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僧慧旷陈朝末隋初 534 — 6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4—613 【介绍】: 南朝陈末至隋初时僧。
襄州襄阳人俗姓曹
年十二,出家于江陵宝光寺
通习经论,发明幽旨。
后住金陵,居律行寺,习大乘唯识等论。
归于郢二州宏法。
陈后主至德元年,归江陵,住遍觉道场,掌僧纲八载。
敕移居兴国寺,复改住丹阳栖霞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其先谯国曹氏。
今为襄阳人
祖亮宗梁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
父蔼直阁将军
年十二。
江陵宝光寺澄法师出家。
俄而辞。
明帝渚宫
京师
居律行寺。
西竺真谛三藏。
既译摄大乘唯识等论。
金鼓光明等经。
方将弘演
未得其人。
乃与宗恺准韵诸师。
北面受焉。
三藏云亡俦侣斯逝。
复偕同学僧宗俱栖匡岫敷化。
州宰鄱阳长沙二王。
师敬之。
后游湘郢间。
罔怠旧志。
陈至德初
言旋乡井。
居遍觉道场。
开皇三年也。
顷之诏徙兴国寺
屡赐香苏等物。
秦孝王建麾襄沔。
亲奉归戒。
炀帝即位
诏入京师次江阳
辞疾不行。
诏寓丹阳栖霞寺医养。
松筠泉石寔惬情素。
遂有终焉之志。
大业九年五月十六日终。
春秋八十。
顶煖指屈。
斯又上生得道之徵也。
其月二十日
窆于寺之西山
释慧旷
俗姓曹氏
谯国人也。
其后别派。
今为襄阳人焉。
祖亮宗梁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
父蔼直阁将军
秀气标于弱岁。
天然孝敬率性高廉。
十二出家。
江陵宝光寺澄法师
祗勤仪训肃奉帷筵。
发明幽旨颇超群辈。
后辞朋帝渚问道王圻。
居律行寺听彭城讲。
玄关斯辟大义已通。
将事随方转相弘教。
乃与宗恺准韵诸师。
俱值真谛
受摄大乘唯识等论金鼓光明等经。
俄而真谛涅槃法朋彫徙。
乃共同学僧宗俱栖匡岫。
分时敷说法化弥隆。
州宰鄱阳长沙二王。
俱敦师资之敬。
后于湘二州累载弘道
虽亲觉久忘而地恩待报。
陈至德元年言旋旧邑。
隋开皇之三年也。
于遍学道场传经引化。
既律行严精义门综博。
道俗具瞻。
纲维是奇。
统掌八载摄是乌回。
后又奉敕移居兴国
寺任攸委。
丝纶再降。
香苏屡锡。
秦孝王帝子之尊。
建麾襄沔。
闻风伫德亲奉归戒。
炀帝纂历当符尊贤味道。
爰降王人近居辇毂。
道次江阳辞疾不见。
蒙敕丹阳栖霞山寺。
以事治养。
又素协性松筠辅神泉石。
赏狎既并缠痾用弭。
于栖霞法堂更敷大论。
新闻旧学各谈胜解。
归善禅。
房本栖玄精舍。
竟陵文宣之馀迹。
禅师慧晓之遗风。
镜潭月树之奇。
云阁山堂之妙。
曾事游处。
遂有终焉之志。
后携子弟徙而憩之。
崖谷泯人世之心。
烟霞赏高蹈之域。
其有怀真慕义者。
复萃于斯矣。
大业九年五月十六日终于寺房。
春秋八十。
顶煖淹时。
手屈二指。
斯又上生得道之符也。
其月二十日
窆于寺之西山
弟子等树碑纪德。
常州沙门法宣为文。
褚裕之南朝宋 381 — 4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1—424 【介绍】: 南朝宋河南阳翟人字叔度
褚秀之弟。
东晋末从刘裕征战,伐鲜卑,讨卢循,以功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在任四年,广营贿货,家财丰积,坐免官。
刘裕代晋,封番禺县男,累迁雍州刺史,领宁蛮校尉襄阳义成太守
刘道产南朝宋 ? — 4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2 【介绍】: 南朝宋彭城吕人
初为无锡,有能名。
袭爵晋安县五等侯
文帝元嘉初,除巴西梓潼郡太守,郡人黄公生等欲为乱,镇压公生等二十一家,宥其余党。
累迁南秦二州刺史
在州有惠化。
后为雍州刺史襄阳太守,边民顺服,政绩卓著,故有襄阳乐歌。
进号辅国将军
谥襄
康穆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华山蓝田人
康绚祖父。
初为后秦姚苌河南尹
宋武帝永初中举乡族三千余家入襄阳之岘南,宋为置华山郡蓝田县
梁二州刺史,未拜卒。
僧彻南朝宋 383 — 452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王氏。
太原人
初客寄襄阳
年十六。
庐山远公
公异之。
问曰。
宁有出家志邪。
对曰。
尘离俗。
是其本心。
成就法器。
当烦匠者。
笑曰。
种性已能无畏。
它日其可量哉。
于是落发。
以精究经论。
文学有称于时。
尝至山南。
拊寒松而舒啸。
谷风至。
山鸟和鸣。
超然自得。
因而问
律禁丝管。
绝歌舞。
固也。
若乃一吟一啸。
可得为乎。
曰。
以散乱言之。
皆谓违法。
于是终身不妄谈笑。
使讲小品。
辨倾辈流。
难者不能折。
南游止江陵五层寺。
彭城王义康所敬。
元嘉二十九年没。
寿七十。
僧彻
姓王
太原晋阳人
少孤兄弟二人寓居襄阳
年十六入庐山远公
见而异之。
问曰。
宁有出家意耶。
对曰。
尘离俗固其本心。
绳墨镕钧更唯匠者。
曰。
君能入道当得无畏法门。
于是投簪委质从受业。
遍学众经尤精波若。
又以问道之暇亦厝怀篇牍。
至若一赋一咏辄落笔成章。
尝至山南攀而啸。
于是清风集众鸟和鸣。
超然有胜气。
退还咨
律制管弦戒绝歌舞。
一吟一啸可得为乎。
曰。
以散乱言之皆为违法。
由是乃止。
至年二十四令讲小品。
时辈未之许。
及登座词旨明析。
听者无以折其锋。
谓之曰。
向者勍敌并无遗力。
汝城隍严固攻者丧师。
反轸能尔。
良为未易。
由是门人推服焉。
亡后南游荆州江陵城内五层寺。
晚移琵琶寺
彭城王义康仪同萧思话等。
并从受戒法。
筵请设斋。
穷自下馔。
宋元嘉二十九年卒。
春秋七十。
刺史南谯王刘义宣为造坟圹。
荆州上明有释僧庄者。
亦善涅槃及数论。
宋孝武初被敕下都
称疾不赴。
罗道珍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襄阳人
夏侯道迁投魏,尝参与其谋。
齐州东平原相,有治能。
卒于镇远将军屯骑校尉任。
释慧达北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一名窣和
姓刘氏
咸阳东北三城定阳稽胡也。
勇而多力。
嗜猎射。
倜傥自纵。
雅不得乡里誉。
治家至赡足。
父母兄弟相孝友。
仕以梁城突将守襄阳
尝被酒获疾。
死历地狱诸苦。
因出家。
慈州安民寺。
后复往越。
礼舍利。
刻厉进脩。
具如别传。
太延元年
西游凉州番禾
望东北御谷而拜曰。
此崖他日当有尊像出现。
而或全或缺。
世之治乱系焉。
正光初
忽大风雨疾雷破山。
见一丈八石像屹立。
严整而无其首。
人竞琢首置之。
随置随堕。
视其势不可置。
乃已。
而魏之衰自此始。
周兴
光发城东七里涧。
掘之得首。
举而合之像上。
如素。
保定初
诏建寺其地。
额瑞像。
建德初
像首复堕。
而灭法之兆见矣。
隋开皇间
像完美殊甚。
大业五年
上躬致礼敬。
诏易寺额为感通。
以旌其异。
夫象当达之记。
更八十七年。
而后果出现。
又四十馀年而与首合。
又十馀年而首堕。
每合每堕。
验如记。
是何其神也。
死。
肃之酒泉
阇维获碎骨如葵子。
关表百姓。
至今以庙貌奉之。
号刘师佛云
释慧达
姓刘。
名窣(苏骨反)和。
咸阳东北。
三城定阳稽胡也。
先不事佛。
目不识字。
为人凶顽。
勇健多力乐。
行猎射。
梁城突骑。
守于襄阳
父母兄弟三人并存。
居家大富。
豪侈乡闾纵横不理。
后因酒会遇疾。
命终备睹地狱众苦之相。
广有别传。
具详圣迹。
后出家。
住于文成郡。
慈州东南平原
即其生地矣。
见有庙像。
戎夏礼敬处于治下安民寺中。
曾往吴越
备如前传。
至元魏太武大延元年
流化将讫。
便事西返。
行及凉州番禾郡东北望御谷。
而遥礼之。
人莫有晓者。
乃问其故。
达云。
此崖当有像现。
若灵相圆备。
则世乐时康。
如其有阙。
则世乱民苦。
达行至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石涧中死。
其骨并碎。
如葵子大可穿之今在城西古寺中。
塑像手上。
寺有碑云。
吾非大圣。
游化为业。
文不具矣。
后八十七年正光初
忽大风雨。
雷震山裂。
挺出石像。
举身丈八。
形相端严。
惟无有首登。
即选石命工彫镌别头。
安讫还落。
因遂任之。
魏道陵迟。
其言验矣。
逮周元年
凉州城东七里涧。
忽有光现彻照幽显。
观者异之。
乃像首也。
便奉至山岩安之。
宛然符会。
仪容彫缺四十馀年。
身首异所二百馀里。
相好还备。
太平斯在。
保定元年
置为瑞像寺焉。
乃有灯光流照钟声飞向。
相续不断。
莫测其由。
建德初年
像首频落。
大蒙宰及齐王
躬往看之。
乃令安处。
夜落如故。
乃经数十。
更以馀物为头。
终坠于地。
后周灭佛法。
仅得四年邻国殄丧。
识者察之方知先鉴。
虽遭废除像犹特立。
开皇之始经像大弘
庄饰尊仪更崇寺宇。
大业五年
炀帝躬往礼敬厚施。
重增荣丽。
因改旧额为感通寺焉。
故令模写传形量不可测。
约指丈八临度终异。
致令发信弥增日新。
余以贞观之初历游关表。
故谒达之本庙。
图像俨肃日有隆敬。
自石隰慈丹延绥威岚等州。
并图写其形所在供养。
号为刘师佛焉
因之惩革胡性。
奉行戒约者殷矣。
见姚道安制像碑。
释慧达
姓刘氏。
名窣和。
咸阳东北三城定阳稽胡也。
先不事佛目不识字。
后因酒会疾。
命终备睹地狱众苦之相。
因出家为僧。
住于文成郡。
元魏太武太延元年流化将讫。
便事西返行及凉州番禾郡东北望御谷而遥礼之。
人莫有晓者。
乃问其故。
达云。
此崖当有像现。
若灵相圆备则世乐时康。
如其有阙则世乱民苦。
后八十七年正光初
忽天风雨雷震山裂。
挺出石像举身丈八。
形相端严唯无有首。
登即选石命工彫镌别头安讫还落。
因遂住之。
魏道凌迟其言验矣。
逮周元年凉州
城东七里涧忽有光现。
彻照幽显观者异之。
乃像首也便奉至山岩安之。
宛然符会。
相好圆备。
太平斯在。
保定元年置为瑞像寺焉。
识者方知其先监。
后行至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涧中死。
其骨并碎如葵子大。
可穿之。
今城西古寺中塑像在焉。
刘秀之南朝宋 397 — 4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7—464 【介绍】: 南朝宋东莞莒人字道宝
少孤贫,有志操。
东海何承天以女妻之。
宋少帝景平二年,除驸马都尉
宋文帝元嘉中迁建,善纠摘微稳,甚有政声。
襄阳,修复六门堰,百姓受其利。
元嘉二十七年,大举北伐,斩杨高。
刘劭文帝秀之起兵,以起义功封康乐县侯
官终雍州刺史
谥忠成
全宋文·卷三十九
秀之字道宝,穆之从兄子,少帝末除驸马都尉奉朝请文帝时抚军江夏王义恭平北彭城王义康参军,出为无锡阳羡乌程,选建,除尚书中兵郎,重除建康
孝武襄阳,以为抚军录事参军襄阳,改领广平太守,除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宁远将军西戎校尉南秦二州刺史
孝武即位,迁使持节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进号征虏将军,改督为监,封康乐县侯
寻迁监郢州诸军事郢州刺史,征为右卫将军,迁丹阳尹,又迁尚书石仆射,领太子右卫率,出为使持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大明八年卒,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公
萧思话南朝宋 406 — 4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6—455 【介绍】: 南朝宋南兰陵人
宋武帝萧皇后侄。
少未知书,后折节,有令誉。
颇工隶书,善弹琴,能骑射。
起家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袭爵封阳县
宋文帝元嘉十年,氐王杨难当汉中梁州刺史甄法护弃城走。
十一年思话南秦二州刺史遣将破杨难当,收复汉中
三十年,刘劭文帝思话率军以应刘骏
孝武帝即位,历中书令郢州刺史
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全宋文·卷三十九
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
义熙末琅邪王大司马参军
相国参军永初初丁父忧去职,服阕,拜羽林监,袭爵,封阳县,转宣威将军彭城沛二郡太守
元嘉初谢晦荆州,请为司马,不就,迁中书侍郎振武将军青州刺史,以避虏征下廷尉,起为横野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加节进号宁朔将军,迁临川王义庆平西长史南蛮校尉,又除衡阳王义季安西长史,迁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太守
入为侍中,领太子右卫率,寻改领左卫将军南徐州大中正,复出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迁护军将军,代孝武抚军将军兖徐二州刺史,免。
元凶弑立,复先职。
孝武即位,以为散骑常侍中书丹阳尹,出为镇西将军郢州刺史孝建二年卒,赠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穆侯
柳元景南朝宋 406 — 4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6—465 【介绍】: 南朝宋河东解人字孝仁
善骑射,以勇称。
刘骏(孝武帝)镇襄阳时,以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
孝武帝大明三年尚书令太子詹事侍中中正改封巴东郡公
累迁侍中骠骑大将军南兖州刺史,留卫都下
孝武帝死,与江夏王刘义恭尚书仆射颜师伯并受遗诏辅幼主。
前废帝戴法兴元景忧惧,密谋废立,事泄被杀。
全宋文·卷四十三
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
元嘉初江夏王义恭召补抚军参军,迁殿中将军,复为义恭司空参军,随府转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历孝武安北中兵参军、随王诞后军中兵参军,加建威将军弘农太守,除宁朔将军京兆广平郡太守,又除冠军司马襄阳太守
孝武举义,以为咨议参军,领中兵,加冠军将军
及即位,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转前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未行,徙领军将军,加攻骑常侍封曲江县公
孝建初抚军,假节,复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以破臧质功封晋安郡公
复为领军太子詹事,加侍中
寻转骠骑将军本州大中正
大明中尚书令改封巴东郡公,加左光禄大夫,寻授侍中骠骑将军南兖州刺史
前废帝即位,迁尚书令,领丹阳尹,以谋废立遇害。
明帝即位,赠太尉谥曰忠烈公
张悦南朝宋 ? — 4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0 【介绍】: 南朝宋吴郡吴人
张畅弟。
侍中南郡太守
宋前废帝永光元年晋安王刘子勋(孝武帝子)起兵,自称为,召拜为吏部尚书,与邓琬共辅政。
事败,归降。
复为太子中庶子
后为雍州刺史
明帝泰始六年,领巴郡太守,未拜,卒。
全宋文·卷四十九
(一作「说」。
)畅弟,历中书吏部郎侍中临海王子顼前将军长史南郡太守
晋安王子勋以为司马,加征虏将军
及建号,拜领军将军吏部尚书,事败归降,复为太子中庶子,除巴陵王休若卫军长史襄阳太守,寻代休若雍州刺史宁远将军,复为休若征西长史南郡太守
泰始六年三巴校尉,加持节师将军,领巴郡太守,未拜卒,有集十一卷。
僧慧南齐 408 — 48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生皇甫氏
安定朝那人
移居襄阳
世为衣冠。
少师荆州竹林昙顺。
年二十五。
讲涅槃法华十住净名杂心等。
又善庄老。
每说释不用都讲。
吐词如云。
高士宗刘虬张畅等。
皆事之。
齐高祖下诏曰。
荆州僧主
风韵高简。
恊道辅世。
有功于国。
年运已往。
特听肩舆赴都。
人聚观以为荣。
玄畅俱被知遇。
称黑衣二杰。
永明四年没。
寿七十九。
僧慧
姓皇甫
安定朝那人
高士谧之苗裔。
先人避难寓居襄阳
世为冠族。
少出家。
荆州竹林寺事昙顺为师。
庐山慧远弟子。
素有高誉。
伏膺以后专心义学。
至年二十五能讲涅槃法华十住净名杂心等。
性强记不烦都讲。
而文句辩折宣畅如流。
又善庄老为西学所师。
与高士南阳宗炳刘虬等。
并皆友善。
每叹曰。
西夏法轮不绝者其在慧公乎。
吴国张畅经游西土。
乃造而请交焉。
齐初敕为荆州僧主
风韵秀然协道匡世。
补益之功有誉遐迩。
年衰常乘舆赴讲。
观者号为秃头官家
玄畅同时。
时谓黑衣二杰。
齐永明四年卒。
春秋七十有九。
后有释慧敞者。
亦志素贞正。
僧主
续有功效焉。
弟子僧岫。
亦以学显。
力精致血疾而终。
释道温南朝宋
全宋文·卷六十三
道温俗姓皇甫安定朝那人,师事远公,入宋,至大始初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生皇甫氏
玄晏先生之后也。
庐山远公长安什公
襄阳檀溪寺。
善大乘诸经。
樊沔间。
师宗之。
吴国张邵襄阳
子敷尝听讲还。
何如。
敷曰。
义解足以析微。
道心莫之能测。
躬往候之。
后从容谓曰。
法师如不弃。
当处以别驾
即日引去。
曰彼且桎桔我矣。
叹恨。
孝武建初中
江陵诏至京师
中兴寺
大明中
诏为都邑僧主
四年皇太后
造普贤像成。
就寺斋房庆赞。
感应真之瑞。
赐钱五十万。
诏辟斋房。
为天安寺。
太始中殁。
寿六十五 有沙门僧庆
善三论。
惠定善涅槃毗昙。
僧嵩者亦以能讲授闻。
但莫年邪执。
死时舌本先烂云。
释道温
姓皇甫
安定朝那人
高士谧之后也。
少好琴书事亲以孝闻。
年十六入庐山远公受学。
后游长安复童寿
元嘉中还止襄阳檀溪寺。
善大乘经兼明数论。
樊邓学徒并师之。
吴国张邵襄阳
子敷随之。
敷听讲还。
问。
何如。
敷曰。
义解足以析微。
道心未易可测。
躬往候之。
方挹其神俊。
后从容谓曰。
法师傥能还俗当以别驾相处。
曰。
檀越乃以桎梏诱人。
即日辞往江陵
追之不及叹恨。
孝建初被敕下都中兴寺
大明中敕为都邑僧主
路昭皇太后大明四年十月八日造普贤像成。
于中兴禅房设斋。
所请凡二百僧。
列名同集。
人数已定。
于时寺既新构严卫甚肃。
忽有一僧。
晚来就座风容都雅。
举堂嘱目。
与斋主共语百馀许言。
忽不复见。
检问防门。
咸言不见出入。
众乃悟其神人。
时既为僧主
乃列言秣陵白。
皇太后睿鉴冲明圣符幽洽。
涤思净场研衿至境。
固以声藻宸内事虚梵表。
乃创思镕斲栖写神华。
摸造普贤来仪盛像。
宝倾宙珍妙尽天饰。
所设斋讲讫今月八日
䞋会有限名簿素定。
引次就席数无盈减。
转经明半景及昆吾
忽睹异僧预于座内。
容止端严气貌秀发。
举众惊嗟莫有识者。
斋主问曰。
上人何名。
答曰。
名慧明
住何寺。
答云来自天安。
言对之间倏然不见。
阖席悚愧。
遍筵肃虑。
以为明祥所贲幽应攸阐。
紫山可觌华台不远。
盖闻至诚所感还景移纬。
澄心所殉发石开泉。
况帝德涵运皇功懋洽。
仁洞乾遐理畅冥外。
故上王盛士。
剋表大明之朝。
劝发妙身。
躬见龙飞之室。
适若因陛下慧烛海隅明华日月。
故以慧明为人名。
继天兴祚。
式垂无疆。
故以天安为寺称。
神基弥远道政方凝。
九服咸太万寓齐悦。
谨列言属县以显天休。
县即言郡。
京兆尹孔灵符以事表闻。
诏仍改禅房为天安寺。
以旌瑞焉。
后累当讲任。
禀味之宾填委相属。
精勤导物数感神异。
帝悦之。
赐钱五十万。
时人为之语曰。
帝主倾财温公率则。
上天怀感神灵降德。
宋太始初卒。
春秋六十有九。
中兴寺复有僧庆慧定僧嵩。
并以义学显誉。
庆善三论为时学所宗。
定善涅槃及毗昙。
亦数当元匠。
嵩亦兼明数论。
末年僻执谓佛不应常住。
临终之日舌本先烂焉。
薛安都南朝宋 410 — 4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0—469 【介绍】: 南朝宋河东汾阴人字休达
世为强族,少以勇闻。
北魏秦二州都统
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率众南归降宋,求北还构扇河、陕。
后从武陵王刘骏为将,为北弘农太守
元嘉末刘骏讨平刘劭安都为前驱,以功封南乡县男
即帝位,为左军将军。
鲁爽,讨臧质,平刘义宣之叛,累官徐州刺史
明帝即位安都举兵拥晋安王子勋为帝。
明帝萧道成张永等讨伐,安都兵败,北走降魏。
魏授徐州刺史,卒赠河东王
全宋文·卷五十
安都河东汾阴人,初为魏雍秦二州都统元嘉二十一年归国。
孝武襄阳,板为扬武将军弘农太守,随王诞板为建武将军,行后军参军,寻除始兴王浚征北参军
孝武举义,以为参军,加宁朔将军,及即位,除右军将军封南乡县男,免。
孝建初复除左军将军,迁辅国将军竟陵内史,以斩鲁爽功进爵为侯,转太子左卫率。
大明中改封武昌县侯,加散骑常侍,又加征虏将军
前废帝即位,迁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出为前将军兖州刺史,徙平北将军徐州刺史
明帝即位,进号安北将军
不受,举兵同晋安王子勋
子勋平,奉书归款,寻复降,魏以为徐州刺史河东公,召还桑乾,死于魏。
刘灵遗南朝宋 ? — 4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4 【介绍】: 南朝宋襄阳人
任龙骧将军,随司徒刘休仁晋安王刘子勋,以功封新野县开国伯
后废帝元徽元年南豫州刺史二年征为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南兰陵太守,病卒。
范柏年南朝宋 ? — 4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8 【介绍】: 南朝宋梓潼人,徙居华阳
世为土豪,知名州里。
以善言应对为宋明帝所知。
明帝泰始中,氐人断晋寿道柏年仓部郎假节慰劳通路,除晋寿太守
讨平氐人,迁梁州刺史,颇著威名。
宋后废帝元徽末萧道成专政,联结左右杀后废帝,立宋顺帝
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反萧道成,并遣使要柏年等应之。
柏年心怀两端,观望形势,密相应和。
攸之事平,萧长懋虑其为变,诱至襄阳,杀之。
柳庆宗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河东解人
柳元景长子。
高祖世迁居襄阳
有干才而性情怪异。
宋孝武帝元景送回襄阳,道中赐死。
僧富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生山氏
高阳人也。
少孤笃学。
美仪止。
秦卫将军杨邕。
襄阳习凿齿皆友善。
道安讲放光般若感悟。
遂祝发为沙门
没。
魏郡廷尉谢宾客
山行见一小儿。
为群贼牵去。
问之则曰。
欲以其心肝祭神也。
儿啼垢面视
即脱所著衣。
遗贼曰。
请毋用人祭。
而用羊豕祭。
此衣所以为羊豕价也。
贼不可。
遂从贼取刀。
㓟其腹。
血淋漓仆道旁。
贼大惊皆奔散。
虽困。
犹能言。
行路问而悲之。
因相与抱持而哭。
既送小儿还其家。
又急以针线。
缝其腹涂之验药。
舆归寺。
少时而差。
僧富
姓山
高阳人
父霸为蓝田
少孤居贫而笃学无厌。
采薪为烛以照读书。
及至冠年备尽经史。
美姿容善谈论。
后遇伪秦卫将军杨邕资其衣粮。
习凿齿携共志学。
及听安公讲放光经。
遂有心乐道。
于是剃发依安受业。
安亡后还魏郡廷尉寺。
下帷潜思绝事人间。
时村中有劫。
劫得一小儿。
欲取心肝以解神。
逍遥路口。
遇见劫具问其意。
因脱衣以易小儿。
群劫不许。
曰。
大人五藏亦可用不。
劫谓不能亡身。
妄言亦好。
乃念曰。
我幻炎之躯会有一死。
以死济人。
虽死犹生。
即自取劫刀划胸至脐。
群劫更相咎责四散奔走。
即送小儿还家。
路口时行路一人见如此。
因问其故。
虽复顿闷口犹能言。
乃具答以事。
此人悲悼伤心还家取针缝其腹皮。
涂以验药。
舆还寺将息。
少时而差。
后不知所终。
萧惠开南朝宋 423 — 4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3—471 【介绍】: 南朝宋南兰陵人本名慧开
萧思话子。
孝武帝连姻。
初为秘书郎袭封封阳县侯
豫章内史,有贪暴之名。
益州刺史,用刑严酷,人怀怨,号称卧虎。
明帝即位晋安王子勋反,惠开应之。
子勋兵败被杀,明帝以蜀土险远,赦不问。
寻除少府,加给事中
终以不得志,发病呕血卒。
全宋文·卷三十九
惠开思话子,初为秘书郎,转太子舍人尚书水部郎、始兴王浚征北主簿南徐州治中从事史,徙汝阴王友。
又为南徐州别驾中书侍郎江夏王义恭大将军大司马从事中郎
孝建初太子中庶子,转黄门侍郎
免,寻除中庶子
丁父艰,服阕,除司徒左长史
大明初,出为海陵王休茂中郎长史宁朔将军襄阳太守,行雍州州府事,袭爵封阳县
还为新安王子鸾冠军长史,行吴郡事,迁豫章内史,入为尚书吏部郎。
不拜,徙御史中丞,进侍中
母忧去职。
起为辅国将军青冀二州刺史,不行,改督益宁二州刺史
明帝即位,进号冠军将军,又进平西将军,改督为都督,寻除晋平王休祐骠骑长史南郡太守,入为少府,加给事中
又除巴陵王休若征西长史宁朔将军南郡太守,未拜,有集七卷。
刘骏南朝宋 430 — 46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骏 世祖 孝武帝 453年—464年
孝建 454年—456年
大明 457年—464年 八年闰五月刘子业即位沿用
神爵 ─—─ 大明七年(463年)十一月,有官员上奏请改大明七年为神爵元年,被宋帝刘骏否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0—464 【介绍】: 字休龙小字道民
南朝宋文帝第三子。
初封武陵王,历任、徐等州刺史都督诸州军事。
文帝元嘉二十八年,率军镇压江汉蛮民起义。
文帝太子刘劭所杀,率兵进讨,至新亭即位称帝,杀刘劭
在位期间,剪除宗室,重用中书通事舍人戴法兴巢尚之戴明宝,使专朝政。
推行土断,并限制占山封水,抑制大族,加强君权,在位十一年。
庙号世祖
全宋文·卷五
帝讳字休龙小字道民文帝第三子。
元嘉十二年封武陵王,历湘州南豫州刺史
伐石头,徙雍州刺史,镇襄阳
又徙徐州刺史,镇彭城;复徙湘州刺史
元凶弑立,举兵入讨,以三十年五月即位。
改元二:孝建大明
在位十一年,谥曰孝武皇帝庙号世祖
有集三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