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昙摩耶舍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此云法明
罽宾国人
少好学。
年十四为弗若多罗所知。
既长标致特高。
该通经律。
有异能解。
尝习禅观。
时以比浮头婆驮。
孤行山泽。
往往冲虎。
每坐树下。
叹曰。
年已三十。
乃未得果。
何其懈哉。
至忘寝食。
以精苦悔先罪。
乃梦。
博叉天王劝以游方观道。
不当自善。
曰道可致。
不可求也。
然以非分强求。
虽死无所获。
乃游诸国。
隆安中
广州白沙寺。
善诵毗婆沙律。
时号大毗婆沙
年已八十五。
弟子八十五人。
有女子张氏字晋
清净自活。
从耶舍咨授道要。
乃为说佛生缘起。
并译出差摩经一卷。
义熙中
长安
姚兴为前席。
天竺沙门昙摩屈多友善。
秦弘始九年
共译舍利弗阿毗昙。
至十六年乃竟。
凡二十二卷。
后如江陵止新寺。
大弘禅要。
学者至三百馀人。
道俗初疑其慢。
及见之莫不倾伏。
往往定中多见殊祥。
人传以为證果矣。
元嘉中辞还西域
弟子法度善梵语。
佐耶舍译经
天竺婆勒子也。
勒贾于广州
而生度于南康
名金迦
长而出家。
获今名。
而不知者。
以度为南康人也。
度自其西归。
乃执异见。
学小乘禁方等法。
谓无十方佛。
性礼释迦
食用铜钵。
不置别器。
令诸尼相从。
而行悔罪。
止伏地相向而已。
尼法弘普明皆受其法。
而诸尼多宗习之云。
昙摩耶舍
此云法明
罽宾人
少而好学。
年十四为弗若多罗所知。
长而气干高爽雅有神慧。
该览经律悟出群。
陶思八禅游心七觉。
时人方之浮头婆驮。
孤行山泽不避豺虎。
独处思念动移宵日。
尝于树下每自剋责。
年将三十尚未得果。
何其懈哉。
于是累日不寝不食。
专精苦到以悔先罪。
乃梦见博叉天王
语之曰。
沙门当观方弘化旷济为怀。
何守小节独善而已。
道假众缘复须时熟。
非分强求死而无證。
觉自思惟欲游方授道。
既而踰历名邦履践郡国。
晋隆安中初达广州住白沙寺。
耶舍善诵毗婆沙律。
人咸号为大毗婆沙
时年已八十五。
徒众八十五人。
时有清信女张普明咨受佛法。
耶舍为说佛生缘起。
并为译出差摩经一卷。
至义熙中来入长安
姚兴僣号甚崇佛法。
耶舍既至深加礼异。
会有天竺沙门昙摩掘多来入关中
同气相求宛然若旧。
因共耶舍译舍利弗阿毗昙。
伪秦弘始九年初书梵书文。
至十六年翻译方竟。
凡二十二卷。
太子姚泓亲管理味。
沙门道标为之作序。
耶舍后南游江陵
止于辛寺大弘禅法。
其有味靖之宾披榛而至者三百馀人。
凡士庶造者。
虽先无信心见皆敬悦。
自说有一师一弟子。
修业并得罗汉。
传者失其名。
又尝于外门闭户坐禅。
忽有五六沙门来入其室。
又时见沙门飞来树端者。
往往非一。
常交接神明而俯同矇俗。
虽道迹未彰。
时人咸谓已阶圣果。
至宋元嘉中辞还西域
不知所终。
耶舍有弟子法度。
善梵汉之言常为译语。
度本竺婆勒子。
勒久停广州往来求利。
中途于南康生男。
仍名南康
长名金迦。
入道名法度。
度初为耶舍弟子承受经法。
耶舍既还外国。
度便独执矫异规以摄物。
乃言。
专学小乘禁读方等。
唯礼释迦
无十方佛。
食用铜钵无别应器。
又令诸尼相捉而行悔罪之日但伏地相向。
唯宋故丹阳尹颜瑗女法弘尼。
交州刺史张牧女普明尼。
初受其法。
都下宣业弘光诸尼习其遗风。
东土尼众亦时传其法。
徐爰南朝宋 394 — 475
全宋文·卷四十
字长玉
(《释文叙录》作「季玉」。
)初名瑗,南琅邪开阳人
琅邪王大司马府中典军
至宋元嘉中,累迁殿中侍御史,转南台侍御史始兴王浚后军,迁员外散骑侍郎
孝建初尚书水部郎,转殿中郎,进尚书右丞
左丞大明中著作郎,迁游击将军
景和初黄门侍郎,领射声校尉,封吴平县
泰始初,例削封,改领长水校尉尚书左丞,寻除太中大夫,徙付交州
还,除南康郡
后废帝即位,以为南济阴太守,除中散大夫
元徽三年卒,年八十二,有《宋书》六十五卷,集十卷。
宋季雅南北朝
简介
曾任南康郡,因故免官后慕名来到平固县,斥巨资在平固县兴国县旧名)买房,成为平固吕僧珍的邻居。
吕僧珍儿子出生时,宋季雅前往道贺,在礼封上写“钱一千”。
把门人觉得礼金太轻,不让他进来,季雅好说歹说总算进了门。
吕僧珍觉得有点奇怪,亲自拆开他的礼封,发现里面竟然是金币,而不是铜钱。
通过常年的交往,吕僧珍发现宋季雅虽然富有才华,但是为人低调,于是向梁武帝举荐。
宋季雅后被启用任壮武将军衡州刺史
欧阳頠陈朝 498 — 5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8—563 【介绍】: 南朝陈长沙临湘人字靖世
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
州郡屡辟不应,年三十,其兄逼令从宦,起家信武府中兵参军,累迁衡州刺史
梁末,广州刺史萧勃起兵出南康,进迫豫章前军都督,为周文育击破,被擒。
以与陈霸先有旧,释之。
霸先称帝,岭南扰乱,以有声南土,使至岭南,皆慑伏,尽有越地。
以功官至都督广交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
陈文帝即位,进号征南将军封阳山郡公
僧真谛陈朝 499 — 569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亲依
或云波罗末陀
华言真谛
西天竺优禅尼国人。
梁武皇帝盛昌三宝大同中直后张汜等。
送扶南贡使返国。
且使请求名德三藏。
彼国乃以应诏
而并赍至大乘论诸杂华经等。
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
南海
大清二年八月
京师
帝顶礼于宝云殿。
即欲传翻。
属寇羯凭陵弗果亦漫游东土。
檀越富春
令陆元哲。
招延。
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
翻十七地论。
昉五卷。
太宝三年
侯景徵还供养。
元帝启祚。
止金陵正观寺偕愿禅师等二十馀人。
翻金光明经。
后随方传译。
靡宁厥止。
心欲汎舶往楞伽脩国。
道俗结誓留之。
遂停南越。
重覈所翻。
文帝天嘉四年
杨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
钦渴新闻。
远承芳问。
感其意。
乃为翻摄大乘等论。
旋至梁安
将返西国
而业风飘舶。
广州
刺史穆公頠。
延住制旨寺。
沙门慧恺等。
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
穆公薨。
世子纥为檀越。
仍事传译。
然其神思通幽。
非世所测。
尝居绝岛。
纥往候之。
波涛𭰔涌。
未即渡。
望见。
因敷坐具水上。
跏坐。
绝流达岸。
而坐具略不沾。
湿或折荷叶乘之。
不少倾侧。
至光太二年六月
南海北山
将捐身命。
慧恺闻之。
辍讲奔赴。
刺史稽颡请留。
群众遮挽。
三日乃已。
因是迎致王园寺。
议还建邺
会有忌者。
沮于上。
乃止。
大建元年。
正月十一日
遘疾迁化。
年七十有一。
译经论。
僧宗法准等。
奉还匡山
虽广出众经。
摄论。
故随处翻传。
亲流疏解。
后疏则僧宗所释也。
则穷括教源。
诠题义旨。
每面扬阐。
情理无伏。
一日喟然长叹。
而谓曰。
君等实副参传。
而遇非其时。
则奈何。
泣数行下。
因跪启曰。
法被中国。
群生垢重。
致是扰攘。
必何时而可定耶。
指西北。
且曰。
此方有大大国。
非久当盛弘吾教。
但恨君等不及睹耳。
呜呼其亦有待于今日乎。
梁武之末。
陈宣之初。
二十三载。
所出经传记。
六十四部。
合二百七十八卷。
于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那首华言高空。
魏元象中
邺城司徒孙腾第。
僧伽吒经三部七卷。
沙门僧昉笔受
属齐受禅。
南抵金陵。
大同间
译大乘顶王经一部。
梁武诏那。
总监外国诸使。
大清二年
于阗沙门求那跋陀
华言德贤。
赍胜天王般若梵本至。
那从祈请得之。
适丁侯景之乱。
未暇翻传。
陈天嘉乙酉岁
始译于江州兴业寺沙门智昕笔受
拘那罗陀
陈言亲依
或云波罗末陀
译云真谛
并梵文之名字也。
本西天竺优禅尼国人焉。
景行澄明器宇清肃。
风神爽拔悠然自远。
群藏广部罔不厝怀。
艺术异能偏素谙练。
虽遵融佛理。
而以通道知名。
远涉艰关无惮夷险。
历游诸国。
随机利见。
梁武皇帝
德加四域盛唱三宝。
大同中
直后张泛等。
送扶南献使返国。
仍请名德三藏大乘诸论杂华经等。
真谛远闻行化仪轨圣贤。
搜选名匠惠益民品。
彼国乃屈真谛并赍经论。
恭膺帝旨。
既素蓄在心涣然闻命。
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
达于南海
沿路所经。
乃停两载。
太清二年闰八月
始届京邑
武皇面申顶礼。
宝云殿竭诚供养。
欲传翻经教不羡秦时
更出新文有逾齐日。
属道销梁季寇羯凭陵。
法为时崩不果宣述。
乃步入东土。
又往富春陆元哲。
创奉问津将事传译。
招延英秀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
翻十七地论。
适得五卷。
而国难未静。
侧附通传。
至天保三年
侯景请。
还在台供养。
于斯时也。
兵饥相接。
法几颓焉。
会元帝启祚承圣清夷。
乃止于金陵正观寺。
愿禅师等二十馀人。
翻金光明经。
三年二月
还返豫章
又往新吴始兴
后隋萧太保
度岭至于南康
并随方翻译。
栖遑靡托。
陈武永定二年七月
还返豫章
又止临川晋安诸郡。
真谛虽传经论。
道缺情离本意不申。
更观机壤。
遂欲汎舶往楞伽修国。
道俗虔请结誓留之。
不免物议遂停南越。
便与前梁旧齿。
重覆所翻。
其有文旨乖竞者。
皆镕冶成范始末伦通。
至文帝天嘉四年
扬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
建业标领。
钦闻新教。
故使远浮江表亲承劳问。
欣其来意。
乃为翻摄大乘等论。
首尾两载覆疏旨。
而飘寓投委无心宁寄。
又汎小舶至梁安郡
更装大舶欲返西国
学徒追逐相续留连。
太守王方奢。
述众元情重申邀请。
又且修人事。
权止海隅
伺旅束装未思安堵。
至三年九月
发自梁安汎舶西引。
业风赋命飘还广州
十二月中上南海岸。
刺史欧阳穆公頠
延住制旨寺。
请翻新文。
顾此业缘。
西还无措乃对沙门慧恺等。
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
穆公薨没。
世子纥重为檀越。
开传经论。
时又许焉。
而神思幽通量非情测。
尝居别所四绝水洲。
纥往造之。
岭峻涛涌未敢淩犯。
乃铺舒坐具。
在于水上加坐其内如乘舟焉。
浮波达岸。
既登接对而坐具不湿。
依常敷置。
有时或以荷叶
拓水乘之而度。
如斯神异其例甚众。
至光太二年六月
厌世浮杂情弊形骸。
未若佩理资神早生胜壤。
遂入南海北山将捐身命。
智恺正讲俱舍。
闻告驰往。
道俗奔赴相继山川。
刺史又遣使人。
伺卫防遏。
躬自稽颡致留三日
纡本情。
因尔迎还止于王园寺。
时宗诸僧。
欲延还建业
杨辇硕望。
恐夺时荣乃奏曰。
岭表所译众部。
多明无尘唯识。
言乖治术有蔽国风。
不隶诸华可流荒服。
帝然之。
南海新文有藏陈世。
太建元年遘疾。
少时遗诀。
严正勖示因果。
书传累纸。
其文付弟子智休。
正月十一日午时迁化。
时年七十有一。
明日于潮亭焚身起塔。
十三日僧宗法准等。
各赍经论还返匡山
东夏
虽广出众经。
摄论。
故讨寻教旨者。
通览所译。
则彼此相发绮缋辅显。
故随处翻传亲注疏解。
依心胜相。
后疏并是僧宗所陈。
躬对本师重为释旨。
增减或异大义无亏。
宗公别著行状。
广行于世。
梁时逢丧乱。
感竭运终道津静济。
流离弘化随方卷行。
至于部帙或分译人时别。
今总历二代共通数之。
故始梁武之末。
陈宣即位。
凡二十三载。
所出经论记传。
六十四部。
合二百七十八卷。
微附华饰盛显隋唐。
曹毗别历及唐贞观内典录。
馀有未译梵本书并多罗树叶。
凡有二百四十甲。
若依陈纸翻之。
则列二万馀卷。
今见译讫。
止是数甲之文。
并在广州制旨王园两寺。
知法宝弘博。
定在中天。
识量玼琐。
诚归东夏
何以明之。
见译藏经减三千卷。
生便弃掷习学全希。
用此量情情可知矣。
传度摄论。
归心。
穷括教源铨题义旨。
游心既久怀敞相承。
又面对阐扬情理无伏。
一日气属严冬。
衣服单疏。
忍噤通霄门人侧席。
等终夜静立奉侍。
咨询言久情諠有时眠寐。
密以衣被覆之。
潜觉知。
便曳之于地。
其节俭知足如此。
恺如先奉侍。
逾久逾亲。
以他日便喟然愤气冲口者三。
问其故。
答曰。
君等款诚正法实副参传。
但恨弘法非时。
有阻来意耳。
闻之如噎。
良久声泪俱发。
跪而曰。
大法绝尘远通赤县。
群生无感可遂埋耶。
以手指西北曰。
有大国。
非近非远。
吾等没后当盛弘之
但不睹其兴。
以为太息耳。
即验往隔。
今统敷扬有宗。
传者以为神用不同。
妄生异执。
惟识不识其识不无慨然。
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
陈言高空。
游化东魏
生知俊朗体悟幽微。
专学佛经尤精义理。
洞晓音韵兼善言。
僧伽吒经等三部七卷。
魏元象年中。
邺城司徒孙腾第出。
沙门僧昉笔受
齐受魏禅。
蕃客任情。
那请还乡。
事流博观。
承金陵弘法道声远肃。
梁武大同年辞齐南度。
既达彼国仍被留住。
因译大乘顶王经一部。
有敕令那总监外国往还使命。
至太清二年
忽遇于阗求那跋陀
陈言德贤。
赍胜天王般若梵本。
那因期请乞愿弘通。
嘉其雅操豁然授与。
那得保持用为希遇。
侯景作乱。
未暇翻传。
携负东西讽持供养。
至陈天嘉乙酉之岁。
始于江州兴业寺译之。
沙门智昕笔受陈文
凡六十日。
覆疏陶练勘阅俱了。
江州刺史黄法𣰰为檀越。
僧正释惠恭等监掌。
后序。
那后不知所终。
时又有扶南国僧须菩提
陈言善吉
扬都城内至敬寺。
为陈主译大乘宝云八卷。
与梁世曼陀罗所出七卷者同。
少有差耳。
并见隋代三宝录。
沈旋南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士规
沈约子。
历官司徒右长史太子仆
以母忧去官。
官终南康内史,以清治称。
集注父所著《迩言》。
沈不害陈朝 518 — 580
全陈文·卷十二
不害字孝和吴兴武康人
梁中大通中,召补国子生,举明经,除太学博士,转庐陵王法曹长沙王咨议,带汝南
陈天嘉初,除衡阳王中记室兼嘉德殿学士,除,入为尚书仪曹郎,迁国子博士,领羽林监
宣帝时,除仁武南康王长史,行丹阳郡事,转员外散骑常侍光禄卿,寻为戎昭将军、明威武陵王长史,行吴兴郡事,入为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太建十二年卒。
宗元饶陈朝 518 — 581
全陈文·卷十五
元饶南郡江陵人
为本州主簿,迁征南行参军,转外兵,历司徒王僧辩主簿
陈受禅,除晋陵令,入为尚书功论郎。
使齐还,为廷尉正,迁太仆卿,领本邑大中正中书通事舍人
宣帝即位,转廷尉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迁御史中丞,出为贞威将军南康内史,入加散骑常侍、荆雍湘巴武五州大中正,重领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历左民尚书右卫将军,领前将军,迁吏部尚书太建十三年卒,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
陈方庆陈朝 ? — 5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9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
南康悯王陈昙朗子。
少涉猎书传。
陈文帝天嘉中封临汝县侯
陈后主至德二年,累迁智武将军武州刺史
广州刺史马靖为朝廷所疑,乃以方庆广州刺史,袭杀靖。
后主祯明三年,隋师渡江,为东衡州刺史王勇所杀。
尉迟运北周 539 — 5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9—579 【介绍】: 北周代人
尉迟纲子。
西魏时以父勋封安喜县侯
北周孝闵帝被废,奉命迎宇文毓(明帝),以定策勋,进爵周城县公
武帝时,兼职文武,甚见委重。
宇文赟(宣帝)在东宫,亲狎谄佞,帝选右宫正以匡弼之。
建德三年卫剌王宇文直举兵反,攻肃章门闭门拒守,不得入,遁走。
武帝嘉之,授大将军,累迁同州刺史进爵卢国公
宣帝即位,授上柱国
数进谏,反遭疏忌。
王轨被杀,惧祸,出为秦州刺史,以忧死。
刘邕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东莞莒人
刘穆之孙。
嗣为南康郡
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灸疮,痂落床上,取食之。
灵休大惊,后知嗜食,遂剥取疮痂未落者,悉以饴
康小吏二百许人,不问有罪无罪,令互相鞭打,以疮痂供其食。
卞彬南齐 ? — 5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00 【介绍】: 南朝齐济阴冤句人字士蔚
奉朝请员外郎
入齐,历官右军参军南康郡、平越长史绥建太守
才操不群,文多指刺。
好饮酒,尝以蚤虱、蜗虫、虾蟆等为题作赋,又作《禽兽决录》,指刺权贵,文章传于闾巷。
自称“田居”,妇为“傅蚕室”。
全齐文·卷二十一
字士蔚济阴冤句人晋中领军嗣之孙。
为西曹主簿奉朝请员外郎
齐台建,除右军参军,出为南康郡,除南海王郎中令尚书比部郎、安吉、车骑记室
永元中为平越长史绥建太守
萧赜南齐 440 — 49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赜 世祖 武帝 482年—493年
永明 483年—493年 十一年七月萧昭业即位沿用
全齐文·卷三
帝讳字宣远小名龙儿
高帝长子。
初为寻阳侍郎,辟州西曹书佐,出为
泰始中征为尚书库部郎、征北中兵参军,封西阳县,带南东莞太守,越骑校尉、正员郎抚军长史襄阳太守,转宁朔将军广兴相。
元徽中,转司徒右长史黄门郎
出为镇西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升明初左卫将军,转散骑常侍征虏将军江州刺史封闻喜县侯,征侍中领军将军,转散骑常侍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
齐国建,为齐公世子,加侍中南豫州刺史,进爵王太子
高帝受禅,为皇太子
建元四年三月即位,明年改元永明
在位十一年。
谥曰武皇帝庙号世祖
萧劝南梁 ? — 5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0 【介绍】: 南朝梁宗室字文肃
萧景子。
少以清静自立。
封西乡侯,位南康内史、太舟卿。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南康王萧会理谋诛侯景,事发,见害。
王佥南梁 505 — 5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5—549 【介绍】: 南朝梁琅邪临沂人字公会
王锡弟。
初补国子生祭酒袁昂称为通理。
策高第,历官尚书殿中郎太子中舍人,出为建安太守
山酋屡为民患,率众平之。
南康内史。
安成内史。
官至太子中庶子,掌东宫管记
卒谥恭
裴植北魏 466 — 5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6—515 【介绍】: 北魏河东闻喜人字文远
裴叔业兄子。
长水校尉,随叔业寿春
叔业卒,众举监州,乃降魏,为兖州刺史崇义县
累迁至度支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
颇志满,时对众官有所讥毁。
领军于忠擅权,切齿恨,乃构罪杀之。
刘悛南齐 438 — 498
全齐文·卷十七
字士操初名忱彭城安上里人,宋司空勔子。
大明中司空从事,拜驸马都尉,转宁蛮主簿司徒骑兵参军,迁员外郎太尉司徒二府参军尚书库部郎,假宁朔将军,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元徽初散骑侍郎,父丧,服阕,除中书郎升明初辅国将军,除黄门郎,行吴郡事,转晋熙王抚军中军二府长史,行扬州事,出为持节都督广州广州刺史,袭爵鄱阳县
齐受禅,国除,进号冠军将军,迁太子中庶子,领越骑校尉
武帝即位,改领前军将军,历竟陵王子良征北长史广陵太守,转持节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迁长兼侍中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行北兖州事,徙始兴王前军长史、平蛮校尉蜀郡太守,行益州事,改内史,随府转安西,寻代始兴王益州刺史
郁林即位,收付廷尉,见原。
海陵即位,以白衣除兼左民尚书,寻除正。
明帝即位,加领骁骑将军,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转五兵尚书,领太子左卫率,未拜。
东昏即位,改授散骑常侍,领骁骑将军尚书如故,卒赠太常谥曰敬,有集二十卷。
萧嶷南齐 444 — 49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嶷 文献王 479年—492年 齐高帝第二子
全齐文·卷六
字宣俨小名阿玉
高帝第二子。
宋泰始中,为太学博士、长城令,入为尚书左民钱唐
赐爵晋寿县,除通直散骑侍郎
元徽初宁朔将军,迁中书郎
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
迁顺帝车骑咨议参军,随府迁骠骑、从事中郎
及即位,转侍中,加冠军将军
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
出为左将军江州刺史改封永安县公
镇西将军荆州刺史
齐受禅,迁侍中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
封豫章郡王,徙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
入为中书监司空扬州刺史
武帝即位,进太尉、领太子太傅,进大司马
永明十年卒,赠丞相扬州谥曰文献王
王广之南齐 425 — 4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5—497 【介绍】: 南朝齐沛郡相人,字士林一字林之
好弓马,有勇力。
初为马队主。
刘勔殷琰,克合肥
后以征伐功,位给事中冠军将军,封宁都县
萧道成(齐高帝)废苍梧,出广之徐州刺史钟离太守
沈攸之事起,广之预平石头。
入齐,进爵为侯。
齐武帝即位,累迁右卫将军散骑常侍,前军将军
萧鸾(齐明帝)害诸王,遣征安陆王子敬江阳
进封应城县公,为江州刺史
明帝建武二年,魏围司州督军征讨,解围。
累迁侍中镇军将军
释志湛北魏
释志湛
齐州山荏人。
是朗公曾孙之弟子也。
立行纯厚。
省事少言。
仁济为务。
每游诸禽兽而群不为乱。
住人头山邃谷中衔草寺。
寺即宋求那跋摩之所立也。
读诵法华用为常业。
将终之日。
沙门宝志梁武曰。
北方山荏县人住今衔草寺须陀洹果圣僧者今日入涅槃。
杨都道俗闻此告。
皆遥礼拜。
故湛之亡也。
寂无馀恼。
端然气绝。
两手各舒一指。
有西天竺僧解云。
若二果者舒两指。
初果也。
还收葬于人头山。
筑塔安之。
石灰泥涂。
鸟狩不敢凌污。
今犹存焉又范阳五侯寺僧。
失其名。
常诵法华。
初死之时权殡堤下。
后迁改葬。
骸骨并枯惟舌不坏。
雍州有僧亦诵法华。
隐于白鹿山
感一童子常来供给。
及死置尸岩下。
馀骸枯朽惟舌如故。
齐武成世。
并州东看山侧有人掘地。
见一处土其色黄白。
与旁有异。
寻见一物状如两唇。
其中有舌鲜红赤色。
以事闻奏。
帝问诸道人。
无能知者。
沙门大统法上奏曰。
此持法华者。
六根不坏报耳。
诵满千遍其徵验乎。
乃敕中书舍人高珍曰卿是信向之人。
自往看之必有灵异。
宜迁置净所设斋供养。
珍奉敕至彼。
集诸持法华沙门
执炉洁斋。
绕旋而咒曰。
菩萨涅槃年代已远。
像法流行奉无谬者。
请现感应。
才始发声。
此之唇舌一时鼓动。
虽无响及而相似读诵。
诸同见者莫不毛竖。
珍以状闻。
诏遣石函藏之迁于山室云。
元魏北代。
乘禅师者。
受持法华精勤匪懈。
命终托河东𦵮氏为第五子。
生而能言。
自陈宿世不愿处俗。
其父任北肆州刺史
随任便往中山七帝寺。
寻得本时弟子。
语曰。
汝颇忆从我度水往狼山不。
乘禅师者我身是也。
房中灵几可速除之。
父母恐其出家。
便与纳室。
尔后便忘宿命之事。
而常兴厌离。
端拱静居。
太和初年
代京阉官自慨刑馀。
不逮人族。
奏乞入山修道。
有敕许之。
乃赍一部花严。
昼夜读诵礼悔不息。
夏首归山。
至六月末。
髭鬓尽生复丈夫相。
还状奏闻。
高祖信敬由来。
忽见惊讶更增常日。
于是大代之国花严一经因斯转盛。
并见侯君素旌异记。