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毛文晏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高阳人
毛文锡弟。
有文才,善制诰
前蜀王建天汉中,为翰林学士
坐兄文锡事,贬荣经
久之,复晋秩至兵部侍郎
有《西园集》、《昌城后寓集》、《东壁出言》、《咸通后麻制》等,均佚。
僧法顺隋末唐初 557 — 640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杜氏
雍之万年人
年十八弃俗。
从因圣寺僧珍禅师出家。
魏氏。
素习定学。
先是京师之东有地亢爽。
俗号马头。
营而居之。
方鸠工。
善类子来。
倏就端绪。
有犬身黄足白。
然不知其所从至。
日衔负土木尤勤效。
时过中。
虽饥不食。
事闻。
诏所司日给米三升。
以旌异之。
及其毙。
则工亦告备矣。
端坐。
终日燕嘿自怡。
侍旁既久。
其神领意会之妙。
岂复可量哉。
尝化庆州之民设会。
始约五百人。
及期而至者加倍。
檀越有难色。
曰。
幸给之。
无忧也。
已而人皆厌足。
无所欠。
然亦不知其增益之自云。
牛马性本驯。
河江弘畅二张家所畜类。
抵齧莫能制。
过之。
二张以告。
即为说慈悲法。
抵齧顿息。
骊山地多虫蚁。
将领众坐夏其间。
而虑乏蔬茹。
乃圃而祷之。
莳种滋茂。
绝蠹蚀。
间示人以痈肿溃脓。
流血沾污。
而人之爱敬者。
甚而求吮之。
其次求拭之。
既愈。
而吮者之口。
拭者之帛。
香气久不散。
三原县民田萨埵者。
患生聋。
张苏者。
患生哑。
俱召使前。
而聋者能闻。
哑者能语矣。
武功县僧为龙所魅病。
众以请顺。
未几僧作龙语曰。
禅师既来。
义不可以久住。
其僧病寻已。
此皆物之具有情识。
而若足以感动者。
至于无情识而感动焉。
则或难以理推矣。
南野
黄渠适泛涨。
方揭厉。
水忽中断不流。
因径济如遵平陆
既济而水复流。
汹涌益甚。
见者骇服。
至若刊神树
撤鬼祠。
斥远巫觋。
又其迹之粗者也。
贞观十四年
无疾坐逝于京师南郊之义善寺
春秋八十四。
樊川之北原。
颜色经月丰润
阅三期开龛视之。
骸不仆散。
弟子智俨名贯至相。
振绩京皋。
阐述华严摄论。
以继其烈。
程处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肃宗上元间宁晋县,以地旱卤,城西南有新渠,引洨水入城以溉田,经十余里,地用丰润,民食乃甘。
许浑唐 788 — 858
作品评论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用晦丰润有馀,清瘦不足,故格少降。
然韵远情长,工于近物,撰力不在朱庆馀下,或起结少逊耳。
宗水部,虽无明文,而渊源可寻。
……特著为升堂第二,以为学古先路。
黄滔晚唐 840 — ?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0?—? 字文江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困于举场20余年,至昭宗乾宁二年(895)方登进士第
光化中四门博士
天复元年(901),以监察御史里行王审知威武军节度推官
生平见洪迈《唐黄御史集序》、《十国春秋》本传。
工诗善文,尤擅律赋,多“雄新隽永,称一时绝调。
”(《十国春秋》本传)洪迈称“其文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唐黄御史集序》)。
黄滔交游颇广,与当时著名文士罗隐林宽崔道融徐寅翁承赞等尤善,迭有唱酬。
时中原板荡,文士韩偓王涤崔道融辈多南奔依王审知闽中文学之盛,可称空前,此与黄滔之援引招徕,不无关系。
其诗多酬唱赠别、感慨身世,而较少反映唐末动荡崩析之社会现实。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黄滔集》15卷,所纂《泉山秀句集》30卷。
宋史·艺文志七》则记其《编略》10卷、《莆阳黄御史集》2卷。
今存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唐黄御史文集》8卷、《天壤阁丛书》本《莆阳黄御史集》10卷,后者搜辑较完备。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作品评论
《闽书》
中州名士避地于闽者,若李绚韩偓王涤崔道融、王标、夏侯淑、王拯、杨承休、杨赞图、王倜、归传懿辈,悉主于
有《泉山秀句集》及文集行世。
洪迈文瞻蔚典则,策扶教化;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郁郁有贞元长庆风。
僧从谂唐 778 — 897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郝氏。
曹州郝乡人也。
童稚出家于州之扈通寺。
沙弥池阳
南泉愿和尚
时泉方偃息。
曰。
近离什么处。
云瑞像院。
泉云。
还见瑞像么。
云。
不见瑞像。
只见卧如来。
泉云。
汝是有主沙弥
无主沙弥
云。
有主沙弥
泉云。
主在什么处。
进前云。
仲冬严寒。
惟和尚
尊体万福。
泉器之。
许入室。
异日问南泉
如何是道。
泉云。
平常心是道。
云。
还可趣向否。
泉云。
拟向即乖。
云。
不拟如何知是道。
泉云。
道不属知。
不属不知。
知足妄觉。
不知是无记。
若是真达不疑之道。
犹如太虚廓然虚豁。
岂可强是非耶。
于言下悟入。
乃于嵩岳琉璃坛纳戒。
却反南泉
异日问南泉
知有底人。
向什么处休歇。
泉云。
山下作牛去。
云谢指示。
泉云。
昨夜三更月到窗。
作火头。
一日闭却门。
烧烟满屋。
叫云。
救火救火。
时大众俱到。
云。
道得即开门。
南泉于窗隙中。
过钥匙与
即开门。
黄檗
檗便闭却方丈门。
持火炬。
于法堂内叫云。
救火救火。
檗开门擒住云。
道道。
云。
贼过后张弓。
又到保寿。
寿见来即背坐禅床上。
展坐具礼拜。
寿下禅床。
便出。
盐官云看箭。
官云过也。
云中也。
夹山将柱杖入法堂。
夹山云。
作什么。
云探水。
夹云。
一滴也无。
探什么。
倚杖于壁而出。
将游五台
有大德作偈留云。
何处青山不道场。
不须策杖礼清凉。
云中纵有金毛现。
正眼观来非吉祥。
云。
作么生是正眼。
大德无对。
众请住赵州观音院
示众云。
如明珠在掌。
胡来胡现。
汉来汉现。
老僧把一枝草。
为丈六金身用。
把丈六金身。
为一枝草用。
佛是烦恼。
烦恼是佛。
时有僧问。
未审佛为谁家烦恼。
云。
为一切人烦恼。
僧云。
如何免得。
云。
用免什么。
扫地次。
僧问。
清净伽蓝为什么有尘。
云。
又一点也。
问一座主
讲什么经。
座云。
讲涅槃经。
云。
问一段义得否。
座云得。
以脚踢空吹一吹。
是什么义座云。
经中无此义。
云。
五百力士揭石业。
便道无。
大众晚参。
云。
今夜答话去。
有解问者出来。
时有一僧出礼拜。
云。
比来抛砖引玉。
却引得个墼子。
有僧游五台
问一婆子云
台山路向什么处去。
婆云蓦直去。
僧便去。
婆云。
又恁么去也。
僧举似
云。
待我去勘破者婆子。
明日便去。
台山路如前。
婆答亦如前。
归谓其僧曰。
我与汝勘破者婆子了也。
僧问。
恁么来底人。
师还接否。
云接。
僧云。
不恁么来底人。
师还接否。
云接。
僧云。
恁么来者从师接。
不恁么来者如何接。
云。
止止不须说。
我法妙难思。
有新到僧。
曰。
某甲从长安来。
横担一条柱杖。
不曾拨著一人。
云。
自是大德柱杖短。
僧无对。
有僧写真。
曰。
且道似我不似我。
若似我即打杀老僧
若不似我即烧却㡧子。
上堂云。
才有是非。
纷然失心。
还有答话分也无。
后有僧举似洛浦
浦扣齿。
又举示云居。
居云何必。
僧回举似
云。
南方大有人丧身失命。
僧云。
请和尚举。
才举前语。
僧指旁僧云。
者个师僧。
吃却饭了。
作恁么语话。
休去。
一日真定帅王公。
携诸子入院。
坐而问曰。
大王会么。
王曰不会。
云。
自小持斋身已老。
见人无力下禅床。
明日王公令客将传语。
下禅床接。
侍者问云。
和尚昨日大王来。
不下禅床。
今日军将来。
为什么却下禅床。
云。
非汝所知。
上等人来。
禅床上接。
中等人来。
下禅床接。
下等人来。
山门外接。
临终。
寄拂子与王公曰。
若问何处得来。
但道老僧平生受用不尽者。
乾宁四年十一月二日
右胁而寂。
寿一百二十。
谥真际大师
僧道膺晚唐 ? — 9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 【介绍】: 唐僧。
蓟州玉田人俗姓王
年二十五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
后往翠微山问道三年。
寻谒洞上禅师,为入室高弟,嗣其法,住洪州云居山
禅师名道膺
幽州玉田人也。
生于王氏。
儿稚中。
骨气深稳。
言少理多。
十岁出家于范阳延寿寺
又十五年。
乃成大僧。
其师使习毗尼。
非其好。
弃之游方。
至翠微会。
有僧自豫章来。
夜语及洞上法席。
于是一钵南来。
新丰
悟本价禅师
问。
汝名什么
对曰。
道膺
曰。
何不向上更道。
对曰。
向上即不名道膺
喜以谓。
类其初见云岩时祗对。
容以为入室。
深入。
留云峰之后。
结庵而居。
月一来谒
呵其未忘情。
于道为杂。
乃焚其庵。
海昏登欧阜欧阜。
庐山西北崦。
冠世绝境也。
就树缚屋而居。
号云居
衲子亦追求。
而集散处。
山间树下。
久成苫架。
说法其下曰。
佛法有什么多事。
行得即是。
但知心是佛。
莫愁佛不解语。
欲得如是事。
还须如是人。
若是如是人。
愁个什么
若云如是事即难。
自古先德。
淳素任真。
元来无巧设。
有人问。
如何是道。
或时答㼾砖木头。
作么。
皆重元来他根本。
脚下实有力。
即是不思议人。
握土成金。
若无如是事。
饶汝说得。
簇花簇锦相似。
直道我放光动地。
世间更无过也。
尽说了合杀头。
人总不信受。
元来自家。
脚下虚无力。
汝等譬如猎狗。
但寻得有踪迹底。
若遇羚羊挂角时。
非但不见踪迹。
气息也不识。
僧便问。
羚羊挂角时如何。
答曰。
六六三十六。
曰。
僧曰。
不会。
曰。
不见道无踪迹。
又问。
世尊有密语。
迦叶不覆藏。
如何是世尊密语。
呼问者名曰。
曰。
不会。
曰。
汝若不会。
世尊有密语。
汝若会。
迦叶不覆藏。
乃曰。
僧家发言吐气。
须有来由。
莫当等闲。
这里是什么所在。
争受容易。
凡问个事。
也须识好恶。
若不识尊卑良贱。
不知触犯。
信口乱道。
也无利益。
并(音旁)家行脚。
到处觅相似语。
所以寻常。
向兄弟道。
莫怪不相似。
恐怕同学多去。
第一莫将来。
将来不相似言语。
也须看他。
前头八十老人。
出场屋。
不是小儿戏。
不是因循底事。
一言参差。
即千里万里。
难为收摄。
盖为学处容易。
不著力。
敲骨打髓。
须有来由。
言语如钳如夹。
如钩如锁。
须教相续不断。
始得。
头头上具。
物物上明。
岂不是得妙底事。
一种学。
大须子细研穷。
直须谛当。
的的无差。
到这里。
什么䠄跣处。
什么拟议处。
向去底人。
须常惨悚戢翼。
始得。
若是知有底人。
自解护惜。
终不取次。
十度发言。
九度休去。
为什么如此。
恐怕无利益。
体得底人。
心若猎月扇。
口边直得醭出。
不是强为。
任运如此。
欲得与么事。
须是与么人。
既是与么人。
不愁恁么事。
恁么事即难得。
又曰。
汝等直饶学得佛边事。
早是错用心了也。
不见古人。
讲得天花落。
石点头。
尚不干自己事。
自馀是什么闲。
如今拟将有限身心。
向无限中用。
什么交涉。
如将方木逗圆孔中。
多少聱讹。
若无与么事。
饶汝说得。
簇花簇锦。
也无用处。
未离情识在。
若一切事。
须向这里及尽。
始得无过。
方得出身。
若有一毫发去不尽。
即被尘累。
岂况便多。
差之毫𨤲。
过犯山岳。
不见古人道。
学处不玄。
尽是流俗。
闺閤中物。
舍不得。
俱为渗漏。
直须向这里。
及取去。
及去及来。
并尽一切事。
始得无过。
如人头头上了。
物物上通。
祇唤作了事人。
终不唤作尊贵。
将知。
尊贵一路自别。
便是世间极重极贵物。
不得将来。
向尊贵边。
须知不可思议。
不当好心。
所以古人道。
犹如双镜。
光光相对。
光明相照。
更无亏盈。
岂不是一般。
犹唤作影像边事。
如日出时。
光照世间。
明朗是一半。
那一半。
唤作什么
如今人未认得。
光影门头户底。
粗浅底事。
将作屋里事。
又争得。
又曰。
得者不轻微。
明者不贱用。
识者不咨嗟。
解者无厌恶。
从天降下。
即贫穷。
从地涌出。
即富贵。
门里出身则易。
身里出门则难。
动则埋身千尺。
不动则当处生苗。
一言迥脱独拔当时语言不要多。
多则无用处。
僧问。
如何是从天降下。
即贫穷。
曰不贵得。
又问。
如何是从地涌出。
即富贵。
曰无中或有。
又曰。
了无所有。
得无所图。
言无所是。
行无所依。
心无所托。
及尽始得无过。
在众如无众。
无众如在众。
在身如无身。
处世如无世。
岂不是无娆其德。
超于万类。
脱一切羁锁。
千人万人得。
尚道不当自己。
如今若得。
共起初一般。
古人曰。
体得那边事。
却来这边行李。
那边有什么事。
这边又作么生行李。
所以道。
有也莫将来。
无也莫将去。
现在底。
是谁家事。
又曰。
欲体此事。
直似一息不来底人。
方与那个人相应。
若体得这个人意。
方有少许说话分。
方有少许行李分。
暂时不在。
如同死人。
岂况如今。
论年论月。
不在。
如人长在。
什么家事不办。
欲知久远事。
祗在如今。
如今若得。
久远亦得。
如人千乡万里归家。
行到即是。
是即一切总是。
不是即一切总不是。
直得顶上光𦦨生。
亦不是。
能为一切。
一切不为道。
终日贪前头事。
失却背后事。
若见背后事。
失却前头事。
如人不前。
后有什么事。
僧问。
有人衣锦绣入来。
和尚后。
为甚寸丝不挂。
曰。
直得琉璃殿上。
行扑倒。
也须粉碎。
乃曰。
若有一毫许。
去及不尽。
即被尘累。
岂况更多。
不见寻常道。
升天底事。
须对众掉却。
十成底事。
须对众去却。
掷地作金声。
不须回头顾著。
自馀有什么用处。
不见二祖当时。
诗书博览。
三藏圣教。
如观掌中。
什么
更求达磨安心。
将知此门中事。
不是等闲。
所以道。
智人不向言中取。
得人岂向说中求。
不是异于常徒。
息一切万累道。
暂时不在涂路。
便有来由。
非但恶眷属。
善眷属。
也觅不得。
甚处去。
通身去。
归家去。
省觐去。
始脱得诸有门去。
去得牢笼。
脱险难。
异常徒。
又曰。
如掌中观物决定。
决定方可随缘。
若一如此。
千万亦然。
千万之中。
难为一二。
一二不可得。
不见道。
显照底人即易得。
显己底人即难得。
不道全无。
即是希有。
若未得如此。
不受强为。
强为即生恼。
生恼即退道。
退道则罪来加身。
即见不得。
说什么大话。
汝既出家。
如囚免狱。
少欲知足。
莫贪世荣
忍饥忍渴。
志存无为。
得在佛法中。
十生九死。
也莫相抛出。
生入死。
莫违佛法。
斩钉截铁。
莫负如来。
事宜无多。
各自了取。
有事近前。
无事莫立。
膺住持三十年。
道遍天下。
众至千五百人。
南昌师尊之。
愿以为世世师。
唐天复元年秋示微疾。
十二月二十八日
为大众开最后方便。
叙出世始卒之意。
众皆怆然。
明年正月三日
侍者
今日是几。
对云。
初三
师云。
三十年后。
但云祇这是。
乃端然告寂。
释道膺
姓王氏
蓟门玉田人也。
生而特异神彩朗然
处于重丱崆峒禀气。
宿心拔俗。
争离火宅之门。
拭目寻师。
遂摄锻金之子。
师授经法诵彻复求。
年偶蹉跎二十五方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
乃令习声闻律仪。
叹曰。
大丈夫可为桎梏所拘邪。
由是拥线衲振锡环。
翠微山问道。
三载宴居。
忽睹二使者
冠服颇异。
曰。
胡弗南方参知识邪。
未几有僧自豫章至。
盛称洞上禅师言要。
感动神机遂专造焉。
如是洞垂接复能领会。
曾问曰。
我闻思大禅师向倭国为王。
虚耶实耶。
对曰。
若是思师佛亦不作。
况国王乎。
自尔洞印许。
初住三峰
后就云居提唱。
时唐之季钟氏。
据有洪井倾委信诚。
每一延请入州。
则预洁甘子堂以礼之。
乃表于昭宗
赐紫袈裟一副并师号焉。
都不留意。
所化之徒寒暑相交。
不下一千馀众。
牛头香树围绕者皆是栴檀。
金翅鸟王轩翔者不齐尺鴳。
四方馈供千里风从。
荆南成汭
遣赍檀施。
动盈钜万。
天复元年辛酉秋示疾。
至明年正月三日而化焉。
豫章南平王钟氏供其丧葬。
时诸道禅子各。
依乡土所尚者。
随灵龛到处列花树帐幔粉面之馔。
谓之卓祭。
一期凶礼之盛勿过于时也猗欤。
出世度人满足三十年。
遗爱可知也。
孔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许州许昌人
玄宗时陈州刺史李邕被仇人诬告赃贷枉法,下狱当死。
以布衣上书谓往者折二张(张昌宗张易之)之角,挫韦后之锋,有功于国。
谓己无益于时,愿以身代之。
疏奏,得减死,贬遵化
流配岭南
袁公瑜初唐 613 — 6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3—685 【介绍】: 京兆人字公瑜
年十九,为文德皇后挽郎
晋州司士
太宗贞观末,为大理司直并州晋阳,迁大理寺丞
高宗永徽初,为都官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
六年,为御史中丞
显庆四年,为中书舍人
龙朔中,为西台舍人,迁司刑常伯
后贬代州长史,改西州长史,转庭州刺史迁安西副都护
永隆间,得罪流振州,又徙白州
卒于贬所。
臧怀亮唐 662 — 7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2—729 【介绍】: 高密东莞人字时明
臧怀恪兄。
弱冠应穿叶附枝举及第,累官安北副都护
玄宗开元初,以功迁单于都护
灵州都督,转鄯州都督兼河源军使
鄯州都督兼陇右节度副大使
复兼胜州都督、朔方军大总管封上蔡县公
迁安东都督、平卢节度使
所至多著军功。
进封东莞郡公,以左羽林大将军致仕。
田仁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关右人,字正勤
少喜兵法,仗剑从军
以军功,累迁灵州刺史朔方军节度副使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除易州刺史
有惠政,州为立德政碑。
二十八年迁安西都护。
天宝元年,为太仆卿代州刺史,充河东节度副大使
坐不能治军及行暴政,贬舒州刺史
僧贯休五代 832 — 912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德隐
金华兰溪姜氏子。
七岁。
父母使依邑之和安寺圆贞禅师
童侍
日能诵法华经。
千言不啻。
所居与处嘿邻。
而同时薙染。
故襟谊视他尤密。
每隔篱谈论。
旁听皆惊异。
始受具戒。
诗名已大著
复往豫章
究经论。
郡太守王慥笃敬。
后蒋瑰命监洗忏戒坛
唐乾宁初
吴越王钱氏
因献诗五章。
章八句。
以颂平越之功。
王悦
赠遗丰腆。
且树碑。
悉纪赞佐诸臣之名。
而并列诗于碑阴。
以归美朝廷。
于是吴越获赐铁券。
号功臣
与有力焉。
于书知六法。
画善水墨。
众安桥强氏。
尝请作十八罗汉像。
识者谓入神品。
曰当吾下笔时。
非想见其真。
不敢也。
过歙。
见唐安寺阇梨
三年
南登衡岳
北访荆帅成汭
加礼。
馆之龙兴寺
内翰吴融谪宦。
遂相追从。
序其集。
未几。
或有谮者。
命迁公安
以待辨。
乃题研寄意曰。
入匣始身安。
卒游蜀。
禅月大师
蜀主每见。
则以得得来和尚呼之。
盖其初以诗献蜀主。
有三衣一钵垂垂老。
万水千山得得来之句也。
乾化二年终。
春秋八十一。
成都北门外。
塔曰白莲。
弟子昙域集其文。
冠以序。
行世。
名士韦蔼议其著述。
有风刺体。
系乎教化。
诚不在二李白贺下。
广成先生杜光庭
评其书。
瘦劲可爱。
号姜体
韦庄诗曰。
岂是为贫常见隔。
定应嫌酒不相过。
肥而矬。
蜀相王锴影堂赞。
殊能言其体裁。
故兹聊举其梗槩云。
释贯休
字德隐
俗姓姜氏
金华兰溪登高人也。
七岁父母雅爱之。
投本县和安寺圆贞禅师
出家为童侍
日诵法华经一千字。
耳所暂闻不忘于心。
处默同削染。
邻院而居。
每隔篱论诗互吟寻偶对。
僧有见之皆惊异焉。
受具之后诗名耸动于时。
乃往豫章传法华经起信论。
皆精奥义讲训且勤。
郡太守王慥弥相笃重。
太守蒋瑰开洗忏戒坛
为监坛焉。
乾宁初赍志谒吴越武肃王钱氏
因献诗五章。
章八句。
甚惬旨遗赠亦丰。
王立去伪功。
朝廷旌为功臣
乃别树堂立碑记同力平越将校姓名。
遂刊诗于碑阴。
见重如此。
善小笔得六法。
长于水墨形似之状可观。
受众安桥强氏药肆请。
出罗汉一堂云。
每画一尊必祈梦得应真貌。
方成之。
与常体不同。
自此游黟歙与唐安寺阇梨道合。
后思登南岳
北谒荆帅成汭
初甚礼焉。
龙兴寺安置。
内翰吴融谪官相遇。
往来论道论诗。
作集序则乾宁三年也。
寻被诬谮于荆帅。
于功安。
郁悒中题砚子曰。
入匣始身安。
弟子劝师入
时王氏将图僣伪。
邀四方贤士。
甚喜。
盛被礼遇赐赉隆洽。
署号禅月大师
蜀主常呼为得得来和尚
韦蔼举其美号所长者。
歌吟讽刺微隐存于教化。
体调不下二李白贺也。
至梁乾化二年终于所居。
春秋八十一。
蜀主惨怛一皆官葬。
塔号莲。
于城都北门外升迁为浮图。
乃伪蜀乾德中
梁乾化三年癸酉岁也。
能草圣出。
弟子昙域
癸酉年集师文集。
首安吴内翰序。
为后序。
韦庄尝赠诗曰。
岂是为穷常见隔。
只应嫌酒不相过。
广成先生杜光庭相善。
比乡人也。
书迹好事者。
传号曰姜体是也。
尝睹真相肥而矬。
宰相王锴作赞。
昙域戒学精微。
篆文雄健。
重集许慎说文。
见行于蜀。
有诗集。
亚师之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