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僧昙韵隋末唐初 ? — 642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高阳人
史不详氏族。
始出家诵法华经。
尚馀二卷。
以俗境纷嚣。
遂遁入恒岳蒲吾山。
以终习焉。
有禅者诲之曰。
道在观心离念。
非独诵经所能得也。
承此语。
即遍游五台
孑然携影。
住北台木瓜寺。
馀二十载。
然地高气寒。
夜行尽坐。
思略昏散。
前所诵经顿忆不忘。
隋仁寿间
瓒禅师方业定。
雁门川中。
背负绳床。
随处燕嘿。
闻而往依之。
既而赴禅定之诏。
复居比干山。
又适南部
离石龙泉文成等郡。
于是静学。
覃被夷夏矣。
且其地戒法所未及。
有薙落阅三十年。
而为沙弥者。
至是咸获受具。
之功诚多。
贞观十六年
无疾端坐。
而终于西河平遥山。
春秋八十馀。
自十九入山。
历六十年。
摄心无逸。
血气盛时身生蚤虱。
听其咂啮。
不忍弃捐。
虽土蚤之多。
毡席凝血。
亦曰我宿债合偿。
一弗除屏。
后于耳顺之年。
蚤虱并无。
此特血气衰耳。
然犹以为吾业未应尽。
何致尔。
尝谓门人曰。
吾见超禅师每宿有壁虱之房。
而不为所挠。
又食于蛊家。
而匙抄其虫。
置之器底。
使不为害。
蛊主惧焉。
吾德何以及此。
又欲写法华经。
忽有善书者。
请为书之。
未旬浃而功毕。
方将䞋谢竟隐去。
因宝而藏之岩窟。
屡经𡨥乱。
馀物虏掠殆尽。
惟此经委弃林莽间。
箱襆已烂。
而卷帙如新。
平居勒苦。
老而愈励。
苟跏趺稍倦。
遽起礼佛。
其自率皆此类。
释昙韵
不详氏族。
高阳人
初厌世出家诵法华经有馀两卷。
时年十九仍投恒岳蒲吾山。
就彼虚静讫此经部。
栖隐禅师曰诵经非不道缘。
常诵未即至道。
要在观心离念。
方契正道耳。
韵初承此告。
谨即受而行之。
专精念慧深具举舍。
又闻五台山者即华严经清凉山也。
世传文殊师利常所住处。
古来诸僧多入祈请。
有感见者具蒙示教。
元魏孝文
尝于中台置大布寺。
帝曾游止具奉圣仪
前种华园地方二顷。
夏中发艳状同铺锦。
光彩昱耀乱人心目。
如是嘉闻数发荡神悦耳。
遂举足栖焉。
遍游台岳备见灵相。
初停北台木瓜寺二十馀岁。
单身吊影处以瓦窑。
形覆弊衣地布草蓐。
食惟一受味不兼馀。
然此山寒厉林生涧谷。
自外峰岭坦然遐净。
夜行昼。
坐思略昏情。
庆其晚逢也。
前所诵经心口不缘三十馀载。
会隙历试一字无遗
乃更诵残文成其部帙。
至仁寿年内有瓒禅师者。
结集定学背负绳床。
雁门川中若为业。
居山日久思展往怀。
闻风附道便从众。
一沐清化载仰光猷。
随依善友。
所谓全梵行也。
属隋高造寺偏重禅门。
众失其主。
人各其诚散归林谷。
遂投于比干山。
又游南部离石龙泉文成等郡。
七众希向夷夏大同。
十善聿修缁素匡幸。
原此河滨无受戒法。
纵有志奉皆往太原
夷夏情乖人皆怯。
往致有沙弥三十其岁者。
化行即传斯教。
山城两众皆蒙具足。
唐运伊始兵接定阳
屡逢屯丧本业无毁。
以夜系昼摄心乖逸。
幽栖积久衣服故弊。
蚤虱聚结曾不弃捐。
任其𠲿啖寄以调伏。
曾以夏坐山饶土蚤。
既不屏除毡如血凝。
但自咎责愿以相酬情无吝结。
如此行施四十馀年。
岁居耳顺忽无蚤虱。
犹深自责曰。
计业不应即尽。
当履苦趣受其报耳。
又告门人曰。
吾见超禅师寄他房住。
素有壁虱不啖超公
乃两道流出向馀房内。
又见在蛊家食饭。
匙接蛊精置于叠下。
而快食如故。
又不为患。
蛊主惧焉。
吾德不及
何为致此。
每年于春秋二时依佛名法。
冬夏正业则减食坐禅。
尝愿写法华誓须洁净。
数年已来不能可办。
忽感书生无何而至。
告云。
善解抄经。
邀以法据。
并谓堪能。
遂乃安于石室立净书之。
旦入暮出深怪其行。
未盈一旬七轴俱了。
将以礼䞋目前不见。
及遭贼抄藏经岩窟。
世静往收。
乃委于林下。
箱襆久烂而卷色如初。
斯感验奇异率此类也。
又常居别室自勤修业。
馀有众侣难嗣其踪。
每云。
吾年事如此何可放舍。
若坐昏闷即起礼佛。
尝策四仪以道量据。
自见胜达鲜伦其德。
贞观十六年端坐终于西河平遥山。
春秋八十馀矣自十九入山六十馀载。
不希名利不畜侍人。
不隶公籍不行己任。
凡有所述职。
皆推寄于他焉。
金和尚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王氏
西河平遥人
童年依高岩山出家。
躯干伟硕。
其长一丈。
其大十围。
言语质野。
无文采。
而先知灾福。
如谶纬。
迄终。
而乡里至今犹祭礼焉。
金和尚者。
姓王氏
西河平遥人也。
所生之地猪坑村。
幼而魁岸为人鲁质。
所作诡异与平人不类。
于嵩岩山出家。
其后身裁一丈腰阔一围。
言事多奇差。
终后如在。
乡人供祭之乞愿。
皆遂人意。
西河至稽胡皆郑重焉。
僧宗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西河平遥人
玄奘弟子。
玄奘新翻诸经论,宗哲就之学,备穷经典,于玄奘门下号为“得意哲”。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西河平遥人也。
稚岁天资聪颖。
既寻师范。
三藏奘公
方翻经论从之。
时历周星。
学穷诸典。
其淹贯该博。
门下。
号得意
启后又谓之为法江
曰。
为谢诸人。
毋为此目殊。
不知法海近在乎太原也。
所指者。
浮丘云。
尝著义例沼法师以其佛位三事喻中。
三点三目。
强分上下。
胜劣配属。
太成巧诬。
噫是岂知哉。
释宗哲
西河平遥人也。
稚岁而有奇相聪颖天资。
既寻师范砥节饰躬。
玄奘三藏新翻诸经论。
就其门请益无替。
凡几周星。
备穷诸典。
若指于掌。
门下号为得意哲慧布之题目焉。
后因讲唱厥义日新。
时谓之为法江
曰。
为吾谢此品藻焉。
殊不知法海在乎大原矣。
所指者盖浮丘为沧溟也。
悯学者不达其意。
而师悖哉。
乃著义例。
寰海之内莫不企羡。
其如说佛位三事喻中。
沼法师言。
三点三目强分上下。
胜劣配属太成巧诬。
云。
三事俱得。
无名师品量。
退而省之。
其得矣。
号之得意
岂虚也乎。
师所以成馀师之说也。
薛融五代 ? — 9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1 【介绍】: 五代时汾州平遥人
性纯和,以儒学知名。
后唐,至河东观察判官
后入石敬瑭幕府
敬瑭后晋,拜左谏议大夫
时诏修西京大内,以上疏切谏,遂罢。
卒年六十余。
汾州平遥人
后唐天成初华州节度判官
长兴四年入为右补阙
晋天福初尚书吏部郎中
天福二年左谏议大夫御史中丞
尚书右丞分司西都
六年卒。
年六十。
侯益宋初 886 — 9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965 【介绍】: 宋初汾州平遥人
唐昭宗光化中,以拳勇隶李克用麾下。
仕后唐、后晋,累迁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少帝时授河中尹、护国军节度
契丹入汴,授凤翔节度
后汉高祖即位自以尝受命契丹,颇忧之,谋归蜀。
后授开封尹
广顺间,封齐国公致仕。
宋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
汾州平遥人
唐光化中李克用麾下。
天成中累授费州刺史
应顺初加西面行营都巡检使
晋初领光州防禦使
河阳三城节度
邺都行营都虞候
移镇潞州
天福四年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五年徙镇泰州
充西面都部署
河中护国军节度
契丹入汴。
凤翔节度
汉祖即位。
加兼侍中
乾祐中开封尹
中书令
封鲁国公
周广顺初封楚国公
太子太师
又改封齐国公
显德元年致仕。
乾德三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