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朝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林士弘 | 太平 | 616年十二月—622年十月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2
【介绍】:
唐饶州鄱阳人。隋炀帝大业末,与乡人操师乞起而反隋。师乞自号元兴王,以士弘为大将军。师乞死,士弘收其众,据虔州,自号南越王,复号楚,称帝,建元太平。高祖武德中,士弘死,其部溃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唐时人。南朝陈鄱阳王伯山子。仕隋为襄国通守。高祖武德初封东阳郡公。太宗贞观初为邓州刺史。治州有方,不期月,流民皆归复业。入为太府少监。终虔州刺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末唐初洪州建昌人,字长宁。隋末兴兵保卫乡闾,后归唐。以功累官虔、抚、吉三州司马、衡州刺史,所在以廉谨称。后隐于当阳山,莫知所终。
舟字公受。水部员外郎岑之子。以尚书郎奉使。出为虔州刺史。封陇西县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窦州人,字叔茂,号救贫先生。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入长安,乃断发入昆仑山,后至虔州。以地理术行于世。卒于虔州。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三十六龙》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9
【介绍】:
唐安州安陆人。许绍子。有才干,博涉艺文。擢进士。高宗显庆中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龙朔中为左相。因事劾罢,久之为虔、相二州刺史,以宽治为州人颂美。官至户部尚书。卒谥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虔州赣人,字可大。钟繇十世孙。以擅长书法直凤阁。武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及诸宫殿门榜,皆绍京所题。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从玄宗讨韦氏,进中书令,封越国公。后坐事削爵贬官。终少詹事。卒年八十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0—725
【介绍】:
唐吴郡钱塘人,字绍隆。初补绵州西昌丞。上书陈政事,擢监察御史里行,累迁殿中侍御史。出洛州汜水令,转宋州司马,迁魏、汴二州长史,历均、通二州刺史,擢洪州都督兼江西按察使,贬婺、虔二州刺史,官终湖州刺史。
释义忠。姓尹氏。潞府襄垣人也。年始九岁宿殖之性志愿出家。得淄州沼阇梨为师。若凤巢中之生鹓雏也。少秉奇操慧解不伦。沼授与大涅槃经。时十三岁矣相次诵彻四十卷。众皆惊骇。号空门奇童也。二十登戒学四分律义理淹通。旁习十二门论。二本即当讲演。沼师知是千里之骏。学恐失时。闻长安基师新造疏章门生填委声振天下。乃师资相将同就基之讲肆。未极五年。又通二经五论。则法华无垢称及百法因明俱舍成唯识唯识道等也。由兹开奖弟子繁多。讲树别茂于枝修。义门旁开于关窍。乃著成唯识论纂要。成唯识论钞三十卷。法华经钞二十卷。无垢称经钞二十卷。百法论疏。最为要当。移解二无我归后。是以掩慈恩之繁。于今盛行勿过忠本。所谓列群玉贯众花。王装琼树之林。花缀蜀机之锦。辈流首伏声彩悠飏。况基师正照于太阳。忠也旁衔于龙烛。四方美誉千里归心者不可胜算矣。传持靡怠。仅五十馀年。计讲诸教七十许遍。至年七十二。忽起怀土之心。归于昭义。示同初夏诵戒行道。每一坐时。面向西北。仰视兜率天宫。冥心内院。愿舍寿时得见天主。永离凡浊终得转依。一日晨兴澡洗讫。整肃容仪望空礼拜。如有哀告之状。少顷结加趺坐。嘱付流通教法之意毕。忽异香满室彩云垂空。忠合掌仰视曰。秽弱比丘何烦大圣躬来引接。言尽而化。乡人道俗建塔供养。全身不坏。至今河东乡里高冈存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排行第三。玄宗开元十四年,官左拾遗。后贬为赣县尉。能诗,与孟浩然、储光羲友善。二人称其为才子,并贻诗伤其远谪。后不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2—约749
【介绍】:
唐虔州人,一说荆南人,字孝通。玄宗开元十四年进士及第,授宜寿尉,迁右拾遗,入集贤院待制,复授校书,官终著作郎。工诗,其诗善写方外之情。后弃官归隐江东别业,王维有诗送之。有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綦毋潜(692?-755?),字孝通,庋州(今江西赣县)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授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为校书郎。天宝初,弃官归乡。复入为右拾遗,天宝末,为著作郎。寻卒。潜与张九龄、储光羲、卢象、韦应物友善,与李颀、王维唱酬尤多。有《綦毋潜诗》一卷。《全唐诗》编为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天宝四载(745)进士及第,官京兆府兵曹参军。至德元载(756)擢工部员外郎,转水部郎中,官终眉州刺史。与天宝末尝任宋州刺史之李岑非同一人。生平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贾至《授李岑工部员外郎制》、梁肃《虔州刺史李公墓志铭》。与子李舟皆善诗,有名当世,杜甫赞曰:“李舟名父子,清峻流辈伯。”(《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全唐诗》存诗1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汉州什邡之马氏。生而凝重。虎视牛行。舌过鼻准。足文成大字。稚岁事资州唐公落发。从渝州圆公受具。久之闻衡岳让禅师得曹溪六祖之的指。于是出岷峨玉垒之深阻。诣灵桂贞篁之幽寂。一造让公泯然无间。遂栖迟于临川之南康龚公二山。先是其地皆魑魅所居。人莫敢近。近辄灾衅立至。一之来见。若紫衣玄冠者。致礼于前。愿施此地为道场。自尔犷鸷就驯。愎悍从化。而太守河东裴公尤敬信。大历中。裴公移牧庐江寿春。一亦隶名开元精舍。时连帅路公以钟陵钜镇。宜得道德之士。以利益四众故。延奉勤至。而坐阅十年。建中初。天下僧尼。悉归旧壤。连帅鲍公又留不遣。天下学者至。率以祖称之。而心宗之传益盛。噫伟矣。示众云。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莫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
僧问云。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答云。为止小儿啼。问云。止后如何。答云。非心非佛。问二种人外如何指示。答向伊道。不是物。
一日上堂。良久。百丈收却面前席。一便下座。岁戊戌。无疾沐浴而终。寿八十。腊五十。塔全身于石门。宪庙追谥大寂。丹阳公包吉建塔立碑。权德舆撰铭。
释道一。姓马氏。汉州人也华以喻性不植于高原。浪以辩识发明于溟海。生而凝重虎视牛行。舌过鼻准足文大字。根尘虽同于法体。相表特异于幻形。既云在凡之境。亦应随机之教。年方稚孺厌视尘躅脱落爱取。游步恬旷。削发于资州唐和尚。受具于渝州圆律师示威仪之旨晓开制之端。浣衣锻金观门都错。大龙香象羁绊则难。权变无方机缘有待 闻衡岳有让禅师即曹溪六祖之前后也。于是出岷峨玉垒之深阻。诣灵桂贞篁之幽寂。一见让公。泯然无际顿门不俟于三请。作者是齐于七人。以为法离文字犹传蠹露。圣无方所亦寄清源。遂于临川栖南康龚公二山。所游无滞随摄而化。先是此峰岫间魑魅丛居。人莫敢近。犯之者炎衅立生。当一宴息于是。有神衣紫玄冠致礼言。舍此地为清净梵场。语终不见。自尔猛鸷毒螫变心驯扰。沓贪背僧即事廉让。郡守河东裴公家奉正信躬勤咨禀。降英明简贵之重穷智术慧解之能。每至海霞歛空山月凝照。心与境寂道随悟深。自明者在乎周物。博施者期乎济众。居无何。裴公移典庐江寿春二牧。于其进修惟勤率化不坠。大历中圣恩溥洽。隶名于开元精舍。其时连率路公耹风景慕。以钟陵之壤巨镇奥区。政有易柱之弦。人同凑毂。禅宗戾止降祥则多顺而无违。居仅十祀。日临扶桑高山先照。云起肤寸大雨均沾。建中中有诏僧如所隶将归旧壤。元戎鲍公密留不遣。至戊辰岁举措如常。而请沐浴讫。俨然加趺归寂。享年八十。僧腊五十。先于建昌鄙山名石门。环以绝巘呀为洞壑。平坦在中幽偏自久。是谋薪火尘劫之会。非议冈阜地灵之吉。亚相观察使陇西李公。藩寄严厉素所钦承。于以率徒。依归缅怀助理。爰用营福道在观化情存饰终。辍诸侯之旌旗。资释子之幢盖。其时日变明悔人萃遐迩。楫覆水而为陆。炬通宵而成昼。山门子来财施如积。邑里僧供饭香普熏。自昔华严归真于嵩阳善导瘗塔于秦岭。礼视𪗋斩人倾国城。哀送之盛今则三之。初于林中经行座下开示。平等垂法不标于四科。安恬告尽刻期于二月。此明一终之先兆也。示疾云逝俾葬远山。凡百攀援愿留近郭。终遂穷僻式遵理命。此又明一晦迹之素诚也。将归灵龛。爰溯浅濑。人力未济舟行为迟。膏雨骤下于远空。穷溪遄变于深涉。此又明一通神之应感也。惟一知真在空无我于有。是二俱离。假一为乘示生死者人能作佛。辨邪正者魔亦似圣。现身不留于大士。负手俄萎于哲人。弟子智藏镐英崇泰等奉其丧纪。宪宗追谥曰大寂禅师。丹阳公包佶为碑纪述。权德舆为塔铭。今海昏县影堂存焉。又唐虔州西堂释智藏。姓廖氏。虔化人也。生有奇表。亲党异其伟器。八岁从师。道趣高邈随大寂移居龚公山后。谒径山国一禅师。与其谈论周旋。人皆改观。属元戎路嗣恭请大寂居府。藏乃回郡。得大寂付授纳袈裟。时亚相李公兼国相齐公映中郎裴公通皆倾心顺教。元和九年四月八日终。春秋八十。夏腊五十五。即迁于塔。谏议大夫韦绶。追问藏言行编入图经。太守李渤请旌表。至长庆元年谥大觉禅师云。
释怀海。闽人也。少离朽宅长游顿门。禀自天然不由激劝。闻大寂始化南康。操心依附。虚往实归果成宗匠。后檀信请居新吴界。有山峻极可千尺许。号百丈欤。海既居之禅客无远不至。堂室隘矣。且曰。吾行大乘法。岂宜以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邪。或曰。瑜伽论璎珞经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随乎。海曰。吾于大小乘中。博约折中设规务归于善焉。乃创意不循律制。别立禅居。初自达磨传法至六祖已来。得道眼者号长老。同西域道高腊长者呼须菩提也。然多居律寺中。唯别院异耳。又令不论高下尽入僧堂。堂中设长连床。施椸架挂搭道具。卧必斜枕床唇。谓之带刀睡。为其坐禅既久。略偃亚而已。朝参夕聚饮食随宜。示节俭也。行普请法示上下均力也。长老居方丈。同维摩之一室也。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表法超言象也。其诸制度与毗尼师一倍相翻。天下禅宗如风偃草。禅门独行由海之始也。以元和九年甲午岁正月十七日归寂。享年九十五矣。穆宗长庆元年。敕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焉。
系曰。自汉传法居处不分禅律。是以通禅达法者皆居一寺中。院有别耳。至乎百丈立制出意用方便。亦头陀之流也。矫枉从端乃简易之业也。所言自我作古。古故也。故事也。如立事克成则云自此始也。不成则云无自立辟。今海公作古。天下随之者益多而损少之故也谥海公为大智不其然乎。语曰。利不百不变格。将知变斯格厥利多矣。弥沙塞律有诸。虽非佛制诸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0—814
【介绍】:
唐定州鼓城人,字洪祚。赵居贞子。德宗贞元中为虔州刺史,拜安南都护,境内安然。居十年,以足疾还朝,拜国子祭酒。后安南骚乱,德宗诏昌问状。昌时年七十二而精健如少年,德宗奇之,复命为安南都护,南人相贺。宪宗时历镇岭南、荆南,户部、工部尚书。官终太子少保。卒谥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814
【介绍】:
唐僧。虔州人,俗姓廖。事马祖于临川。卒谥大觉禅师。谏议大夫韦绶曾辑藏之言行,编入《图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廖氏。虔化人。生有奇表。识者知其为伟器。八岁即从师薙染。及大寂移居龚公山。往依之。且为大寂。奉书于忠国师。国师问。汝师说什么法。藏从东过西立。国师云。只者个。更有。藏从西过东立。国师云。者个是马师底。仁者底作么生。藏云。早个呈似了也。又奉书于径山。属大寂受连率路嗣恭。延居府治。而授藏以衲袈裟。使众请益。僧问大寂。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寂云。汝去问取智藏。僧问藏。藏云。汝去问取海兄。僧问海。海云。我到者里却不会。僧举似寂。寂云。藏头白海头黑。藏住西堂后。有俗士问。天堂地狱是有否。佛法僧宝是有否。藏皆以有答之。士云。和尚错了也。藏云。汝曾见何等尊宿来。士云曾见径山。藏云。径山向汝道什么。士云。道一切总无。藏云汝有妻子否。士云有。藏云径山有妻否。士云无。藏云径山和尚道无则得。士礼谢。时相国齐公映。亚相李公兼尚书李公翔中郎裴公通皆礼敬。元和九年四月八日终。春秋八十。夏腊五十五。建塔葬全身。长庆初。追谥大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16
【介绍】:
唐河间鄚人,排行十一。德宗贞元二年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累迁监察御史。十九年,因谏宫市,贬临武令,与韩愈同时南行。后累迁京兆府司录参军。宪宗元和中,任凤翔陇右节度判官,改三原令,入为刑部员外郎,出为虔州刺史,改澧州刺史。官至河南令。能诗,与韩愈过从唱酬颇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6?—?
排行十一,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东北)。德宗贞元二年(786)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累迁监察御史。十九年因谏宫市贬临武令,累迁京兆府司录参军。宪宗元和二年(807)任凤翔陇右节度判官,四年改三原令,五年拜刑部员外郎。约于六年出为虔州刺史,改澧州刺史,河南令。卒于十一、十二年间。生平见韩愈《河南令张君墓志》。工诗,与韩愈过从唱酬甚密。《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荆南人,一说扶风人。登进士第。一说举进士不第。代宗大历中,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后又入湖南观察使崔瓘、桂管观察使李昌夔幕府。历辰、虔二州刺史。工诗,多感伤身世之作。又工书。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4?—800?
荆南(今湖北荆州)人。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次年东下至江陵,荆南节度使卫伯玉辟为从事。五年后十数年间,先后依附于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德宗建中三年(782)曾任侍御史。次年出为辰州刺史。贞元七年(791)前后为虔州刺史。晚年似曾任永州刺史。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三。今人傅璇琮有《戎昱考》、谭优学有《戎昱行年考》。戎昱诗风沉郁,多伤乱、述怀之作,胡震亨谓与杜甫相接(《唐音癸签》卷二六)。严羽称“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沧浪诗话》),则谓与聂夷中、杜荀鹤相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戎昱,生卒年不详,荆南(今湖北江陵)人,或云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曾佐颜真卿幕。宝应元年,经滑州、洛阳赴长安,遇王季友,同作《苦哉行》。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大历中,入湖南崔瓘幕,后又佐桂管李昌巙幕。建中中,返长安,供职御史台。贬为辰州刺史,后又官虔州刺史,贞元十三年左右在任,卒。有《戎昱集》五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