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高干北魏 ? — 5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2 【介绍】: 北魏渤海蓨人字干奴
高湖从孙。
好学,宽厚有雅量。
袭爵泾县,历南青州征虏府司马,转汾州军府长史白水太守,所在以廉平著称。
沈攸之南朝宋 ? — 4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8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仲达
沈庆之从侄。
少孤贫,随庆之征讨,屡有功,当加厚赏,为庆之所抑,为太子旅贲中郎,甚衔恨。
前废帝时,受命杀庆之,颇受宠用。
明帝时,为宁朔将军,大破建安王刘休仁军于赭圻,进号辅国将军封贞阳县公
后为荆州刺史
顺帝即位,进位开府仪同三司
萧道成专政,起兵反道成,兵败而死。
全宋文·卷四十一
攸之字仲达,庆之从父兄子。
元嘉末行南中郎长史参军,进行太尉参军封平洛县五等侯,随府转大司马参军
孝建中,迁员外散骑侍郎,又迁太子旅贲中郎
遭母忧,起为龙骧将军武康
前废帝即位,除豫章王子尚车骑中兵参军直阁封东兴县侯,迁右军将军
明帝即位,除东海太守,未拜,以为宁朔将军寻阳太守,寻假节,进辅国将军,迁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竟陵诸军事冠军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徙监郢州诸军事前将军郢州刺史,不拜。
迁中领军,封贞阳县免。
征为吴兴太守,不拜。
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出为持节郢州诸军郢州刺史,又监西阳义阳二郡军事,进号镇军将军
后废帝即位,进安西将军,加散骑常侍,权行荆州事。
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
顺帝即位,进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升明二年,入讨萧道成,众溃,为封人所斩。
(案:《宋书·沈攸之》,攸之表檄文疏,皆宗俨之词也,今姑录为攸之文。)
萧昌南梁 480 — 5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0—518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子建
萧景弟。
初仕晋安王萧子懋左常侍
,武帝天监中累官中书侍郎豫章内史广州衡州刺史通直散骑常侍,兼宗正卿
性好酒,酒后多过,至于醉中杀人,刑戮无度,为有司所劾,入留京师,纵酒虚悸,引刀自刺而卒。
韦粲南梁 495 — 5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5—548 【介绍】: 南朝梁京兆杜陵人字长茜
韦放子。
好学仗义,有父风。
初为云麾晋安王行参军,累迁通直散骑常侍
梁武帝大同中出为衡州刺史,召还,至庐陵,闻侯景乱,将逼京邑,倍道赴援。
至青塘,望见营未立,率锐卒来攻,兵败被杀。
追谥忠贞
欧阳頠陈朝 498 — 5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8—563 【介绍】: 南朝陈长沙临湘人字靖世
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
州郡屡辟不应,年三十,其兄逼令从宦,起家信武府中兵参军,累迁衡州刺史
梁末,广州刺史萧勃起兵出南康,进迫豫章前军都督,为周文育击破,被擒。
以与陈霸先有旧,释之。
霸先称帝,岭南扰乱,以有声南土,使至岭南,皆慑伏,尽有越地。
以功官至都督广交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
陈文帝即位,进号征南将军封阳山郡公
全陈文·卷十二
字靖世长沙临湘人
梁大通初,为信武府中兵参军,迁平西邵陵王中兵参军,除清远大守,还为直阁将军,仍除天门太守,历临贺内史,加超武将军,监衡州
太清末,为始兴内史。
元帝承制,除云麾将军东衡州刺史封新丰县伯
承圣初、授忠武将军衡州刺史进封始兴县侯
陈初,授都督广交等十九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增都督衡州开府仪同三司
文帝即位,进号征南将军改封阳山郡公天嘉四年卒,赠侍中车骑大将军司空谥曰穆
兰钦南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中(东?)昌魏人字休明
轻捷过人,授东宫直阁
以屡著战功任衡州刺史
有惠政,甚得民心。
进号平南将军封曲江县公
后授广州刺史
被前刺史置药于食,毒死。
卒年四十二。
徐世谱陈朝 509 — 5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9—563 【介绍】: 南朝陈巴东鱼复人字兴宗
有勇力,善水战。
梁武帝太清末湘东王萧绎时领水军,奉命讨侯景
世谱别造楼船、拍舰、火舫、水车以益军势,大败侯景
封鱼复县侯,累官衡州刺史资领河东太守
梁敬帝绍泰元年,征为侍中左卫将军
陈霸先王琳,水战之具,悉委世谱
武帝永定二年,迁护军将军
陈文帝即位,历特进右光禄大夫
以疾失明。
卒谥桓
萧引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兰陵人字叔休
萧允弟。
博学能文。
善隶书。
起家梁著作佐郎
侯景之乱,南奔岭表,依衡州刺史欧阳頠
陈,宣帝太建元年子纥为广州刺史据岭南反,二年陈将章昭达讨平之,始北还。
尚书金部侍郎
吕梁覆师,戎储空匮,转为库部侍郎
在职一年,器械充足,累迁中书建康
太建中广州刺史马靖兵甲精练,甚得岭表人心。
帝疑之,使喻靖入子为质。
性抗直,不事权贵,遂受谮免官。
卒年五十八。
萧方智南梁 542 — 5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2—557 【介绍】: 即梁敬帝
字慧相小字法真
南朝梁元帝第九子。
武帝太清三年封兴梁侯
元帝承圣元年封晋安王,出为江州刺史
元帝被杀,王僧辩陈霸先以为梁王太宰承制
北齐王僧辩贞阳侯萧渊明建康,以方智皇太子
霸先僧辩,废渊明,立为
在位三年。
霸先代梁,废为江阴王
不久被杀。
全梁文·卷十八
帝讳方智字慧相小字法真元帝第九子。
太清三年封兴梁危。
承圣元年封晋安王
三年十一月,为太宰承制四年七月贞阳危人嗣,以为皇太子九月即位,十月改元绍泰明年九月改元太平
在位三年,禅于陈。
封江阴王
寻遇弑,追谥曰敬皇帝
释法懔西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姓严氏
枝江人
年十五。
从薙染于玉泉山寺
陪众味道。
积有年所。
禅燕之暇。
仍诵法华维摩及大论钞等。
衣不缯纩。
食不菑畬。
粪扫分卫。
坐不睡眠。
其游历则庐峰台岭衡罗恒岱。
参玄访赜。
靡事观览。
岱岳之役道徐。
县令问公验文状。
指所负函云。
此是已。
出之则法华经也。
令以为绐己。
怒甚。
徐曰。
此固诸佛出世之迹。
而贫道之所脩而行者。
谓之行文。
不亦可乎。
令愈怒。
拘而系之。
禅坐诵经。
七日不辍。
令感恶梦。
乃使释之。
未几卒。
年六十二。
释法懔
姓严
枝江人十五出家玉泉山寺
众侣清净。
依味道积有年载。
禅念为本。
依闲诵经。
法华维摩及大论钞。
普皆无昧。
不著缯纩大布为衣。
不食僧粮。
分卫一食。
不卧常坐。
勤励莫俦
锡远游。
言追胜友。
庐峰台岭衡罗恒岱无远不届。
气调清邈。
山僧见者莫不挹高节而仰其奇趣也。
榛林猛兽之宅。
幽深魑魅之岩。
栖息无为如在邑里。
昔从岱岳路出徐州
遇一县令问以公验。
常赍法华一函。
乃答云。
此函中有行文。
检觅不见。
令怒曰。
本无行文。
何言有邪。
答曰。
此经是诸佛所行之迹。
贫道履而行之。
还源返本。
即我之行文也。
令瞋不歇闭之。
七日不食。
诵经声不辍。
令感恶梦。
便顶礼悔过。
后栖默山以禅静为正业。
遂坐卒岩中。
年六十二。
异香纷纷旬日乃歇。
时阳山僧景者。
不详何人。
晦迹尘外以道自处。
阳山中泉石松竹秀疏清旷岭接桃源。
古称名地
卜居寂照感通鬼物。
有怀恶念不得进前。
前或值虎蛇惊怖失道。
若有问法安步无他。
曾有人求欻起恶念。
忽见大蛇绳床而出。
将欲吐毒。
忏谢得免。
枝江璀禅师
南岳思公之神足也。
闻而造之。
杜口不答。
便雨泪启请。
通夕翘立。
固请确然。
乃经多日方为披说。
出曰。
余游名山上德多矣。
善友高尚者十有八人。
分得其门颇经趣入。
而墙仞高远奇唱难阶者。
斯人在斯。
至于年记人所不测。
云曾问。
答云吾年三百岁
不知所终。
僧景西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不知何许人也。
居澧之阳山
于道有證悟。
阳山地接桃源。
仙灵鬼物之所栖遁。
居之。
恬无影响。
而蛇虎为使。
或有以恶念进见者。
辄惊怖迷惑。
不知所向。
苟将问道则无他。
璀禅师
南岳思公之神足也。
闻而造焉。
杜默终日。
不可致诘。
因翘勤再三。
继之以泣。
如是旬浃。
仅一披叙。
退而叹曰。
予见善知识之高尚者。
十有八人。
类得入其门而升其堂。
然未若斯人墙仞之高。
阶阶之峻也。
后不知所终。
刘义融南朝宋 ? — 4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1 【介绍】: 南朝宋宗室。
长沙王刘道怜子。
有干才,善用短楯。
武帝永初元年桂阳县邑千户,历侍中左卫将军五兵尚书,领军等职。
释慧澄南梁 476 — 527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姓兰氏
番禺高要人
年十四。
和尚道达出家。
住随喜寺。
齐季之乱。
人易操行。
循持斋戒。
闭户礼诵不辍。
天监初
世向廓清。
南路犹梗。
间关寄托。
遂至京师
庄严寺
僧旻学经律论。
钩深索隐。
勤苦十年
杨王萧象
闻其名。
𮞅屈讲说。
由是近远钦服。
桂阳镇南岳。
请与之俱。
然以违亲岁久。
将暂言旋。
且徇乡社招徕之意。
普通四年
仍居随喜。
阐扬微妙。
会者如林。
五载间。
法利无限。
大通元年
卒于所居寺。
春秋五十二。
时同学有慧朗慧略法生慧武等。
并业成实。
朗贫而好学。
博达变通。
巧于传述。
略聪明俊警。
宣演有则。
生访异寻奇。
铨以秘奥。
武振扬文义。
省约不繁。
虽皆久当师匠。
奈何未广流通。
俱年三十馀卒。
释慧澄
姓兰氏
番禺高要人
十四出家。
和上道达住随喜寺。
而在性贞苦立素斋戒。
鱼肉荤辛毕世未视。
当齐氏之季。
百工辍业。
闭户礼诵不修闻达。
天监初建开阐学校。
白黑乐求皆得其志。
深怀愿望以日为岁。
世始廓清南路犹梗。
负笈踟蹰欲前未进。
亲旧谏曰。
何不就饶聚粮货待路好通。
为尔栖栖横生忧苦。
曰。
荣华贿货此何见关。
日月如电时不待人耳。
于是间行寄托遂至京室。
庄严寺
仍从僧旻以伸北面。
勤苦下帷专攻一事。
且经且律或数或论。
十馀年中钩深索隐。
犹晦迹下筵而名闻日远。
桂阳王萧象
闻风钦悦延请入第。
顶礼归依求屈讲说。
亲自餐服遂使远近投集。
闻者斐然。
桂阳出镇南岳
请与同行。
潇湘道俗重增归敬。
法席继兴善诱忘倦。
以违亲岁久誓暂定省而番禺四众向风钦德。
迎请重叠年年转倍。
普通四年随使南返。
中途危阻素情无惮。
食值饥客合盘施之。
船人更办不肯复受。
又见单薄解衣赈之。
及至南海复停随喜。
七众屯结其会如林。
赞请法施频仍累迹。
理喻精微浅深无隐。
新旧学望如草偃焉。
于斯五载法利无限。
未及旋都遇疾而卒。
春秋五十有二。
大通元年也。
时复有慧朗慧略法生慧武等。
皆从僧旻受学。
虽复广综诸部。
并以成实擅名。
朗居贫好学博达多通。
久当师匠巧于传述。
略聪明俊警宣讲有则。
品别支条分籍甚有嘉誉。
生寻访异闻。
博述经论。
铨次秘奥物益奇之。
武振扬文义省约不繁。
宣流未广兰摧中叶。
年三十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