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廖匡图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虔州虔化人字赞禹
廖爽子。
仕楚。
善文辞,授江南观察判官
马希范时选为天策府学士
居数年,卒官。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其名又有作正图光图者,皆宋人避太祖赵匡胤讳改
字赞禹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人。
本为虔州豪族,后梁太祖时,钟章为虔州刺史,打击豪强,匡图等遂举族奔湖南
楚王马殷辟为江南观察判官
后楚开天策府,与李宏皋徐仲雅刘昭禹等人并为天策府十八学士
生平散见《五代史补》卷四、马令南唐书》卷二九、《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
匡图文学博赡,与李宏皋诸人俱以文藻知名。
辛文房称其诗“警策极多,必见高致”(《唐才子传》)。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廖氏家集》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录《廖匡图集》1卷,皆佚。
全唐诗》存诗4首及断句1联,《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廖凝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衡山人字熙绩
少隐居南岳,时登祝融峰顶,触思成诗,冠绝一时。
南唐李璟习其名,数聘之,初不赴诏,后出为彭泽,慕陶渊明为人,旋弃官归衡山
久之,复起为连州刺史,未几,复归山。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熙绩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人。
一说为廖匡图弟。
家为虔州豪族,后梁太祖时,钟章为虔州刺史,打击豪强,遂举族奔湖南,隐于衡岳
楚马希范时,尝任从事
楚亡,遂至金陵,任南唐水部员外郎
建昌,迁江州团练副使
曾为彭泽,后归衡山,复起为连州刺史,唯不知事在何时。
生平散见《五代史补》卷四、《诗话总龟》前集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
善吟讽,10岁即赋《咏棋》诗,为人所称。
又尝登祝融峰顶,触思成诗,一时诗人尽推服。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廖凝诗集》7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3首及断句6。
《全唐诗续拾》补断句7。
张翊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京兆人,自其父时居庐陵禾川。
善读书。
吴杨溥天祚间射策中第,授武骑尉
吴末受知于宋齐丘,为其府中从事
南唐开国后,擢虔州观察判官西昌
后因恃才褊躁,凌暴左右,被鸩卒。
翊文辞婉丽,长于碑版。
京兆人
武骑尉
后见知于宋齐邱。
授府中从事
南唐代吴。
虔州观察判官西昌
李赞华后唐 899 — 93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耶律倍 926年—937年
甘露 926年—936年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9—936 契丹主阿保机长子,本姓耶律氏,名倍小字突欲契丹刺部霞濑县人。
初立为皇太子,复为东丹王
父死,其弟为帝,赞华遂于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后唐
赐姓东丹,更名慕华,授怀化军节度、瑞、慎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二年复赐姓李,名赞华
义成昭信节度使
清泰三年(936)末帝遣人杀之于洛阳
后晋高祖追赠为燕王
辽兴宗谥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
生平见《新五代史》卷七二、卷七三,《辽史》本传,《资治通鉴》卷二七七至卷二八〇。
赞华好学,通阴阳,知音律,兼精技术。
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
善画本国人物,如《射骑》、《猎雪图》、《千鹿图》,皆入宋秘府
全唐诗》存诗1首。
杨筠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窦州人字叔茂号救贫先生
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
黄巢长安,乃断发入昆仑山,后至虔州
以地理术行于世。
卒于虔州
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三十六龙》等。
许圉师初唐 ? — 6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9 【介绍】: 安州安陆人
许绍子。
有才干,博涉艺文。
进士
高宗显庆中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龙朔中左相
因事劾罢,久之为相二州刺史,以宽治为州人颂美。
官至户部尚书
卒谥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9 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
许绍少子。
有器干,博涉艺文,擢进士第
太宗贞观时,为司勋员外郎,历考功郎中给事中
高宗显庆二年(657),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
三年,以修实录功封平恩县公
龙朔中,为左相,贬虔州刺史
乾封元年(666),转相州刺史
咸亨末年,入迁左丞上元二年(675)户部尚书
仪凤四年(679)卒,赠幽州都督谥曰简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八、卷九。
圉师为李白前妻许氏祖父。
曾预修《芳林要览》。
全唐诗》存诗1首。
主要活动
  • 进士
谢鹗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虔州南康人
唐末举进士
善为诗,有文名。
吴越
钱镠保大时,撰《朱行先墓志铭》,文章雅赡,一时推许。
诗人裴说选其诗六十余篇,结集行世。
里爵未详。
观文中有幸同王事一语,盖亦当时寮属也。
南康人
唐末举进士
吴越武肃王
主要活动
  • 唐末,进士
孙岘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虔州南康人字文山
南唐郎中
李璟时虔州节度使信王李景逿辟为掌书记
遏有失,常苦言规正。
又与徐铉交好深至,历二纪有余。
卒后,逿厚恤其孤。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文山南康(今江西赣州)人。
南唐,官郎中
元宗时信王李景逖虔州节度使,辟为掌书记
景逖有失,常苦言规正,为景逖所礼重。
卒后,景逖厚恤其孤,每言及必流涕。
徐铉为至交,卒后,南康,吊慰其家。
生平事迹见马令《南唐书》卷七及陆游南唐书》卷一六《李景逖传》、徐铉文彧少卿文山郎中交好深至,二纪已余。
睽别数年,二子长逝。
奉使岭表,途次南康,吊孙氏之孤于其家》诗。
全唐诗》存诗1首。
梁藻南唐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汀州长汀人字仲章
强学多识,屡举进士不第,杜门自适,工于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仲华长汀(今属福建)人,南唐总殿前步军梁晖子。
性乐萧散,应袭父任而不就。
著有《处士集》若干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宋诗
梁藻字仲华章贡(今江西赣州)人。
伯父泰,仕南唐筠州刺史
父晖,总殿前步军。
性萧散,父任不就,三举礼部未成名,杜门自适。
有诗一编曰《梁处士集》,已佚。
事见《永乐大典》卷七八九四引《临汀志》。
钟绍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虔州赣人字可大
钟繇十世孙。
以擅长书法直凤阁
武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及诸宫殿门榜,皆绍京所题。
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
玄宗讨韦氏,进中书令封越国公
后坐事削爵贬官。
少詹事
卒年八十余。
朱崇庆唐 660 — 7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0—725 【介绍】: 吴郡钱塘人,字绍隆
初补绵州西昌丞。
上书陈政事,擢监察御史里行,累迁殿中侍御史
洛州汜水,转宋州司马,迁汴二州长史,历均、通二州刺史,擢洪州都督江西按察使,贬虔二州刺史,官终湖州刺史
僧如敏后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后唐时僧,闽人
为人宽绰纯笃,无故寡言。
韶州灵树院。
南汉刘氏每迎召入请问,所占皆验。
号为知圣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闽人也。
始得心法于安禅师
及刘氏据番禺
每迎入府供养。
有所询访。
谓之乞愿。
亦无所顾忌。
辄随事占对。
后皆奇中。
因署号知圣大师所居灵树院。
岩谷尤深。
窅丈室燕坐。
悉屏绝童仆。
独一净人侍侧。
呼之为所由。
一日登山。
遽麾使去。
净人因蔽草中窥之。
没入地。
久之乃复出。
净人竟前问所往。
徐曰。
吾与山王有故。
邀吾闲谈耳。
且戒之。
曰。
所由勿泄吾迹于外。
有僧问云。
如何是佛法至理。
展两手。
云如何是和尚家风。
云千年田八百主。
云学人不会。
云。
即当屋舍没人脩。
问云。
如何是西来意。
云。
童子莫徭儿。
云乞师指示。
云。
汝从虔州来。
问云。
是什么得恁么难会。
云。
火官头上风车子。
有尼送瓷钵。
托起云。
者个出在什么处。
尼云。
定州朴破。
尼罔措。
问和尚年多少。
云。
今日生。
明日死。
问和尚生缘何处。
云。
日出东。
月落西。
广主将兴兵。
欲诀臧否于
知之乃封一函子。
知事云。
王来则出此开之。
竟化去。
及广主至。
知事曰。
和尚疾时。
何不见报耶。
对曰。
和尚未尝有疾。
于是出其函。
得一帖子。
于内书云。
人天眼目。
堂中上座。
主因召第一座文偃
开堂说法。
以绍其化。
兵亦遂寝。
且塔其全身于山中。
葬费皆出王府。
释如敏
闽人也。
始见安禅师
遂盛化岭外。
诚多异迹。
其为人也宽绰纯笃无故寡言。
深悯迷愚率行激劝。
刘氏偏霸番禺
每迎召入请问多逆知其来。
验同合契。
广主奕世奉以周旋时时礼见。
有疑不决直往询访。
亦无嫌忌启发口占然皆准的时谓之为乞愿。
乃私署为知圣大师
以一苦行为侍者
颇副心意。
呼之曰所由也。
一日随登山脊间。
却之潜令下山。
回顾见入地焉。
苦行隐草中覆其形。
久伺之乃出往迎之。
问曰师焉往乎曰吾与山王有旧。
邀命言话来如是。
时或亡者乃穴地而出。
严诫之曰。
所由无宜外说泄吾闲务。
后终于住院。
全身不散。
丧塔官供。
今号灵树禅师真身塔是欤。
系曰。
灵树如遇大安。
必寿腊绵长。
出人常限。
疑此亦所闻异辞矣。
僧义忠武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潞州襄垣人
俗姓尹
有奇操,通经论。
京兆大慈恩寺,末年归,年七十二卒。
有《成唯识论纂要》、《成唯识论钞》、《法华经钞》、《无垢称经钞》。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生潞之襄垣尹氏。
甫九岁。
即依淄州沼阇梨出家。
使诵涅槃大经。
未几而习复。
无小脱误。
时年十三矣。
年二十受具足戒。
深研四分律。
旁通十二门论。
且为众开演。
谓之曰。
蹄涔之水。
恶足以容吞舟之鱼。
慈恩基师方有声海宇。
遂相与𢹂持而就学焉。
阅五年。
而受法华无垢称等经。
百法因明俱舍成实唯识等论。
高座屡登。
长筵每展。
于是著成唯识纂要。
成唯识论钞。
法华经钞。
无垢称钞。
百法论疏。
平常必向西北方。
行坐冥心。
兜率内院以祈往生。
一日晨兴澡漱讫。
望空拜如有所祷。
顷之跏趺命诸子。
教戒忽异香充庭。
光影烛室。
合掌仰瞩曰。
秽弱比丘
何烦大圣。
躬至接引。
遂逝。
时年七十二。
释义忠
姓尹氏
潞府襄垣人也。
年始九岁宿殖之性志愿出家。
淄州沼阇梨为师。
若凤巢中之生鹓雏也。
少秉奇操慧解不伦。
授与大涅槃经。
时十三岁矣相次诵彻四十卷。
众皆惊骇。
号空门奇童也
二十登戒学四分律义理淹通。
旁习十二门论。
二本即当讲演。
师知是千里之骏。
学恐失时。
闻长安基师新造疏章门生填委声振天下。
乃师资相将同就基之讲肆。
未极五年。
又通二经五论。
则法华无垢称及百法因明俱舍成唯识唯识道等也。
由兹开奖弟子繁多。
讲树别茂于枝修。
义门旁开于关窍。
乃著成唯识论纂要。
成唯识论钞三十卷。
法华经钞二十卷。
无垢称经钞二十卷。
百法论疏。
最为要当。
移解二无我归后。
是以掩慈恩之繁。
于今盛行勿过本。
所谓列群玉贯众花。
王装琼树之林。
花缀蜀机之锦。
辈流首伏声彩悠飏。
况基师正照于太阳。
也旁衔于龙烛。
四方美誉千里归心者不可胜算矣。
传持靡怠。
仅五十馀年。
计讲诸教七十许遍。
至年七十二。
忽起怀土之心。
归于昭义
示同初夏诵戒行道。
每一坐时。
面向西北。
仰视兜率天宫
冥心内院。
愿舍寿时得见天主。
永离凡浊终得转依。
一日晨兴澡洗讫。
整肃容仪望空礼拜。
如有哀告之状。
少顷结加趺坐。
嘱付流通教法之意毕。
忽异香满室彩云垂空。
合掌仰视曰。
秽弱比丘何烦大圣躬来引接
言尽而化。
乡人道俗建塔供养。
全身不坏。
至今河东乡里高冈存焉。
袁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襄州襄阳人排行第三
玄宗开元十四年,官左拾遗
后贬为赣县
能诗,与孟浩然储光羲友善。
二人称其为才子,并贻诗伤其远谪。
后不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排行三
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官左拾遗
十六年被贬为赣县
孟浩然有《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储光羲有《贻袁三拾遗谪作》诗,均呼其为“才子”,伤其远谪。
生平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四、《唐诗纪事》卷二〇。
全唐诗》存诗2首。
李景逖五代 937 — 9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7—968 【介绍】: 五代时徐州人字宣远小名仁寿
南唐国君李昪子。
李璟嗣位,封保宁王,徙封信王
出为百胜军节度使,简易节俭,虔民安之。
不信佛,专以六经、名教为事。
李煜立进封江王,拜侍中
虔州十一年。
卒谥昭顺
綦毋潜盛唐 692 — 7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2—约749 【介绍】: 虔州人,一说荆南人字孝通
玄宗开元十四年进士及第,授宜寿,迁右拾遗,入集贤院待制,复授校书,官终著作郎
工诗,其诗善写方外之情。
后弃官归隐江东别业,王维有诗送之。
有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2?—755? 字孝通,一作季通
排行三
荆南(今湖北荆州)人,一说为虔州(今江西赣州)人。
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进士第历官宜寿县集贤院待制校书郎右拾遗著作郎
以名位不达,挂冠归隐。
曾与张九龄王维李颀储光羲卢象韦应物等交游酬唱。
生平散见《元和姓纂》卷二、《新唐书·艺文志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二。
其诗工于描绘幽寂之景,抒写方外之情,殷璠评为“举体清秀,萧萧跨俗”(《河岳英灵集》)。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綦毋潜(692?
-755?
),字孝通庋州(今江西赣县)人。
开元十四年(726)进士第,授宜寿
入为集贤院待制,为校书郎
天宝初,弃官归乡。
复入为右拾遗天宝末,为著作郎
寻卒。
潜与张九龄储光羲卢象韦应物友善,与李颀王维唱酬尤多。
有《綦毋潜诗》一卷。
全唐诗》编为一卷。
作品评论
王维《别綦毋潜》
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休。
潜诗屹崒峭倩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
至如“覆山殿冷”,不可多得;又“塔影清汉,钟声和白云”,历代未有。
荆南分野,数百年来。
独秀斯人。
綦毋拾遗诗,举体清秀,萧萧跨俗。
桑门之说,于己独能。
至如“覆山殿冷”,不可多得;又如"钟声和白云”,历代少有。
借使若人加气质,减雕饰,则高视三百年以外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潜诗摘其隽句,觉花影零乱。
《载酒园诗话又编》
綦毋潜似觉风气稍别,如“石路在峰心”,非诸公所能道,大似王昌龄句法。
《诗学渊源》
诗中近体,间入齐梁,清雅峻洁,绝类晋宋人语。
盛唐以后拟齐梁者,当以此为最。
主要活动
  • 726年,进士
李丹唐 ? — 7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3 【介绍】: 赵郡人字叔南
元德秀弟子。
玄宗天宝中,历监察御史,后官至户部郎中
肃宗乾元元年,官衢州刺史
宝应中,为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浙西观察使
字叔南
天宝朝官侍御史
出为虔州刺史
李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天宝四载(745)进士及第,官京兆府兵曹参军
至德元载(756)工部员外郎,转水部郎中,官终眉州刺史
天宝末尝任宋州刺史李岑非同一人。
生平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贾至《授李岑工部员外郎制》、梁肃虔州刺史李公墓志铭》。
与子李舟皆善诗,有名当世,杜甫赞曰:“李舟名父子,清峻流辈伯。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全唐诗》存诗1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玄宗天宝中曾任宋州刺史
全唐诗》存诗2首。
与官终眉州刺史李岑非一人。
主要活动
  • 745年,进士
僧道一唐 709 — 7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88 【介绍】: 唐僧。
汉州什邡人俗姓马,世称“马祖”。
曾于江西传扬禅学,又称“江西马祖”。
幼出家,习经律。
怀让禅师学漕溪禅法,密授心印。
代宗大历中,居豫章开元寺,聚徒说法,禅宗至此大盛。
所传宗旨,时称“洪州宗”。
卒谥大寂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汉州什邡之马氏。
生而凝重。
虎视牛行。
舌过鼻准。
文成大字。
稚岁事资州唐公落发。
渝州圆公受具。
久之闻衡岳让禅师曹溪六祖之的指。
于是出岷峨玉垒之深阻。
诣灵贞篁之幽寂。
一造让公泯然无间。
遂栖迟于临川南康龚公二山。
先是其地皆魑魅所居。
人莫敢近。
近辄灾衅立至。
一之来见。
若紫衣玄冠者。
致礼于前。
愿施此地为道场。
自尔犷鸷就驯。
愎悍从化
太守河东裴公尤敬信。
大历中
裴公移牧庐江寿春
一亦隶名开元精舍。
连帅路公以钟陵钜镇。
宜得道德之士。
以利益四众故。
延奉勤至。
而坐阅十年
建中初
天下僧尼。
悉归旧壤。
连帅鲍公又留不遣。
天下学者至。
率以祖称之。
而心宗之传益盛。
噫伟矣。
示众云。
汝等诸人。
各信自心是佛。
夫求法者。
应无所求。
心外无别佛。
佛外无别心。
不取善。
不舍恶。
净秽两边。
俱莫依怙。
达罪性空。
念念不可得。
无自性故。
僧问云。
和尚为什么。
说即心即佛。
答云。
为止小儿啼。
问云。
止后如何。
答云。
非心非佛。
问二种人外如何指示。
答向伊道。
不是物。
一日上堂。
良久。
百丈收却面前席。
一便下座。
岁戊戌
无疾沐浴而终。
寿八十。
腊五十。
塔全身于石门
宪庙追谥大寂
丹阳公包吉建塔立碑。
权德舆撰铭。
释道一
姓马氏
汉州人也华以喻性不植于高原。
浪以辩识发明于溟海。
生而凝重虎视牛行。
舌过鼻准足文大字。
根尘虽同于法体。
相表特异于幻形。
既云在凡之境。
亦应随机之教。
年方稚孺厌视尘躅脱落爱取。
游步恬旷。
削发于资州唐和尚
受具于渝州律师示威仪之旨晓开制之端。
浣衣锻金观门都错。
大龙香象羁绊则难。
权变无方机缘有待 闻衡岳让禅师曹溪六祖之前后也。
于是出岷峨玉垒之深阻。
诣灵贞篁之幽寂。
一见让公
泯然无际顿门不俟于三请。
作者是齐于七人。
以为法离文字犹传蠹露。
圣无方所亦寄清源
遂于临川南康龚公二山。
所游无滞随摄而化。
先是此峰岫间魑魅丛居。
人莫敢近。
犯之者炎衅立生。
当一宴息于是。
有神衣紫玄冠致礼言。
舍此地为清净梵场。
语终不见。
自尔猛鸷毒螫变心驯扰。
沓贪背僧即事廉让。
郡守河东裴公家奉正信躬勤咨禀。
降英明简贵之重穷智术慧解之能。
每至海霞歛空山月凝照。
心与境寂道随悟深。
自明者在乎周物。
博施者期乎济众
居无何。
裴公移典庐江寿春二牧。
于其进修惟勤率化不坠。
大历中圣恩溥洽。
隶名于开元精舍。
其时连率路公耹风景慕。
钟陵之壤巨镇奥区。
政有易柱之弦。
人同凑毂。
禅宗戾止降祥则多顺而无违。
居仅十祀。
日临扶桑高山先照。
云起肤寸大雨均沾。
建中中有诏僧如所隶将归旧壤。
元戎鲍公密留不遣。
至戊辰岁举措如常。
而请沐浴讫。
俨然加趺归寂
享年八十。
僧腊五十。
先于建昌鄙山名石门
环以绝巘呀为洞壑。
平坦在中幽偏自久。
是谋薪火尘劫之会。
非议冈阜地灵之吉。
亚相观察使陇西李公。
藩寄严厉素所钦承。
于以率徒。
依归缅怀助理。
爰用营福道在观化情存饰终。
辍诸侯之旌旗。
资释子之幢盖。
其时日变明悔人萃遐迩。
楫覆水而为陆。
炬通宵而成昼。
山门子来财施如积。
邑里僧供饭香普熏。
自昔华严归真于嵩阳善导瘗塔于秦岭
礼视𪗋斩人倾国城。
哀送之盛今则三之。
初于林中经行座下开示。
平等垂法不标于四科。
安恬告尽刻期于二月
此明一终之先兆也。
示疾云逝俾葬远山。
凡百攀援愿留近郭。
终遂穷僻式遵理命。
此又明一晦迹之素诚也。
将归灵龛。
爰溯浅濑。
人力未济舟行为迟。
膏雨骤下于远空。
穷溪遄变于深涉。
此又明一通神之应感也。
惟一知真在空无我于有。
是二俱离。
假一为乘示生死者人能作佛。
辨邪正者魔亦似圣。
现身不留于大士。
负手俄萎于哲人。
弟子智藏镐英崇泰等奉其丧纪。
宪宗追谥曰大寂禅师
丹阳公包佶为碑纪述。
权德舆为塔铭。
海昏县影堂存焉。
虔州西堂释智藏
姓廖氏
虔化人也。
生有奇表。
亲党异其伟器。
八岁从师。
道趣高邈随大寂移居龚公山后。
径山国一禅师
与其谈论周旋。
人皆改观。
属元戎路嗣恭大寂居府。
乃回郡。
大寂付授纳袈裟。
亚相李公兼国相齐公映中郎裴公通皆倾心顺教。
元和九年四月八日终。
春秋八十。
腊五十五。
即迁于塔。
谏议大夫韦绶
追问藏言行编入图经。
太守李渤请旌表。
至长庆元年谥大觉禅师云
僧怀海唐 720 — 8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814 【介绍】: 唐僧。
福州长乐人
俗姓王
师事马祖道一
后居洪州百丈山,世称百丈禅师
以禅宗与律宗习相异,创设禅院,制定《禅门规式》,后称《百丈清规》,以励禅僧戒行。
卒谥大智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闽人也。
丱岁离尘。
三学该练。
马祖阐化南康
乃倾心依附。
与西堂智藏
同号入室。
一夕侍祖玩月次。
祖云。
正恁么时如何。
藏云正好供养。
云正好脩行。
祖云经入禅归海。
祖一日上堂。
大众云集。
乃捲却礼拜席。
祖便下座。
间它往。
乍归诣祖。
祖于禅床角。
取拂子示之。
云只这个。
更别有在。
祖放拂子旧处云。
你已后将什么为人。
却取拂子。
祖云只这个更别有。
以拂子挂旧处侍立。
祖振威一喝。
及出世洪之新吴百丈山。
参玄之宾麇至。
沩山祐黄檗运
尤杰出。
谓之曰。
佛法不是小事。
老僧马大师一喝。
直得三日耳聋。
黄檗不觉吐舌。
曰某甲虽不识马祖
要且今日得亲见马祖
云汝已后莫嗣马祖去。
檗云。
不嗣马祖
云作么不嗣马祖
檗云丧我儿孙。
云如是如是。
每曰。
吾行大乘法。
岂宜以诸部阿笈摩教。
为轨范耶。
或曰。
瑜伽论璎珞经。
是大乘律。
盍亦从旃。
曰。
吾于大小乘中。
而博约折中之。
务归于善焉尔。
其制谓。
于一寺之中。
为法堂僧堂方丈而已。
法堂所以说法也。
僧堂中。
设长连床。
施椸架。
凡同住者。
不论高下。
咸在挂搭道具于椸架上。
坐长连床。
昼夜不息。
倦则斜枕床唇偃仰。
谓之带刀卧。
使不安于寝寐也。
长老特居方丈。
以示道德之尊。
有力役则行普请法。
以均其劳苦。
天下禅宗便之。
皆循守不敢废至今。
元和九年甲午正月十七日示寂。
寿九十五。
长庆元年
谥大智禅师
塔曰大宝胜轮。
释怀海
闽人也。
少离朽宅长游顿门。
禀自天然不由激劝。
大寂始化南康
操心依附。
虚往实归果成宗匠。
后檀信请居新吴界。
有山峻极可千尺许。
号百丈欤
既居之禅客无远不至。
堂室隘矣。
且曰。
吾行大乘法。
岂宜以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邪。
或曰。
瑜伽论璎珞经是大乘戒律。
胡不依随乎。
曰。
吾于大小乘中。
博约折中设规务归于善焉。
乃创意不循律制。
别立禅居。
初自达磨传法至六祖已来。
得道眼者号长老
西域道高腊长者呼须菩提也。
然多居律寺中。
唯别院异耳。
又令不论高下尽入僧堂。
堂中设长连床。
施椸架挂搭道具。
卧必斜枕床唇。
谓之带刀睡。
为其坐禅既久。
略偃亚而已。
朝参夕聚饮食随宜。
示节俭也。
行普请法示上下均力也。
长老居方丈。
维摩之一室也。
不立佛殿唯树法堂。
法超言象也。
其诸制度与毗尼师一倍相翻。
天下禅宗如风偃草。
禅门独行由之始也。
元和九年甲午岁正月十七日归寂
享年九十五矣。
穆宗长庆元年
敕谥大智禅师
塔曰大宝胜轮焉。
系曰。
自汉传法居处不分禅律。
是以通禅达法者皆居一寺中。
院有别耳。
至乎百丈立制出意用方便。
亦头陀之流也。
矫枉从端乃简易之业也。
所言自我作古。
古故也。
故事也。
如立事克成则云自此始也。
不成则云无自立辟。
海公作古。
天下随之者益多而损少之故也谥海公为大智不其然乎。
语曰。
利不百不变格。
将知变斯格厥利多矣。
弥沙塞律有诸。
虽非佛制诸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