七言律诗钞》
韩致光哀音怨乱,不害其为丹山雏凤。
《蛾木编》
晚唐许用晦曹尧宾韩致尧罗昭谏诸人,专为近体,古意寖哀。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唐末七言律,韩致尧为第一,去其香奁诸作,多出于爱君忧国,而气格顿近浑成。
《石园诗话》
韩致尧……富于才情,词旨靡丽。
初喜为闺阁诗,后遭故远遁,出语依于节义,得诗人之正。
《唐七律诗钞》
诗至晚唐,各体俱不振,独七律不乏名篇。
韩致尧完节孤忠,苍凉激楚之音,洵属一时无两。
《东目馆诗见》
韩致尧身遭杌捏,激而去国,托之香奁,具有寄意。
即论艳体,亦是高手。
其源出于李益卢纶,而专思律体,柔姿婉骨,最工言情。
末遭乱离,故忧爱词多,虽于诗格少衰,要自情芳可选。
《唐宋诗举要》
北江曰:晚唐韩致尧为一大家,其忠亮大节,亡国悲愤,具在篇章,盖能于杜公外自树一帜。
《诗境浅说》
致尧少年,喜为香奁诗。
其后节操岳然,诗格亦归雅正。
《唐人绝句精华》
以香奁诗得名一时,《唐诗纪事》以为五代和凝嫁名,葛立方韵语阳秋》据《香奁集》中《无题》诗序证为作,许学夷《诗源辨体》又举出吴融《无题》三首,与《香奁集》中《无题》诗同韵,断定香奁非和嫁名。
晚唐诗有两种:一沿白居易新体乐府道路,诗中多寓讽刺,流为宋代以议论为诗;一效温、李绮丽之体,而有香奁一类之作,流为五代之闺情词。
盖风气推移有如此者,不足怪也。
主要活动
  • 889年,进士
  • 889年,山西永济,掌书记,春末,出佐河中幕
  • 890年-895年,陕西西安,左拾遗,韩偓召拜左拾遗
  • 896年,陕西乾县,刑部员外郎,韩偓授刑部员外郎。秋冬之际,韩偓随昭宗在奉天重围中,作《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
  • 897年-899年,陕西乾县,凤翔节度掌书记,形势稍缓,韩偓授凤翔节度掌书记,有诗。甫随覃王赴奉天上任,即遭藩兵围困
  • 900年,陕西西安,翰林学士,韩偓于六月以司勋郎中兼侍御史充翰林学士,有文多篇
  • 900年,陕西西安,中书舍人、给事中,韩偓晋中书舍人、给事中
  • 901年,陕西西安,左谏议大夫,昭宗反正,韩偓以与崔胤定策诛刘季述功,由给事中迁左谏议大夫,依前知制诰、充翰林学士
  • 901年-902年,陕西宝鸡,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十一月,宦官劫持昭宗西幸,韩偓闻讯,连夜追及至鄠县,后随帝至凤翔,迁兵部侍郎,进翰林承旨
  • 902年-903年,陕西宝鸡,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韩偓拒绝为起复贪官韦贻范草麻。由兵部侍郎改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
  • 903年-904年,陕西西安,濮州司马,韩偓受昭宗派遣,与赵国夫人同诣全忠军营,加以抚慰。旋,偓随昭宗还京。以藐视全忠,遭贬出京,为濮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