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僧宗季五代 ? — 9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8 【介绍】: 五代时僧。
临安人俗姓俞
初出家于欣平寺,后于杭州龙兴寺讲经四十余年,出弟子七八百人。
道行孤僻,性情方正,誓不趋俗舍,孜孜手不释卷而终。
有《永新钞》、《晖理钞》、《弥勒成佛经疏钞》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俞姓
临安人
方稚齿。
嬉戏邻家树下。
忽天震其树。
季随僵仆。
有姊尼。
趋抱以察其色曰。
此以怖昏。
非死也。
小待且苏。
无复虑。
已而果然。
遂勉其亲。
令出家。
事欣平寺大德为师。
俄从巨信论师。
禀名数论于三衢
钱唐僧正蕴让。
闾丘方远
江东罗隐
二先生游。
见而申问。
遂作二百语以贽焉。
让大叹赏。
乃请就龙兴寺开讲。
以训迪后学。
四十馀年。
获弟子七八百辈。
终于乾祐之戊申初。
尝于讲次。
见一异僧。
语作胡音。
因问其西域未来经论。
殊有感发。
永新释般若心经。
晖理钞。
释上生经弥勒成佛经。
及诸补阙义章
可数十卷。
并行于世。
气志雄迈。
情性方正。
寡言笑。
眇目下视。
操守坚确。
虽屡空。
裕如也。
故此宗。
至今繁衍云。
释宗季者。
俗姓俞
临安人也。
稚齿瑰伟心志刚直。
尝天震邻家树。
季随僵仆。
有姊尼抱就膝。
视之曰。
此非震死且有生候。
至夜未央苏而复作。
遂劝令出家。
事欣平寺僧。
后往衢州投巨信论师学名数论。
文义淹详且难诎伏。
锋芒如也。
迨回杭龙兴寺召讲。
僧正蕴让给慧纵横两面之敌也。
闾丘方远先生江东罗隐为莫逆之交也。
见而申问。
季作二百语詶之。
让正赏叹。
遂请开讲四十馀年。
出弟子七八百人。
汉乾祐戊申岁
疾终于本房。
讲次。
遇一异人。
作胡语问西域未来之经论。
一众惊然。
眇二目。
曾夜行感神光。
引之常览古师之述作。
曰可俯而窥也。
遂撰永新释般若心经晖理钞解上生经弥勒成佛经疏钞补猷钞阙诸别行义章
可数十卷。
并行于世。
季道行孤僻性情方正。
寡言语气貌高迈
誓不趋俗舍。
暨老恳请亦罕赴白衣家。
居唯屡空衎然自任。
而孜孜手不释卷。
乐道向终。
至今此宗越多。
弟子讲导不泯焉。
释慧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信安人
登戒𨽹居灵石寺
其平生常以檀施之业。
勉世俗曰。
五道流转。
欲进脩以求解脱。
舍福力。
其安资哉。
每有营治。
虽猥贱琐屑事。
犹躬亲之。
得鱼肉。
必手自持归。
以饷工匠。
一日山行遇虎。
辄杖叩其首曰。
汝毋噬人。
我兹为汝等造功德。
汝宜有所助。
明日衔一野彘至。
则其诚之所感如此。
先尝于瀔水铸丈六像。
度其金。
既足用。
而犹未模冶。
曰将以待大檀越也。
无何而清溪县女子。
以其所蓄宝鉴来施
为祝之曰。
苟发心至诚。
则此鉴当于铸日。
正著像匈。
已而果然。
又谒豫章
致黄金数镒。
道直𡨥。
弃水中曰。
使涝漉之。
而后得。
则诸君福田。
庶几其无损。
逮归视箧中。
则金具在。
岂非其慈忍之念发。
而鬼物随以加诃护欤。
宜世之尊其德也。
释慧闻
信安人也。
多劝勉檀那以福业为最。
常言未预圣位。
于五道中流转。
非福何凭。
尝于濲江铸丈八金身像。
州未听许铜何从致。
且曰。
待大施主。
无何有清溪县夫妻二人。
将嫁资鉴来舍。
为誓咒之曰。
此鉴鼓铸若当佛心前。
乃是夫妻发心之至也。
迨脱摹露像。
果然鉴当佛心胸间矣。
又尝往豫章
劝化获黄金数镒。
俄遇贼劫掠。
事急遂投金水中曰。
虑损君子福田。
请自捞摝舍
去贼徒泳水求之不得。
到州。
金冥然已在其院中。
若役人用匠不避讥嫌。
得物见多自提鱼贯彘肩饲工人焉。
又山路虎豹或逢之。
将杖叩其脑曰。
汝勿害人。
吾造功德何不入
明日虎衔野猪投前。
弭尾而去。
凡举事皆成。
归信如流。
率多奇异焉。
释慧闻
信安人也。
多劝勉檀那以福业为最。
尝于瀫江铸丈八金身像。
州未听许铜何从致。
且曰。
待大施主。
无何有清溪县夫妇二人。
将嫁资鉴来舍。
为誓祝之曰。
此鉴鼓铸若当佛心前。
乃是夫妇发心之至也。
迨脱模露像果然。
鉴当佛心胸间矣。
又尝往豫章劝化获黄金数镒。
俄遇贼劫掠事急。
遂投金水中。
曰虑损君子福田。
请自涝漉。
去贼徒入水求之不得。
到州金冥然已在其院。
时山路有虎豹。
或逢之。
将杖叩其脑曰。
汝勿害人。
吾造功德。
何不入
明日虎衔野猪投前弭尾而去。
凡举事皆成。
归信如流多奇异焉。
阮思道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建阳人字元恭
五代时南唐进士
归宋,为史馆检讨,历守绍、永三州,皆有政声。
全宋诗
阮思道字元恭建阳(今属福建)人。
唐进士
归宋为史馆检讨,历知绍、永三州,有政声(《建阳县志》卷七)。
太宗淳化五年(九九四),直昭文馆(《宋会要辑稿》崇儒四之一),又为兵部员外郎(《甘胡氏十修族谱》)。
今录诗二首。
僧道潜五代 ? — 9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 【介绍】: 五代时僧。
蒲津人俗姓武
少诣临川僧净慧一见以为法器。
后又谒法眼禅师文益。
寻结庐衢州古寺,阅《大藏经》。
后周世宗显德初钱俶迎入西府,受菩萨戒,赐号慈化定慧禅师,居慧日永明院。
师名道潜
河中府人
姓武氏
初谒清凉法眼。
一见异之。
许入室。
一日问曰。
子参请外看甚么经。
师曰。
华严。
法眼曰。
总别同异成坏六相是何门摄。
师曰。
世出世间一切法皆具六相。
法眼曰。
空具六相否。
师不能答。
法眼曰。
子却问我。
师如语而问。
法眼曰。
空。
师言下开悟。
法眼曰。
子作么生会。
师云。
空。
法眼然之。
后因四众士女入寺。
法眼曰。
律中道隔壁闻钗钏声即名破戒。
今睹金银朱紫杂遝。
是破戒否。
师曰。
好个入路。
法眼曰。
子向后有五百毳徒。
而为王侯所重在。
师寻辞往三衢古寺阅藏经。
钱忠懿王命入府受菩萨戒。
慈化定慧之号。
周显德元年
建慧日永明寺
请师居之。
为开山始祖。
众常五百。
果符法眼之记。
永明至宋改名净慈
赞曰。
嶷嶷法器  孕灵河嵩  空华严相  绍法眼宗 名闻霸府  冕玉致恭  永明  杲日当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蒲津武氏子。
美容姿。
躯干颀硕。
匈有七黑子。
若魁斗幼依中条山栖岩大通真寂禅师
薙染。
既明戒检。
雁门五台山睹文殊大士。
自尔遍历禅会。
及见临川崇寿益禅师
顿了心地。
阅藏典于衢之古刹。
而文殊复现妙相于宴坐中。
及诣鄞礼育王塔。
见舍利红色。
行悬钟外。
悲喜交集。
于是光文大师汇征请于山斋
行普贤忏法三七日。
感遍吉降瑞。
其所御象鼻。
枕道场所。
吴越王钱氏迎之入府。
授菩萨戒造大伽蓝。
慧日永明
以居之。
仍宠以慈化定慧禅师之号。
月别给俸示优礼也。
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八日示疾而终。
将入棺。
白光昼发。
十月茶毗于龙井
收舍利无算。
有屠者。
自以罪恶不可忏悔。
展襟向火聚。
请求不得。
则死于火。
斯须获七粒。
开宝庚午
天台韶国师
建塔以葬。
癸酉塔顶时起白光。
其机缘语句具载传灯录。
徐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累官台州刺史,有德政。
后改衢州
刘禹锡尝赠诗美之。
袁正辞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宋州下邑人
袁象先子。
初以父任为飞龙副使
后唐废帝时,献钱五万缗,得领衢州刺史
后晋高祖立,又献五万,得刺雄州
惧远行,再献数万,得免。
忿而自经,家人救之。
出帝时,又献三万,帝怜之,欲与一内郡,未及而卒。
张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衢州人
少应举不第。
好道,自称白云子
能诗,多咏武陵风物。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虚白清河(今属河北)人,一作邢州(今河北邢台)人。
少应举不第,遂为道士
自称白云子
常挑一铁葫芦,得钱便饮酒。
宋太祖开宝间南游荆渚。
后至武陵,居龙兴观郡守深加礼重。
死葬武陵城西。
据云半年后有人在扬州酒肆中见之,世以为神仙。
著《武陵色》诗300首,多已散逸。
事迹见《诗话总龟》卷四六引《郡阁雅谈》、《括异志》卷六引柳应辰《祠堂记》。
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收诗3首。
刘彦琛吴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安国人
吴越
钱镠将,多战功。
衢州刺史卒。
鲍修让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越州馀姚人
鲍君福子。
吴越
寡言语,治军严整,有法度。
累官上直指挥使,迁衢州刺史
天福十二年,为戍将,平福州之叛。
显德三年,从吴程常州
宋太祖建隆元年,知福州彰武军事。
复改上直诸军都钤辖使,同参丞相府事,卒。
颜惟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叔坚
颜元孙弟。
少孤,育于舅殷仲容家,教以笔法。
家贫无纸,与兄以黄土扫壁,以木石画而习之,遂以草、隶书擅名。
历迁长安太子文学
惟贞字叔坚
曲阜人
天授元年判入高第。
衢州参军
温州永昌长安三尉。
太子文学
薛王友
李夤南唐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建安人
旧仕南唐诸司使
入宋,授殿前承旨,不拜。
进士
衢州司理参军
以母老在江南,弃官归。
徐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衢州龙丘人
武则天时,自括州刺史,改任湖州刺史,复迁邢州刺史
官至谏议大夫
释慧朗唐 662 — 725年9月21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新定遂安人
年二十二。
志祈薙落。
而未遇其师。
或谓衢之北山有善南宗者。
则趋之。
而其人曰。
吾非汝师也。
其必往天台乎。
至剡之石城寺
见一翁。
貌奇古。
神气秀爽。
曰。
子何之。
天台求佛大法尔。
因同行数十里。
憩林树间。
翁告之曰。
法常寂然。
尚奚庸远适哉。
汝于乡里有缘。
宜归以阐化。
毋后也。
言毕而隐。
亦豁然心悟。
乃复峰啄涧饮数载。
而后居邑之慧安寺
以白衣。
行头陀法。
未几秦望山无故振动。
大龟出焉。
见者咸以为异。
寻有僧𧦬自云门来。
身脩八尺四寸。
隆鼻大目。
而光采射人
通思益大品维摩等经。
兼融贯诸论。
众敬之如神。
愿事以为师。
𧦬徵维摩义。
答殊超迈。
景龙中
乡里吴川县余少兴。
新昌县余仁等十数家为檀越。
轮请降临。
一夕忽睹神光从其顶出。
旁烛山川盈数十里。
由是𧦬公反以师礼视
升座为说法。
变化莫测。
道俗欣庆。
叹曰。
昔者山动龟出。
其祥非为𧦬公明矣。
自是四方学者云萃。
开元四年
州牧李思绚。
卜于龙山之阳。
建伽蓝以延之。
大设戒坛
广邀律德。
光州岸公会稽超公咸在。
具足戒。
而道益尊矣。
七年刺史韦利器服膺向化。
八年歙州长史思恭迎至治所。
每升座。
有熊随众聚敬。
伏于前若听伏。
十三年。
九月二十一日。
会门人告逝。
且曰。
吾当三生此地。
今才一生尔。
言讫。
如入禅定。
寿六十四。
禀遗命苶维建塔。
大历十二年
其嗣法弟子开元寺道钦慧祐道禅
龙兴寺𧦬海。
宁国寺进玉。
越州宝林寺有沛远整。
杭州竹林寺行等
立碑。
新定太守萧定撰文
司马刘长卿书。
刺史李揆篆额。
释慧朗
新定遂安人也。
年二十有二。
衢州北山遇南宗顿教之首将请为师。
乃逆相谓曰。
汝久积净业吾非汝师。
可往天台当逢哲匠。
至剡溪石城寺见一禅翁
莫知其来。
鹤发冰肤目如流电。
声含钟律神合太虚。
乃问曰。
子将何之。
答曰。
欲往天台求佛大法。
因同行十数里憩林树下。
而指训之曰。
法常寂然彼亦如也。
何必随远。
当化有缘宜归本生度无量众。
言毕求之无方。
豁然本心悟佛知见。
林栖谷饮凡经数载。
乃却归故邑慧安寺
净名白衣服非法服纯陀工巧心如佛心。
骊珠尚潜师子未吼。
弱丧之终涉川迷津。
一日秦望山林岭振动俄有大龟呈质。
咸相谓言。
此何祥也。
寻有禅僧曰𧦬。
会稽云门而来。
身长八尺四寸。
高鼻大目睛光射人
明大品思益维摩等经。
兼博通诸论。
众曰。
神僧也。
大龟应乎此也。
秘菩萨行请之为师。
𧦬徵维摩经义。
答曰。
如日照萤火海沃牛迹耳。
𧦬公深器之。
曰真净名也。
景龙中乡人吴川县余少兴宗党新昌县余仁等十数家。
咸共宗事递请降临。
一夕忽睹神光从项而出。
旁烛山川盈十数里。
含情之类罔不归依。
𧦬公加师资之礼。
由兹反拜请登座。
乃先示法身遍同群有。
次明遍化一切皆如。
道俗欣然而各叹曰。
昔山之震动龟之敩祥。
非𧦬公之应明矣。
至是四方学禅观者臻萃开元四年州牧李思绚。
龙山之阳建伽蓝。
延以居之。
方大设戒坛广邀律德。
光州岸公会稽超公而为上首。
既而发希有心受具足戒。
珠圆月满内外俱明。
遍临坛为戒师。
旋请益。
学士
众情加重。
道在益尊。
七年刺史韦利器深心归向。
八年歙州长史许思。
恭请往治所。
升法座。
何熊伏于前。
闻钟而来。
众散而去。
时皆惊惧虞其搏攫。
原其有听法之心耳。
其驯猛兽也若此。
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告门人曰。
吾将去矣。
吾三生此州今一生矣。
言讫俨然而寂。
春秋六十四。
禀遗命茶毗建塔。
学者既多。
颖脱则开元寺道饮慧祐道禅
龙兴寺𧦬海。
宁国寺进玉。
越州宝林寺有沛远整。
杭州竹林寺行等
并传朗之法。
相继若瓜瓞然。
至大历十二年
新定太守萧定述碑。
司马刘长卿书。
刺史李揆篆额。
所谓俱是名公盛誇全美有矣。
崔孝昌初唐 669 — 7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9—711 【介绍】: 清河东武城人字庆之
崔知温子。
年十三,以门子补修文生。
明经上第,授洛州参军,累转太子舍人,出为郑州司马
武周末,为华州长史
中宗神龙初,坐兄累贬衢州长史
睿宗景云二年,拜太子右赞善大夫,寻卒。
源光乘唐 670 — 7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0—746 【介绍】: 相州临漳人
中宗神龙中,以荫入仕,历陕州硖石同州白水县丞,入为太常寺协律郎,累迁太子中允
坐累贬衢州长史,徙润州别驾
玄宗开元中,历任、庐二州刺史扬州大都督府司马汝二州刺史
天宝初,历绛郡冯翊太守
官至太子詹事
释行因后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雁门人
参方得法于襄阳鹿门山
寻游匡庐南唐元宗
承其名。
请出世栖贤寺未期月遁居佛千岩。
岩峻峭不易陟。
有石室。
深邃可禅燕。
下瞰锦绣谷尤幽胜。
无弟子给侍。
赖邻僧时往来。
所须曾莫之缺乏。
居常有异鹿一。
遇夜阑。
则卧石檐下。
锦囊鸟一栖石壁间。
元宗三徵之。
终不起。
一日小疾。
谓其人曰。
捲上帘。
我去我去。
方捲帘。
即下床行三数步。
屹立而化。
春秋七十许矣。
阇维收馀骨。
塔之岩背。
元宗使工写其真。
以供养。
释行因
不详姓氏。
雁门人也。
游方问道于江淮
庐山北有岩遥望如垂手焉。
手下则深邃可三五丈许。
独栖禅观于其中。
伪唐主元宗闻之三徵召不起。
岩中夜阑有异鹿一。
卧于因之石屋之侧又锦囊鸟一伏宿于石壁下。
二物都无惊怖。
不度弟子。
有邻庵僧为之供侍。
一日小疾谓侍僧曰。
卷上帘我去去。
帘方就钩。
下床三数步间立屹然而化。
春秋七十许元宗命画工写真。
而阇维收遗骨。
白塔在岩背焉。
传禅法于襄阳鹿门山
寻为元宗坚请。
栖贤寺开堂唱道。
不及期月潜归岩窟。
初岩如五指。
中指上有一株。
终之日此亦枯瘁。
有经籍之学有问则指擿先儒得失章句是非。
谈论不滞于方隅。
开喻必含于教化。
实得道之良士也。
系曰。
凡夫舍报尸必一同也。
佛则右胁果位坐亡。
首支地者现通。
身立中者彰异。
其惟欲行步而化者。
后僧会外则因公有焉。
钱塘慧日永明寺释道潜
俗姓武
蒲津人也。
生而强壮容姿端雅。
成立则身长七尺许。
胸前黑子七点若斗之纲魁焉。
中条山栖岩大通禅院
真寂禅师为亲教也。
戒检严明讷言敏行。
师亡之后誓入雁门五台山。
以精恪之故躬睹文殊圣容。
后诸方无定游处。
未到临川崇寿益禅师
顿明心决。
次栖衢州古寺览阅藏经。
尝宴坐中见文殊现形。
不觉起而作礼。
及诣杭礼阿育王塔
跪而顶戴泪下如雨。
问掌塔僧曰。
舍利人不目击还实有否。
僧曰。
按传记云。
藏在内角中。
望若悬钟焉。
疑未已。
遂苦到跪礼更无间然。
俄见舍利红色在悬钟之外蠢瞤而行。
悲喜交集。
光文大师汇征迥然肯重自为檀越。
请于山斋行三七日普贤忏忽见遍吉御象在塔寺三门亭下。
其象鼻直枕行忏所。
汉南国王钱氏命入王府受菩萨戒。
造大伽蓝号慧日永明
请以居之。
假号曰慈化定慧禅师
别给月俸以施之。
加优礼也。
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八日示疾而终。
入棺之际。
有白光昼发字孛莹然。
时众皆睹。
至十月内于龙井山茶毗。
所收舍利夥多。
有屠者自惟恶业。
展襟就火聚乞求。
斯须获七颗。
屠家持于印氏塔中。
至开宝庚午岁天台韶禅师
石塔缄其真骨。
癸酉岁塔顶放白光焉。
佛手岩行因者。
雁门人
未详姓氏。
少习儒。
舍俗出家。
遂云游。
首谒鹿门真公。
言下有省。
寻抵江淮
庐山
山北有岩如五指。
下石窟可三丈馀。
师宴处其中。
因号佛手岩和尚
不度弟子。
有邻庵僧。
为供侍。
常有异鹿锦囊乌驯绕其侧。
江南李主。
三诏不起。
坚请就栖贤开法。
不逾月。
仍潜归岩室。
寂音为之赞曰。
淮山深处。
容我卓锡。
树下经行。
岩间宴寂。
六十馀年。
胁不至席。
天子三诏。
掉头不应。
知不可致。
南向加敬。
山摇海惊。
天空地迥。
后代儿孙。
则反于是。
如乳中虫。
贪著世味。
我寻其迹。
为陨涕泪。
师后下禅床行数步。
屹立而化。
岩顶有一株。
同日枯瘁。
寿七十馀。
岩之阴。
骨塔存焉(二师皆曹山嫡孙)。
僧玄朗武周 673 — 7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54 【介绍】: 唐僧。
乌程人字慧明
俗姓傅
九岁出家。
后至光州从岸律师受具足戒。
博览经论,尤精《涅槃经》。
曾从天台宗慧威学《法华》等经,又依恭禅师重修观法。
隐居左溪岩,世称“左溪尊者”。
有《法华经科文》。
玄朗字慧明
俗姓傅氏
东阳乌伤人
大士六世孙浦江
夏太守拯公之后。
九岁出家。
如意元年敕度清泰寺。
天宝十三年卒。
年八十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慧明
姓傅氏
其先浦阳郡人。
自江夏太守拯避地江左
遂占藉婺之乌伤
梁大士翕之六世孙也。
母葛氏梦。
乘羊车行虚空中。
寤有妊。
逮产笑而不啼。
甫九岁即出家。
依师诵竺典。
日能覆习七纸。
如意元年。
五月十九日。
诏度配居清泰寺。
弱冠依岸律师受具于光州
学贯毗尼。
后于经论。
无不研究。
而尤善涅槃。
稔闻天台宗旨之妙。
乃诣东阳天宫寺
慧威师止观法门。
遁迹左溪岩中。
世因以为号。
发愿期生兜率。
尝于寺之殿壁。
缋观音宾头卢像。
偶焚香敛念。
辄感五色神光。
观者群拥。
时有盲狗。
每至则长嗥宛转于地。
怜之为忏悔。
仅旬浃狗双目竟明。
优游丘。
壑。
诲饬徒众。
日不怠。
疏衣粝食。
四十馀年。
无小变。
且使弟子禀灵营构屋庐。
缮治像设。
复砖累二塔。
而所居之规抚益。
备。
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
以微疾终。
春秋八十二。
僧夏六十一。
灵舆塔之岩中。
其平生所著。
法华经科文二卷。
以付弟子道宾慧徒法源神邕守真。
道遵道原清辨等。
释玄朗
字慧明
姓傅氏
其先浦阳郡江夏太守拯公之后。
曹魏世避地于江左
梁大士翕之六代孙。
遂为乌伤人也。
母葛氏初妊梦乘羊车飞空蹑虚。
而觉身重。
自兹已后荤血恶闻。
殆乎产蓐亦如初寐。
觉后心轻体安。
婴儿不啼唍尔而笑。
九岁出家。
师授其经日过七纸。
如意元年闰五月十九日敕度配清泰寺。
弱冠远寻光州岸律师受满足戒。
旋学律范。
又博览经论搜求异同。
尤切涅槃。
常恨古人虽有章疏。
判断未为平允。
往在会稽妙喜寺
印宗禅师商确秘要。
虽互相述许大旨未周。
天台一宗可以清众滞。
可以趣一理。
因诣东阳天宫寺慧威法师
禀承括州智威
时传徐陵后身灌顶师之高足也。
亲附之不患贫苦。
达法华净名论止观禅门等。
凡一宗之教迹研覈至精。
后依恭禅师重修观法。
博达儒书兼闲道
无不该览。
虽通诸见独以止观以为入道之程。
作安心之域。
虽众圣继想而以观音悲智为事行良津。
游心十乘谛冥三观。
四悉利物六即体遍。
虽致心物表身厌人寰情捐旧庐志栖林壑。
唯十八种十二头陀。
左溪岩。
因以为号。
独坐一室。
三十馀
麻纻为衣粝蔬充食。
有愿生兜率宫必资福事。
乃构殿壁。
缋观音宾头卢像。
乃焚香敛念。
便感五色神光。
道俗俱瞻叹未曾有。
此后或猿玃来而捧钵。
或飞鸟息以听经。
时有盲狗来至山门。
长嗥宛转于地。
悯之焚香精诚为狗忏悔。
不踰旬日双目豁明。
至开元十六年
刺史王上客屈出山暂居城下。
辞疾仍归本居。
厥后诲人匪倦讲不待众。
一郁多罗四十馀年。
一尼师坛终身不易。
食无重味居必偏厦。
非因寻经典不然一烛。
非因觐圣容不行一步。
其细行修心盖徇律法之制。
遂得远域沙门邻境耆耋拥室填门。
阳夏阴弗召而自至也。
其寺宇凋弊。
乃指授僧灵禀建其殿宇。
形像累二砖塔。
缋事不用牛胶。
悉调香汁。
天台之教鼎盛何莫由斯也。
一日顾谓门人曰。
吾众事云毕年旦暮焉。
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薄疾而终。
春秋八十有二。
僧夏六十一。
置塔于岩所。
生常撰法华经科文二卷。
付法弟子衢州龙丘寺道宾。
净安寺慧从。
越州法华寺法源神邕
常州福业寺守真。
苏州报恩寺道遵
明州大宝寺道原。
婺州开元寺清辩。
龆年慕道志意求师。
不踰三年思过半矣。
行其道者号左溪焉
第其传法号五祖矣
禹山沙门神迥著乎真赞矣。
系曰。
观其唐世已上求戒者。
得自选名德为师。
近代官度以引次排之。
立司存主之。
不由己也。
朗之求戒不其是乎。
如是师资相练恩义所生。
脱临事请为则喻同野马也。
僧玄俨唐 675 — 7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742 【介绍】: 唐僧。
诸暨人俗姓徐
武周證圣元年出家,继游上京,后居越州法华山寺近三十年。
玄宗开元末恩制度人,润州刺史齐浣等还主其事,自广陵信安,道俗受法者万人。
有《辅篇记》、《金刚义疏》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徐氏
诸暨人
年十二。
师事富春僧晖出家。
證圣元年
以恩制获度。
隶贯悬溜寺。
弱冠从光州岸师。
禀具戒。
时崇福融济二律师。
皆训徒上京
往依之。
升堂入室。
蒙其印可。
由是名声重矣。
睿宗受戒于安国。
诏充大德。
后还江左
偏以四分开导。
俄居法华山。
敷阐金刚般若。
而蹑屩檐簦之俦。
听讲请戒。
云凝风休。
如是几三十载。
不起于座。
开元二十四年
诏颁行御所注经于天下。
都督河南元彦冲。
躬造山中。
俯临郡治。
设筵唱演此经大义。
以称上意。
光州岸公尝梦。
神僧谓曰。
玄俨诚一世之法器。
教之小乘。
非所空自尔每以般若命之宣畅。
至是果际遇。
岂非命欤。
未几内捐衣钵。
外率檀信。
装饰石城。
百尺弥勒像。
润州刺史齐浣
运心极广。
视物惟均。
方舟结乘。
奉迎丹阳
馀杭吴兴等郡。
为诸新度受具则化之所被。
广陵迄于信安
方千里
餐规沐德。
殆且万人。
福缘之盛。
乃如此。
天宝元载十一月七日示疾。
坐终于寺之戒坛院。
寿六十八。
卜于是月二十
窆之秦望山下。
建塔植松
以表其地。
万齐融述文。
颂德。
兹不录。
凡礼佛名经一百过。
设无遮会十筵。
著辅篇记十卷。
羯磨述章三篇。
金刚义疏七卷。
讲金刚经疏一百过。
释玄俨
俗姓徐氏
晋室南迁因官诸暨
遂为县族。
年始十二辞亲从师。
事富春僧晖。
證圣元年恩制度人。
始堕僧数隶悬溜寺。
幼而明敏长则韶令。
标格峻整风仪凛然。
迨于弱冠乃从光州岸师咨受具戒。
后乃游诣上京探赜律范。
崇福意律师并融济律师
皆名匠一方南山上足。
咸能升堂睹奥。
共所印可。
由是道尊戒洁名动京师
安国授记并充大德。
后还江左偏行四分。
因著辅篇记十卷羯磨述章三篇。
至今僧徒远近传写。
光州岸公
尝因假寐忽梦神僧。
谓曰。
玄俨当为法器。
云何教以小乘。
后乃命宣般若。
由是研精覃思采摭旧学。
撰金刚义疏七卷。
古德所不解先达所未详。
我则发挥光明若指诸掌。
誓以一生宣讲百遍。
越邑精舍时称法华
沙门昙翼曾结庵山巅。
入是法三昧感遍吉菩萨。
徒观其塔类多宝涌出以證经宫如转轮飞行而听法。
双乌所以示兆今尚翔鸣。
六象所以呈奇。
时犹隐现。
不可得而思议者。
盖斯之谓欤。
信如来之福庭。
是菩萨之隐岳
乃考盘是卜束钵深栖。
建置戒坛招集律行。
若夫秦衡上士燕代高僧
数若稻麻算同竹苇。
伏膺请益蹑屩担簦。
宴坐不出几三十载。
开元二十四年
帝亲注金刚般若经。
诏颁天下宣讲。
都督河南元彦冲躬。
重光圣日。
遂阐扬幽赞允合天心。
令盲者见日月之光。
聋者闻雷霆之响。
俨之演畅盖有力焉。
夫乐小法者迷自我而为病。
通大方者懵开空之法道。
若夫会三归一触理冥事。
自优波离已下犹或病诸。
纲纪小乘演畅大法。
晤佛境之非有识魔界之为空。
故能使涅槃将生死一如烦恼与菩提齐致。
发心而登佛地非我而谁。
白黑归依当仁不让。
僧护法师常居石城宴坐青壁。
仰其中峰如有佛像。
愿造十丈以图兜率。
良愿未谐护公长逝。
梁武皇帝僧祐律师驰传经理。
规模刻划匠才施。
俄而山冢崒崩全身坐现。
合高百馀尺。
虽金石丝竹四天之供施常闻功德庄严十地之雕镌尚阙。
乃内倾衣钵外率檀那。
布以黄金之色。
镕以白银之相。
铜锡铅锴球琳琅玕。
七宝由是浑成。
八珍于焉具足。
宝积献盖界现三千。
迦叶贡衣金踰十万。
如须弥之现于大海。
若杲日之出于高山。
此又俨之功德不可思议者也。
洛州刺史徐峤工部尚书徐安贞
咸以宗室设道友之礼。
国子司业康希铣太子宾客贺知章朝散大夫杭州临安县朱元慎。
亦以乡曲具法朋之契。
开元二十六载
恩制度人。
采访使润州刺史齐浣越州都督景诚采访卢见义泗州刺史王弼
无不停旟净境禀承法训。
齐公乃方舟结乘。
奉迎丹阳馀杭吴兴诸郡。
令新度释子躬授具戒。
广陵迄于信安
方千里
道俗受法者殆出万人。
凡礼佛名经一百遍。
设无遮大会十筵。
而入境住持举无与比。
夫秉法传授从佛口生。
有门人法华昙俊崇默龙兴崇一开元智符称心崇义香严怀节宝林洪霈觉引灌顶。
皆不倾油钵无漏浮囊。
经不云乎。
旃檀林旃檀围绕。
如师子王师子围绕。
信俨之威神有在。
法主之功德不刊。
将知三界无安百灵共尽。
此生已适于后息他世应见于前心。
天宝元载岁次壬午缘化已毕。
十一月三日现疾于绳床。
七日午时坐终于戒坛院。
春秋六十有八。
其月二十五日窆于寺南秦山之下。
高树双塔光明踰于白云。
列植千松色罗于明月。
经始则神邕崇晓。
住持则唯湛道昭
并躬圣场亲传智印。
其馀三千门人五百弟子。
承般若之深法受毗尼之密行。
尽号颛门。
无待弥勒。
天宝十五载岁次景申
万齐融述颂德碑焉。
钱弘偓五代 934 — 9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4—958 【介绍】: 五代时杭州临安人字赞尧
吴越国君钱元瓘第十二子。
性仁孝,事母陈氏以恭勤闻。
及任衢州刺史,为政宽恕厚重。
李祎盛唐 ? — 7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3 【介绍】: 宗室。
太宗裔孙。
少有志尚,事母甚谨。
初为太子仆、兼徐州别驾封嗣江王
玄宗开元后累转、濮等州刺史
政号清严,人吏畏服。
又迁礼部尚书,充朔方军节度使
先后破吐蕃契丹及奚,然执政害其功,赏不厚,甚为当时所叹。
官终太子太师,未拜而卒,年八十余。
治家严,教子有法度,三子皆显。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3 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吴王恪孙。
少继江王嚣后,封为嗣江王
玄宗开元十二年(724)改封信安郡王
左金吾卫大将军,迁礼部尚书,充朔方节度使
以破契丹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领关内支度营田采访处置使
二十二年,擢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大使
坐事贬为衢州刺史,历滑、怀二州。
天宝初,以太子少师致仕。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1首。
吴王恪孙。
嗣江王封嗣江王
太子仆徐州别驾
银青光禄大夫
历蔡衢等州刺史
开元后累转蜀濮等州刺史
入为光禄卿
将作大匠
十二年改封信安郡王
左金吾卫大将军
礼部尚书
充朔方节度使
吐蕃石堡城
拓地千里。
元宗喜。
更号其城曰振武军。
契丹衙官可突干叛。
副忠王河北道行军元帅
王不行。
袆率诸将分道出范阳北。
大破多蕃。
擒酋长以还。
开府仪同三司兼关内支度营田采访处置等使。
久之。
兵部尚书
为朔方节度大使
坐事下除衢州刺史
历滑怀二州。
天宝初太子少师致仕。
二年太师
未拜薨。
年八十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