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僧文益五代 885 — 9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58 【介绍】: 五代僧。
馀杭人俗姓鲁
七岁即削发于新定智通院。
南唐国君李昪迎住报恩禅院,署号净慧。
卒谥大法眼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5—958 俗姓鲁余杭(今属浙江)人。
五代时僧人
法眼宗创始人。
7岁出家,20岁于越州开元寺受戒。
先从育王寺希觉律师学律,后南游入,参长庆慧棱禅师及宣法大师,终往漳州罗汉寺学于桂琛,遂得法。
晚年在金陵清凉山报恩禅院传法,深受南唐中主礼遇。
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卒,谥“大法眼禅师”。
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四有传。
有语录传世。
全唐诗》存诗1首,另《景德传灯录》、《唐诗纪事》等书中尚存其诗偈13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禅师讳文益
馀杭鲁氏子。
七龄秀发。
新定全伟律师落发。
越州开元希觉律师
受具足戒。
觉公盛化四明
往习毗尼。
工文章。
觉大奇之。
俄辞去。
初谒长庆棱道者
无所契悟。
与善脩洪进。
漳州抵湖外。
将发而雨。
溪壮不可济。
顾城隅有古寺
解包休于门下。
雨不止。
入堂。
老僧坐地炉。
而曰。
此行何之。
曰行脚去。
又问如何是行脚事。
对曰不知。
曰不知最亲。
疑之。
三人者附火。
举肇公语。
至天地与我同根处。
老僧又曰。
山河大地与自己。
是同是别。
曰同。
琛竖两指。
熟视曰。
两个。
即起去。
大惊。
周行廊庑。
读字额曰石山地藏
顾语脩辈曰。
此老琛禅师也。
意欲留止。
语未卒。
又至。
雨已止。
业已成行。
送之问曰。
上座寻常说。
三界唯心。
乃指庭下石曰。
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
曰在心内。
笑曰。
行脚人著甚来由。
安块石在心头耶。
无以对之。
乃俱求决择。
寻皆出世。
临川崇寿。
僧子方者问曰。
公久亲长庆。
乃嗣地藏
何意哉。
曰。
以不解长庆说。
万象之中独露身故。
子方举拂子示之。
曰。
拨万象。
不拨万象。
子方曰。
不拨万象。
曰。
独露身𡁠。
子方曰。
拨万象。
益云。
万象之中𠰚。
子方于是悟旨。
叹曰。
我几枉度此生。
谓门弟子曰。
赵州曰。
莫费力也。
大好言语。
何不仍旧去。
世间法尚有门。
佛法岂无门。
自是不仍旧故。
诸佛诸祖。
秖于仍旧中得。
如初夜钟。
不见有丝毫异。
得与么恰好。
闻时无一声子闹。
何以故。
为及时节。
无心曰死。
且不是死。
止于一切。
祇为不仍旧。
忽然非次闻时。
诸人尽惊愕道。
钟子怪鸣也。
且如今日道。
孟夏渐热。
则不可。
方隔一日。
能校多少。
五月一日
道便成赚。
须知校丝发不得。
于方便中。
向上座道不是时。
盖为赚。
所以不仍旧。
宝公曰。
暂时自肯不追寻。
历劫何曾异今日。
还会么。
今日只是尘劫。
但著衣吃饭。
行住坐卧。
晨参暮请。
一切仍旧。
便为无事人也。
又曰。
见道为本。
明道为功。
便能得大智慧力。
若未得如此。
三界可爱底事。
直教去尽。
才有纤毫。
还应未可。
祇如汝辈睡时。
不瞋便喜。
此是三界昏乱。
习熟境界。
不惺惺。
便昏乱。
盖缘汝辈杂乱所致。
古人谓之夹幻金。
即是真。
其如矿何。
若觑得彻骨彻髓。
是汝辈力。
脱未能如是。
观察他什么。
楼台殿阁。
诸圣未必长把却汝手。
汝未必依而行之。
古今如此也。
又曰。
出家儿。
但随时及节便得。
寒即寒。
热即热。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古今方便不少。
石头初看肇论。
至会万物为己者。
其唯圣人乎。
则曰。
圣人无己。
靡所不己。
乃作参同契。
首言竺土大仙心。
无过此语也。
中间亦只寻常说话。
夫欲会万物为自己去。
盖尽大地无一法可见。
已而又嘱曰。
光阴莫虚度。
所以告汝辈。
但随时及节。
便得。
若也移时失候。
即虚度光阴。
于非色中作色解。
于非色作色解。
即是移时失候。
且道色作非色解。
还当得否。
若与么会。
便是没交涉。
正是痴狂两头走。
有什么用处。
但守分过时好。
尝指问僧曰。
还见么。
曰见。
曰。
来眼里。
眼到竹边。
曰总不与么。
笑曰。
死急作么。
有偈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唯识唯心。
眼声耳色。
色不到耳。
声何触眼。
眼色耳声。
万法成办。
万法匪缘。
岂观如幻。
大地山河。
谁坚谁变。
周显德五年戊午七月十七日示疾。
李国主驾至。
慰问甚勤。
闰月望。
剃发沐浴。
辞众讫。
跏趺而化。
颜貌久而如生。
阅世七十有四。
坐五十有四。
公卿李建勋已下。
素服奉全身。
江宁丹阳乡建塔。
谥大法眼禅师
赞曰。
玄沙论三句。
初无金银铜轮之语。
不然。
殆与教乘何异哉。
琛公精深广大。
唯以直下便见。
拟成剩法为要。
非三句所能管摄也。
以仍旧自处。
以绝渗漏句为物。
颇事边幅。
永明乃其的孙。
岂所谓深山大泽。
龙蛇所由生者耶。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鲁氏馀杭人
七龄即获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削染。
甫弱冠。
希觉律师
登具于越之开元寺
既而师。
又以毗尼之道。
盛化于鄮峰之育王寺
仍听禀焉。
未几南游。
止长庆法会。
俄偕友出湖湘
漳浦罗汉琛公地藏寺
琛公问云。
上座何往。
答行脚去。
云行脚事作么生。
答不知。
云不知最亲切。
有省。
遂求咨决于焉。
后至临川
州收请以崇寿院出世。
筵罢。
四众围绕升座。
谓众云。
诸人既尽在此。
山僧不可无语。
聊为举古人一则现成公案去也。
珍重。
便下座。
时有僧于座下出礼拜。
益云好问著僧方欲伸问。
次。
益云。
长老未开堂。
不答话。
有子方上座。
自长庆来。
棱和尚偈。
问云。
作么生是万象之中独露身。
子方举起拂子。
益云。
恁么会又争得。
进云。
和尚尊意如何。
益云。
唤什么作万象。
进云。
古人不拨万象。
益云万象之中独露身。
说什么拨不拨。
子方悟。
述偈投诚。
江南国主
教戒。
迎住报恩禅院
署净慧号。
上堂。
古人道。
我立地待汝构去。
山僧今日坐地待汝构去。
还有道理也。
无。
那个亲那个疏。
试裁断看。
住清凉上堂。
出家人但随时及节便得。
寒即寒热即热。
欲知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不见石头和尚因看肇论。
便解道。
竺土大仙心。
东西密相付参同契语。
岂不是会万物为己么。
上座若能会万物为己去。
尽大地无一法可见。
后头道。
光阴莫虚度。
是古人恐尔移时失节。
苦口叮咛如此。
珍重。
显德五年戊午秋七月十七日示疾。
闰月五日
剃澡毕集众告别。
跏坐而逝。
寿七十四。
腊五十五。
谥大法眼
塔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名无相。
后主为文勒颂德。
韩熙载铭。
释文益
姓鲁氏
馀杭人也。
年甫七龄挺然出俗。
削染于新定智通院。
依全伟禅伯
弱年得形俱无作法于越州开元寺
于时谢俗累以拂衣。
出樊笼而矫翼。
属律匠希觉师盛化其徒于鄮山育王寺
甚得持犯之趣又游文雅之场。
师许命为我门之游夏也。
寻则玄机一发杂务俱损。
振锡南游止长庆禅师法会。
已决疑滞。
更约伴西出湖湘尔日暴雨不进。
暂望西院寄度信宿。
避溪涨之患耳。
遂参宣法大师
曾住漳浦罗汉。
人止呼罗汉。
罗汉素知在长庆颖脱。
锐意接之。
唱导之由玄沙与雪峰血脉殊异。
疑山顿摧正路斯得。
欣欣然挂囊栖止。
变涂回轨确乎不拔。
寻游方却抵临川
邦伯命居崇寿。
四远之僧求者不减千计。
江南国主李氏始祖知重迎住报恩禅院
署号净慧。
厥后微言欲绝大梦谁醒。
既传法而有归。
亦同凡而示灭。
周显德五年戊午岁秋七月十七日有恙。
国主纡于方丈问疾
闰月五日剃发澡身与众言别。
加趺而尽颜貌如生。
俗年七十四。
腊五十五。
私谥曰大法眼
塔号无相。
俾城下僧寺具威仪礼迎。
引奉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起塔焉。
好为文笔。
特慕支汤之体。
时作偈颂真赞。
别形纂录。
嗣弟子天台德韶慧明漳州智依钟山道润州光逸吉州文遂江南后主
为碑颂德。
韩熙载撰塔铭云。
宋齐丘五代吴 887 — 9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959 【介绍】: 五代时庐陵人,居洪州
初字昭回改字子嵩
好学工文,善术数,喜纵横之说。
李昪,助建南唐,任左丞相,以不得实权,心怀不平。
出为镇南节度使
穷治第宅,民不堪命。
李璟立,拜太保中书令,坐植党罢。
再起为中书令封楚国公
因好权利,矜功忌能,有言其谋篡者,乃放归九华山,自经死,谥丑缪
有文集《增补玉管照神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7—959 初字超回,后改子嵩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时居南昌(今属江西)
吴天祐九年(912),依李昪推官,后擢右司员外郎,累迁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
大和三年(931),归葬父,隐九华山
寻为吴宰相
李昪出镇金陵,召为都统判官
南唐建国,以丞相同平章事
后出为镇南军节度使
中主保大时,复入相,寻坐陷周宗,出为镇海军节度使
旋乞归九华,赐号九华先生
封卫国公,迁太傅
交泰元年(958),以结党危国,放于青阳。
次年,自缢死。
生平见《江南野史》卷四、马令陆游南唐书》本传。
齐丘工诗能文。
所著颇多,有《化书》6卷、《祀玄集》3卷、《文传》13卷等,皆佚。
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1联,卷八七九又录存酒令2句。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3。
齐邱字子嵩
庐陵淦阳人。
累迁右谏议兵部侍郎
告归九华山
寻起。
中书侍郎
右仆射平章事
南唐
司徒同平章事
出为镇南军节度使
镇海军
复归九华山
赐号九华先生
封青阳公
起拜太传中书令
封魏国公
赐号国老
奉朝请
出镇洪州
周侵淮北
起为太师
剑南东川节度使
进封楚国公
周显德五年
嗣主李璟诏放于青阳。
自缢死。
刘言五代 ? — 9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3 【介绍】: 五代时吉州庐陵人
初事楚马希范辰州刺史
王进逵武陵留后马光惠,迎言为帅。
后言败南唐边镐军,奉表于后周
后周太祖以言为武平军节度使,因以武安进逵
进逵自以言为己所迎立,不为之下,遂举兵袭之。
兵败被杀。
庐陵人
楚文昭王马希范辰州刺史
恭孝王希𦹛立。
武平留后。
徐威之乱。
遂尽取湖南故地。
奉表于周。
武平节度使同平章事
后为静江指挥使王逵所杀。
孟宾于五代 895 — 9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连州人字国仪号群玉峰叟
后晋高祖天福进士
避乱还乡,楚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
后归南唐,历丰城簿、涂阳令。
坐贪赃论死,李煜见其诗,贷免,复其官,寻致仕隐玉笥山
逾年起为水部员外郎
南唐亡,归故里卒,年八十余。
工诗,有《金鳌集》。
全宋诗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
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
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
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
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
年八十三卒。
有《金鳌集》,已佚。
南唐书》卷二三有传。
今录诗十首。
全粤诗·卷一九
孟宾于(八九五 — 九七七)字国仪
连州人
后汉高祖乾祐元年(九四八)进士,与同年李昉交善。
避乱还乡。
楚王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历阳山令。
后归南唐,授丰城簿,迁涂阳令。
坐系当死,后主赦之,复其官,起为水部员外
俄致仕,隐于吉州玉笥山,著道士衣,自号群玉峰叟
吉州高使君奏为郡倅,旋归旧隐。
高越强起为丰城,既而引去,嬉游吟啸二十年,老求致仕,得本曹郎中分司南都,服章金紫。
入宋,以老病不任朝谒,听还故里,后以县令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
有《孟水部集》,已佚。
南唐书》卷二三、明嘉靖戴璟《广东通志初稿》卷一四、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四有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国仪自号群玉峰叟,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为连州(今属广东)人。
曾以诗献工部侍郎李若虚,为其称赏。
又诣洛阳献诸朝达,由是大有诗名。
后晋天福九年(944)进士第,后为楚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
历阳山县令
楚亡,归南唐,授水部员外郎,旋归玉笥山
复起为丰城
又曾任淦阳令,官至水部郎中分司南都
南唐亡,以老病辞归故里,不久卒。
生平事迹见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江南野史》卷八、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
工诗,有名当时。
王禹偁称其诗具“雅淡之体,警策之句”(《孟水部诗集序》)。
所著颇多,有《孟宾于集》1卷、《金鳌诗集》2卷、《湘东集》、《金陵》等,均佚。
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若干(其中“昔日声尘喧洛下”二句为李昉诗误入)。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诗1首、断句7。
唐诗汇评
孟宾于,生卒年不详,字国仪连州(今广东连县)人。
幼擅诗名,吟味忘倦。
后唐长兴末赴举,和凝等咸推荐之,游举场十年。
晋天福九年(944)符蒙知举宾于献诗,大得称赏,遂登第。
初仕楚,为零陵从事
楚亡,归南唐
建隆二年(961),官丰城
又官淦阳令,因赃贿系狱,后主释之,后起为水部员外郎,致仕,居吉州新淦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
南唐亡,归老连州,卒年八十三。
有《金鳌集》二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八首,炙句若千。
全唐诗补逸
孟宾于字国仪连州人
晋天福九年符蒙知贡举,擢进士第
李昉交善。
宾于后仕南唐,卒宋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
补诗一首。
宾于字国仪
连州人
晋天福中进士
楚文昭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
恭孝王希萼金陵
宾于南唐
累迁滏阳
致仕隐玉笥山
自号偫玉峰叟
复起为水部员外郎
归老连州
年八十七卒。
作品评论
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
宾于)幼擅诗名,吟味忘倦。
宾于)少修儒学,早失其父,事母以孝闻。
长好篇咏,有能诗名……天祐末工部侍郎李若虚廉察于湘沅,宾于有诗数百篇,自命为《金鳌集》,献之,大为称誉。
因采择集中有可举者十数联,记之于书,使宾于驰诣洛阳,皆为数之,其誉蔼然。
《小草斋诗话》
五代孟宾于,少游乡校,力学不怠。
父以家贫,且鲜兄弟,题诗壁上云:“他家养儿三四五,我家养儿独且苦。
宾于归,见之,续曰:“众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满山独畏虎。
”父奇之。
张翊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京兆人,自其父时居庐陵禾川。
善读书。
吴杨溥天祚间射策中第,授武骑尉
吴末受知于宋齐丘,为其府中从事
南唐开国后,擢虔州观察判官西昌
后因恃才褊躁,凌暴左右,被鸩卒。
翊文辞婉丽,长于碑版。
京兆人
武骑尉
后见知于宋齐邱。
授府中从事
南唐代吴。
虔州观察判官西昌
萧俨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庐陵人
十岁以童子科擢第。
南唐
李昪时刑部郎中,以平允称。
李璟即位,累迁给事中
璟于宫中作百尺楼以讽谏,贬舒州判官
国亡,谢病不出。
卒年七十五。
萧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吉州,政平讼理。
好读老子书。
结庵金凤山之界,自号萧道者
僧无殷五代 ? — 9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 【介绍】: 五代时僧。
福州人俗姓吴
七岁依雪峰义存出家。
受戒后,游方至筠阳,参九峰道虔,遂为其法嗣。
后住吉州禾山大智院,学徒云集。
南唐李璟召问之,诏居扬州祥光院。
复乞归山,栖止翠岩院。
卒谥法性禅师
禅师名无殷
生吴氏
福州人也。
七龄雪峰存禅师见之。
爱其纯粹。
化其亲令出家。
年二十。
乃剃落受具。
辞游方至九峰虔公
问汝远来何所见。
当由何路。
出生死。
对曰重昏廓辟。
盲者自盲。
笑以手挥之曰。
佛法不如是。
不怿。
请曰。
岂无方便。
曰汝问我。
理前语。
问之。
曰奴见婢慇勤。
于是依止十馀年。
移居石门
亦从之。
殁。
去游庐陵
永新
见东南山奇胜。
乃寻水而往。
有故寺基。
盖文德中。
异僧达奚道场。
遂定居学者云集。
唐后主闻其名。
诏至金陵
问佛法大意。
久之有旨。
延居杨州祥光寺
恳辞归西山
诏住翠岩
又住上蓝寺
赐号澄源禅师
建隆元年庚申二月示有微疾。
三月二日侍者开方丈。
集大众曰。
后来学者。
未识禾山
即今识取。
于是泊然而化。
阅世七十。
夏五十。
谥法性禅师
塔曰妙相。
赞曰。
石霜言。
遍界不曾藏。
而其子闻公。
临化曰。
今日分明说似君。
我敛目时齐听取。
九峰言。
尽乾坤是汝当人自体。
何处安眼耳鼻舌。
而其子殷公临化曰。
后来学者。
未识禾山
即今识取。
予观其父子兄弟。
语言行履。
如形著影出。
声呼谷应。
而近世禅者。
尚伫思。
可悲怜也。
鲁崇范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吉州庐陵人
家贫,灶薪不属,而读书自若。
九经子史,广贮一室,皆手自校定。
南唐
吉州刺史贾皓表荐之,授太子洗马
仍守廉俭,惟以月俸自给。
李璟即位,除东宫使,卒于官。
陈浚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庐陵人
陈岳子。
有史才。
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累迁至尚书
有《吴录》。
曾崇范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庐陵人
家无灶薪,然读书自若。
藏有九经子史,有欲以缗偿书值取而进上,崇范曰:“坟典,天下公器,世乱藏于家,世治藏于国,其实一也,何估值以偿邪?”后周时召授太子洗马,累迁东宫使。
彭玗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吉州庐陵人
唐末为胥吏,不乐于吏事。
归鬻家产,冶铁为兵,纠集勇力无赖者五百余人,雄于一乡。
击败寇掠抚州之群盗,钟传表为吉州刺史
归而益广城池,务农训兵。
吴取洪州后,乞援于湖南马殷,图进取江州,为吴将所败,遂舍州奔郴、衡。
马殷表为郴州刺史,并与其通姻。
十年后,卒。
萧结五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五代时祁阳县
全唐诗》收其批语4句。
刘齐贤初唐 ? — 6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 【介绍】: 魏州观城人。
刘祥道子。
袭爵,由侍御史出为晋州司马
高宗以其方正,甚礼之。
累迁黄门侍郎修国史
永淳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武则天时裴炎侍中,辩不反,因贬吉州长史
武周永昌中为酷吏所陷,自缢死。
彭利用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广陵人
南唐李璟保大末,周师取淮南利用南奔,侨居庐陵
性朴鄙,对家人稚子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时目为彭书袋。
曾举进士,因语涉俳偕而六上不第。
年六十而卒。
李福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高宗调露二年(680)进士第
后为侍御史
因与五王谋张易之张昌宗,流放番禺
后亡匿吉州参军敬元礼家,被获就刑。
事迹散见《新唐书·桓彦范》、《唐诗纪事》卷六、《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一。
全唐诗》存诗1首。
僧义福初唐 ? — 7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4 【介绍】: 唐僧。
潞州铜鞮人
俗姓姜
师事神秀
蓝田化感寺二十余年,未尝出字外。
后隶京城慈恩寺
玄宗开元十一年,从驾往东都,途经蒲、虢二州,刺史及官吏士女,皆赉幡花迎之,所在途路充塞。
卒谥号大智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俗姓姜
潞州铜鞮人
出家从神秀禅师
得心法。
始居蓝田广化寺
凡二十年。
京师慈恩寺
道望日以隆重。
开元十一年
驾幸东都。
诏扈从。
所过官吏士女。
具华幡迎导。
充塞道路。
蒲虢二州尤甚。
秀公出自黄梅
而化行关洛。
虽为帝后王公所敬
礼然其所在。
殊未尝提唱宗旨。
以开发徒众。
亦如之。
一日升堂演说。
太尉房琯兵部侍郎张均礼部侍郎韦陟
群公咸在。
因曰。
日吴吾与汝辈诀别矣。
既退而张窃语房。
某以早岁饵金丹。
深忌临丧。
大师如此。
某不敢留。
遂去。
人莫知者。
徐与房曰。
吾与张游有年矣。
而宿业之来。
其不可免如此。
苟能小忍。
以终吾会。
则犹庶几。
且就执房手曰勉之。
必为中兴名臣。
张果陷贼。
而房有翼戴功。
释义福
姓姜氏
潞州铜鞮人也。
幼慕空门累世务。
初止蓝田化感寺处方丈之室。
凡二十馀年未尝出房宇之外。
后隶京师慈恩寺
道望高峙倾动物心。
开元十一年从驾往东都经蒲虢二州。
刺史及官吏士女。
皆赍幡花迎之所在。
途路充塞。
拜礼纷纷瞻望无厌。
二十年卒。
有制谥号曰大智禅师葬于伊阙之北。
送葬者数万人。
中书侍郎严挺之躬行丧服。
若弟子焉。
又撰碑文。
神秀禅门之杰。
虽有禅行得帝王重之无以加者。
而未尝聚徒开法也。
洎乎普寂始于都城。
传教二十馀载。
人皆仰之。
东洛
召其徒戒其终期。
兵部侍
郎张均太尉房琯礼部侍郎韦陟常所信重。
是日皆预造焉。
乃升堂为门人演说。
且曰。
吾没日昃当为此决别耳。
久之张谓房曰。
某夙岁饵金丹未尝临丧。
言讫张遂潜去。
房曰。
与张公游有年矣。
张公将有非常之咎名节皆亏。
向来若终此法会足以免祸。
惜哉。
乃提房手曰。
必为中兴名臣。
其勉之。
言讫而终。
后张均陷贼庭也受其伪官
而房翼戴两朝毕立大节。
皆终福之言矣。
释行思
姓刘氏
庐陵人也。
濡润厥躬贞谅其性。
出尘之后纳戒已还。
破觚求圆斲雕为朴。
厥志天然也。
韶阳大鉴禅师
一言蔽断犹击蒙焉。
既了本心。
地祇迭告还复吉州阐化。
方禅客繁拥其堂。
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入灭于本生地。
敕。
谥大师号
洪济
塔曰归真。
其塔会昌中例从堙毁后法嗣者重崇树之。
僧义福者。
上党人也。
梵行精修相好端洁。
搢绅士庶翕然归依。
尝从驾往东都。
所历郡县人皆倾向。
檀施巨万皆委之而去。
忽一旦召其学徒。
告以将终。
兵部侍郎张均
中书侍郎严挺之
刑部侍郎房琯
礼部侍郎韦涉。
常所礼谒。
是日亦同相造焉。
义福乃升座为门徒演法。
乃曰。
吾殁于是日当以决别耳。
久之张谓房曰。
某宿岁饵金丹。
尔来未尝临丧。
言讫张遂潜去。
义福房曰。
某与张公游有年数矣张有非常之咎。
名节皆亏。
向来若终法会足以免难惜哉。
乃携房之手曰。
必为中兴名臣。
公其勉之。
言讫而终。
禄山之乱。
张均陷贼庭授伪署。
房琯翊赞两朝竟立大节真表
陈乔五代末宋初 ? — 9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 【介绍】: 五代末宋初庐陵人字子乔
陈浚子。
文辞清丽。
以荫入仕南唐,历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承旨门下侍郎、兼枢密使
为人孝悌廉洁,家无余财。
宋师围金陵,自缢死。
字子乔
庐陵玉笥人。
南唐先主时累迁中书舍人
嗣主迁南都
太子监国
后主袭位。
门下侍郎枢密使
及贬制度。
右内史侍郎兼光政院使辅政。
宋师围金陵
欲与后主同殉国。
而口不忍言。
遂自缢。
杜审言初唐 646 — 7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46—708 【介绍】: 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必简
高宗咸亨元年进士
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
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
历迁隰城洛阳丞。
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武则天时,累擢膳部员外郎
中宗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岭外。
寻召授国子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
卒年六十余。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5?—708 字必简
排行五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父迁居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
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第,其后任隰城,累转洛阳丞。
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与同僚不睦,为州司马季重等所构陷,系狱,将被杀。
审言杜并年方十六,刺杀季重,当即杜并亦被杀。
武后闻此,甚加叹异,召见审言,授著作佐郎,俄迁膳部员外郎
神龙元年(705),因谄附张易之兄弟,为中宗流放峰州
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
景龙二年(708)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杜审言考》对其生平事迹多所考證。
审言杜甫祖父,杜甫诗法深受其影响。
审言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唱和,对近体诗之形成颇有贡献。
审言今存诗43首,仅两首古体,五律、五排、七律、七绝诸体有佳作,其中五律尤为量多高,庄严典丽。
有宋本《杜审言集》1卷。
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杜审言(648?
—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类),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第,授隰城,迁江阴,转洛阳丞。
武后圣历元年,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寻免归,武则天召见,拜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部。
中宗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流峰州
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
审言善五言诗,工书翰,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有《杜审言集》十卷,已佚。
今《杜审言诗集》三卷乃后人所辑。
全唐诗》编诗一卷。
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学士高才命世,凌轹同等,律调琅然,极其华茂
然其心灵流畅,不烦构结,而自出雅致。
旷代高之,以为家祖。
少陵雄生后代,威凤之丸,不离苞素者也。
守岁》篇云:“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庭灯烛上薰天”,气色高华,罕得其比。
《艺苑卮言》
杜审言华藻整栗,小让沈、,而气度高逸,神情圆畅,白是中兴之祖,宜其矜率乃尔。
杜必简性好矜诞,至欲“衙官屈、”。
然诗自佳,华于子昂,质丁沈、,一代作家也。
乃有杜陵鬯其家风,盛哉!
初唐无七言,五言亦未超然。
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五言则“行止皆无地”、“独有宦游人”,排律则“六位乾坤动”、“北地寒应苦”,七言则“季冬除夜”、“毗陵震泽”,皆极高华雄整。
少陵继起,百代模楷,有自来矣。
杜审言浑厚有馀。
钟云:初唐诗至必简,整矣,畅矣。
吾尤畏其少。
古人作诗不肯多,意其不善。
又云:必简数诗,开诗家齐整平密一派门户,在初唐实亦创作。
《诗源辨体》
杜审言五言律体巳成,所未成者,长短两篇而已。
今观沈、宋集中,亦尚有四、五篇未成者。
然则五言律体实成于杜、沈、,而后人但言成于沈、,何也?
审言较沈、宋复称俊逸,而体自整栗,语自雄丽,其气象风格自在,亦是律诗正宗。
《唐诗绪笺》
五言律诗贵乎沉实温丽,雅正清远。
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无艰难之患。
最不宜轻浮俗浊,则成小人对属矣。
似易而实难。
又须风格峻整,音律雅浑,字字精密,乃为得体。
初唐杜审言创造工致,最为可法。
《唐律消夏录》
必简诗用意深老,措辞缜密,虽极平常句中,一字皆不虚设。
其于射洪,犹班之于史也。
后来尽得其法者,唯文孙工部一人。
《载酒园诗话又编》
杜必简散朗轩豁,其用笔如风发漪生,有遇方成圭、遇圆成璧之妙。
即作磊砢语,亦犹苏子瞻坐桄榔林下食饮水,略无攒眉蹙额之态。
此僻涩苦寒之对剂也。
但上苑芳菲,止于明媚之观。
杜必简初唐流丽中,别具沉挚,此家学所有启也。
承流散藻,词非一骨,间有六代遗音,而律诗清柔,无复陈隋健响,于初唐最为晚派。
自诞“衙官屈宋”,殊太过情。
乃如“云霞出海”、“草绿长门”,亦自独辟生蹊,发为孤秀,以罕见长耳。
刘洞五代 ? — 9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 【介绍】: 五代时庐陵人
少入庐山,居二十年,学诗于处士陈贶
五律得贾岛遗法,自号“五言金城”。
南唐李煜立,至金陵,献诗百篇,不为所用,遂南归。
金陵受围时,在城中。
国亡,经故宫阙,徘徊赋诗,多感伤意。
其《夜坐》诗尤见称于时,人号刘夜坐。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75 世居建阳(今属福建),《南唐书》谓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少入庐山,学诗于处士陈贶
卒,犹居庐山20年。
南唐后主立,至金陵,献诗百篇。
羁留2年,不为后主所用,遂南还庐陵
南唐亡,经金陵,徘徊赋诗,语多感慨。
开宝八年(975)卒。
生平见《江南野史》卷九、马令陆游南唐书》本传、《十国春秋》本传。
工诗,尤长五言,自号“五言金城”。
其诗与夏宝松俱显名于当时。
所作《夜坐》诗尤为警策,人以“刘夜坐”称之。
龙衮称其诗“格清而意古,语新而理粹”(《江南野史》)。
著有《刘洞诗》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3联。
全宋诗
刘洞(?
~九七五),南唐时隐居庐山后主召见,献诗百篇,不报,遂还。
宋太祖开宝八年卒。
事见《庐陵诗存》卷一。
唐诗汇评
刘洞(?
-约97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少游庐山,学诗于陈贶
卒,犹居庐山二十年。
南唐后主即位,诣金陵献诗百篇,不得召见。
庐陵,与同门夏宝松为诗友。
金陵被围,有诗伤悼,未几卒。
诗学贾岛,长于五律,其《夜坐诗》见称一时,人称“刘夜坐”。
有集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首,残句三。
作品评论
刘洞庐陵人
少游庐山,学诗于陈贶,精思不懈,或至浃日不盥。
庐山二十年,长于五字唐律,自号“五言金城”,得贾岛遗法。
《南唐书》
夏宝松)与诗人刘洞俱显名当世。
百胜军节度使陈德诚以诗美之曰:“建水旧传刘夜坐,螺川新有夏江城。”
刘洞)长五言诗……与同门夏宝松相善,为倡和俦侣。
之诗,格新而意古,语新而理粹,常自谓得浪仙之遗态,但恨不与同时言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