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关键词
人物库 唐朝
僧伽初唐 628 — 7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710 【介绍】: 唐时西域僧。
葱岭何国人俗姓何
于本土出家,为僧后志在游方。
高宗时洛阳行化,历吴楚间,寻于泗州蓝居之,中宗亲为题额曰普光王寺,迁止荐福寺
卒谥證圣大师
僧伽者。
葱岭何国人也。
自言俗姓何氏
亦犹僧会康居国人便命为康僧会也。
然合有胡梵姓名。
名既梵音。
姓涉华语
详其何国在碎叶国东北。
是碎叶附庸耳。
在本土少而出家。
为僧之后誓志游方。
始至西凉府
次历江淮
龙朔初年也。
登即隶名于山阳龙兴寺
自此始露神异。
初将弟子慧俨同至临淮
信义坊居人乞地下标。
志之言。
决于此处建立蓝。
遂穴土获古碑。
齐国香积寺也。
得金像衣叶刻普照王佛字。
居人叹异云。
天眼先见。
吾曹安得不舍乎。
其碑像由贞元长庆中两遭灾火。
因亡踪矣。
尝卧贺跋氏家。
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许。
莫不惊怪。
次现十一面观音形。
其家举族欣庆倍加信重。
遂舍宅焉。
香积寺基。
即今寺是也。
由此奇异之踪旋萌不止。
中宗孝和帝景龙二年遣使诏赴内道场。
帝御法筵言谈造膝。
占对休咎契若合符。
仍褒饰其寺曰普光王
四年庚戌示疾。
敕自内中往荐福寺安置。
三月二日俨然坐亡。
神彩犹生止瞑目耳。
俗龄八十三。
法腊罔知。
在本国三十年。
化唐土五十三载。
帝惨悼黯然。
于时秽气充塞。
而形体宛如。
多现灵迹。
敕有司给绢三百疋俾归葬淮上。
令群官祖送。
士庶填𨶮。
五月五日抵于今所。
帝以仰慕不忘。
因问万回师曰彼僧伽者。
何人也。
对曰。
观音菩萨化身也。
经可不云乎。
应以比丘身得度者。
故现之沙门相也。
化行江表止嘉禾灵光寺
彼泽国也。
民家渔梁矰弋交午。
苦敦喻。
其诸杀业陷堕于人。
宜疾别图生计。
时有裂网折竿者多矣。
闲而宴息。
见神告曰。
天方亢阳百姓苗死。
身胡藏其懒龙耶。
曰。
为之奈何。
神曰。
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
其如人何。
依之。
其夜霆击异常。
质明视指微有红线脉焉。
曰。
吾与此壤无缘。
乃行抵晋陵
见国祥寺荒废。
乃留衣于殿梁而去。
后人闻异香芬馥。
尝记之曰。
伊寺有人王重兴去。
三十年后果有僧。
俗姓全为檀那矣。
通天万岁中于山阳众中。
悬知嫌鄙者。
乃昌言曰。
吾有五十万钱奉助功德。
勿生横议。
于淮岸招呼一船曰。
汝有财施吾可宽刑狱。
汝所载者剽略得耳。
盗依言尽舍。
佛殿由是立成。
无几盗败拘于扬子县狱。
乘云下慰喻言无苦。
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
昔在长安
驸马都尉武攸暨有疾。
以澡罐水噀之而愈。
声振天邑。
后有疾者告之。
或以柳枝拂者。
或令洗石师子而瘳。
或掷水瓶。
或令谢过。
验非虚设功不唐捐。
却彼身灾则求马也。
警其风厄则索扇欤。
或认盗夫之钱或咋黑绳之颈。
或寻罗汉之井。
或悟裴氏之溺。
或预知大雪
或救旱飞雨。
神变无方测非恒度。
中宗敕恩度弟子三人慧岸慧俨木叉各赐衣嗣香火。
洎乎已灭多历年所。
尝现形往南市漆器。
及商人李善信船至寺觅买斋器。
僧忽见塔中。
形像凝然而指曰。
正唯此僧来求买矣。
远近嗟叹。
又尝于洪井化易材木。
结筏而至焉。
大历中州将勒寺知十驿。
俾出财供乘传者。
至十五年七月甲夜。
现形于内殿乞免邮亭之役。
代宗敕中官奉诚宣放。
仍赍舍绢三百疋杂䌽千段金澡罐皇太子衣一袭。
令写貌入内供养。
又乾元中州李(亡名)有推步者。
云为土宿加临灾当恶弱。
忽现形抚李背曰。
吾来福至汗出灾销。
后无他咎。
尝于燕师求毡罽。
稍是泗州寺僧燕使赍所求物到认塔中形信矣。
遂图貌而归。
燕蓟展转传写无不遍焉。
长庆元年夜半于州苏公寝室前。
歌曰。
淮南淮北自此福焉。
自东自西无不熟矣。
其年独临淮境内有年耳。
二年寺塔皆焚。
遗形俨若无损。
咸通中庞勋者。
徐州戍卒。
擅离桂管。
沿路劫掠。
而攻泗州围逼其城。
于塔顶现形。
外寇皆睡。
城中偶出击之。
惊窜而陷宿州以事奏闻。
仍锡号證圣大师文德元年外寇侵轶。
州将婴城拒敌。
现形于城西北隅
寇见知坚垒难下。
骇而宵遁。
大顺中彭门帅时溥。
令张谏攻于北城。
除剿戮外有五百馀人。
拘鞠场中。
谏凭桉恍惚间见僧衣紫。
诲之曰。
此辈平人何可杀耶。
不如舍之。
言毕不见。
谏遂纵之而逸。
乾宁元年太守台蒙梦云。
寒东南少备。
蒙不喻旨。
以绵衾法服施之。
十二月晦夜半。
有兵士踰垒而入蒙初不知。
复梦一僧以锡杖置于心上。
冷彻心骨惊起。
动鼓角。
贼惊奔获首领姓韩
至是方晓矣。
由此多于塔顶现小僧状。
倾州瞻望。
然有吉凶表兆于时乞风者分风。
求子者得子。
今闻有躬礼者。
往往有全不见形相者。
或见笑容者吉。
不然则凶。
其不可爰度者如此。
洎乎周世宗有事于江南
先攻取泗上寄梦于州民言。
不宜轻敌。
如是达于州皆未之信。
自尔家家梦同告之。
遂降全一郡生民。
之庇矣。
天下凡造精庐必立伽真相
榜曰大圣僧伽和尚
有所乞愿多遂人心。
李北海邕胡著作浩各为碑颂德。
今上御宇也留心于此。
其年三月有尼游五台山回。
因见于塔顶作婴孩相。
遂登刹柱舍身命供养。
太平兴国七年高品白承睿。
重盖其塔。
务从高敞。
加其累层。
八年遣使别送舍利宝货。
同葬于下基焉。
其日有僧怀德
预搆柴楼自持蜡炬焚身供养。
灾燎之中经声不绝。
又将欲建浮图。
有巨木三根沼淮而下。
至近浮桥且止。
收为塔心柱焉。
续敕殿头高品李庭训主之。
先是此寺因竁中金像刻其佛曰普照王。
乃以为寺额。
后避天后御名。
以光字代之。
近宣索僧伽实录。
上览已敕还其题额曰普照王寺矣。
弟子木叉者。
西域言为名。
华言解脱也。
自幼从为剃䰂弟子。
然则多显灵异。
中和四年刺史刘让厥父中丞忽夜梦一紫衣僧云。
吾有弟子木叉。
葬寺之西。
为日久矣。
君能出之。
仍示其葬所。
初梦都不介意。
再梦如初。
中丞得梦中所示之处欲施断之。
见有二姓占居。
于是饶钱市焉。
开穴可三尺许乃获坐函。
遂启之。
于骨上有舍利放光。
命焚之收舍利八百馀颗。
表进上僖宗皇帝
敕以其焚之灰塑像。
赐谥曰真相大师
于今侍立于左。
若配飨焉。
弟子慧俨。
未详氏姓生所。
恒随师僧伽执侍瓶锡。
楚州发至淮阴
同劝东海裴司马妻吝白金沙罗。
而堕水抵盱眙罗汉井
宿贺跋玄济家。
俨侍十一面观音菩萨旁。
自尔诏僧伽上京中宗别敕度俨并慧岸木叉三人。
各别赐衣钵焉。
僧慧日唐 670 — 748
释慧日
俗姓辛氏
东莱人也。
中宗朝得度。
及登具足后遇义净三藏造一乘之极。
躬诣竺乾。
心恒羡慕。
遂誓游西域
始者泛舶渡海自经三载
东南海中诸国昆崙佛誓师子洲等。
经过略遍乃达天竺
礼谒圣迹。
寻求梵本。
访善知识一十三年。
咨禀法训思欲利人。
振锡还乡独影孤征。
雪岭胡乡又涉四载
既经多苦深厌阎浮。
何国何方有乐无苦。
何法何行能速见佛。
遍问天竺三藏
学者所说皆赞土。
复合金口
其于速疾是一生路。
尽此报身必得往生极乐世界。
亲得奉事阿弥陀佛。
闻已顶受。
渐至北印度健驮罗国。
王城东北有一大山。
山有观音像。
有志诚祈请多得现身。
遂七日叩头。
又断食毕命为期。
至七日夜且未央。
观音空中现紫金色相。
长一丈馀。
坐宝莲华。
垂右手摩日顶曰。
汝欲传法自利利他。
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弥陀佛国。
劝令念佛诵经回愿往生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
汝自当知土法门胜过诸行。
说已忽灭。
断食既困。
闻此强壮。
及登岭东归。
七十馀国。
总一十八年。
开元七年方达长安
进帝佛真容梵夹等开悟帝心。
赐号曰慈慜三藏
生常勤修土之业。
著往生土集于世。
其道与善导少康异时同化也。
又以僧徒多迷五辛中兴渠
兴渠人多说不同。
或云芸薹胡荽或云阿魏。
土集中别书出云。
五辛此土唯有四。
二韭三
阙于兴渠
梵语稍讹。
正云形具馀国不见。
回至于阗方得见也。
根粗如细蔓菁根而白。
其臭如
彼国人种取根食也于时冬天到彼不见枝叶。
薹荽非五辛。
所食无罪。
亲见为验欤。
天宝七年卒于住寺。
报龄六十九。
葬于白鹿原小塔焉。
馀姚休光寺释真法师
金华人也。
俗姓王氏
𩭤丱辞家童蒙悟道。
发大精进坚持戒地。
一门之中数人缁服。
学习师古义成先圣。
八部经理宛在掌中。
三乘法源尽于度内。
天宝六年太守秦公长史狄公知其行高。
遂以名荐主休光寺焉。
二公常相谓曰。
真公通深妙法玄无上义问一得三言发响应。
昔利涉辩博僧会智周
与之齐驱。
未可同日。
以其八年终于寺。
本县令王璲述德刊铭。
洪元慎书焉。
僧普愿中唐 748 — 83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王氏
郑州新郑人
至德二年出家。
密县大隈山大慧禅师祝发。
大历十二年
且壮矣。
寻从嵩山会善寺律师
受具戒。
律藏教部。
靡弗究研。
而卒定宗于大寂门下。
一日为僧行粥次。
马大师问桶里是什么。
愿云者老汉。
合取口。
作恁么语话。
自馀同参之流无敢徵诘。
贞元十一年
挂锡池阳南泉山
蘘薜以衣。
畬牧以食堙谷刊木。
以辟所处。
毳袍之侣。
交进互退。
填拥庭宇。
示众云。
道个如如。
早是变了也。
今时师僧。
须向异类中行。
归宗云。
虽行畜生行。
不得畜生报。
愿云。
孟八郎。
又恁么去也。
有时云。
文殊普贤昨夜三更。
起佛见法见。
每人与二十棒。
趁出院。
赵州云和尚棒。
教谁吃。
愿云。
具道王老师。
过在什么处。
州礼拜而出。
一日游庄庄主预备礼相待。
问庄主曰。
争知老僧来排辨如此。
主云昨夜土地见报愿云。
王老师修行无力。
被鬼神觑破。
僧便问。
和尚既是善知识。
为什么却被鬼神觑破。
答云土地前。
更下一分饭著。
有时云。
江西马大师
说即心即佛。
王老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恁么道。
还有过么。
赵州出礼拜。
时有一僧随问。
上座礼拜。
意作么生。
州云。
汝却问取和尚
僧问适来谂上座礼拜。
意作么生。
答云他却领得老僧意
一日捧钵上堂。
黄檗先居第一座不起。
问曰。
长老是什么年中行道。
云。
空王佛时。
愿云犹是王老师儿孙在。
下去。
一日问黄檗云。
黄金为墙堑。
白银为壁落。
此是何人居处。
云。
是圣人居处。
云更有一人。
何国土。
檗叉手立云。
道不得。
何不问王老师。
檗却理前话而问。
答云可惜许。
又问黄檗定慧等学如何。
云。
十二时中。
不依倚一物好。
云莫是长老见处么。
云不敢。
云浆水价且置。
草鞋钱教阿谁还。
一日遇两堂首座争猫儿。
提起猫儿。
问众曰。
道得即救取猫儿。
道不得即斩却也。
众无对。
即斩之。
赵州自外归。
举似前话。
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
曰汝适来若在。
即救得猫儿。
陆亘大夫问云。
弟子从六合来。
彼中还更有身否。
答云分明记取。
举似作家。
陆异日又谓曰。
弟子亦薄会佛法。
问。
大夫十二时作么生。
陆云
寸丝不挂。
犹是阶下汉。
陆一日向道。
肇法师甚奇怪。
解道万法同根。
是非一体。
指庭前牡丹花
时入见此一株花。
是梦相似。
示众
王老师卖身。
阿谁要买。
一僧出
某甲买。
不作贵。
价不作贱价。
汝作么生买。
僧无对。
后来卧龙代
属某甲了也。
一日与归宗麻谷约同。
参礼南阳国师。
及行。
乃于路上。
画一圆相
道得即去。
归宗坐圆相中。
麻谷作女人拜。
恁么即不须去也。
归宗
是何心行。
乃相唤而回。
大和初宣使陆公护军刘公北面申礼。
迎请下山。
八年甲寅十月二十一日示疾。
俄有白虹贯后峰。
巨石自压。
声闻数十里。
虎绕林木昼号。
识者忧之。
十二月二十五日旦
忽戒门人曰。
星翳灯幻久矣。
勿谓吾有去来也。
奄尔而逝。
春秋八十七
腊五十八。
子契文畅等。
凡九百人。
皆布衣墨巾。
执心丧礼。
奔赴会葬者。
相继于路。
哀号之声震林谷。
明年乙卯
乃克奉全身于灵塔
膳部员外郎史馆脩撰刘轲撰文勒碑。
追颂德美
释难陀
释难陀者。
华言喜也。
未详种姓何国人乎。
其为人也诡异不伦恭慢无定。
当建中年中。
无何至于岷蜀。
张魏公延赏之任成都喜自言。
我得如幻三昧。
尝入水不濡投火无灼。
能变金石化现无穷。
初入蜀与三少尼俱行。
或大醉狂歌。
或聚众说法。
戍将深恶之。
亟令擒捉。
喜被捉随至。
乃曰。
贫道寄迹僧门别有药术。
因指三尼曰。
此皆妙于歌舞。
戍将乃重之。
遂留连为置酒肉。
夜宴与之饮唱。
乃假襦裤巾栉。
三尼各施粉黛并皆列坐。
含睇调笑逸态绝世。
饮欲半酣。
喜谓尼曰。
可为押衙蹋舞乎。
因徐进对舞曳练回雪。
迅起摩趺伎又绝伦。
良久曲终而舞不已。
喜乃咄曰。
妇女风邪。
喜忽起取戍将刀。
众谓酒狂。
坐者悉皆惊走遂斫三尼头。
皆踣于地。
血及数丈。
戍将大惊。
呼左右缚喜。
喜笑曰。
无草草也。
徐举三尼乃筇竹杖也。
血乃向来所饮之酒耳。
喜乃却坐饮宴。
别使人断其头钉两耳柱上。
皆无血污。
身即坐于席上。
酒巡到即泻入断处。
面色亦赤。
而口能歌舞手复击掌应节。
及宴散其身自起就柱取头安之。
辄无瘢痕。
时时言人吉凶事。
多是谜语。
过后方悟。
成都有人供养数日。
喜忽不欲住。
乃闭关留之。
喜即入壁缝中。
及牵之渐入唯馀袈裟角。
逡巡不见。
来日见壁画僧影。
其状如日色。
隔日渐落。
经七日空有墨迹。
至八日墨迹已灭。
有人早见喜已在彭州界。
后终不知所之。
系曰。
难陀之状迹为邪正。
邪而自言得如幻三昧。
与无厌足王同
此三昧者即诸佛之大定也。
唯如幻见如幻。
不可以言论分境界矣。
四神通有如幻通。
能转变外事。
难陀警觉庸蜀之人多尚鬼道神仙。
非此三昧不足以化难化之俗也。
释难陀者。
华言喜也。
未详种姓何国人
其为人诡异不伦。
恭慢无定。
当建中年中。
无何至于岷蜀。
张魏公延赏之任成都
喜自言。
我得如幻三昧。
入水火贯金石。
变现无穷。
初入蜀与三少尼俱行。
或大醉狂歌。
戍将将断之。
及僧至且曰。
某寄迹桑门别有药术。
因指三尼此妙歌管。
戍将反敬之。
遂留连。
为办酒肉。
夜会客与之剧饮。
其三尼及坐。
舍睇调笑逸态绝世。
饮将阑僧谓尼曰。
可为押衙踏某曲也。
因徐进对舞曳绪回雪。
迅赴摩跌技又绝伦也。
良久曲终而舞不已。
僧喝曰。
妇女风耶。
忽起取戍将佩刀。
众谓酒狂惊走。
僧乃拔刀斫之背踣于地血及数尺。
戍将大惧。
呼左右缚僧。
僧笑曰无草草。
徐举尼三枝筇枝也。
血乃酒耳。
又尝在饮会令人断其头钉耳于柱无血。
身坐席上。
酒至泻入脰(徒垢切)疮中面赤。
而歌手复抵节。
会罢自起提首安之。
初无痕也。
时时预言人凶衰。
皆谜语事过方晓。
成都有百姓供养数日。
僧不欲住。
闭关留之。
僧因走入壁缝中。
百姓牵遽渐入。
唯馀袈裟角。
顷亦不见。
来日壁上有画僧焉。
其状形似日月色。
渐薄积七日空有黑迹。
至八日黑迹亦灭。
僧已在彭州矣。
后不知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