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0—678
【介绍】:
唐荥阳开封人,字仲高。太宗贞观七年,制策高第,授越州参军。入为左领军卫兵曹,迁潞州司功参军。转瀛州清苑令,迁岐州雍县令,皆有善政,人为立碑以颂。入为司禋员外郎,转驾部郎中。出为洛阳令,有能名。丁忧去职,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
【介绍】:
唐齐州全节人,字义整。初官右勋卫,改蒋王府兵曹参军。历夏州宁朔、瀛州清苑二县令,迁普州长史,累改西州都督府长史,官至伊州刺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6
【介绍】:
唐河南人,字希古。高宗仪凤三年进士。授鼓城、唐昌县尉,迁王屋、合宫二主簿,来庭县丞。又授洛州司功,陆浑、咸阳二县令。登朝为都官员外郎。出为定州长史。寻迁密州刺史。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2?—732
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后徙家洛阳(今河南洛阳)。长安尉王行果子。弱冠明经及第,调清苑尉。历永昌令、殿中侍御史,出为渭南令。景龙末授桂州都督,转鸿胪大卿,充朔方军副大总管,兼安北大都护。以击吐蕃功进并州大都督长史。迁左散骑常侍、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御史大夫。开元八年(720)授兵部尚书,复充朔方军大总管,次年贬梓州刺史,后拜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迁吏部尚书。十一年代张说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坐王乔谋反,贬蕲州刺史,转定州。入迁户部尚书,官终朔方军节度使。二十年卒,赠尚书左丞相,谥曰忠烈。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唐会要》卷七〇。晙好学能文,《全唐诗》存诗1首。又《全唐诗》有王俊,乃王晙之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1—768
【介绍】:
唐河东人,字伯英。登进士第。玄宗开元二十六年举文词雅丽科,历任清苑、获嘉、永宁尉。二十九年又举明四子科。授右拾遗,累迁礼部郎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天宝十四载,宣慰江东、淮南。肃宗时,再拜中书舍人,曾两知贡举。又任礼部侍郎、光禄卿、左散骑常侍。代宗广德二年,授秘书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人。李思恭弟。昭宗大顺中,为定难军节度使。乾宁二年,讨王行瑜,以思谏为东面招讨使。三年,为静难军节度使。四年,更延州保塞节度为宁塞节度,以思谏为之。哀帝天祐末,复为定难节度使。后梁太祖开平元年,授检校太尉,兼侍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3—954
【介绍】:
五代时郑州清苑人。本名方简,以犯庙讳改之。定州西北有狼山堡,定人常保以避契丹,尼深意居其中,民多归之。尼死,众推方谏为主。后晋出帝时,恐方谏聚徒山中,养为边患,因表以为游奕使。后投契丹,契丹灭后晋,为义武军节度使。归后汉,太祖时徙镇镇国。入后周,世宗时从驾至洛。以疾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2
【介绍】:
唐初河南洛阳人。独孤信孙。高祖武德元年,授开府,寻迁辽州刺史。时刘黑闼扰乱山东,所在多陷没,开远率励百姓,保州境。历邠州刺史。太宗贞观初,校猎昆明池,以示国威,令开远总统左厢六卫兵马,军令严肃,太宗大悦。七年,授成州刺史,迁蒲州刺史,左卫将军,封考城县开国公。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董昌 | 顺天 | 895年二月—896年五月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6
【介绍】:
唐末杭州临安人。初为石镜镇将。僖宗中和三年,自领州事,镇海节度使不能制,因表为杭州刺史,后进义胜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昌更以数倍常赋额外贡奉,朝廷赖其入,累进其官至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陇西郡王。昭宗乾宁二年在越州称帝,号大越罗平国,年号顺天。次年,钱镠攻越州,昌败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定州满城人。父为州军校,邺随父居军中,习武,以勇力闻。年二十,后唐庄宗以为孝义指挥使。从征伐,累功官宁江军节度使。邺以武人,所为多不合法度,又不纳谏,枉杀判官谭善达。后卒于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中隐,其先为武邑武遂(今河北徐水西)人,迁博州武水(今山东聊城西),遂家焉。懿宗咸通八年(867)中宏词科,任左司员外郎。僖宗时出为歙州刺史,后迁吏部侍郎。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下》、《唐诗纪事》卷六〇、《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卷一一。《全唐诗》存诗1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范阳遒人。祖珽子。博学强记而讷于言。为文属辞高远。炀帝大业中官东平郡书佐。宿城令。世谓祖宿城。后归李密为记室,军书羽檄,皆出其手。密败,为王世充所杀。
释慧迁。瀛州人也。好学专问。爱玩地论。以为心赏之极。负锡驰骋求慕郢匠。虽研精一部。而横洞百家。每至难理。则群师具叙。有齐之时早扇名实。又从远公重流前业。义不再缘。周经一纪并通涅槃地持。并得讲授。齐亡法毁南奔陈国。大隋革运又归乡壤。行经洛下还附远焉。故业新闻备填胸臆。及远入关从而来至。住大兴善。弘敷为任。开皇十七年。敕立五众。请迁为十地众主。处宝光寺。相续讲说。声类攸陈。仁寿二年。敕令送舍利于本乡弘博寺。既至掘基入地六尺。感发紫光散冲塔上。其相如焰。似金像所佩者。又土上成字。黑文分明。云转轮王佛塔也。见此灵相咸庆希逢。仁寿四年。又于海州安和寺起塔。掘深五尺便获白土。色逾于粉遍满坑中。复深八尺。于白土内得白玉一枚。方馀径尺光润难比。及将下旦放大光明。通照城郭色如红火。舍利出瓶。分为六粒。现希有事。众皆叹讶。迁后频开十地。京邑乃多无与比肩者。及大禅定兴。召入处之。武德末年卒于所住。春秋七十有九矣。自迁之末后。十地一部绝闻关壤。道由人弘。于斯验矣。有心之寄诚可励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陇右人,字下己。李逢吉侄曾孙。举进士。为河中王重荣掌书记,神安思敏,言辄中理,邻藩皆惊。重荣死,复为节度使杨守亮记室。守亮为华州帅韩建所擒,巨川又至建幕府。后朱全忠陷河中,建惧,使巨川诣军纳款,为全忠所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1
【介绍】:
唐定兴人。高宗时,自右庶子授湖州刺史,迁郑州刺史,又任汾州刺史。武周天授二年,任岐州刺史时被杀。
枢字纪圣。绛州闻喜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再迁蓝田尉。直宏文馆。从僖宗入蜀。擢殿中侍御史。龙纪初进给事中。改京兆尹。出为歙州刺史。迁右散骑常侍。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工部尚书。出为清海节度。再知政事。累进右仆射诸道盐铁转运使。哀帝时。忤朱全忠意。罢政事。拜右仆射。贬登州刺史。又贬陇州司户参军。至滑州。全忠遣人杀之白马驿。投尸于河。年六十五。
璨字炤之。公绰族孙。颜荛判史馆。引为直学士。迁左拾遗。擢翰林学士。寻以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中书侍郎。判户部。封河东县男。朱全忠加九锡。璨进拜司空。为册礼使。已为全忠所恶。除名流崖州。斩之。
行密字化源。庐州合肥人。自庐州刺史累迁淮南节度使。乾宁二年。表请讨朱全忠。加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宏农郡王。四年授江南诸道行营都统。击败全忠于淮水。遂全有江淮之地。光化三年加侍中。天复二年拜东面行营都统中书令。进封吴王。天祐二年十一月薨。年五十四。谥武忠。子溥。僭称帝。追尊为太祖武皇帝。庙号太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殷,宋时避讳改为汤。字表儒,小字桂郎,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昭宗乾宁五年(898),朱全忠表荐登进士第,寻为裴枢宣谕判官。后投启公卿间,触全忠怒。经宋、汴时,全忠遣吏捕之而不及。后与康耕、杨夔、王希羽等人同为田頵幕客,颇受器重。天复三年(903),頵为杨行密所灭,遂事行密,为淮南节度掌书记。武义元年(919),杨隆演称帝,以文圭为翰林学士。仕终左千牛卫将军。生平见《唐摭言》卷九、《新唐书·田頵传》、《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卷一〇。文圭工诗善文,有名于时。辛文房云“唐季文体浇漓……文圭稍入风度,间见奇崛”(《唐才子传》)。著述甚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殷文圭集》1卷、《宋史·艺文志七》尚著录有《登龙集》15卷、《冥搜集》20卷、《笔耕词》20卷等,均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