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黄损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连州人字益之
少负大志,栖隐静福山,罕与俗接。
尤工诗赋,遇佳山水,留题殆遍。
后梁末帝龙德二年进士第
南汉高祖刘䶮即位献十策,逾年,授永州团练判官,后累官至尚书左仆射
因极谏致忤高祖,退居永州,诗酒自娱,病卒。
初,惟翰、宋齐丘友善,每论天下事,二人自以为不及。
又尝与郑谷僧齐己定近体诗诸格,为诗人所宗。
有《桂香集》、《射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益之连州(今属广东)人。
少隐连州静福山,又曾从匡庐处士陈沆学。
后梁初应进士举,遍投所著于公卿间。
龙德二年(922)进士第
会兵乱,遂家居。
后依南汉高祖幕府高祖颇亲任之,授永州团练判官
长兴初,进团练副使
累官至左仆射
后因谏忤高祖,又患足疾,遂退居永州北沧塘湖上,以诗酒自娱,寻病卒。
生平见《五代史补》卷二,《诗话总龟》卷一〇、卷一六,《十国春秋》、《南汉》本传。
工诗赋,遇山水胜景辄留题,颇有文声。
郑谷称其诗“殆夺真宰所有也”(《南汉》)。
曾与郑谷齐己厘定近体诗诸格,为湖海骚人所宗。
又曾著《三要》,《桂香集》等,今均佚。
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10联,其中《书壁》一首,当为后人改贺知章诗而窜入者。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
全粤诗·卷一九
黄损字益之
连州人
少时慷慨有大志,筑室静福山,颜曰“天衢”,读书吟啸其中,罕与浮俗接。
以淹通闻于时,尤善为诗。
自谓所学未广,乃扁舟溯洞庭匡庐诸胜,结交天下士
桑维翰宋齐丘交善,每执手论天下事,二人皆谢不如。
尝与郑谷释齐己定近体诗格,世多传之。
又著书三篇,类《阴符》、《鬼谷》,论修治之术,具有宏识,议者每期以公辅器。
为有司所荐,登后梁龙德二年(九二二)进士
寻假归广州
会四方兵乱,道梗不得通,遂与梁绝,不复作岭北游。
后仕南汉刘岩,累官尚书左仆射
有《桂香集》,今佚。
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三、明黄广东通志》卷五五、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六二有传。
诗五首。
裴敬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绛州闻喜人
裴子通曾孙。
七岁能文章,宗族重之,号“甘露顶”。
年十四,诣巡察使唐临讼父冤,命作赋,赋工,表荐之,补陈王府典□,其父亦得释。
后父卒,羸毁逾礼,事母复以孝闻。
历迁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太子左庶子
武则天朝,为酷吏所陷,配流岭南,寻卒。
王诩南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南海人
南汉
乾亨初进士,拜中书舍人
大有七年昭阳殿成,著《昭阳殿赋》上之。
是时献赋者数十百人,称第一。
钱元懿五代 886 — 9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951 【介绍】: 五代时杭州临安人初名传璹,改传懿,又改今名,字秉徽
吴越国君钱镠第五子。
性至孝,母疾,躬亲厕牏,称药量水,夜不解带。
累官宾、睦二州刺史清海武胜等军节度使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太师中书令
封金华郡王
卒谥宣惠
僧无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长安人,一作范阳人
贾岛从弟。
青龙寺,一说居天仙寺
工诗,多五言,律调谨严,意在言外,诗名与齐。
马戴姚合厉玄多有酬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俗姓贾范阳(今北京西南)人。
贾岛从弟。
少年时出家,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
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
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金石萃编》卷六六《僧无可书幢》)。
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金州无可往访之。
又与张籍马戴厉玄喻凫等人友善。
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七四、《唐才子传》卷六。
无可工诗,多五言,与贾岛、周驾齐名,张为诗人主客》列其为“清奇雅正主”之入室。
无可善为象外句,“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耳”(《冷斋夜话》),如“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微阳下乔木,远烧人秋山”。
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关中金石记》)《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又2句。
唐诗汇评
无可,生卒年不详,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或云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贾岛从弟。
元和中,居长安青龙寺,后又居长安先天寺及终南白阁寺。
又曾游吴越岭南江西等地。
会昌中,居华山树谷,自称树谷僧
会昌末大中初卒。
善书,工五言诗,与姚合朱庆馀贾岛、殷免藩、章孝标、顿非熊、马戴段成式雍陶厉玄等为诗友,唱和甚多。
有《无可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无可)工诗,多为五言。
初,贾岛弃俗,时同居青龙寺,呼为从兄。
马戴姚合厉玄多有酬唱,律调谨严,属兴清越,比物以意,谓之象外句。
如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又曰:“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凡此等新奇,当时翕然称尚,妙在言用而不失其名耳。
无可诗与兄岛同调,亦时出雄句,咄咄火攻。
唐释子以诗传者数十家,然自皎然外,应推无可清塞(按即周贺)、齐己贯休数人为最,以此数人诗无钵盂气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无可诗如秋涧流泉,虽波涛不兴,亦自清冷悦……但多与郎士元相杂,殊不能辨。
邓洵美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连州人
后汉乾祐元年进士第
后周时南归,上笺湖南节度使周行逢,辟为馆驿巡官
性迂僻,行逢薄之。
宋开国,李昉奉使湖南,与谈终日。
行逢疑其泄己阴事,遂贬之为易俗场官,又使人诈为山贼而杀之。
洵美才思敏捷,工诗善赋,惟多亡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洵,一作恂。
连州(今属广东)人,一云郴郡(今湖南郴州)人。
又有作奉化(今属浙江)人者,恐误。
后汉乾祐元年(948)进士第
上笺湖南节度使周行逢,辟为馆驿巡官
性迂僻,周行逢待之甚薄。
同年李昉出使湖南,两人谈论终日,行逢疑其泄己阴事,遂贬为易俗场官
寻阴使人诈为山贼杀之。
生平见《江南野史》卷七及《十国春秋》本传、《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四。
其才思敏捷,工诗善赋,然所作多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全粤诗·卷一九
邓恂美连州人
有敏才,工诗赋。
湖南朱昂博学,号朱万卷,士类无当意者,独推逊恂美
唐哀帝天祐中,与孟宾于并为李若虚荐,入洛阳
后汉高祖乾祐元年(九四八)进士,登第后还家,湖南节度使周行逢留为馆驿巡官,置幕下
恂美背伛,时谓之邓驮子,性颇迂僻,如其形,众多不悦之者。
行逢恂美泄其阴事,黜为易俗场官,又使人诈为山贼,突入官署杀之。
明嘉靖戴璟《广东通志初稿》卷一四、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四有传。
诗一首。
全宋诗
邓(《宋诗纪事续补》卷一作邵)洵美连山(今属广东)人。
后汉乾祐二年(九四九)进士
湖南节度使周行逢馆驿巡官
宋初,翰林学士李昉使湖南,与会传舍。
后为周行逢所疑,黜为易俗场官而遇害。
事见《宋史》卷四八三《周行逢传》、《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四。
刘䶮南汉 889 — 9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42 【介绍】: 五代时南汉创建者,上蔡人,一说祖籍彭城,迁居泉州
初名岩又名陟
刘隐弟。
清海军袭封南海王
后梁末帝贞明三年称帝,国号大越,建都广州
次年改国号汉,史称南汉
改名龚,又改,取《易经》“飞龙在天”之义。
阉人,好酷刑,务奢侈。
在位三十二年。
庙号高祖
刘浚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广州人,其先滑州胙人字伯深
刘隐番禺,辟幕府,议论多所商定。
南汉刘䶮乾亨中,侵闽,力谏不听,为闽人所败。
大有中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在位清简执持,劝䶮养民息兵。
何泽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广州人
何鼎子。
少好学,长于歌诗。
进士,为洛阳
后唐庄宗明宗时,数切谏,外虽直言,内实邪佞,尝于内殿起居,班退,独留,以笏叩颡,北望而呼曰:“明主!
明主!
”闻者皆哂之。
太仆少卿致仕,年已七十,尚希仕进,上章言事,请立秦王皇太子
王素骄,多不轨,遂成其祸,由而始。
后晋高祖入立,召为太常少卿,以疾卒于家。
释慧轮
释惠轮
新罗人
梵名般若跋摩(唐云惠甲)自本国出家。
翘心圣境。
泛舶而凌闽越。
涉步而届长安
寒暑备受。
艰危罄尽。
奉敕随玄照法师西行充侍。
飞梯架险。
既至西国
遍礼奇踪。
寓居庵摩罗波国信者寺淹住十载。
近住次东边。
犍陀罗山茶寺赀产丰饶。
供养餐设。
馀莫加也。
其北方胡僧往来者。
皆住此寺。
蜂屯云集。
各修法门。
既善梵言
薄闲俱舍。
来日尚在。
年向四十矣。
具如义净三藏求法高僧传中。
慧轮师者。
新罗人也。
梵名般若跋摩(唐云慧甲)自本国出家翘心圣迹。
汎舶而陵闽越。
涉步而届长安
奉敕随玄照师西行以充侍者
既之西国遍礼圣踪。
居庵摩罗跛国在信者寺住经十载。
近住次东边北方睹货罗僧寺
元是睹货罗人为本国僧所造。
其寺巨富赀产丰饶供养餐设馀莫加也。
寺名健陀罗山荼。
慧轮住此。
既善梵言薄闲俱舍。
来日尚在年向四十矣。
其北方僧来者。
皆住此寺为主人耳。
大觉寺西有迦毕试国寺。
寺亦巨富多诸硕德。
普学小乘。
北方僧来亦住此寺。
名窭挐折里多(唐云德行)大觉东北两驿许有寺名屈录迦。
即是南方屈录迦国王昔所造也。
寺虽贫素而戒行清严。
近者日军王复于故寺之侧更造一寺。
今始新成。
南国僧来多住于此。
诸方皆悉有寺。
所以本国通流。
神州独无一处。
致令往还艰苦耳。
那烂陀寺东四十驿许。
寻弶伽河而下至蜜栗伽悉他钵娜寺(唐云鹿园寺也)去此寺不远有一故寺。
但有塼基。
厥号支那寺。
古老相传云。
是昔室利笈多大王为支那国僧所造(支那即广州也。
莫诃支那即京师也。
亦云提婆弗呾罗。
唐云天子也)于时有唐僧二十许人。
蜀川牂牫道而出(蜀川去此寺有五百馀驿)向莫诃菩提礼拜。
王见敬重。
遂施此地以充停息。
给大村封二十四所。
后唐僧亡没。
村乃割属馀人。
现有三村入鹿园寺矣。
准量支那寺。
至今可五百馀年矣。
现今地属东印度王。
其王名提婆跋摩。
曰。
若有大唐天子处数僧来者。
我为重兴此寺。
还其村封令不绝也。
诚可叹。
曰虽有鹊巢之易。
而乐福者难逢。
必若心存济益。
奏请弘此诚非小事也。
金刚座大觉寺即僧诃罗国王所造。
子洲僧旧住于此。
大觉寺东北行七驿许至那烂陀寺。
乃是古王室利铄羯罗昳底。
为北天苾刍曷罗社槃所造。
此寺初基才馀方堵。
其后代国王苗裔相承造制宏壮。
则赡部洲中当今无以加也。
轨模不可具述。
但且略叙区寰耳。
然其寺形畟方如域。
四面直檐长廊遍匝。
皆是塼室。
重叠三层层高丈馀。
横梁板阗本无椽瓦。
用塼平覆。
寺背正直随意旋往。
其房后壁即为外面也。
垒塼峻峭高三四丈。
上作人头高共人等。
其僧房也面有九焉。
一一房中可方丈许。
后面通窗户向檐矣。
其门既高唯安一扇。
皆相瞻望不许安帘。
出外平观四面皆睹。
互相检察宁容片私。
于一角头作。
阁道还往。
寺上四角各为塼堂。
多闻大德而住于此。
寺门西向飞阁凌虚。
雕刻奇形妙尽工饰。
其门乃与房相连。
元不别作。
但前出两步齐安四柱。
其门虽非过大实乃装架弥坚。
每至食时重关返闭。
既是圣教意在防私。
寺内之地方三十步许。
皆以塼砌。
小者或七步或五步耳。
凡所覆屋脊上檐前房内之地。
并用塼屑如大。
和杂粘泥以杵平筑。
用疆石灰。
杂以麻䈥并油及麻滓烂皮之属。
浸渍多日泥于塼地之上。
覆以青草经三数日。
看其欲乾重以滑石揩。
拭拂赤土汁或丹朱之类。
后以油涂鲜澄若镜。
其堂殿阶陛悉皆如此。
一作已后纵人践蹋。
动经一二十载曾不圮磔。
不同石灰水沾便脱。
如斯等类乃有八寺。
上皆平通规矩相似。
于寺东面西取房。
或一或三。
用安尊像。
或可即于此面前出多少。
别起台观为佛殿矣。
此寺西南大院之外。
方列大窣睹波(旧云塔者讹略)及诸制底(旧云支提者讹)数乃盈百。
圣迹相连不可称记。
金宝莹饰实成希有。
其间僧徒纲轨出纳之仪。
具如中方录及寄归传所述。
寺内但以最老上座而为尊主。
不论其德。
诸有门钥每宵封印。
将付上座。
更无别置寺主维那
但造寺之人名为寺主
梵云毗诃罗弭。
若作番直典掌寺门及和僧白事者。
毗诃罗波罗
译为护寺。
若鸣健稚及监食者。
名为羯磨陀那
译为授事。
维那者略也。
众僧有事集众平章令其护寺。
巡行告白一一人前。
皆须合掌各伸其事。
若一人不许则事不得成。
全无众前打槌秉白之法。
若见不许以理喻之。
未有挟强便加压伏。
其守库当庄之流。
虽三二人亦遣典库家人合掌为白。
若和方可费用诚无独任之咎不白而独用者。
下至半升之
即交被驱摈。
若一人称豪独用僧物处断纲务不白大众者。
名为俱攞钵底。
译为家主。
斯乃佛法之大疣人神所共怨。
虽复于寺有益。
而终获罪弥深。
智者必不为也。
又诸外道先有九十六部。
今但十馀。
若有斋会聚集。
各各自居一处。
并与僧尼无竞先后。
既其法别理不同行。
各习所宗坐无交杂。
此之寺制理极严峻
每半月令典事佐史巡房读制。
众僧名字不贯王籍
其有犯者众自治罚。
为此僧徒咸相敬惧。
其寺受用虽迮而益利弥宽。
曾忆在京见人画出祇洹寺样。
咸是凭虚。
为广异闻略陈梗概云尔。
又五天之地但是大寺
君王悉皆令置漏水。
为此昼夜。
期候不难。
准如律教。
夜分三分。
初后制令禅诵。
中间随意消息。
其漏水法广如寄归传中所述。
虽复陈寺样。
终恐在事还迷为此画出其图。
目击无滞。
如能奏请依样造之。
即王舍支那理成无别耳。
此下宜画寺样也。
此是室利那烂陀莫诃毗诃罗样唐译云吉祥神龙大住处也。
西国凡唤君王及大官属大寺舍。
皆先云室利。
意取吉祥尊贵之义那烂陀乃是龙名。
近此有龙名那伽烂陀。
故以为号。
毗诃罗是住处义。
云寺者不是正翻。
如观一寺馀七同然背上平直通人还往。
凡观寺样者须南面看之。
欲使西出其门方得直势。
于门南畔可二十步有窣堵波。
高百尺许。
是世尊昔日夏三月安居处。
梵名慕攞健陀俱胝。
唐云根本香殿矣。
门北畔五十步许。
复有大窣堵波。
更高于此。
是幼日王所造。
皆并塼作。
装饰精妙。
金床宝地。
供养希有。
中有如来转法轮像。
次此西南有小制底。
高一丈馀。
是婆罗门执雀请问处。
唐云雀离浮图。
此即是也。
根本殿西有佛齿木树非是杨柳
其次西畔有戒坛
方可大尺一丈馀。
即于平地周垒塼墙子。
高二尺许。
墙内坐基可高五寸。
中有小制底。
坛东殿角有佛经行之基。
垒塼为之。
宽可二肘。
长十四五肘。
高可二肘馀。
上乃石灰塑作莲华开势。
高可二寸。
阔一尺许。
有十四五表佛足迹。
此寺则南望王城。
才三十里。
鹫峰竹苑皆在城傍。
西南向大觉。
正南尊足山。
并可七驿。
北向薛舍离。
乃二十五驿。
西瞻鹿苑
二十馀驿东。
向耽摩立底国。
有六七十驿。
即是海口升舶归唐之处。
此寺内僧众有三千五百人。
属寺村庄二百一所。
并是积代君王给其人户永充供养(驿者即当一踰缮那也)重曰。
龙池龟洛地隔天津
途遥去马道绝来人。
致令传说罕得其真。
模形别匠轨制殊陈依俙。
画古髣髴惊新。
庶观者之虔想。
若佛在而翘神。
林延遇五代 ? — 9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6 【介绍】: 五代时福州闽清人
为人阴险多计数。
初事闽王王鏻宦者
南汉刘䶮女清远公主,使延遇置邸于广州,专掌国信
闻其贤,以为内常侍使,钩校诸司事。
被杀后,求归不许。
刘晟时,为甘泉宫使,大受倚任。
诛杀诸弟,延遇实与其事。
孟宾于五代 895 — 9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连州人字国仪号群玉峰叟
后晋高祖天福进士
避乱还乡,楚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
后归南唐,历丰城簿、涂阳令。
坐贪赃论死,李煜见其诗,贷免,复其官,寻致仕隐玉笥山
逾年起为水部员外郎
南唐亡,归故里卒,年八十余。
工诗,有《金鳌集》。
全宋诗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
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
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
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
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
年八十三卒。
有《金鳌集》,已佚。
南唐书》卷二三有传。
今录诗十首。
全粤诗·卷一九
孟宾于(八九五 — 九七七)字国仪
连州人
后汉高祖乾祐元年(九四八)进士,与同年李昉交善。
避乱还乡。
楚王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历阳山令。
后归南唐,授丰城簿,迁涂阳令。
坐系当死,后主赦之,复其官,起为水部员外
俄致仕,隐于吉州玉笥山,著道士衣,自号群玉峰叟
吉州高使君奏为郡倅,旋归旧隐。
高越强起为丰城,既而引去,嬉游吟啸二十年,老求致仕,得本曹郎中分司南都,服章金紫。
入宋,以老病不任朝谒,听还故里,后以县令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
有《孟水部集》,已佚。
南唐书》卷二三、明嘉靖戴璟《广东通志初稿》卷一四、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四有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国仪自号群玉峰叟,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为连州(今属广东)人。
曾以诗献工部侍郎李若虚,为其称赏。
又诣洛阳献诸朝达,由是大有诗名。
后晋天福九年(944)进士第,后为楚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
历阳山县令
楚亡,归南唐,授水部员外郎,旋归玉笥山
复起为丰城
又曾任淦阳令,官至水部郎中分司南都
南唐亡,以老病辞归故里,不久卒。
生平事迹见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江南野史》卷八、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
工诗,有名当时。
王禹偁称其诗具“雅淡之体,警策之句”(《孟水部诗集序》)。
所著颇多,有《孟宾于集》1卷、《金鳌诗集》2卷、《湘东集》、《金陵》等,均佚。
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若干(其中“昔日声尘喧洛下”二句为李昉诗误入)。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诗1首、断句7。
唐诗汇评
孟宾于,生卒年不详,字国仪连州(今广东连县)人。
幼擅诗名,吟味忘倦。
后唐长兴末赴举,和凝等咸推荐之,游举场十年。
晋天福九年(944)符蒙知举宾于献诗,大得称赏,遂登第。
初仕楚,为零陵从事
楚亡,归南唐
建隆二年(961),官丰城
又官淦阳令,因赃贿系狱,后主释之,后起为水部员外郎,致仕,居吉州新淦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
南唐亡,归老连州,卒年八十三。
有《金鳌集》二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八首,炙句若千。
全唐诗补逸
孟宾于字国仪连州人
晋天福九年符蒙知贡举,擢进士第
李昉交善。
宾于后仕南唐,卒宋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
补诗一首。
宾于字国仪
连州人
晋天福中进士
楚文昭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
恭孝王希萼金陵
宾于南唐
累迁滏阳
致仕隐玉笥山
自号偫玉峰叟
复起为水部员外郎
归老连州
年八十七卒。
作品评论
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
宾于)幼擅诗名,吟味忘倦。
宾于)少修儒学,早失其父,事母以孝闻。
长好篇咏,有能诗名……天祐末工部侍郎李若虚廉察于湘沅,宾于有诗数百篇,自命为《金鳌集》,献之,大为称誉。
因采择集中有可举者十数联,记之于书,使宾于驰诣洛阳,皆为数之,其誉蔼然。
《小草斋诗话》
五代孟宾于,少游乡校,力学不怠。
父以家贫,且鲜兄弟,题诗壁上云:“他家养儿三四五,我家养儿独且苦。
宾于归,见之,续曰:“众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满山独畏虎。
”父奇之。
欧阳炯五代末宋初 896 — 9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6—971 【介绍】: 名或作迥
五代末宋初益州华阳人
善文章,尤工诗词。
少事前蜀王衍中书舍人
国亡,降后唐,补秦州从事
后复入,事后蜀孟知祥,累官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
孟昶归宋为翰林学士
宋太祖开宝四年岭南平,议遣南海,称病不出,被罢职。
旋卒。
其词多写艳情,今存四十余首。
又著有《花间集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96—971) 又作、回,当以为正。
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少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
前蜀亡,补秦州从事
后蜀建国,任中书舍人
广政十二年(949)翰林学士
次年知贡举判太常寺
后迁礼部侍郎,领陵州刺史,转吏部侍郎,加承旨
二十四年门下侍郎户部尚书平章事
后蜀亡,入宋为右散骑常侍,俄充翰林学士,转左散骑常侍,后分司西京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卒。
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四七九、《十国春秋》卷五六。
工诗文,尤以词著称,乃花间词重要作家。
《花间集序》阐述花间词之渊源、特点,对后世词人颇有影响。
花间集》收欧阳炯词17首,《尊前集》亦录31首。
全唐诗》存词48首、诗6首、断句1联(其中《渔父歌》二首诗词重收)。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欧阳炯(896-971)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初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
后唐庄宗时,为秦州从事
至知祥镇成都复入
知祥即帝位,以中书会人,拜翰林学士,迁礼部侍郎陵州刺史
后蜀亡,孟昶降宋,官右散骑常侍翰林学士,年。
能吹长笛,喜为歌词,《花间集》录其词十七首。
全唐诗》存诗六首,残句一。
词学图录
欧阳炯(896-971) 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花间集》称欧阳舍人
善吹长笛,多作艳词,曾为赵崇祚编辑《花间集》序。
词存48首,在《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中,王静安辑《欧阳平章词》一卷。
蜀人
后蜀
历官武德军判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作品评论
《历代诗馀》引《蓉城集》
欧阳炯)曾为赵崇祚叙《花间集》。
每言:“愁苦之音易好,欢愉之语难工。
”其同大抵婉约轻和,不欲强作愁思者也。
周茂元南汉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徙居岭南
周杰子。
能继父业,精于历算
南汉刘鋹,至司天少监
归宋,授司天监丞,卒。
王言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刘言史之传误。
全唐诗》于其名下收《广州王园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1首,刘言史名下重出,《唐诗纪事》卷四六收此为刘言史诗。
潘崇彻南汉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州南海人
初事南汉刘䶮内侍省局丞,以战功代大将吴怀恩征伐桂州
刘鋹袭位,加西北面都统,旋遭猜疑,召归夺职。
后复命领兵五万戍贺江,不为效命。
败入宋,授汝州别驾卒。
韦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伯起
韦宙弟。
兄在岭南,以从女妻小校刘谦,或欲谏止,以为子孙或当依之,后以功为封州刺史,生隐、䶮二子,为五代时南汉国君
卢㩗举进士,陋甚,独谓其必大用,后㩗执政泗州刺史擢为福建观察使
字伯起
宰相宙弟。
卢携进士
陋甚。
独谓必大用。
执政
泗州刺史福建观察使
钟允章南汉 ? — 9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9 【介绍】: 五代时番禺人
南汉
刘䶮时进士,累迁中书舍人
以文思敏捷,见知于刘晟
诰敕碑记,援笔立就。
命教长子刘鋹,及即位,颇见敬重,任为参知政事
大宝二年祀天南郊,允章礼官登坛,四顾指麾,宦者许彦真诬其谋反,族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59 一作钟元章,误。
其先邕州(今广西南宁)人,徙家番禺(今广东广州)
南汉刘䶮时进士第
累官中书舍人
刘晟乾和间工部郎中知制诰
六年(948)使楚求婚,为马希广所拒,遂建议乘楚乱而攻之。
刘鋹时,拜尚书右丞参政事
因得罪宦官,被诬谋反而遇害。
十国春秋》卷六四有传。
全唐诗》存断句2,《诗话总龟》卷四八引《古今诗话》谓此二句为南汉时伶人作。
全粤诗·卷一九
钟允章(?
— 九五九),番禺人
淹博能文。
南汉刘䶮乾亨三年(九一九)进士,累迁至中书舍人
尤见知于刘晟,推为“倚马才”,拜工部郎中知制诰
乾和六年(九四八),使允章聘楚以求婚,楚不许,还,具言楚乱可攻之状。
遣军伐之,克贺、、连、宜、严、蒙七州,乃重赏允章
复命教长子卫王继兴
继兴即位,更名鋹,擢允章尚书左丞参政事
大宝二年(九五九),以尝请诛乱法宦者,遂为所诬,族诛。
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四、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六四有传。
允章
其先邕州人
徙家番禺
一曰宣化人
南汉先主时举进士
累迁中书舍人
三主时拜工部郎中知制诰
后主立。
尚书左丞参知政事
宦官许彦真诬以谋反。
族诛。
杨谭
肃宗朝官广州都督
宇文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万年人
宇文融子。
进士第
累迁大理评事
尝定扑责之具大小以为制。
杨国忠专权,杀岭南流人,岭南监决处置使,活者甚众。
后终、和二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