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刘弘昌五代 ? — 9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 【介绍】: 五代时上蔡人,一说原籍彭城,迁居泉州
南汉国君刘䶮第五子。
封越王
为人孝谨,有智识,怜爱之,欲立为太子,未果。
及兄刘玢嗣位,骄淫失德,弘昌屡谏不听,而已为刘思潮等所杀。
弘昌乃迎兄刘晟立之,以功加太尉,兼中书令,诸道兵马都元帅知政事
未几,谋尽诛诸弟,以弘昌贤而得众,尤忌之,使人杀之,而以盗杀闻。
刘弘弼五代 ? — 9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 【介绍】: 五代时上蔡人,一说原籍彭城,迁居泉州
南汉国君刘䶮第六子。
封齐王
刘晟即位,出为建武节度使
及弟刘弘杲得罪,弘弼以自居大镇,恐罹不测之祸,请束身入朝,许之。
未几,命幽于私第。
后与刘弘炜、刘弘简、刘弘建、刘弘济刘弘照、刘弘益同日被杀。
审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次都
泉州刺史检校司徒
喜儒术,精通《尚书》、《春秋》。
善吏治,流民还者假牛犁,兴完庐舍。
中原乱,公卿多依之,审邦遣子延彬作招贤院以礼之。
刘䶮南汉 889 — 9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42 【介绍】: 五代时南汉创建者,上蔡人,一说祖籍彭城,迁居泉州
初名岩又名陟
刘隐弟。
清海军袭封南海王
后梁末帝贞明三年称帝,国号大越,建都广州
次年改国号汉,史称南汉
改名龚,又改,取《易经》“飞龙在天”之义。
阉人,好酷刑,务奢侈。
在位三十二年。
庙号高祖
僧行修吴越 ? — 9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吴越僧。
泉州人俗姓陈号法真
两耳垂肩。
吴越钱镠宝大元年杭州法相院,依石为室,禅定其中。
乾祐初,跏趺而化。
赐号宗慧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泉州陈氏。
少依北岩院。
课习经律。
年十三乃落发。
往受具于长乐府戒坛
年十八。
即造雪峰
存禅师
扣激心法。
随众请益。
未有趋向。
方将辞两浙
指其耳曰。
轮郭幸长。
垂珰犹短。
吾为汝伸之。
异日庶几使人睹相发心。
于是为举手拽之者三即过肩。
后唐天成二年
钱唐倾城瞻礼檀。
施填委。
因卜西关高峰下。
考室以居。
俄成大院。
然脩不事举唱。
但终日危坐如木偶。
或问宗门事。
但一笑而已。
出则士女哗逐。
戏牵耳于颐下。
交结之。
时号长耳相和尚
乾祐三年十一月示疾。
明年三月中夜坐终。
檀越门人以髹为永久计。
久之复见梦于刺史陈荣曰。
吾床坐未完。
且而视之。
则床坐果不髹
趣命工。
师名行修
号法真
泉南陈氏。
家本豪右。
尚儒学。
师独存心清净。
不乐处俗。
十三出家。
遍参诸方。
得法于雪峰禅师存公。
师生有异相。
耳垂至肩。
上过于顶。
下可结颐。
时号长耳和尚
后唐天成二年
天台国清寒岩游钱塘
吴越国王待以宾礼。
南山法相院。
平昔常募人作福。
问和尚募人作福。
未审有何形段。
师曰。
能遮百丑。
乾祐四年仲冬二日
钱氏以诞辰饭僧。
永明
此会有圣僧否。
永明曰。
耳和尚乃定光如来化身也。
既而永明预戒侍者曰。
长耳或来。
但云我寝矣。
师诣永明
侍者依戒告之。
师取永明革履覆之而返。
翌日坐逝。
门人漆其全身。
至今存焉。
崇宁二年赐谥崇慧大师
赞曰。
佛为群生  悲愿叵量  应身衍福  为世津梁 现大人相  双耳悬珰  永明有语  是佛定光
释行脩
俗姓陈
泉州人也。
少投北岩院出家。
小心受课诵念克勤。
十三削发。
长乐府戒坛受上品律仪。
年始十八参雪峰山存禅师
随众请问。
未知诠旨。
师言入浙去。
曰。
与汝理定容仪。
令彼二人睹相发心。
遂指其耳曰。
轮郭幸长垂珰犹短。
吾为汝伸之。
双手平曳登即及肩。
如是者三。
自此长垂见者举目。
后唐天成二年丁亥岁入浙中。
倾城瞻望檀施纷纷。
遂构室于西关高峰。
为其宴息。
后郁成大院。
别无举唱默默而坐。
人问唯笑而止。
士女牵其耳交结于颐下。
人号长耳和尚
乾祐三年庚戌岁十一月示疾。
动用如平时。
以三月中夜坐终。
檀越弟子以漆布。
今亦焉后寄梦睦州刺史陈荣曰。
吾坐下未完。
之元不漆布。
重加工焉。
王延彬五代 ? — 9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光州固始人
王审邦子。
多艺,工诗歌;通禅理,性豪华。
仕闽。
为平卢节度使,知泉州军事,累官检校太尉
泉州历二十六年,吏民安之。
后渐骄纵,密遣使贡于后梁,求为泉州节度使,事觉,黜归私第。
卒,赠云州节度使侍中,葬云台山人谓之“云台侍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生于泉州(今属福建)
天祐初,为平卢节度使权知泉州军州事
后梁开平三年(909),转右仆射,又转司空,加云麾将军
乾化二年(912),授特进阶,进封开国伯
五年权知泉州刺史
治理有方,吏民得安,谓之“招宝侍郎”。
后渐骄纵,遣使于梁求泉州节镇
贞明六年(920),事觉,为闽王黜归私第。
卒葬云台山人称之“云台侍中”。
事迹见《资治通鉴》卷二七一、《十国春秋》卷九四。
延彬多才艺,工诗歌,亦颇通禅理。
韩偓崔道融、杨赞图等避乱入延彬奉父审邽命作招贤院以礼遇之,诸人赖此以免祸。
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诗续拾》补1首又2句。
刘弘邈五代 ? — 9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4 【介绍】: 五代时上蔡人,一说原籍彭城,迁居泉州
南汉国君刘䶮第十二子。
封高王
刘晟嗣立,出为雄武节度使,镇邕州
弘邈以兄刘弘弼刘弘泽相继死,固辞,求宿卫,不许。
弘邈素柔懦,无所短长。
至镇时委政僚佐,日饮酒祷鬼神以为常。
或上书诬其谋作乱,甘泉宫使林延遇赐鸩杀之。
刘乙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泉州人字子真
仕闽。
王昶时凤阁舍人
晋使卢损来聘,使劳之。
已而弃官隐凤山,与詹敦仁为友。
工诗。
尝乘醉与人争妓,既醒渐悔,因集书籍中所载古人因酒致失者,题曰《百悔经》。
自后不饮,至于终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子真泉州(今属福建)人。
仕闽,王昶通文时中书舍人,不久弃官,隐居安溪凤髻山。
詹敦仁为友,敦仁有《遣子访刘乙》诗。
尝乘醉与人争妓,既醒惭悔,集书籍中因酒致失者,编为《百悔经》以自警,自此终身不饮酒。
生平散见马令南唐书》卷二八、《新五代史》卷六八、《十国春秋》本传。
陈振孙谓其诗“怪而不律,亦不工”(《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刘乙集》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3首及断句1联。
王审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光州固始人字次都
王潮弟。
初授泉州刺史,加工部尚书,累迁检校户部尚书
为人喜儒术,通《》、《春秋》,善吏治。
时中原动乱,审邽遣子作招贤院礼士,贤士避难江南者皆赖以免祸。
卒谥武肃
王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用辅晋江(今属福建)人。
好为文讥刺当世,以致累举不第。
著《济状》1篇,代清济责浊河之污溷,时人称奇。
今不存。
又著《无题诗》50首,《吟窗杂录》卷二九录1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事迹又见何乔远《闽书》。
宁化九龙进士闽国
全唐诗续补遗
安济庙,在清流县梦溪洞口,即九龙阳数潜灵王也。
唐有之,莫详创始封爵之由。
庙前有滩险甚,往来之舟非祷于祠下不敢行。
宋朝赐今额。
嘉祐中枢密直学士蔡公襄泉州,有布衣上谒,自称宁化九龙进士
公与坐,莫测其为神。
及送之庭除,忽不见,始异之。
取刺而观,于中得诗五十六字,寻加访问。
明年,递诗于庙,尸祝不虔,失其真迹。
大观间县尉张龟龄尝序其事。
今林木森阴,观者必敬。
诗云云。
末题闽通文二年四月封明威校尉永隆二年正月封兴瑞将军九月封阳数潜灵王
余廷英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福州侯官人
仕闽。
王延羲时累官同平章事
永隆四年,出为泉州刺史
尝矫诏掠取良家子,事发,遣御史按之。
廷英延羲李后钱万缗,得遣归泉州
未几,复为相。
留从效五代至宋初 906 — 9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6—962 【介绍】: 五代宋初泉州永春人
出自寒门,幼孤,事母兄以孝悌闻。
颇知书,好兵法。
后晋时泉州指挥使,结众袭杀刺史黄绍颇,迎立闽王亲族王继勋主持州府。
闽国亡,劫持王继勋南唐,自领、泉二州留后
南唐泉州清源军,授从效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
在郡能知人疾苦,以勤俭养民为务。
后周世宗淮南从效通使于周。
宋初,向宋廷上表称藩,贡奉不绝。
从效
泉州永春人
初为散指挥使
击败朱文进之党。
遂自领漳泉二州留后
南唐泉州清源军。
从效节度使漳泉等州观察使
未几加同平章事侍中中书令
封鄂国公
进封晋江王
后遣使贡南唐
又入贡于宋。
未至卒。
年五十七。
南唐太尉灵州大都督
董思安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莆田人
仕闽。
身长九尺,勇冠一时。
王忠顺友善,朱文进既杀王羲,署其党黄绍颇泉州刺史思安因与忠顺谋杀绍颇,迎王延政从子王继勋军府事。
南唐兵攻建州急,思安将兵赴难。
战数不利,或劝之去,不可。
众感其诚,无有叛者。
城陷,思安全军归泉州
南唐以为漳州刺史
后为副使刘从愿鸩杀。
僧道溥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福州福唐人俗姓郑
出家于宝林院。
雪峰义存
泉州刺史王延彬迎住五峰,奏赐号弘教大师
后住泉州龙山世称睡龙和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郑福州福唐(今福建福清)人。
五代闽时禅僧
出家于宝林院。
雪峰义存
泉州刺史王延彬迎之住五峰,奏赐号弘教大师
后住泉州龙山世称睡龙和尚
祖堂集》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九有传,并录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僧省僜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泉州仙游人
俗姓阮
初于本州出家,历参众禅师,未契机缘,终嗣保福从展
寻往游吴越,归住泉州招庆寺,世称福先招庆和尚
郡守所礼,赐号净修禅师
曾为《祖堂集》撰序,又撰《泉州新佛新著诸师颂》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省澄文僜
俗姓阮泉州仙游(今福建仙游)人。
初于本州出家。
历参众禅师,皆未契机缘,终嗣保福从展
寻往游吴越,归住泉州招庆寺,世称福先招庆和尚
郡守所礼,赐号净修禅师
卒年不详。
祖堂集》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二有传。
二书存其诗偈7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颜仁郁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泉州人
闽王王审知归德场长
时土荒民散,仁郁抚之,三年而民用足。
有诗百篇,宛转回曲,历尽人情,时号“颜长官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文杰泉州(今属福建)人。
五代时仕闽为归德场长,有政绩。
生平见《十国春秋》本传。
仁郁工诗,有诗百篇,号《颜长官诗》。
其《农家》诗“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未识农家苦,敢道田中谷自生”,颇能体恤农家艰辛。
据传其诗“宛转回曲,历尽人情,邑人途歌巷唱之”。
(《十国春秋》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
僧恒景初唐 634 — 7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4—712 【介绍】: 唐僧。
当阳人俗姓文
荆州覆舟山玉泉寺
武则天中宗时三被诏入内供养,为受戒师。
景龙间乞归山,敕允其请诏中书门下于林光宫观内道场设斋。
有《顺了义论》、《摄正法论》、《佛性》。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当阳文氏。
贞观二十二年
恩泽出家。
初依文纲律师
研究毗尼。
后于覆舟山泉南十里所。
别立精舍。
隆兴追智者弹师故迹。
修习止观法门。
则天称制中宗纂历三被诏入内供养。
尊以师礼。
从受戒法。
景龙三年诏许归山。
先尝追召天下义行高僧
二十馀人。
常于内殿修福。
至是散齐。
仍诏中书门下
及诸学士等。
于林光殿。
上亲赋诗。
中书令李峤
中书舍人李乂等。
皆应制和。
江陵道玄奘亦以还乡。
承御赐则其荣于衣锦昼行多矣。
著顺多义论二卷。
摄正法论七卷。
佛性二卷。
先天元年。
九月二十五日卒。
春秋七十九。
弟子奉葬于所住寺之西原
释恒景
姓文氏
当阳人也。
贞观二十二年敕度听习三藏。
一闻能诵如说而行。
初就文纲律师隶业毗尼。
后入覆舟山玉泉寺
智者禅师习止观门。
于寺之南十里别立精舍。
号龙兴是也
天后中宗朝。
三被诏入内供养为受戒师。
景龙三年奏乞归山。
敕允其请。
中书门下学士
于林光宫观内道场设斋。
先时追召天下高僧兼义行者二十馀人。
常于内殿修福。
至是散斋。
仍送道俊玄奘各还故乡。
帝亲赋诗。
学士应和。
中书令李峤中书舍人李乂等数人。
时景等捧诗振锡而行。
天下荣之。
撰顺了义论二卷摄正法论七卷佛性二卷。
学其宗者如渴之受浆。
至先天元年九月二十五日卒于所住寺。
春秋七十九。
弟子奉葬于寺之西原也。
系曰。
江陵玄奘三藏法师
形影相接相去几何然其名同实异。
亦犹蔺相如得强秦之所畏。
相如杨雄之追慕。
然则各有所长短亦可见也。
释玄应五代 910 — 97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0—975 俗姓吴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
五代闽中禅僧
幼出家,后至福州,嗣白龙道希
归住泉州清溪,又移青阳山20余年。
开宝三年(970)漳州刺史陈文颢请住漳州报劬院。
景德传灯录》卷二四有传,并收其诗偈1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玄应(九一○~九七五)俗姓吴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漳州报劬院,称玄应定慧禅师
太祖紫衣师号。
开宝八年卒,年六十六。
 《景德传灯录》卷二四有传。
王继勋闽国 912 — 9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闽国国君王审知从孙。
侍中,领泉州刺史
后纳款于南唐,且致书南唐威武节度使李弘义修好。
弘义以泉州故隶威武军,怒其抗礼,遣兵相攻。
留从效都指挥使,蓄异志,乃胁迫继勋归第,代领州事。
遂破李弘义军,表闻于南唐
南唐继勋金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2—956 字绍元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
闽王审知族孙。
后晋开运元年(944),为泉州刺史
二年,归降南唐,拜侍中
中主保大五年(947),为池州刺史
十四年卒,谥敬
生平散见陈致雍左威卫大将军琅琊太尉侍中府君墓志铭并序》、马令《南唐书》卷二八、《资治通鉴》卷二八五、《十国春秋》本传。
继勋好学不倦,能诗,兼善楷书
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